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

时间: 2020-09-02 01:20:52 分类: 美文赏析

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

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

****************

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

作者:刘静聊天下

发表时间:18-11-1417:03

这种历史意识,既与学术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政治礼仪制度等有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经济基础、基本的经济形态没有根本变化,因此虽说“帝王质文,世有损益”,但实际上社会生活、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变化都十分迟缓,于是形成人们思想的某种保守性,考虑、处理各种问题,往往追溯历史,从古代寻找依据。自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后,便常常是从五经中找根据,将经典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总之,论事喜欢追究原始,以宗经为标榜,那样的思维定势,与社会发展的状态也是有关系的。

以上从学术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泛观钟嵘区分诗派、推寻源流的思想基础。如果从诗文创作与批评本身来看,应该说,那与晋宋以来模拟、学习前代或当代作家的风气,有直接的关系,也是长期以来鉴赏、批评中注意把握作品整体风貌那种做法的反映。

学习、模拟前人作品,汉代已有那种情况。《楚辞》中所收汉人作品便是例证。扬雄更是一位模拟大家。而晋代以来诗歌创作中拟古、学古之风尤盛。钟嵘说到的陆机拟汉代古诗十余首,就是诗歌史上著名的例子。拟古原是学习作诗的一种方法,犹如学习书画时的临摹一样。由此而渐成风气,即使已经成熟的作家也喜欢写此类作品,以毕肖为工。当然其中有时也包含激赏古人之作而加以仿效、甚或欲与古人一较短长的意识。这种模拟,包括题材、主题、技巧以至字句之间的模仿。而相同或相近似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便往往形成相近的风格,对此人们也是有所自觉的,他们往往用“体”字指称作品的风格、风貌。《文心雕龙·体性》云“摹体以定习”,《定势》亦云“模经为式者,自人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就是说有意识地模拟某种作品而形成风格。刘舞还说,文章写作中那种故意违反用词造句规律的“讹势”,它的形成与人们“师范宋集”很有关系。因此他十分强调人门须正,取法乎上,认为初学者必须选择正确的模仿对象。在具体评论作家时,刘勰有时也指出古今作者风貌的类似,述及其渊源继承关系。如说司马相如“师范屈、宋,洞人夸艳”;说杜笃、贾连是“崔(骃)、傅(毅)之末流”,王延寿“善图物写貌”,是“枚乘之遗术”等。现存南朝诗歌中,单从诗题上看,就颇有一些模拟之作。如鲍照有《拟青青陵上柏》、《学刘公干体》,又有《效阮公夜中不能寐》、《学陶彭泽体》,风貌即与所拟者相近。

江淹也有《效阮公体》十五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江淹认为汉魏、两晋、南朝的五言诗歌,各有其不同的时代风貌,而且诗人众多,其体貌也各各不同。故作此三十首诗,模拟上起汉代、下至刘宋的诗人们的代表作品,后人往往称赞它们能逼肖原作。可知江淹在辨别诗歌风格方面颇具眼力,其模仿的水平也不为低。此外,何逊也有《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聊作百一体》,分别模拟古诗和应璩。比钟嵘稍后的萧纲、何子朗都有学谢惠连体的作品。总之南朝诗人颇有模拟的意识。刘宋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都被模仿而形成流派。这在《诗品》中就有反映。下品谢超宗条载钟宪之语,说宋孝武帝、宋明帝时,鲍照、汤惠休的绮丽诗作很能打动人心,被许多作者模仿,而谢超宗等人则坚持学习颜延之、陆机那种尚规矩、重人工组织的、显得渊雅的诗风。《诗品序》中说到“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宋孝武、宋明帝年号)中,文章殆同书抄”。谢超宗等人模拟颜、陆体,应就是在这“文章殆同书抄”的风气之中吧。这一派直至梁时仍有势力。据《诗品》说,由于任防以博学为诗,以用典故为高,许多人群起效法,遂成风气。这股风气即可视为颜延之一派的余绪。学鲍照、谢灵运者也是齐梁时仍大有人在。《诗品序》说鲍照被视为羲皇上人,即可见齐梁时仍有许多作者崇拜、仿效他。学谢灵运者更屡见于史传。如齐武陵昭王萧晔即曾“学谢灵运体”。王籍学谢,“室其合也,殆无愧色。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腆之有严(庄)周”。又伏挺也“善效谢灵运体”。直至萧纲作《与湘东王书》(时钟嵘逝世已十余年),还说有人效谢灵运。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概括齐梁时诗坛状况,说大略分为“三体”,即“出灵运而成”的一体,类似于傅咸《五经诗》、应豫<百一诗》的一体和“鲍照之遗烈”一体。其中第二体的特征,在于“缉事比类”,“博物可嘉”,即堆砌典故,实际上就是模仿颜延之那一派,只是萧子显欲远求其祖始,故溯源至魏晋作品罢了。

综上所述,可知当钟嵘著书之时,南朝诗坛盛行模拟的风气,而且其他论者也注意到此种现象。钟嵘评论诗人着眼于源流继承关系,正是时代风气的反映。只是他以今例古,囊括数百年而言之,显得颇有体系罢了,然而也正因为太有系统太细致,乃不免使人有牵强之感。

至于将众多诗人最终归结于《国风》、《小雅》、《楚辞》三个源头,其实也是有所继承并与当时一般的想法合拍的。刘宋时檀道莺《续晋阳秋》述汉魏西晋文学,已说“皆体则《诗》、《骚》”。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也有“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之语。刘勰《文心雕龙》则标举经书和《楚辞》为学习作文(不仅是诗歌)的两大典范,只是将《诗经》扩大为五经而已。可以想见,在南朝一般人看来,《诗经》、《楚辞》是百代诗歌美文之祖。钟嵘将古今众多诗人分为三系,其恰当与否姑且不论,总之也是时代风气的反映。他将曹植、陆机、谢灵运这三位不同时代诗坛上首屈一指的人物都置于《国风》一系,其合理与否也暂且不论,但总让人感到其中隐隐然似有将《诗经》置于《楚辞》之上的意味。这也与《文心雕龙》“凭轼以倚《雅》《颂》,悬髻以驭《楚骚》”即将经书作为倚靠、而以《楚辞》为控制驾驭对象的提法,具有相似的倾向。当然钟嵘对此不像刘勰那样加以论析,只不过让人感到那么一点宗经的气息而已。

--免责声明-- 《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这篇文章828la111644。

【结语】: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中国古代故事:推究源流(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1644'></small><noframes id='828la111644'>

  • <tfoot id='828la111644'></tfoot>

      <legend id='828la111644'><style id='828la111644'><dir id='828la111644'><q id='828la111644'></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1644'><tr id='828la111644'><dt id='828la111644'><q id='828la111644'><span id='828la111644'><th id='828la111644'></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1644'><tfoot id='828la111644'></tfoot><dl id='828la111644'><fieldset id='828la111644'></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1644'></bdo><ul id='828la111644'></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