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

分类: 历史

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

荀子简介

荀子作为战国的一位儒学大师,生平有着比较多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的人对于荀子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荀子是赵国人,名字叫做况,是儒学大师。在古书中经常以孙卿的身份出现,如此优秀的大师,让后世还是念念不忘的,但是这位大师是什么时候离开人世间的,在书籍中却没有任何的记载。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在我们所看到的书籍中,记载着一些荀子的资料是荀子的思想。

所以,荀子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学识方面比较出色渊博,并且也继承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在那个时代对当时的人们也有着比较大的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吸收了其他思想家的一些精华,从而在儒学中变成自己的一派,也是如此令后世难忘的原因之一。

而荀子的死亡时间,有些书籍记载着应该是在春申君死后不久,但是并不是十分的明确。所以,荀子的这个死亡时间总是成为一个谜一的问题存在着,但是荀子的杰出成果还是令世人们肯定的。

不管怎么说荀子都是儒家学派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因为荀子的书籍还有一些主张,让后世获得了更多更为巨大的文学熏陶,而在现在的课堂上,荀子的思想也是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让学生们都在荀子的思想下不断地成长起来,从而渐渐地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或许这就是荀子为后世所留下的最珍贵的宝藏。

荀子的著作

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识广泛的学者,也是著名的思想家,虽说,没有与孔子齐名,但是,他的思想也是极其具有影响力的。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和孔子一样,中国古代的学者都有一个与自己同名的著作,荀子也一样,他的著作就叫《荀子》。由于荀子出生在百家争鸣的战国后期,所以,他的思想是混合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家思想的。所以,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在学习方面。荀子有一篇名气比较大的文章,它不仅仅是中国语文教材中必须学习的文言文,而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句子,从中又衍生出了一些词语,例如,锲而舍之,锲而不舍等,这两个词其实是可以表现出荀子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也可以说是他对于大众学习的一种要求,认为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要能够坚持不懈,而不应该中途就没信心放弃,尤其是在学习上,他劝诫人们学习要一直坚持,一直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荀子也有关于人在自己内心方面看法的文章。荀子对于人生来所具备的特性与别人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欲望、贪念,而善良是后天学到的,所以,为了变善良、变好就要进行学习。

上述两个方面只是荀子著作的一小部分,荀子的作品有许多,有让人们向善,也有对于自然的认识等方面的文章。

荀子怎么读

据史书记载,荀子出生于公元前约313年,逝世于公元前238年。荀子的出生地为赵国,是周朝战国后期的赵国人。荀子,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读作:xún zǐ。由此可知,荀子是荀氏的后代之一。

荀子石像

荀子石像

“荀”字作为一种姓氏,具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渊源:

荀字最早是在远古时期就被作为一种姓氏,当时凡是姓氏为荀的人,即向世人表示其是华夏族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的后代。据古代轶事传闻,华夏族部落首领轩辕黄帝共有有25个子女后代,分别冠以12个不同的姓氏,其中,荀就是这12个姓氏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荀姓最先是出自于姬姓,属于国名氏之一。但根据《姓苑》中所记录,在公元前的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将古郇国赐予给了其第十七个儿子姬葡,并在此地建立了姓氏为姬的郇国,将其第十七个儿子封为伯爵,历史上称之为郇伯。后来在春秋时期,晋国武公将郇国消灭,其后代的子孙便将姓氏由姬姓改为以“郇”作为姓氏,后来逐渐将“郇”字右侧的邑字旁去掉,并加上草头,“郇”字即演变为“荀”。

也有古书记载,荀姓是在晋国武公将荀国消灭后,将荀字赐予荀国的公民作为姓氏,称作荀息。后来虽然经过时间的迁移,荀姓在晋国失势之前,曾变更为其他姓氏,但在晋国失势之后,荀姓又被恢复了回来。

荀子非十二子

著名文章《荀子非十二子》是荀子的著作《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六篇。其对我国古代史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战国时期墨翟、宋钘等学派思想进行批驳。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在文章《荀子非十二子》中,荀子通过逐一、全面的对陈仲、孟轲等十二人的观点主张进行的批判与驳斥,最终将文章的批驳重点引向孟、思学派,并提出了要统一天下,必先在改善诸家各异的言行上下功夫。

荀子对诸家学说的批判主要是围绕什么理论才是能够帮助君主治理国家。如荀子对他嚣和魏牟的“利己”主义进行了批驳,并批判了陈仲、史鱼酋又太过于对人的性情加以抑制,以致几乎偏离了人的正常性情;对墨翟、宋钘的功利之观进行了批判,指责慎到、田骈虽然也以法治国,但未与礼相结合,法同虚设;认为田骈和惠施两位大家只会在文字上做文章,严重缺乏实践基础,继而严重背离了治国之道,同时,对子思、孟轲的学说予以犀利的批判,指出子思和孟轲在根本不知晓孔子思想的前提下,就根据有限的事实编造出五行学说,严重影响世人的思想。

荀子认为,这些学说都无法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更不能在治理国家上,向君主提供任何参考。且提出只有自己的思想学说才可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才可以满足君主治理国家的需要。

荀子王制

著名文章《荀子王制》是荀子的著作《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九篇。该篇文章出自于《礼记》,作为一种规章制度,为古代君主用于治理天下,其内容几乎涉及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制度,如建国、封官、俸禄、刑罚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文章《荀子王制》主要表现了荀子在政治上的见解。荀子认为,国君的治国国家之道实质上是其实施任贤免废、躯恶善民的政治之道。国君只有赏罚分明,对良民加以奖赏,而对恶者予以惩罚,做到公正开明,才能归顺民心,以礼之道来约束和管理国民。

同时,荀子主张,国君在对政务事宜进行处理时,要兼顾礼教和法率并行。并强调在政务事宜的处理上,衡量一个国君是否足够贤明,并不是国君事事亲为的本领,而更重要的在于看国君是否懂得利用德才贤能之士的才华和能力来帮助其治理国家。因此,荀子提出,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和尚贤使能的品格是一个优秀的国君应具备基本品格,而如何培养出这些品格正是一名优秀的国君应该努力的方向。

另外,荀子在《荀子王制》中同样对一个国家存亡的条件进行了阐述。篇中荀子指出实行仁政、明纪法则、任人唯贤、善待国民是一个国家得民心、统治天下的决定条件,如果一个国君能够做到上述所说,则其所治国家必定会兴盛辉煌。

荀子是哪个学派

荀子是哪个学派,其实很多的人还是比较关心的。在很久以前,荀子的祖辈们,是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那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荀国,而荀子的祖辈们在晋国时候也做过将军,后来改名为中姓氏。而到了后代荀子的族人为了避难又改为了荀氏。因为荀子的一些思想,所以让荀子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人物。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说起荀子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也就是说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在那个时候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管在何时,所发表的任何言论,到了后世都成为了让人所学习的榜样。

在荀子的观点里面,有一些观点是靠近唯物主义思想的,他反对天命学说,他觉得人定可以胜天,上天的预警,根本都是不重要的,只有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和自己的命运

所以在这个主张上,很多的人也对于他的主张感觉到奇怪,但是到了后来,这样的主张其实也是被认可的。这也成为了儒家学派中比较重要的主张之一。当然荀子也有其他的主张,这些都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让很多的人在提到这些主张的时候,都会想起荀子就是儒家学派的人物。

不管怎么说,荀子都在儒家学派中具有着重要地位的,对儒家学派中的发展也做出较大的贡献,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儒家的发展。

荀子荣辱篇

荀子作为一代知名的儒学大家,关于其著作数不胜数相当之多,也让他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荀子在《劝学篇》里就提到了荣誉与耻辱的问题,这个篇章也讲述了荀子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荣辱观。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吧。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荣辱问题是古代大家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荀子的《劝学篇》里就有“荣辱之来,必像其德”,以及“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耻,就是荀子对于荣辱观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荀子把为了争一时冲动而斗殴的人,看做是耻辱的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体,不考虑亲人的感受,对于君主来说是痛恨斗殴的人,他们无视法律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安宁。

荀子还把争抢吃喝,争夺他人财物的人看做是廉耻的,不在乎死亡而动用暴力去抢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行为,这是小人的勇敢,只有坚持自己的道义,维护国家的勇敢才是士君子的勇敢。荀子认为,荣和辱的区别在于,光荣的行为是要考虑大家的感受,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而耻辱的人一般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大家的利益,耻辱的人所做的也是小人的事情,这样的人当然得不到众人的尊敬。

这些就是荀子关于荣辱观的一些看法,虽然提出的年代久远,却也适合人们对于荣辱行为的判断。

荀子是哪里人

荀子出生于公元前约313年,逝世于公元前238年,享年75岁。具史书上记载,荀子出生于赵国,是周朝战国后期的赵国人,也就是现如今隶属于我国西南部的山西安泽地区。

荀子石像

荀子石像

后人之所以对“荀子是哪里人”讨论纷纷、争执不下,大致是由于荀子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学旅途当中,分别去过齐国、楚国、秦国和赵国,尤其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中度过的时间最长,且三次往返齐国之地。因此,游学之地无数,居所之处也比较多,而且其最终的逝世之地也并不是在赵国的原因。

根据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一书中所记载,荀子早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来到了齐国,开启了他的游学之路,这一行便一直持续到荀子70岁左右的时候才离开。但在这期间,荀子还曾去过秦国、楚国和赵国等地,但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又重新回到了齐国。

但在公元前266年,因齐国的君主听信谗言,罢免了荀子“祭酒”之职,不得志的荀子便游学来到秦国,但是在秦国,荀子满腔文学却也并未得到君主的重用,而后游学至赵国,没想到,在赵国荀子的文学之道仍未在当地发扬光大。

直到公元前264年,齐国的新君主继位时,荀子才得以重返齐国,当时荀子已经年过花甲,本以为此次重返齐国会像当年离开齐国那样重新获得光辉,但因再次遭到小人妒忌,且此时的齐国朝政甚乱无奈之下,荀子便又离开了齐国,来到楚国兰陵,并最终老死与此。

荀子思想核心

荀子作为我国战国后期最后一位的儒家学派大师,因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称作是集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荀子画像

荀子画像

荀子的思想可谓是“一个中心,多个观点相融合”。荀子的思想中心是儒家思想,而多个观点相融合则主要体现在荀子在发展自己独特的思想时,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进行批判性的融合。

荀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观、认识论、礼论和人性论。

天道观是荀子在先秦时期的自然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而来,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且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因此,他主张人应在尊重自然规律前提下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论中,荀子提出,认识实质上是主体通过感官接触外界的事物,并利用思维器官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进行理性处理的过程,由此,他强调认识应是全面、客观的,而非片面和主观的。

人性论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核心思想,但人的这种“恶”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来加以化解。而如何化解人性“恶”的本性,强化人“善”的品性,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并辅以行为标准和道德准绳来加以约束和改善。

礼论中,荀子强调,“礼”是度量一切的最高原则。任何事情都要以“礼”为准绳,不能逾越“礼”的约束范围内。

--免责声明-- 《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这篇文章828la32280。

【结语】: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战国儒学大师荀子简介介绍】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2280'></small><noframes id='828la32280'>

  • <tfoot id='828la32280'></tfoot>

      <legend id='828la32280'><style id='828la32280'><dir id='828la32280'><q id='828la3228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2280'><tr id='828la32280'><dt id='828la32280'><q id='828la32280'><span id='828la32280'><th id='828la32280'></th></span></q></dt></tr></i><div id='828la32280'><tfoot id='828la32280'></tfoot><dl id='828la32280'><fieldset id='828la3228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2280'></bdo><ul id='828la3228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