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应当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饱满丰富的感情感染人、教育人。但是,诗歌又十分讲究立意和造境,讲究通过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表现深刻而明确的思想。因此,好的诗并不排斥议论和说理。宋人多“以议论为诗”,明代的何大复说:“宋诗言理”(《汉魏诗序》),清代的吴乔说:“宋诗主于议论”(《围炉诗话》),在宋代诗歌中,确实出现了不少味同嚼蜡的作品,但也有不少议论精辟、充满理趣的佳作。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以理语入诗,写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元丰九年(1084)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改任汝州刺史,他特地过江登临庐山,游山十余日,并在西林寺写下这首题壁诗。诗人从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勾画出庐山的千姿百态,秀美迷人。但是,这不是一首纯粹讴歌壮丽山河的写景诗,作者在措写景物中,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只是粗略的勾画,没有细致具体的描绘,但是却从人们正视、侧看、俯瞰、仰视、遥望、近察中,从人们立足点、观察点的不断变换中,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采,神奇莫测。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诗人在观察中得到的启示。苏轼向生活的深处开掘,把观感和哲理结合起来,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事物,既深入它的内部细察精神实质,又站到事物之上,总观它的全貌,才能给事物以正确的认识。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苏轼的《题西林壁》正形象化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前人指出:“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宋·魏庄之《诗人玉屑》)苏轼登临庐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发现,又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发现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眼前之景”与“物外之理”两者巧妙融合,写下了这一首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诗篇。


--免责声明--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这篇文章828la216838。

【结语】: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216838'></small><noframes id='828la216838'>

  • <tfoot id='828la216838'></tfoot>

      <legend id='828la216838'><style id='828la216838'><dir id='828la216838'><q id='828la21683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216838'><tr id='828la216838'><dt id='828la216838'><q id='828la216838'><span id='828la216838'><th id='828la216838'></th></span></q></dt></tr></i><div id='828la216838'><tfoot id='828la216838'></tfoot><dl id='828la216838'><fieldset id='828la21683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216838'></bdo><ul id='828la21683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