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时间: 2020-09-02 01:10:27 分类: 美文赏析

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

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作者:十三同学的文学圈

发表时间:18-07-0811:09

大家好,欢迎来到刘十三的悦来阅好第五期:落花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集中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探究于一体的思维过程。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部佳作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落花生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品吧:

作品: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

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于是举家搬迁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

落花生

悦读佳句:

(1)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有了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议花生

作品精读:

(1)《落花生》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花生

(2)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则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表达手法解析:

文章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花生比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

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

花生,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

阅读情怀: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学。”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落花生

END…

下一期,想让十三与您分享哪些美文佳作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十三留言。

****************

2018年读一篇经典散文10.许地山的《落花生》

作者:四夕清荷

发表时间:18-02-0510:44

落花生

许地山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称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底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底茅亭举行。

那晚上底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底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生底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底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The Peanut

Xu Dishan

At the back of our house there was half a mu of vacant land. "It's a pity to let it go to waste like that," Mother said.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 Some went to buy seeds, some dug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

"Let us have a party tonight to celebrate," Mother suggested, "and ask Dad to come for a taste of our fresh peanuts. What do you say?" We all agreed, of course. Mother cooked the peanuts in different styles and told us to go to the thatched pavilion in the garden for the celebration.

The weather was not very good that night but, to our great delight, Dad came all the same. "Do you like peanuts?" Dad asked.

"Yes!" we all answered eagerly.

"But who ran tell me what the peanut is good for?"

"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my sister took the lead.

"It is good for making cooking oil,” my brother followed.

"It is inexpensive." I said. "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Peanut is good for many things," Dad said, "but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is particularly good about it. Unlike apples, peaches or pomegranates that display their fruits up in the air, attracting you with their beautiful colours, peanut buries its fruit in the earth. It does not show itself until you dig it out when it is ripe and, unless you dip 4 out, you can't tell whether it bears fruit or not just by its frail sterns above ground."

"That's true," we all said and Mother nodded tier assent. "So you should try to be like the peanut,' Dad scent on, "because it is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or attractive.”

"Do you mean,” I asked, "we should team to be useful but not seek to be great or attractive?"

"Yes," Dad said. "'Ibis is what I wish you to be."

We stayed up late that night, eating all the peanuts Mother had cooked for us. But Father's words remained vivid in my memory till this day.

****************

厦门记忆:许地山父亲许南英在海沧

作者:鹭客社

发表时间:18-12-2213:26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石美红砖厝)

台湾爱国知识分子许南英在海沧)的日子

前言:

1895年离开台南故土的许南英(许地山父亲),很长一段时间在闽粤两省频繁搬迁,他曾在鼓浪屿、漳州(包括如今厦门海沧)等地居住过,与当地的文化圈,特别是来自台湾的知识分子,如施士洁等人有密切的联系。他以诗表达情感,给闽南文化留下宝贵的记忆。

拒不向日军投降屈服的知识分子

许南英,号蕴白或允白,又号窥园主人、春江冷宦、龙马书生。1855年出生于台南,1879年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0年中恩科进士,分签兵部主事,他没有就任,却回乡协助台湾巡抚唐景裕编撰台湾通志的台南部分内容。

作为清代台湾二十五进士之一,许南英才华出众,是台湾近代诗坛的创始人之一。他更是一名著名的爱国诗人。作为清台南筹防局统领,他坚守抗日,直到1895年日军占领台南的前一天才离开台湾。

国破家河碎,许南英用诗歌、用文字表达了他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对故土沦桑、国家羸弱饱受欺凌的满腔悲愤。即使后半世生活极为落魄,四处奔波,他拒绝归籍日本,更放弃了在台湾的家产,表达不向日本占领者妥协的不屈之志。

“一掬相思,松楸弃祖莹”“沧桑家国泪,相对一沾巾”,伴随许南英是台湾被割占之后后半世飘零不宁的日子。

他离台后,先在厦门小住了一段时间,到广东汕头投奔在新加坡、广州等地经商致富的宗亲林子荣、林子明一家。1896到1897年间许南英到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漫游,途中遇到同是台南人进士陈三省,并与当时属漳州海澄(今天海沧)新阳惠佐举人出身的邱菽园相知相交。刚到新加坡,不巧邱菽园扶灵柩回海澄,使得许南英无法在新加坡久居。1896年许南英曾写“送邱菽园观察回海澄”一首,描写了他在南洋借酒消愁的苦旅:“一刺来投万里奔,主人先我返邱园。几囊束笋新诗卷,双袖酬花旧酒痕。冀北乍欣逢伯乐,汝南翻怅别陈遵!穷途作客真无奈,多少心胸未敢言。”1902年许南英被委任为广东徐闻县知县,之后在广东多地任税关总办、乡试阅卷官等职。1905年50岁时,他的长子叔酉娶许南英同年陈梧冈的长女陈素为妻,并回厦门结婚,作为家长许南英回到厦门操办婚事。1911年他有比较长一段时间在厦门、漳州一带居住、生活。1912年他一家搬到当时澄海的海沧墟居住,并有“借海沧居”之名。1912年曾短暂赴台省亲访友,但拒绝了日本殖民当局供职的建议。1913年初许南英到龙溪谋职,不久被诬陷调查,失望回到漳州。1913年许南英与同窗好友汪春源、施士洁在漳州相聚。1915年许南英加入菽园诗社,1916年赴台居住半年,后受林尔嘉推荐前往印尼协助编传记,1917年不幸印尼苏门答腊去世,留魂海外。

(忆厦门虎溪岩僧人的一首诗作)

“借海沧居”今何在

明代,龙溪、漳浦沿海各处合并成立海澄县,一二三都辖下各社为:苏林社、青礁社、澳头社、登瀛社、嵩屿社、长屿社(可能为现在的东屿)、郑井社(疑为陈井)、海沧社、卢渐尾社(卢坑与渐美)、东坑排头社、林东社(新垵附近)、马礲社、渡头社(当为棣头)、沙坂社、钟林社(钟山)、石囷社、苏厝社等(嘉靖《龙溪县志》)。

在清末民初,海沧距当时海澄三都城区大约10里地的样子。

据《福建通志》记载,“三都距厦门十里许,近坂尾寨,海沧距三都十里许,桥梁尾在三都、海沧之交,船只往来必经之所,俱属水师提标防汛”。而海沧治下的青礁,与如今漳州的角美相连。

而许南英在海沧的居所,如今不知落在何处,但是应该在海沧镇,即现在海沧街道旧街区。当地林女士、陈先生告诉笔者,海沧镇的老街曾是海沧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路头尾附近码头在海沧大桥未修通之前,一直是漳州往厦门的重要水路。曾任厦门晚报副总编辑的朱家麟先生告诉我,海沧墟应该在海沧街道,1978年以前海沧有圩场(墟,集市)。

(海沧老街)

居海沧并非临时起意

为何在海沧居住,许南英没有直说,研究资料也没有提及,但从许南英的家世背景、生活轨迹及熟悉的朋友圈,理由不外以下几个:

原因之一,有人说,许南英的祖籍在广东揭阳,但是他的年谱(《窥园留草》)却明确说,他的始祖来自“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三都集兴保华山甲锦里社”“始祖宋,己未科解元,联捷进士,仕至谏议大夫。生男三:长房分居,开族溪头,属海澄县。次房分居,开族屿头,属漳浦县。三房分居,开族坂尾,属海澄县,社名锦里”。

这里的锦里社,原属海澄三都,明清时期名为坂尾,1946年改为海沧乡锦里堡,面积1.5平方公里左右。现主要居民为林姓子孙,明清之际锦里林氏大量迁居台湾,如今在台湾的锦里人后裔就有5万人之多。锦里距海沧老街很近,约1.5公里左右的距离,交通方便。

尽管许南英祖先在明清之际便从锦里经广东再迁台南,但是海澄三都毕竟也是先祖曾经生活的地方,这对许南英这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慎终追远,回到故乡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2018年台湾文学馆举办许南英逝世一百周年主题展)

第二个原因可能与1911-1912年他一家人分别在漳州澄海一带任职有关。1910年许南英第二子许赞元(叔壬)投身革命军,4月参加黄花岗起义,许赞元及几位福建的年轻人(包括海沧莲花洲一陈家子弟)被当时福建武状元时任广州协副将的黄培松所救。1911年57岁的许南英被授予广东电白县职,但当他准备前去时,适遇辛亥革命风潮云涌,故滞留厦、漳一带未能就任。1911年许赞元受龙溪县“石美小学”之聘,即在如今角美的石美村教书。这一年长子许赞书叔酉参加同盟会。1911年11月11日漳州宣布独立,而当时维持社会秩序的是在“石美小学”任职的叔壬等人组织起来的百余名学生军。许南英被推举为漳州民事局长,“先生得漳州友人电召回漳,被举为革命政府民事局长。不久,南北共和,民事局撤销”。1912年叔酉担任厦门同盟会会长(张宁:许南英评传剖析,福建师大硕士论文,2006年)。

许南英共有七子二女,其中第三子许赞牂(叔午),第四子许赞堃(叔丑)又名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写作了大量抗日文学作品。

可见无论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许南英,还是受辛亥革命熏陶留日接受西方教育的许赞元等,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内地,许家父子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乡,守旧而不迂腐,反而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

与海沧青礁一线之隔的角美石美村如今虽已衰落,但过去也曾是古渡口,因厦漳水路的中转站而繁华一时。村里的西门西昆慈济宫里有海防馆功德碑,这里还是明郑时期经略台湾的重要谋士陈永华故里(“厦门边上的角美石美村,古街深巷乡愁浓”,影像厦门)。当年陈嘉庚从南洋回国,要到鼓浪屿都会从石美再到过去。可见当年石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重要。

这样的机遇,也许是许南英一家选择在海沧居住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闽台本一家,1894年台湾被割占后,台湾一批知识分子不当国奴,纷纷避居闽粤等地,白鹿寺、虎溪岩、鼓浪屿等地成为闽台文人绅商聚会的重要场所,而许南英、汪春源、施士洁就是其中极有份量的台湾文坛的领袖。在台湾的时候,许南英曾组织浪吟诗社。日本占据台湾后,许南英常与吴樵山(子云)、陈卜五、王泳翔、施云舫(士洁,与许南英同岁,进士出身)、丘仙根(逢甲)、汪杏泉(春源,进士)、陈省三(望曾)、陈梧冈(日翔,进士)、马亦籛等人来往。

因此选择在海沧居住,一则地理位置与鼓浪屿相近,鼓浪屿在东,海沧在正西面,坐船便可以来回,而许南英回漳州澄海或到角美石美村均可通过水路到达。这样的地理位置便于他参加社会活动及与家人团聚。

当然,许南英一家没有在海沧长居,主要还是经济问题。许南英全家抛弃财产离开台湾时所带的现款不多,曾挪东挪西,包括向汕头交通银行总办押借500元。遇到困难,他一家会到广东宗亲家去融通。此外,在海沧许南英并没有固定的收入,虽有好友数人,但毕竟难以安居乐业。而他的同门、儿女亲家陈梧冈曾被授予秘鲁使臣,但并未赴任,蛰居厦门。辛亥革命之时,陈梧冈欲拉许南英落发为僧,或于虎溪岩边筑室隐居,但是许南英未答应,不久陈梧冈却在厦门去世。1913年,许南英59岁时,第三子叔未去世。眼看他家生活依然困顿,许南英的同年旧友张元奇当时担任福建民政长官,为此推荐许南英任为龙溪县知事,与衡州沈琛笙一起重修《龙溪县志》。但是没多久许南英辞龙溪县知事职,许南英搬到漳州东门外管厝巷。另一说,不久之后许南英携家人乃移居龙溪县属石美黄氏别庄,即其子曾经任职小学的石美村。

1913年许南英与沈琛笙一起到菽庄花园,又一起到漳州,说明当时许南英与当地知识分子交情深厚。许南英曾与沈和诗多首,其中1911年在漳州相聚时写的一首诗这样写道:“座中高踞老扬雄,且漫频书咄咄空!仰首遥天飞一鹤伤心大野战群龙。抽豪气象干云綵,铸镜光芒射日红。后有文人徵杞、宋,千秋应识寓公公。”沈琛笙1913年之后是林尔嘉菽庄诗社的主持人。

诗文里的霞阳新垵才女邱韵香

1912年许南英在厦漳期间留下153首诗,1993年有95首,其间数首有海沧有关。

1911年许南英在为曾是台湾嘉义、后嫁给霞阳画家杨文升的才女邱韵香赋诗一首:“诗臻好处原天籁,不必词华格调新;三百编中存正始,河洲荇菜出宫人。有明十子开诗社,歇绝风骚二百年;文献销沉羊劫后,犹闻谢女有薪传。髫年文队识邱迟,知道邱迟善说诗;更比康成风雅极,过庭一卷授雌儿。是儿不作庸人妇,嫁得夫君绘事精;想见春闺饶艳福,一图写好一诗成”(”绣英阁女士诗卷”)。

许南英在诗篇题目里特别注明,邱韵香女士是台人,是明经邱缉臣的令媛,赞赏这位才女师承其父亲邱缉臣才华,诗风清新雅致,才思敏捷,她丈夫一图绘好她一诗遂成,功力不俗。

我们知道,邱韵香的父亲邱缉臣,明经(贡生)出身,是与许南英一样有名的清代台湾传统知识分子。因1894日本侵占台湾,邱缉臣带着才貌双全的女儿邱韵香从台湾回到海沧新垵祖地,以行医为生,闻名遐迩。邱缉臣女婿杨文升,是当时闽南著名画家吴石仙(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的弟子,同是海沧人。

(邱韵香照片)

同年辛亥冬日,许南英与徐蕴山、胡君湘一同游位于漳州南门外的南山寺,并留下诗一首:“未来曾有约,今日入招提。古佛金泥落,名山培塿齐。诸天将寂灭,觉路转昏迷。领取尘根净,寒烟菜一畦。”

与霞阳小学第二任校长马亦籛交情极好

1912年在海沧居住的许南英写诗撰述,描述他与朋友交往的故事与内心的感受。其中他与霞阳小学第二任校长马亦籛交情极好,曾在马家住了3天,期间一同看书、赏花、对诗,许南英暂时忘却了生活颠簸流离的凄苦。在许南英的诗文里,这样记载道:“壬子春日过霞阳访马君亦籛,得观所藏图书,复赏所植花木。信宿三日,踰苏岭,归海沧。”归后写长诗一首:“霞阳达海沧,苏岭贯其腹。昨自霞阳归,笋舆入林麓。山灵讶俗客,足音响空谷。鼓吹海山花,东风送香馥。拾纷上翠微,俯瞰高人屋:屋中何所有?图书千万轴;屋外何所有?春兰与秋菊。主人不出山,甘为花之仆。花下自读书,消受山中福。我欲从主人,来往山路熟。伫立苏岭头,天风吹野服;翘首望八荒,龙蛇满大陆!”在此诗中,许南英描写了海沧的地理风貌以及与好友相处时的心境,更以”翘首望八荒,龙蛇满大陆”来表达他对国家强大的期许。

在离开海沧之时,他再次与马亦籛告别。在”别马亦籛征士“诗里,他写道,乙卯九月,过霞阳,就亦籛问菊花尚未开,又订后期。临别赠赋:”主人淡似东篱菊,已过重阳尚寂寥。送我殷懃修后约,与君涕泪话前朝。局中黑白楸枰幻,野外元黄草莽骄。空有大风无猛士,愁看横海撼狂潮!”

在许南英诗文中提到的苏岭,就是连接青礁与霞阳之间的一条古道。如今行人依然可以从青礁经马青路,步行上蔡尖尾山,翻过山的西面就是石室禅院,直行一公里左右就到如今的霞阳(新阳社会服务中心)。在当时,从海沧青礁或从角美石美到霞阳,步行起码需要4个小时。而当时马亦籛任职的霞阳中西学堂即如今霞阳小学,设在大路尾杨程旧大厝近。

霞阳,杨姓是这里的大族,如今村里仍保留许多清末民初的红砖大屋。上文提到的霞阳小学由杨昭固先生创办于1904年,始名“霞阳中西学堂”。当时杨昭固先生拨出二间厢房为教室;学生60多人,招聘清朝举人、榜眼约7人为师,授“国语、英文”两科目,为村民子女出洋谋生为宗旨,学以致用,全面发展;2、3年后,学生就发展到200多人,教师13人;1907年学校发展迅速,校舍迁往大路尾杨程旧大厝上课,长达34年,造就了大批人才。马亦籛是该小学第二任校长,是澄海人。马亦籛又是马兆麟(1837-1918,东山,举人)的得意弟子。马亦籛才情显著,“市隐拚将笔砚焚,骚坛片席竟平分。眼中世界空馀子;天下英雄识使君。文字有缘在香火,友朋相忆□泥云”(《后苏龕诗钞卷八》)。

诗人笔下的海沧、鹭江胜景

在海沧期间,许南英到访附近的侯堂陈氏别墅,即现在海沧镇莲花州的莲塘别墅。莲塘别墅主人陈炳猷在越南经营米业发家,1908年在莲花洲修建家宅、祠堂、学堂。许南英在“莲花洲小山”(在莲塘学堂后)诗里写道:“此山何处来?东西空依傍;特地矗芙蓉,屹然小屏嶂。主人亦不俗,经营费意匠:凿池环其下,凿径穿其上;中有一幽谷,廓乎有容相。胜赏不在高,对之觉神王。门外泰武山,隔海遥相向;似与山争妍,故献峨眉样。”此诗不仅写景,更是表达他对家乡台南的思念;”门外泰武山,隔海遥相向”。

(海沧莲塘别墅后花园及戏台、学堂)

他与莲塘别墅里的学堂教员陈畹兰、陈其纯等陈家兄弟一同游陈家莲塘别墅与沧江,留下美文游纪一篇。“壬子午节前一日,与莲塘学校陈畹兰教员并陈其纯诸昆季放舟沧江”:“卜筑邻沧海,招邀作水嬉;人当阴雨后,天值放晴时。细浪犹平槛,新泉尚满陂。鸭头浮石濑,鹢首动江湄;自在乘风顺,逍遥水上迟。友生机泼泼,兄弟乐怡怡;吾道思观海,斯游想浴沂。舟轻惊欲覆,簥嫩笑争持。傍岸寻红药,沿流掬绿菭;过桥如度鸟,穿闸若盘螭。瞥眼云生墨,当头雨散丝;镜光看日射,弓样指虹垂。罾动收鱼蛤,船摇骇鹭鹚。浑忘携笠屐,一任洗须眉。来路如鱼乐,回潮似马驰。言旋元亮宅,小坐仲舒帷。芳草迷三径,新荷净一池。茶香留渴口,莲味沁清脾。佳节逢明日,名山订后期。老夫清不寐,为作纪游诗。

当然,在海沧的日子,许南英还写了许多诗文,其中借海沧居诗一首:“借沧海居冬夜不寐口占:起看残月寒无色,卧听回潮怒有声。子丑寅时酣睡足,碧天何事尚迟明?”。1912年还有不少诗作,无论是出游还是居家打扫庭院了,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事:“壬子春日自题画梅:已入共和年,视天犹梦梦!挥手坐空山,独与梅花弄”“野兴:一生几两芒鞋福,随意林东转水西;远浦日烘芳草活,平田风押稻苗齐。未妨乘兴孤村醉,莫遣回头歧路迷!翘首长安何处所,病夫何事逐轮蹄?”“早起:早起洁庭除,扫尽尘翳迹。一蛛隐窗间,垂丝二三尺;一丝挂檐际,一丝粘东壁:组织大罗网,纤毫无余隙。蚊蚋不知几,撄触随所择;乃知天演理,胜败原不易。嗟我黄种人,异种日逼迫;日日世网中,俯仰皆局蹐!”“壬子端午夜坐偶成:孤灯对风雨,入夜忽栖凉。转瞬逢端节,栖迟滞异乡!遗臣同吊屈,歧路更悲杨!新鬼滔滔是,钟馗剑失铓。”。在“过海澄感事(1913)”一首诗里写道:“双桨随风水面平,荻芦瑟瑟作秋声;前汀错落渔寮见,远树参差古戍明。锡命上公雄镇海,周遭乱石巩专城。我来欲问前朝事,祗有斜阳照废营!唾手功名称异数,平心而论总非宜。人除清室存明室,公助胡儿杀汉儿!班爵自应功狗冠,盖棺莫使草鸡知!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

在海沧居住的日子里,虽然后面几个孩子读书就学花费不少,但长子、二子开始工作,使得许南英的生活还算安定,但是他心里装着故土,装着国家,每逢节日不免思念故乡

鹭岛结社诗香传闽台 

1914年甲寅闰五月七日许南英与沈琛笙、徐蕴山赴菽庄诗社,当晚便赶回芗江,坐船第二天佛晓时人已至漳州江东桥,专门去趋谒黄石斋先生讲堂:“后游从二客,老兴拟东坡。北斗天容净,南山树色多。炎威消酷吏,幻梦冷春婆。酬酒芗江下,回头吊汨罗。江东桥上望,山上邺山堂。道学无余子,先生有瓣香。艰难丁末造,阅历冷沧桑。偶话前朝事,勾陈勿起芒。”这应该是在端午节前后,诗人凭江怀念屈原,心中滋生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沧桑巨变。

1914年,许南英在厦门仍有不少诗作,如描述与陈剑门在鹭江再次相遇,感念1894年公车上书的悲情呼吁,20年岁月风霜吹打、青春不再、才华不展的失落情绪:“和陈丈剑门见赠原韵:鹭屿相逢皆老大,廿年前共赴公车;一麾作郡游邹鲁,几点看山上太华。绩奏黄流闻帝可,泽苏赤旱慰兄嗟。似知天意将亡晋,归去来兮宦兴赊。落月犹疑在屋梁,凉蝉抱树发清商。公真健者如松柏,我亦乡人敬梓桑。著作尚余扬子草,海邦犹想召公棠。岿然一座灵光殿,窃幸同时切景行。千万军声动地来,沙虫猿鹤俱尘埃。一球秋肃皆遭劫,六管春阳望起灰。太息衣冠诸老尽!若论仕宦几人回?死犹有待生无味,余勇还堪贾酒杯。诸贤热血苦相争,争得‘共和’两字名。未见衣冠遵汉制,徒闻岁月改周正。山中病鹤原长寿,天上妖狐欲变精。才调百无堪一用,自惭人唤‘许先生’!”

在鹭门灯谜合刻题词里许南英写道:“年来事事冷于水,趺坐诗龛一定僧。文字语言齐解脱,木樨香里证传灯。斗角钓心各蕴奇,外孙幼妇索曹碑。奸雄亦有输人处,羡杀杨修是小儿。”曾与厦门李子德和诗三首:“和厦门李子德原韵三首:漠漠春阴翳不开,跫然人报送诗来。开缄喜见花生笔,展纸长吟酒泻杯。傲睨乾坤延寿骨,蹉跎岁月本粗才!爨琴又遇知音侣,雒诵回环日几回。”“曾造清时五凤楼,文章无价盍归休?年华不驻人偏老,天地无情气已秋!栗里弃官潜幸免,淮阴降等哙贻羞。芒鞋竹杖随来往,闲作人间汗漫游。”“人海茫茫叹寡俦,更思伋古缏非修。天将闲散安诗史,人为牢骚唤醉侯。谈笑萧、曹当不让,指挥夷、惠比谁优?似闻烽火滇池急,倚剑看天抱杞忧”。

读许南英的诗,寻找许南英在厦门、漳州的足迹,我们后人还可以做许多,这也许是我们后辈读书人对这样一位人格伟大的台湾知识分子的一份致敬。

作者简介:杨仁飞,1988年山东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澳门日报社记者,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现任台湾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散文大家梁实秋奠基作《雅舍小品》,文字颇美,饶有知堂精髓

作者:小何谈古今

发表时间:18-10-3101:13

总其一生而言,梁氏显然足可跻身散文家的第一方阵。但从梁氏的生命履历看来,梁作为散文大家的地位主要得益于《雅舍小品》及其以后的努力,得益于他在中年和晚年的努力。如果他天不假年,或者在此前即已搁笔,大概顶多只能称其为一位饶具特色的名家,而难成大家。

很难从许地山、徐志摩、师陀、谢冰莹、王统照、叶灵凤、何其芳、丽尼、曹聚仁、缪崇群、曹靖华、许杰、陆蠡、李广田、吴伯萧、萧红、庐隐、章衣萍等特色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流大家,跻身第一方阵。从而与鲁迅、周作人、沈从文、老舍、林语堂、宗白华、钱钟书、郁达夫、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张爱玲、孙犁、柯灵、张中行、汪曾祺、余光中等共同跻身于最优秀的文章家之列。

而梁的殿军之作《雅舍小品》问世在一九四九年的台岛,于个人言,梁已四十有六;于国事而言,时已易代。因此,说梁是民国散文大家恐怕有些勉强,终不如说其是当代散文名手为佳。和很多人相比,他的高峰显然要来得晚一些。说是晚成之器,恐不为过。

相对于胡适、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郁达夫等人而言,梁给人“后一茬人”的印象——尽管如此,于今人看来,隔了几十年的时光,隔了海峡的横阻,毕竟还是有些“隔”。隔者,距离也。距离是迷雾,是障碍,更是诱惑。但是,梁实秋之为梁实秋,毕竟还是因了《雅舍》。尽管它来得晚了些,但毕竟还是来了,来了就好。对作家来说,作品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梁氏,几乎所有选本中所选者都是《雅舍小品》及其以后的作品,也就是中晚年之作。至于此前三十六年的文字,可供选录者甚少,乏善可陈。读梁实秋,当然可以读《秋室杂文》,读《清华八年》,读《槐园梦忆》,读《莎士比亚全集》,但首先要读的,还是《雅舍》系列。

我读梁氏,即是如此。梁毕生的工作,举其要者有一是创作,二是译介,三是文论,四是政论,五是教学。五者之中,创作和译介当然最可称道。梁氏以一己之力而完成皇皇《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在世界上亦属壮举。但经梁氏学者气过重的文笔译出的莎著,总还是有几分涩滞,和傅雷、朱生豪、王道乾、王佐良等翻译老手比起来,不免高下可见。

所以,就其毕生工作来说,创作恐怕还是最重要的。以散文著名的梁公,当然亦以散文见长。其散文篇幅浩繁,但大致有四类。一是闲适小品,一是哲理杂文,一是怀旧散文,一是热恋情书。梁公与韩菁清之恋曾一度轰动台岛,影响之大,大概不会下于当年李敖的种种趣事。但我一直以为,在正常状态下,婚恋乃是个人之事,个中冷暖,如鱼饮水,自知而已。

恰如以脚穿鞋,合与不合,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别人能知道多少呢?再者,梁氏的哲理杂文亦颇见风骨,为人称道,但因有着周氏兄弟、林语堂和瞿秋白的文字,梁任是怎么着,似乎也被盖着。所以,我感兴趣的倒不是梁氏情书,不是哲理杂文,而是其闲适小品和怀旧散文。前者以《雅舍小品》一集、二集、三集、四集和《雅舍散文》一集、二集为执印之作,另有《雅舍杂文》和《白猫王子及其他》也可列入其中。

《雅舍小品》是梁氏作为散文家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圆熟之作。作品写自一九四○年上半年,时国难连天,身居后方的梁氏也置身其中。自幼家境优渥的梁氏,此时贫病交加,颇过着一种苦日子,这是别一种生活。其实,繁华和绚烂璀璨可能只是生活的某种极致,而清贫清净清淡可能才是世俗中人生活的本然。

原本深受生活款待的士大夫,唯在此时才体会到生活的真味。他在重庆山城,偶得《闲暇》,便要蛰居《雅舍》,怀抱《孩子》,谈《女人》论《男人》,还请了《客》人看《脸谱》,偶谈《幽默》,乃总结出《骂人的艺术》。信笔写来,别是一番风味。其中的殿军之作《雅舍》最能见出作者的名士风度和性情。

此文文字颇美,饶有知堂精髓。梁氏饱受众家激赏,几乎所有论及梁氏的文章均要从中引上三两句,似乎舍此难尽梁氏风采。但,很不幸的是,许多文字在传达梁氏文才的同时,也见出了引者文章之凡庸。这一点,恐怕是引者本人亦未曾料及的。但是,对于梁氏美文,观之不足则读之,读之不够则诵之,诵之不够则吟之味之。现在想来最好的办法,还是抄录之。

****************

他的散文被《人民日报》推荐

作者:正翔语

发表时间:01-1022:59

前几天,在报上读到了曹乾石的一篇散文,这样我知道了,如今他仍在写作。他1949年秋生于张家港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论岁数他比我大十几岁。不过,我与他是蛮有缘份的,他的名字里有“乾”,我的名字里有“坤”,我们的组合叫“乾坤”,是不是有一种辽阔的相逢意味呢。

我有许多作家的签名,他是我得到的第一本作家签名本,时间是1995年10月,好像是在苏州文联开会吧,我们相遇了,于是他把他写的一本书《紫红的桑葚儿》送给了我,并写道“请蒋坤元兄雅正”。

那时候,我捧着这一本书可以讲激动万分,倘若我也能够出版这一本书,那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或许,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的心里就起了一个念头,我也要出书!

1996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梦里水乡》诞生了。

今天,我又一次打开《紫红的桑葚儿》,竟然看到书里面夹着一张剪报,原来是曹乾石的散文《采茶女》,在剪报后面有《扬子晚报》的几个字样,估计这一篇散文发表在《扬子晚报》上,读之文笔很优美很动听:

清明节前,我冒着蒙蒙细雨,从杭州城出发去西湖龙井茶场参观,翻过高耸的山岭,钻出青葱的毛竹林,低头俯视,但见山脚下一片片白雾,一阵阵绿风,卷起朵朵浪花。采茶姑娘们身披彩色的塑料雨衣,透出红绿夹袄,腰挎黄色茶篮,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从山脚下攀登上来……

我知道,曹乾石的散文《仙人掌花》入选“中学散文阅读真题训练”,他的散文《夜周庄》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还有,2007年06期《散文诗世界》杂志也有他的散文《万泉河有多美》:

呵,粼粼的万泉河,代代年年,迸流出嘉积古镇多少故事多少歌。那尊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凝眸五指山,背衬万泉河,叫远离往昔苦难的后代们,也潮润了目光……我在这海南岛的小城流连,我沿着万泉河畔寻觅。黎族老阿婆们,枯瘦的脸庞依稀残留着昨日的刻痕,只那瞳眸深处偶尔亮起一缕回忆的欣喜,星辉般点燃瞩望的眼光。是从女战士飒爽的雕像上找回自己青春的影子吗?河水温柔,如潮的阳光轻缓地梳理绿色的波痕。

我觉得,来自乡村的作家总是代表着纯朴与真诚,曹乾石是其中真诚又有成就的一个。

作者简介:蒋坤元,苏州市正翔压延厂厂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影响中国人100年的文章,你读过几篇?

作者:人物

发表时间:18-06-1313:07北京人物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见好」是《人物》全新推出的一个好物栏目。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说:「优质好物,就是可以一直持续不断地给你带来惊喜、让你感知幸福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将不定期为大家推荐一些添增生活幸福度的小物什。但好物虽好,也要学会见好就收喔。

第十期「见好」我们推荐这套收录了鲁迅、梁实秋、周作人、老舍、冰心、朱自清等99位中国现当代名家所写的400余篇优美文章的新版《漫说文化丛书》。

今天我们想要推荐一部好书。

199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学丛书——《漫说文化丛书》。

共10小册,收录了99位中国现当代名家所写的400余篇优美散文、杂文。

作者如鲁迅、梁实秋、周作人、老舍、冰心、朱自清、沈从文、汪曾祺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界所有名家。

这些名家名篇,自20世纪初以来,影响了10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近30年过去,这套书又重新出版了。原书的选编者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当年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如今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大师级的人物了。

新版《漫说文化丛书》,依然由三位名家选编,逐篇获得作者授权,并加入朗读音频。

珍藏礼盒装,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298元(原书定价498元)

也可单本购买,35元/本

6月21日23:59截止

十大主题

《漫说文化丛书》按文化专题分类编辑的新颖方式,开一时风气之先。

文章按照中国人最常谈到的10个生活主题来划分,男男女女、父父子子、闲情乐事、乡风市声、生生死死、佛佛道道……都是最有烟火气的话题

「让读者体会到文化不仅凝聚在高文典册上,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为你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

在《闲情乐事》中,夏丏尊谈吃令人捧腹:

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而独在吃上分毫不能马虎。衣食住行的四事之中,食的程度远高于其余一切,很不调和。中国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口的文化。……不但活着要吃,死了仍要吃。他民族的鬼只要香花就满足,而中国的鬼仍依旧非吃不可。

在《读书读书》中,林语堂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这就是李清照的读书法。你们读书时,需放开心,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

在《父父子子》里,丰子恺表达了对童真的向往: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号呼「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

真可谓是,不读书,不知文字之美!

1992年,「漫说文化丛书」一经出版,旋即脱销,然后不断再版。

出版当年,这套书还获得了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第一届图书奖的「优秀选题一等奖」。

“没有说教,没有枯燥的理论,不重概括而专于描述,这是本丛书的一大特色。挥洒自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余味不绝的文笔,可以使你在轻松的艺术享受中丰富知识。”

当年这套书的编辑,前三联出版社的总编辑李昕如是说。

名家选编

一套好书,离不开好的选编者。

从左到右: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图片来自网络)

《漫说文化丛书》的选编者,是今天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最知名的三位学者: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

黄子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批评家、理论家。

这三位学者,因着在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的共同研究,也因着他们之间无话不谈的友情,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燕园三剑客」。

关于这套书的选编过程,陈平原先生回忆说:

「1988年暑假,钱理群、黄子平和我(陈平原)三人,大热天闷在老钱那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读书,先拟定体例、划分专题,再分头选文……

开始以为遍地黄金,捡不胜捡;可沙里淘金一番,才知道好文章实在并不多,每个专题才选了那么几万字,根本不够原定的字数。开学以后又泡图书馆,又翻旧期刊,到1989年春天才初步编好。」

原本只是想以「玩票」的心情编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没想到「三剑客」越做越认真,甚至为了讨论怎么编,「大动干戈,脸红耳赤了好几回」,「连各书的前言,都变成撰写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准备工作」。

折腾了一年多,他们终于从上万篇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精选了几百篇优美散文,集成一套「小书」。

「这套小书最表面的特征是选文广泛和突出文化意味,而其根本则是我们对散文的独特理解。……

比起小说、诗歌、戏剧来,散文更讲浑然天成,更难造假与敷衍,更依赖于作者的才情、悟性与意趣。」

● ● ●

新版《漫说文化丛书》

「有声」呈现,尊重版权

今年6月,《漫说文化丛书》重新再版,这对于爱书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

授权不易

这套小书曾长期列在许多编辑的再版名单上。无奈于要获得近百位作者的授权,谈何容易!

「领读文化」的出版人康君,在下定决心做这套书后,和编辑一起,上门拜访了数十位作者及其家人,一一取得授权。

拜访作者及后人的经历,让出版者颇为感慨,也值得爱书的你听一听,分享2个小故事。

◎ 拜访萧乾夫人文洁若

萧乾,著名记者、翻译家,二战时曾赴欧洲战场采访,1949年之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大名鼎鼎的《尤利西斯》就是他翻译的。

他的夫人文洁若,也是大翻译家,日本作家井上靖、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都是经她的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

「已经91岁高龄的文先生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里。到了她家,发现屋子里摊满了稿纸、书本,她依然在做着翻译工作,日常生活则降到最低要求,仅包子、油条、豆浆,就搞定了一日三餐。末了,我们提出和她拍照留念的请求。文先生欣然同意,她拿出了一管口红,涂了涂嘴唇,并从卧室找出一顶假发带上,然后理了理衣服,才从容地对着相机笑了。」

◎ 拜访冰心女儿吴青

冰心先生是诗人、翻译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我们熟悉的《小桔灯》的作者。她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冰心先生的小女儿吴青,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今年也81岁了。

「当我们请她为冰心先生的文章授权时,她非常感慨,因为今天不经授权而滥用文章的出版物太多了。然后,她拿出《冰心全集》,翻到相对应的文章,逐字逐句地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签了名。家教气质,令人感佩。」

新版《漫说文化丛书》,一共10册,收录了97位名家的434篇文章,几乎都获得了授权!

「有声」呈现

「听书」是当下的时髦。

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上,在困顿昏沉的睡前,聆听一篇大家的小品文,能让你焦虑的内心获得一丝慰藉。

为了让大家能随时随地感受这些名家名作,出版者特请专业的播音员朗读了每篇文章。

每篇文章前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

陈平原先生在再版序言中写道:

「就现代散文而言,无论是胡适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还是周作人『有雅致的白话文』,都强调文字与声音的紧密联系。」

当美文变成了「音频」,我们与经典也走得更近了。

珍藏礼盒

此次新版《漫说文化丛书》的10本珍藏礼盒装,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书被收纳在浅绿色瓦楞纸盒中,轻便环保。

送给自己和朋友,都很合适。

每本书扉页贴有藏书票一张。图案是藏书家崔文川先生临的丰子恺先生的画作,颇有味道。

更附印有3位主编手写的珍藏卡一套,诚意满满。

《漫说文化丛书》

珍藏礼盒装,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298元(原书定价498元)

也可单本购买,35元/本

6月21日23:59截止

以下介绍单本内容:

《男男女女》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男男女女》主要谈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关系,以及其中的文化意涵,收文共38篇,如: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 | 012读《性的崇拜》 周作人 | 023关于女子 徐志摩 | 033萨天师语录(三) 林语堂 | 051男人 梁实秋| 104墓 何其芳| 111水样的春愁 郁达夫| 118嫁衣 陆蠡| 130夫妇公约 蔡元培| 145择偶记 朱自清| 160婆婆话 老舍| 163终身大事 萧乾| 178关于家务 王安忆| 200……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父父子子》

喊你只需两个字,懂你却用了一生。

《父父子子》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等大家描写的亲子之情、母爱天性、师长观念等文章,共39篇,如:

关于《我的儿子》的通信 胡适 | 017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鲁迅| 032家 方令孺 | 042寄小读者 冰心| 064我的祖母之死 徐志摩 | 069背影 朱自清| 085芭蕉花 郭沫若| 096母亲的记忆 孙犁| 121若子的病 周作人| 124作父亲 丰子恺| 144儿女 王力| 161给一个喜欢骑马的女孩 秦牧| 170……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读书读书》

你看过的书最后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

《读书读书》是一本关于「读书」「买书」「藏书」的文集,收文共48篇,如:

随便翻翻 鲁迅| 001 入厕读书 周作人| 009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022读书 叶圣陶| 048 读书界的风尚 冯至| 053书斋趣味 叶灵凤| 097书痴 黄裳| 099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 112 藏书票 唐弢 | 125书和回忆 黄永玉| 127旧书铺 茅盾| 137卖书 郭沫若| 144 东京的书店 周作人 | 198……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闲情乐事》

留一些白,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闲情乐事》里收入的基本上都是有关衣食住行的「闲文」,共43篇,如:

喝茶 周作人 | 003谈吃 夏丏尊 | 007我的戒烟 林语堂 | 011吃瓜子 丰子恺| 020烟 吴组缃| 040茶馆 黄裳| 047吃粥有感 孙犁| 056陕西小吃小识录 贾平凹| 062壶边天下 高晓声| 071蹓跶 王力| 099 下棋 梁实秋| 154谈「流浪汉」 梁遇春| 169人生快事 柯灵| 199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世故人情》

愿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世故人情》收文共46篇。文中关于「人情世故」的描写,是作者们人生经验的凝练总结,如:

说「面子」 鲁迅| 011「混」 唐弢| 028凑热闹 柯灵| 030论拍马 聂绀弩| 032谈妒 孙犁| 035贪婪生下的一群儿女 秦牧| 039忙 王力| 070握手 梁实秋| 081冬至之晨杀人记 林语堂| 084送礼 李健吾| 089「作揖主义」 刘半农| 101中年 周作人| 118新年醉话 老舍| 143乡下人的风趣 聂绀弩| 146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乡风市声》

人生百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乡风市声》展示了当时不同城市的个性、南北农村的风光,也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社会和乡村的变迁,收文36篇,如:

想北平 老舍 | 001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005北京城杂忆 萧乾| 012 北人与南人 鲁迅| 025上海气 周作人 | 029交易所速写 茅盾| 037夜行 柯灵| 049青岛素描 王统照| 05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 066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 088巷 柯灵| 102花城 秦牧| 114谢谢重庆 丰子恺| 121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说东道西》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可以攻玉。

《说东道西》收文共34篇。文中用平和的语调,洒脱自信态度,评说了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优劣得失,如:

灯下漫笔 鲁迅| 015论「他妈的!」 鲁迅| 034落叶 徐志摩 | 039「我们灵魂的自由」 徐志摩 | 054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林语堂| 062管闲事 陈源| 072「旁若无人」 梁实秋| 075中国的实用主义 夏丏尊| 079象的故事 陈源| 088从外国回来的悲哀 廖沫沙| 090隔膜的笑剧 秦牧| 092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生生死死》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生生死死》由陈平原选编,收录周作人、鲁迅、梁实秋、冰心、俞平伯等42位名家谈论「生」与「死」话题的文章,共60篇,如:

别话 许地山| 006门与叩者 陆蠡| 029死 唐弢| 037三过鬼门关 萧乾| 049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胡适| 055冥屋 茅盾| 078山村的墓碣 冯至| 094身后事该怎么办? 廖沫沙| 101杨彭年手制的花盆 周瘦鹃| 105一份精美别致的讣告 秦牧| 115国民之自杀 梁启超| 122自杀 瞿秋白| 133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佛佛道道》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佛佛道道》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丰子恺、夏丏尊、汪曾祺等22位现当代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共39篇,如:

惟心 梁启超| 001头发 许地山| 008无奈 夏丏尊| 010渐 丰子恺| 012隐士 鲁迅| 024摩罗小品 唐弢| 027禅家的语言 朱自清| 036谈「养生学」 马南邨| 042吃菜 周作人 | 062天目山中笔记 徐志摩 | 088山中杂记 徐祖正| 094两法师 叶圣陶| 179南闽十年之梦影 弘一法师| 189我与弘一法师 丰子恺| 198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神神鬼鬼》

众生万象,神鬼亦然。

中国人自古爱聊鬼神的话题,《神神鬼鬼》收录了名家谈神论鬼的作品共52篇,如:

捣鬼心传 鲁迅 | 011从拜神到无神 胡适 | 014谈迷信之类 茅盾| 025谈狐仙 唐弢| 029土地和灶君 唐弢| 031白昼见鬼 薰宇| 033神的灭亡 靳以| 043人和鬼 吴晗| 045元帅菩萨 丰子恺| 053鬼赞 许地山| 069乡人说鬼 老向| 115鬼学丛谈 种因| 120鬼话连篇 有序 李金发| 127美丽的吊死鬼 许钦文| 134 ……

(更多目录,请看详情页)

最后,送上主编陈平原先生的祝福:「读书是件好玩的事。」

希望通过这些美文,你能关注到「日常」与「细节」,感受「生活的艺术」。

CONTACT US丨点此联系客服>

▼点这里,购买《漫说文化丛书》

****************

老舍是怎样偶然进入文坛的?他为何说写《四世同堂》是在玩儿命?

作者:老薛说史

发表时间:18-04-1018:11

老舍,生于北京父母给取名为舒庆春,自己上学后,又擅自改了名字叫舒舍予,足见其在少年时就不同于同龄人的头脑。

因为父亲去世得早,一家人的吃穿就全靠母亲为别人洗衣赚的钱来过活。但老舍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靠着一位富有之人的帮助,九岁才进了小学读书,后来又考取了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各种成绩十分的出色,受到了校长的青睐,因此在他毕业的时候,仅十九岁的他,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学的校长。

在老舍看来,世间最大的一个字便是饭。还说如果给我时间给我饭,我便能写出更好的文章。那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老舍看上了好友家的一头小花猪,为了在冬天能分上几斤腊肉,在小猪生病的时候,老舍那真是“嘘寒问暖”,当做人一样照顾着。

老舍走上文坛,纯属偶然。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他在教书时闲着写着玩的。写完稿子以后,他就念给当时也在伦敦的许地山听,许地山是捧腹大笑,觉得文章十分有趣,让他把文章寄回国内去。不出所料的是,文章在《小说月报》上被刊登出来,还引起不小的反响。之后老舍的《赵子曰》,同样让宁恩成笑的直不起腰来。

老舍广为人知的小说《四世同堂》,写作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当时老舍在重庆北碚住下来之后,许多朋友听闻纷纷上门拜访,还向老舍的妻子胡絜青询问北平沦陷之后的惨状,而胡絜青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讲述沦陷后的北平以及那里人民的苦难。老舍一次次的听着,正好为他酝酿的新作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详细的材料。

到1944年时,老舍开始着笔写作《四世同堂》,但是写作的过程又是十分艰辛的。老舍的卧室既是客厅又是书房,夏天的时候三面都被阳光照着,甚至于到半夜屋里的热气还散不下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舍根本睡不好,头疼那是常有的事情。到年底的时候,他才写完《惶惑》,这才是第一部呀。

以至于老舍后来说道“我本来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写完《四世同堂》,可经常性的病痛的折磨,让我不得不放下笔。这哪里是在写东西,明明就是在玩命。”

但就是这样靠着“玩儿命”,靠着努力和信念坚持下去的老舍,成为了让我们敬佩的一代大家。

****************

我爱故乡的杨梅——再次品尝杨梅的时候,我距离我的故乡3309公里

作者:十三同学的文学圈

发表时间:18-07-1617:43

大家好,欢迎来到刘十三的悦来阅好第六期:我爱故乡的杨梅

阅读是集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探究于一体的思维过程。

颜真卿在《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一篇佳作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杨梅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品吧:

作品:我爱故乡的杨梅

作者:王鲁彦

作者简介:

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用笔名“鲁彦”以此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在王鲁彦的心灵和创作中,浙东乡土占有重要位置。当他流徙异乡时,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与田野,故乡的钓鱼方式与情趣,故乡那蔚蓝中衬着整齐的金黄菜花的春天,藤黄的稻穗带着夏天的气息,蟋蟀和纺织娘在濡湿的草中唱着如诗的秋天,小船吱吱地触碰着沉默的冬天,还有那故乡的杨梅——奇异的形状、可爱的颜色、甜美的滋味,无一不令人相思的杨梅……那让他魂牵梦萦、游子思归的故乡,不时溢于笔端,呈现出一幅幅明艳的浙东乡土景象。作家那孤独寂寞的游子之心得以慰藉,也让无数读者泛起清冽而甜蜜的乡愁。

故乡渐渐远去的时候,蒲公英正努力成长

他的作品里有那个时代浙东农村的社会生活画卷,有军阀混战带给社会的阴郁氛围,有小生意人在外来工业文明冲击下走向破产的满面悲哀,更有着亲情和愚昧的古老的冥婚民俗和乡民面对天灾的无可奈何与荒谬举措等等。从整体结构到细节描写,都饱含作者对社会矛盾的焦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王鲁彦富于个性的乡土写实,当时就赢得了鲁迅、茅盾等“五四”新文学前驱者的肯定,后来也得到文学史家的高度赞扬,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中称之为“乡土写实流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来自网络

我爱故乡的杨梅(1)我爱故乡的杨梅(2)

作品解读: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特点是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杨梅,已经成熟了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此外,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我爱故乡的杨梅

悦读佳句:

(1)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2)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故乡,我的家

读后感

好像所有深刻的记忆都发生在夏天,也许炙热的高温下更能烙下印记吧。故乡的杨梅向来都是甜中带酸的,轻轻咬一口,仔细观察果肉里面的颜色,细细品味杨梅特有的味道,才深深体会到牙齿无力的感觉。而今,再读一读文章中的句子,已经离家千里之遥,我总是错过杨梅成熟的季节,身边不乏杨梅销售,但是却不知杨梅的出处,而味道已不再是曾经的味道了。那时候的杨梅花开在夜间,儿时的我们总也听不到花心挣脱束缚的声音,只在清晨的时候发现已满树的杨梅花如焕发新春,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朵儿,如此芳香动人。杨梅的味道是带上了故乡气息的,只是我再也等不到故乡杨梅花开的季节。

故乡,我的梦里水乡

END……

下一期想让十三与您阅读哪些美文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十三留言。

****************

翰墨诵宣府 书香润古城——宣化作协举办“朗读者”散文赏析活动

作者:文学的宽度

发表时间:06-1722:54作家

翰墨诵宣府 书香润古城——宣化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举办“朗读者·散文赏析”活动

为了繁荣本土作家散文文学的发展,使本土散文文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以及加强会员间散文作品的交流,经过近两个多月的精心酝酿和策划,由宣化作家协会主办、宣化作家协会散文学会承办、般若影视传媒协办的“朗读者”散文赏析活动终于2019年6月16日上午与大家见面了。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宣化文联副主席张振平、白宝,秘书长邢金梅,宣化作家协会主席傅北生、作协副主席高嵘、伊金明、桂亮,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田昌兵,般若影视传媒总经理耿占军,及宣化作协会员四十余人。

是日,般若影视传媒会议大厅文友汇集,原创赏析、谈文说句、诵篇答惑、作者交流,文学氛围异常浓郁。此次“朗读者·散文赏析”活动,是宣化作家协会首次举办的以散文为主题的活动,也是以原创文学作品赏析兼文学知识学习于一体的文学活动。

此次活动,作家协会精选了十一位作者的原创散文作品,作品的内容涉及到了故乡、亲情、爱情以对自然、生活、周边事物的感悟等多种题材,皆为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作品无不以灵活的方式,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实现了物我的统一,展现出了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到了更深的道理。期间,作者们饱含情感的作品和深情的朗读无不使在场的作者为之所动容,其中白玉兰、史建林、侯志霞更是饱含热泪才哽咽着朗读完了自已作品的。

由作者自己现场朗读,主持人(秘书长吴淑彬)通过访谈的形式,让作者当场分析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体会、创作心得,以及创作的文学表现手法等。主持人以散文的文学知识,作为整场的串场词,非常生动的讲解了散文的概念、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类别、散文的鉴赏等。

无论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还是上场的十一位作者以及到场的会员,对此次活动的感触都非常深刻,他们纷纷发朋友圈,表示庆祝和祝贺。正如耿占军发朋友圈说:“任何事,只要有想法,准备充分就能有好的结果。在宣化作协就有这么一群"非著名作家"在父亲节的当天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读赏析活动让作者落泪让听者动容,向十一位作家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学习,向组织者吴淑彬秘书长的精心策划和主持点赞。这种活动有意义、上档次、品位高,希望能延续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般若影视传媒将一如即往的给予全力支持”。文联更是第一时间把此次活动在在文联公众号发布。

此次活动赢得了大家一致赞誉,这样的赞誉既是鼓励又是鞭策。这次“朗读者”散文赏析活动尚属首次,我们深知还有许多不足,还有待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们有信心再创辉煌。“不断提高文学创作水平”一直就是作协工作的方向,我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开展更多有意义、知识性、趣味性强、有感染力的活动,以此来推动宣化本土文学的创作水平,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下面是活动现场讲到的散文知识,供大家学习: 定义: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吴淑彬 白玉兰)

****************

[贝高优秀作文展]落花生

作者:中小学学习群

发表时间:18-04-0311:06

落花生

同安路小学 五年级 刘星彤

花生的样子像个拇指姑娘,凹凸有致,大大的脑袋,纤细的腰,还有个小屁股。纵横交错的纹路,看起来像一个蜂窝,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泥土般的清香。脑袋上突出的部分,仿佛是撅着的小嘴儿,对我说:“快来吃我呀,我很美味的!”

剥开黄色的外壳,露出了两颗可爱的花生米宝宝,穿着红色的睡衣,静静地躺在软绵绵的摇篮里酣睡着。剥开红色的睡衣,又露出了又白又嫩的小身体,好像两个形影不离的亲兄弟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其实这件红色的睡衣叫红衣,有很强的止血和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效。

熟的花生米吃起来软软的,嚼起来特别香,吃完后满嘴都会弥漫着浓浓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而生的花生米吃起来硬硬的,有点苦,嚼到最后竟有一丝丝甜,虽然味道不及熟的花生米好吃,但它却是一种让人留恋的味道,那便是大自然母亲最原始、最淳朴的味道。

花生的用途很多,但有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在成熟时节,苹果、石榴都生长在树上,炫耀着自己的果实,而花生默默无闻地将果实埋在地下。我们也要学习花生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

点评:看到星彤的这篇文章,使我不禁想起许地山的《落花生》,同样都是借物喻人,小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花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且用活泼富有童趣的语言描述。在写味道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生花生朴实无华的味道。结尾立意升华,点明了花生精神,表达了自己也要做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小作者简介:星彤是一个多才多艺,又有点腼腆的女孩。感情细腻的她写出来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免责声明-- 《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这篇文章828la111487。

【结语】: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许地山的落花生——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1487'></small><noframes id='828la111487'>

  • <tfoot id='828la111487'></tfoot>

      <legend id='828la111487'><style id='828la111487'><dir id='828la111487'><q id='828la11148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1487'><tr id='828la111487'><dt id='828la111487'><q id='828la111487'><span id='828la111487'><th id='828la11148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1487'><tfoot id='828la111487'></tfoot><dl id='828la111487'><fieldset id='828la11148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1487'></bdo><ul id='828la11148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