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

时间: 2020-09-01 23:54:16 分类: 美文赏析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

****************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

作者:二丫谈想法

发表时间:18-03-0508:56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4、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9、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其实孔子的名言还有好多好多,小编最近偶尔很喜欢翻翻论语,翻到哪页读哪页,越读越发现我以前对孔子的认识还是过于浅薄了,在这里面我没有挑选一些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言,而是选了一些其他的,但是这些话同样对当今的我们,无论是待人处事,还是做事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帮助,以后我也会陆陆续续的和大家分享孔子的一些不是传之于口的名言名句希望能给大家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帮助。

****************

孔子10句经典名句,望见中华文化的底色!

作者:国学修学堂

发表时间:18-06-1918:33

孔子,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

孔子10句名言选粹,修身治学为人处世,见有所悟

作者:诗词画酒家

发表时间:18-06-1012:44

《论语》包含了丰富的、精炼而纯粹的文化知识,有上百则都是可以终身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身智慧。论语有五百多则,就有一百多个成语。

阅读《论语》的过程不只是增长知识的过程,也是思想培养的过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论语》中关于修身治学的经典句子,望见后有所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

孔子10句名言选粹,修身治学为人处世,见有所悟

作者:诗词画酒家

发表时间:18-06-1012:44

《论语》包含了丰富的、精炼而纯粹的文化知识,有上百则都是可以终身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身智慧。论语有五百多则,就有一百多个成语。

阅读《论语》的过程不只是增长知识的过程,也是思想培养的过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论语》中关于修身治学的经典句子,望见后有所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句句精辟,一生至少读一次!

作者:浮生的旧梦

发表时间:18-07-1713:51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句句精辟,一生至少读一次!】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巧言令色,鲜矣仁。 6、德不孤,必有邻。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的这些名句,越读越觉深刻

作者:国学大观

发表时间:18-04-0814:13

导读: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人中,他排名第五!他就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关于孔子的故事很多,我摘录两个: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2、孔子学琴

《孔子圣迹图》之《学琴师襄》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他留下这些经典名言:

1.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论语·雍也》

2.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论语·几佾》

3.因材施教。

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论语·为政》

4.有教无类。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论语·卫灵公》

5.大言不惭。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论语·宪问》

6.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论语·先进》

7.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论语·卫灵公》

8.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论语·公冶长》

9.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论语·八佾》

10.苛政猛于虎。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引孔子语苛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礼记·檀弓下》

11.欲速则不达。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速:快,指很快取得成效。则:就。然:到。本句大意是:光图快就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孔子请教治理莒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计较小利;急于求成则达不到目的,计较小利则成不了大事。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过程,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而急功近利,那么是注定达不到目的的。可用于规劝急于求成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论语·子路》

12.过则勿惮改。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惮(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正因为人不能无过,所以古人对改过谆谆教导,这些有益的古训,后人自应牢记。《论语·学而》

13.辞达而已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论语·卫灵公》

14.闻一以知十。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闻:听到。本句大意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是听到一就知道十。这是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对话的内容。孔子向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学得更好?”于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就可以知道十,而我听到一仅仅知道二而已。”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中应贯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的原则,反对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这种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育效果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原则。《论语·公冶长》

15.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16.敬鬼神而远之。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敬:严肃。远之:疏远。不去接近它。本句大意是: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提倡“仁”,不愿见暴力和叛乱,也不谈怪异和神鬼的事情。有一次樊迟向孔子“问知(智)”,即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可谓知矣。”意思是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为人民办合理的工作上,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就可以说是聪明了。看来孔子对当时一班统治者不替人民办事,整日祈祷、淫祀,专好鬼神之事,是非常反感的。《论语·雍也》

17.割鸡焉用牛刀。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论语·阳货》

18.夫子莞尔而笑。

春秋·孔子《论语·阳贷》。夫子:古代常用以指学生对老师的尊称,有时也用以指一般男子的尊称。莞(wǎn宛)尔:微笑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老师微微一笑。原文记述孔子与弟子们开玩笑时的神态,如今“莞尔”还作为微笑的形容词或代词活在人们的词汇中,如“莞尔一笑”、“不觉莞尔”等。《论语·阳贷》

19.大德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一定能获得长寿《礼记·中庸》

20.无伐善,无施劳。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伐:炫耀。施:夸张。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劳。这些道理,都从“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而来。“伐善”、“施劳”,都是骄傲自满的表现,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事业。为人处世,可引以为戒。《论语·公冶长》

21.言必信,行必果。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信:信用。果:果断,坚决。这两句大意是:说话要算数,要守信用,行动起来要竖决果断。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人,若不被别人信任,就会被孤立,那将是最可怕的;干起事来必须果断坚决,才易于成功,若犹犹豫豫,踌躇不决,就会耽误时机,也就很难取得成功。孔子把~看作“士”的最起码的要求,现可用于表示为人要讲信用,处事要果断。《论语·子路》

22.不迁怒,不贰过。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载孔子语。迁怒:转移怒气。贰(èr二):“二”的大写,这里是重复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不转移自己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孔子赞扬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话。当时,鲁哀公询问孔予他的弟子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可见孔子把~当作“好学”的标志,而且认为一般人很难达到。所谓“不迁怒”,是指不乱发脾气;“不贰过”,是指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今天仍可以此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特别是“不贰过”,如能做到,受益无穷。《论语·雍也》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周:周济,帮助。急:处境困窘。继:增加。本句大意是:君子应该帮助处境困窘的人,不给富足的人再增加财富。“周急”属于雪中送炭,不给有急难的人以帮助,那人就很难生活下去,这样的帮助是急需的;而“继富”相对来说就可有可无,不给以帮助,对方的处境也不错,这样的帮助至多是“锦上添花”,并非必需。本句可用于说明助人要看对象,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论语·雍也》

24.乘肥马,衣轻裘。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论语·雍也》

25.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和:平和适中,事事恰到好处。本句大意是: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话。孔于曾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瘫也》),意思是:中庸之道,应该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了。儒家讲究中庸,即处理大事小事都要不偏不倚,不过分也无不及,恰到好处。所以有若说:“~。”现在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用“和为贵”表示要讲团结,讲友谊,以和气为重。有时也贬称在原则斗争中搞调和折衷为“和为贵”。《论语·学而》

26.食不语,寝不言。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吃饭的时候说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睡觉的时候说语,容易造成大脑的兴奋,影响睡眠,不利健康。可见孔子~,不仅出于讲究礼仪,而且合于养生之道。可引用这个名言形容某些人庄重、谨慎,注意各种生活小节;也可用以教育青、少年建立文明礼貌、健康科学的生恬习惯。《论语·乡党》

27.知其不可而为之。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论语·宪问》

28.当仁,不让于师。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论语·卫灵公》

29.既来之,则安之。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来之:使之来,使他们来。安之:使之安,使他们安心。这两句大意是;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句本来是指治国要修仁德,以招引别国的百姓,使他们投奔过来后安心居住。后多用以表示既然来了(多指不受欢迎的事物,如疾病等),就安下心来,从容对待。《论语·季氏》

30.不学礼,无以立。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论语·季氏》

31.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孔子《论语》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论语》

32.君子以当仁不让。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在仁德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忍让的。《论语》

33.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论语·先进》

34.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对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这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谈局部刺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大的事业,不仅要牺牲局部的利益,甚至还要忍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卧薪尝胆,经受折磨和考验。不能忍耐小的损失或挫折,不能忍受暂时的屈辱和痛苦,无法成就大事。《诗经·将仲子序》“小不忍以致大乱焉”,王通《中说·阿易》“小不忍,致大灾”,与~意思相近,都说明应在小事上潜让忍耐.不要因计较小事而影响大局,招灾致乱。《论语·卫灵公》

35.为君难,为臣不易。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做国君难,做大臣也不容易,这样国家就振兴了。振兴整个国家好像是很难的事情,政治领袖,国君知道自己的位置很难做而集思广益,让所有的人才得以畅通,让所有好的建议都有得以实现的机会,大臣也知道做大臣很不容易而努力廉洁的工作,国家就振兴了。《论语·子路》

36.不知言,无以知人。

春秋·孔子《论语·尧日》。知言:分析别人言语的是非好坏。这两句大意是:不懂得分辨别人言语的是非好坏,就不可能认识人。言为心声,不同心理的人其言语也不同。诬人者其辞滥,谀人者其辞淫,急躁者其辞多,沉着者其辞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认识人应把分辨人的言语的是非好坏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善于分辨人的言语对知人的重要性。《论语·尧日》

37.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载孔子语。上知:上等的智者。下愚:下等的愚人。移:改变。本句大意是: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可见他认为上层的统治者都是生而知之的上智,而老百姓则是困而不学的下愚,而这种智和愚的状况又是改变不丁的。这表现了孔子唯心主义的天命观和轻视百姓的落后思想。历代的统治者都以此作为统治百姓的理论依据。本句可用来作为反面论点供批驳用。《论语·阳货》

38.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令色:令,本义是好、善。色,指面容,神情。这里“令色”指点头哈腰、皮笑肉不笑等虚伪做作的和善的样子。鲜(xiǎn显):少。这两句大意是:以花言巧语和伪善的面孔取悦于人的人,是很少有仁义的啊!言不由衷的恭维、奉承往往令人反感,做作出来的虚假笑容尤其做人生厌,因而后世常用“巧言令色”来形容那些惯于以虚心假意的阿谀谄媚来讨好人的庸俗、无聊之辈,或表面上花言巧语,实际上心情叵测的阴险小人。《论语·学而》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对于主张不同的人,不必和他互相商议。现在常用这句话表示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不同的人,不宜交朋友,也不便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表示不愿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一道共事。《论语·卫灵公》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朝(zhāo招):早晨。闻:听说.这里是学到、懂得的意思。道:泛指真理、知识、学同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在早晨学到一些真知灼见,晚上就死去都可以。这两句主要强调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断地追求真理,充实自己。如果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那么即使朝闻夕死,也心安理得.并不感到遗憾。本名句已概括为“朝闻夕死”的成语.用以论述人应当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或用于反映自我修养的迫切心情。《论语·里仁》

4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论语·宪问》。义:公正台宣的道理或举动。授:给一付出。这两句大意是:遇到有利于自己的事,要考虑合不合乎道义,谈不该得到;遇到危险的事,要敢于挺身而出,付出生命。这是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是“全人”时,孔子答话中的两句话。孔子认为:~可以算是“全人”的表现之一。~的人和见利忘义,见危苟命的人相反,表现了廉洁正直的人格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论语·宪问》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见《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人要是没有深谋远虑,马上就会发生忧患。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不测必须有所估计,在其没有发生时就预作防范,以杜绝祸患,如果虑事不远,忧患就会很快发生。这两句多用于强调人对事物的发展要有深谋远虑,以消灾于事前,防祸于未然;也可用于事后,说明忧患的发生是没有远见的缘故。《论语·卫灵公》

4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见《论语·述而》载孔子语。行:做,干,舍:舍弃,不用。这两句大意是: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这两句表现出孔子积极而又现实的人生观。若为社会所用,就积极用世,甚而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若不为社会所用,也能自尊自重,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不去媚权谄富,这是封建社会正直士大夫比较普遍的处世哲学。《论语·述而》

4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见《论语·述而》。厌:满足。诲(hui会):教导。这两句大意是:学习时永不满足,教导别人时耐心细致,不知疲倦。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于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论语·述而》

4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四海:全国,天下。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之大,到处都有你的好兄弟。这是孔子弟子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司马牛的哥哥恒照谋反失败.几个兄弟也跟着失败,司马牛不赞成他们的行为.但也受到了株连。他忧愁地说:人们都有好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只要严肃认真地工作,待人处事合乎扎节,那么天下之大.到处都有好兄弟。现在人们常用“四海之内皆兄弟”选句话,表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或表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应团结互助,亲如兄弟。《苟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无名氏《别诗》“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晋·陶渊明《与子伊等疏》教育儿于“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本于此名句。《论语·颜渊》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学而篇

“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篇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出处:论语雍也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论语雍也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处:论语述而篇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宪问篇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处:论语卫灵公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出处:论语尧曰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处:论语学而篇。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出处:论语·阳货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处:论语·卫灵公。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出处:论语·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

“民无信不立”。

出处:论语·颜渊。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出处: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处:论语·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

出处:论语· 子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出处:论语· 子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处:论语· 泰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处:论语·为政。

“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独立学者灵遁者整理提供。

****************

孔子特别经典的三句话,至今都是真理,当之无愧的孔圣人

作者:小明带你看趣事

发表时间:18-08-2618:29

读书人都很佩服孔子,并将他拜为祖师,大家都知道孔子推行的是儒教,那么对于儒教,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孔子一生中说过很多名言名句,现在都在警醒着世人,有其中三句话,对人们影响颇深,至今都被认为是不变的真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出自论语中,说表达的意思很明显,让人一眼便可以理解,但却说了想要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去强加给别人,好多人总是以很高的标准来对待和评价别人,而对于自己却是很放松懈怠,以很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双标”,完全不考虑别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立场来考虑别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在现在的网络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打着圣母的旗号去评价别人,而当自己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时,想法又有所不同了,也就是现在的网络喷子,在网络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所以这句话到现在,都被人们认为是一句真理。

人无远虑,必有其忧,意思是让大家考虑事情要有远见,否则可能会有近处的烦恼,也是出自论语。这句话的前提是要经过大家的深思熟虑,不能没有深入思考事情就去做,人们讲究未雨绸缪,但这都是讲究技巧,很少人会在经过思考之后去准备。

德不孤,必有邻,注重自己的言行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已经进入到社会,应该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一时的小聪明是难以成就大器的,比这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德行,生活中那些爱耍小聪明的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然而时间久了,这些利益就会渐渐没有了它的意义,所以,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更重要的,时间会慢慢证明这个道理。

以上就是孔子的三句真理,如果大家都能够将这三句话铭记于心,在生活中能用这些话警醒自己,那么这个社会应该会更加和谐,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具有坏影响的事情出现,当然这些话都要靠大家自己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些道理还需要大家自己用心去参透,才能在生活中做得更好,和谐社会也就更加容易达成了。

****************

孔子有三句劝诫君子的名言,被奉为修身经典,句句珠玑,值得玩味

作者:人生处世大智慧

发表时间:18-02-0908:18优质原创作者

至圣先师孔子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一生致力于教化万民,他开创儒家学派,注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后有孟子将儒学继往开来,至荀子而集大成,乃使流芳。

一、

孔子在《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君子的论述,大多是教导君子应该做什么,而有三句话却是劝诫君子什么事万万不可做,被称为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简单的说: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壮年时戒争斗;老年时戒贪欲。孔子的君子三戒,不仅符合自然生命养生的规律,而且对个人的思想境界提升和道德生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剧照

二、

君子三戒将人生中最常见的欲望剖析的淋漓尽致: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① 色既可以是颜面表情,也可以是美色,总而言之是形形色色容易让人产生冲动、诱惑的事物。年轻人不懂得节制,对美好事物无休止的尝试,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妨碍自己的身心成长。

② 斗就是指斗争战斗。中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比较重,容易好勇斗狠,发生意气之争就会害人害己。

③ 得指取得、收获,也意喻为贪得。人到老年已经将行就木,经受不起大喜大悲,也已经看淡人生百态,就应该无欲无求。得到带不走失去徒伤身,仍然贪得无厌,百害而无一利。

孔子讲学

三、

人生大体可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围绕着人的自然成长来谈君子的修养问题,足见孔子的高明之处。从人的血气出发,但道理却不止于自然生命层次。从养生到养志,来警醒君子如何提升道德品质,这就是中国最会为人师者振聋发聩的警世恒言。

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要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丢掉本心。

****************

《论语》中的这六句名言,教你孔子的处世之道,学会了终身受用

作者:浩然文史

发表时间:03-0323:11百+计划作者,学者

提起孔子便逃不开“圣人”一词,朱熹更用“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来评价他。但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信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本文便从此探寻他的处世之道。

一、孔子生平概要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于鲁哀公十六年。其家世呈日渐衰落之势(王室——诸侯——公卿——士)。孔子早年丧父,因贫而仕,先后担任“委历”、“乘田”这样地位极低的小官。鲁定公九年,出任大都宰,旋即进为大司寇,后因其道不得行而去职。从此开始周游列国,一遍传授弟子,一边宣传其学说。晚年返鲁,进行传统文献整理与教育工作。

二、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治学图

孔子父亲叔梁纥在66岁的暮年之际,娶了年仅15岁的颜徵在为妻。三年后,生下了孔子,又三年,叔梁纥去世。21岁的颜徵在带着3岁的孔子离开家族,搬到了曲阜城。生活艰难,但颜徵对孔子的教育极为重视,《孔子世家考》记载这样一句话:“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可见她从小便在树立孔子对于礼乐的兴趣。《论语·子罕》篇中提到,孔子困于贫困,曾从事维持生活的“鄙事”,孔子可谓是“生活的全才”。

17岁时,其母逝世,《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到,正值孔子丧母时,季氏要大宴鲁国士族子弟,登记注册,确定身份。孔子为了不致丢了身份,着丧服前往,被阳货挡在门外。他说,季总理今天是宴请士族子弟,您的身份好像不够资格,我不敢让您入席。孔子就这样被赶走了。在孔子的17岁,一个家臣都看不上他,但在其20岁时鲁昭公却把鲤赐与孔子。可见孔子并不因为别人的质疑而选择自我怀疑,相反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三、三十而立

孔子讲学图

“立”的标准是什么?“第一,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第二,别人心中是否有自己。”从国君向他问礼,到接见齐景公和晏子的来访已能证明,孔子是“立”起来的人。一个人“立”起来后难免意气风发得意忘形,而孔子的生活守则却是适度的退守与淡泊。

《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在周庙参观时看见有欹斜的器物。这个容器空的时候会倾斜;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竖立;而盛满水便会倾覆。同行的子路问到:“有让容器装满水却不倾覆的方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立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其实,孔子想要表达的便是——人生没有办法什么都获得,意气风发的同时也要学会退让,有舍有得,生活才能圆满。

四、四十而不惑

孔子讲学浮雕

何为“不惑”?于丹认为: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的打击,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那什么是“中庸”?《论文》有一则提到,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友谊?孔子说,看到朋友做了错事要善意的指出,如果实在不听便不必再说,不用大包大揽。不过于亲密也不至于疏远,就是中庸在友谊中的体现。而《论语·宪问》中的另一则提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用公正来对待仇恨,不用宽恕他也不必报复他,让他得到公平的对待。不偏爱也不仇恨,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中庸之道。

五、五十而知天命

电影《孔子》剧照

什么是天命?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客观上讲便是先我们存在而存在的,且不以主观而转移的;主观上讲就是人的道德与使命。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黄厚江先生认为这是孔子的牢骚,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但我认为这是孔子对于天命的认识。也就是说,孔子知道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并且敢于承担使命,敢为人所不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承担的,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天命,在受指责时不丧失勇气,依旧坚定自己,勇往直前。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举事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电影《孔子》剧照

何为“耳顺”?也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明白自己的斤两,坚持自己的立场。《论语·微子》中记载到: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和桀溺在知道孔子二人身份后,不但没有指明方向,却对子路说“坏人坏事像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逃避坏人的人(指孔子),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孔子并不同意见不同者争高下,哪怕人人都想要逃避现状,不理解他的行为,可他还是要坚守自己的道德责任,努力去改变现状。

文史君说

当所谓的规矩责任已经成为自己的生命习惯时,也就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长期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长期坚持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将社会的压力转化为生命的反张力,淡定从容的生活,不逾矩不勉强,这也许就是孔子所要提倡的。

总之,孔子不仅仅是位身在高处的圣人,更是亲近百姓的老师;孔子所传递的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是人生的准则。

参考文献:

1、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

3、马一弘,《论语》,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4、黄厚江,《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论语>》,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5、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梁明霞:《孔孟“心”的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廖梦颖)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孔子经典名句语录,传世经典!

作者:素佛堂

发表时间:18-03-0711:27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一、德不孤,必有邻。

此句选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 论语_卫灵公》。如果一个人没有对生活的长远的考虑,那么他一定会被眼前的问题困扰。为什么呢?因为眼前的问题,就是他在过去所没有考虑、准备好所导致的。而他现在仍然对未来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未来,也一样也要被各种问题困扰。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 论语-颜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四、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语出自《论语·颜渊》,翻译为普天下的都是亲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意思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这句话说的是立志的重要,没有志向的人,永远都是庸庸碌碌,不会有任何作为。

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此句出自《论语·子罕》,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其实后面一句更狠,你可能没听说过

作者:小彩聊历史

发表时间:03-1117:46

导语:孔子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其实后面一句更狠,你可能没听说过

很多生活中的“名言”相信大家也只是脱口而出,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出处在哪里,如今生活中大家最惯用的一句损人的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大家知道吗?这句话的下一句大家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这句话是在孔子的口中说出来的,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并不是个个出类拔萃,比如像弟子宰予,曾经孔子刚要开始讲课的时候,突然发现又一个人的位置上空空的,其余的弟子们都衣冠整齐、仪态彬彬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那个空着的位置显着格外的突兀。

孔子这才想起这是自己那个最不争气的弟子-宰予的位子,十分气愤的孔子拂袖而去,直奔到弟子宰予的房间中,发现宰予正在床上呼呼大睡,完全没有意识到先生的课已经开始了,孔子十分生气,大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孔子的这句名言传到今天大家只记得了前面的半句,大概意思就是比喻一个没有追求、没有天分甚至还极其不上进的人就好像一块腐朽的木头,内部腐烂是没法雕刻成精美的木制品的。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了对一个人能力的极度否定,如今很多人都在用上半句的名言,却很少有人知道孔子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其实下一句更狠。

不过大概意思和上半句差不多,都在讽刺的批评一个人的实力问题。但是用粪土来比喻一个人,孔子是个狠人。孔子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弟子宰予,说明宰予的行为已经是十分过分了,不仅仅是上课睡觉迟到,甚至还很自私,狂傲自大,经常挑战孔子的底线。有一次孔子提到了亲人去世,要披麻戴孝三年,期间不能够办红事也不能升官发财,然而宰予却直接反驳,说三年的守孝期太长,妨碍了一个人的发展。

还有一次宰予给先生出了一道进退两难的题:“如果一个人掉进了井里面,您作为最真正的君子,会不会下去救人呢?”如果下去救人,就显得孔子有些鲁莽,若不下去救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怪不得孔子十分讨厌宰予,这真的很难让人接受他的独特行为啊!

虽然宰予在孔子的眼中是一个很调皮很不听话的弟子,但是有时候评价一位弟子成功与否不能单单只看他的日常行为和成就,或许宰予不断给孔子制造难题,还给孔子的教学生涯增添了一笔乐趣呢!如今“朽木不可雕也”已经是家喻户晓,小编在此还是要强调一下这句话的下一句,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后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可理喻到无法挽救的时候,就可以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免责声明--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这篇文章828la110335。

【结语】: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335'></small><noframes id='828la110335'>

  • <tfoot id='828la110335'></tfoot>

      <legend id='828la110335'><style id='828la110335'><dir id='828la110335'><q id='828la110335'></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335'><tr id='828la110335'><dt id='828la110335'><q id='828la110335'><span id='828la110335'><th id='828la110335'></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335'><tfoot id='828la110335'></tfoot><dl id='828la110335'><fieldset id='828la110335'></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335'></bdo><ul id='828la110335'></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