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 2020-09-01 23:11:14 分类: 美文赏析

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

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

****************

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

作者:影评菌

发表时间:01-3123:14百+计划作者,娱乐达人

看《大江大河》的朋友,都会为三个人操着心,想要亲眼看着他们更快的成功。当杨巡最终收购电器市场的时候,大家都长出一口气,感叹杨巡最后时刻终于成功了。其实,我并不认为杨巡是在最后才成功。当他挨家串巷,挑着担子,卖着馒头的时候,我觉得他就已经成功了。后面的“收购市场”、“站着挣钱”这些,更类似于事物正常发展,到最后演变的一个结果!

杨巡的成功离不开四点:“头脑灵活嘴巴甜”、“吃苦耐劳胆子大”、“家庭重担成长早”、“国家政策扶持好”。

(1)头脑灵活嘴巴甜

做生意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再大的学问也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总会有迹可循!有些人是靠着天赋,有些人靠着踏实肯干。而做生意的天赋,大多数时候指的就是头脑灵活洞察商机,嘴巴甜不招人厌!杨巡就是如此,他总能靠着自己的这种天份,善于捕捉每一次商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杨巡可以和每一个人自来熟,总是一口一口的大哥、大姐叫着,见面总是七分笑,这样的人,很讨喜!

(2)吃苦耐劳胆子大

杨巡在初中生的年纪,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每天几十里路不在话下。各大村子和城镇,任何人多的地方都敢去,只为了把馒头给卖掉,不怕事也不怕累。多年以后,更是只身一人北上东北闯荡,路都是闯出来的,胆子都是练出来的。如果说天赋,类似于本能,那吃苦和胆子大,才是真正的技能,本能不可强求,但是技能可以修炼!

(3)家庭重担成长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巡出身在单亲家庭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孩子。杨巡作为家中老大,看着妈妈辛苦,自然想要早早的站出来,分担妈妈的重任,想着靠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可以过上好生活。正是这种决心和动力,让杨巡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不放弃,再苦再累,也都会自己扛。当他在电器市场,因为雷东宝不愿意让他挂靠的时候,他说:“我就是想多挣钱,想让我妈过上好日子,这有什么错!”。苦和累,不肯轻易和外人道矣,当他在仓库,伏在妈妈身上放声大哭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很多相似的回忆

(4)国家政策扶持好

“重农抑商”,商人属于下九流,这是中国几千年的老传统。在新中国新成立以后,商人在社会上的定义,通常会和资本家挂钩,种种这些,都极大的遏制了商人的良性发展。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邓公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春风破茧般,彻底的打破了,萎靡不振的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正式迈入到市场经济。杨巡也恰恰是在这个时机下,在商海这条道路中,迎来了发展和机遇!加之天赋和努力,以及一身重担,最终一步步在坚持的路上走了下去!

1978-2008,风云变化的三十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十年。三十年里,中国诞生了无数伟大的企业和传奇性的人物,与天斗,与地斗,浮浮沉沉。在这一波大浪潮中,无数的精彩故事,此起彼伏,不断上演!《大江大河》是时代的一个缩影,而杨巡更是成千上万的改革先锋、经商达人的缩影!致敬伟大的三十年!

最后点评下董子健的演技,我并没有看过阿耐的原著小说,原著中杨巡的人物性格我是不清楚的。单就电视剧中,杨巡这个人物的性格很分明,有些极端和执着,董子健饰演的已足够好,足够活灵活现,这样的演技已远远比《少年班》中要更成熟。但唯一的问题在于,杨巡讲话时候,身上的那种抖动和飘忽,从第一次出现到最后一集,一直如此!也许是因为他还年轻,但终究不够稳重!

****************

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好心情,新变化

作者:清河998

发表时间:18-11-1510:23

(记者 谢召 王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惊叹社会进步、时代变迁,改革开放40年为社会带来了很多变化,在我县有这么一个俱乐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好心情,新变化。

在新世纪广场上,记者看到这里的秧歌、舞蹈、独唱等节目不断上演,节目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引得周围观众阵阵掌声。

戈英合对记者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清河发展变化非常大,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他们成立了一个老年俱乐部,每天下午在新世纪广场上表演节目,为老年朋友带来快乐

记者了解到,戈英合口中的这个老年俱乐部成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每天下午都会定时来到广场,编排一些节目,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今非昔比,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精神文明享受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俱乐部成员张金翠、杜国兰对记者说,以前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过好了,精神生活也得跟上,我们每天聚到这次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感到特别幸福

观看演出的居民群众宋秀花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孩子都大了,没什么事了,每天都会到新世纪广场上来观看老年俱乐部的文艺演出。有时自己也会参加到俱乐部的活动,跟着他们一起表演节目,非常开心

40年变化之大,如今,更多老年人也走出家门,来到广场唱歌跳舞,感受晚年幸福,这种生活使老年人活得充实,活得潇洒。

来源:清河县广播电视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改革开放三十年!看看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创意三农

发表时间:18-01-1714:02

80年代,农村一般多住在土房,吃饭的时候都会在屋外吃。房屋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

90年代农村房子多为木门窗,砖混泥土房,这种房和过去有了一定变化,也说明了我国农民在一步步蜕变!

2000年农村变化初见成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砖混房慢慢被红砖房取代,那个时候的农村青年在外奋斗几年就为回乡盖 红砖房,再娶媳妇。

2010年以后,农村已不再是那种“土”的地方追求享受和质量的奋斗农村青年在家乡盖起一栋栋明亮的大房子!

现在,农村已不再是那种“土”的地方,追求享受和质量的奋斗农村青年在家乡盖起一栋栋别墅!

农村在近几年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祖国的强大和富强!未来农村的房子肯定都是这样的!为了这个目标,让我们农村人都努力奋斗起来吧!

****************

权威媒体评选的十大经典中文歌曲,周杰伦上榜一首,第1无人超越

作者:醉人的音乐

发表时间:18-09-2522:40

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曾评选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中文歌曲,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十、《中国孩子》

演唱者:周云蓬

作为独立民谣歌手、诗人的周云蓬,在2007年自费录制了专辑《中国孩子》,专辑中的同名歌曲《中国孩子》极为经典,堪比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这是一首难得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歌曲,这首歌在网络广为传播。

九、《爱在西元前》

演唱者:周杰伦

周杰伦的代表作品之一,收录在《范特西》专辑中的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这首歌充分体现了周杰伦的作曲能力,让周杰伦获得了第1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这首歌具有异域风情,将东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歌词天马行空,音符充满幻想

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演唱者:张楚

“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是一位极具人文气质的歌手,他的歌曲有着浓厚的现代诗歌味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首歌是张楚的代表作之一,由张楚作词、作曲。张楚的中国摇滚影响了一代人。

七、《天空》

演唱者:王菲

《天空》这首歌出自王菲1994年发行的同名专辑《天空》,《天空》是王菲迄今为止销量最高的一张专辑,单单台湾销量便突破80万张。“天空”、“棋子”、“矜持”等经典名曲也使王菲的知名度大增,是她登上天后宝座的一大里程碑。

六、《大地》

演唱者:Beyond

《大地》这首歌曲是Beyond的成名曲,由刘卓辉作词,黄家驹作曲,黄贯中演唱。这首歌的粤语版收录在专辑《秘密警察》中,国语版收录在专辑《大地》中。《大地》获得第6届十大劲歌金曲奖,奠定了Beyond在香港乐坛的地位。

五、《一无所有》

演唱者:崔健

《一无所有》这首歌曲收录在崔健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这首1986年首唱的歌曲,宣告了中国摇滚乐的诞生。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标志作品,《一无所有》使得摇滚音乐逐渐被社会主流所认可,崔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人”。

四、《青苹果乐园》

演唱者:小虎队

《青苹果乐园》这首歌是小虎队出道的第一首单曲,作为小虎队的成名曲,这首歌曾红遍两岸三地。小虎队是台湾鼻祖级偶像组合,他们迅速成为青少年的偶像。中国内地第一个引进的台湾组合就是小虎队,因此很多内地歌迷对小虎队有着特殊的感情

三、《乡恋》

演唱者:李谷一

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的第一首流行歌曲”,该歌曲收录在李谷一1979年发行的专辑《乡恋-李谷一影视歌曲》中。因为这首歌是一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形式,一开始这首歌曾遭到禁播,直到1983年的春晚才被解禁。

二、《之乎者也》

演唱者:罗大佑

1982年4月21日罗大佑发行了个人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罗大佑的《之乎者也》这张唱片已经成了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符号,专辑中的同名歌曲《之乎者也》以文言化的五言格式,搭配大量虚词的运用,制造出一种如孔乙己般摇头晃脑般的八股书生效果。

一、《甜蜜蜜》

演唱者:邓丽君

《甜蜜蜜》这首歌曲的曲谱取自印度尼西亚民谣,由庄奴作词。《甜蜜蜜》是最早在中国大陆普及和传唱的流行歌曲之一。这首歌甜而不腻,既具备东方的唯美,又具备西方现代的风情。从《甜蜜蜜》开始,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普及,邓丽君用她甜美的歌声,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流行音乐歌迷。

以上就是权威媒体评选出的十大经典中文歌曲,你听过几首呢?如果您对这个排名有疑问,欢迎讨论。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想

作者:闪电新闻

发表时间:01-0709:58山东广播电视台

回首过去,我们40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

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 讲述厦门人家的奋斗故事

作者:闽南网厦门

发表时间:18-12-2309:57福建闽南网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官方帐号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在这个伟大征程中,赋予了普通人无数的机会,而奋斗的人们抓住机会、奋力搏击,造就了那些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

此次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的家访专题,我们继续走进厦门人家。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经历,但他们都抓住了改革开放赋予他们的难得机遇:陈飞腾竭尽全力,为镇上的文化活动劳心劳力;石根平乘着东风,凭着自己的努力致富;黄建全从公交车司机到出租车管理者深度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林荫新则主导了城市规划的方向与细节……

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奋斗着,从精神到物质、从硬件到软件,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丰富着城市的细节。和他们一样的奋斗者们,各自的努力最终汇集、组合起来,成为这座城市的全新面貌,也构筑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需要从这些故事中铭记:“奋斗”是贯穿从以前到以后的关键词,它能让我们在新时代中披荆斩棘,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主题词:拼搏

从司机到公司管理者

“上班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朱道衡(后排右一)与黄建全(前排右一)一家合影。

●出镜家庭:黄建全,58岁,厦门公交集团海峡出租汽车公司经营发展部主任;妻子杜婷娜,57岁,厦门公交集团站务员(已退休);父亲黄亚西,84岁,原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已退休);母亲朱亚卿,83岁,家庭主妇;儿子黄振琦,31岁,厦门公交集团海峡出租汽车公司员工。

●家庭住址:思明区大同路248号

●新愿:早日搬进新房子;也希望孩子在工作上能更加优秀,尽早成家立业。

“1979年,我进入厦门公交集团,马上快40年了。”回顾职业生涯,58岁的黄建全感慨万千,自豪于他既是厦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其中的建设者。多年来,黄建全的岗位在变化,从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到公司管理者,然而不变的是,他为幸福生活付出的努力。

1981年,因为驾驶技术过硬,黄建全从单节公交车线路,调到3路双节公交车线路,主要经过繁华的厦禾路,这是个挑战。“当时的厦禾路虽然号称主干道,其实只有两车道,对大车来说不过是一条‘巷子’。”他告诉记者,双节车的难点主要在转弯和倒车,特别是在狭小道路上,要是技术不好,整台车会“卡”在路上,进退两难,“一到上下班,厦禾路上行人变得更多,这更考验驾驶技术。”

“现在的驾驶员比我那时候幸运多了。”黄建全说,现在不仅公交车的性能极大提高了,而且道路变得宽阔平整了,“厦禾路拓宽了几十米,有6个机动车道,开起来顺畅多了。”

凭借自己的努力,黄建全的“上班路”越走越宽,从原来手握方向盘的公交车司机,变成了负责数千辆出租车的管理者。“车子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他说,网约车兴起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冲击不断,他作为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者,也在不断思考变革的方案。

变化的不仅是黄建全的“上班路”,还有他的“生活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从小他是听着海涛声入眠的。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鼓浪屿到岛内的轮渡是木制的柴油船,又小又慢,小船每次只能载几十个人,人们挤在狭小的船舱中,忍受着旁边柴油发动机发出“轰轰轰”的噪音,还有黑色浓烟。“现在,轮渡船越来越大,乘坐体验也越来越好。”19日中午,在轮渡渡轮上,吹着温润的海风,黄建全兴奋地说,这种船载上百人还绰绰有余,航速也快了许多。

谈到生活的变化,黄建全感受最深的是麻糍。在鼓浪屿的老宅楼下,有一家麻糍店,小时候因为家里不富裕,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妈妈才会买几个麻糍,姐弟几个,一人只能分到一个,“因为太珍贵了,不敢咬,只敢用舌头舔,一个麻糍可以吃半天。”现在,随时可以买几个来解馋。他经常用麻糍的例子,教育儿子忆苦思甜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黄建全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他对退休后的新生活充满期待。目前黄建全和妻儿一家三口住在老旧的骑楼三楼,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木质的楼梯也陡峭狭窄,很不方便,不久以后,他们家将会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我的儿子现在也在公交集团工作,算是子承父业了,希望早日成家生子,让我退休后享享天伦之乐。”

主题词:见证

组建舞龙队腰鼓队

让居民生活更多彩

记者黄语晴(左一)与陈飞腾(前排右一)一家合影。

●出镜家庭:陈飞腾,78岁,退休;妻子,连香玉,74岁,退休;大儿子,陈志强,55岁,私企老板;二儿子,陈志顺,53岁自由职业;女儿,陈淑萍,50岁,退休;大媳妇,黄玉叶,55岁,退休;二媳妇,林秀专,53岁,退休;三媳妇,吴玲,40岁,药店老板。

●家庭地址:海沧区东孚镇莲花村莲花社215号

●新愿:希望家人健康快乐,老一辈人保重身体,年轻一辈人能继续为自己的家庭而奋斗。

文/本报记者 黄语晴

图/本报记者 何炳进

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房子里,一家四代十几口人相聚,站在狭小的天井中,拍下了一张全家福。40多年前,陈飞腾一家搬进了当时新盖的这座砖房,他与妻子、四个孩子在新家同样位置,留下了一张全家福——从这张泛黄的照片,开始了这一家人的故事。

现已78岁的陈飞腾在退休之前,曾做过6份不同的工作——人保组职员、制糖厂总务、办公室文书、农科所副所长等。1984年,陈飞腾调任为影剧院负责人,负责安排东孚公社的电影放映。之后,陈飞腾进入海沧区东孚镇文化站,开始负责组织东孚镇的文化活动,得以在文化活动上大展身手。

“厦门第一支舞龙队,就在我们东孚。”陈飞腾回忆,当他听说市里买来第一套舞龙道具时,急忙跑到市区把这条“龙”抢下,运回东孚,又特地从新垵村请来了精通舞龙的五祖拳师傅教授新人,在东孚组建了第一支舞龙队。后来这支舞龙队被邀请到市区表演,沿途人潮涌动。陈飞腾还找出一批踩高跷艺人,恢复东孚踩高跷的民俗传统,并组建了女子腰鼓队。每逢春节、元宵、中秋,他就在东孚镇组织游园活动:穿针比赛、慢骑自行车、端水跑……村里一片热闹。为了获得更多活动资金,陈飞腾一边“厚着脸皮”跑到省里争取资金,被人笑称“老黄牛”;一边在东孚镇开办裁缝班、美术班、舞蹈班等培训班,扩充文化站收入。到2001年他退休时,东孚镇文化站的资金从他接手时的250元,翻到了60多万元。

在陈飞腾忙于事业的同时,家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家人从早期种甘蔗、地瓜与花生,在农田劳作、吃公粮为生;到后来以养家畜、种植果树为主,自食其力,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改善。四个子女先后成家立业、接连外迁,两位老人领着退休工资,安然自得地住在这个带着天井的旧房中,儿孙绕膝。

退休后的陈飞腾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他继续当着厦门日报的派送员直到2011年——十年如一日,他在每天清晨起床,将送到东孚的报纸派发给各村的送报员,继续为乡村的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他还见证了“莲山堂”陈氏宗祠的修建翻新,“莲山堂”陈氏族谱在2014年编撰完成,他也参与了校对工作……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东孚镇的民俗文化才得以复苏和延续,我们也才能过上了今天这样平和幸福的生活。”陈飞腾说。

主题词:弄潮

父亲绘制城市规划图

儿子设计城市综合体

▲记者林路然(后排右一)与林荫新(前排右一)一家合影。

●出镜家庭:林荫新,78岁,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妻子张泓,77岁,原市规划局高级工程师;大儿子林申,48岁,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大儿媳龚靓,47岁,厦门特工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大孙女林晨如,11岁,读小学六年级;二儿媳柯育婷,46岁,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科员;小孙女林珈羽,6岁,读小学一年级。

●家庭住址:思明区天湖路79号

●新愿:希望厦门这座海上花园城市越变越美,我们家和城市一起兴旺壮大。

文/本报记者林路然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

打开家门,嬉闹声就涌上耳畔——林荫新和妻子一人抱着一个孙女其乐融融,客厅墙上“惠风和畅”的木刻字应景和谐,阳光透过落地窗献上温暖,窗外白鹭洲公园的景色一览无余。“时间过得真快,白鹭洲公园是我参与设计的。”尽管天天见,林荫新望着公园内碧水环绕绿树红花的景象,依然欢喜不已,思绪回到30多年前。

1984年,邓小平同志挥毫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林荫新和妻子同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一起响应号召,来到厦门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由于夫妇俩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曾在上海设计院等工作过,有城市规划的工作经历,因此他们一到厦门,就被委派组建市规划院,林荫新也成为第一任院长。

“那时,厦门的城市规划几乎等于一张白纸。”林荫新记得,有人提出,厦门和新加坡很像,我们为何不向人家取经呢?于是,政府派出包括他在内的7人设计组来到新加坡,驻留一个月,在外国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对厦门主城区进行规划,诞生了以白鹭洲为中心区、以江头为次中心区的规划方案。其中,一处养牛场被别致地设计为一座公园,湖中的绿地是面朝大海的巨轮模样,这就是白鹭洲公园——随后数十年间,厦门这座城市也如巨轮般鸣笛扬帆,驰骋在汹涌的波涛中,带领千万市民拥抱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林荫新的妻子张泓回忆,一家人刚来厦门时,住在湖东路70多平方米的宿舍。那时,从湖滨东路一眼就能望见筼筜湖,中间没有一座高楼大厦。后来,一家人搬到了禾祥西路、来到湖滨南路、天湖路,房子越住越大,也越住越高。现在房子的面积突破了200平方米,还有了电梯。“哪能想到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里了,我认为现在的厦门比新加坡更美!”林荫新激动地说。

如今,林荫新的二儿子林张帆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外企工作,大儿子林申则承袭父业,继续做建筑设计。林申最自豪的设计之一就是梧村汽车站改扩建工程,这是厦门首个以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综合体,包含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BRT、通往岛外的公交线路首末站,以及福建省首个地下商圈中闽百汇商场。这是立体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曾获得省优秀设计奖。“投用10多年来,这一工程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林申说,这是最值得他自豪的理由。

从宁静祥和的白鹭洲公园到熙熙攘攘的交通枢纽、百货商圈,从父亲的城市规划蓝图到儿子的立体空间设计,林家人描绘出厦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林家人的设计路在继续,厦门的城市发展也将迈向更灿烂的明天。

主题词:传承

在改革开放中致富

致力弘扬客家文化

记者廖闽玮(右)与石根平(中)夫妻合影。

●出镜家庭:石根平,61岁,厦门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妻子钟梅真,59岁。

●家庭地址:湖里区坂美村

●新愿:常回武平等客家人聚居地看看,传承客家人拼搏、奋进、团结的精神。

文/本报记者廖闽玮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

位于五缘湾湿地公园周边的坂美村,是厦门岛内唯一的客家人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石根平今年61岁,改革开放那年他刚21岁,他说,自己算得上是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这个村子一系列变化的见证者。

孩提时代,石根平对“饥饿”印象深刻。“坂美村靠海,土地大多含盐量高,不适宜种庄稼,还时常干旱缺水。”他说,粮食常常歉收,“当初99斤谷子就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带壳的谷子,根本不可能吃饱,只能加上地瓜,再捞一些海产,凑合过。”石根平说,他对小时候亲眼见到的小事印象深刻:“有华侨回到村里,穿着花花绿绿的南洋风格衣服,村民们都围在他们身边,很羡慕。”

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村民们种上了甘蔗等各种水果,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石根平说,也正是改革开放后,有人来村里租厂房办工厂,村民们就搭建厂房出租,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40年,变化真是突飞猛进。”石根平回忆,小时候常见飞机在天上飞过,从地上看去,只有火柴盒那么大,他当时心想,要是能坐一次飞机,那就是“圆梦”了。可在当时,出行有辆自行车都是“奢望”,更别提飞机了——石根平记得最清晰的一个细节是,1980年和妻子结婚时,想添置一辆自行车,还是囊中羞涩。而现在,他和身边的邻居早都盖起了新楼房,家家户户也基本都买了小轿车,大家不仅能坐飞机去旅行,还能坐动车、高铁,市内出行坐地铁也非常方便。

石根平说,自己应该算是坂美村第一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他1982年进城做木工,又做油漆工,再后来就负责承包油漆涂料工程,“若是没有改革开放,我现在一定还在务农。我可以说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家致富的。”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石根平不忘传承客家人的优秀文化。2004年,厦门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成立,石根平任第一届副会长,这一干就是三届。过去了十多个年头,他仍在为传承客家文化劳心劳力。

从家中走出来,石根平带记者到村中的九栋老屋,这是登陆厦门的客家先民们的居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石根平与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专门组织人员、筹集资金对它们进行了保护,让今天村里的年轻人们也能看见古时候客家房屋的结构与形态。如今,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内有座杨五郎庙,石根平说,原址在环岛干道上,只知道几乎是坂美村建立时就有了,5年前由于修建环岛干道,他与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组织将其迁移到公园内。

石根平说,希望今后能多带子女及村里其他年轻人,前往龙岩武平等客家人聚居地去看一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当地的客家文化。(厦门日报记者朱道衡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

****************

重温改革开放四十年记忆,《此间的奋斗》以小人物奋斗照见大时代变迁

作者:中国青年网

发表时间:18-12-1016:41中青网新媒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在展现了五位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奋斗者们后,由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求是网特别支持、芒果TV出品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正能量纪录片《此间的奋斗》迎来了完满收官。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节目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奋斗故事,勾连起不同时代政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将人们带回到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浪潮中,不仅全景展现出国家四十年来发展的波澜壮阔,更以五位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激人奋进。

重温改革开放四十年记忆,小人物奋斗照见大时代变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工作40年无节假日,结婚证件照由两张一寸照拼凑而成;比亚迪CEO在深圳创业之初,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一人身兼工人、销售、工程师数职;郑州舰舰长陈曦为了更好指挥郑州号,一个月的时间,军舰上数百个舱室走了好几遍……五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时代楷模,他们中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生于60年代比亚迪CEO王传福;70后搜狗CEO王小川;80后海军郑州舰舰长陈曦以及90后乐聚CEO冷晓琨。

他们虽然出生于不同年代,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人都身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之中。正如王浩在节目中所说:“个人再努力奋斗,没有时代的大机遇、大潮流,没有这40年的改革开放,根本我也不可能做今天的这些工作。”

《此间的奋斗》不仅用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物事迹,让人们与他们的奋斗精神深切共鸣。同时还通过对这一系列奋斗群像们生活经历的细节化挖掘,让观众看到了那些曾经历过或没经历过,但确确实实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时代记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的故事,让人看到了恢复高考、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时代浪潮。

比亚迪CEO王传福及搜狗CEO王小川两人的故事,则都展现了改革开放至今仍汹涌不退的创业大潮。王传福早年间抛下铁饭碗下海经商,从造电池到造车再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形势为依托,实现个人及企业的事业梦想

王小川则与互联网的发展浪潮紧密相连。他的创业经历体现出中国互联网从追赶世界到领先全球的发展脉络。郑州号舰长的人生经历则对近十余年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从在吨位小、性能老旧的旧军舰上服役,到担任性能先进的郑州号舰长,陈曦赶上了海军大发展时代,将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乐聚CEO冷晓琨的故事,不仅让人见证了90后一代在新时期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势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改革开放下个40年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创新主旋律,搭建全版图,芒果TV多维诠释青春正能量

用小人物照见大时代的创新视角,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呈现在人们面前。细腻生动的人物故事,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奋斗共情”和“情感共鸣”,也受到了主流媒体及广电总局的点赞。人民日报微博点赞:“正是这样无数奋斗者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变迁。”广电总局则评论:“挖掘和探索他们的内心与成长历程,感受时代大潮下奋斗者们的勇气和智慧,让观众触摸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展的脉动感悟时代榜样的力量。”

作为国内年轻用户占比最高的网络视频平台,芒果TV一直秉承着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媒体责任。贴近青年群体、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芒果TV不断革新主旋律节目传播语态,以多样化的视角和表达,特别是近年来,芒果TV推出一系列受到各界好评的主旋律作品,从多元而丰富的视角诠释出当下年轻人的青春态度:《我的青春在丝路》已经推出两季,拍摄场景横跨南北半球,拍摄国家涵盖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众多国家,聚焦国家发展、时代进步背后的基层人物,铺陈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盛美蓝图;《我爱你,中国》已经上线的前两季围绕中国军人和环保人士,收获了不俗的社会反响;《赶考路上》则用日常的影像拼凑出优秀共产党人的群像,7个鲜活的“赶考”故事,呈上了7份耀眼的满意答卷,完成了 “为英雄写传、为时代铸魂”的情感书写。

芒果TV不止用主旋律作品践行媒体责任、使命,同时更以“青春正能量”的制作理念为内容赋能,将主流价值观融入每一部作品之中。如《放学别走》作为全国首档关注00后青少年的脱口秀,关注青少年成长,向青少年传递正确价值观和正能量。《变形计之平行世界》通过城市、农村两组家庭的互换,让父母与孩子在新环境中一起成长,为家庭教育赋能。此外,《明星大侦探》、《勇敢的世界》等自制内容,无不注重对年代用户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充分发挥出作为国有媒体的表率作用,给当下各大平台的内容制作开辟了创新思路。“青春化”的主旋律创新表达是芒果TV在主流价值观引领的深度尝试,接下来,芒果TV还将继续推出《改革正道是沧桑》等优质内容,着力打造高分手餍山谀堪蹇椤#ㄐ∪伲

****************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引发热议

作者:新民晚报

发表时间:18-12-1211:03新民晚报社

“出发,中国人又踏上新的征程;出发,满载着幸福、信心和最美的憧憬。”随着最后一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与观众见面,1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完毕,无数观众在电视机前、在电脑上、在手机上,重温那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辉煌历程,回望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们祖孙三代都是中国建筑人,虽然因为工作不能在一起,但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成了我们共同的‘家庭作业’。纪录片中的很多大国工程都有祖父和父亲建设的身影,而我现在也参与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建’证改革开放,‘筑’福国家发展,是我们建筑人不变的初心,也是我们祖祖辈辈历代传承的家训。”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张敬宜的话,或可代表众多忠实观众的心声。

四十年岁月如歌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一个人的40年,也许一代青年成白头,但对一个国家来说,4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赵刚印感触极深。“纪录片对波澜壮阔的40年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首首难忘的歌曲,勾起了回忆,产生了共鸣,引发了深思,让人们记住40年峥嵘岁月,感悟到改革者们奋斗的艰辛。改革开放40年,不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而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向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精神动力。”

纪录片中娓娓道来的故事,让相聚在一起观看纪录片的福建省莆田市老年大学近百位学员十分动容。“改革开放40年,我们既是经历者又是建设者,亲身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莆田市老年大学学员苏柔兰说。而作为一位在高校工作的80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副书记刘伟对第八集《知识改变命运》看得格外仔细。“身在高校,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看到他们会不由得和上大学时的自己做比较,真心感慨这些年轻人比我们当时的见识更广,能力更强,知识更深,锻炼更多了。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我们的人才储备也会越来越多,中国在赶超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快、更远、更稳。”

“我1994年大学毕业后参与和见证了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对纪录片的许多情景深有体会。”中铁十七局集团一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秦志斌的话语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我们中国铁建的前身是铁道兵,1984年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脱下军装走入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就拿铁路大提速为例,从6次大提速到高铁时代,从原来的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现在的‘和谐号’‘复兴号’,中国铁路实现一次次华丽蜕变。我赶上了这个好时代,心中满满的是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部老少皆宜的优秀纪录片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反映四十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影视艺术作品很多,而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有着特别的吸引力。107个改革开放的故事,《爱拼才会赢》《我的中国心》等耳熟能详的歌曲,恢复高考、女排夺冠等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都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兼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指出,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和探索。“该片通过一个个短小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故事,使电视观众能像追电视剧一样,一集集看下去,老少皆宜。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传统格调,如‘我们一起走过’这样的陈述式标题,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一个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

广东省品牌研究会研究员罗繁明也对该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表示肯定。“比如第11集《百花齐放春满园》记录40年来中国人民文化生活变迁的缩影,一改过去解说词容易正面说教的方式,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邵声也对这一集印象深刻:“这一集通过作家莫言、歌唱家李谷一等人的经历,以及乌兰牧骑、浙江丽水乡村春晚等故事,为我们再现了40年来文化领域的变化和成就。”作为一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80后,邵声说,自己经历了从电视到电脑、从磁带到MP3、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文化变迁,“正是这些变化极大丰富了我的精神,滋养了我的内心,指引了我的人生。”

“这部纪录片宏观上大气磅礴,细微处动人心魄,堪称为改革开放写史、为伟大时代讴歌。它不仅引起了我们的共同回忆,也让我们共同思索。”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智斌教授如是感慨。

青春不散场,奋斗正当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教育中心副主任杨波从纪录片中读到了何为“初心”。“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貌,不变的是对理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军工院校的一员,杨波说,“我看到了我国国防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它打开了不同年龄中国人的40年集体记忆,将进一步激发所有中国人支持改革、践行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连话剧团团长于伟说,自己既是文化繁荣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将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艺术作品,服务人民,回报时代,将艺术理想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昌市东湖区豫章小学校长王玉燕从纪录片中看到自己的老乡、同行江西教师支月英的故事,感到亲切与自豪。“这部纪录片里讲述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上,因为贴近我们,所以打动我们。我也要钉在改革开放最需要的岗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录片收官,而思考仍在延续,再出发的信念更加坚定。“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时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的,也许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青春不散场,奋斗正当时,站立在新时代的潮头,唯有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赵刚印如是说。

原标题:再出发,满载最美的憧憬——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引发热议

****************

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

作者:北晚新视觉网

发表时间:18-12-1817:19北京晚报官网官方帐号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是中国号巨轮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的创造史。中国迈入新时代,中国成为现在的样子里,有一幅幅奋斗的身影,像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在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泛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摄:梁旭

向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致敬,为每一个奋斗的人生喝彩!

改变中国命运的四十年,也是改变一个个家庭,一个个人命运的四十年。社会基本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是等来的,是奋斗来的,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从衣食住行等吃饱穿暖,到健康、旅游、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告别“票证时代”、走过“温饱阶段”、迎来“全面小康”,不经奋斗,断无可能。于国于家,这都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

你或许是一名党员干部,执行中央大政方针绝不含糊、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你或许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实验室里百折不挠、图书馆里皓首穷经;你或许是一名商人,不遗余力寻找商机、千方百计提升产品服务;你或许是一名工人或农民,不惧严寒酷暑只为拧紧一颗螺丝、收获更多粮食;又或许你是一名学生、一名白领、一名运动员……奋斗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不经历艰难困苦也不会玉汝于成。不可否认,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并不满意,对所处现状与自我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遭遇一时的彷徨、陷入所谓的“谷底”,但他们并没有自我放弃,来不及擦拭身上的泥土就继续前行,继续为自己的人生写下奋斗的足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创业时,“白天骑车外出推销、上门服务,晚上回到小屋里编程序。每天忙到半夜,两个沙发一拼就睡一宿。”莫言当年曾被“一封封退稿信像一盆盆冷水浇得透心凉”,“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把我的激情撞得粉碎”。回想起自己的奋斗史,激情燃烧的岁月犹如一枚枚灿烂的奖章,只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愈发闪亮。王文京,用了30年,把一个由两个人起家的软件服务社办成了如今1.5万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企业;莫言最终捧起了诺贝尔文学奖。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生逢伟大的新时代,幸遇光辉的新思想,是国家之机遇,人民之幸事。你的梦想可能是买一辆车、有一套房,也可能是走上更高的岗位、挣到更多的工资,也可能是拿到更多奖项收获更多粉丝……梦想没有大小,只要以奋斗之姿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你就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流程编辑:TF017

****************

从“三个有利于”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①)

作者:东北网

发表时间:18-11-0116:22黑龙江东北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卫兴华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曾荣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杰出成果奖、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等。

开栏的话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8—2018,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向前,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这是成就辉煌的40年,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勇打拼,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也是攻坚克难的40年,中国人一次次穿越风雨、化危为机,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系列报道,约请40年间部分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及重大改革事件的亲历者,围绕改革开放重大节点、重要理念,讲述政策决策过程,梳理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有些人只看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看不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些人只看到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的种种差距,却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有些人只大力批评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进展不到位或新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自己却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这都是不客观、不全面、不科学的。

●虽然在达到更大体量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放缓,但综合改革开放40年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态势无论是横向看还是纵向看都是一枝独秀,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中国在短短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某些国家和某些势力的嫉妒和担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错觉。中国即使再强大,也绝不会称霸世界。对我们来说,这种担忧和嫉妒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鲜活注脚。试想,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会有哪一个国家真正在乎过中国的态度?

●有一种观点宣称改革开放之前工资虽然低,但那会儿的钱“更实在”,而现在名义工资虽提高了不少,但是物价涨得更高。其实呢?通过生活常识稍加分析,就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重新回到了讲台,开始为恢复高考后中国人民大学77级的学生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而产生的科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建设乃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息息相关。

当时,面对改革开放的任务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经济理论上还有很多模糊不清甚至误解的地方。有些理论工作者对马列原著当中的理论本身存在误解、错解,例如曾批判“科学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强调的观点。有的则教条主义地搬弄马克思主义,如认为“社会主义要消除商品经济”这个马克思的观点在我国已“成为现实”,并认为人民币不是货币,拿国家工资的人员到国营商店买东西不是商品交换关系,而是用“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以此否定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存在商品经济。还有些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摒弃”,其实他们所要摒弃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此,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回避争论,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毕竟,真理愈辩论愈明,正确的理论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改革开放使我有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我先后两次应邀赴日本高校讲学,并参观了日本多家工厂、报社和名胜古迹。有一次,我想看一看日本公共交通的情况,提出想乘坐一下日本的公共汽车。上车后我注意到前方有两排用不同颜色标明的老弱孕妇座位空在那里,后上车的年轻人宁可站着也不去占用这些空着的特殊座位。同时我还看到居民们很遵守公共秩序,上车和参观时排队有序、没有加塞或强占现象。这些让我认识到,只有高度发展,人们才能够实现物质精神的双富足。我参观日本的几家现代化工厂,深感只有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摆脱“左”的束缚,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够真正实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也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影响了一些人对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评价。有些人只看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看不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些人只看到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的种种差距,却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有些人只大力批评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进展不到位或新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自己却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这些“一边倒”式的批评,我认为都是不客观、不全面、不科学的。我对这些观点都进行了辩析,澄清了理论是非。

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衡量改革开放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三个有利于”。如今,我们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最合适的角度与标尺,就是重新从这“三个有利于”出发,加以审视和分析。

40年来,正是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仅就经济增速来看,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虽然在达到更大体量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放缓,但综合改革开放40年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态势无论是横向看还是纵向看都是一枝独秀,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就拿之前表现最好的日本来说,其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黄金时代”维持了近20年。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后就紧随欧洲进入工业革命。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日本战前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和技术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恢复起来也就比较快。相比之下,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整个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所面对的发展基础较差,生产力发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殊为不易。

40年来,正是改革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稳定器。当然,经济只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综合国力还包括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

现在,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分量都已经大幅提升。在国际上,很多事务都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很多重要的问题离开中国就难以解决。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尽管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想称霸世界或者去充当什么“世界警察”,但中国在短短40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是引起了某些国家和某些势力的嫉妒。面对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这些人妄图压制中国前进、阻碍中国发展。其实,认为中国“国强必霸”其实是一种误解和错觉,也可以说是种不必要的担忧。中国即使再强大,也绝不会称霸世界。当然,这种担忧和嫉妒本身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鲜活注脚。

试想,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会有哪一个国家真正在乎过中国的态度、会考虑中国的权益和诉求呢?

40年来,正是改革开放明显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尽管不同时期,评判生活水平的标准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真真正正的提高。这种提高,并不是小提高,是较大幅度的提高。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中国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总规模超七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也不乏种种谬论。比如,有一种观点就宣称改革开放之前工资虽然低,但那会儿的钱“更实在”、购买力强,而现在名义工资虽提高了不少,但是物价涨得更高。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说“中国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的好处只是账面上的,实际购买力低了”。其实呢?通过生活常识稍加分析,就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1956年时,小学基层教师和公务人员的最低月工资是30元左右,大学助教和带徒弟的二级工人师傅月工资也不过42元,那时候鸡蛋是七八毛钱一斤,猪肉是八九毛钱一斤,手表和自行车120元左右。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期是“短缺经济”,连最低生活必需品也需要“凭票购买”。如今,大多数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月工资也能达到3000元左右,全国多数人的月工资收入平均增长了100倍。而鸡蛋、猪肉、面粉、手表、日用品等商品的价格涨幅平均算下来也就是10多倍。同时,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品的供应,既在量上可以得到满足,而且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档次和水平也提高了。再从收入数字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实际增长7.8%。

改革开放40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审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时,不难感知这些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取得这些成就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来说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它引领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进程。

近些年来,有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因此认为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摒弃”,这其实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要求,符合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就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有二:其一是认为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偏离了社会主义;其二是认为既然改行市场经济,就应与西方市场经济接轨,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否则就是改革不到位。应该明确: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当然,从“三个有利于”的角度出发,改革开放这40年的发展历程也不能说只有成绩而没有问题,其中还是有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比如,我们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再比如,在宏观经济调控上,经济时而过热时而过冷的现象多次出现。上世纪80年代末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搞“物价改革闯关”就引发了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又比如,我们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一度提出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很好地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实际上,效率与公平的适用情况应该是“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单纯从分配角度而言,只存在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的判断维度,不存在收入分配过程本身的效率问题。这些经验教训,无疑将会为今后的道路提供更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为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始终把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福祉、走向共同富裕联结在一起。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其中每一项政策措施的成败得失,也都可以从“三个有利于”清晰得见。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我们过去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有所缓解,新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

我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我们党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理念、新途径。

如何检验新时代下工作的成败呢?我们党特别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让“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成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这把标尺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根本宗旨的准确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番话,表明了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新征程,四十不惑再出发。如今,我也时常在想,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新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既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支撑,也离不开社会科学的支持。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有着很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能否繁荣发展和正确运用。我认为,中国还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真懂真信又善于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家,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我自己也愿意在这一过程中与时俱进,再多做一些工作。

(本报记者 王俊岭整理)

--免责声明-- 《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篇文章828la109698。

【结语】: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年度佳作《大江大河》,透过杨巡的成功之路,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698'></small><noframes id='828la109698'>

  • <tfoot id='828la109698'></tfoot>

      <legend id='828la109698'><style id='828la109698'><dir id='828la109698'><q id='828la10969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698'><tr id='828la109698'><dt id='828la109698'><q id='828la109698'><span id='828la109698'><th id='828la109698'></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698'><tfoot id='828la109698'></tfoot><dl id='828la109698'><fieldset id='828la10969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698'></bdo><ul id='828la10969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