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

分类: 历史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

晏婴二桃杀三士

当初,齐国在管仲的管理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在管仲去世后100多年的时间,齐国就出现了一位能和管仲齐名的人物--就是现在大家称呼的晏子。关于这个人物的智慧能够从多个故事中体现,“二桃杀三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了。

晏婴二桃杀三士图

晏婴二桃杀三士图

至于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人物力气大的出奇,能够单手打死老虎,因此在齐国非常有名,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们三个。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边走过,并恭敬的向他们示意,结果这三人假装看不见的样子,置之不理,看起来十分失礼。

当时的晏子地位绝对高于这三人,他们三人对他都这么无礼了,更不要说其他官员了。于是晏子很生气的进谏齐景公,一进门就对他说;“听说,贤能的君王的勇士,对内可以阻止暴乱,对外可以震慑外敌,上面的人赞扬他们,下面的人佩服他们,所以他们拥有尊贵的地位,丰富的俸禄。而放眼当下,君王您的勇士对上不行君臣之礼,对下不讲究长幼,对内不能稳乱,对外不能诱敌。这些祸国殃民的人是否应该尽快除去。”景公领会到晏婴的意思,也认为这三人确实无礼,可是一时又没有什么办法可行。

景公说道;“这三人力气极大,与之拼搏,恐有不胜。”晏子则说道;“这人虽然力气大,不害怕强敌,不敬长幼之尊。”趁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三人两个桃子,并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就以个人的功劳来分桃子吧。”谁知,他们三人为争桃子而撕破了脸,扭打在了一起。晏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三人除掉了。

晏子是哪国人

晏子,名婴,字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对内辅助朝政,屡谏齐王,对外智抗楚国,维护国家威严,是当之无愧的齐国人。

晏子像

晏子像

晏子具有政治远见,并多次谏言齐景公。在齐景公即位之初,晏子被派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期间,齐景公多次听见关于晏子的坏话,便责问晏子,晏子听闻后,对齐景公保证:三年后让齐景公听到赞扬的话。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见了许多赞扬晏子的话,准备赏赐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齐景公大感疑惑,细问原因,晏子回答说:“三年前,我秉公办理、不畏豪强,不为礼逢迎,引起了权贵的不满,所以散播我的坏话,三年后,我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就开始说我的好话了,所以本该奖励,却责罚臣,本该责罚臣,却奖励臣,臣实在不敢领恩。”齐景公听后,自觉不对,知道晏子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于是开始重用晏子,使晏子辅助朝政。

晏子不仅有治国之才,也有外交之才。晏子出使楚国,遇到楚国羞辱,使其钻狗洞,晏子严加拒绝,最后从大门进去。在楚国朝堂上,晏子又遭楚王戏弄说:“齐国没人了吗?派你来出使。”晏子回答到:“齐国到处都是人,挥汗成雨,比肩接踵,怎么会没人了呢?”楚王又问:“那怎么派你来了呢?”晏子说:“齐国对贤明的君主就派贤明的使臣,对无能的君主就派无能的我来了。”使得楚王和其众大臣面面相觑成功的维护了齐国的威严。

晏子的所作所为是齐国人的榜样,维护了身为齐国人的尊严和齐国的威严。

晏子的形象

晏子是春秋时期一位节俭力谏的贤士,先后辅佐了三代齐国君王,作为春秋名相之一,他爱国爱民,在为其职位上,有着朴素主义的民主色彩。他生活简朴,为官正直。对待君王,鞠躬尽瘁。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在汉代刘向《叙录》一书中,就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曾将管仲和宴婴的事迹合写一本书为《管婴列传》。对于晏子的思想来说,在《晏子春秋》一书中有较好的见解。它表现出了晏子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还提出了民主主义思想。总之,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晏子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读过这本书的人,无一不对他感到钦佩。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相大夫体恤百姓,刚正不阿的品质,至今人们还称赞不绝。

其中在很多个环节故事中,将他的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晏子辞谢更宅》中的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赏赐。《晏子辞千金》中更是充分体现了晏子的高尚品德。文章通过一些简短故事章节,精炼的语句将晏子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的特点展露出来。他的形象也正一点一点深入人们心中,他一生简朴,享年95岁。他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的学习,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奋斗自己的事业,都要像晏子一样,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就如同他说的话一样:“做事情的人常常能成功,行走的人一样也能到达目的地。”

晏子名言

作为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晏子,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评价。刘向还将他比作管仲,为人机智勇敢,作为一朝相大夫,能够时时事事替帝王考虑,远出他国,不仅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保住了国家的尊严。

晏子出使画像

晏子出使画像

关于他流传下来的名言有很多,就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一、“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这则名言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不领情,嫌故人知道自己的实情,摸自己的老底,不肯听取晏子的劝诫。后来晏子辞去了官职,百姓不安,朝廷一片混乱,景公不得不将晏子请回宫中。这两句名言就是来自于此,至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不要一味的相争,这样只会导致祸端。而是要相互歉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和睦安乐。

三、“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这两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告诫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近贤远佞。表明在接触他人时要有一定的谨慎性。

四、“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自晏子的经典语录,他告诉人们在任用他人时要知人善任,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若一味的看人的短处和长处,那就会是事情的成败大打折扣。

五、“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这句话主要赞扬了刚正无私的品格,针砭了那些媚上压下的人,至今都有借鉴意义。

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宴婴,又称晏子。是齐国上大夫宴弱之子。宴婴头脑机智,能说会道。內辅国政,善谏齐君,有原则,处事灵活。出使时不辱使命,是国家尊严的捍卫人。司马迁非常喜欢宴婴,还将他比做管仲,他的几次斗智也是非常的精彩。

晏子雕像图

晏子雕像图

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了五尺高的洞让晏子进城,侮辱他,进而一步来侮辱齐国,当然晏子很聪明,将计就计,只要楚王承认了自己的国家是狗国,他就钻洞入城。就这样,还没见楚王的面,就给他当头一棒。

第二次斗智:楚王讽刺齐国无人,讥讽晏子无能。面对再一次的侮辱,晏子再一次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回敬楚王:齐国人多的就要装不下了,然后通过贬低自己再来贬低楚王和楚国。表明面上似乎很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则是悄无声息的回击了楚王,就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三次斗智:楚王讽刺齐国人没有出息,侮辱晏子偷盗。而晏子列举了一个熟知的现象,再加以道德的论证表明,齐国人在自己国家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成了盗贼,究其原因不过是水土不同罢了。

从晏子同楚王的舌战中就能看得出晏子聪明机智,胆识过人。面对自己国家的尊严积极维护。试问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人才,该是国家的一件幸事了。

--免责声明--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这篇文章828la32448。

【结语】: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分享】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2448'></small><noframes id='828la32448'>

  • <tfoot id='828la32448'></tfoot>

      <legend id='828la32448'><style id='828la32448'><dir id='828la32448'><q id='828la3244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2448'><tr id='828la32448'><dt id='828la32448'><q id='828la32448'><span id='828la32448'><th id='828la32448'></th></span></q></dt></tr></i><div id='828la32448'><tfoot id='828la32448'></tfoot><dl id='828la32448'><fieldset id='828la3244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2448'></bdo><ul id='828la3244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