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

分类: 历史

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

端方之死

托忒克·端方,生于1861年,卒于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是清末大臣与金石学家。端方幼年即过继于其伯父桂清,作为嗣子。28岁那年,端方才正式地受命做官,其工作勤勉努力,仕途比较顺畅,以后又蒙光绪帝召 见,获得青睐。那么,这样一位看似前途光明之士为何而死?以下就是端方之死的原因。

瑞芳的字

瑞芳的字

宣统三年(即1911年)5月18日,端方受到委任,作为川汉粤汉铁路的督办大臣。然后,因他欲同湖广总督瑞澄争功,而强行收四川当地的民办铁路为国有,这种行为激起了川湘鄂保路运动。同年,抵达了汉口。

同年,9月7日,成都血案发生,各种恐怖活动频频,四川局势在崩溃边缘。三日后,清政府免除了四川总督赵尔丰的职位,而委派端方前往治理。端方率领湖北新军第八镇之中的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以及三十二标一部,途径宜昌进入四川,到达资州。然而,情势大乱,11月27日,新军哗变,军官刘怡凤杀了端方与其弟端锦。清廷得到消息之后,赠端方了太子太保之位,谥号忠敏。

最终,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10日晚7点整,端氏兄弟的头颅被置于装洋油的铁盒之中,重庆民军代表李某负责押解上船,运送至武昌。说来凄惨,之后,在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命令之下,端氏兄弟的头颅被游街示众,当时武汉可谓是万人空巷,均前往围观此头。后端方长子端继先寻回了头颅,运回北京,给予安葬。端方之死已然落幕,都在历史之中漂流而去。

端方 保路运动

瑞芳,保路运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故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瑞芳,是清政府里面少数几个开明的满族官员。他支持戊戌变法,又推进预备立宪,在他看来只要这样做,清政府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历史对于似乎也给予了厚望。一切都在朝着看似民主的方向前进。但是,瑞芳终究是瑞芳,满人终究是满人,他这样做,最终是为了维护满人的利益。当保路运动爆发以后,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深深地被刻在了历史上。

当保路运动兴起之后,瑞芳派兵进入四川进行镇压。当他还未到四川时,就听说四川已经一片大乱了,因此他也不想趟这淌回水。就开始在四川外围逗留。他不想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但是他不知道,他手下的军队中,已经有不少新军的力量。他是满人,他手下的人却都是汉人。

因此,当瑞芳看到手下的军队中有不少人开始剪辫子时,他也越来越恐慌。剪辫子,在清朝某年来说,就是叛贼,就是要造反。此时的瑞芳,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但是他已经无法阻止历史发展的潮流了。在沉寂中,新军的将领将瑞芳的脑袋砍下,成为了新军的战利品。

如果新军不杀瑞芳,四川人民的怒火或许并没有那么快地被平息。瑞芳成为了新军自保的武器,也成了清政府最后统治的牺牲品。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会永远留在清朝最后的历史中不会被抹去。

端方 埃及文物

瑞芳不仅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收藏家。在闲暇之余,瑞芳总会收藏些古玩字画。在这些古玩中,也有不少埃及文物,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那么瑞芳、埃及文物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吗?

埃及文物

埃及文物

在清末,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清政府派出了五个大臣出国考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预备立宪奠定政治基础。在这五个人中,就有瑞芳。瑞芳在这次出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写日记。后人之所以了解这段历史的内幕,是因为在其中有两个留洋大臣,通过日记记录下了这些事。

在日记中,有人写到,瑞芳在回国的途中,特地去了埃及的首都开罗,因为他知道那边有很多历史文物。他在埃及带来了许多埃及文物。有些文物,成为了我国有些博物馆的珍品。比如说藏在历史博物馆的19王朝之后彩绘木棺,还有藏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古王国时期的石碑,这都是历史的记忆。

在安徽徽州文化博物馆内,也有一件埃及文物,是一块瑞芳所题跋的古埃及石刻拓片。这个拓片,长62厘米,宽35厘米。这块拓片有题词:“及古碑,如吾华汉石中食堂(亦作石堂)之类。奉敏卿老兄大疋鉴藏。弟端方题。"这个题词,足见瑞芳是十分喜爱这个埃及文物。不仅如此,瑞芳还在这个拓片上盖了很多印,包括“瑞芳之印”、“匋斋所藏埃及五千年古刻”印等。

端方与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的青铜器,鼎高1345px,口径1197.5px。呈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鼎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总体造型端庄稳重。清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毛公鼎出土于陕西岐山,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瑞芳是当时的两江总督,曾经跟毛公鼎有着联系。那么瑞芳跟毛公鼎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毛公鼎

毛公鼎

话说1843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了毛公鼎。听闻此事,古董商人匆匆赶来,用白银300两购得此物。然而,运鼎之际,另一村民董治官阻止了该行为,买卖未成,古董商又怎肯罢休。于是,古董商以重金向知县行贿,以私藏国宝为罪名,董治官被逮捕关押牢房,治重罪。之后,此鼎最终被运到县府,由古董商人悄悄运走。据说,张燕昌之子张石瓠曾经碰巧遇见此鼎。几经辗转,毛公鼎又落入了古董商苏亿年之手。

到了咸丰二年(即1852年),北京一位知名的金石学家及收藏家陈介祺复从苏亿年之手购得此鼎,并给苏亿年赏银1000两。之后,此鼎深藏在密室之中,鲜为人知。之后,陈介祺病故。1902年,陈氏后人卖出此鼎,终于归于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所有,然而好景不长,1911年11月27日,端方被派至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为革命军所杀害。

民国期间,端方后人因为家道中落,只得将毛公鼎典押于俄国人在天津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当时,英国记者辛浦森拿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购买此鼎,端家嫌弃钱太少,不愿意割爱。与此同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地呼吁保护国宝之事,于是,毛公鼎辗转到了叶恭绰(正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著名收藏家、之后国学馆馆长)手中,后存入大陆银行。之后几经周折,最终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端方与毛公鼎的缘分也已了。

端方与袁世凯

端方与袁世凯,两个晚清时期重要的政府官员,对晚清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端方与袁世凯这两人,在生活中也有着不一样的关系。

袁世凯像

袁世凯像

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面对势如破竹的革命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启用端方,任命他为铁路大臣。这次出山,也是端方人生中最后一次担任要职。在南下赴任期间,端方路过河南的彰德。那时候袁世凯正“隐居”在家。虽然说是不在朝堂,但他却时时关注着时事政治的发展,朝野上下呼吁袁世凯复出的声音也越来越高。端方在这个时候去拜望袁世凯,主要是找袁世凯讨论时局和对策。因为端方也知道,如今的清廷,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端方也要为自己的仕途做好准备。

这次意外的见面,双方气氛甚是愉悦。端方知道,袁世凯最终要出来主持局面,毕竟他手中还有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小站新军。而袁世凯的再次出山,也需要端方等朝廷重臣的推举。除了谈论时局之外,端方与袁世凯还定下了一门姻亲。端方有一个独生女儿叫陶雍,而袁克定是袁世凯的爱子。他们俩通过慎重考虑,觉得让自己的下一代作为政治联合的筹码,足见端方和袁世凯关系密切。

等到端方被新军将领杀害以后,袁世凯甚是难过。当他当上大总统以后,就将端方的头颅和身体连起来,对端方进行厚葬,还派人祭奠端方。

端方与袁世凯,虽然不是知心的朋友,但也是政治上互帮互助的合作者。

--免责声明-- 《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这篇文章828la33531。

【结语】: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清朝大臣端方之死亡之谜】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3531'></small><noframes id='828la33531'>

  • <tfoot id='828la33531'></tfoot>

      <legend id='828la33531'><style id='828la33531'><dir id='828la33531'><q id='828la3353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3531'><tr id='828la33531'><dt id='828la33531'><q id='828la33531'><span id='828la33531'><th id='828la33531'></th></span></q></dt></tr></i><div id='828la33531'><tfoot id='828la33531'></tfoot><dl id='828la33531'><fieldset id='828la3353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3531'></bdo><ul id='828la3353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