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读后感

时间: 2020-09-01 23:25:06 分类: 美文赏析

读《活着》读后感

读《活着》读后感

****************

读《活着》读后感

作者:老吴夜谈

发表时间:01-0709:51

今天上午,一口气把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读完,感触很深,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聊聊,想了解下每个人的感受。

读《活着》我几度落泪,特别是儿子有庆的死,我泪流不止,心里堵的慌。

活佛

《活着》可以说是写实主义的大悲剧,作家余华写作朴实而简洁,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全篇布局别具匠心,展现了作家扎实的写作功底。

值得喜欢文学的青年,好好品读和感悟。好的作品,值得你去亲自品读和感悟,如果知道了剧情,就像知道人生的经过和结局,人生就索然无味……

《活着》悲剧顺序:

1纨绔子弟富贵,好色好赌,游手好闲,输尽家产,气死老爹,富贵人生从高谷走向低谷(支撑他活着下去:任劳任怨的家珍可爱女儿凤霞,溺爱自己的母亲

2家珍得了软骨病瘫痪在床,儿子有庆献血被抽死,对医生的麻木无情冷漠,简短数笔,刻画的淋淋尽致。我个人认为此段是悲剧的高峰,因为我是几度抽泣。

(人生大悲剧:终年丧独生子,全家唯一的香火)

3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去世,媳妇家珍接着去世

(悲剧接着悲剧,中年丧女中年丧偶,此段是悲剧第二个高峰)

4女婿工地意外去世,接着外甥被豆子撑死(悲剧接着悲剧)

读完后,读者肯定会觉得,家人都离他而去,富贵这样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富贵,真真实实地活在哪里;也许,作家想表达的,没有比富贵更悲惨的人吧?虽然这样悲惨,可是富贵还是淡然坦然的活着

也许生命真的没有意思,唯一的意思就是你还活着吧!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啦,就变有了路。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鲜血。

读完《活着》,虽不明白活着的意思,你会有一种坚定活下去的信念

《活着》

****************

《活着》影评观后感:历尽沧桑,坚定信念!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乐享电影君

发表时间:01-2417:37活着

《活着》是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的剧情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这是一部被誉为“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作品”的电影,电影生动的描述了中国从内战时期到文革结束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大时代背景下男主的命运多舛一生坎坷,这正是一代中国人艰苦命运的缩影,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佳作。之前我分享过电影的图文剧情,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活着》张艺谋最优秀的电影作品 带你感受峥嵘岁月中活着的意义

活着

男主角福贵一生可谓是历尽沧桑,尝尽人生苦难。我们今天尝试从他经历的几次生死来领悟活着的意义

因赌博输掉家产气死老爹:

在输掉家产之前福贵肯定认为活着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每天就是到赌馆里赌几把,优哉游哉的日子就过去了,可是到了这天输掉了家产还气死了老爹,甚至连老婆都带着孩子走了,看着老爹被气死福贵都来不及悲伤,甚至还没回过神,从安逸度日到一无所有这个转变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活着,不是安逸度日得过且过,活着是努力拼搏、敢于担当。

福贵落难

被抓壮丁目睹战乱死伤无数:

福贵在和春生唱戏的过程中被国军抓了壮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两人目睹了那种死伤无数的场景。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命卑贱如蝼蚁。在死人堆里,春生说:“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福贵说:“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福贵,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贵,活着,是上天的眷顾;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被俘

目睹龙二被枪杀:

电影里当初处心积虑夺得福贵家产的龙二,未看清时局大势,太过爱财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为反动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会后被押往刑场打靶,目睹了这一切的福贵,被吓得尿了裤子。福贵说如果当初不输掉大宅,现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经历了几次生死关头后福贵明白了:活着,是一样幸运,生命,远比钱财重要。

公审龙二

儿子意外被撞死:

电影里有庆是个懂事的孩子,却被区长春生不小心倒车撞死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儿子,福贵真的是悲痛欲绝,我们看着也是非常的揪心,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无常,往往在你不经意间给你致命一击。儿子的离去虽然让福贵一家非常难过,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儿子的死让福贵明白:活着,就是一种痛苦,活着就是在痛苦中坚强

有庆之死

女儿产后大出血致死:

电影里福贵女儿凤霞在小时候因发高烧变成了哑巴,从小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负,这孩子很是命苦。长大后通过镇长做媒跟工人万二喜结婚,凤霞结婚这段在整部电影了是少有的喜庆气氛,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可是上天似乎就不打算放过这一家,凤霞在分娩的时候适逢文革,医院里有经验的老医生都被打成反动派关起来了,凤霞在生下一个男婴后大出血死掉了,凤霞也离去了,生下了小外孙馒头,这是新生的希望。凤霞的死,让福贵明白了:活着,就是好好活在当下,活着,就是期盼明天更加美好

上坟

福贵经历了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动乱的战争年代死亡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生命卑微如蝼蚁。虽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在那个年代活着是一种幸运,能活着尚且不易。而在我们现代的和平生活里,国家日益强大,我们活着的烦恼痛苦往往来源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出现的矛盾。但相比于电影里的福贵,相比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我们已经了足够的幸运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困难挫折击倒,好好活着,好好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

明天会更好

****************

读《活着》有感,《活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小静谈世界旅游

发表时间:18-11-0910:21

读《活着》有感,《活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余华的《活着》,用简练的语言,淡淡的文字,撰写出平凡故事,生动地刻画出生活的真实,读完这本书会让人忍不住地去联想自己的生活。从《活着》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两个画面,福贵牵着一头买来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垄上坐着眺望远方,以及福贵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几座坟墓。那么《活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请随我往下看。

首先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这是我最喜欢的解释方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解释,而活着正是想要告诉我们活着,就有希望。

第二个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看到这本书的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这本书,想必也是想要从这本书中找到“活着的意义”的答案,在余华的这部小说《活着》中,初看时总觉得太悲惨,命运好像捉弄人一般,主人公福贵悲惨的命运,身边的人一个个被夺走,只有一头老牛陪伴。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就会明白,作者也是想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生活就是如此。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即使夺走你身边的一切,即便已经千疮百孔,无法反抗,我们依然要默默承受,依旧努力的坚持活下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而第三个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体会到生命力的存在,我很喜欢这句话,我认为它说得很好,很多人体会不到生命力的存在,总是为了一点事寻死觅活的,而作者利用主人公福贵经历的一切并没有被打倒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力是多么的坚强,活着就是隐忍、坚强的活着,活着看似残酷的同时也是善良,更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你们说呢?

那么你觉得活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读余华《活着》有感

作者:刘盈观风花雪月

发表时间:18-07-3114:41

“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理由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古成语:千钧一发——用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韩文版自序

人们都说苦难是一所大学,需要全心去学习,甚至用一生去学习。每个人的苦难又不一,才铸就了不一样的成功美丽!书中的福贵经历了有天壤之别的命运:前半生荒淫无度,大肆挥霍,终究败完父亲的地主所有;后半生我给他定为家境破败之后起,他的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地相继离世,让福贵的一生真正体验到了生离死别。也正是这样的面对亲人地重复死去,无形中也就增加了福贵精神的温情感,更加沉重,同时也让人觉得更加可贵!

最近读的一次大概一周前,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今天笔者暂且不论该书,但同出于一个作家笔下,我曾经尝试去揣摩作者在情感上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我认为余华生有对社会最底层的现实的感知能力,他能洞察并且能报以怜悯,这是最重要的!《活着》造就了福贵这个经历过内战、大炼钢铁等的硬汉形象,鲜活已不能满足于福贵所承载的品性,他的一生就是真实的历史!他从被拉去当壮丁那时起,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更准确地说,是被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从挥霍成性到一贫如洗,再到经历从身边爱的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远去,不得不说,换做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安稳度过内心的恐惧、挣扎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福贵的心,他的坚韧与顽强是整本书传达的重要思想,也是余华能追溯的心灵源头!

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意志先行!我们应努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个过程或许也必定很残酷、疲惫甚至绝望,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咬牙挺一挺,结果肯定会很美好!福贵的一生就是经典教科书,我们能学到太多太多,不仅仅是面对苦难的坚韧与顽强,还有内心深处的乐观。有时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或权或钱或势,我们眼里的别人似乎永远都比自己强,不会去找自身看角度的问题,一味的埋怨,最后只会生活更加艰难!我们换个角度,不要把不足无限放大,而自己的拥有却忽略不计,我们更应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懂得欣赏自己,去面对生活或许更加达观与愉悦一些!

生活不易,不要与命运为敌;尝试去接受所谓的上天安排,与命运为友,向命运学习,借命运经验去活一个精彩的人生!如果每个人的苦难史是太阳的话,那终有日出日落,我们在面对苦难时要做的就是坚韧,执拗地等待晚霞的余晖照到我们历经磨难的脸上,跟世界说一声你好!

****************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作者:喜欢喵星人

发表时间:18-07-1220:03

活着 多好!

有庆活着多好。在福贵一家四口中偏偏他走的最早,他承受着他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苦,或许他的苦就是在娘胎里就注定的,就如书中所说:“当有庆还在他娘肚里中时,有一次他娘去找还在赌博中的福贵时,福贵就对着她肚子踢了几脚”可见有庆的苦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吧。渐渐地他长大了,他是那么一个善良,勤奋的孩子,可是为何上天不照顾他呢?他为了他喜爱的羊儿每天早起先给羊儿割草,然后再去学校,整天就处在了不断地奔跑中,要是在咋们这个时代,会有几人能做到他那样,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呢!最后就是他的热心害死了他,他学校的校长生孩子时大出血,验了全部学生的血都不匹配,恰巧他的血就配上了,哎,也怪医院的人员,只想着救校长,就全然不顾他还是个孩子,他都被抽到嘴巴发青了,气人,最后就倒在了医院的冰冷的病床上。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家珍活着多好。家珍是一家之母,祸不单行,她本身身体就虚弱,有庆死后更加剧她的病痛,但她有一颗坚强的心,她不向命运低头。她本来身为富贵人家的闺女,可是嫁给福贵之后没有享过一天的福,真是造化弄人。就算福贵之前对她怎么怎么不好,以及再之后他们家衰败,她也不离不弃,默默的支持着福贵。我们可以看出,它这辈子是一个好妻子,是一位好妈妈!

凤霞活着多好。这么乖巧的女孩,却一生波折,在她小时候发一场高烧从此不能说话了。她为了让弟弟上学被卖,但她不舍得离开这个家,最终又回来。接着她遇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二喜,本应该开始幸福生活的,可是幸福了没多久,噩耗又来了,她在生孩子时难产了,最终又死在了那家医院。

二喜干活时不幸去世,凤霞和二喜的儿子苦根也死了......

福贵活着真好。最后这一大家子的人就只剩下他了,回首过往,福贵也是满满的心酸,他从最初的公子哥,只知道吃喝嫖赌变成现在一个有担当的大丈夫,生活的磨练让他明白了太多太多。他的一生也算是波折,打仗打仗没被打死,打地主时他也逃过一劫,他真是福大命大。当他成为老头子时,处境也真是可怜,身边没有了一位亲人,他买了一头老牛陪伴他。

早年的福贵让我心生厌恶,中年的福贵让我心生敬意,晚年的福贵让我心生怜悯。正如书中最后写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生活就是这样的,不经历磨难,怎么成长?人的一生要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我们要把握时光,珍惜生命,活着就好,去干自己想做的事,不给此生留遗憾

****************

活着就是活着,活着就好——读《活着》有感

作者:龙猫先生说

发表时间:18-09-1722:41

1

1

1

时常有人说,或时常自问,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往往思索却不得解,这个问题也是困扰着千百年来的人们,到如今也是无解。

或许有解,但仅是个人理解。别人随有解,但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有一本书叫《活着》,它是由我国知名作家余华先生所写,此书一经面世,便成为畅销书,接着成为经典之作,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也被翻译成二十多国的语言。

1

2

1

《活着》此书,究竟讲了什么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此书主要讲了主人公福贵一生命运多舛的故事,展现了福贵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几十年来的种种不幸遭遇。

抗战时期,福贵原本是富家子弟,因赌钱而败光了家产,父亲被福贵气死,全家人过上了贫困的生活。原本是游手好闲的福贵,如今也要到田地里劳作。

国共内战,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上了战场被解放军俘虏了,幸好解放军优待俘虏,福贵领了盘缠回家了。到家才发现母亲死了,自己的大女儿变成了又聋又哑。

接着是各种运动时期,福贵的老婆得了软骨病,整天卧床,不能劳作。福贵的小儿子在某次抽血中被抽干了,死了。

而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偏头的工人,生了儿子后也死了。女婿在某次工作中出现意外,也死了。

因感叹一家人的苦命,所以给外孙取名“苦根”。苦根,苦根,这日子还没苦完,眼看改革开放了,苦根吃豆子,吃撑,撑死了。

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而福贵已是风浊残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老黄牛也因年老体衰,耕田的速度慢了,在苟延残喘中度日。

1

3

1

阅读到此,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全家死绝,最剩下主人公一人”的小说,可是明明是写“全家死绝”的小说,为何书名要叫《活着》?

在书中,余华把福贵描绘成是一个乐观知命的人,从富有到一贫如洗,从有妻有儿到最剩一人。

而福贵都表现地很乐观知命,让人感觉命运给我什么,我就做好什么,甚至让人觉得是逆来顺受的感觉。

可是从反面讲,福贵实在是太消极,怎讲?

中国人常说,认命。

福贵就是属于认命的那种,他认为所有种种不幸的经历,都是他的命运。

可是,与其是说福贵是认命,倒不如说福贵在面对命运时,毫无还手之力。

你应该想到,福贵所处的年代是什么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文革。

可即便如此,福贵还是挺过来了,与福贵同样的广大人民也挺过来,中国挺过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让我想到梁文道在解读这本书时说:“哲学最大的课题,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意义。而我们中国人有一套独特的哲学,那就是活着,活着就好,人生不需要意义!”

正如福贵般,活着就好,即便经历了如此不堪的人生,都依然活着!

我们也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

活着就是活着,活着就好,人生不需要意义!

《活着》是一本令人悲哀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启发人思考人生意义的书,值得你一读!

****************

家庭剧情片——《活着》有感

作者:繁华的记忆

发表时间:18-12-2516:53

福贵的一生,就像是我的爷爷再给我讲述他的一生一样,听的那么入神,又那么逼真。

用我的语言表述福根的一生:

福根生活在一个地主家庭里,从小过着少爷般的生活,在他二十岁的年纪里,还不清楚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因为衣食无忧、所以挥金如土。这样的生活都不能满足年少的福贵,吃喝嫖赌的恶性逐渐让他从一个少爷的身份沦落到一介布衣。

好在,他的家庭是和睦和相亲相爱的。他生在一个溺爱他家庭里父母可以为他卖家产、妻儿可以与他共度难关。

在清贫拮据的日子里,一项骄傲体面的父亲再也抬不起头来,一声长啸离他而去,在面对老父亲的离开,此时的福贵,像是梦初醒般,担起家中重任,从头开始,与家里的老母亲、怀孕在身的媳妇、还有还不懂事的闺女,开始准备努力过好清贫的日子。

过惯了富家子弟的生活重回贫民生活时,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就像是老父亲过世后,老母亲在不堪重负和长期劳累压身的情况下一病不起。

可此时的福贵,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挥之则来了,就连去镇上为母亲请个郎中的事情,尽然花了两年的时间。等他归来时,儿子已出生、母亲也已经离去、而她的闺女也因一场发烧夺去了语言能力。

福贵呢,在去镇上请郎中的途中,因受气与人打架,让大兵拉去拉大炮,这一走就是2年有余,期间一次次从生死边缘走出,听到、看到过无数个人的最后挣扎。好像从这里开始生死之事像是福贵与生俱来的命运一样,仅仅的围绕着他。

随着共产党解放中国,他也因此获得了自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此时的他就像重生一样,更为珍惜身边的一切。勤勤恳恳地、没日没夜的与家人为着生存而奋斗着。

解放中国时代变革,福贵家里生活也随着变化而变化着,在解放初期,福贵的五亩田地也成为了公社和大家的集体财产、福贵上交了家里的锅、田里的地、家里的羊、和大家一起吃起了大锅灶。

在吃大锅灶的日子里,公社按照劳作能力为他们进行公分分配。这样的日子是要好大家都好,不好大家都不好。好的时候大鱼大肉家家排队都有,差的时候,他们可以几个月没有饭吃,为了一个甜瓜可以与日常的邻里大动干戈。

在公社的好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随之而来的饥饿可以断送人的性命,让村子的人们红了眼,得了病。村里上下渴望着、期盼着解放军能为他们送来粮食,就这样盼着盼着,福贵的儿子也随着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有着知识背景的福贵媳妇和福贵并不满足儿子不上学的现状,夫妻两想着通过女儿的置换能换回一些银两供儿子上学。

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在闺女送出没多久后,她们在闺女逃回之后随之后悔了。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让两个孩子在身边。闺女虽然是哑巴,但有一身劳力在,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饥一顿饱一顿还算过得去。

在福贵儿子十多岁时,学校里的一次献血掀开了此书的主题。

因为一次献血,医生将福贵的儿子永远的带离福贵的身边。福贵即便是苦干了眼泪、打遍整个医院也无济于事。背着儿子的尸体从镇上一步步挪回家里,担心病榻上的媳妇身体,他隐瞒着实情,一夜未眠将儿子葬在田间。

夜夜因谎言而出的福贵,让媳妇看透了谎言,在命运的捉弄下,福贵媳妇好似比福贵坚强很多,又好像是在任命。

儿子的离开让福贵家里就像是蒙上了一层纱,福贵媳妇的身体也因此患上了软骨病,家庭的负担、和公社的变化更多的是让福贵感到生活和命运的无奈

命运也是捉弄福贵。公社队长托人为聋哑女儿介绍了女婿,给了福贵夫妻两个吃了一个安心丸一样,让福贵他们觉得命运总还是在照顾他的,他的女婿对他的闺女好到出奇。

再没来得及感谢老天送给他一个好女婿的时候,又送来了一个孙子。这个孙子无意让整个家庭充满了喜庆,在大家都拍手叫好时,医院在接生的时候又传来难产的噩耗。

在保大人与小孩的选择上,他的好女婿选择了他的闺女,可是闺女的命好像他的命一般,甚至比他的还难,倒是保住了小孩,送走了大人。

这样的噩耗就像是要了这个家庭的命一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即而来的是福贵的媳妇,因软骨病再也撑不下去,离开了福贵。接着是苦命的女婿,再一次施工现场让机械夺取了生命。在本来就清贫的家里逐渐少去了家的温暖,相依为命的爷孙俩走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岁月。在孙子刚刚能够略懂一二之时,一场无从说起的晕倒让白发人再次送黑发人。

福贵的一生一个个的送走自己的亲人,挣扎到最后的无力和认命,从家丁兴旺到与一头老牛的对话。

苦叹命运的蹉跎,又叹息时代赋予一个小人物的悲哀。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从福贵这个人物中体现的淋淋尽致。

****************

读《活着》有感:活着就是永不绝望

作者:九七悦读

发表时间:01-1517:07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活着》自序里的两段文字,《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故事,活着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

主人公福贵是地主家的孩子,家里有五百亩田地,还娶了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福贵是徐家的败家子,他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全都干过,后来迷上了赌博,在赌场被人算计,输掉了家里的五百亩田。

一夕之间倾家荡产,父亲被气死,他带着一家老小住进茅草屋,租了几亩田维持生计,好景不长,福贵的娘病了,在去城里请郎中的时候,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在战场上待了两年,福贵捡回一条命回到了家,这个时候福贵的娘早已死了,女儿凤霞发高烧变得又聋又哑。

不久之后,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只能瘫在床上,家中日子苦,幸好女儿凤霞能干,儿子有庆也听话。

后来,县长媳妇,也是有庆学校的校长,生孩子大出血,有庆在献血的时候血被抽干死了。

终于给凤霞找了个好人家嫁出去,可后来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凤霞死后不到三个月,妻子家珍也死了。

女婿把孩子养到四岁,在一次事故中,被水泥板夹死,剩下福贵和外孙苦根两人相依为命。几年过后,苦根因为长期饥饿,被一锅豆子活活撑死。福贵答应给他的牛也没买给他。

后来,福贵在买牛的时候,遇见一只将被宰杀的老黄牛,他被老黄牛的眼泪所感动,把它买回了家。最后只剩福贵和这头老黄牛活着。

福贵的这一生始终在苦难中挣扎,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从福贵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苦难的经历里面是充满了幸福和欢乐的,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他经历过美好,也感受过幸福。毕竟,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是取决于他人的看法。

福贵接受这一生漫长的苦难赠与,却从未放弃活着,他真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对任何苦难,哪怕是多次的生离死别,依旧对生活心存希望,乐观的面对。

当读完《活着》,会同情福贵的悲惨人生,更多的是被福贵活着的强大力量而感动,对苦难的承受力原来可以这么大,死亡不可怕,活着的人才更痛苦,而福贵的活着就是永不绝望。

****************

读《活着》有感——别哭了!

作者:独木帆作文

发表时间:08-3117:08名师

作者:陈慧江

年级:九年级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我看来,这“活着”是属于福贵的活着,更是当时广大农民之间心口相传的人生信条—好好活着.

对于“活着”,不同的人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身份处境不同带来思维火花的碰撞已然不同.对于徐家大少福贵来说,“活着”便是恣意妄为,便是在各种情况下争当那千古不孝无双的名号,吃喝嫖赌便是他的孽子风范,浑浑噩噩便是生活常态.当他已然沦为了那个乡下老农时,对于此刻的福贵来说,“活着”便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字眼,便是在那间茅草房子里,守着家人,混一个饱暖,守一世清贫了,这便算是“活过”了.

对于身处十年炼狱的广大农民来说,“活着”不再具有别的深意,就是如此单纯,在痛与苦难之中麻木便是常态.

把目光聚焦到千年之前,对于曾是一个农民的苏东坡来说,对于“活着”,他却是有着不同的见解.

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此时的他,将自己摆在一个新的定位上---活过一次的人。黄州虽苦,却也有田产,可供解饿,却也有一房,可供挡风遮雨,虽山高水远,却也在千里之外,有一亲人来信挂念。他同样在作品之中表现出来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东坡,是“荦确坡头路”,福贵有的是五亩上田;苏轼在苦难之中,却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世界,喜为一乡下牛翁,用自己的思想,一遍遍荡涤着自己的内心,一遍遍冲刷着心田的百合谷地。福贵,选择的却是,却是如同女孩子一般,以泪洗面,去还是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生活的压迫。

福贵与苏轼的差别在哪儿?

在我看来,二人虽然经历大致,可对于福贵来说,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于苏轼而言,生活便是坐于船上,且行且享用“大自然之无尽藏”。

于福贵而言,生活便是彻底的无奈,便是到头来的“活着就好”。

文革十年,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也是值得反省深思的。虽然物质缺乏,但又何妨在苦难的环境中用精神食粮充饥,从而作出一副最为豁达的中国姿态。

****************

《活着》余华作品——读后感

作者:农牧影

发表时间:03-1600:17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富贵”的人生好惨!随着我想到了我的人生像这样的话我会不会一直活下去?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很久……

我在苏州的火车站里的小书屋里淘到了这本书,而且是25周年特别修订,其实在几年前我跟这本书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当初囊中羞涩,没狠下心来买,拖到了几年后。这说明我跟这本书的缘分未尽。

上了火车后我坐到座位上插上耳机,翻开第一页,进入了我的世界,这本书我读了四小时左右,不长不短的,完全可以看。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所活着》——这是这本书里我喜欢的一句话,每个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是平淡,平凡的生活。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富贵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事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最后一根稻草不会压死骆驼。

这本书每个人可以读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免责声明-- 《读《活着》读后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读《活着》读后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读《活着》读后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读《活着》读后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读《活着》读后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读《活着》读后感》这篇文章828la109901。

【结语】:读《活着》读后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读《活着》读后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901'></small><noframes id='828la109901'>

  • <tfoot id='828la109901'></tfoot>

      <legend id='828la109901'><style id='828la109901'><dir id='828la109901'><q id='828la10990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901'><tr id='828la109901'><dt id='828la109901'><q id='828la109901'><span id='828la109901'><th id='828la109901'></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901'><tfoot id='828la109901'></tfoot><dl id='828la109901'><fieldset id='828la10990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901'></bdo><ul id='828la10990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