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

分类: 历史

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

苏轼的名句

苏轼,一生留下了许多享誉古今、传名中外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人们虽然不能全篇背诵,但却是有很多名言、警句被信手拈来,或比喻某事,或抒发某情,或描述某人,或感慨某物。

苏轼名言

苏轼名言

苏轼所写下的名言警句实在是太多,如千里共婵娟等等,不胜枚举,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了。今天选取的是他关于《前赤壁赋》中的一段话,如上图所述,详细分析苏轼为何会写下这段话,以及此段话的表明意思和具体所指。

此作品的创作时期,正是作者苏轼一生中最为困难艰辛之时,那时候的他从政被贬于黄州,并惨遭他人设计陷害以致于身陷囹圄。后期虽然脱离了牢狱,但在狱中的种种已经深深刻入苏轼的脑海之中,他深感到了政治的黑暗,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迷茫和困惑。

蜉蝣,是最为原始的昆虫,生的十分美丽,具有不为人知的特性,另外此种昆虫的寿命十分短暂,一般最长寿命只能活一周左右。上图中所示的这段名句,整体意思如下,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后,作者感叹自己如同蜉蝣一般,在这广阔的宇宙中,人的生命仿佛像是粟米般那么渺小,不值一提,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想要飞上天空傲游世界,想要获得与明月同等的寿命是不可能实现的,心中满腹均是遗憾之情,却无计可施,只能寄托在这吹来的瑟瑟秋风之中。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作为苏轼的又一系列力作。定风波也是冠以这一系列的词牌名。在此系列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了,下面就来看看这首词的内容。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整首词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面的暗红色小字,交代了创作此诗词的时间和背景,创作的时间为当年的三月七日,地点为黄冈东部的沙湖,当时苏轼正值人生低谷时期,就如同他在途中遇到的那场雨一样,将自己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但是自己却不自觉,后来雨过天晴,这便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了。

第二部分便是这首词的正篇了。通篇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在行进的路上不要因为听到风雨声而感到害怕,为何不能以便吟诵一遍慢慢行走,拿着一根竹棍穿着一双轻便的鞋便能够比骑马更好,不要怕,披着蓑衣便能在江湖中行走,平安一生。凛冽的春风扑面而来,使得我的酒意醒了过来感觉到身上有些冷,但雨后太阳却在迎接我,经历过这场风雨后回首看,继续行进下去,不要管它是天晴还是风雨。

苏轼当时从政正经历着人生的最低谷,为官被贬至偏僻的黄冈沙湖之处,正可谓是正在经历风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是该进还是该退。正如同此词中的第一段描写,但苏轼为人心胸开阔,细细思考过后便能豁然开朗,从容面对,表现出作者处于逆境并不灰心,继续坚持目标的伟大志向

苏轼简介

苏轼,字东坡。生于宋朝年间,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苏轼图像

苏轼图像

苏轼,生于1037年,在人世间度过了六十四个春秋后离开人世,享年六十有四岁。他的一生从政生涯方面显得极为坎坷,为政期间曾有两起两落,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苏轼并不是一个杰出的政客,但上帝在关门的同时给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学创艺之路,苏轼的一生写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诗词,从那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伟大抱负、他的大起大落、他的忧心、他的喜悦、他的不忿、他的悲伤

苏轼一门三杰,上有苏父苏洵,下有弟弟苏辙。当时三人同时参加大考,均金榜题名,但苏轼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应试后,苏轼深的主考官欧阳修的喜爱和认可,每次苏轼写出新的作品,欧阳修必定参考过目,在欧阳修的极力举荐下,苏轼步入仕途,开始从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党派纷争,苏轼的从政生涯的衰败便是源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当时王安石大怒无奈苏轼只能退出京城,调外为官,经过一番努力,苏轼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轨,但在一次上书给皇帝的奏章中,苏轼却因带入个人色彩,被朝廷内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势力所针对,新政党想将苏轼于死地,苏轼便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

苏轼脱离牢狱之灾后,便再次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终老死于宋徽宗时代。

苏轼和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苏轼是在孙觉那里看到了黄庭坚的诗文的,一见之下就大为欣赏,觉得黄庭坚的作品超逸绝尘,孙觉是黄庭坚的外舅,所以就请苏轼为黄庭坚扬名,这个时候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而黄庭坚却是黄莺初啼,苏轼于是大笑说,写出这样的文章想要不出名都难,哪里还用的着我去给他扬名?

黄庭坚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答黄鲁直》说,我一生之中唯恐不能与您相交,今天你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又喜又愧,几乎是难以承受啊。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个人是惺惺相惜。

因为苏轼与黄庭坚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被杀了头,后来由于王安石的上书请求,又因为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学,才没有杀掉苏轼,黄庭坚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与苏轼见过面,但是两个人一直是互通消息,惺惺相惜,所以也被牵连罚了二十斤铜,虽然处罚比较的轻,但是还是处罚了,罚是重点,轻重并不是重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庭坚四十二岁,也就是1086年,新皇帝登基,苏轼被新皇帝召回京师,黄庭坚也被召到京师,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后来苏轼反对将新法全部的废除,与主持政局的人政见不同,不得已自请去了杭州,黄庭坚在1087年也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黄庭坚不堪其扰,五年后辞职不干了。

后来黄庭坚因为修订了《神宗实录》再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去了亳州,从此黄庭坚很少再写诗,苏轼这个时候因为讥讽朝政也被贬,苏轼于是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聚三日,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苏轼与佛印

苏轼是一代文豪,后来因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喜欢上了佛法。当时的黄州位于湖北省长江的北岸,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庐山隔江相望,佛印那个时候就主持庐山的归宗寺,于是苏轼与佛印经常有来往。佛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名闻全国,苏轼与佛印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苏轼与佛印

苏轼与佛印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羽苏轼与佛印的小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编就说一下苏轼与佛印参佛的小故事。苏轼非常的有才学,偶尔有一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佛印,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但是佛印在读了苏轼的诗之后却在诗的下面批上了“放屁”两个字让侍童带给苏轼。

苏轼看到佛印所书的“放屁”两个字勃然大怒,气冲冲的去找佛印,等苏轼到了佛印那里谁知道小和尚却说,师父吩咐下来,今天不见客。苏轼听了火冒三丈,不顾小和尚的拦阻,径直向佛印的住处闯去,到了佛印的住处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见到这两句话,幡然醒悟,我真的错了,为了区区“放屁”两个字就大动肝火,何来“八风吹不动”呢?于是苏轼自叹自己的修行远远不及佛印。

苏轼与佛印的交往对苏轼在佛法上的修为大有好处,可以说使得苏轼仕途上的不如意造成的郁闷心情得到了平复,对苏轼保持一个豁达的心境是非常有好处的。

苏轼母亲

苏轼的母亲为程氏,是四川眉山人。程氏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眉山有名的富豪程文应。程氏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苏洵为妻,后来相继育有苏八娘、苏轼和苏辙。程氏知书达理,温良贤淑,对“三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与母亲画像

苏轼与母亲画像

《三字经》中有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程氏嫁给苏洵后鼓励苏洵读书考取功名。在妻子的鼓励下,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苏洵将心思扑在读书上后,程氏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程氏将家中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婆婆和丈夫的夸赞。

苏洵29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随后,苏洵一直在外游历,照顾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程氏身上。程氏喜欢读书,并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程氏根据苏轼和苏辙的不同性格来因材施教。苏轼好动,苏辙喜静,程氏让苏轼抄写《史记》和《汉书》等经典作品,既能让苏轼从中领悟到知识,又能锻炼他的书法。程氏经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有端正的品德行为,苏轼10岁,苏辙7岁时,程氏给两兄弟读《范滂传》,以此教育两人要有端正正直的品格。苏轼进入官场之后,时常正直谏言,因此得罪可很多朝廷命官,但是苏轼行的端做得正,成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三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程氏身为他们背后的女人,更应该值得后人尊重。

王安石变法苏轼

北宋神宗年间,朝廷想要挽救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便让王安石展开变法运动,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不赞成王安石变法运动,其中就有苏轼。苏轼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抵制和抗议。推行变法前,苏轼指出王安石变法措施太为激进,在北宋社会根本走不长久。

王安石与苏轼画像

王安石与苏轼画像

1069年,苏轼曾给宋神宗三次上书谏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不足之处。其中,苏轼就王安石提出的《贡举法》向宋神宗提出了意见。苏轼认为,王安石倡导的人才选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只重视能力而不注重人品,如果选拔人才按照《贡举法》来选举,那么朝廷上将会滋生很多投机分子。苏轼正面批评了王安石选拔人才弃百姓的利益而不顾。随后,苏轼遭到了王安石等改革人士的打压。但是,这并没有让苏轼放弃,他又给宋神宗上书两次,全面抨击了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弊端。以《雇役法》为例,苏轼指出,助役钱会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对那些投机取巧的贪官污吏来说,他们仍然能从其中获得大量的利益。如果这一措施实行,只会引发百姓的哀怨。

苏轼三番五次的谏言根本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他毕竟只是一位官职不高的文官。苏轼明知道宋神宗变法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他依然上书提示改革措施的弊端,足以看出苏轼是位大智大勇的人才。不久之后,苏轼遭到改革派的排挤而离开了京城。随后,他将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上书给宋神宗,向他说明改革后百姓的生活状态。

苏轼称王维什么

王维,号摩诘居士,生于唐朝,是著名的诗人、画家、政治家。与苏轼相同的是,王维年轻时期,抱负远大希望做出一番事业,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分忧,但都因为政局变化,云波诡谲,怀才不遇。

王维画像

王维画像

王维自小聪颖过人,才华出众,在诗歌方面,没到他弱冠之年,已经有可以查阅到的文史资料了,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入朝为官。王维的前半生几乎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的,直到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贬,日渐消沉,便终日在山水与佛之间寻找精神寄托,一方面来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一方面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也许就是王维脱离官场,迷恋自然的清新淡远,为后代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文学成就可见一斑。苏轼曾经称赞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一向清高,很少夸人,但王维画画上的成就,让苏轼也为之折服,他称赞王维的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画,画面十分丰富,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神韵淡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也许就是因为王维长期沉溺于自然美好的事物,对大自然感同身受,培养了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笔下的山水更加富有意境,耐人寻味,其神韵更是别的画家鲜少能比拟的。

苏轼贬谪诗

苏轼,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后人给予苏轼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实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者之一。与苏轼的政治成就相比,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加突出。

苏轼贬谪后画像

苏轼贬谪后画像

历史上被贬谪的诗人不胜枚举,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在众多的被贬诗人中,苏轼的诗词文赋的造诣是相当高的。

苏轼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入仕为官,对北宋的政治局势十分不满,希望通过温和的改革方式,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却被视为阻碍朝廷新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次被贬也是苏轼政治仕途中遭遇的打击最大的一次,就是从这次被贬后,苏轼的试从抒情言志到词,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苏轼诗风的转变和佛学是息息相关的,佛学对苏轼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消极层面,苏轼在被贬过程中,曾在“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将佛教中的清静无为思想表现出来。

苏轼在贬谪过程中,诗歌特点往往是通过对风雨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虽然遭受政治仕途的打击和病痛的折磨,但是,仍拥有不被忧患所打击的开阔的胸襟,直击人生的苦难,用理性、隐忍、生命力和主体意志积极的面对生活,从容不迫。

苏轼虽然在仕途中并未有所成就,但是在他十数年的被贬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诗篇,都成为人类诗歌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明星。

--免责声明-- 《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这篇文章828la37421。

【结语】: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哪些作品】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7421'></small><noframes id='828la37421'>

  • <tfoot id='828la37421'></tfoot>

      <legend id='828la37421'><style id='828la37421'><dir id='828la37421'><q id='828la3742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7421'><tr id='828la37421'><dt id='828la37421'><q id='828la37421'><span id='828la37421'><th id='828la37421'></th></span></q></dt></tr></i><div id='828la37421'><tfoot id='828la37421'></tfoot><dl id='828la37421'><fieldset id='828la3742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7421'></bdo><ul id='828la3742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