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

时间: 2020-09-01 23:44:29 分类: 美文赏析

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

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

****************

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

作者:浮生的旧梦

发表时间:18-07-1418:49

【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

4、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5、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6、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7、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8、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9、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0、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12、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

孙中山十大经典语录,不愧是中华崛起之代言人!

作者:亮剑君

发表时间:18-02-1313:08优质原创作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45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925年3月12日,享有“国父”之称的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自己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习主席曾总结过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四个点:

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小编整理了孙中山先生部分经典语录。现在,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1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里,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他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一要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二要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三要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2

青年时代,孙中山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兴中会章程》,大意是:急切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迫切匡扶将要倾覆的大夏。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孙中山的救国救民之志。

3

1904年,年仅15岁的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即鼓励李四光努力学习,学习成功有才能了,为国家效力。这8个字为李四光的一生指明了方向,后成为享誉全球的地质学家。

孙中山是个酷爱学习的人,他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1908年,孙中山颠沛流离到了英国伦敦,很多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都想去见见这位赫赫有名的革命领袖人物。当时,中山先生经过旅途的辗转周折,所带的费用分文不剩。于是,一些留学生慷慨解囊,凑了三四十英镑送给他。不料三天之后,大伙儿再去看望他时,却见他已用这些钱买回一大堆新书,有人随即抱怨他不该将吃面包的钱拿去买书。可对于孙中山来说,书比面包重要得多。

4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在海宁盐宫观看钱塘江大潮,有感而发,遂写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话的大意是:世界大势如潮水般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依顺时势才能昌盛,违逆时势则会灭亡。

孙中山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虽然“不能为时”,但却“能以事适时”,且其事始于其时。

5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出自孙中山给伍廷芳和林葆怿的回函。1917到1918年,孙中山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起护法运动。期间,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他任大元帅。1918年5月,广西军阀陆荣廷勾结部分议员,企图修改军政府组织法,取消大元帅首领制,剥夺孙中山的职权,改元帅一长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拒绝总裁一职。伍廷芳和林葆怿致信孙中山希望他能接受总裁之职。《复伍廷芳林葆怿函》即为孙中山的回信,他表明自己虽然拒绝接受总裁一职,但救国之心未改。

孙中山在回信中以“一息尚存,不忘救国”一句来表明心意。孙中山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革命道路荆棘丛生,分外艰险,他也始终坚持向前,始终坚守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志,正如他自己所言,只要一息尚存就坚持以救国为己任。

6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1921年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

此话的大致意思是:我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年,用有限的生命换取国家永远的强大,那么生命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1921年,为讨伐北洋军阀,孙中山在桂林建立了北伐大本营。12月10日,孙中山出席滇赣粤军召开的欢迎会并发表演说。他在演说中主要谈论了军人的精神教育、智、仁、勇和决心五个问题。他非常重视军人精神教育,提出要具备“智、仁、勇”三要素。智即“别是非、明利害、识时势、知彼己”;仁即“博爱”“为人民而牺牲”;勇即“长技能、明生死”。

孙中山在演说中鼓励滇赣粤军要“发扬军人之精神,造成光辉之革命”,希望全体官兵要有为北伐牺牲的勇气和决心,不要畏惧死亡。孙中山认为若是为国家而死,以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可谓是死得其所。

7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923年《建国方略<孙文学说>自序》

此段话出自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一书,短短16个字阐述了孙中山精诚无间、百折不回的拼搏奋斗精神。大致意思是:我要向着我的目标前进,一直向前走,困难只能使我更加强大,越多的艰辛只会促使我更加坚强地走下去。最终,他不畏革命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得以“推翻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但为了“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他从不因失败而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退缩,坚信只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执着追求。

8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在不同场合两次提到这句话,一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另一次是从他的政治遗嘱中提炼而出。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临终前17天,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3份遗嘱,这3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联遗书》。

孙中山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孙中山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召开各界民众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决定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大计,并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束缚,从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孙中山在遗嘱中谆谆以此为嘱,把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

9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1922年的这天是陈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以军校总理身份,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为建立一支革命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他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是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他认识到自己过去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队伍。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他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门联体现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即要造就大批不贪生、不怕死、不谋私利的将领和士兵,以挽救民族危难。

10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1924年,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曾指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指的是《礼记》中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三民主义”即指民有、民治、民享,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孙中山的理想、目标、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天下为公”这4字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小编为大家奉上一首孙中山先生的诗歌,感受他一生为革命奋斗的不屈精神。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孙中山《咏志》

整理:胡振阳

****************

孙中山的5句经典名言:任何人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作者:文史撰家

发表时间:05-2005:19优质原创作者

孙中山作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者,他“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一生都为了“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熟读他的那些经典名言,就仿佛将他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再次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01.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释义:追求功绩和名气都只能得到一时的荣誉,只有有志气有节操做对的事才是万古流传的大事业。

孙中山的一生就是追求着“天下为公”这四个字,而不是为了做大官。他知道如果人没有志气当再大的官也没用,有操守就算没有官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孙中山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做事业上的行尸走肉,要有自己长远的目标,和有改变生活的志气,才配的上“万世之业”。

02.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自强不息向来就是民族的一种伟大精神,它在孙中山的身上得到了很完美的呈现。孙中山曾经发动了许多次武装斗争,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还曾经一度流亡海外。但是他丝毫没有气馁,反倒是百折不挠,用行动宣告民主共和是历史潮流,滚滚而来无法阻挡。在现在,这种坚持的拼搏精神一样无法阻挡,古人云“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所有的荣誉都是坚持得来的。

03.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纸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释义:如果相信这个事情可行,那么就算是移山填海这样的事也会有成功的时候。而如果不相信这件事可行,那么就算是用手折断树枝这样的小事也不会有做到的时候。

简单来说,就算在做事之前要树立自己的信心。有信心就会觉得动力十足,就不觉得难做了。反之如果自己不看好自己,那么就更没人看好自己了,这样还不如不做,你觉得呢?

04.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在我看来,这句话正是一个人自强的体现,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只有这样能成事,不会拖延事的人,才能散发出自己的魅力,从而吸引一大批人来帮助自己。所以这种品格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多能成事,而是一种自律的体现,这才是孙中山话中关键的体现,能够自律就能无往而不利,同时它也是现在人普遍缺少的一种品质。

05.古人进步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

这句话看着是说古人,其实就是在借古说今。古人的进步尚且还是建立在格物致知的理论上,更何况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质疑古代的辉煌,质疑西方的先进,却唯独不质疑自己。所以孙中山说这句话强调知难行易,行动起来很容易,但是了解事物却很难,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对于事物有着清醒的认知,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是一种有备无患。

孙中山毕生都为了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时至今日他的精神仍然能在各种层面上帮到我们,并且被我们一直铭记。你怎么看呢

****************

清朝末年的反清复明者,骂遍慈禧、光绪、康有为、袁世凯

作者:汉周读书

发表时间:18-09-1211:52优质原创作者

01

康有为说:光绪皇帝是唯一一位能救国的圣人。

说完这句话,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康有为逃到了国外。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外国,依然不忘“救国”。

清廷把他的祖坟都铲了,他也不改其志,说光绪帝复位,就能“中国可安,亿兆可保”。

后来时局就变了,有识之士们从变法转向革命,一心一意走西方共和路线,康有为很生气,他成了最忠诚的保皇派。

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写了:

《答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

《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两篇文章。

前文痛斥梁启超被形式动摇

后文强烈宣扬中国只能立宪,不能革命。

他的理由有四点:“一曰革命残酷,二曰国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曰皇帝圣仁。”

一石激起千层浪,保皇者将此文奉为圣经,革命者痛骂康有为迂腐走狗,从而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三大论战之一的保皇派与革命派腥风血雨的文字缠斗。

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横空出世,成为了这场论战中的经典篇章。

02

在讲这篇文章之前,咱们先来聊聊文章的作者章太炎。

章太炎多半是个疯子。

他填户口调查表,写的是:

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喜欢穿着像和服的衣裳,衣服上还要绣一个大大的“汉”字,大冷的天气拿着羽扇,留着比女人还长的指甲,一遍一遍在北京街头逛。

他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由他祖父朱有虔亲自教导,这位祖父名门望族、家学渊源, 却给外孙进行洗脑式教育, 经常给他讲反清复明的故事

章太炎长大后

果然就干起了反清的事儿。

16岁参加科举童子试,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结果章太炎写“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恢复中华也”

被赶出考场。

后来他在杭州发起浙兴会,天天宣传改革,康梁变法失败后,又逃到了日本,认识了孙中山,骂起了康梁。

其实早年间,章太炎还是康梁的小粉丝,公车上书时,他还给康有为的强学会寄了十六块银元(一个银元大概买88斤大米,那时候大米也贵)申请会员资格。

次年,康有为弟子梁启超联合黄遵宪等人在上海开办《时务报》,章太炎是忠实读者,天天给他们写信。

可后来他终于加盟了时务报后,粉丝离偶像距离近了,那种崇拜也就变味了。

他不满康有为假托孔子之名迎合其政治需要,更不屑康有为被时人称作“康圣人”,他目睹康门弟子成天恭维老师的百般言论,每每火冒三丈。

每次与他们论学,他都要感慨“这群康门弟子好比一群屎壳郎在推滚粪球。”

有次工作的时候,他又听见康门学生吹牛说康有为如何如何目光炯炯,姿态超然,插嘴道:“康圣人能与孔圣人比吗?”

学生们气急败坏,伸手就打,章太炎不甘示弱还手,一群读书人扭打一处。

章太炎在日本与维新派彻底分道扬镳后,骂康有为骂得更狠了,顺道慈禧、光绪都被他骂了个遍。

慈禧79岁大寿时,他还专门写副对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其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03

康有为在日本写下《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后,章太炎立刻反唇相讥,搞出一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争论点主要有这几个:

满汉是否是一家?

康有为说: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入主中国,古今称之。” “天下古今,无斥其为夷狄异种者,盖楚行华夏之礼久矣。”

所以满汉是一家,不存在驱逐夷狄,复我中华。

章太炎就说:“近世种族之辨,以历史民族为界,不以天然民族为界。”

难道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黑白黄棕各色人种,都是一个民族吗?

此外,康有为说,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辫子头和长袍马褂,改回宋明的衣服不方便。

章太炎则说:“强迫既久,习与性成,斯固不足以定是非者。”

太平军起义那几年,南方失陷地人人都蓄发,不也挺容易?

满族统治者是否残暴不仁?

康有为说,像“波兰之属于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只交租纳税而不能当官,没有统治权,那才叫奴隶,清廷统治下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为宰相”,李鸿章曾国藩都位极人臣了。

章太炎反驳:曾、李都只是地方大臣,只有内阁虚名,但满人却一出生就是王公。

而且满族对汉族的赋税严苛,民不聊生。

皇帝是真心实意立宪吗?

康有为说清政府已经行新政、预备立宪了。

章太炎反唇相讥:你搞那维新变法不是失败了吗?名为设议院,实际上搞出来一个皇族内阁,决策权握在亲王贝子、八旗蒙古…手中,独与汉人无关。

革命流血、立宪就能避免吗?

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举例,说革命“流血成渠,积骸成山”,“英国鉴之,故宁迟迟变法,而力戒革命民主之说,果得渐进之益。”

章太炎则反驳:“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 英、奥、德、意诸国,都是经历了无数次民变,才得到自由仪政的权力。

章太炎批评康有为自知无法自圆其说,假托“君权变法”,但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而不是想要立宪。

04

这场论战中,康有为的观点不能说全错,章太炎的观点也不能说全对,譬如第一条,章太炎为了鼓吹反清革命之必要性,强行割裂满汉民族关系,是不对的。

但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终究还是朝着章太炎所支持的革命派那一边流淌了。

有趣的是,章太炎作为革命派的圣斗士,与保皇派展开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论战,最终他自己,却向着另一边的极端走去了。

辛亥革命以后,他与孙中山反目成仇,痛斥孙专权,将救国的希望放到了袁世凯身上。

但真的当袁世凯如愿上台,并举起称帝旗帜的时候,章太炎悔不及当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黎元洪身上,到处演讲“总统非黎公不可”,可这个时候,无人再支持他的观点了。

章太炎失望至极,又发起疯来,大白天打着灯笼上街,灯笼上书“大元帅府秘书章”,意在中国之前路黑暗,看不见出路在哪里,只好举着一盏灯笼罢了!

他跑到总统府门口痛骂袁世凯,被人软禁起来,于是他日日书写“袁贼”二字,吃花生米时把蒂去掉,名曰“杀了袁贼的头”,还在后院里挖树根,烧了再埋掉,大喊“袁世凯被我烧死了!”

然而,袁世凯死后,章太炎也始终没有与孙中山和解,孙去世后,有人请他写挽联,他洋洋洒洒道: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碧云”是指孙中山停灵的碧云寺,此寺是明朝魏忠贤所建。

章太炎一辈子最毒的就是一张嘴,最大的爱好就是装疯骂人,当然最爱骂的人,还是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要过70大寿时,章太炎还给他写副对联: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都是俗语,章疯子这话骂得难听!

一个月多后,老康在家喝了杯柠檬水,食物中毒死了。

****************

孙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预言,三个已经成真,第四个也近在咫尺

作者:驴叔历趣史

发表时间:18-08-0118:42

原文标题:《孙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预言,如今已实现三个,第四个也指日可待》

全世界的华人都对孙中山先生及其光辉事迹非常熟悉。他毕生参与革命事业,结束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心怀天下的孙中山还曾经展望未来,对中国的前途做出了四大预言。

孙中山先生早年求学时选择了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来救中国。不过,孙中山很快发现,真正阻碍中国发展的不是疾病,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于是,身为文弱书生的孙中山毅然扔掉手术刀,扛起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大旗。从1894年在檀香山秘密创建兴中会开始,历经17年的艰苦斗争,经历无数次惨痛的失败后,孙先生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打倒了腐朽的清政府。这段历史就是闻名于世的“辛亥革命”,而孙中山就是这场大革命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不过,取得革命胜利的孙中山等人被迫让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这是因为当时的袁世凯掌握着北洋新军,又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力量非常强大。这样的话,孙中山的治国理念自然是没有办法实施了。不过,孙中山热爱思考的头脑也不会闲着。在这次赋闲期间,他花了两年之久,对中国将来的发展做了构想,并写在了自己的著作里。

就是在这本书里,孙中山提出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四大预言。当他将自己的著作和猜想向社会公布时,正值称帝的袁世凯倒台并郁郁而终之时;此时袁世凯原来的手下将领们都在列强的支持下进行武装割据,中国陷入了动乱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孙中山对中国未来的美好设想自然被人们看做是难以实现的。当时的国外媒体更是直白地声称“孙的预测是彻彻底底的空想”。但是,孙中山先生的预见性和中国人民的智慧远远超出了外国人的想象。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所作的预言中,有三个已变成现实,而第四个的实现也是近在咫尺。

设想一:国际级大港的建设

孙先生设想中国将在北、中、南各建一个国际级的海港,并带动港口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如今,北方的天津港、华东的上海港、华南的香港和深圳港,都毫无疑问是世界性的大海港,也都大大带动了附近区域的发展。

设想二:利用世界资源求发展

经历过闭关锁国的孙先生当然知道,封闭发展是行不通的,是必然要落后的;同时,孙先生也指出,在借助于国外资源和力量来求发展时,必须自己掌握控制权,否则将不可能兴盛强大。孙中山的这些设想,不正是现在我们中国正在践行的改革开放吗?

设想三:16万公里总长度铁路的建设

孙中山先生一直坚信,一个国家的实力与这个国家的铁路里程数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在自己的著作中,孙先生预测中国将来的铁路总长度将超过16万公里。而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的铁路已开通的总长度已经高达12.7万公里,其中更有2.5万公里是高铁,高铁水平稳居全球第一。如果再算上其他已经建设中的铁路,孙先生的此设想也已实现。

设想四:国民素质,百姓受教育程度提高

孙先生深知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将来的教育将会大发展,群众的境界也将提升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水平,人民无私无畏,志向远大。而今,恢复高考30多年来,国人的文化素质可以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文盲”这种现象可以说在中国基本消失了。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也让中国的人民和企业有了分享和共享的理念。虽然现在离孙先生的设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其实现也是可以预期的。

****************

国父孙中山,那些你不知道的趣事

作者:老滔历史

发表时间:18-05-0111:44

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老滔君,很高兴带来本期的原创优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孙中山,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据说孙中山先生有三十多个名字,那么孙中山先生有这么多名字,为什么广为流传的是“中山”二字呢?

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在紫金有一个“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虽有争议,但亦为世人所知,而关于他的名字由来,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孙文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孙文,经过许多周折,两人在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交谈之中,两人深为孙先生的革命热情和深刻见解所折服。他们决心尽全力帮助孙先生,希望孙先生在日本多留一些时日。

于是,孙先生在宫崎滔天、平山周的陪同下,前往旅馆。他们一路经过日比谷公园,又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就由平山周代笔填写。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为难了。当时,孙先生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这可怎么办?平山周急中生智,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这“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

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因为这样称呼习惯了,革命同志也就不再称他为孙文,而是在日本姓“中山”前面另加了中国姓“孙”,称他为“孙中山”。

本期的原创优质内容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观看,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

人人都知道孙中山,但是他另外一个名字却鲜有人知!

作者:重振唐门

发表时间:18-05-2316:18

说起孙中山这三个字,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首先在广东省内,就有中山市这个地方,中山作为一个地级市,和孙中山先生有一定的渊源。其次,在大陆的知名学府里,更有双一流高校中山大学,在台湾也有一所国立中山大学。除了这些之外,全国各地都有中山公园,并且有不少地方的景点,是因为中山公园而出名的。既然孙中山先生的这三个字——孙中山,这么出名。那么想必这三个字他也一定很熟悉吧,在各种历史资料上应该也有很多的记载。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孙中山这个名字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是孙中山先生本人却从来都未曾使用过这个名字。在各种正式的史书资料,历史档案里边,不论是民国的历史资料,还是清朝的历史资料,都找不到"孙中山"这三个字。如此奇怪的现象真是令人不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孙中山先生不叫孙中山,那么他本命到底叫什么呢?他又有过哪一些名字呢?而这个孙中山的名字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原来,孙中山的原名叫做孙德明。在他求学以后,就改成了孙文。除了孙文这个名字以外,还有另一个我们知道的孙逸仙。中山大学的名字的戏称——"双鸭山大学"来源就和孙逸仙有关,这个所谓的双鸭山,也就是孙逸仙这个读音的改编了。这个孙逸仙的名字不仅在国内有所流传,在欧美更是广为流传。

那么,最为广泛流传的孙中山这三个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和一段曲解。当年孙文流亡于日本,他的工作就是致力于社会的改革,与此同时,他本人对于日本明治天皇十分的钦佩,于是就取了一个中山的姓,并且把名命为"樵"。当时这个中山樵的名字出现于章士钊先生将要翻译的一本著作里,于是章士钊看到这个介绍部分,十分的感兴趣,就把它翻译成了中文版。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章士钊先生误把中山樵这个翻译成了,"孙文的别称即孙中山"。于是,孙中山的这个名字就此出现,并且一直被沿用至今了。虽然里边闹了一个大马虎,但是孙中山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很顺口,孙中山先生也并未发表声明说过这几个字不能用,就广为流传了。

****************

一百年前,孙中山的预言在2018年,只有1个没有实现

作者:大历史小解说

发表时间:18-05-0116:17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当时的孙中山先生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成功!他推翻了肮脏的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但是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孙中山先生只当了3个月的总统,就被迫被让位给袁世凯。之前自己的建国构思都还没有得以实现,不知道如果这个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刚脱离清朝统治的人民们还会遭受哪些暴行!

所以孙中山先生,并没有因为这个打击而放弃自己,孙中山 先生依然在努力着!从1917年开始,孙中山先生花费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建国方略》这本书,对一百年后的未来中国做了一个规划,并且系统的阐述自己没来得及完成的建国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对于孙中山先生当时的预言只有一个目标还在实现中,其他的梦想都已经被后世的中国变为了现实!

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这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要让人民之间的距离更短,没想到现在的中国铁路总路程已经达到了12.7万公里,加上高铁的2.5万公里已经基本上实现孙中山先生当时的预言,公路也基本上达到了那一目标!第二个中国将建设港口,如今当时的港口预言也是变成了现实,例如现在的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第三个便是打开国门与外国多多交流,大家都应该知道现在的中国在外交方面都是特别强大的!最后一个目标是让众人素质提升到都为了他人着想,所谓的“振兴之基础,全在于国民知识之发达”!目前国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会变成孙中山先生的梦想!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孙中山

****************

不敢相信,孙中山原来有这么多名字!中英文都有,说不定不止6个

作者:蜕灭的尘埃

发表时间:18-04-3009:3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深受后辈敬仰。然而有趣的是,纵观孙先生留下的手稿或遗迹,孙中山、孙文、孙德明、孙日新、孙逸仙、中山樵、…都是孙中山的名字。

需要签字的地方署名都是“孙文”或“孙逸仙”,而从来没有署名“孙中山”的。其实,孙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那为什么会有“孙中山”这个名字的出现呢?孙文除了本名与下表所使用的名字外,辛亥革命以后,孙氏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中国人有在不同时间取字、号、又号,来代表个人不同的阶段。有特殊贡献皇帝还会给赐号。所以孙中山、孙文、孙德明、孙日新、孙逸仙、中山樵、…都是孙中山的真实名字,只是常不常用,大家知不知道而已。在欧美,孙以其号“逸仙”或全称“孙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闻名于世。性质名字释义谱名德明族谱上的名字。

幼名帝象“帝”字,乃亲人为其请求“北帝”神,护佑之意。名文在家乡上学时所取的训名。字载之由名“文”而来,取“文以载道”之义。号、教名日新取自《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语。1883年于香港加基督教受洗时的署名,亦即教名号、教名逸仙由汉文教师区凤墀牧师依“日新”之粤语谐音所改。罗马化Sun Yat-sen“孙逸仙”的英文拼写。

因孙中山曾行医,故常被尊称为“Dr. Sun Yat-sen”。化名中山樵1897年,为掩护于日本流亡之行踪,日本友人平山周在陪同孙氏投宿旅馆时,想到附近有华族中山家宅邸,加上该家族成员中山庆子乃明治天皇生母,同时孙文亦钦佩明治天皇推动明治维新之举措,便为其取日本姓为“中山”,加上自取之“樵”。

化名高野长雄纪念日本维新志士高野长英医师而命名。惯称孙中山1903年革命人士章士钊将日本人宫崎寅藏(即宫崎滔天)之著作《三十三年之梦》翻译为《大革命家孙逸仙》时,将本姓与化名连用,成为后人对孙文的惯称。

****************

孙中山的预言,百年来只有一个未实现,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观天下

发表时间:18-05-1009:03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预言,百年来只有一个未实现,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1]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2]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早年间曾是一名悬壶救世的医生,后来由于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他最终决定投笔从戎,首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成功,经过孙中山先生与无数革命者长达16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推翻无能的清政府,建立民国。

虽然孙中山等人成功推翻无能的清政府,建立的民国,但是面对实力强劲的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的威逼,以及为了早日实现南北统一,仅仅做了3个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最终选择了让位,就连之前的建国构想都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践

让位的孙中山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是继续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从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建国宏愿以及对百年后的未来中国所做的构想。

就在孙中山著书的那一年,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刚刚病逝,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各路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纷纷自立门户,从此中华大地上各路军阀征战不断。彼时,不论中外的人都认为“孙中山的设想完全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北洋时期的旧中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构想构想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如今只剩一个没有实现。

一、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国家要由弱变强,首要的就是要多修铁路,所以他设想的未来中国铁路里程超过16万公里。中国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4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

几次中国铁路大提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多年的重要事件。

高铁时代的中国铁路等级划分为高铁级、国铁Ⅰ级(含快铁和干线型普铁)、Ⅱ级Ⅲ级、地铁Ⅰ级Ⅱ级。

中国铁路列车分为普速列车、快速列车系列、高速列车(CRH),中国标准动车组(CR)系列,这些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与三级铁路并非对应关系。

民国初年,中国的铁路只修筑了9000公里,而且当中还包括当年列强所修筑的。不过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上营运的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2.7万,其中还有2.5万是高铁,如果再算上在建的,可以说孙中山的这个设想已经实现。

二、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应该在北、中、南各建一个像“纽约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并以港口为中心发展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如今在世界十大最繁忙港口中,中国占了7席,其中有北边的天津港、中部的上海港、南部的广州港等港口,这些都是属于世界级大港。而且今天沿海地区也如同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那样,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发达区域。

三、孙中山先生还构想了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

在今天的人看来,孙先生的设想不仅有远见,而且已经基本上都实现了,但是孙中山先生所构想的“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虽然如今国民的个人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但是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未来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孙中山名人名言

1、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

2、 天下为公 ——孙中山

3、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5、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6、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7、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孙中山

8、 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

9、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孙中山

10、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孙中山

11、 看花容易绣花难 ——孙中山

12、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孙中山

13、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

14、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孙中山

15、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民权主义》

16、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孙中山

17、 争权夺利,祸国误民。 ——孙中山 《在广州宴请各军军官时的演说》

18、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孙中山

19、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siaNDian.com 闪$点情 话网)——孙中山

20、 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孙中山

21、 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孙中山

22、 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

23、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孙中山

24、 学校者,文明进化之泉源也 ——孙中山

25、 在一个国家之内,只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

26、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祭公! ——孙文 《挽刘道一》

27、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孙中山

28、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29、 政就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30、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

31、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孙中山

32、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孙中山

33、 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孙中山

34、 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家们。 ——孙中山

35、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一个是自由底潮流,一个是秩序底潮流。 ——孙中山

36、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37、 政治是运用国家的;国家是实行政治的。 ——孙中山

38、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39、 钢铁者,实为一切实业之体质也。 ——孙中山

40、 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孙中山

41、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

42、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孙中山

--免责声明-- 《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这篇文章828la110187。

【结语】: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孙中山的12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一生至少看一次!】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187'></small><noframes id='828la110187'>

  • <tfoot id='828la110187'></tfoot>

      <legend id='828la110187'><style id='828la110187'><dir id='828la110187'><q id='828la11018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187'><tr id='828la110187'><dt id='828la110187'><q id='828la110187'><span id='828la110187'><th id='828la11018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187'><tfoot id='828la110187'></tfoot><dl id='828la110187'><fieldset id='828la11018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187'></bdo><ul id='828la11018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