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分类: 历史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发生的一次交战,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案例的典型。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

在春秋时期,虽然各个诸侯国表面上尊敬周天子,但是各国都是野心勃勃,想要自己统一天下,在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齐国迅速发展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内发生内乱公子小白即位,就是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公子纠逃到鲁国,鲁王公开支持公子纠争夺王权,齐桓公原先就对鲁国不满,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说,执意要攻打鲁国。

鲁庄公得知齐国大军来犯,决定动用国家力量来和齐国抗衡,鲁庄公准备发兵的时候,曹刿自荐想要参与战争。曹刿曾经问过鲁庄公,你凭什么相信自己的部下会为您付出生命,鲁庄公说我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百姓,从不亏待他们,我尊敬神明,都有祭祀他们,我在受理案件的时候一定明察秋毫,给百姓一个交代。曹刿认为他尽到了作为君王的责任,具备了与齐国一战的资格。

两军在长勺展开决战,等到列阵完毕,鲁庄公想要击鼓出击,来个先发制人,曹刿建议鲁庄公严守阵地,以逸待劳等待击败敌军的关键时期,鲁庄公同意了。齐国军队凭借自己的强大兵力,分外嚣张,士兵们也是急功近利,结果连连三次出击,对鲁国都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这下齐国的军队缺乏战斗经验的弊端就暴露出来,这时候的齐军开始士气低落,曹刿看到这样的情景,下令发动进攻,鲁国军队憋了好久,一听到战鼓声,士气高涨一鼓作气,给敌人重创,齐军哪里想到自己的军队这样的不堪一击,下令撤退,这仗咱不打了。

鲁庄公见时机已经成熟,想要乘胜追击,曹刿先看了敌人撤退时车轮的留下的印子是否整齐,敌军的战旗是不是整齐,再判断齐军真的是逃跑而不是战略撤退半路埋伏后,才同意鲁庄公,鲁国大胜。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少胜多的案例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典范,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一结局呢?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战时把握了有利的战机,战后能准确的说出胜利的原因,这三点充分说明鲁国的胜利是可预见的。

长勺之战胜利的原因

长勺之战胜利的原因

在鲁庄公想要与齐国殊死一搏的时候,曹刿曾经问他,主公凭什么认为手下的人民就一定会为您效忠,鲁庄公想了一下说,我平时救济贫苦的百姓,对他们不会征税太多,不增加百姓的额外负担。曹刿说这只是小恩小惠,很多君王都可以做到的。

鲁庄公又说,我秉承周礼,时常祭祀神明,求神明的保佑态度也很诚恳,曹刿说这还不够,对神明尊敬是应该的,和主公您的表现无关。

鲁庄公最后说,我在处理民众案件的时候,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给每一位受害者一个交代,不让冤假错案发生。曹刿听到这一点我就放心了,我将辅佐主公左右战局。

大战一触即发,齐国的军队急功近利,想要克敌先机,曹刿让鲁庄公按兵不动,齐军因为两次进攻得不到想要的目的,开始出现急躁的情绪,原先的斗志现在也没了一半,曹刿让鲁庄公现在立马下令,全力围攻齐军。

在齐军要丧失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四周锣鼓喧天,鲁国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杀过来,自己先乱了阵脚,再加上先前的进攻无果,让士兵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但是鲁国人可不是这样,他们这一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能有机会出一出了。

齐军大败撤退,曹刿来到阵前,观察到敌人的战旗倒塌,士兵也丢盔卸甲,战车撤退的痕迹也没有什么规章,下令乘胜追击,鲁国大胜。

战后,曹刿总结,打仗全凭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正是我方士气高涨的时候,在敌军撤退的时候,我担心会遭到埋伏,但是观察了时局之后,发现是自己多虑了。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我们可以以少胜多。

长勺之战的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也进入了诸侯崛起,争夺势力范围的大国争霸时代。而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年间重要的封地,两国相邻,在领土问题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纠纷,长勺之战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

长勺之战背景

长勺之战背景

当时的鲁国位于现在的山东,曲阜嘛,因为是孔子故乡,所以也就特别推崇周朝的礼乐制度,但是和齐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至于齐国,过去是姜子牙的封地,这片土地上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姜子牙立国后推行一系列利于发展的政策,推行礼制,因地制宜,重用贤人,这就导致齐国经济发达,实力强大,从西周到春秋都是老大一般的存在。

周庄王十一年,齐国内乱,君主之争让整个齐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后来公子小白在和公子纠的王位争夺中获得先机,成为日后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因为当初鲁国支持自己的对手而怀恨在心,鲁国想要派大军送公子纠返国,受到齐桓公打压,双方交战,鲁庄公把大旗插在将领的车上,自己才捡回一条命,鲁国大败。

之后鲁庄公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取信百姓,祭祀神明,和百姓有难同当,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在长勺之战中,也因为贤德受到了到了有远见卓识的曹刿的帮助,以少胜多,战胜齐国。

长勺之战遗址

长勺之战的遗址在现在的今苗山镇杓山南,鲁庄公七年的一天,这里正进行着一场足以为世人铭记的战役。

长勺之战纪念碑

长勺之战纪念碑

西杓山村南有一座山叫做杓山,在杓山一片丘陵地带中杓山显得特别高大。杓山最高峰的地方原有一个古山寨,所以山峰又被称为杓山寨。后来村民说山的形状像倒扣着的勺子,就有杓山的名字了。

在字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杓”通“勺”,所以历史记载中的杓山和我们现在说的勺山其实是一个东西。

在杓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台子,似乎是天然形成的,当地的村民叫这个为擂鼓台,据说当时两军交战,都要在这个台子上为彼方呐喊助威,增长士气。

西杓山村还有一座古庙,叫木莲寺,寺庙的占地面积也很大,庙宇里重多大殿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有村民说一般人不敢进去,里面有神明。

木莲寺所在的高台据说是点将台,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将领会站在高处,或者有利地形处调兵遣将,从而达到扭转战局的效果。

在西杓山村头,立着一块长勺之战遗址碑,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的发生的地方。

《左传》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具体位置在哪,但是我们从战争的描述中可以推断出,当时齐军兵力强大,一定是要带战车的,而能允许车辆在山上通过只有只一条通道。

而且杓山北面地势开阔,可以让战车布阵,要是齐军败退也只有一条通道可以逃跑。也就应证了曹刿怕齐军诈降,然后在半路埋伏的推断。除了地形,村民在当地挖到的一些青铜器也是那个时代战争的遗留。

--免责声明--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这篇文章828la57041。

【结语】: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57041'></small><noframes id='828la57041'>

  • <tfoot id='828la57041'></tfoot>

      <legend id='828la57041'><style id='828la57041'><dir id='828la57041'><q id='828la5704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57041'><tr id='828la57041'><dt id='828la57041'><q id='828la57041'><span id='828la57041'><th id='828la57041'></th></span></q></dt></tr></i><div id='828la57041'><tfoot id='828la57041'></tfoot><dl id='828la57041'><fieldset id='828la5704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57041'></bdo><ul id='828la5704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