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

分类: 历史

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

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

后秦时期的高僧鸠摩罗什并非守戒律一生。他从异国被虏至中原,在这个过程中,破戒了两次。第一个次破戒是在龟兹国被攻占时期,第二次破戒是后秦王姚兴逼迫。

鸠摩罗什画像

鸠摩罗什画像

鸠摩罗什母亲是龟兹王族,鸠摩罗什自小出家学道,年少时已经是很有成就的一代高僧了。可是此时前秦王苻坚征战四方也灭了龟兹国,早就听闻高僧鸠摩罗什的盛名,苻坚准备把鸠摩罗什带到中原。野蛮的苻坚早就想让高僧为前秦所用,可是鸠摩罗什却肯就范,苻坚于是想出了一个计谋,他假意宴请鸠摩罗什,乘机把他灌醉,又把龟兹王的女儿和鸠摩罗什关在一起。鸠摩罗什喝醉酒,破了戒律,无可奈何娶龟兹王女儿为妻。

后来,后秦王姚兴攻破前秦,再一次俘虏了鸠摩罗什。这一次,姚兴命令鸠摩罗什给他讲解佛经,鸠摩罗什这次主动告诉姚兴,他的身上有两个小人儿,如果要让小人儿消失只能和后秦宫女结为夫妻,于是鸠摩罗什又破戒娶了妻子。这次,鸠摩罗什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对于鸠摩罗什两次破戒的原因,有许多说法,或许鸠摩罗什作为一个高僧却生于乱世,因此他也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第一次也许是为了延续龟兹国后代,第二次也许是为了让佛教传播下去,决定娶妻生子,养育后代。虽然鸠摩罗什破戒两次,但是他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佛教传播的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佛教中至为重要的一个高僧。

鸠摩罗什的母亲

鸠摩罗什是鸠摩罗炎和耆婆之子。鸠摩罗什跟真谛、玄奘、不空并称四大译经师。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论》和《般若经》,一共著书约七十四篇。鸠摩罗什天赋很高,善于辩论,每天能背诵经文,师承盘头达多。当然,他的母亲也很出色。

鸠摩罗什剧照

鸠摩罗什剧照

他的母亲是一代龟兹国的公主,名叫耆婆。这也是一位奇女子,聪慧过人,十分有才。不仅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而且有着超强的理解领悟能力。她总能从文章中体会出它的妙处所在。传说有一颗红痣,按照算命之术,这是能够生的尊贵皇子的先兆。

已经到二十芳龄,周围各国的显贵、大臣等都争相前来提亲,却被她一一回绝,但当她初次看见鸠摩罗炎也就是后来鸠摩罗什的父亲,顿时心生心爱之情,下定决心嫁给此人。当她怀孕后,记忆力、理解力更是比以前更加强了,甚至都可以自己通晓天竺语,令人惊讶不已。有人曾经告诉她,这一定是因为腹中的胎儿十分聪慧。先前也有这样的例子,舍利弗在母亲的肚子里时,他的母亲也十分聪慧。等到罗什出生以后,耆婆就一下子忘掉了先前学会的天竺语。

耆婆是一位慈母,也是一个心地善良内心柔软的女人拥有高尚的品格。在罗什七岁的时候,耆婆出游看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幡然醒悟。作为一名女子的她能够认识到贪婪和欲望是一切苦难罪恶的起因,实在难得。人的欲望会燃烧起地狱之火,终将让人体无完肤走向毁灭。回去之后,她就用绝食来证明自己出家的决心,几天后丈夫见她气息微弱便同意了她的打算。耆婆仍然担心丈夫反悔,执意先落发后进食。

鸠摩罗什有孩子

对于鸠摩罗什是否存有子嗣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他的妻子叫做阿谒耶未帝,就是龟兹国国王白霸的爱女。他俩的孩子没有记录,毕竟这次婚姻是被迫而为之,实为酒后乱性,令他后悔不已痛苦万分。但是为了弘扬佛法,只好忍气吞声。

鸠摩罗什画像

鸠摩罗什画像

但是后来跟宫女生下两个孩子,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这次是鸠摩罗什主动向国君索要的女人,不难猜想。还有说法是姚兴非常钦佩罗什,说他智慧超凡,是天下难得的人才,要是后继无人将会非常可惜遗憾。为了让他留下子嗣,就强迫罗什收下了十个妓女。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僧人也都模仿他成亲生子,佛教界一片混乱。

有说《天龙八部》里鸠摩智就是鸠摩罗什的儿子,这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候的僧人两人相差600年左右,他的国籍是印度人,而鸠摩智是吐蕃人,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鸠摩罗什的姓是鸠摩罗,而不是鸠摩。二人不可能是父子关系。鸠摩智的原型其实是般若鸠摩罗。

鸠摩罗什的一生有很大的传奇色彩,401年他被姚兴尊为国师,从此在古代中国开始讲授佛经可以算是风声水起。关于他的传记《晋书鸠摩罗什传》,里面写到,他有两个儿子,至于姓字名谁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一笔带过。里面写道他在草堂寺向僧人和君主等人讲授佛家经典,人人都在悉心求教,他却忽然向君主提出请求,赐予自己一个女人,好让自己肩膀上的两个孩子不要干扰他传教。君主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便有了后来“与宫女生儿子”的说法。

鸠摩罗什心经

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翻译家,是中国佛学先人之一。他在译经和佛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生收了很多弟子,很多弟子在佛学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后秦姚兴年间,专门请鸠摩罗什入住长安,并在长安修建了大型的译场,请他钻研译经事业。鸠摩罗什苦心钻研十多年,译出的经论非常多,其中《心经》就非常出色。

鸠摩罗什剧照

鸠摩罗什剧照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中心思想可以从全名中体会出来。鸠摩罗什心经是以佛学为中心,高度赞扬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教育我们后来都应该向她学习。不能怀有害人之心,要心存善念,尽力帮助身边的人。

从心经的全名去理解其中的含义是比较透彻的。摩诃的意思是:我们要像菩萨一样有包容之心,心胸宽广。般若表意思,主要是教授我们要像菩萨一样远离尘世烦恼,心向自由,内心圆满。人应该一切都从心出发,心无杂念,才能走得快乐。后面的经字是契机的意思,我们要像菩萨一样自学助人,一切思想都要符合佛菩萨之道,这样大家才能得到菩萨要样的安乐。鸠摩罗什的心经一直流面意思是智慧,也就是说教诲我们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用智慧去帮助世人。波罗蜜多是彼岸的意思,我们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做事有始有终,才能达彼岸,才能圆满。全名最后两个字心经,心是德性的传至今,成为千古佳作。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建于晋后凉时期,地处武威市凉州北大街。鸠摩罗什当时刚进入内地,在此住住了十七年时间。这个寺庙距今都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来祭拜的人非常多。虽然鸠摩罗什寺历史悠久,并且屡遭天灾人祸,但至今还是屹立不倒。鸠摩罗什寺从建寺到现在一直没有改过名字,并且普天之下也就此一座。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根据历史记载,它是吕光在后凉建国之初,接鸠摩罗什时为了安顿他而修建的。当时他下令召募全国各地一些名匠前来修寺,寺庙修建完工后,于是取名为鸠摩罗什寺。当时鸠摩罗什就住这里,在此专一修道,发扬佛法。直到鸠摩罗什去逝,他在身前叮嘱其弟子,死后将他的“舌”供在寺里面。

在贞观年间,大唐将军尉迟敬德出征的时候,路过此地看见此寺。当他稍微走近忽然发现此寺中的古塔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时他吓了一跳,此景好像有仙人降世一样,白云环绕。看见这种奇观,他觉得是一种神示,于是前往寺中祭拜。进入寺中才知道,原来里面是鸠摩罗什寺。回朝后,他下拨银两,召了很多名匠经一年时间修建了鸠摩罗什塔,还亲笔为此塔提了名。

鸠摩罗什在唐朝鼎盛时期,为丝绸之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西域使节和各国的一些僧人都在此寺暂住。它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到了唐朝末年,由于民族间的战乱频繁,很多异教都遭到侵袭。直到明朝初年,社会才渐渐稳定下来,很多庙宇都开始得以修缮。

--免责声明-- 《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这篇文章828la38220。

【结语】: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哲学家鸠摩罗什为何两次破戒】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8220'></small><noframes id='828la38220'>

  • <tfoot id='828la38220'></tfoot>

      <legend id='828la38220'><style id='828la38220'><dir id='828la38220'><q id='828la3822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8220'><tr id='828la38220'><dt id='828la38220'><q id='828la38220'><span id='828la38220'><th id='828la38220'></th></span></q></dt></tr></i><div id='828la38220'><tfoot id='828la38220'></tfoot><dl id='828la38220'><fieldset id='828la3822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8220'></bdo><ul id='828la3822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