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

分类: 历史

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

苏轼晚年

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为后来曾经在田园间种田所以自己又号称“东坡居士”。他在诗词、书法、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苏轼性格生性豁达,为人坦率认真,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但是这样一个著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却有了很大的变故。

苏轼雕塑

苏轼雕塑

首先是从煕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朝堂之上开始发生转变,革新变法让苏轼有些难以接受,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谈论革新的不足之处,因为当时他和朝中许多大臣政见不合,苏轼只好请求外放,多次到偏远的地区为官。

后来1080年所发生的“乌台诗案”更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直接被抓进牢狱几次差点丧命,后来还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说过不杀贤士这样的话,苏东坡这才逃过一劫。他被贬到黄州这样的偏远地区,有段时间竟然种田为生。到了1084年(元丰七年)才离开黄州要到汝州去走马上任,因为路途遥远且手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他的小儿子又不幸夭折,种种的打击夹杂在一起也让苏轼身心尽疲,他上表请求去常州居住,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行香子 苏轼

苏轼是我国一代的文学艺术家,他的一生其实过的并不如意,但从他的作品中却很少看到抱怨,这说明了他思想上的一个明显升华,境界上的一个明显提升。

行香子 苏轼

行香子 苏轼

众所周知,苏轼的晚年生活很不如意,在他将近60岁的时候,朝廷对他是一贬再贬,他的晚年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老年生活,而是充满了颠沛流离,在思想上他已经能够由最初的自我开解,演变成了无可奈何,仕途的不如意已经成为命定之数,无论再如何努力,苏轼终究是没能一展所愿,《行香子》便是他的中晚期之作。

全首词表述的意思如下:乘着一叶轻舟,用手滑动着双桨,度过那七里滩。水显得十分清澈,将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因为无风景象显得更加清晰。在那水中的鱼儿啊,翱翔自由,水边旁的沙洲,有很多白鹭鸟,水流在过沙溪之处显得十分湍急,清冷的小溪,在月色的照耀下显得十分的明亮。远处的山脉很多,重重叠叠地排列在一起,就象是屏风之中走出来的画儿,显得十分美丽,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地感概当严老当年未欣赏到的此种风光,痴笑皇帝与臣子如梦般,梦醒也就消失不见了,徒留下那虚有的空名而已。但只有这山景、这云景、这水景长久的陪伴着我们,不曾消失,永远美丽。

这首词中,苏轼表现出了深深的失意,在最后的一段中表现的甚为明显。

阮郎归梅词苏轼

阮郎归是词牌名,梅词这一篇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开拓创新让他的诗词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擅长将各种广泛的内容揉合到词曲当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苏轼图片

苏轼图片

这一篇《阮郎归·梅词》的前一阙中“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里的“春”字写的就极好,不禁让人联想到春天的使者,而这报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时也写出了早春时节梅花簇然开放的热烈繁华景象。这样的描写手法新颖独特,又加强了文章的渲染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词的后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又描写了一个孤单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描写的是独守空闺的哀怨妇人。在春意盎然梅花争相开放的时候,这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却完全不在意,尽管她肌肤莹白独具美貌,可是却完全不注意梳妆打扮,脸上的粉都没有抹匀,像是没有精神一样闭门不出,可见她是如何的孤独寂寞心情是多么的抑郁无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给身在远房让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却愁于没办法送到,这样的感觉让她更加的惆怅和心酸,从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虚和伤怀。

苏轼的笔墨着重点主要还是在春上,他擅长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柔和婉约的感情。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写的物体或是讽刺现实或是表达情感,通过比喻,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达到表达情感或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旨。

青玉案苏轼

苏轼是北宋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大气著称,因此苏轼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是苏轼的代表词作之一。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好友苏坚的送别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思念故乡之情。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全词内容是:“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写下这首词时,恰好是送行友人苏坚回吴地的时候,这首送别词别具一格,并没有用大篇幅来写出词人对友人苏坚的不舍之情。反而,言词之间洋溢出羡慕之意。毕竟,友人今天就要回到故乡,自己本和苏坚同是吴地人,奈何身兼要职,迟迟回不了家乡。上阕中,苏轼以“三年”点题,写出苏坚离开吴地已有三年时间,表示出苏坚思乡迫切的心情。苏轼一面为友人今日能启程回乡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词人此刻心情低落,他也思念吴地的一景一物。在词的上阕中,苏轼用用“黄犬”典故,表达出词人希望好友回乡能够写一封书信,告诉吴地三年的变化。

词的下阕中,词人以“老子”自称,言词之间略显幽默,反映出作者对吴地友人的思念之情。苏轼所作的这首词,虽然是赠送友人的送别作。但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思乡之情。

苏轼游记

苏轼的叙事游记散文享有很高的美誉,尤其是他写的《赤壁赋》,文章大气磅礴,历经千百年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赤壁赋》也成为苏轼散文的经典代表作品,为后人所拜读。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流露出的大气精神,震撼读者的内心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苏轼的游记散文也体现这一豪放特色,言辞之间亢进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以苏轼的游记散文《前赤壁赋》为例,以此来分析苏轼游记散文的特色。解读这篇文章之时,需要先了解一下苏轼创作《赤壁赋》的时代背景。《前赤壁赋》是苏轼创作于黄州期间,当时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来到黄州后,苏轼闷闷不乐,他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找不到人生的方向。1079年,苏轼因写《湖州谢上表》一文而被扣上了贬低朝廷的罪名。1082年,苏轼和友人两次泛舟到赤壁游玩,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前赤壁赋》中,看不到作者失意之情,全文豪迈大气,给世人展现出赤壁壮观的景象,并传递出作者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气节。

苏轼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赤壁壮观的景色。以他和友人所观、所闻、所见的意象为创作对象,写下了赤壁故事和湖上的美丽风光。其中,作者借用“赤壁之战”的典故,缅怀追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年代。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景联想到道理,表达出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免责声明-- 《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这篇文章828la40601。

【结语】: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苏轼的晚年生活不尽如意 苏轼晚年作品行香子】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0601'></small><noframes id='828la40601'>

  • <tfoot id='828la40601'></tfoot>

      <legend id='828la40601'><style id='828la40601'><dir id='828la40601'><q id='828la4060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0601'><tr id='828la40601'><dt id='828la40601'><q id='828la40601'><span id='828la40601'><th id='828la40601'></th></span></q></dt></tr></i><div id='828la40601'><tfoot id='828la40601'></tfoot><dl id='828la40601'><fieldset id='828la4060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0601'></bdo><ul id='828la4060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