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分类: 历史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是国人心中的英雄,他和康有为提倡的民权与自由影响了很大一批进步青年。从时间来看,梁启超和康有为主持的百日维新在新文化运动之前,虽然梁启超将救国救亡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但是梁启超提出思想核心,影响了很大一批进步青年。

梁启超

梁启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梁启超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同时梁启超个人也成为五四时期先进青年们追崇的榜样。郭沫若曾评价梁启超说,清朝末年思想觉醒时期代表人物当属梁启超。

梁启超与新文化的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方面,梁启超提出反对专制、主张民权,梁启超指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果统治者想要挽留民心,需要把民权交予广大百姓。而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指导思想就是民主与科学,从这一方面来看,梁启超的进步思想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梁启超主张做新民,并强调自新。梁启超认为百姓愚昧无知,势必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开展之初,陈独秀就以“新青年”三个字开办刊物,希望新青年们能大胆地解放思想,用思想来拯救国家。从梁启超的“新民”与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来看,两者是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

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由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共同发起,其中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有很多。1918年,胡适加入《新青年》,成为一名编辑人员。在陈独秀等人倡导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胡适给予拥护和支持,并发起白话文运动。

胡适

胡适

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胡适自己创作了诗集《尝试集》,引起了社会各界巨大反响。这部《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形式创作的诗集,对这场新文化运动来说,胡适创作并发表的《尝试集》具有深远而积极地影响。胡适将诗行文自由、语言浅显易懂等特点运用于诗集创作之中,让更多国人看见了白话文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

除此之外,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还表现在他曾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希望中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点,积极运用于建设本国之中。虽然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观点有些激进,但是他旨在号召国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对于打击中国传统旧思想、旧观念等具有积极地意义。

提起新文化运动,都会想到勇扛大旗的胡适,他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胡适积极努力推进之下,才让白话文运动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

新文化运动剧照

新文化运动剧照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阶段,此时,引导俄国大革命取得硕果的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这一年,李大钊同志在《新青年》报刊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作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也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开始为普通中国民众所接受,它在唤起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此后,陈独秀、沈尹默等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纷纷发文响应,一时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又一场思想变革潮流。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漫长岁月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和舆论导向,越来越多的进步文人加入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阵营中,使得五四之后的中国文坛气象更新,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被更多有识之士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基础上,更注入了结合当时社会变革,积极探索强国之路的理论依据,为日后新民主主义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主要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统治者专制,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胡适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台上发表演讲,高度倡导白话文的优越性。这时,有个女学生提出了异议,说文言文比较简洁,而白话文则比较繁琐,并举例“无能为力”这个词,用文言文仅有四个字,说成白话文,将会是很大的一段话。胡适则说,不然,无能为力用白话文来代替,只需三个字就好了,那就是“做不了”。这段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的思想。1918年5月,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的小说《狂人日记》的出版,中国逐渐开始摒弃了文言文,开始使用白话文了。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将矛头对准了统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孔孟思想。孔孟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巧妙地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了维护君主制专制的道德工具。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其核心的运动思想。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不少拥护帝制的人,开始鼓动君主立宪制和“国不可一日无君”等错误思想,企图逆转历史潮流,将中国重新带回封建制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首的,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一九一六年》、《民彝与政治》等论文,对帝制和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新文化运动给予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使其开始觉醒,并主导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影响巨大的,它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创导人之一胡适旧照

新文化运动的创导人之一胡适旧照

首先,封建主义统治了中国将近两千余年,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文化上,都已经根深蒂固。然而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中,革命党人对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宣传是不够的,因此当时的人民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腐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让封建主义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冲击,人民思想的觉醒,使他们彻底摒弃了封建主义思想。

其次,在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使用白话文,而非枯燥繁冗的文言文。这一观点,使中国数千年由来已久的文学方式受到了冲击,从而改变了中国的文学方式,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在科学上和民主主义宣传上也是巨大的。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科学逐渐在中国普及,新文化运动将科学广泛推行和提倡,让人民也对科学有了清醒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已经成功,但是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在吹鼓着封建主义思想,企图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尤其当袁世凯复辟后,逆历史潮流的封建顽固派大有复兴之势。新文化运动向人民宣传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大力反对封建专制的兴起,对那些吹鼓君主立宪的人群打击是致命的。

新文化运动意义

说起新文化运动,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这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有名运动,震惊中外,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而关于新文化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述。

新文化运动油画

新文化运动油画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分子和学生出现在了中国民众的视线范围之内。在此之前,无论是政客还是军阀,都是肉食者的政治狂欢,和中下层的人民群众无关。新文化运动改变了这个现象,尤其是在此期间的有名的五四学生运动,号召起了全国上下的各个阶级。从此,人民的爱国思想高涨。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二个方面便是上文提过的爱国情怀高涨。通过新文化运动,人们更深的了解了自己是祖国的一部分,自己的祖国如今处于多灾之秋,自己应该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新文化运动还增强了人们的团结意识。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三个方面是让人们增长了知识,还促进了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场很有名的文学革命。除了打倒孔家店之外,也提倡新文学,号召人们说白话文、写白话文。由于大文豪的以身作则,新文学又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人们的文学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许多旧的封建思想,在这个时候也被打倒。

新文化运动意义虽然很大,却依旧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否定一切的做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从小就善于学习,考取了清朝科举制度里的名次,当上了朝廷的官员。但是蔡元培却选择辞去官职,专心从事教育,因为他看出了封建科举的弊端。后来中国历经一定的改革,但是政府却没有真正有效的教育理念,因此当时专心教育的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不谋而合,要求改变过去固有的思想。

蔡元培雕像

蔡元培雕像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候国内的局势变数太多。它是在旧制度即将消亡,新思想酝酿形成的时期诞生的。辛亥革命的发动直接摧毁了清朝统治,可是旧思想在统治阶级却没有得到根除。中国还面临着被强国奴役的危险。蔡元培一直主张教育应该和国家政治区分开来,是学习知识获得更好的人生价值。蔡元培主张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思想革命,他自身的举措也成了榜样,北大也是这次运动的阵地。这么多年过去了,北大也成为了当今最有实力的学校之一,这离不开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坚持和努力。

近代教育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开始脱离旧社会的观念,让文化知识为功名权力服务转变成真正能够学习知识培养自身价值的方向发展。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崇尚的自由思想是一致的,这些运动让更多的自由思想得到传播,是唤醒更多中国人民自由革命意志的催化剂。今天我们可以自由的学习文化知识,更应该学会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因为这曾经是无数革命者努力换来的结果。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1879年出生,是安徽怀宁人,他官名叫乾生,字仲甫。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这一生最伟大的事迹就是引领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是一名思想跟上时代的民主主义者,他对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十分不满,他要实现真正的民主主义。他否定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旧思想,陈独秀认为只有消灭封建制度,才能救中国。早年,陈独秀赶赴日本留学,接受了西方文化,这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正是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所发起的一场革新运动。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是因为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导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缺乏民主意识,想要救中国,必须从文化思想上抨击旧社会制度。所以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是民主与科学,大力宣扬德先生与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1923年结束,这场运动由陈独秀领导,他是这场运动的主导人。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运动,后期是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而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这本杂志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土壤。

--免责声明--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这篇文章828la34332。

【结语】: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4332'></small><noframes id='828la34332'>

  • <tfoot id='828la34332'></tfoot>

      <legend id='828la34332'><style id='828la34332'><dir id='828la34332'><q id='828la3433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4332'><tr id='828la34332'><dt id='828la34332'><q id='828la34332'><span id='828la34332'><th id='828la34332'></th></span></q></dt></tr></i><div id='828la34332'><tfoot id='828la34332'></tfoot><dl id='828la34332'><fieldset id='828la3433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4332'></bdo><ul id='828la3433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