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文:孝道漫谈

时间: 2020-09-02 02:05:16 分类: 美文赏析

深度美文:孝道漫谈

深度美文:孝道漫谈

****************

深度美文:孝道漫谈

作者:时光作家部落

发表时间:08-1916:13

打开《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版)对“孝道”一词的解释是“指孝顺父母的准则”。换句话说,孝是需要有一定准则的。其实,孝字本身是个会意字,上为“老”字头,下为“子”字,我们的先祖在造字时,就已经规定了孝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一种伦理关系——老人在上,子女在下,子女应对老人尽尊重、赡养的义务,这是为人儿女的一项基本义务。

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孝道精神的培养与传承。汉代有“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将“孝敬父母,做事勤廉”作为荐举官员的两条标准。隋唐之后,虽然实行了注重才能选拔的科举制度,但在官员履职之后,仍将“德行”作为评价官员优劣的首要标准,在“德行”中十分重视“孝道”。如果为官者在父母健在时不履行赡养义务,言行中表现出对父母不尊敬,父母去世后不事“丁忧”(去官在家守孝三年)义务,就会被人们视为“大逆不道”,将很快被同僚弹劾,轻者“削官为民”,重者处以刑罚。统治者还将“不孝”列入“十恶不赦”之列。

我国民间也十分重视孝道文化的培养与传承,父母在世时要求做到孝敬、顺从,父母去世后要求披麻戴孝、粗茶淡饭,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示对亡者的思念、哀悼。在每年父母的祭日和清明节,还要举行各种悼念活动,如烧纸、扫墓、培土、植树等。并且规定了“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道德标准,将孝列为百善之首,可见孝道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两千四百多年前,孔圣人与其学生子游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就是能够尽赡养义务。既使是像犬马一样的动物,也能尽赡养义务,如果做不到尊敬父母,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赡养仅仅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孝道——满足衣食需要的孝道,这种孝道动物也能做到,“鸟反哺”就是例证;而真正意义上的孝道是尊敬父母,这是精神层面的孝道,是一种高级阶段的孝道。并且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将父母亡故三年之后,还能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作为履行孝道的行为标准。

《弟子规》总序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孔子在《论语》中为弟子们制定的行为标准,它规定了学习期间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主修的六门课包括孝、悌、谨、信、爱心、仁德,这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功课,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谦虚谨慎、讲究信用、广施爱心、向仁德之人学习,这是学习的主课,非做好不可,并且将孝敬父母列在了六课之首。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余暇时间,就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功课,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干事创业本领。

那么,如何做到尽孝呢?《弟子规》“入则孝”一节已规定的很具体,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七条:一是听父母教诲,不得随意顶撞父母;二是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父母;三是外出时要向父母打招呼,途中要报平安,返回时要报告情况;四是做事前要征求父母意见,不要擅自做主;五是当父母喜欢你时要尽孝,憎恶你时仍然要尽孝,能做到这一点才是难能可贵的;六是当父母有过错时要加以劝谏,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父母陷于难堪之境;七是当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以报答养育之恩。

除了《弟子规》之外,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中都提到孝道,并为我们树立了孝道的典型人物。如《三字经》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汉代湖北九岁的黄香暖席尽孝的故事。《二十四孝》更为我们讲述了孟宗“哭竹生笋”、仲由“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等感天地、泣鬼神的“孝道”故事。中国古代的《朱子家训》、《王阳明家训》也规定了尽孝的条款,可见孝不仅是治家之本、治国之基,更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

俗语云“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平天下,一个孝字安全家”、“孝顺、孝顺,有孝才有顺”。可以说,这些民间俗语是至理箴言,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如何尽孝道呢?笔者以为一是要做到物质、精神两不误,在保证父母物质生活无忧的同时,重点是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常回家看看”,向老人问寒问暖,陪老人散步聊天,解除他们的孤独感;二是要注重实效,切忌沽名钓誉。有的人父母在世时不闻不问,不尽孝道,死后却大操大办丧事,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行为。更有甚者,借老人丧事,大行敛财之举,实在是一种道德品质低下的表现。

尽孝,是为人儿女的义务;孝道是每个人立身修德的基石。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更是泱泱大国赖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作者简介: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经济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等百十篇。

****************

十六句瞬间让你安静的美文,值得一生收藏(十分经典

作者:一天一故事11

发表时间:06-2300:08

1.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2.心情,是健康的第一道闸门;拥有好心情,健康才会与你同行。所以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资本和最珍贵的财富,拥有了健康才会有人生的幸福,拥有了健康才会有人生的未来,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作为一个明智的人,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是要用健康来武装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你才是最聪明的智者,你才称得上是个幸福的人。人的一生,无须显贵知足常乐,就是幸福!

3.做人就要像花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但是你一定要绽放,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最炫丽的自己!这世上,有些人把你当童话,有些人把你当神话,也有些人把你当笑话。沒关系,做最好自己!一路都是风景、知足长乐!

4.做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能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以输掉良心。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人与人之间,全凭一颗真心,情与情之间,全凭一寸真。落叶知秋,落难知友,时间是个极好的东西,它验证了人心,着透了真假,以诚相待,换位思考,知思图报,才能让我们的道路更平坦。

5.没钱的时候,觉得钱最好,没房的时候觉得房最好,生病的时候,觉得健康最好离别的时候觉得相聚最好!人,永远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最好,说钱好,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说房好,房也有带不走的一天。真正最好的,永远是无价的!这辈子啥最好?健康的身体最好,真心的感情最好珍惜你的人最好,活着的每一天最好!知足最好

6.做人不一定顶天立地,轰轰烈烈, 但一定要善良,真诚, 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你施人温暖就会收获阳光, 施人真心就会收获和善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一生

7.一个人,只要学会知足,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因为知足常乐是一种感觉,一种愉悦,一种品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学会知足常乐,你的生活将出现许多累赘.只要懂了“知足常乐”,你就在阴暗中能感受阳光的灿烂;你就可以在雪中读出温暖的春意;在夏日里可以体悟一丝丝清凉.

8.简单生活才能幸福,人要知足宽容大度,不要把什么事都想复杂了。当你心灵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我们要学会定期删除记忆,忘掉不快乐的事情,人生苦短,不要太执着于名与利,简简单单生活才是真

9.日子其实很轻松,一杯清茶,一篇故事,一日闲情。生活其实很简单,三两好友,偶尔相聚,三两欢笑,几度感慨。生活莫过于一场路过,来了热情拥抱好好珍惜,走了不去遗憾好好祝福,经历写就了前方的路,过程铺垫了成功的根基。人生要学会画句号,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学会激历自己,对生活永远充满自信,满怀期待,总会遇见到你最想要的未来。

10.生活,是一杯白开水,慢品无味,喝快了却容易呛着;生活,是一颗洋葱头,不剥会枯萎,剥多了却流泪;生活,是一道道梁,不翻困死山中,翻过才发现还有无数道。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无法接受,也要接受;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也要明白。白水无味,那就加点糖;洋葱辣眼,那给炒个蛋;群山连绵,那就赏赏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11.人生恰如一幅画卷,可以渲染重彩,也可以简单留白;可以挥毫泼墨,也可以简笔勾勒;可以完美无缺,也可以充满遗憾。得意时看淡,失意时看开。内心简净才能处事不惊,学会从容才能坦然自若!余下的岁月,怀一颗素淡而美好的心,走向未来的曲径通幽,走向未来的春暖花开!希望我们都可以得到岁月的温柔相待

12.人生三步曲前二十年靠父母养,没压力。中间二十年还要父母资助,压力大。后二十年养儿孝敬父母,陪双亲走完人生,才知生活的苦与乐,这就是生话

13.小时候没有大的烦恼,大的时候没有小时候的天真,老了的时候我还没有过过,不知道,只是感受一个人一个经历,都不同,唯独有爱,心存善念,知道感恩,才是大同。

14.生活就是在漫游,看自己的眼审美的发现,看你自己的双手抱揽与推御,看你自己的双脚所处的环境,。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就是一生春色。

15.佛说: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给与什么,得到什么,算计什么失去什么。渡人,等于渡己,你对别人的舍,有朝一日,便会反馈到你身上!渡己,等于渡人,严于要求自己,成就自己,便有更多用武之地!

16.生活如水,人生如茶,再好的茶放到水里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磨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与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

美文散文欣赏:苦等

作者:青青美食

发表时间:18-01-1915:19

桂芳起床后,与往常一样,第一时间便是走到阳台,拉开窗帘,看看自己楼下的那条马路,小镇与外面广阔世界连通的唯一一条交通要道,稀稀落落的几个人,都不是她一直寻找的那个人,那个与她青梅竹马的恋人。

缓缓升起的太阳,犹如一个红彤彤的火球,蹦出天际线。不一会,太阳发出万道金光,照在她身上,照在她身后的墙壁上,挂在墙壁上他的照片也镀上一层金光。初升的太阳,给人无限的希望。她扭头对着他,与平素一样,自言自语,"今天,是个好天气,你那边天气也很好吧。"

或许人还未找到,怎敢老去。她虽已年过花甲,但一直注重保养,每天都会精心打扮一番。今天,她身着素色的连衣裙,脖子依旧佩戴着一块陈旧的镶金玉佩,一左一右两只鸳鸯抱着一块百玉,甚是别致。脚踩高跟鞋,来到家附近的公园,一群修身养性的老伙伴们,早已经娱乐开,吹箫,拉琴,跳舞,唱黄梅戏。微风里的她裙裾飘飘,妖娆多姿,仪态万方。她走到自己擅长小提琴旁,优雅的端起小提琴。她的手随着节奏快速地拉动着,琴声从她的琴弦下流出,如春天的细雨,初夏的微风,让人如痴如醉。

她会拉的曲目不少,国内的,国外的,难度高的,简单的,不下几百首。这么多曲目中,《梁祝》是她每天必拉的曲目,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曲子,也是她最擅长的一首曲子。她琴声曾不知让多少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不与理会,依旧每天在这里拉《梁祝》。

她今天依旧拉了一曲《梁祝》,满怀思念和忧伤,少了从前的憧憬和希望。舒缓的音调,柔美的轻音,令丧偶的莫大爷感动悲伤落泪。曲终,莫大爷走过来,跟她闲聊,问她:"一个人过日子是否很苦,总是弹奏这么悲伤的曲目。"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她有些感动,但又不知如何跟人开口。"我老伴也去死了,生活还过的去来,要不我们搭伙过日子。"听到这句话,刷一下,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心砰砰地直跳,不由得感觉脸烫起。但她马上意识到不妥,故作镇静地说:"时候不早,该散场。"她便匆匆离开

回到家,她坐在镜子前,镜中的自己,头发已有些稀白,脸上爬满细纹。她不由得感叹,时光如梭啊,转眼等了他四十多年。挂在墙壁上的他的照片正好倒影在镜子里,她端详着他,感叹:"你也应该两鬓白发了。"她陷入深思中,想起那个午后。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手拉着小手,他深情款款地望著她,说:"芳儿,我父母刚刚过世,要守孝两年,也没有什么积蓄作聘礼,正好出去挣两年钱,孝期一过,我就回来,风风光光来娶你。"她嘟个小嘴,满脸的不乐意,但又无计可施,当地的嫁娶习俗便是如此,如果没有聘金嫁过去,会被镇上的人笑话一辈子,父母也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她心里十分清楚没有聘礼,父母是绝对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他拿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母亲生前佩戴过的镶金玉佩,带到她的脖子上,说:"这是我妈留给我,说是留给她儿媳妇的,我现在给你带上,你要等我。"她哭得梨花带雨无奈地点头答应。她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到村口,再三叮嘱他,要常写信联系,记得彼此的约定。

他走后,最初的两个月,每周都能收到他的来信。之后的半年里,她还能定期收到的信件,只是信件里只有一张白字,一个字都没有写。她不断地给他回信,却犹如石沉大海。最后,慢慢地她连白纸都没有收到,她也不再给他回信。他俩便彻底地断了联系。她到处拖人打听,毫无消息,他就像在人间蒸发一般,了无音讯。有人猜测他是不是变了心,但是她坚决否定,她坚信他会遵守承诺,回来娶她。

这一等便等了四十多年,他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第二天,她如往常一样,来到公园,刚进去,便远远地被一阵熟悉的旋律吸引着,有人在拉小提琴曲《梁祝》。循着琴声走过去,远远地看着一个高大的男人器宇轩昂地站在那里拉琴,那模样像极了他,她心里开始剧烈地兴奋和激动起来。走近一看,是一个小伙子,她不免又失望起来,在旁边站了一会,正准备走。这时,莫大爷走过来,在旁边打趣地说:"是你的徒弟吗?跟你拉得一模一样。"她摇摇头,没有理会他。

小伙子抬头看了看她,顿住了,琴声戛然而止。他连忙上前,询问:"你是桂芳阿姨吗?"她很惊讶:"你是哪位?我不认识你,你怎么认识我?"他用手指了指她脖子上的项链,说:"我是XX的儿子。这个项链是我奶奶,在照片里见过。你又会弹这首曲,那肯定就是我要找的人。"她已经很久没有听人提起过他的名字,如今再次听到他的名字恍如隔世,她又欣喜又难过

小伙子告诉她,他父亲在离开那年,去了广东的阳江打工,上班的路上遇到车祸,同厂的女工小红,他的母亲,为了救父亲,用身体把父亲推开,自己却被卡车撞到在地,便再也站不起来。父亲为了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娶了她,照顾她一辈子。

"他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告诉我这一切。"

"关于这个原因,我母亲临终前告诉了我。我父亲原本给你写过信,但都被我母亲偷偷地换成了白纸,你的回信也都被她给偷偷地烧掉了。父亲等了几个月,没有等到你的回信,以为你兴许是搬家了,兴许是嫁人了,所以再没有联系你。这件事一直令我母亲后悔莫及,成了我母亲的一块心病,临终前她都没有勇气告诉我父亲,请求他的原谅。她死前还一直念念不忘您,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您,如果您未嫁,要我接您回家,好好孝敬您。"

"你父亲知道你来找我吗?"

"我母亲过世不久,我便告诉父亲整个事件。他不敢冒昧来找,担心自己的出现会扰乱您现在的生活。他心里一直很内疚,没有遵守承诺,亏欠您太多,他觉得自己没有脸来见您。他告诉我所有有关于你们的故事,并教会我这首《梁祝》,托付我务必要我找到您。"

她把小伙子领回家,有东西要交给他。她立在他的照片前,一束斜阳正好照进来,映在他的脸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她望著他的照片,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转悠,他却已经走到地平线的边界,她完全够不到他。

她把墙上他的照片摘了下来,把它和一张白纸一起塞进信封里,像她曾经收到他的无字天书一样,把信交个小伙子,转交给他父亲。她摸了摸脖子上的项链,取下来,说:"我老了,它也老了,都走不动了,哪儿不去了。这个留下给我做个纪念。"她把它用手帕包好,收放在衣柜的最底层。

她感觉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突然掉了下来,空落落地。

送走了小伙子,她还照样每天去公园拉琴,莫大爷总喜欢找她聊天,她依然不爱搭理人家,只是很少拉《梁祝》,偏爱更忧伤孤独的曲子。

一天,她拉琴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她眼前,这个身影曾无数次地在梦里出现,她很熟悉。她仿佛又找到了很久不曾有过的心动,心里像是住了一头小鹿,直乱跳。熟悉的身影说:"我在你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子,回老家养老,互相有个照应,去我家坐坐。"她跟着他的后面,乖巧的样子像极了最后一次分别里那个小女孩的模样。

****************

美文悦读: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书写红尘的悲喜,静看生命的轮回

作者:美文悦读秀

发表时间:18-01-1919:45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泪流满面,有时,却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题记

【一】悟世

我曾在烟火里筑梦,暗香盈袖期盼那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我曾在风雪里漂泊,在沼泽中踏歌而行,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我曾在一朵花开里,书写相遇,书写流年,从花开写到花落,从相爱写到放弃,那些故事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无论是相聚还是别离,其实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场修行,一次回顾,一种眷恋,一份感动。

许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发呆,静静地听风,听雨,听蝉鸣,听流水,听灵魂深处的那一丝涌动,我想,时光总会折叠那些忧伤而美丽的记忆,将往事收藏,待光阴走过,必定会在一卷书香里,淡若如兰,静若无言,美若琉璃,寂若如香。

【二】悟情

我喜欢雪小禅的禅香,我的思绪亦如禅,一直在三千烟火里寻觅着真爱,书写红尘的悲喜,静看生命的轮回。

我喜欢林诗因的诗香,仿佛时光,定格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一身诗意寻千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我喜欢白落梅的缘香,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美丽的缘,那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风中的叹息?还是落花的惆怅?缘又是什么?有 缘无缘?缘深缘浅?缘来缘去?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个缘字可了得?

我更喜欢张爱玲的:于千千万万人之中,于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一场相遇从陌生到熟悉,一份感情从深爱到理解,从理解到放弃,那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痛楚?一份痴情,一份执着,到底交织着怎样的回忆?一场烟花,一缕残梦,就让痴男怨女在花开花落中错过了一生,谁能解开这相思的愁?谁又能把这红尘看透?又有谁能逃过一个情字?

世间情分,万般皆然,我说,错错错,佛说,莫莫莫……

【悟人生】

时光微凉,岁月如烟,漫长的人生,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人,会经历许多事,如果,爱到深处是无言,就让每一份爱都萦绕心扉,如果,情到深处是眷恋,就让每一份情都幽远绵长,如果,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我们就应该感谢岁月的沧桑, 如果,不曾走过,怎会迷茫?不曾懂得?怎会珍惜?不曾错过?怎会遗憾?

人生没有重来,生命也无法重写,或许,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我们来世所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微笑面对,坦然接受,或许,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缱绻的光阴,一季有一季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山水,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总会有某些记忆,亮丽了生命的色泽,总会有某些感动唯美整个曾经,承载了生命的厚重,人生的每一段路,走过才知深浅,品过才知酸甜,感谢命运让我学会了坚强,感谢岁月赋予我勇敢,感谢我的生命中有你。

在阡陌轮回的路上,就让善意盈盈每一段路途,让鲜花洒满每一个角落,将斑驳的思绪于一味烟火中妥帖安放,拨开岁月的迷雾,穿越红尘的阴霾,在光阴的眉宇间,绽放美丽的色彩,盈份感悟,落笔生香,不写忧伤,不诉离殇,写满努力与光明,写满慈悲与柔情,写满快乐与旖旎,浅望幸福,静待花开。

****************

深度好文:唯有心静了,才会有放宽的眼界

作者:可乐带你一起去读书

发表时间:18-04-1612:13

大家好,今天可乐想给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静心”,小编认为,唯有心静了,才会有放宽的眼界。高中毕业之后,在家闲着无事,心情有种异样的浮躁,便回千里之外的故乡去探望年逾八十的姥爷。对于不常回家乡的我来说,家乡遥远而陌生。每天清晨吃过饭以后,姥爷就带着我,把鸭舍内一大群鸭子赶到村里的一条小河里,听着姥爷“哩哩”赶鸭子的声音和鸭子“嘎嘎”的叫声,看着鸭子摇摆着迈着方步,我的心情也莫名地欢快起来。

河岸间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几棵被岁月压弯了身躯的碗口粗的古树,树干之上印痕斑驳,茂密的叶子葱绿而厚实,鸟儿在其间跳跃鸣叫,芦苇在河边随微风的吹动而轻轻地摇摆,白色的丝絮撒落在河面上,随着流水的涡流飘荡着,渐渐地向河的前方流动。河面上已经有成群的鸭子和大白鹅在惬意地游泳,阳光普照整个大地,它们都那么高傲地仰着脑袋,似乎在这条小河之上,它们主宰了一切。

清澈的河水之中能隐约看见游动的小鱼、小虾,在躲避成为鸭、鹅口中美食的同时,又调皮地在水中相互追逐打闹……姥爷则带着我,到岸边寻找昨天鸭子们下的白花花的鸭蛋。就这样晃晃悠悠,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午饭过后,姥爷继续带着我到村外的山坡上放羊。出了羊圈的三头羊,“咩咩”地叫着,摇头晃脑向前走着。不需要驱赶,它们早已熟悉了自己要行走的路线。

山坡上被一望无际的青青绿草覆盖,中间夹些不知名的小花,微风轻抚,它们也随着轻轻摇摆,三只羊开始了自己不紧不慢的咀嚼……和姥爷一起到一个背风而阳光充足的地方,背靠着高高的麦秸秆堆,阳光就那么暖暖地照在身上,我微微地闭上眼睛,那一刻觉得整个身体都飘浮起来,心灵是那么澄净,竟然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梦中,依然感觉到蓝天上棉花糖般的白云悠悠从天际之间滑过,耳边小羊“咩咩”的叫声是那样悦耳和温柔,绿草白羊呈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身下软软的青草和麦秸秆也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醒来,姥爷笑着问:“在城里,有这样的感觉吗?”我摇头。也就在那一刻,心灵的浮躁刹那间烟消云散。我明白了姥爷为什么一直拒绝远在城里的父母的邀请,自己独自一人在农村生活。这次回来,我还特地将自己打工挣的钱都带来,准备孝敬他老人家。这一刻,我深深地知道,再多的钱也买不来老人家此刻心灵的宁静。

多年以后,这种感受一直影响着我。每当我工作劳累、浮躁之时,就会想起在乡村的那段日子,白天心灵的放松,晚上读书的入迷,也记得姥爷在耳边常念叨的:心若宽广,纵居瓦屋弄里如海阔天空;心若狭窄,身处都市熙攘,犹入牢笼。

只有心灵宁静了,才会有放宽的眼界和一颗宽厚的心!

****************

余生,请多孝顺父母亲!(值得一读)

作者:财哥心灵之声

发表时间:18-11-1915:00

余生,请多孝顺父母亲!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爬上去摘果子吃,摘完果子后在树荫下睡觉。他很爱这棵大树,大树也很爱和他一起玩。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天天来玩耍了。

一天,他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大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啊,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没钱买。”大树就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吗?”男孩十分激动,摘下所有的果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又好久不来了,大树又伤心了。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大树兴奋地要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啊,我没时间,我要替家里干活呢,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忙吗?”那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你去搭你的房子吧。”于是这个男孩把树枝砍下来,高高兴兴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这棵大树也很开心。 不久男孩子又不来了,大树再次陷入了悲伤和孤独中。

有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大树太快乐了。这个大树说:“来啊,孩子,我来跟你玩。”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大树说:“那你把我整棵树都砍去吧,拿我做你的船吧。”男孩子砍下了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大树非常快乐,但是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子终于回来了,大树对他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果子没了,树枝也没了。”这个男孩子跟它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果子了。”大树又说:“我再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上去了。”男孩说:“哎呀,我也老了,爬不动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这时这棵树流着眼泪说。男孩子就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好啊好啊,这个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我们一起休息吧。”男孩子坐在大树根的边上。大树看见孩子在树根边上,流下很多了眼泪。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你可能认为这个男孩子对树非常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父母的方式,我们在父母身上毫无节制地索取,父母毫无怨言地给予我们孩子。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煮菜太咸、太难吃,发现爸爸老是咳嗽咳不停,发现妈妈喜欢吃稀饭,发现爸爸过马路反应慢了,发现他们不再爱出门,说明父母亲真的老了。你整天忙碌,有留意过他们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该抓紧父母与你相处的余生。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像爱他们的生命一样。想一想,我们对得起这辈子养我们、给我们付出全部生命的父母亲吗?当我们一次一次跟父母亲索要的时候,父母亲只怕给予得不够;而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不打折扣地孝顺他们才对啊。

这就是佛法界讲的,要学会感恩啊!现在我们学佛人要积极地生活,必须要学会感恩一切。要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要感激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意志;有时候别人骗了你,你也要感激,因为他丰富了你的经验;感激那些对你不好、轻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觉醒了自己的自尊,让你知道应该怎么样好好地做一个站得起来的人,而不去依靠别人,使你变得更加坚强;你要感谢命运,感激一切使你成熟的人。

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永远拥有的,但是在我们心中,要永远地拥有一种感恩的心!

****************

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父亲

作者:百卉争春各自香

发表时间:18-03-2010:36

收到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女儿发来的父亲节祝福,我感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知道父亲节,是近几年的事。过父亲节,也是近几年的事。

父亲节是西方的节日,起源于美国。我不大看重西方的节日,因为骨子里时常泛滥着一种民粹主义情感。虽不抵触,但也绝不狂热。父亲节虽然同样是舶来的洋节,但因为女儿,我乐于认同和接受。

父亲节,让千千万万像我一样正做着父亲或即将做父亲的人,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一次再定位,再认同。我们是父亲的儿女,我们是儿女的父亲。儿女的祝福,是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肯定、赞赏和鼓励,怎不令人感到温馨和愉快?西方崇尚人性,从节日的设置中,看得很分明。理性地看待,其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父亲,就像常见的经典著作。因为经典,我们满怀好奇地读他。因为读不懂,我们负气地放弃。因为我们接受时尚,热爱时尚,我们感情用事地冷落经典,甚至任性地蔑视经典。因为能读懂了,平心静气地读,深入地读,我们开始着迷,越读越觉得父亲这本书很了不起,感慨经典就是经典,未必完美,却绝对伟大。

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做了父亲,而且是有了一定资历一定成绩的父亲后,我才真正理解我的父亲,感恩我的父亲,怀念我的父亲。

书房的书柜上,“书香之家”的匾额两旁,摆放着我的父亲和母亲的遗像。“书香之家”的匾额,是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授予的。父亲和母亲的遗像,是我一位搞摄影的同学唐旻在父母生前帮忙照的。相照得很有水平,巧妙地捕捉到父亲和母亲生前最为幸福灿烂的那一瞬,定格成美丽的永恒

父亲的遗照是在父亲逝世前几个月照的,那年父亲八十七岁。照相时,父亲刚剃头不久,新生的白发很浅,满面红光,像熟透了的一只苹果。前额光滑,皱纹较浅。斑白的长眉,沧桑而诗意。满溢着微笑的眼,显得慈爱、安详、满足和幸福。

父亲和母亲,都是在我修的新房子里去世的,走得都很安详。新房子,就在岳父家的近旁,相隔不过四五十米。父亲可能死于突发性脑溢血,或是心脏骤停。说可能,因为那只是我的推测。父亲弥留之际,我正在现在工作的单位上班,带学生学习一首诗:《我爱这土地》。我正试图引着学生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姐姐忽然打电话说父亲倒在了厨房里的火炉旁。我让姐姐赶快叫救护车,然后给同事打了个招呼,让她帮忙照看一下教室,就骑车匆匆往家里赶。我赶回家里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黄昏初临。父亲已穿戴整齐,安详地躺在床上,像睡着了一样。我握着父亲余温尚未完全消失的手,凝视着似在微笑的父亲,真不敢相信父亲就这样去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据见证父亲死亡过程的姐姐介绍,那时父亲正在厨房里的节煤炉上煮菜,准备晚餐。姐姐看到父亲,叫了一声,父亲听见后,想站起来,忽然便歪倒在地上。姐姐连忙跑进厨房,想扶起父亲。她力气小,只好高声地喊内弟帮忙。内弟赶来,和姐姐合力将父亲抬到床上,然后打电话叫救护车,通知我和妻子。救护车到的时候,父亲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歪倒到死去,不过十几分钟。

我想起了离家上班之前的那天的情景,天气晴朗,艳阳高照,让人觉得这日子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我和父亲坐在场坝里,晒着太阳聊天。父亲知道我要去上班,叮嘱我说:“你岳父身体不好,可能要走到他前面,要我常回家看看。”那时,父亲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虽略显忧郁,但心情很好,看不出丝毫不详的征兆。

母亲去世后,我已在小城买了套单元房,住了进去。因为将父亲一个人放在乡下家里,还是不大放心,想让他跟着我们进城生活。小城虽然离乡下的家不远,但我的工作比较忙,双休日才能回趟乡下的家。那时我也还未买车,来来去去都不是特别方便。重提进城的事,父亲还是不同意。他说他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说他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肯定地说他一时半会不会死,至少会活到九十多岁。为了让我相信他能活到九十多岁,不必为他操心,他找出一张泛黄的纸片给我看,那是早年一个很有名的算命先生给他批的“八字”,他一生的很多大事都在这上面得到了应验。他坚定地说他要给我把乡下的房子守着,要等他孙女大学毕业了拿了工资孝敬他。为了进一步打消我的顾虑,他说岳父家挨得近,即使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不会不管。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很乐观,信心满满的,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

人生无常。没想到那次离开父亲,竟是和他永诀。

父亲到了四十多岁后,才有姐姐和我。父亲整整大我三十七个年头。

父亲的命运坎坷,异于常人,晚年才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样的经历,也造成了他异于常人的性格

父亲的童年很不幸,四岁祖父去世,八岁祖母去世,他成了个孤儿。此后,他便依附在一个小地名叫“鹿池”的地方一位方家大户的家里,直到十八岁。方家之所以收留他,是因为祖父祖母生前为他订了个娃娃亲。方家,是仁厚的。

祖父祖母在世时,家道殷实。房子是一进两厢房,雕梁画栋,上楼下正(地上铺着木地板)。坝子里有两个田庄,一以山田为主,一以水田为主。一个田庄,大概有几十亩土地。祖父是个读书人,以教私塾为生,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我就是在老屋右厢房里出生、长大的。

父亲有五姊妹,他排行老幺。父亲有两位兄长和两位姐姐。大伯和二伯,都读过书。大伯的大字写得相当好,远近闻名,还做过多年的民办教师。二伯我未见过,他死得似乎不怎么光彩,父亲一直讳莫如深。大姑和幺姑,离我家都不太远,和大伯一样,都没有留后。

祖父祖母去世时,二伯已经成家。二伯娘姓龙,出身望族大户。二伯死的时候,大哥即将出生。二伯娘双目失眠,据说是哭瞎的。

二伯一直是我们家族的一个忌讳,可能还是父亲心中的一个耻辱。他是被国民党军队击毙的。我是从旁人口中间接地了解到二伯一生的一鳞半爪的,当时并没怎么在意。后来,偶尔想起,慢慢梳理,从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我断定二伯很可能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农协成员和游击队员。他曾经和另外九个人结拜成十弟兄,杀死了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姓黄的恶霸。后来,他就跟着一个毕业于省立师范学校的名叫李志福的人,在川鄂边建始至铜鼓一带活动,杀富济贫。洗劫三里坝街,缴长梁子民团的枪械,曾经轰动一时。没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他那一伙人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和他结拜的十弟兄都被国民党的军队当作土匪枪杀了。可惜,这些事都没有文献记载。

祖父祖母去世后,据说是因为大伯二伯吃喝嫖赌,很快就把家产败光了。是不是这个原因父亲才去方家的,我没有问过。后来,大伯无家可归,是父亲将他接回来,还把我们的房子给了大伯一间。父亲似乎一直瞧不起他这位兄长,一说话两兄弟老是抬杠,兄弟间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父亲甚至不高兴我和大伯走得近,大伯主动要教我写毛笔字,父亲都没有同意,还说了些伤大伯的话。大致意思是他自己会教自己的儿子,不要大伯操淡心。大伯是猝死在家里的,父亲出钱安葬了他。

好像是要写一篇“我与父亲比童年”一类忆苦思甜的文章,我才从父亲极不情愿的讲述中,了解到他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父亲到了方家,就开始替方家放牛。方家姥爷对父亲管得严,父亲对他颇有微词。天不亮就要起床,放牛要割草。为了惩罚父亲的懒惰,有时也不给父亲饭吃。但方家姥姥很疼爱父亲,总是暗地里维护着父亲,没让父亲挨过饿受过冻。也正因为如此,在方家姥姥晚年中风后,父亲请了两个壮劳力,用滑竿把方家姥姥从鹿池接到我家,尽心尽力地服侍了差不多一年。不久,方家姥姥就过世了。

父亲满了十八岁,在方家姥爷的主持下,和方家大娘圆房,然后离开方家。据说方家大娘长相不佳,不大讨父亲喜欢,他常常夜不归宿。这是父亲的同辈在取笑他时说的。好像父亲当时还恋着一个姓李的女子,母亲还为这事吃过醋,提起过这事。方家大娘生下哥哥,不久就过世了。我那同父异母的哥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病去世的,留下了二女二男四个侄男侄女。这些侄子,现在都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地方开枝散叶。

最让父亲得意的事,是他在十岁的时候,背着刚会走路的大哥,也就是二伯的遗腹子,跟着瞎眼的二伯娘,进县城打了一场著名的官司,从一个姓张的恶霸手里,要回了老屋。姓张的后来死在狱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间的纠葛,至今我也不太清楚。比如房契是怎样落到姓张的手里的。

方家大娘死后,父亲将不满周岁的哥哥,送到方家抚养,从此便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浪迹江湖。

父亲得到陈大先生的垂青,后来成了陈大先生的跟班,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学会了珠算,认识了很多字,读了很多书,还结识了一些五湖四海的人,交了一帮江湖朋友。

陈大先生是神兵的头目,家大业大,称霸一方,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陈大先生的第二任夫人,和父亲同姓同辈,我喊她幺爹。幺爹在世时,我们和陈家还有来往。我见过幺爹,那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我到一个叫天生桥的地方读初中,要从幺爹家门前经过,父亲带我拜会过幺爹。那时,幺爹大概六十多岁,是一个穿着干净很体面很慈祥的老太太,极有亲和力,一看就知道是见过大世面的那种人。

陈大先生,是在解放初期清匪反霸的运动中,被政府镇压了的。

我好像听别人说过,父亲参加过袍哥汉流一类的江湖帮会,还是帮会里的老幺。而这些,在新社会里,都是污点。我没有向父亲证实过,也从未听父亲提起过。

陈大先生是把父亲当亲兄弟一样看待的。比如读书习字,和陈家子弟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对待。

一次,陈大先生给父亲两根金条,要他到城里买鸦片。再三叮嘱,速去速回。父亲到了城里,被人拉去打牌,一天一夜,把两根金条全输光了。还是幺爹给他说情,才免于开香堂,受责罚。两根金条,可不是个小数目。

不准赌博打牌,不准粘鸦片,这是陈大先生给父亲定的规矩。父亲可能还因为违犯这些规矩,受过严厉的责罚,心里记恨陈大先生。父亲在一次用“说我恶者是吾友”教育我时,举了个例子:他听说陈大先生要被押解到县城公开审判,专门等在路上见陈大先生一面,想送他最后一程,没想到一见面就被陈大先生一通数落一顿臭骂,当时心里很窝火,甚至暗暗诅咒陈大先生早点吃枪子儿。后来,他才理解陈大先生用心的良苦。一是要借此撇清他与父亲的关系,他怕连累父亲;一是数落的都是父亲的做人的缺点,是想父亲警醒,从此洗心革命,能成家立业。陈大先生临死前都还在为父亲的未来着想,确实没有把父亲当外人看。

解放后,父亲本来是可以凭借他的识文断字、会写会算、能说会道改变命运的,可他却痛失了这样的机会。一次是参加“湖北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是陈大先生的女婿张哥拉父亲去的,但读了不到一周,他吃不了那苦跑了,当了逃兵。那一期受训的学员,后来大多成了县科级以上的干部。一次是老家那个乡里差识文断字的人,想培养他成个“财粮”之类的干部,但父亲漂游浪荡、好逸恶劳惯了,受不了那些管制、约束,结果还是溜掉了,成了他人生的笑话。

直到遇到我的母亲,他的人生才有了新的转机。母亲,是他的克星,更是他的贵人。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四十多岁,算是老来得子。他对我的宠爱,自是情理之中的事。

母亲是那种风都能抓一把的女汉子,什么事都要做在人前,十分地要强。好逸恶劳的父亲,在强势的母亲面前,别无选择,只有乖乖地接受专政改造的份。但父亲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却总能想出办法,尽量地逃避这种苦役式的改造。搞副业,为生产队创收,就是他想的高招之一。挣的钱,除了给队上上交一部分,自己还可以落一部分,是两全其美的事。父亲干农活,除了犁田,也确实没什么水平,上不得台面。队上的干部心知肚明,也就顺手推舟。农活是父亲的软肋,使他一直在母亲面前抬不起头。

父亲的人脉广,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事做,能挣到钱。这和他浪迹江湖时广结人缘有关。这是父亲的本事。队上其他的人虽然眼红,却效仿不来。

那一段时间,父亲很得瑟。他手有余钱,穿着体面,抽着纸烟,出手大方,那气派,简直就和当干部吃公家饭的没有两样。他这种高调的行为,很是遭人嫉恨,很多人只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才没有为难过他。母亲为人处世大气,是个热心肠,谁家里缺点什么,只要家里有,从不吝惜。还不还,也从不计较。

我打小体质比较弱。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五六年吧,家里都是为我开小灶,饭都是单独做的,焖的猪油罐罐饭。罐罐饭和现在见到的砂锅饭一样,焖熟的。把淘好的米,放上一点猪油,在罐子上蒙上南瓜叶或白纸,放在文火上烘烤。这种饭,香而且养人。米是和坝子里的人家兑换的,用洋芋、红苕或者苞谷。母亲特别能吃苦,背着人开了不少的荒,因此我家从来就没缺过粮。大爹和幺爹健在的时候,每年都要想办法把米节省下来,拿给我。父亲也不时从外面套购一点。

那时,在农村,有吃有穿,就有地位。况且,父亲见过世面,识文断字,能说会道,也会处理事情,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再加上他的行辈高,因此有较强的号召力。坡上坎下,左右团转,红白喜事,往往由他出面主事。即便是扯皮分家,也往往请他出面主持调解,一言九鼎,没人不服,比干部管用。有时,干部处理不了的事,还不得不借重父亲。

父亲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父亲是真疼爱我,惯着我。父亲的这种态度,自然影响到别人对我的态度。我小时候的骄横,天不怕地不怕,凡事都要占个上风,其实都是父亲惯的。要不是母亲特别理智,对我特别的严厉,发展下去,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父亲感性,母亲理性;父亲多少有点罗曼蒂克,母亲看重现实;父亲好逸恶劳,母亲踏实能干……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我的身上,既有父亲务虚的基因,又有母亲的实干的精神,这让我既脚踏大地又不忘仰望星空,虽没有多少成就,但活得相对充实而快乐。现在想来,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

“书香世家”的观念,在父亲心里根深蒂固。必须让我读书,这一点他是非常明确也是毫不动摇的。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我认字、写字,背古诗,打算盘,心算,极有耐心。但他又不懂教育,因此,姐姐读五年级,他也让我跟着读五年级,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这样的事,没少做。

父亲爱看书,枕头下就经常压着一本繁体的竖版的《三国》,没事就拿出来看。他说,这是他用两石苞谷从铜鼓包换来的,一石十斗,相当于现在240斤。他从不借人,也似乎没人借。一到下雨天,他就拿出书看,边看边点头,有时还会发笑或叹息,表情极为丰富。那样子,仿佛书里藏着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我偷偷地翻过,除了发黄的纸,纸上变色的字,以及略略的霉味,连一副画儿都没有,我真看不出什么好玩的东西,很失望。父亲博闻强记,会讲故事。他最喜欢讲《三国》、《水浒》。每次开讲,都少不了几十人听。但每讲到要紧处,就偏偏不再讲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请求。我当然是最铁杆的粉丝,我心痒痒的,总想知道后面的事。父亲说,要想知道后面的事情,自己看书。我只好翻书,很多字都不认识,就猜和蒙。后来,父亲还专门给我买了本《新华字典》,那时我已上学读书了。《新华字典》,对学生来说,太奢侈了,没几个人买也没有几个人买得起。繁体字是被废弃了的,字典上查不到我就向父亲讨教,因此,我认识了很多的繁体字。没想到后来在学习《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时,却帮了我的大忙,那是后话。就连钢笔,在同龄的孩子中,我也是第一个拥有的。对于我读书,父亲肯花钱,不计成本。

父亲爱看书,会讲故事,这对于我后来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毫无疑问,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多年后,姐姐还拿父亲对我偏心的事,捡父亲的嘴,埋怨父亲。这确实也怪不得姐姐。如果添置衣物,或者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父亲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姐姐读书其实也不差,虽然没有赶上好时候,但上完小学父亲就不让她上学了,还是做得有些过分。在父亲的心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很严重。我的女儿出生后,父亲虽然高兴,但我却看得出他眼里依然时隐时现着的一丝遗憾。

我进一中读书,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整个家族的骄傲,并不比现今考取个知名大学引起的轰动小。但这也给父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和压力:钱。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一中从农村招收的首届应届初中学生。三个班,不足一百五十人,全部转了户口。

那时,农村的改革开放还处在酝酿之中,但农村经济已处于奔溃的边缘。搞副业没有什么好的门路,父亲年纪又大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喂猪。但那几年,家运不好,猪养着养着,看看就可以变卖了,就莫名其妙地染上病死掉。

本来,学校每月都给我们这些农村学生五元钱的助学金,只吃饭也基本够用,家里只需给少量的零花钱。可没了母亲的管束,我的坏毛病开始潜滋暗长,抽烟,上馆子,花钱大手大脚……那点钱根本不够用,每月都伸手向家里要钱。

为了满足我,父亲不得不挖空心思地挣钱,咬着牙苦苦支撑。他还学着做生意,甚至不惜降尊纡贵东借西挪。父亲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生活费,挑过脚,就是下力。两天一趟,赚两元钱。而这样的事,还可遇不可求。父亲本来就身单力薄,多年养尊处优,老来去卖力,真是难为他了。他漫山遍野挖过红刺根,还开始学着种白肋烟、烤烟。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为了钱,不免和父亲发生龌龊。父亲责备我钱花多了,滥花钱,我就以不读书了或转到普通高中要挟。还用养得起儿子就生养不起不晓得不生这样的混帐话拿捏他,伤他。

在小城生活越久,特别是看到城里的同学生活的优越,耳濡目染,就越发自卑,心里就生出诸多的不平衡和抱怨。甚至有些瞧不起父亲,认为他没本事。

我们那一代六十年生人青春期大多来得比较迟。在一中读完初三后,大约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那段时间,我开始进入叛逆期。什么都看不顺眼,总是喜欢和正确的东西对着干。上课看小说,自习课上偷着去看电影,伙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年级前几名下降到班级倒数几名。父亲可能听到了些风声,骂过我,但我根本没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我的那个班主任,不大会做学生工作,本来他是对我抱有希望的,也很器重我,学习下降,当众批评了我几次,没有效果,他就对我懒心了,听之任之。到了高二下,我才多少有些警觉,收敛,稍稍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是在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的那一瞬间,开始懂事的。很遗憾,为时已晚,我只上了个中专线。但能上个中专线,又是不幸中的万幸。人的命运很奇妙,如果早一点觉醒,或许人生又将是另外一番样子。在我的意识里,觉得肯定要好一些,有前途一些。重学历的那些年,我因为起点比较低,又没有半点社会关系,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试想,一开始走上社会就有个高起点,同样的努力,想来日子应该好过一些,人生的成就应该大一些,不至于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那么多年。但人生是没有假设的。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被师范录取了,我极不甘心,更主要的是我不愿当老师。我向父亲请求,复读一年,保证考取大学,但他不同意。他说他拿起钱让我读书,我自己不努力,不好好地读,怪不得别人。读师范,不需要再花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美事。但对于我,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我不想做老师,更不想在本地窝窝囊囊过一辈子,我向往外面的世界——那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世界。因为在读书中,打开了眼界,思想再也收不回来了。

可能,父亲也实在想不出办法弄到钱,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硬起心肠逼我读师范,宁可让我误解他。那几年,父母没添置过一件新衣、一双新鞋,这些我是知道的。

为这事,我纠结了很多年,也记恨了父亲很多年。这当然是毫无道理的。

成家之初,特别是孩子出生后的那几年,经济状况可以说是糟糕透顶。那时,工资由区财政筹集,不仅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有时还打白条。孩子的奶粉钱,保姆钱,我和妻子都在为提高学历而不懈努力的学费书钱……真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用。父亲不时的找我要钱,肥料钱,煤炭钱,“五上交”的钱……如果哪次没有入父亲的意,他就很不高兴,还向外人诉苦,弄得我很恼火。我觉得父亲一点也不体谅我。我还有另外一种愚蠢的想法,总以为父亲如果勒紧裤带让我复读一年,就可能让我多了一次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就不会使我弄成现在这样不堪的局面。我甚至有些恨父亲,认为是父亲埋葬了我的理想,废了我的前程。

有一段时间,我实在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出路,心灰意冷,准备外出打工。一份工作,拼死拼活去做,却不能养家糊口,这份工作还值得去做吗?一个教师,收入还比不上普通的农民工,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社会,不仅不尊师重教,还致使斯文扫地,真是空前绝后的咄咄怪事。但一想到父亲和母亲年事已高,又怕一走有个三长两短,没人料理。加上孩子又小,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却终究硬不起那份心肠,下不了那份决心。

那是我人生最为艰难的岁月,最黑暗的岁月,也是最绝望的岁月,我不知道和我处境相似的千千万万的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回想起来真的很惨。那时,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情形还要持续多久,我还能继续坚持多久。我曾一气之下,将多年积攒的教学资料和陆续写成的文稿,当废纸卖掉,卖了五十元钱,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我曾经夸过口,要是经济条件好一点,能让我安心搞学问,我说不定会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语文教育专家。这还真不是吹牛,那时我已在全国知名语文报刊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撰稿人。陕师大首届函授研究生,华师大的作家班,都给我发过通知,我没钱参加。一次,华师举办的首届语文教师全能比赛,在庐山颁奖,我是获奖者之一,杂志社报销来往的路费,我都因没有钱只好放弃。虽然我失去了很多,但我还是庆幸,到底还是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守得云开见月明。

经济一好转,我就开始筹划修房子。老家太过偏僻,父母苦了一辈子,我得尽我最大努力使他们安享晚年。毫不讳言,修房子是为了父母。母亲提了个要求,必须有田种。没办法,我只好放弃在集镇上修房子的计划,将房子建在了岳父家的旁边。直到房子修好后,把父亲和母亲接到新家,安顿好,我心中那块沉重的石头才放下来。这时,我才敢直面父亲母亲,也从心底原谅了父亲,与父亲和解,并接纳了父亲。

只是可惜,应了那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没有过上几年好日子,就离开了我和父亲。所谓的好日子,也就是不再从事繁重的劳动,不愁吃穿而已。母亲去世的时候,七十三岁。母亲得的是肺癌,因为母亲过于坚强,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回天乏术。之后,父亲也无疾而终。

父亲是老家他那辈人中,最长寿的。我曾经当着他许过愿,九十岁给他的生日大办一场。其实,父亲也是想活到那一天的。过世的前一年,他戒了酒,还戒了烟。生活好转以后,他是每顿不离酒的。自从我上高中他由抽纸烟改成抽土烟后,烟瘾很大,一直抽了这么多年。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戒掉烟酒是相当困难的,父亲却做到了,可见其生的愿望的强烈。早知如此,我是应该提前给他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日宴会的。

父亲是个农民,虽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全靠自学却能识文断字,博古通今。能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义无反顾地送我读书,不仅需要远见、胆识,更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要有血本无归的担待,就这一点而言,父亲又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农民,是很多人所望尘莫及的。在老家我的同龄人中,或许我不是读书最聪明的,但我却是恢复考试制度后第一个靠读书走出来的。

我虽然读的书比父亲多,学识上也比父亲渊博,但在很多方面,我是赶不上父亲的。父亲八十多岁,对《三国》中很多章节,能够一字不差的背诵,记忆能力之强,非常人可比。就这一点,我就做不到。

或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亲仗义疏财,济危扶困,爱打抱不平,肯为他人两肋插刀,颇为侠义,有口皆碑。那些年,一些被打为“地富反坏右”被视为牛鬼蛇神的,有困难找到父亲,父亲总是热情地招待,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一点上,母亲更了不起。母亲虽然有怨言,父亲怎么说就怎么做,默默地支持着父亲。这个方面,我就比父亲差得远。老实说,我没有父亲那样重情义,缺少父亲的那份胸襟,我比父亲要势利得多。

父亲并不是那种十全十美的人,像大多数人一样,身上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比如爱说大话,比如生活高调爱张扬,比如喜欢图虚名,比如手撒不会理财,比如对人不设防太相信人……

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别人送我一瓶茅台,我拿回去孝敬他,他却喊了一屋子的人,这个一口,那个一口,自己也就喝了一口,一瓶七八百元的茅台就点滴不剩了,却乐呵呵的,笑得合不拢嘴。二十多年前,我一个月工资还买不到一瓶茅台。他说他喝过,在解放前,还是那个味道。我心里很不爽,他却反过来劝慰我,说什么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他这样做,无外乎是想炫耀一下而已,根本就没那个必要。

家里安电话,是因为我和妻子在上班,平时照顾不到家里,家里有事方便联系,我有个“kao”机。这下好,不管认识不认识人,都来打电话,甚至打长途,结电话费的时候每月都是不小的一笔数字。幸好小偷一夜之间把电话线卷走了,帮了我一个忙,不然电话费还真不堪负担。父亲为人感性,由此可见一斑。但瑕不掩瑜,他的善良、正直、热情,特别是心中的敞亮,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

父亲去世有好几年了,我也有了二十几年做父亲的资历,而且还将继续做下去。在这个父亲节,陶醉于女儿的祝福里,我怀念我的父亲。深情凝视父亲的遗像,他依然永远微笑着看着我,眼里满溢着慈爱、安详、幸福以及某种期许,像生前一样。我终于可以大声对他说,我以您——我敬爱的父亲为荣。

做父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甜蜜的享受,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是上帝发给每个男人的终生受用的奖牌。伟大的儿女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父亲。父亲,是儿女做人的标杆。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父亲,就会有怎样的儿女。儿女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是升级换代,是父母加。做一位好父亲,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做父亲,光有爱是永远不够的,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做父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素养、不断净化心灵、不断完善自己形象的过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做父亲的追求,更是做父亲的境界。

父亲,我敬爱的父亲,您安息吧!儿子会延续您的血脉,努力地做人,努力地做一个好父亲,以报答您的深恩。

文章作者:曾传华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情感美文】愚孝:盲目顺从不是真孝顺

作者:宝妈情感树洞

发表时间:18-01-2911:56

著名的婚姻辅导师、爱情专家黄维仁博士认为:儿子盲目的服从不是真正的孝顺,活出真我并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根本。

这个社会把女人训练成:家庭是你的全部。女人的自我价值观从你爱自己的家人而来,当一个母亲要把她的儿子交给媳妇,心理上需要蛮多的适应。

黄维仁博士举了一个例子,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儿子,儿子咳嗽一下母亲就会急得睡不着觉。当儿子上大学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子,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感到了威胁,就如被恋人抛弃一样。

儿子顾念母亲,放弃了那个女孩子。

大学毕业儿子参加工作又喜欢上一个女同事,母亲还是不同意,并要求他们立刻分手。这个时候儿子面临着人生最大的抉择:是选择被迫牺牲真我放弃女朋友呢?还是为自己负责,选择女朋友,而面对母亲的责难?这个儿子最后选择了无奈的放弃真我。

母亲看到儿子的痛苦,为了讨好儿子,母亲就张罗着为他娶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媳妇,但这个儿子心已经死了,从他放弃女同事时,他就发誓这辈子不要再爱了。

于是,他婚后变得沾花惹草、酗酒夜店,母亲自知理亏而不敢责备儿子,在这家中最痛苦的是那个媳妇。后来媳妇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她对自己的儿子说:“这辈子你都要爱我,不能抛弃我。”一个错误的情感模式又在下一代开始了……

黄维仁博士从这个故事分析了婆媳关系中的几个要点:

1、很多父母并不成熟,台湾有句俗语说“小孩子骑大车好危险”。

有的父母内心深处住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当他获得了为人父母的权利,他就很容易用权威来强迫孩子。对待这样的父母,孩子的盲目服从不是真正的“孝”,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掌控欲,无法活出真实的自我。

2、对控制欲很强的母亲来说,儿子要忍受一时自己的不安全与痛,不要一味的满足她。

儿子可以鼓励母亲:我是爱你的,我不会不顾你,你要成全我,但你自己本身也需要成长,可帮助妈妈找到一些朋友与做有意义的事情。

3、孩子要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破釜沉舟、经过短暂的疼痛,建立成熟的健康的关系。

黄维仁博士继续讲了一个故事诠释:一个女儿爱上一个父亲不喜欢的男孩子,父亲说如果你跟这个男孩子结婚,我就不允许你再进家门。这个女儿选择了跟爱人结婚,婚礼上父亲没有出席。女儿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了责任,她没有因此抱怨,而是持续不断的来爱父亲,选择父亲接受的“爱的语言”,送他各种他爱吃的东西。

刚开始父亲都会把东西退回,但女儿没放弃。女儿跟母亲关系很好,母亲也常在中间做和事佬。

其实父亲心中有两个人,一个是爱女儿的,一个是中国男人的权威感让他不肯屈服。这个女儿一直有智慧的爱着父亲等待契机。

直到有一天她生了一个宝宝,她的父亲成了外公。女儿抱着孩子上父母家,跪在父亲面前流泪道歉,终于父亲软和了下来,父女和好。这个女儿用爱挽回了父亲,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所以,愚孝的本身是错了位的爱。绝对无原则的顺从只是变相的把父母陷入不仁不义里,这不是孝顺,是罪过。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一朵不要命的蔷薇花)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

美文欣赏荐读——《木头人》

作者:杭后新闻

发表时间:07-0810:47杭锦后旗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

闪烁的煤油灯前,年轻的母亲正认真地缝补着衣服,微弱跳跃的灯光映照着母亲美丽的脸颊......

突然圈里的驴传来了高亢的叫声,母亲放下手里的活,端起煤油灯往出走,回头对正在炕上打闹的我们俩说:“好了,赶紧进被窝,妈给驴添了夜草,回来给你们讲故事。”

随着“吱呀”的关门声,屋内瞬间漆黑一片,宁静了下来,院里不时传来往背篓里装草的声音,走路声,驴的嘟嘴声.....

母亲端着煤油灯刚一进门,我和哥哥立即就又活跃了起来。母亲关好了门,继续熟练的缝补起了衣服,她拿针的手时不时在额头上轻轻划过,中指上带着的银色顶针在灯光前格外显眼......“妈给你们讲个木头人的故事吧!”母亲一边缝一边轻声说到。

“从前,有一对夫妇四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儿子,可以说是老来得子了,取名叫根宝。夫妇俩对根宝是非常地溺爱,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给根宝吃,从小根宝要什么就给什么,老两口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给他,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来也舍不得说他一句重话。但是根宝却不懂得感恩,不把父母当回事。从小就打骂父母,到后来长大了,更是变本加厉,对父母是恶语相向拳打脚踢的,年迈的父母更是敢怒不敢言。十八岁那年根宝的父亲就被他连打带骂活活气死了,剩下他的妈妈每天胆战心惊地伺候着他,时不时还会遭到他一顿毒打。

这年开春,根宝驾着牲口在地里耕田,土地里翻出来的虫子吸引来了许多的鸟。无意间,一只小乌鸦的举动引起了根宝的注意,他叫停了牲口,慢慢俯下身来,仔细观察着小乌鸦的一举一动。根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乌鸦竟然不厌其烦地把找到的虫子叼来喂给老乌鸦吃。这使根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就连乌鸦都知道反哺,父母生我养我,我居然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片刻之间,他如梦初醒,心里暗暗发誓此刻起要好好孝顺自己的妈妈。

正在这时,不远处他的妈妈送来了刚做好的午饭,喊他歇歇,过去吃饭。根宝看到自己的妈妈来了,高兴地起身往过跑去,手里赶牲口的鞭子也忘了放下。他着急地要把自己改过自新的好消息赶紧告诉妈妈。

根宝的妈妈看见根宝拿着鞭子向自己跑来,心想儿子一定嫌自己送饭来晚了,手里拿了鞭子跑过来肯定又要打她。吓得回头就跑,慌忙中撞到了身后的大柳树上,跌倒在地。

根宝跪在地上把妈妈报在怀里,他的妈妈已经满头是血,呼吸有些微弱了。根宝痛哭着,撕心裂肺地呼喊着,他以后要好好孝顺妈妈,让妈妈别离开自己,向妈妈忏悔着自己的过错......他的妈妈抬起手颤颤抖抖地轻轻擦了擦根宝的眼泪,脸上带着微笑,慢慢闭上了双眼,眼角的泪水和着鲜血流过发梢滴在了大柳树下......

失去妈妈的根宝伤心不已,追悔莫及。自己刚刚懂得要孝顺父母,父母却都不在了!于是伤心的根宝把大柳树砍了,雕了一个木头人。他把木头人供奉在家里,每天给木头人烧香磕头,来弥补着自己未尽到的孝心......”

“那后来呢?”我迫不及待地问母亲。

“今天太晚了,赶紧睡觉吧,后来的事,妈以后再给你们讲。”母亲边说边把缝完的衣服叠好放在我们的枕头旁,吹灭了煤油灯。

来源:陇上芳草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刻删除

****************

,需要懂得孝顺(经典)

作者:墨中初醒

发表时间:18-08-2620:26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最起码做人的资格。孝顺之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做人最根本要懂的道理:要孝顺父母。

还记得自己学会了自行车的那一刻吗?妈妈花了多少的心思…………

还记得你跟同学约架那时候吗?父母百般恳求学校再原谅你一次。

还记得叛逆时期,爸爸为你操心的那段日子,独自在夜光下,抽了好几根烟的那种心情吗?

自己活的潇洒,累的是父母。

斗转星移,韶光荏苒,时间无情,父母都慢慢地老去,孩子长大了。

通过拼搏变得有钱,享受着父母没有吃过的山珍海味;玩着父母很好奇的触屏手机;穿着父母觉得很别扭的时尚名装;抽着他们买不起的烟;和别人聊着,父母谈不上的话题。似乎我们都长大了有资本,有能力。动不动就拿父母出气,骄傲自大,大模大样。

无心的举动却伤害了父母的最深处。被物质世界蒙骗,人性的缺失, 都把自己曾经要孝顺父母的诺言抛到了海角天涯。

其实在父母眼里,你永远都是他:教你玩过家家,哄了半个晚上才肯睡觉的孩子。

父母慢慢的老去,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你能多些关心,多些陪伴,多打几个电话去问候,脑子里对父母的牵挂多一些。是父母最好的满足。

不要埋怨父母在年轻时,没有给你打下一片江山,让你现在工作那么辛苦;不要嫌弃父母的思想落后,连打个电话都要教到好几遍 ,不要嫌弃父母重复的唠叨。

——这一切都为了你

现在:

面对你说话的语气总是奉如神明。

想吐槽一些生活心事,却言而又止,生怕自己的话会造成你更大的压力。

偶尔的看一下手机,看看有没有未接电话,未接电话联系人是不是你?

这都是父母的心有你,而你的心却大多数是你自己。

启示: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的哪一件事不都是为了儿女。多孝顺父母吧。父母是我们的避风港,没了避风港,生活还会美好吗?孝顺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给他们丰富的精神力量,用能力回馈最好的报答。

欢迎关注"墨中初醒",作者会不定时分享生活的一些事,美文,心灵鸡汤。也可以跟你们一起讨论,交流喔!谢谢支持!

--免责声明-- 《深度美文:孝道漫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深度美文:孝道漫谈》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深度美文:孝道漫谈》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深度美文:孝道漫谈》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深度美文:孝道漫谈》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深度美文:孝道漫谈》这篇文章828la112310。

【结语】:深度美文:孝道漫谈(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深度美文:孝道漫谈】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2310'></small><noframes id='828la112310'>

  • <tfoot id='828la112310'></tfoot>

      <legend id='828la112310'><style id='828la112310'><dir id='828la112310'><q id='828la11231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2310'><tr id='828la112310'><dt id='828la112310'><q id='828la112310'><span id='828la112310'><th id='828la112310'></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2310'><tfoot id='828la112310'></tfoot><dl id='828la112310'><fieldset id='828la11231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2310'></bdo><ul id='828la11231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