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

分类: 历史

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

“与以前的态度完全不同,现在的政府更像是在‘放养’媒体。”

虽然每期周刊出版后,还是要送40份样刊到宣传部,但这些刊物的最终归宿大多是图书馆和科、教、文、卫、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档案处。”《北方之星》的专栏作家梭民登曾是站在民主革命最前线的斗士,他比昂山素季小一岁,1976年加入了缅共地下党,被当局政府当作政治犯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他最宝贵的壮年时代。2012年8月20日,缅甸信息部官方网站上一条简短声明,轰动了整个新闻界。缅甸存在了近50年的新闻审查制度至此成为历史。从版图上看,夹在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的缅甸,就像一只向上的箭头。在过去的三年里,缅甸以令人惊诧的行动力,刷新了世人对这个“被封闭”的神秘国家固有的叙事逻辑。2011年3月,缅甸结束了持续49年的军人统治,成立首个文职政府,大张旗鼓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开启各项改革。释放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并与之展开对话,大赦政治犯,允许人民游行示威,废除出版审查制度,颁布外国投资法,与地方武装展开和平谈判,并与刚刚获得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正式会面。新闻的自由,是丈量一个国家民主和自由的标尺。“新闻解禁”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文化改革措施,更是缅甸前行道路上的分岔路标。为正处于改革“风暴眼”中的缅甸人指向的,或许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被闭塞”的缅甸为缅甸打上“闭塞”标签的,不是缅甸自身,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外语教师Htike Lwinko

午后的曼德勒街头弥散着一派悠闲气息,斑驳的光影把躺在嘟嘟车(TUK TUK)里的身影切割成无序的几何图案,千里之外那场引爆了缅甸政坛,并让全世界新闻媒体为之疯狂的“民主革命”并没有打破普通缅甸人固有的生活节奏。2011年3月,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持续了49年的军人统治正式走向幕后,缅甸成立首个文职政府,而这距离上一次因缅甸民主偶像昂山素季获胜而被选举结果作废的全民大选已有21年。缅甸“七点民主路线图”终于被推至第五步。大选之后,站在文官集团顶端的,是被称为“缅甸梅德韦杰夫”的吴登盛。这位重新掌权的前军政府要员一改往日作风,坚定而大胆地向世人展示了与他过去40年来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迄今为止,新政府已释放了将近700名社会活跃人士、僧侣和艺术家,解除了新闻管制,允许成立工会,允许反对派成员参加竞选,同时也与长久以来互相敌视和制裁的美国,展开了正式对话。然而在缅甸普通人看来,这一场被外界以夸张语言所描述的“破冰运动”,更像是手持俱乐部入场券的政客才能参与的,一场你来我往的轮盘游戏开始了。“以前没有差到哪里去,今后也不会变得像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那么好。”出生在曼德勒的缅甸第三代华人李祖清看上去已经和本土缅甸人没有任何区别。他开右舵车,吃煎饼时要配咖啡,人字拖和长到脚踝的笼基依旧可以让他健步如飞。他和大多数缅甸人一样,对正在进行的民主改革持观望态度。在李祖清眼中,普通缅甸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当局政府下达的一纸法令,被干脆地分割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外界说我们是被‘制裁’、被‘封锁’的,但实际上缅甸人过去也没有生活在被西方媒体用黑体字标注的‘看不见的恐怖’中。”李祖清笑道,“新闻解禁之前,我们也可以在茶馆里公开讨论丹瑞大将的继承人,调侃甚至质疑政府出台的政策法令。没有人会被突然窜出来的‘影子’捉住,丢到监狱里吃牢饭。”李祖清开办的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坐落在一条名叫“30条”、由东向西贯穿了曼德勒市中心的单行道上。在被严重磨损的水泥路面两旁,是许多歪歪斜斜的电线杆。透过那些相互纠缠的黑色电线,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锅盖”(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像音符一样在高矮不一的楼宇间跳动。“仅仅我们学校,就有两个‘锅盖’,可以接收全世界400多个电视台,一分钱都不要。”李祖清的表情很平淡,他不会想到,自己短短的一句话,已经颠覆了大多数人对于缅甸的传统认知。不久之前,美国知名杂志《纽约客》登载了一篇关于缅甸的报道,其中煞有介事地写道:“一些与军政府有关的缅甸商人、记者和学者成立了一个名叫缅甸出路(Myanmar Egress)的非政府组织。他们为新总统提供了一套美剧《白宫风云》的DVD,目的是让总统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运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当我把这段报道读给当地人听时,他们给予我的回应,是难以置信的摇头和略带遗憾微笑

土生土长的缅甸人龙威(Htike Lwinko)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和大多数80后一样,花样繁多的电视节目几乎陪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他是HBO(美国Home Box Office电视网)的粉丝,最爱的电视剧是讲述战争与兄弟情谊的《兄弟连》,在我们连盗版碟都见不到的时候,他已经体会到了每个星期追连载的激情与乐趣。“除了缅甸的本土电视节目,我们还可以看到来自美国、欧洲甚至是阿拉伯国家的电视台。”龙威印象最深的,是挪威一家叫做“民主缅甸”的电视台。“它几乎每天都在大张旗鼓地骂缅甸当局政府,说它独裁,说我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想笑。”然而就算“民主缅甸”对缅甸现状充满了污蔑与造谣,好像在描述火星上某个与缅甸同名同姓的地方,被它冠以“独裁者”恶名的当局政府,也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形式封杀。这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自缅甸1988年引入卫星信号开始,只要有一台电视或收音机,缅甸民众便可以自由地接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思想、不同意识形态的讯息。BBC和VOA几乎可以排进缅甸青年收听榜前十位。“为缅甸打上‘闭塞’标签的,不是缅甸自身,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他们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和狭隘的眼光来诠释这个与他们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国家。这种自以为是的偏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对缅甸的误解。”刚刚拿到硕士学位的龙威选择成为一名外语教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慢慢消除人们对缅甸的错误认知。“禁忌”的打破这是一次民主的胜利。——Tharzaw 周刊《shade》主编普通缅甸群众对“新闻解禁”这个词语的理解,停留在“杂志上什么新闻都有了”的直观感觉上。但对于缅甸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场正在他们身边,甚至是身上发生的改革风暴,为他们重新构建了“记者”这个职业的定义与外延。7月19日,缅甸国内各大报章杂志的主编和出版商被“末代新闻审查官”丁瑞(Tint Swe)集体召集到新闻出版审查与注册局(Press Scrutiny and Registration Division),被告知一个月以后,存在了近50年新闻审查制度将被废除。从此以后,总编们不必再把写好的稿子交到新闻审查局事先审核。按照丁瑞的最后指示,他们不用在等待为期7个工作日的审稿时间,不用为一不小心就变“政治犯”而忧心忡忡。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报道负责”。作为当日被丁瑞亲自“招待”过的媒体代表之一,周刊《shade》的主编Tharzaw,对缅甸当局取消新闻审核这一举措大加赞赏。

“现在基本上所有你能采访到的内容,都可以刊发,不会因为涉及到敏感题材或政府官员,就被毫不留情的毙稿删稿。”Tharzaw所负责的《shade》是一份全缅文杂志,每周出版一期,共有27个版面,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娱乐、电子、科技、汽车甚至还有漫画。最新一期《shade》的封面上印着一幅S造型的美女图片,图片的主人公是事隔50年后重新走上世界选美舞台的“缅甸小姐”。而这一期周刊的头条主打新闻,是不久前发生在曼德勒街头的“围攻市长事件”。这是一个看上去似曾相识的故事。起因可以追溯到奈温将军时代。当时的缅甸政府有明确法律,规定缅甸境内所有土地属于国有,政府可以无偿征用,但不得进行买卖。时任曼德勒地方官员为谋私利,偷偷把城市周边的荒地低价卖给了农民。几十年后,受够了贫穷的缅甸下决心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市区内胡乱搭建的“棚户区”,自然而然就成了曼德勒城市化进程中,那只首当其冲的“拦路虎”。为了把曾被卖出的土地纳入城市规划,当局政府与“钉子户”们进行了一系列艰难谈判,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动用警力上演“全武行”。之后,愤怒的群众们便把单独出行的曼德勒市长吴昂冒团团围住,市区交通甚至为此一度中断。民众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本子和签字笔,在市中心征集签名,要求市长“下课”。据统计,仅是“围堵市长”当天,示威群众就收集到了曼德勒市民总数1%的签名。而为曼德勒市民此行为“撑腰”的,正是缅甸此前新出炉的《和平集会与游行法案》。2011年12月2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新的《和平集会与游行法案》上签字,落实成为法令。而这一天也正是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缅甸“破冰之旅”的最后一天。在新法令下,缅甸人可以举行和平示威,不过必须在至少五天之前向警方提出申请。警方如果不批准,必须说明理由。缅甸民族院议员、若开民族发展党主席埃貌在通过法案后说:“僧侣也是公民,所以我认为他们也可以参加。”根据此法令,示威者可以持旗帜和政党标志,但示威游行必须避开政府大楼、学校、医院和大使馆等地方。这一法令的出台,无疑让过去缅甸残暴而专制的形象,永远属于了历史。就在4年前,缅甸当局曾血腥镇压反政府示威。2007年9月,军队向僧侣在仰光带领大规模和平示威“袈裟革命”的示威者开火,造成至少31人死亡,数百名僧侣被逮捕收监。“在过去,示威游行这类新闻是绝对不能说,也不能写的禁忌。”Tharzaw兴奋地说,现在不但可以报道,编辑甚至还可以在事件报道下方,写下评论进行总结。“这是一次民主的胜利。”Tharzaw用这句话,为这篇具有时代意义的报道画下句号。“丛林法则”下的媒体生存态

与以前的态度完全不同,现在的政府更像是在‘放养’媒体。——梭民登 前政治犯、专栏作家“报禁”的解除,受到了缅甸所有新闻人的追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直线上升的新增刊物数量。“以前私人确实可以办报办刊,但是由于审查耗时长久且难以捉摸,导致所有私人报刊都只能办成周报、周刊或者月刊的形式,而所有的7家日报都是国营。从8月20日到现在,新增了400多份周刊,几乎和过去50年来所有新闻刊物的总数相等。”当了25年记者的Aung thinhlaing是周刊《media one》的主要撰稿人,而他所在的《media one》正是8月20日后成立的周刊之一。对新闻的敏感,以及在日报系统锻炼出来的机警,让Aung thinhlaing成为了《media one》采编团队中最核心的力量。平日里,除了负责采写政经类新闻,他还要耐心教导那些从来没接触过新闻写作的“菜鸟”们,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报道。这让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略感吃力。“缅甸的大学里没有新闻专业,大多数想当记者的,都是充满理想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年轻、单纯、想象力丰富,浑身上下都是激情。他们常常会一下子就对某个事件义愤填膺,但却缺乏停下脚步、冷静思考、仔细辨别的耐心,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鼓动,发出不明真相的报道,进而蒙蔽更多普通群众。”Aung thinhlaing无奈地表示,新闻解禁后,各类刊物越来越多,新闻从业人员也从原来的“职业老记”变为了现在的“大杂烩”。除了新闻从业队伍的良莠不齐外,报刊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是新闻解禁带来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只要你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学素养,通过了宣传部审查团组织的简单‘面试’,就可以自己开办周刊杂志,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门槛。”Aung thinhlaing说道。自缅甸政府开放‘报禁’后,新闻审查局一夜之间消失了,但新的新闻主管部门并未出现。再加上适应目前形势的《新闻法》尚未出台,涉及新闻从业者的权利、职业道德、出版商和发行商的注册细节,以及对违法者的处罚的详细规定尚未制定。与其说目前的缅甸新闻界自由奔放,不如说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与以前的态度完全不同,现在的政府更像是在‘放养’媒体。虽然每期周刊出版后,还是要送40份样刊到宣传部,但这些刊物的最终归宿大多是图书馆和科、教、文、卫、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档案处。”《北方之星》的专栏作家梭民登曾是站在民主革命最前线的斗士,他比昂山素季小一岁,1976年加入了缅共地下党,被当局政府当作政治犯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他最宝贵的壮年时代。比起他曾经的许多“战友”来说,梭民登无疑是幸运的。纪实文学里总是用大篇幅描述的残忍酷刑并没有出现在他的牢狱生涯中。因为受过基础教育,出狱后的梭民登没费多少力就找到了文书类的工作,糊口不成问题。而梭民登的大部分狱友,却在2011年才开始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2011年,缅甸进行了两次大赦,上万名被释放的关押者中只有300人是政治犯。到2012年1月,吴登盛先后三次大赦近8000名服刑人员,其中包括自2005年7月以来一直被软禁在家的改革派军方前总理钦纽、1988年学生运动领袖敏哥奈、掸邦民族领导人昆吞乌。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前夕,缅甸新闻部宣布基于“人道理由”再释放500多名囚犯,全国民主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透露,获得特赦释放的可能包括在押的所有424名政治犯,以及前军事情报官员。2012年11月中旬,缅甸政府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前夕释放了452名犯人,而全国民主联盟成员表示“获释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政治犯。”2013年1月中旬,缅甸政府废除了前军政府对异议分子所实行长期监禁的法律。该法律是军政府1996年起草国家宪法准则时制定的,根据法律那些“写作或发表可能破坏国家和平与稳定言论的人”最高可被判处20年监禁。该法令的废除,无疑给一直用生命追求自由民主的梭民登,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在庆祝了这个“阶段性胜利”后,梭民登依然不认为缅甸媒体目前的状况,符合他心目中对自由的理解。“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媒体负责人的追求变成了经济效益,而非新闻的真实性。”梭民登翻开卷在手中的杂志,指着其中图文并茂的大篇幅报道很是不满。“你看,这些骂政府的、骂外国投资公司的,其实都是夸大其辞。为了好卖,他们怎么抓眼球就怎么写。”“报禁”的开放,使缅甸媒体数量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加上政府的“放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的媒体,像是进入了一个原始而残酷的丛林中。一切伦理标准和道德逻辑,都在为“优胜劣汰”这样的生存铁律服务。对某些媒体不顾事实真相,一味追求发行量,看不过眼的不止梭民登一人,就连备受私人媒体追捧称赞的昂山素季也曾两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有些媒体无节制地滥用权力,进行捕风捉影式的报道伤害了他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且不道德的。”实际上,用暴力、血腥,甚至捏造新闻、制造噱头来赚取发行量,并不是缅甸媒体的个例。世界最著名新闻人普利策也曾亲历过的“黄色新闻”时代,在那个经济利益至上的怪圈里,调查翔实讲述真相的报道,敌不过一篇随意杜撰的都市奇谈。然而,历史证明,这样的情况并非常态,也不会持续太久。很多和Aung thinhlaing、梭民登一样打从心里热爱着缅甸,并为新闻解禁、缅甸民主感到骄傲的缅甸新闻人坚信着,新闻自由之路,会在缅甸日渐民主的政治格局下,越走越远。“与以前的态度完全不同,现在的政府更像是在‘放养’媒体。”虽然每期周刊出版后,还是要送40份样刊到宣传部,但这些刊物的最终归宿大多是图书馆和科、教、文、卫、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档案处。”《北方之星》的专栏作家梭民登曾是站在民主革命最前线的斗士,他比昂山素季小一岁,1976年加入了缅共地下党,被当局政府当作政治犯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他最宝贵的壮年时代。

“以前私人确实可以办报办刊,但是由于审查耗时长久且难以捉摸,导致所有私人报刊都只能办成周报、周刊或者月刊的形式,而所有的7家日报都是国营。从8月20日到现在,新增了400多份周刊,几乎和过去50年来所有新闻刊物的总数相等。”当了25年记者的Aung thinhlaing是周刊《media one》的主要撰稿人,而他所在的《media one》正是8月20日后成立的周刊之一。对新闻的敏感,以及在日报系统锻炼出来的机警,让Aung thinhlaing成为了《media one》采编团队中最核心的力量。平日里,除了负责采写政经类新闻,他还要耐心教导那些从来没接触过新闻写作的“菜鸟”们,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报道。这让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略感吃力。“缅甸的大学里没有新闻专业,大多数想当记者的,都是充满理想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年轻、单纯、想象力丰富,浑身上下都是激情。他们常常会一下子就对某个事件义愤填膺,但却缺乏停下脚步、冷静思考、仔细辨别的耐心,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鼓动,发出不明真相的报道,进而蒙蔽更多普通群众。”Aung thinhlaing无奈地表示,新闻解禁后,各类刊物越来越多,新闻从业人员也从原来的“职业老记”变为了现在的“大杂烩”。除了新闻从业队伍的良莠不齐外,报刊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是新闻解禁带来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只要你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学素养,通过了宣传部审查团组织的简单‘面试’,就可以自己开办周刊杂志,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门槛。”Aung thinhlaing说道。自缅甸政府开放‘报禁’后,新闻审查局一夜之间消失了,但新的新闻主管部门并未出现。再加上适应目前形势的《新闻法》尚未出台,涉及新闻从业者的权利、职业道德、出版商和发行商的注册细节,以及对违法者的处罚的详细规定尚未制定。与其说目前的缅甸新闻界自由奔放,不如说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与以前的态度完全不同,现在的政府更像是在‘放养’媒体。虽然每期周刊出版后,还是要送40份样刊到宣传部,但这些刊物的最终归宿大多是图书馆和科、教、文、卫、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档案处。”《北方之星》的专栏作家梭民登曾是站在民主革命最前线的斗士,他比昂山素季小一岁,1976年加入了缅共地下党,被当局政府当作政治犯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他最宝贵的壮年时代。比起他曾经的许多“战友”来说,梭民登无疑是幸运的。纪实文学里总是用大篇幅描述的残忍酷刑并没有出现在他的牢狱生涯中。因为受过基础教育,出狱后的梭民登没费多少力就找到了文书类的工作,糊口不成问题。而梭民登的大部分狱友,却在2011年才开始看到了新生的希望。2011年,缅甸进行了两次大赦,上万名被释放的关押者中只有300人是政治犯。到2012年1月,吴登盛先后三次大赦近8000名服刑人员,其中包括自2005年7月以来一直被软禁在家的改革派军方前总理钦纽、1988年学生运动领袖敏哥奈、掸邦民族领导人昆吞乌。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前夕,缅甸新闻部宣布基于“人道理由”再释放500多名囚犯,全国民主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透露,获得特赦释放的可能包括在押的所有424名政治犯,以及前军事情报官员。

--免责声明-- 《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这篇文章828la47743。

【结语】: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缅甸后解禁时代 政府像在放养媒体】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7743'></small><noframes id='828la47743'>

  • <tfoot id='828la47743'></tfoot>

      <legend id='828la47743'><style id='828la47743'><dir id='828la47743'><q id='828la4774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7743'><tr id='828la47743'><dt id='828la47743'><q id='828la47743'><span id='828la47743'><th id='828la47743'></th></span></q></dt></tr></i><div id='828la47743'><tfoot id='828la47743'></tfoot><dl id='828la47743'><fieldset id='828la4774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7743'></bdo><ul id='828la4774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