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 2020-09-01 23:27:40 分类: 美文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我会哭但是我不会输

发表时间:18-10-1309:30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在人的心飘荡,如同放牛班在马修的带领下唱的那首《夜晚》,让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开头是描写著名音乐指挥家皮埃尔在一个夜晚,打开了自己小时候的音乐老师马修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时所写的日记。并回忆当时的故事,马修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在失职后被转到一个叫“池塘底部”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那是一个设备特别烂的房子,怎么看都像是监狱一般,不光外表像,连里边的孩子们和老师都像是囚犯和看守监狱的人。里边全都是一些问题儿童,面对马修的是悲伤难过命运。孩子们的一个恶作剧就让教师麦神父出了意外,头部受了大创伤,这事件让马修决定,要在这些孩子们心中树立威严,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师一样,孩子一犯错就处罚,他认为应该给他机会,让他们在爱中悔改,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觉得这些孩子们不是无药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一个问题儿童很难管,一群更是了得??单单骂马修是秃子、王八就让他快气爆了,唯一让他忍耐的理由就是放牛班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他们隐藏在心里的慈爱。其实马修知道伤害麦神父的凶手,可他没有说出来,因为他相信这个孩子会悔改。马修刚开始对他们也不是很亲切,也比较严厉,但他从不体罚他们,一直一而三,再而三地替他们向院长隐蔽错误。孩子们在慢慢的改变,但依旧搞恶作剧。他们也很担心麦神父的性命。上课时,只上了几节课就让马修累的精疲力尽,这生活马修根本过不下去,马修悲病欲绝写下了第一页日记。他在“池塘底部”的未来不敢想象。

"马修是个王八蛋,马修是个秃子,啦啦啦……",这令怒气满懵的音乐把他从宁静、安详的梦想强行逼出来。没有头发的马修,像头上冒起火一样大步走向男宿舍,那门一下子推开时的声音像在空中响了个霹雳,宿舍里除了没有看见马修的人,其他人都鸦雀无声。这也许令别人很恼怒,但对马修来言,这是上帝给他的机会,因为他发现班里有一大半人都是天籁之音,马修连夜写了一张乐谱,第二天,马修当即组了个乐团,但当时只有皮埃尔恶作剧被关禁闭,没有被选中,他们对马修的态度一天天变好,他们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在马修的带领下,大家渐渐对音乐产生了好感,他们体会到了大家一起唱歌时的乐趣。马修的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的认真努力中,教会了孩子们懂得感恩、交流、团结,大家一起合声同唱,在一个像监狱的教室里,孩子们的眼神和歌声为放牛班增添了光彩,他们伴着马修的音乐,唱出了与自然融合交配的乐章,唱出了他们心中的洁白,他们像蓝天一样美丽,像小鸟一样自由的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马修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如同看到他们浩瀚的未来,马修此刻也露出了期待的微笑,但他们还是老搞恶作剧。

与此同时,在被罚做劳力的皮埃尔在门后露出了羡慕的眼神,他对唱歌也有了特殊的感情,在半夜,皮埃尔偷偷地从教室里拿了张乐谱练习唱歌,无论在做劳力还是被禁足时都在默默练习,有一次在教室练习时被马修偶然听到,被马修安排唱主唱,有了皮埃尔的加入,马修的乐团好像升了一个级别似的,马修觉得皮埃尔像天使一样在蓝天的帮助下飞翔,这也不辜负他天生长的天使样,最让他惊讶的是皮埃尔不用教,只是自觉就会唱自己从没听过的歌曲。马修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他让一些问题儿童组成了一个接近完美的乐队,出院的麦神父对放牛班的变化而吃惊,大家每天都进步神速,马修每天写日记都满心喜悦

这支乐团也受到了大人物的赞赏,放牛班的成就非同小可,孩子们都在茁壮成长,但好景不长,一次院长去远方颁奖,辅育院放假,马修和麦副院长带着孩子们私自去树林里玩耍,但不料起了大火,多亏马修和麦神父带孩子们都跑出来了,但院长把责任推给了马修,还开除了马修,马修觉得自己的未来再次破灭,就在那天,他一声不吭地要离开,走到窗口下,从屋子里不断的飞出纸飞机,上面写满了对马修感恩,感谢的话,从窗户里不断伸出手,不停地挥,从里面传出如百鸟吟唱的歌声……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也许这只是个回忆,但在我看来,这里有更深层的含义,马修看似是个失败的音乐家,但他却勇敢的面对命运,他把一群问题儿童培养成了一支完美的乐队,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迷茫的寻找自己的价值,他觉得自己只是教会了别人音乐,可在孩子们眼中却是给予他们未来,世界并不狭窄,只要你敢于探索,就会有无数的道路在等你。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8哥说电影

发表时间:01-0122:23

教育应该什么样的呢?强制的、严厉的、灌输型的,还是随和的、温柔的、引导型的?学习应当是苦累的还是可以伴着快乐?这部电影里,这两种方式都得到了体现。

校长代表了僵硬化、模式化的人,他们的任务是教书,达成目标的方式是暴力合作。他的人生理想不在于教育,而在于个人成就的达成与个人地位的提升。他也有自己的可爱与可恨之处,可爱在于他的人性中偶尔也会发现这世界的美好之处(在办公室飞纸飞机),可恨在于过于自我。

马修老师代表者刚刚踏入这个岗位并热爱教育的人,他们的目标是育人,达成的方式是爱与关怀。发现学生犯错,第一反应不是惩罚,而是去询问,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做出弥补。那些孩子可能有很多让人头痛的地方,可是他们的本性依旧是纯良的。他们的调皮捣蛋不过是一种掩饰,就像那个“天使面孔”的男孩,他的行为不过是对自己与他人的不满。他身边的人都在和他说,你不行,想方设法惩罚他。他可能也曾期待过被赞扬,后来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选择用沉默与拒绝合作来对待身边的人与事。可是内心呢?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马修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让他感受到被重视,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最近接触到了一个概念,你喜欢这件事可能并不一定是因为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在这件事上你能获得成就感。对于他而言,大概正是如此,有天赋加上被认可,才让他逐渐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

马修老师自身呢?他是一名过气的音乐家,也是一位小小的代课教师。可能在一些人眼里,包括一开始在他自己的眼里,他是个loser。他来到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的便是它的混乱与冷酷,孩子们的恶作剧已经到了伤害人的范畴,教育的方式是打骂与禁闭,孩子不懂尊重、习惯也很差。就是在这个黯淡的地方,他却以耐心与爱逐渐挖掘出他们可爱可贵的一面。他们是很调皮,可是本意并不在于伤人,这只是他们对于惩罚的反抗。他们可能习惯是不好,可是他们可以被改造,也还没有失去本性。在合唱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在音乐中发现了美与自信。马修老师本人,也在组合唱团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对音乐的爱与追求,同时他也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依赖信任

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值得一写的人。善良的神父、吉祥物贝比诺、那个被作为观察对象的男孩、莫里耶的母亲、有着音乐梦的数学老师等等,这些人都有着他们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呀,发现优点并且发挥优点,那么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吧。在马修老师来之前,这些孩子的生活是被动的。他到来后,那个可能在他人眼里算得上是失败的人却成为了他们的灯塔,指引他们主动去学习与生活。可能他的到后来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他的教育却将音乐的种子播撒给了下一代—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片首的音乐家呀。

教育大概正应该如此吧。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也让孩子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爱与被爱。(片尾马修老师走时,那一个个纸飞机承载的是孩子们的善意与爱啊。)

****************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观后感:善为人师者 善为伯乐也

作者:乐享电影君

发表时间:01-2215:47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法国电影,讲述了马修老师来到一所教养院学校教育顽皮学生,并用特别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故事。之前我做过电影的剧情详解,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十分钟图文看一部好电影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马修老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但是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要传道受业,更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韩愈曾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一匹千里马拥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不被人发现重用,最终却只能屈辱于奴隶之手,死于槽枥之间,这是何等的悲哀。就好像是电影中的主角皮埃尔,他从小拥有非常好的音乐天赋,但是被送到了池塘之底教养院,如果没有马修老师这位伯乐,估计他也就只能埋没了自己的音乐才能,碌碌无为一生。所以说善为人师者,善为伯乐也,一位好的老师一定要像伯乐一样善于识别千里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皮埃尔

一、加强专业素养,增强自身魅力

要想发掘他人的优点,那么自身也是要足够的优秀。作为老师,最起码的是要有足够好的专业授课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把握管控好每一个课堂。比如要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在学生上课厌学的时候调动学生的积极,用自身的魅力来感召学生。搞好和学生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老师要有让学生佩服自己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信服自己,才能教好自己的学生。

马修的魅力

电影中马修老师其实也是第一次来到学校做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尤其面对的又是一班非常顽皮的孩子,初期他还会经常被捉弄。但是马修没有放弃,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信服自己,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魅力,最终让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因为他本身就有音乐才华,学生们又喜欢唱歌,这样就迅速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家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所以说自己自身专业知识过硬,对增强自己的魅力很重要。

合唱表演

二、制定好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完成

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可以由易到难制定。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少批评,多鼓励,然后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制定学习目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系统制定

学生学唱歌

比如今天让学生完成多少道题目,下次就可以根据上次的内容更加深入学习。制定学习目标容易,关键是督促学生执行到位比较难,可以制定一个奖罚制度,多多鼓励学习积极学习的学生。不完成制定的目标就要处罚。督促学生完成制定目标的方法很多,方法因人而异,多点耐心和细心,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我们作为老师的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告诉学生他这方面很棒,激发他在这个方面的学习兴趣。即使这个兴趣不是我们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埃尔唱歌

就像电影里的皮埃尔,在没有遇到马修老师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一副独特的嗓音,马修老师发掘出他的优点后加以培养,最终皮埃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所以一位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懂得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善为人师者,善为伯乐也。老师这位伯乐,不仅仅是要有识别千里马的能力,更要有培养千里马的能力,每位学生都是一匹好马,就要看老师怎样引导其成为千里马了。

****************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遇上一名好老师,拯救自己荒唐的一生

作者:一片金黄色稻田

发表时间:18-09-0122:30

好的电影总是值得反反复复去来回的看,《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一部浪漫的法国电影,小编认为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多次回顾的。就拿小编自己来说吧,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在高中的暑假。那个时候对于其中的一些情节有不太理解的地方。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不理解的地方都变得有因可循。

第一幕是一个非常盛大的音乐会,从这一场音乐会,我们可以看出男主角是一位事业非常成功的人士。接下来又传来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那就是他妈妈去世了。后来在葬礼上,小学同学的出现为他后面的回忆揭开了面纱。

镜头开始转向一个看起来有些吓人的小学,小编也是从这个镜头开始陷入了沉思。

小孩们生活的学校叫作池塘之底,这是一所管教学校,和中国的少管所差不多。在这里学习的都是一些在老师们眼里看来有问题的孩子,喜欢和老师唱反调,老师叫他往东他往西,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有人格缺陷等等。这里的校长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套非常严苛的计划,他们称这是行动反映制度。但是小编看来,这完全就是军事化的管理。各种各样的惩罚方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比如说一不听话就被送的去关禁闭,要不然就是一个月都打扫卫生,所有好玩的活动都取消,体罚学生等等。这里的校长也有问题,看到哪些学生不顺眼,他就会变着法子折磨他们。在那里你压根看不到什么人性化的教育,有的只是惩罚。镜头没有用什么太过鲜艳的颜色渲染,基本上都是饱和的灰色,让人绝望的灰色。

如果不幸成为那里的学生,那么基本上人生就看不到什么希望,因为一直都在被无穷无尽的体罚着,折磨着。他们被贴了一个标签叫做问题学生,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在那个学校,校长真正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给孩子们,而是不要出现问题,只要不出现问题,那么一切都好办。校长用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来经营这所学校,本质上还是为了谋取巨大的利益。但是新来的学监马修和他们都不一样,第一堂课他就让孩子们认真地写下自已心中想实现的梦想。那一堂课的寂静让我认识到这些孩子也只是孩子,无论老师和校长怎么样突出他们的劣根性,他们也只是渴望疼爱的孩子,他们还是有救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教育方式非常民主。只有在整个社会都能够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那些出生不够优越的孩子们才能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但是池塘之底完全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里的老师和校长们完全不关心学生个人的发展,反倒是自己没出什么事就行,那里的学生就像是奴才一样,永远要任凭学校的摆布。他们没有什么机会去发展自己,学校不给他们机会,老师们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幸亏后来出现了像马修这样的好老师,如果不是他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很难想象。他的到来让整个学校都开始慢慢的充满生机,让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他们那坏学生的标签逐渐被撕下来,灵魂开始变得自由。老师让学生们撕掉束缚他们的条条框框,他让学生不要去看教科书,自己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他鼓励学生们站在桌子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他让学生们大胆的踢掉那个让自己烦恼的气球,忘掉一些烦恼的事情。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孩子们高兴的嬉笑打闹,他们又变成了自由的灵魂。他们本来就应该如此快乐,是外界的摧残让他们失去了欢笑的能力。好在马修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包袱,后来,他还组建了一个合唱班,让这些具有天赋的孩子们放声唱出自己心中美好的世界。

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这部影片,我们会发现,一开始看到那个残忍的校长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确实是很绝望,好在后来故事的发展出现了转折,马修先生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为老师没有说什么长篇累牍的大道理, 他只是用优美的音乐去感染别人。让那些对自己都放弃希望的孩子们伸出求救的双手,让他们亲手撕掉自己被别人贴上的坏学生的标签。其中也有一对矛盾狠明显,那就是以校长为首的严苛的管理制度,还有以学生为首的对这种制度的反抗。马修组建合唱团是这组矛盾逐渐走向缓和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因为他的细致让他发现了孩子们都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这时候真正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这部影片对中国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也是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的。其实各个国家间的教育现状都差不多,只是具体的实现形式略有不同罢了。从这部影片来看,小编觉得真正的教育应该就是一朵云,呼唤另一朵云,就像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一样,他本身也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人,后来发现了男主的孤僻却没有放弃。经过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后,他发现男主角也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小孩子,后来就将他收到合唱团慢慢培养,最终男主出色的长成了一名大人,穿着合体的西装,举办着盛大的音乐会。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要反思?如果一味的要求每一个人都长得一样,答题答的都是非常规范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不是变成了一堆答题的机器。又要如何谈创新,谈梦想?

小编觉得这部影片真正想要告诉观众的是,一个孩子他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去教?怎么样教?

****************

艺术改变人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小L说世

发表时间:07-1823:48

第一次看听不懂语言的电影,幸好有字幕,从“你好”和“谢谢”的发音来看,剧中人物说的语言应该是法语,即使这是德国、法国、瑞士的合拍片。观看电影的感觉从最初的担心(为马修而担心,毕竟面对那么多的问题学生)到最后的欣喜(看到孩子们在音乐的感召下逐渐发生了改变,同时孩子们的合唱确实悦耳动听),突然发觉艺术的魅力如此之大,同时发现艺术或许是能够改变我国现有教育问题的良方之一。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六艺”之一,它的内容包括音乐、舞蹈、文学、道德等。孔子主张“礼”“乐”并举,以“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用“乐”来陶冶性情,影响社会风尚。我国的现代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艺术教育就是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作用正如影片中所体现的那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艺术教育能够通过“美”提高学生的智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艺术教育能够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用艺术形式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许多科学家的成功,例如钱学森、爱因斯坦等,说明了科学与艺术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电影中马修并没有教莫朗奇独唱部分,但莫朗奇自己就学会了,让马修大吃一惊;而且通过合唱团的艺术熏陶,很多问题孩子都能够安静下来认真听课以及完成作业。其次,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高。人类的思维主要分为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是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促进的。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获得,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因此,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电影中,学生们通过合唱团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学会用唱歌的形式在校长的办公室下讽刺校长,虽然说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用错了地方,但不能否认合唱团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再次,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艺术是心灵的体操,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影片中莫朗奇的显著改变就说明了艺术能够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健全以及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德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使学生将美的意识和观念内化,使其道德、情操得到升华。究其原因,是因为艺术是美的载体与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同时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的功效,从而为学生的人格健全奠定基础。而这里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强调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是个人具有完整的情感,而艺术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和谐的个体,帮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真假美丑的事物鉴别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塑造完美个性。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教师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实施艺术教育有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或者不论艺术教育,而是一种美的教育,不管是人格之美,还是道德之美,我认为,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理念包括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学观以及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教育观强调的是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正确的教学观强调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参与式教学以及合作式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正确的学生观强调的是尊重及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及个性差异,并且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

其次,教师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艺术教育的教师或是其它学科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同时对待教学工作要有热情、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人性美或人格美的影响。

再次,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除了品格方面的要求,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能力,注重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学生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批判一下校长的“行动—反应”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采取的是负强化的措施,孩子们一旦做错什么,就立刻予以惩罚,好让孩子们记住这一错误,避免日后再犯。但是,这一行动准则却收效甚微,因为它让孩子们生活在了恐惧当中,恐惧更容易滋生反叛与怨恨。同时这一原则会将孩子推向深渊,电影中被冤枉偷钱的蒙东就是最好的佐证。

****************

严惩与仁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小牛推推剧

发表时间:18-03-1020:54

黎敏,1982年出生于湖北通城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爱好写作与朗诵,致力于语文教学工作。

《放牛班的春天》是ChristopheBarratier导演的电影,2004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法国一个乡村辅育院的故事,那是在1949年,这所辅育院里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在新学监老师克莱门特马修(下文简称马修)的仁爱教育下,师生的表现都有了变化。纵观整个影片,我将故事中的教育形式概括为严惩式与仁爱式两种。

故事梗概:著名指挥家莫朗奇在演出之前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还是做完精彩的演出之后赶回家参加母亲雨天的葬礼。那个夜晚,一位叫贝比诺的老同学带着一本日记与童年时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合影去拜访指挥家。两人根据老师马修的日记一起回忆在辅育院的那段生活。

马修到学校之后共发生了一下事件:麦神父被学生算计而眼睛受伤;第一次上课学生给人体骨架的上下颚插香烟,给老师在上讲台的地方使绊,哄抢老师的手提包;查出致害麦神父的凶手盖贺克;莫朗奇在黑板上给马修老师画像;马修老师的柜子被撬,手提包被莫朗奇、盖贺克及郭和颁偷走;就寝纪律混乱,学生编着歌词嘲笑马修老师;食堂纪律混乱,萧老师斥责学生,并给马修老师介绍行动——反应原则;莫朗奇因为辱骂院长而关禁闭;莫朗奇母亲探访,马修老师以善意的谎言为其遮蔽;孟丹与莫朗奇打架;莫朗奇雨天缺席一天;孟丹向贝比诺索要金钱;萧老师看见孟丹偷他的手表;院长办公室二十万法郎被偷;萧老师与马修商量用院长私存的木材为孩子们烧洗澡水;孟丹打院长;莫朗奇扔墨水;查出郭和颁是偷钱的人;孟丹烧学校;辞职的马修带走贝比诺。

院长及萧老师,朗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惩戒,他们相信行动——反应规则的有效性。学生犯错了,马上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通常用的方式是关禁闭。而马修老师的到来,学生接受的是另一种教育,即仁爱。这种交往方式,马修老师不仅运用在学生身上,也用在同事之间。当麦神父眼睛受伤的时候,马修老师的处理方式首先是想到带麦神父去看医生,而哈善院长则认为看医生是很贵的。第一反应是问责学生。在学生都不认错的情况下,哈院长采取常用方式,即依照本院规定:一犯规就处罚,我们绝对会严惩凶手,三秒钟若没找到凶手,同学轮流关禁闭6小时,知道凶手自首或遭人检举。马修老师无奈之下遵从院长的命令,随意点名了。

马修老师第一次进教室上课,遭遇绊倒的尴尬,学生哄抢皮夹的无奈,哈善院长赶到教室,要求惩罚起哄者盖贺克,马修老师主动为其遮蔽,自己采取另一种方式教育盖贺克,当得知让麦神父受伤的肇事者也是盖贺克的时候,马修老师没有太多的责怪,而是与盖贺克商量方案,建议盖贺克去医院照顾麦神父,而且马修老师为其保密。这样,盖贺克不必去让他害怕的院长那儿领受禁闭之苦,同时,在照顾麦神父的过程中,他还得到麦神父的夸奖,也同时见证了麦神父伤情的严重,当麦神父转到另一处去治疗的时候,盖贺克的眼神中充满了愧疚与害怕,马修老师也没有责骂他,而是将其搂在身边安慰他。这样盖贺克是在仁爱的光环下认错,改错。对于仁爱的教育,他没有心怀报复了,而是报答。

在对待莫朗奇的问题上,一些可以原谅的小事情,马修老师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且在他和盖贺克等偷皮夹翻看乐谱被萧老师看见的时候,马修老师都为其遮盖,宽容了他们的捣蛋行为。莫朗奇有一次雨天缺席一天,马修老师想到的是好在他平安回来,并没有对他问责。有一次,马修回寝室的时候,发现莫朗奇在教室独自唱歌,莫朗奇不承认。马修觉得莫朗奇的嗓音是上天给予的奇迹,要求莫朗奇一定参加合唱。其实这时候莫朗奇是庆幸的,因为他不再用艳羡的眼神看着同学合唱了,他也很想加入其中才是。当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莫朗奇看见马修老师与母亲一起坐在阳光下,他敏感的心灵遭受了震动,害怕马修老师爱上母亲,竟向马修老师扔墨水。同学们对莫朗奇的举动非常反感,一起批评莫朗奇,学生就这样都站在了马修老师这边。这是学校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学生为老师说话了。这次,马修老师没有那么快原谅他,但马修老师告诉他的母亲说莫朗奇有唱歌方面的天赋。这些爱一点点消融在莫朗奇的心里,当母亲给他带他爱吃的巧克力,并拥抱他时,莫朗奇对母亲的拥抱有了感激的表情。

不得不说这些微妙的变化与马修老师的仁爱教育有关系。扔墨水事件后马修老师对莫朗奇一直采取孤立态度,这是为了挫败莫朗奇的骄傲感,没有他合唱团也能运行,这种适当的挫折教育是莫朗奇生长过程的一部分,在保护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其冷落,让他有一个反思与成长的阶段,这点很有必要。也说明马修老师不是一直纵容孩子,他的仁爱教育既有温情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最后,全体合唱团给女董事表演的那天,马修老师让莫朗奇单独唱了一曲,并微笑地与莫朗奇对视,他觉得莫朗奇的眼神里面有着骄傲,有着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还有人们对他的肯定。这时候的眼神交流完成了师生之间美妙的沟通。母亲最后接走了莫朗奇,帮助他在里昂音乐学院完成深造,莫朗奇从此与音乐结缘并成就了一番音乐事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马修老师的对莫朗奇才能的肯定与挖掘是分不开的。

对待孟丹呢,马修老师没有对他进行体罚,更多的是理解与同情。马修老师发现孟丹吸烟,马修宣布必须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孟丹不但不害怕反倒凶巴巴地走向马修,面对问题多多的孟丹,马修老师没有太多的责怪,但是当孟丹邀集郭和颁晚上在教室喝酒、吃东西时,马修老师呵斥了郭和颁,并只是因为孟丹向贝比诺索要十个法郎才警告孟丹不准与贝比诺接触。贝比诺是最小的孩子,他是一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男孩,原本就可怜,大点的同学欺负他,他就更可怜了。何况孟丹的精神症状等都表现得很可怕。这样的警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后来,当孟丹因为揍了院长而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对马修老师没有怒光,反而是一个微笑。这多少也是马修老师的仁爱换来的。

而哈善院长不是这样,他对待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呵斥与责罚。院长的脸上只有见了带来孟丹的医生与女董事的时候才有微笑,其余时间脸上的肌肉是绷紧的状态。动则抽学生耳光,要么就是关禁闭。同样是与人交往的时候的身体接触,马修老师给学生的是拥抱,抚摸。院长给学生的是打骂。而结果也不一样,哈善院长最后因为让孟丹背负小偷的骂名而遭到孟丹火烧学校的恶意报复。虽然院长因此而被解雇,但毕竟让辅育院蒙受了损失。哈善院长在任期间,学生的表现没有改进,只是日复一日的在恶化师生关系,学生对辅育院也没有感激之情,麦神父对学生的同情也感化不了哈善院长,换不来院长对学生的宽容与仁爱的教育。萧老师与朗老师也严格执行者院长关于行动——反应的规则。但学生的调皮与恶作剧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这些都是严惩教育带来的后果。

马修老师以其善良的心灵与美好的行动给辅育院带去了温情的阳光,学生在老师的感化下转向融合与团结,合唱团组成之后,他们与马修老师一起生活得愉快和谐。虽然有些插曲,但总体的进步与变化给辅育院带去了生机与活力。严肃的院长也能与学生一起玩足球,玩纸飞机。辅育院不再沉闷与无聊,师生相互的变化让马修老师开心又愉快。后来院长开除了马修老师,但马修老师心里仍是充实的,因为他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肯定,贝比诺甚至还逃出了辅育院,跟着马修老师走了。萧老师与朗老师也加入了马修老师的队伍,麦神父更是为马修老师高兴,也为孩子们有马修这样一位老师而高兴。

整个影片,院长的严惩与马修老师的仁爱都形成鲜明对比,哈善院长对学生的惩罚不是一般可以让人接受的惩戒或体罚,而且过分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严惩。影片暗含着对马修老师的赞美与褒奖。事实也证明:仁爱是孩子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美好需求,仁爱能让孩子的心灵更加澄澈而明亮。给青少年的心灵播下善良的种子,他们的心灵就会开出美丽芬芳之花。

****************

润物细无声-《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行走的八角

发表时间:18-11-2710:13

我是先看过《死亡诗社》后再看的《放牛班的春天》,倒发现两部影片在主题上有一些相似,但依然不妨碍我对后者的偏爱。《死亡诗社》可以改日再开文具体说一说。

1949年的法国乡村,醉心于音乐却颠沛流离无所获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到了一间外号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各种体罚手段司空见惯。

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班里的其他孩子也有着各自的脾性,但在音乐的感召下,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最后,马修还是离开了学校,佩皮诺勇敢的收拾好了行李,执意的追着马修老师离开了学校,去找寻通往幸福的路……

影片全篇的色调是轻松的,有着法国人浪漫的固有气息,再配上宛如天籁的孩童合唱,遑论思想性,在艺术性上就很难有几部影片与之匹敌。

往深了说,这部电影探讨的更多是本性的解放和升华。当校长制定各种措施只为了镇压一群在外人或者父母眼中不循规蹈矩的孩子,为了培养一群能对一个问题给出统一答案的傀儡,马修来了。他没有评论校长的做法的对错,而是把每个孩子当做个性鲜明而平等的个体,去开导启发孩子们,去倾听他们说出的人生的理想。

理想,多么遥远而熟悉的一个词儿。对这群孩子们而言,这不啻于平底一声惊雷。

继而,马修老师运用了各种方法去帮助孩子们挣脱思想的条条框框,用成年人的宽容和温暖去理解、包容孩子们犯下的各种小错误,组织合唱团、用音乐去唤醒孩子们沉睡的心灵和赋予他们发现美的眼睛,激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美妙音乐背后的这一切,应该才是促使孩子们变化的最关键推手。

影片里的孩子们,真是可爱,听着他们高低错落的和声飘出,感觉整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和涤荡。

愿这美妙歌声永远伴随着你,内心一片祥和安宁。

****************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作者:娱之小何

发表时间:18-07-2613:14

文章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喜欢的可以收藏点关注哦!(文章内容包括小编观点意在传播娱乐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标题与内容相符且无虚假/夸大/诱导/不友好)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小编很小的时候看到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它是一部比较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次正值暑假,所以小编想推荐给大家,是一部比较大人和孩子一起观看的电影。看完电影后,不禁被影片中那一首首听来激动人心的音乐所感染,也被影片中一个个平常又细小的情节所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这是一群打架闹事,不择“手段”的问题少年,在被校长一次次地关禁闭和一个又一个的老师因为受不了他们而离职之后,他们依旧每天闹事,旷课逃跑,扰乱课堂纪律,偷窃。直到有一天,马修出现了,这个看似矮小实际上内心十分强大的“过气”音乐家,带着一直没有完成的梦想走进了这所人见人怕的学校,开始了改变这群孩子命运的旅程。

他发掘他们的长处,教他们唱歌,让平日里闯祸屡屡的莫翰奇知道其实他天赋极高,对年纪尚小的贝比诺格外疼爱,对很多人深恶痛绝的孟丹更是格外宽容,总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少年。他让很多人刮目相看,很显然校长以为每个人都跟他一样,把自己的失败和无能都当成理所应当地不可能,不过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努力。

马修作为一位让这群孩子走上正规的老师,让这群孩子重拾希望的老师,一定会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尽管他们看起来那么糟糕,依旧没有对他们失去信心,反而给予了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优点和长处的希望,并将这些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正确的地方。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华丽的场景,更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导演用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叙述故事,运用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对于马修,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带着孩子们学习音乐,教他们唱自己写的曲子,在这里他也重拾了他的梦想,准确地说他从来就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梦想。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让我们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承担未来的力量。当马修老师被开除离开时,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纸飞机飘落,写满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内心是多么的感动。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通过这部影片,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可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大家对这部影评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与小编留言互动!

****************

路的尽头,是春天的呼唤——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作者:评喧书生

发表时间:18-04-2316:57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漾出善意的笑。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着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或悲伤。

自从看完了这部影片,那动人旋律就像有魔力一般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其实观影之前,看它的剧照已经可以隐约嗅出一丝《春风化雨》(《死亡诗社》)的气息来。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所以有人说这电影“古典”、“传统”。但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春风化雨》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受是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以为《放牛班的春天》给人的第一感受则是心灵的沉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美的事物总让人赏心悦目,同样,真诚的电影总是能牢牢抓着你的神经,声色具备的100多分钟后,灵魂才还给自己,任由你品评褒贬,它却矜持孤傲的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事不关己。愤怒的咆哮、感动的涕零,发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没始没终的循环,催化剂是电影。此时的我反刍般回味着那个100多分钟。没有夺人的漂亮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棱角锉的温和……克雷芒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任命到一所,再教育学校任教——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充斥混乱暴躁。这里的校长老师愁云惨淡,脸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线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可爱的新学监无何奈何的看着学生恶作剧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很自然,难得的共鸣,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复了清澈干净,师生在欢娱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很宽泛的主题,但是,消沉灰暗到积极明朗的转变由不得我无动于衷。反复回放着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象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料想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音乐的确功不可没,简单的跌宕成就了剧烈的变化。若是马修换做画家、球手,或者其他什么职位呢,孩子们应该也会很美,爱,才是至根本的语言。或者之前出现或者合作中生成,渐渐就成了依靠信赖,颜色似乎都清新起来。

影片最后,小派皮诺追随着被辞退的马修离开校园。他拎着小包袱追到了校门口,牵住马修先生的手,那一刻,我在他小小的眼睛里看到了对世界流出的爱和敬仰;那一刻,“一道绚烂金光,在小路尽头闪烁”。

电影中总是成就让人侧目的感动,因为现实中的贫瘠,所以让我在这里口干舌燥乐此不疲的絮叨。写这段文字时,一直放着电影音乐,还是会轻易陷入宛如天籁的合唱中,一段简单的快乐,陶醉了他们,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教育学的角度上看待温情的转变

作者:罗花之神

发表时间:05-1222:00

每个将要从事有关教育行业的人,似乎都会被推荐过去仔细的观赏这一部影片,确实,这部影片在拍摄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教育学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看到在真正脱离理论的教育中,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每个从事与教育有关工作人都可能会有和克莱门特老师相似的经历,在上级荒唐的强制做法中,一个有爱的老师该怎样面对学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片子很有法国的特色,虽然情节和大部分普通的教育片子相仿,都讲述了一个独特的老师把一个难搞的班级带到了正轨,可这个片子出彩的地方在于,老师让孩子们保持和谐与催促他们成长的方式是通过音乐。是不是大家很难找到一个能听到儿童纯净声音的片子?在这里,正巧有他们放开声音的情节。你听见他们的旋律,就会忍不住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被激发了心中隐藏的力量。

校长是一个“专制”的人,孩子们犯了错误,不论什么样的理由,都要严格的按照他的规则进行惩罚。这是很典型的行为主义,或许很多传统的学校都在崇尚这个主义,他们认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行为,会受到相对应的奖励或者惩罚。比如说,一个孩子比上次考试进步了十名,他会得到夸奖或者物质奖励;一个孩子在站队的时候,和身边的孩子打闹,这些参与打闹的孩子不论什么原因就要受到罚站之类的惩罚。

孩子们在一双巨大的手掌下受到不断的压迫,在统治者看来,或许是这些经常做错事、经常捣鬼的孩子们会通过他严格的训练变得温顺,可是他们发现不了惩罚之后的孩子们将做出更坏的行为,作为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报复。所以说在教育中,这种忽视孩子们跳脱的内心感情,以及无限的关怀需要的行为,势必有负的作用。

幸好这里还有一个克莱门特老师,他作为一个懂得爱的音乐家,对这群看起来喜欢作恶的孩子们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这些孩子们通过特色的音乐方式会有所改变。他是典型的人文主义的实施者,他通过与每一个孩子的接触,知道了他们每个人潜在的能力。这些孩子们仍旧带着尖锐的外表,唯恐这个老师是找来惩罚他们的怪物,继续并增强了他们无赖的力度。

他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人文主义的光彩,他懂得这些整天待在牢笼一般的学校中的孩子缺乏什么。缺乏有一个和蔼的人告诉他们做错了事情该怎么改正,缺乏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基本需要的人。有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将一个个字块强塞给孩子,我们得让这些字块填满温热的“巧克力”,让孩子们主动的拿起来,吸收进去,他们还会还给你一个最纯净的微笑。

学校中有很冰冷的黑色角落,这里隐藏着对“流氓学生”惯用的工具。一个孩子,从来不问他为什么做坏事,只是无限的加大对他惩罚的力度,他如何主动的告诉你他的委屈呢?他们是话语权小、决定权弱的人儿,绝不是你用强制手段驯服的服帖动物。一个天性再干净的小孩子,再这样的黑色角落中,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扭曲的人。

春天的风会不会把校长皱着的眉头吹开,会不会伸展开孩子们蜷缩的内心。马修老师创作的一点简单的音乐,改变了这个学校管理的本质,当每个观看这个影片的人听到孩子们嘴中哼出的带有简单快乐的歌,也会替这群孩子们感到欣慰吧。这些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他们合适的位置,知道了在学校中同学之间不只是可以互相打闹,原来合作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感觉。一个乡村中的孩子,他们被送过来,大概只是减少家长们照顾他们的繁琐,当他们最终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给了家长一个完满的青年。

我们都对教育抱着一个乐观的态度,每个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概都有很大的热情。在很多不确定的环境中,或许会改变了他们的坚实的目标,成为一个像片子中校长一样专制的人,成为一个曾经最讨厌的人。希望每一个想成为马修老师的人,都要好好的了解人本主义的核心,在每个能够触及到的明天,都能够为孩子准备好温情。

--免责声明--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这篇文章828la109940。

【结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940'></small><noframes id='828la109940'>

  • <tfoot id='828la109940'></tfoot>

      <legend id='828la109940'><style id='828la109940'><dir id='828la109940'><q id='828la10994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940'><tr id='828la109940'><dt id='828la109940'><q id='828la109940'><span id='828la109940'><th id='828la109940'></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940'><tfoot id='828la109940'></tfoot><dl id='828la109940'><fieldset id='828la10994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940'></bdo><ul id='828la10994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