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

分类: 历史

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

韩信项羽

韩信和项羽作为秦末时期两颗璀璨的星星,并且两个人都很擅长打战,但是其风格又各不相同,所导致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

韩信的巅峰战场

韩信的巅峰战场

韩信打仗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求胜,而在于展现战争的艺术,能使用上策,就不会想下策,而韩信的上策就是不战而胜。比如,韩信在攻破赵国之后,活捉了李左车,韩信对此人可谓是虚心请教,以师礼待之。并问他:“我在破三秦,连破魏国、赵国之后,就想要攻打燕国,之后才是齐国,不知可否?”李左车对他的虚心请教所感动,说:“谁都知道你韩信,如今是威名远扬,但是你所带的军队如今是疲惫不堪,很难再跟燕国去战斗,更何况是更为强大的齐国呢,这样会影响到楚汉争霸的大局,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攻打别人的长处,这是下策。”韩信听着觉得很好道理,忙问道:“将军有何见解。”李左车对曰:“从你目前的境况来说,还不如让军队先休整一番,顺便在赵国收复人心,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并大大的犒劳一下自己的兵士,从而使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保证。然后派一部分士兵,进驻到燕国的边境旁,假装想要攻打它,并且派使者去劝降燕国,跟它说汉军如今的气势,足以击败他们。而燕国在面对汉军的威压之后,肯定会投降。”

果不其然,燕国就投降了,顺带着齐国没有多大的反抗,也就投降了。这就是兵法上先制造一系列的舆论,并采取行动,双头并进,所达到的效果肯定很微妙。

再看项羽,他的武力无人质疑,虽胜仗很多,但是观其战争,并没太多章法。他长年累月的战争,都是打擂台一般,雷声响,所得到的实际意义很少。观其一生,我们发现他所带的楚地8千子弟兵,到最后能剩下的,又还有多少。再者项羽本人就刚愎自用,不怎么听身边谋士的劝诫。

韩信惯娃

有谁知道韩信“惯娃”这个故事,“惯娃”这一词是关中方言,大概是溺爱和娇惯之意。故事的缘由是韩信出淮阴县,投奔到项羽手下做事,但是一直都不曾受到重视。被项羽的谋士范增所察觉,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才,就跟项羽说,要么除之而后快,不然就重用他,项羽不理睬。直到韩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萧何,萧何觉得此人是奇才,就想引荐给刘邦。这事被项羽所知晓,就想除掉韩信,韩信抢先逃走,于是项羽就快马急追。

足智多谋的韩信

足智多谋的韩信

韩信眼看着马上就要被追到,觉得小命不保,碰巧看见一名顽童在大树上掏鸟窝,还顽皮的对着韩信撒尿。于是,韩信立马想到了一计。韩信停了下来,对顽童喊道:“你尿的可真好,我正愁跑的太热,浑身难受,你就替我解热了,来,我给你几个铜钱,之后有个人要来,你多尿点,他会给你更多钱。”

之后,韩信就继续逃亡。过了不久,项羽就追到此处,连续的追赶,让他也有点疲惫不堪,就想在这颗树旁休息一会。突然,一股滚烫的水滴浇在他的头上,惹得项羽火冒三丈,项羽何许人也?是一个莽夫,抬头一看,就瞧到是顽童撒尿到自己头上,于是用大刀将其捅下来,并把顽童撕成两半。此刻,韩信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项羽竟忘记自己追赶出来是为了什么事情,难道就是来招惹这个顽童的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就原路返回。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不能惯着,而是要劝其改正,不然日后走到社会上,会受到惩罚。

韩信经典战役

谁都知道韩信会打仗,并且打过很多的胜仗,在楚汉争霸中绽放光辉。他最初的暗度陈仓,以及之后的背水一战,这些都是我们所众知的,知道就是这些一系列战争,改变了汉军的地位,使刘邦建朝奠定基础。

垓下之战作战图

垓下之战作战图

直到最后一场战争,那就是垓下之战,使楚军最后的战斗力烟消云散。公元前202年,灌婴率兵攻打彭城,顺便侵占了很多楚地,同时进行的英布率众攻打九江地区,而刘邦从固陵出发,三面攻打,使楚军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直到退到垓下,此时楚军的剩余兵力还有10万余,依旧可以跟汉军一决雌雄。直到汉军的多方兵力汇合之后,达到了60多万的兵力,并且包围了垓下。

汉军为了改变局面,派韩信率领30多万为主力,试着去攻打楚军,初战不顺,项羽甚至带兵出城迎战,幸好有左右大军保护,不然韩信的军队必将溃败。三面夹击,逼迫项羽回到了垓下城。

局面依旧陷入胶着的局面,正在此时,汉军唱起了楚歌,关于这个楚歌,有两个疑惑,有些人说这是张良提议,用来瓦解楚军的士气,而有的人认为是刘邦提议的,因为刘邦同样是楚地出身,唱楚歌,是用来庆祝将要到来的胜利。

项羽知晓自己已无办法翻盘这个结局无奈率几百骑兵,突围而逃。却遭到汉军的追捕,最终在乌江那个地方自刎。

就是这场战争结束了争霸的局面,也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以多欺少,何以看出韩信用兵入神呢。但你得知道,如果没有韩信之前的努力,哪会来这么多的汉军,这是连锁反应。

韩信长相

史书上曾记载,蒯通给韩信相过一次面,留下这么些话,说:“看你的脸,最多只能是诸侯,但是观你的背,贵不可言。”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韩信的长相肯定很一般,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后背。相法上是这么说的:厚背者,厚重之相,可小贵,可大贵。不贵,主富。

历史上韩信的长像

历史上韩信的长像

蒯通对韩信说这些话,用的是隐语希望他能够背叛刘邦。意思就很明确了,只要他背叛刘邦,那么就可当皇帝,贵不可言。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提到过韩信的长相,认为韩信的身体还是不错的,应该是偏壮型的一个人,身高比较高,常常佩戴宝刀宝剑。

据历史学家在《汉书-韩信转传》中考证到,秦末的人的身高大多跟现在的人差不多,身高大致在1.7多,但不会特别的高。但是韩信曾当过执戟郎,守候在楚霸王账外,怎么说身高都得是比较高的那种。但是韩信曾钻过胯下,秦末的人普遍身高不会特别的高,有此种证明恶少的身高不会特别的高,韩信想要钻过去的话,身高只能是平均水平,那就是1.7左右。

曾有人在韩信活埋母的故事中说道,韩信的长相7分是猴子,3分是人,但是我们又知道漂母的故事,韩信对陌生人都如此孝顺,怎么可能会对自己的母亲下狠手,可见,这个故事是虚假的。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韩信肯定是一个相貌平平,身高也不过是1.7多一点性格放纵却不拘小节,也许这就是历史上韩信的长像吧。

韩信是什么王

韩信的一生,战功赫赫,随之而来的官爵也是一直变化的。韩信虽拜为大将军,但是他对此并不是满足,就有了日后封为齐王,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恃拥兵为齐王

自恃拥兵为齐王

楚汉争霸中,刘邦一直被项羽压着打,而他手下的大将韩信,却一路高歌,并随之占领了齐国。于是乎,韩信传信给刘邦,他希望刘邦可以立他为代理齐王。在争霸的关键时刻,韩信却来这么一出,刘邦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示非常的愤怒。

刘邦认为,他被困于荥阳,天天盼望着韩信能够来营救自己,盼来的却是威胁我任命他为代理齐王。这种看法,被其他两位谋士所否认,张良说:“现在的形势对我们是极为不利,是没有办法阻扰韩信称王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立他为代理齐王,如此厚待他,才能够让他心存感激,替我们扭转乾坤,不然容易出现变故。”刘邦听了之后,拍案而起,大声曰:“大丈夫定下的诸侯,怎么可以是假的呢,直接立为齐王。”

之后,他就立韩信为齐王,虽然这个齐王是有邀功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韩信自己的功劳,是自己一手打下的齐国。

等到争霸结束,汉朝的建立,刘邦思索前后,认为韩信这个齐王已不行,需要另立为王。考虑到他出生于楚地,于是乎就立他为楚王。楚王韩信衣锦还乡,让家乡称颂了他的功德许久。这个王当的可不久,日后就被刘邦所猜忌,降级为淮阴侯。

韩信的一生,称了两个王,但都是短暂的,而我们深知的是,他为淮阴侯,因此后人不怎么称呼他为齐王以及楚王,但他却是任命为这些王。

韩信为什么离开项羽

韩信早期的时候,曾投奔到项羽的账下,但是没过多久,他就离开了项羽,投奔了汉王,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大英雄,千百年来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他媲美。韩信在我们看来也是个英雄,但这也是他后来的事迹所反映的,在此之前,项羽所能想到的就是他的胯下之辱。

项羽是一个真英雄,假如他受到别人的耻辱,他肯定会报复,胯下之辱,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在他的眼里,韩信那种人是懦夫,完全不入他的法眼、并且他之前赫赫的战功自信满满,自信到一定程度,那就变成了自负。他太高估了自己,他的谋士范增曾多次告诉他,韩信是一个可用之才,项羽谁都知道有用无谋,不能放手任用贤将,他不会把自己得来的功劳分给弟兄们,只会是自己独占。项羽的这些缺陷,都被韩信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不可能会被项羽重用。

韩信跟随了项羽一年半载之多,始终是个执戟郎,他渴望走进吹角联营,但是他的雄才伟略至始至终没有施展开来,他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腔的智慧,却无伯乐相中自己,韩信岂肯甘心。而且他也想到了那个老婆婆,曾答应了他,日后自己要成才。与其赖在楚地,还不如投奔汉王,好施展自己的才华。

于是乎,就有了日后韩信投奔汉王,与楚霸王抗争的故事了,韩信终将成才,施展才华。

韩信评价项羽

打战需要知己知彼,作为刘邦争夺天下的劲敌,那就是项羽,在韩信立为大将军之后,刘邦就问他对项羽的估计。韩信曾在项羽账下待过数日,对项羽的为人还是有所了解。

刘邦与韩信交流<i></i>,评价项羽

刘邦与韩信交流,评价项羽

韩信评价:

1、随着项羽的一声怒喝,站前千万人也会随之胆战心惊,对此畏惧,但他手下只有范增是贤将,却常常不听从,只能算是匹夫之勇。

2、项羽待人友善,常常在别人吃不起饭的时候,分自己一部分给予他人,救他人之所急,但是等部下有战功,想要邀功的时候,项羽却吝啬,不舍得把权利分给他人,可谓是妇人之仁。

3、项羽虽然称霸于天下,而号令诸侯,但是却违背了义帝的约定,不定都在关中,而是在彭城。项羽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亲信以及忠臣分封为王,而忽视了诸侯的感受。并且诸侯看到义帝都被之驱逐到了江南,于是乎,回到自己领地,驱逐原有的王,而自立为王。凡是项羽军队历经之处,百姓都遭受了蹂躏,天下人对此只是畏惧,而缺乏臣服之心。民心的缺失,就好像之前的暴秦一样,各地都会起义,讨伐他。大王得反其道而行之,必将攻敌。

4、项羽在入关之前,曾坑杀了20多万的降军,项羽的残忍,秦国的百姓对之可谓是恨之入骨。只要大王入关之后,废除之前的严酷刑法,并且善待秦国百姓,自然会受到拥戴。

总的来说,韩信的评价就是,匹夫之勇,缺乏长远的志气。

--免责声明-- 《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828la43585。

【结语】: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韩信是怎么离开项羽的 韩信惯娃目的是什么】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3585'></small><noframes id='828la43585'>

  • <tfoot id='828la43585'></tfoot>

      <legend id='828la43585'><style id='828la43585'><dir id='828la43585'><q id='828la43585'></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3585'><tr id='828la43585'><dt id='828la43585'><q id='828la43585'><span id='828la43585'><th id='828la43585'></th></span></q></dt></tr></i><div id='828la43585'><tfoot id='828la43585'></tfoot><dl id='828la43585'><fieldset id='828la43585'></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3585'></bdo><ul id='828la43585'></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