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

分类: 历史

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

魏徽魏征

魏征魏徵是同一个人名 ,魏征是唐代的谏官,官至宰相。徵是征的繁体,现代多数称为魏征,只有在古文或比较正式的古体文书上还沿用魏徵。

魏征游戏图

魏征游戏图

徵字发音和征一样,但是也读zhi,古时五个音符里的一个,作音符字义时不能简化。出现魏征魏徵,这是简化字的后遗症,一直到现在很多繁体字还存在于书籍文字里,特别是人名地方名。

魏征和魏徵,并没有拼写错误,只是不同场合,徵字已经简化成征,通常现代我们都是写作魏征。简体汉字从最早的原始社会甲骨文、金文、再到楷书等发展而来。善于变通是中国人的特点,包括语言文字变体和简化字完全是社会趋势的结果。大多数人会以繁体化简,分古今,其实这是片面的。

从古代就出现了简体字。通常民间更多的流通简体,民俗,小写,正式的书籍文化里繁体占主数,比较考究,简化字是为了让人们更快的认识和学习文化,而繁体字则象征寓意丰富。古代,而到了现代,文献,古文考古类,繁体字还是原文并没有改变,这都是尊重人文发展的需要,现在简体字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整理异体,简化字体,所有简化字几乎古代都有用过。

繁简字体都是我们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其实细细考究,繁简字并不是简单划分的,汉字从原始符号,到甲骨文、金、籀文、小篆、隶、草、行,楷书,一直都变化着。文明的发展使得字体变化,出现简化完全是适用社会趋势。秦统一时候的文字并不是是汉字的原型,汉字形体是汉朝的隶书时期开始定型,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才有了如今的称呼“汉字”。

历史上的魏征

魏征,隋唐钜鹿人氏,我国历史上十分难得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魏征公园

魏征公园

魏征从小失去父母家庭条件十分拮据,好好在刻苦读书,胸怀大志。隋末最早担任武阳郡丞元宝藏书记一职。后时局动荡,多次易主。玄武门变乱之前为太宗李建成谋士,曾献计及早出去李世民,未被太子采纳。玄武门之乱,太子被诛,魏征被捉,魏征坦然直言无惧,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魏征,反而任命他为谏臣。“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是魏征当时的生存信念。魏征由此感恩李世民知遇之恩,尽心尽责辅佐唐太宗。

魏征以直言敢谏闻名,提出君主应兼听则民,偏听则暗,认为创业难,守业更难,应时刻记住隋亡的教训,向太宗提出他愿意做一个辅佐国家的良臣,而非愚忠之臣。太宗认为魏征的观点很有道理。贞观元年,魏征被提升为尚书左丞。贞观二年,又被提任秘书监,逐渐被引入参与朝政。贞观十年,主持编写《随书》等五大史书。贞观十二年,魏征看到太宗有逐渐忘本之迹象,上表了十分出名的《十渐不克终疏》提出了很多治国的宝贵建议。贞观十六年,病逝于任。封为郑国公,赐谥号文贞。

魏征为辅佐唐太宗,曾先后上200多奏疏。他的许多宝贵想法大都收在《贞观政要》等典籍,最出名的《谏太宗十思疏》给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

魏征论隋炀帝

魏征论隋炀帝是一个典故,讲述的是唐朝太宗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朝臣发问,关于《隋炀帝集》的疑问,魏征的论答。

魏征故居

魏征故居

贞观二年,皇上对身边的臣子说,我看《隋炀帝集》这一辞藻渊博的书,里面的文理条条是道,书里阐明的立场也是肯定尧舜之立朝而非桀纣之暴虐,可是为什么隋炀帝实际上做起来的行动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此时,身边的魏征回答:君主都是圣贤哲明,也应该虚心纳谏,接受臣子的劝言,这样才能让臣子们尽心贡献他们的才能智谋,勇敢的人忠心护主。隋炀帝虽然一统天下,仗着自己才智,自大傲娇,固执己见,心里并无容他人听他人之言的善纳之心,所以虽然他嘴里颂扬着尧舜的美德,实际的行为却和桀纣暴虐一样,心中无百姓无臣民。他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才得到了如此亡国的下场。太宗听了甚为感触,认为应当谨记前人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

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就出于此。魏征是唐代有名的谏官,先后为太宗提出不下两百多条谏言,太宗均采纳。魏征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思想而闻名历史,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观点,时刻以隋亡的教训提醒太宗勿忘本忘民。太宗的纳谏从流和魏征的直言敢谏成就了唐代盛世之治。历史上太宗和魏征的罕见君臣关系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时至今日,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对于我们现在的理国治国仍然有借鉴的意义。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一个是开启了大唐盛世,名垂千古的有为明君,一个是直言进谏,刚直不阿的一代名相,千百年来坊间一直传言其君臣融洽、君爱臣,臣忠君。可为何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将之前君臣之谊以亲手砸毁魏征墓的惨烈方式颠覆了呢?到底是何原因,让李世民如此翻脸?

魏征画像

魏征画像

魏征以前向李世民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他们学富五车,有宰相之才。不曾想在魏征去世不久,杜,候被人举报谋反,于是一个被李世民罢免,另一个直接人头落地。李世民自然怀疑到魏征身上。自古帝王多疑心。因为谁都害怕部下结党作乱甚至起兵篡位,已经死了的魏征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后来李世民又发现了魏征把自己谏言的资料给史官阅读。这让李世民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把将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都下旨解除了。不过这明没有让李世民解气,他亲自来到魏征墓前,将魏征墓碑咋了个稀巴,一代忠臣魏征,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来自《旧唐书》上的记载 ,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魏征的确是直言进谏的良臣,但是他有时过于直接,李世民毕竟是一国之君,在众人面前被指出错误,面子上肯定挂不住。有次可见,李,魏二人的关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良好。

于是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长期的压抑因为一点儿事情刺激,嘭,爆发了,君臣美谈成为泡影。好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战高丽,战败,这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开始思念起魏征,回朝后很快修复了魏征的墓地。

魏征李建成

李建成打小就非常受父皇的喜爱和信赖,自从被立为太子,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就不断激化,李世民不甘心将来做皇帝的是李建成,于是想要将李建成赶下台,自己成为太子。于是开始伺机陷害。

魏征剧照

魏征剧照

在李世民先后两次对他进行陷害后,李建成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不再受李世民的陷害,便是想要反击。于是在一天晚上,就和他的幕僚魏征一同商议反击行动计划

关于魏征,历史上的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最直谏敢言的大臣,在贞观之治的荣光背后,少不了他的功劳。在李世民在位时期,曾封他为郑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世也评价他说是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成为了李建成的幕僚,却没能帮助他夺取皇位呢?

当初也是李建成发现他这个人很有学识,于是就把他招为自己的幕僚,并且,对魏征提出的各项建议也很重视。所以,太子李建成在处理的政务上能被高祖皇帝信任,其中魏征为他出谋划策不少。在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李建成就来到魏征的家里,一起商议如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于是魏征,就让李建成使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先发动政变,把李世民与其同党一起彻底消灭,再恳请皇上的原谅,皇上肯定念于与太子感情较深,必不会严惩。李建成听到这个建议后,就开始犹豫,在两相权衡下,他只是告诉魏征他会好好考虑这件事情。而后,就把这个建议放到了脑后。不久后,就有了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兵败被杀。

--免责声明-- 《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828la40018。

【结语】: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魏徽魏征有什么区别】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0018'></small><noframes id='828la40018'>

  • <tfoot id='828la40018'></tfoot>

      <legend id='828la40018'><style id='828la40018'><dir id='828la40018'><q id='828la4001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0018'><tr id='828la40018'><dt id='828la40018'><q id='828la40018'><span id='828la40018'><th id='828la40018'></th></span></q></dt></tr></i><div id='828la40018'><tfoot id='828la40018'></tfoot><dl id='828la40018'><fieldset id='828la4001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0018'></bdo><ul id='828la4001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