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

时间: 2020-09-01 23:39:22 分类: 美文赏析

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

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

****************

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

作者:华夏文明号

发表时间:18-01-2219:46

风拂寒川,洛水边,惊鸿现,云月羞颜;青丝微绾,明眸善,遥相看,魂绕梦牵……这是央视的栏目《国家宝藏》在讲述《洛神赋》时的开场曲。这是曹植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操的儿子曹植所作。曹植作这首词的背景是什么?又为什么著名画家顾恺之去复原曹植的《洛神赋》,中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孟写过它,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写过,其中王献之的小楷书玉版《洛神赋》,又称《洛神赋》十三行最为著名,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

曹操在打败了袁绍之后,俘获了其儿子袁熙的媳妇儿,也就是三国时期的超级美女甄宓(fu),当时曹操想把她据为己有,但是年纪有点大,正好随他出征的曹丕也看上了她,于是就把甄宓给曹丕做了妾,曹丕得到这位绝世美女后自然是宠爱有加,在邺城肯定也是人尽皆知了,他的弟弟,魏晋第一风流才子曹植肯定也就知道,当曹植看到甄宓时,心瞬间就被俘获了,甄宓对曹植也是有些心意,毕竟,自古以来喜欢有才情的美女比喜欢权重的要多的多。

有人评价,千百年来才情逼人的唯有“李白”、“苏轼”和“曹植”。曹植是个闲散的诗人,在和曹丕争太子之位自然失败,头号种子曹冲刚发芽就被曹丕用毒蛇毒死了,所以太子之位非曹丕莫属历史证明,曹丕当了皇帝确实会比其他人更合适。曹丕当了皇帝,那么觊觎嫂子美色的曹植自然就会过得很惨,所以曹植被一贬再贬。甄宓死后,曹植见曹丕,曹丕把甄宓生前的枕头给他,他抱着枕头哭了很久,当晚就梦到了洛水女神宓神,于是作了《洛神赋》。

中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孟就写过了《洛神赋》,根据记载,赵孟写洛神赋是因为他也是画家,但是在他之前的顾恺之已经画了《洛神赋》,平还特别高,他也很喜欢这首词,只能写字了。《洛神赋》里有很多千古名句,比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等,这些美词,直接催动了诗词名家的爱好。

前几天《国家宝藏》里重点讲解了传世名作《洛神赋》,更是讲解了《洛神赋》的前世今生。前世由顾恺之根据曹植的经历和当时的心情描绘出了曹植的伤心落寞之情。宋朝描绘《洛神赋》的画家不止一人,最终顾恺之从中脱颖而出,他的洛神赋残卷价值五亿以上,真不愧为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

****************

曹植名篇《洛神赋》,那场延绵千年的情意

作者:青风若凡

发表时间:18-05-2816:42

1

建安才子曹植

曹植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不仅源于他是曹操世子的身份,更因他是魏晋文学上建安七子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七步成诗”的著名典故,让他家喻户晓。

曹植本是曹操最中意的王位继承人,可惜因为他“性格狂放,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屡犯法纪”等多种原因,在争当太子的斗争中败给了其兄曹丕。

也许正是其在政治场上的失利才造就了曹植的文学建树,他在建安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却是无人能及的。

《三国志》陈寿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唐代最伟大的诗仙李白评价说“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诗圣杜甫则评价说“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而事实上,唐代李白、杜甫诸贤,在诗歌创作上莫不师曹植风骨。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而对于曹植的文学地位和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这一评价也最为著名。

2

曹植《洛神赋》的成就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最杰出的作品,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全篇行文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后世有很多的文学佳作也都引用《洛神赋》中的词句章法。

也正是这篇《洛神赋》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力推向了巅峰。《洛神赋》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3

关于《洛神赋》主旨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甄氏说

据说,甄氏是一个具有沉鱼落雁姿色的女子,曹操使人做媒嫁给了曹丕当老婆。而由于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甄氏也爱慕曹植的才华,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而死。后来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做了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曹丕的儿子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唐代李善(630—689,唐代知名学者)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第二种:君王说

宋代词人刘克庄 (1187-1269) 反对洛神即甄氏说。他的观点认为,“洛神”并非指的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感甄赋》虽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juàn)”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况且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在刘克庄的影响下,隐喻君臣大义之说也较为流行。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近年来有一种学术界观点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

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

4

抛开历史迷雾看《洛神赋》的艺术价值

对于《洛神赋》一文的创作动机,前人历来对此颇有不同看法,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

如果将《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来做个定位,可以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优点而有之。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明代戏曲家汪道昆(1525年~1593年)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

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因此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5

那场延绵千年的情意

东晋王献之雅好曹植的《洛神赋》,一生中曾书写过数十次。王献之的“洛神”情结,一是《洛神赋》所描绘的神仙世界合乎他的审美期待;二是王献之的婚姻悲剧与《洛神赋》所述爱情悲剧非常相似,王献之书写《洛神赋》,也是为宣泄悲情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那种汪洋恣肆的豪情,俨然是把曹植当成自己的前世知己、隔空酒友。

李白从曹植的诗文里“偷”走了不少内容。比如,《洛神赋》中有一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李白就化用为“罗袜凌波生网尘”(《赠段七娘》)、“可惜凌波步罗袜”(《寄远》)等句子

难怪现代著名学者、诸子学家顾实(1878-1956)在称赞“曹植乃魏文学之巨擘,上接汉代,下通晋、宋、齐、梁、陈、隋而独步之高才也”,也顺便说“唐代李白、杜甫诸贤,莫不师其风骨。”

曹植一篇《洛神赋》让多少文人骚客因感其事而作,晚唐李商隐也有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曹植笔下的洛神,从东汉涉水而来,经两千年,美丝毫没有褪色,反而愈发耀目。

《洛神赋》那浩而不烦、美而不惊清新之气四逸,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那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的背后,实则就是一场延绵千年的情意呵。

****************

“才高八斗”曹植留给我们的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作者:国学修学堂

发表时间:18-04-1920:56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出自曹植的《王仲宜诔》,华:花。思:文思,灵感。这两句大意是:文章像春天烂漫的花朵,文思如山间奔涌的泉水。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称赞“建安七子”之 王粲(字仲宣)文思敏捷,创作丰富,诗文精美。现在可供引用评价、赞美古今其他有成就的作家、诗人。

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自《君子行》,意思是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三、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出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意思是:爱你,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距离的隔阂,日日去远,爱意深矣。

四、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天地是没有终结的一天,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彩霞,太阳一出来就消散。总的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天地是永恒,而人生是短暂的。

五、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见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鸱枭:—种性情凶狠的小鸟,喻小人。衡辗:衡,车辕前的横木;辗,横木下夹住马颈的曲木。衢:道路。这两句大意是:鸱枭在车上叫嚣,豺狼在路上横行。

六、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

燕雀这样的小鸟在蓬草之间嬉戏,它们怎么懂得天鹅的凌云壮志呢?

七、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出自曹植的《矫志》。都蔗:粗大的甘蔗。这几句大意是:粗大的甘蔗虽然味道甜美,但当作手杖来拄则必定断折;谗佞人的蜜语巧言听起来很舒服,但按照它去办事则必定失败。这几句说明用人行事不能光看外表,而要讲求实用,不然的话,就会受骗上当。这种用比喻补充说明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

《诗经》里最美的10句经典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文史经纬

发表时间:18-07-0606:0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这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它作为一首来自民间、口耳传唱的情歌而被后人所重视。它描写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文静美丽的姑娘,从而害上单相思的动人情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这首诗写戍卒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前与妻子告别时的情景。“执子之手”极写难分难舍之情,“与子借老”则表达了希望与妻白头借老的良好愿望。但这一切都因远在边疆成守而无法实现。 “白头偕老”一句也成为后世人们对夫妻和美的良好祝愿,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温柔娴静的好姑娘,约我相会在城角上。她躲着藏着不出来,急得我搔头又心慌。

这首诗描写了相恋两男女城角约会的情景。“俟我于城隅”一句是诗眼,“爱而不见”传神地写出了姑娘的调皮,她故意藏起来不肯露面。着急万分的小伙子在城楼,上走来走去,抓耳挠腮,心中十分不安。短短两句八个字,使姑娘的娇雅顽皮,小伙子的憨厚焦虑之情跃然纸上。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轻盈浅笑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此诗出自《卫风》,是其中的名篇,其中描写女子美貌的第二章更为世人所称道,此两句更是流传千古。一个“倩” 字加一个“盼”字把美人笑靥如花、顾盼有神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开后代刻画人物之先河。从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到曹植《洛神赋》“秘纤适度,脩短合度”的描写,都可以看到这句话的影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卫风·氓》)

小斑鸠啊小斑鸠,切莫嘴馋吃桑葚。好姑娘啊好姑娘,切莫迷恋他长得俊。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简单易解的诗句把男女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热烈、奔放的诗句更成为人们表达相思之苦的千古绝唱。其语言朴实感情率真、夸张而不造作,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唐风·葛生》)

夏日缓缓,冬夜漫漫,待我死后,与你同穴而眠。

这是一首女子献给亡夫的悼亡歌,诗歌哀怨凄惋而缠绵。“夏之日,冬之夜”给人以时光流转、漫漫难捱之感,似能体会妇人“终夜长开眼”的痛苦,如闻声声叹息,如见点点清泪,令人读之心酸。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则深情地表现了妇人对亡夫的一往情深,这首诗可看作悼亡诗之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一诗意境极美,全诗洋溢着优美的情调和感人的惆怅。“秋水伊人”成了千古流传的一句成语。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棠棣》)

与妻子感情深厚融洽,好比鼓瑟和弹琴一样,和谐美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想当初我出征到前方,杨柳青青,柔枝飘荡。今日我战罢返故乡,大雪纷纷,漫天飞扬。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的百家号“文史经纬”

****************

五大天才写出的名句,我们只能望尘莫及了

作者:娜娜去钓鱼

发表时间:18-08-3010:52

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基本上历史上的每一个英雄在青年或少年时期都展现出了与其他人的不一样。像项羽,少年学书学剑的时候就说不学这些,要学万人敌,后来真的万人难敌。今天所要说的几个人他们靠才思敏捷闻名,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要来看看他们青少年时期是怎么与众不同,才能出色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著名诗人元好问《雁丘词》里面的著名诗句,他16岁那年进京赶考,在途中看到了一对大雁,其中一只大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死掉了,而另一只大雁也殉情而死。元好问看到这一幕,不禁心生感动,于是 将这种感动之情写成了这一首诗,就是这首《雁丘词》。朋友们,元好问16岁便写出了这样的美诗,我们呢?我们16岁在干嘛,不得不佩服其少年才气。

第二个就是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这首诗又是白居易16岁时写的,白居易年少的时候来到长安,因为名字被人嘲笑,说是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后来嘲讽他的人看到了他写的这首诗感觉到羞愧难当,不由得对他大加赞赏。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朋友们多么美的一句诗啊。这是曹植《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美貌的句子,短短不足20字,就把洛神美貌和形态描写出来,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这首诗是曹植30岁时写的,谢灵运曾经称赞曹植: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而这篇《洛神赋》更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滕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朋友们想象一下,这句诗有没有把你带入一个落霞漫天,鸟类齐飞,秋山秋水与天空融为一色的情景。这句诗是《滕王阁序》中写景最漂亮的一句,历来被人们称为描写秋山秋水诗句的经典。《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王勃写这首诗的时候28岁,已经算得上是大才了。但是天妒英才,同年,王勃溺水而亡,不禁让后人惋惜。

李白,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诗人了,他的诗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豪迈的最真实的体现,一下子让人心生豪情。他的才华诗人皆知,因为有才,难免会有点狂。杜甫写过一句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写李白的,皇帝邀请李白到自己船上喝酒,李白却拒绝了,还说自己是什么酒仙,如此豪迈也只有李白了。

我们那个年纪在干嘛,在背他们的大作,我们将来那个年纪会干什么,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那个年纪已经扬名万里,才华横溢了。

****************

曹植的《洛神赋》太美!用里面的5句话告白女朋友,她能不动心?

作者:奇文异史

发表时间:18-12-2517:54

三国是一段动乱的时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文人才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是像曹植一样伟大的文人。谢灵运对曹植有一句妙喻——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没错,曹植的才华的确让人羡慕,无论是七步成诗,还是他的名篇《洛神赋》,足以说明他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之星。

神女(一)

说起《洛神赋》,笔者最喜欢的是第二段中对洛神的描绘。这一整段堪称教科书级般的撩妹宝典,随便拎出来一句,都能让女孩子沉醉不已。接下来,笔者选取了里面的5句经典名言,一起来欣赏一下。

神女(二)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她的身形,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将女子的体态,比喻成灵动的鸿雁和蛟龙,是对女子最好的赞美。没有女孩子不在乎自己的身材,但是在你的眼中,她已经很完美,让她懂得了爱情的力量。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她隐约若现,仿佛流云掩住了皎月;她飘摇飞扬,仿佛轻风吹动的旋雪。假如你遇到一位女子,她在你的心中圣洁如皎月、旋雪,不用怀疑,她是你的女神。

神女(三)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她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盛开的菊花,体态丰满若春日的青松。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你爱上了一个人,那她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你夸她像一朵花般娇艳,身材像青松一般优美,她焉能不心动。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她伸出洁白的手腕探入水中,采取水边黑色的芝草。原本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最重要的是不同人采芝草,意境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发生在爱情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无比美好的。

神女(四)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我只敢远远地望着她,她明洁若朝霞中初升的旭日;我鼓起勇气走进她,她气质清新,像绿波间绽开的新荷。远离她,舍不得;靠近她,没勇气,或许这就是暗恋。不要再犹豫,走进她,你会发现远处不曾发现的美。

曹植一篇《洛神赋》,让我们认识到世上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或许应该换种意思表达,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情人竟如此美丽。

我是诗词曲赋说,和您一起阅古今百态。您的互动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感谢。

****************

《七步诗》作者曹植的10大经典名句,写尽身在帝王家的无奈

作者:逍遥子的书香视界

发表时间:04-1417:15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谥号为“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文学家、批评家对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亦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之说,文学批评家钟嵘赞美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他和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三曹”,是建安时期文学上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诗人不光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政治上也有非常高远的理想和抱负,只可惜错生帝王家。他的哥哥曹丕称帝后,他在政治上的生命已基本结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诗人用文学证明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只是这种代价非常人能理解。诗 人终其一生,留下了许多足以彪炳千秋的绝世佳作。关于他的诗文,逍遥子为大家整理了几句,我们不妨一起欣赏一下。

1、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赠白马王彪·并序》,是一首赠别诗。“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人生之短暂,犹如早晨的露水一般,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很快就逝去了。岁月如同在桑榆之间走过一样,太匆匆,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把握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2、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赏析:这句诗出自《野田黄雀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亲信杨修被父亲曹操所杀,次年,知友丁氏兄弟又被兄长曹丕所杀,亲信、知友接连被杀,诗人虽贵为王侯却无力相助,其内心的悲愤和无助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愤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情和抗争精神的诗。“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经历了残酷的权力斗争之后,诗人的心灰意冷和凄怆之情可见一斑。

3、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好一个娴静优雅,貌美的姑娘,她在岔道口采桑。柔嫩的桑枝轻轻摇晃、飘落的桑叶翩翩飞舞,在美景的衬托下,采桑姑娘的身姿更显妖娆。在这首千古名篇中,诗人借出生豪门,盛年独居不嫁的绝代美女以自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4、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赏析:这句诗出自《情诗》,全诗是一首因景感怀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鱼儿潜游于渌水,安热闲适,鸟儿翱翔于蓝天自由自在,而诗人却身处逆境,动辄得咎。生动形象,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安定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充满着束缚和压抑的人生的强烈抗争。

5、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赏析:这句诗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神女在水面上轻盈地走过,罗袜上的水花,如同激起的尘土一般,一时让人如梦似幻。《洛神赋》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作品,全篇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假托梦幻,描写了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表达了自己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和悲愤之情。

6、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赏析:这几句诗出自《当欲游南山行》,全诗是一首感怀诗。“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东海之所以宽广深邃,是因为它谦恭地接受每一条河流;五岳已经很高大了,但是依然不放弃放弃每一点灰土和尘埃。人君作为天下共主,也应当效法自然,有容人之量,唯才是用,这样才能国祚绵长。诗人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七哀》,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宕子妻”自比,借弃妇的不幸遭遇,比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之情。“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一个如同“清路尘”,一个却像“浊水泥”,一母同胞,同出帝王家,境况之悬殊,为何如此之大?这也就罢了,明明赤胆忠心,偏偏处处被猜忌,真是情何以堪啊。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赏析:这句诗出自《赠白马王彪·并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曹植与兄弟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一同赶往京师参加“会节气”活动,期间曹彰突然暴死。在极度恐惧与悲愤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在诗中,他不忘和这位异母弟弟,白马王曹彪相互慰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只要兄弟情分还在,就如同比邻而居一般。这句千古名言,对后世亦有相当的启发,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位诗人当时的心境可谓相差万里。

9、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赏析:这句诗出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诗人笔下的洛神婀娜多姿,体态轻盈,翩然起舞若惊飞的鸿雁,娇美若游动的蛟龙。她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她的风采如春风中的青松。优美、生动、形象的诗句,让一个风姿卓越的女神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10、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七步诗》。曹丕称帝后对弟弟曹植仍存忌恨,一心想除之而后快,但苦于没有借口。于是命弟弟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便要“大开杀戒”,本来是存心刁难,不曾想才高八斗的弟弟,应声诗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之间本应该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现在却变得相互猜忌,自相残害,真是有违天理,于人情不合。这或许就是身在帝王家的无奈吧?据说曹丕听了这首诗后非常惭愧,只好作罢。

****************

一代才子曹子建,万年一书《洛神赋》,后无来者的作品

作者:历史阁楼说

发表时间:18-11-0617:32

一代才子曹子建,万年一书《洛神赋》,后无来者的作品。

说起曹植曹子建,男生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争权失败,差点死于兄长之手。女生想到的就是风情万种的才子形象。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洛神赋》没能纳入我们的学习课本中,如果说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并不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正确的树立的话,完全可以将《洛神赋》编到大学课本中,毕竟这篇文章真的是再也难以超越。

其中这篇文章最使人觉得经典并可以流芳千古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词藻。东汉末年,当时的文风讲究的就是华丽。好像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写作文最主要的是真情实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歌唱比赛中评委说,唱功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感情。这句话对小编来说是可笑的,因为本小编唱歌向来只有感情,但是反响一般。为什么说万年一书《洛神赋》呢?真正的情感没人可以理解,唯一能让读者达到共鸣的就是你的手法。

曹植这篇《洛神赋》有太多的名句流传千古了,比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再比如: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就是直接!再比如有些人看到美女就会说你美的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多么愚蠢的一句话,愚蠢的不是话的本身,而是说这句话的人觉得说这句话夸人显得自己很会说话。我相信每个人都对美有感触,有追求。但是没人能像曹子建这样表达的形象。

正因为他可以表达,所以他是才子,所以《洛神赋》是万年一书,所以才会后无来者,因为后世之人看到一个美女,自然就会先想到曹子建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

这首诗的名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你不可能不知道

作者:每天读文史

发表时间:18-03-2911:14优质原创作者

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浩瀚广阔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青史的毕竟只有少数得到命运女神垂青的幸运,而我们,穷其一生恐怕也逃不出“大多数”这个无奈却平淡的集合。

可正像杜少陵所说的那样,“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肉体虽然终将伴随着落日斜阳渐渐沉没,留下的珠玑笔墨却会在明天依然升起,诉说着我们曾经的存在,寄托着每一颗温暖清澈的心。所以当年在兰亭曲水流觞的王右军“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首七绝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诗人,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千古传诵、臻至化境的传世佳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唐珙,字温如,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唐珏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首、颔二联,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悲秋之情隐隐而出。

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凄寒萧索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颈、尾联:“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

突然想起了于湖居士《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一句,与唐温如词句何其相似。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

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

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

最后,给大家附上由港大何中坚先生翻译的英文版《题龙阳县青草湖》:

The west wind blew Dong Ting's youthful face away;Overnight, the Xiang traveller's hair turned grey.Drunk, he knows not the sky is afloat in the water;A boat laden with sweet dreams weighs down the Milky Way.

****************

诗经名句的另一种解释,你踏遍青山,“伊人”不一定在水中央

作者:北晚新视觉网

发表时间:01-1009:42北京晚报官网官方帐号

如果问《诗经》中哪首诗在比兴手法、诗歌境界方面最突出,能够代表国风的水平,那一定是《蒹葭》。这首诗见于《秦风》,《秦风》多慷慨悲歌,有不少像《无衣》那样激昂豪迈的作品,但是这首诗却非常柔婉。

这首诗的好处首先在于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境界,后来这个词就变得有点儿像成语了。秋天本来就是令人惆怅的季节,所以中国的很多诗篇都悲秋,尤其是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在这样一个季节找一个深深眷恋的人,却被水隔绝着,永远也找不到,诗的情绪很深著,感动着我们。古代解释这首诗,往往跟政治相联系,说贤人可望而不可即,或者君主不重视贤人等,实际上那样反而粘滞。那么,诗篇除了意境的美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意味吗?有的,前人曾用“企慕之境”来表述诗篇特有的意味。至于诗篇“企慕之境”的深邃内涵,可用英国哲学家罗素一篇文章中的几句话来表达:“有三种激情支撑了我的一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爱的追求、对苦难的同情。每当我激情之中那个理想的境界升起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在我脚下,在我与那理想之间,马上会出现万丈深渊。”讲了这样一个精神境况,那就是,理想之境升起之时,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深渊也随之出现。谁都有理想,可是,只要是理想,就有其难以企及的一面,就有追求不到的缺憾,就有“我”与目标之间的难以遇合的隔绝,这就是罗素所说的“深渊”之感吧。因而,理想之境出现,人激情澎湃地热望时,也会深深感到自我的无力和无奈,也就是强烈的失重感。

人生中常常出现无形的障碍,这是一种常态性的困境。当人有了理想,比如想当一个书法家,最初明明感到,拿起毛笔来大家都会写字,临帖也能写得有模有样,好像我们具备一般条件就可能成功,但是当理想升起、你真正开始行动时,又会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隔绝着,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不够。真正成为一个书法家这个理想,有的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它永远在“水的那一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篇的“水”在完成画面营造时,也代表着另外的东西:无可逾越的隔绝。“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水是没有多少,却可以隔绝有情人之间的来往。也大体从《蒹葭》开始吧,“水”就成了无可逾越的礼法限制的象征。魏晋时期曹植的《洛神赋》,在“我”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女神之间,不就是一水之隔吗?可就是这一水之隔,使得双方永远不得交往。这在后世的小说里也有。你看《西游记》,唐僧师徒要过通天河,是多么困难。他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到西天,把师父背起来,半个筋斗差不多就到了。可是,不行!肉身比泰山还重,谁都背不动。这也是一种限定。说这种限定离谱吗?不离谱,人类是有限的,正因为其有限,才知道追求理想。这就要有无尽的劳累和艰辛了。追求美好时的困难重重、无穷劳苦,就是有理想人生的基本境遇。所以,所谓的“企慕之境”,就是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真实情况。不想追求“在水一方”的对象,就没有诗篇的奔走焦虑。但是,人不正是因为这无限的追慕和怅惘,而深感生活的庄严和美丽吗?正因如此,只要有人类存在,这首诗就永远会打动人心。

相关阅读:《讲给大家的诗经》,李山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一部无需古文基础的《诗经》入门书,一部人人读得懂的中国文化史。谈笑间,先民生活的一思一眠如在眼前,中华民族唱着“三百篇”涵育的精神血脉清晰可见。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10

--免责声明-- 《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这篇文章828la110113。

【结语】: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洛神赋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画家、书法家都要写它】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113'></small><noframes id='828la110113'>

  • <tfoot id='828la110113'></tfoot>

      <legend id='828la110113'><style id='828la110113'><dir id='828la110113'><q id='828la11011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113'><tr id='828la110113'><dt id='828la110113'><q id='828la110113'><span id='828la110113'><th id='828la110113'></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113'><tfoot id='828la110113'></tfoot><dl id='828la110113'><fieldset id='828la11011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113'></bdo><ul id='828la11011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