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

时间: 2020-09-01 22:49:44 分类: 美文赏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

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

****************

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

作者:博雅教育在线

发表时间:06-2608:59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三国演义》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为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库添砖加瓦。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1.草船借箭——有误(雾)

2.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3.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4.孔明吊孝——假慈悲

5.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7.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9.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0.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夏侯惇看春秋——一目了然

13.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1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6.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7.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8.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19.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20.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1.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2.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23.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

24.蒋干盗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5.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

26.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27.张飞抢李逵——黑吃黑

28.黄忠叫阵——不服老

29.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0.刘备编草鞋——内行

****************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歇后语大全!知识必备!

作者:星咖娱乐范

发表时间:18-02-0417:20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虚虚实实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仁假义/不是真心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孔明斩马谡——咬牙忍痛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七擒孟获——以德服人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孔明弹琴退仲达〔司马懿〕——好沉着/临危不乱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生不如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刘备编草鞋——内行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讨债——声势凶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张飞讨债——声势凶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扇扇子---不分冬夏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出祁山——以守为攻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吕布杀敌董卓——大义灭亲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刘备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关注小编,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

三国时期留下不少歇后语,有关他的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作者:文化小特哒哒哒

发表时间:18-04-1723:04

歇后语,作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形式,短小、风趣,涉及到历史很多的典故,读懂这些歇后语,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不过,歇后语一般算得上是草根间流传的俏皮话,并未真正的广为流传(官方流传)。现在社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其使用率日益降低,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流程,不过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仍然是需要我们牢记的。

歇后语

三国时代,作为现如今人们几乎最为熟知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很多的歇后语典故。这些歇后语也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三国历史,不得不说,小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历史的时候,我们就潜移默化的学习着三国时代的历史相信更多的人是先知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后了解和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的吧。

周郎妙极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很清楚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二气周瑜的故事。孙权假意和亲实为取回荆州,但是吴国太却看上了刘备,和亲成功,荆州却又取不回来。

周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寓意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认为“皮匠”指的就是“裨将”(副将),盖因由语言传播,而非文字,普通百姓又不知道什么是“裨将”才造成这个误会。

诸葛亮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请走,不得已放弃在刘备这里谋前程的想法,到了曹操阵营。自古忠孝难两全。没想到徐庶进了曹军阵营后,未献一计,一身风骨。令人钦佩。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纸上谈兵的典范,除了赵括就算得上是马谡了。自负才气逼人,却无实战经验,有了马谡失街亭的典故。后来更是引发诸葛亮的空城计。

等等。

不过有关一个人的典故是最多的,那就是——张飞。

张飞

《三国演义》中张飞几乎是招不到人讨厌的,他性格直爽,有勇有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因此关于他的歇后语更是数不胜数。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张飞擒严颜、义释严颜。攻巴郡时候,张飞用计谋让假张飞代替自己上山打柴,张飞算好严颜吃了自己的计谋,来了个螳螂捕蝉,生擒严颜。并且张飞大局为重,亲解其缚,正中高座,纳头便拜,感染严颜,才使得他投降,为拿下西川做出巨大贡献。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 这个歇后语也是广大群众对张飞的谋略的认可,张飞不仅仅是个粗人,还懂得穿针引线这个代指细腻的活。可见张飞并不单单是个勇士还有文士这方面的天赋。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这个典故不知道有没有,出处不明。想必也是因为张飞这个勇猛的汉子,并且家里也是卖肉的喜欢喝酒,对他来说吃豆芽可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吗。

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赘述了,其中有典故的和没典故的都存在。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拆桥——有勇无谋、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等等。

歇后语经过多少年的变化,已经渐渐跟不上现如今的说话方式了。淘汰是谈不上的,更多的由现如今的事情概括总结出网络语言。像“我爸是李刚”、“扶老太太过马路”这都能算得上是另类的歇后语,不过并非有实际的歇后语存活的时间长。

经典不会磨灭,只是默默的流传。

以上。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三国时期留下不少歇后语,有关他的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作者:文化小特哒哒哒

发表时间:18-04-1723:04

歇后语,作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形式,短小、风趣,涉及到历史很多的典故,读懂这些歇后语,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不过,歇后语一般算得上是草根间流传的俏皮话,并未真正的广为流传(官方流传)。现在社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其使用率日益降低,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流程,不过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仍然是需要我们牢记的。

歇后语

三国时代,作为现如今人们几乎最为熟知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很多的歇后语典故。这些歇后语也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三国历史,不得不说,小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历史的时候,我们就潜移默化的学习着三国时代的历史,相信更多的人是先知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后了解和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的吧。

周郎妙极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很清楚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二气周瑜的故事。孙权假意和亲实为取回荆州,但是吴国太却看上了刘备,和亲成功,荆州却又取不回来。

周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寓意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认为“皮匠”指的就是“裨将”(副将),盖因由语言传播,而非文字,普通百姓又不知道什么是“裨将”才造成这个误会。

诸葛亮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请走,不得已放弃在刘备这里谋前程的想法,到了曹操阵营。自古忠孝难两全。没想到徐庶进了曹军阵营后,未献一计,一身风骨。令人钦佩。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纸上谈兵的典范,除了赵括就算得上是马谡了。自负才气逼人,却无实战经验,有了马谡失街亭的典故。后来更是引发诸葛亮的空城计。

等等。

不过有关一个人的典故是最多的,那就是——张飞。

张飞

《三国演义》中张飞几乎是招不到人讨厌的,他性格直爽,有勇有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因此关于他的歇后语更是数不胜数。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张飞擒严颜、义释严颜。攻巴郡时候,张飞用计谋让假张飞代替自己上山打柴,张飞算好严颜吃了自己的计谋,来了个螳螂捕蝉,生擒严颜。并且张飞大局为重,亲解其缚,正中高座,纳头便拜,感染严颜,才使得他投降,为拿下西川做出巨大贡献。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 这个歇后语也是广大群众对张飞的谋略的认可,张飞不仅仅是个粗人,还懂得穿针引线这个代指细腻的活。可见张飞并不单单是个勇士还有文士这方面的天赋。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这个典故不知道有没有,出处不明。想必也是因为张飞这个勇猛的汉子,并且家里也是卖肉的,喜欢喝酒,对他来说吃豆芽可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吗。

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赘述了,其中有典故的和没典故的都存在。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拆桥——有勇无谋、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等等。

歇后语经过多少年的变化,已经渐渐跟不上现如今的说话方式了。淘汰是谈不上的,更多的由现如今的事情概括总结出网络语言。像“我爸是李刚”、“扶老太太过马路”这都能算得上是另类的歇后语,不过并非有实际的歇后语存活的时间长。

经典不会磨灭,只是默默的流传。

以上。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10个三国歇后语,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的时候要真假分明哟

作者:小刀文史

发表时间:18-03-2218:16优质原创作者

诚然,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比较火爆,和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影视剧的“宣传”分不开,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歇后语,也让三国的一些故事深入人心。比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马谡用兵——言过其实等等。

不过,大多数歇后语都是基于小说而来的,和历史真实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那如果您的孩子问到某一句歇后语是什么意思,怎么和他解释更加妥当呢?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NO.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答: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说刘备能打下一片江山是很不容易的,但并不是说刘备因为会哭鼻子才有了一片江山哦。

刘备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厉害的英雄人物,他本来是个做生意的商人,当时天下大乱,刘备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于是招兵买马,辗转各地,终于在60岁高龄的时候占据了益州这块领地,于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记住哦,刘备的江山是靠自己的双手拼搏而来的。

NO.2: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答:这句歇后语说的是马谡这个人对于打仗说起来很有一套,但实际战斗起来他根本不行,就是我们常说的纸上谈兵。他曾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在街亭之战中让人大失所望。

不过,也别因为马谡这一次大败,就看不起他,他的学识和治理能力都很强哦。

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非同寻常

NO.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答:因为张飞爷爷给人一个粗旷大汉的形象,总觉得他打仗只靠蛮力。实际上,张飞是会用计谋的,有一回,张飞带兵攻打西川,对战蜀中老将军严颜,张飞生擒他,还用情怀打动严颜,让严颜为自己效力。嘿嘿,张飞可是会软硬兼施的。

NO.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答:徐庶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原来为刘备效力,后来被迫到了曹操那边,可是他心里只认刘备一个主公,并没有为曹操出一计献一策,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忠诚是值得肯定的。那么他后来何去何从了呢?他在曹魏做官了,既然做官了,那肯定为曹魏效力了。

徐庶

NO.5:阿斗的江山——白送

答:阿斗是刘备的儿子,刘备死了后,蜀汉的江山是由他来继承的。这一句歇后语主要想说明阿斗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没有能保护好父亲留下的江山,而是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曹魏。

公元264年,邓艾军队直袭成都,刘禅举城投降,拱手相送了江山。刘禅虽然活的长久,但他一生几乎都在享乐,我们可别学他,还是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

NO.6: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答:庞统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才 ,这句歇后语说的是让庞统这样一个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去治理一个县,大材小用啦。庞统一开始在刘备手下任职县令,后来经过别人的推荐,刘备亲自面试了庞统,直接将他破格提拔为副军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凤雏庞统

NO.7: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答:在《三国演义》书中,关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故事很多都是虚构的,比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那这句歇后语说的是周瑜死后诸葛亮前去祭拜,说诸葛亮这是假仁假义的行为。

周瑜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很聪明的奇才,为不同的主公效力,难免会争锋相对的。周瑜英年早逝,并不是诸葛亮气得,诸葛亮去祭拜,也并未发生的。

NO.8: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答:为什么关羽放屁,不知道脸红呢?原来啊,关羽的脸本身就是通红通红的。那历史上关羽的脸就是红色的吗?这是未知的哦,只知道关羽肯定有着很漂亮的胡须,诸葛亮曾叫关羽“美髯公”。

红彤彤的脸

NO.9: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答:三国的后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也是一段佳话。两人旗鼓相当,相互对战了几年,结果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司马懿长寿笑到了最后。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大军撤退,司马懿追击,路过蜀军的营寨,发出了“诸葛亮真乃世间奇才”的感叹,但这并不像歇后语中所说,司马懿甘拜下风了,司马懿是很强势的,他的智谋并不比诸葛亮差。

NO.1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答:这是赤壁之战的经典一幕,周瑜和黄盖商量好,准备来个诈降计,如何弄的逼真点呢!那就是周瑜鞭打黄盖,黄盖不服周瑜而起了反心。

历史上黄盖确实给曹操写信假意投降,趁机用计火攻曹操的军队,直接导致曹操的战败,“周瑜打黄盖”这段情节补充的蛮合理的哟。

周瑜打黄盖,啪啪啪

****************

关于四大名著,有哪些经典歇后语?(赶快收藏)

作者:朝读夕写

发表时间:18-12-2017:16

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这四部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代表了我国文学史上最高水平。

歇后语,则为我国最“最低”文学水准,即使目不识丁的村妇,歇后语往往也能娓娓道来。

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象有趣,言简意赅,智慧满盈!

歇后语的题材来源林林总总,关于四大名著当然少不了,整理的四大名著歇后语,有趣、有用、有文化,赶快收藏起来。

《水浒传》歇后语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传,作者施耐庵,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李逵敬酒——非喝不可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宋江的军事——吴(无)用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负荆请罪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三国演义》歇后语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著作,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时代为背景,通过大量战争描述,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西游记》歇后语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明代吴承恩作品,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如来观音——假夫妇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红楼梦》歇后语

《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清代曹雪芹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从主角贾宝玉的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贾宝玉结婚 —— 不是心上人

叫林黛玉抡板斧 —— 强人所难

看《红楼梦》淌眼泪 —— 同病相怜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贾宝玉出家 —— 看破红尘

刘姥姥坐席 —— 出洋相,洋相百出

王熙凤的为人 —— 两面三刀

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

我们整理的四大名著歇后语喜欢吗?你还有知道哪些关于是四大名著歇后语?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

三国故事,三顾茅庐,三国歇后语

作者:冬天的雪方冬香

发表时间:18-11-3018:45

明代人陈际泰《太乙山房文稿》中回忆起这样一件事:大概是在他孩童时,从舅舅那里借来《三国演义》,蹲在院中的墙角,一边晒太阳,一边津津有味地翻读。

看着看着入了迷,母亲叫他去吃粥,他不应声,过了一会儿,喊他去吃饭,他还是头也不抬,没答声。时间长了,终于看得饥肠辘辘,头晕眼花地站起来,找母亲要粥饭,结果粥饭没吃到,倒先被母亲揪住打了几下。后来母亲见到他舅舅就生气地问:为什么借给外甥那样的书?书中打打杀杀,外甥看得入了迷,昏头昏脑,连饭也不吃。

这段有趣的记载,说明在明代就有人读《三国演义》读入了迷。其实岂止是明代,从《三国演义》问世之日起,凭着它本身巨大的艺术魅力,不知令多少人为它如醉如痴。它的很多人物和故事已深人民心。

比如中国民间流传的歇后语,有很多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这是说《三国演义》魅力无穷,很多人看着看着,就沉浸进去,随故事里的人物一同喜怒哀乐,忘却了身外的现实世界。再如:“董卓进京—没安好心”“蒋干盗书—上当受骗”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生不如死”

董卓是《三国演义》头几回里的大奸巨恶,何进召他来诛除宦官,结果却引狼人室,给汉天下和百姓带来无穷的祸患。在《三国演义》里所写大体符合历史,但人们一提到董卓,便想到是个超级恶霸,显然不是因为读了《三国志》或者《后汉书》,而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历史上的蒋干,风度翩翩,能言善辩,他去见过周瑜不假,但没盗过书,也没中过计。但经《三国演义》里写出“群英会蒋干中计”这精彩的一幕后,蒋干在人们心中便成了自作聪明、上当受骗的傻瓜的代名词;

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也纯属《三国演义》虚构,赤壁之战时黄盖确实写过诈降书,但没挨过打。到了《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许觉得曹操如此老奸巨滑,单凭一封信就上当受骗,好像说不过去,于是只好委屈委屈黄盖,在他背上狠打了几十大棍。因而后来的人们一提苦肉计,便往往联想到《三国演义》里黄盖挨打这一幕;

历史上孙权确实与刘备联过姻,但那是他主动将妹妹嫁给刘备。到了《三国演义》里,就便成东吴一方弄巧成拙,弄假成真,以至于“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早在三国时代,民间就流传着“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俗谚,是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带兵追赶,见蜀军突然掉头迎上来,吓得连忙退兵。到了《三国演义》里,这个故事经过大幅度的加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令人难忘

上面几条歇后语中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上实有其事,经《三国演义》一写,更加广为人知,有的是纯属虚构,但影响很大。

与此相似的还有:“三顾茅庐—好难请”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夜战马超—不分胜败”

再看有关关羽的几条: “关公门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关云长败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其实历史上关羽的兵器并不是大刀,他也没有闯五关斩六将。但在《三国演义》里,过五关是关羽英雄业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的民间还有句俗语,叫“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也是受了《三国演义》里这段的影响。

再看关于猛张飞的: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有劲没处使”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卖刺猜—人强货扎手”

这里面没说到什么三国故事,都是由《三国演义》里猛张飞豹头环眼的形象和勇猛卤莽的性格展开的联想。 又如: “诸葛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黄忠出阵—人老心不老”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足智多谋见长,同样,老当益壮的黄忠也是《三国演义》的创造。

再有说刘备的: “刘备的江山—哭来的”‘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本行”

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中国民众,都知道刘备是好人,但在内心里真正喜欢他的人恐怕很少。《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太没有英雄气慨,有时还显得窝囊,比如借荆州,几次在诸葛亮的导演下哭天抹泪,哄骗老实人鲁肃,这种事在《三国演义》里没第二个人能做得出来;此外,刘备有时还显得很虚伪,比如刘备摔孩子,《三国志平话》里已有这一情节,《三国演义》里照写之后还做诗称颂,大唱赞歌,但从上面的歇后语来看,人们对刘备这一举动却并不怎样欣赏。

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它们鲜明生动,有的还妙趣横生,大大地丰富了祖国语言的宝库,既集中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又生动地表明了;民众对《三国演义》这部不朽杰作的深深的喜爱。

****************

这么多草船借箭的歇后语,你觉得哪个更贴切?

作者:字学系

发表时间:18-05-1310:22

三国演义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而有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也是非常有趣的。最为经典的草船借箭就有很多个版本的歇后语,广为流传的有十个之多,你认为下面这十个中哪个更为贴切呢?

****************

《三国演义》里的关公欠曹操一份恩情,到死都未还

作者:凭栏优读

发表时间:18-08-1421:48优质原创作者

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看到了关公败走麦城这一集,我便哭闹起来,把父亲惹毛,将我痛打一顿。现在想想,自己也是滑稽,以为只要自己不看那一集,关公就能活着,或者,至少不必去看关公的麦城之殇。

关公跨马图

长大一点后,《三国演义》成了我最喜欢读的书,关公依旧是我心中的武圣,神人。可有些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多了,纠结起一些细节,却有总想不开,转不过弯,总感觉武圣关羽还欠曹操一份恩义没有报答,那就是《三国演义》里面,曹操给关公的赤兔马。

游戏中的宝马赤兔

《三国演义》中,刘皇叔徐州兵败,关公困守下邳,中了曹操的调虎离山计被困山上,被张辽说动,愿意降汉不降曹,且要求善待他的二位“嫂嫂”,最后若是得到刘备的消息,便去投靠。曹操都一一答应,此后,曹操对关公是百般讨好,金银财宝,美女佳肴,所有的好东西恨不得都送给关羽,其中就包括了从吕布处缴获的赤兔马。

我儿时最喜欢看的

后来,关公为了全桃园之义,留书作别曹操,封金挂印,曹操所赐之物全部留下,就连朝廷颁发的汉寿亭侯印,也挂在堂中,而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兄弟。我就觉得,罗贯中笔下这一段有问题,既然关公不愿意接受曹操给的任何东西,为何不将赤兔马也留下呢?

封金挂印

若说报恩,曹操在击败刘备,占据徐州之后,不仅不杀关公,还善待刘备家属,对关羽更是恩情深重,作为国士的关公,当然知恩图报,历史上的关公刺颜良于马下,演义中的关羽更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的恩情,这么算,算得上是两抵了。

关公威震十方

演义里,后来关公华容道放曹操,说的也很清楚,报答的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曹操不但不追究,还特地让张辽沿路传令放行的恩情。你放我一次,我也还你一次人情,放你一马,一来一去,也算得上是两抵了。

曹操华容道求情

那这么说来,演义里的关公自从曹操处得了赤兔马,就没有还给曹操,曹操给他的金银珠宝,高官厚禄,美女家仆,那些东西和赤兔马比起来,真的算不上什么啊。当时想不明白,跑去问我父亲,父亲说古代战马何其重要,战马几乎和主人是一体的,关羽得了赤兔马,这马就是和他是一体的了,不再算是身外之物。这样的答案,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但是在我这里是很难接受。

华容道放曹操

《三国志》里面,只记录了吕布有宝马赤兔的记录,在吕布兵败身死之后,便没有了关于赤兔马的记录。演义中先是被曹操送给了关羽,而后又被吕蒙所获,最终是赤兔马感念关羽的忠义恩情,绝食而死。

老版电视剧败走麦城

但不论赤兔马是否心属关公,我以为,《演义》中的关公从曹操处得了赤兔马,却又没有回报曹操什么,所以我以为,关公一直欠着曹操一份恩情,没有还。

关公被俘图

桃园一场,余生随往,一把关刀威震八方,怎可惜,英雄气短,请再唤我声,云长。

****************

盘点《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三个人,第三个令人意外

作者:攀比得爱情

发表时间:18-09-1814: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义薄云天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运筹帷幄的诸葛亮……这些人物身上发生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而且,《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名的俗语,其中有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许多人都觉得它是形容关羽的,其实,这句话除了关羽,《三国演义》中还有两个人是符合这句话的,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三位三国名人

义薄云天——关云长。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有目共睹的。当时的关云长与哥哥刘备失散,被曹操围堵在屯土山,不得已降了曹,但是与曹操约法三章:1.降汉不降曹。这只是门面上的说法,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汉朝廷怕是已经不复存在了。2.要求曹操优待刘备的两个夫人。这表现出来了关云长对哥哥刘备的大义,表现了关羽义薄云天的性格。3.一旦知道了刘备的消息,一定要去投奔刘备,不会一直留在曹营。曹操对刘备非常的珍惜,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关羽在曹营的这段时间,曹操为了留住他给他送马送钱还送了他新衣服,但是关羽依旧不为所动,还选择穿刘备送他的旧衣服。后来关羽得知刘备消息,辞别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兄长,令人感动。关羽在曹营也为曹操做了许多事,而且赤壁之战后华容道义释曹操也使得关羽报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

一言不发——徐庶。徐庶本来是刘备手下的谋士,而且是帮助刘备获取樊城的关键人物,但是曹操对刘备获得樊城非常意外,相信肯定有人帮助刘备,后来他手下谋士认出了当时托名单福的徐庶,并且告诉了曹操徐庶的致命弱点就是他的母亲,于是曹操便扣押了当时在曹操管辖之地的徐母,并且假徐母之名让徐庶来到曹操之地。徐庶回来后,徐母知道曹操诡计得逞,悲愤之下,自杀而死,徐庶也在此时决定不为曹操献一计。这也有了后来那句歇后语: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后来赤壁之战,徐庶有短暂出场,他看出了庞统献的连环战船之策,而且去了一次汉营。徐庶的心一直在刘备所在的汉营,而且也是他为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可谓是刘备成功路上的贵人。

一心向汉——荀彧。很多人都觉得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第一军师,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应该一心向曹才是,然而他却是一心想要光复汉室的。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把自己当作汉朝的臣子而不是曹操的臣子。而且曹操在拥有那么大权利的时候并没有称帝,很大程度上是荀彧的压制作用。荀彧向汉,这个“汉”,并不是刘备那个“汉”,而是最为正统的汉献帝。荀彧是一个大汉的忠臣,他效忠曹操也是出于对汉室的保护。在三国那个乱世里,荀彧为大汉能做的事恐怕就是保住汉献帝的人头吧!

以上就是我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几个《三国演义》人物的介绍,其实历史上除了这三个人,还有许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英雄,比如刘备,庞统,他们都是在曹营为曹操办过事,而且他们心里真正想帮的却是大汉朝廷!

好了,以上就是我关于《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的介绍,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评论留言哦!

****************

三国演义:你真以为关羽的脸是红色?别天真了,真相是这样的!

作者:限制的东西总难以改变

发表时间:18-11-2616:16

刘备的蜀军联盟,在三国演义里,一直被作者罗贯中加以正面形象,而他们的兄弟三人桃园三结义,虽然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也成为如今兄弟间结盟立誓的模范兄弟,而关羽更是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被人们奉为关公关云长。但是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没有关羽是红脸的记载,所以关羽是红脸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遍的?那么真正的历史上,关于到底是不是一张红脸呢?

首先就是关于为什么是红点,其中一点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后人因为,对他进行了添油加醋,以及文化改造,让红脸关羽赋予了一定的神话性,而第二点就是,为什么要把关于染成红脸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文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一点就是民间的传说中,在民间故事里,有过关公变成红脸的几个故事,这个故事大致内容是一样,只是在关于变成红脸的原因有些不同,都是被官兵通缉,然后四处躲藏,于是没有办法的他只能逃到山里躲起来。

当时有一个姑娘正在屋前坐着,看到关公以后立马就对他说,你快躲进屋里躺起来装病。这样就不会被追杀来的官兵发现,这名女子还杀了一只鸡,把鸡血抹在光光的脸上,同时还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给关公贴在嘴上和脸颊上,然后用被子把他蒙起来,让官兵到达了以后你要kiss,发现里面是一个红脸长满胡腮的人,就纳闷道,我们追杀的是一个白嫩的人,而床上躺着个人呢,满脸通红像是发病了一样,于是官兵们连忙跑走了。所以关公逃过了这劫,但是她脸上的红色却是定型,并且少女的头发也成了他的胡须。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关云长在被追杀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老太婆,关云长来到湖边,老太婆就就对关羽说,小伙子,能保命的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你用拳头把自己鼻子打破,然后把血糊在脸上,就能逃过一劫,于是关羽一拳把自己的鼻子打破,随后用鼻血抹在了脸上。

抹完以后,老太婆剪下了自己的头发当做胡子贴在他脸上,立马整个人就变得不一样了,成了一个红面大汉。官兵来了以后,根本就认不出来,于是就问老太婆有没有看到一个白嫩的男子从这里走过,老太婆就向前随意指了指,官兵就走了,关云长就躲过了一劫。而这个老太婆就是观音菩萨,这个故事显然更富有传奇色彩。

那么真正的关羽为什么要被描绘成红色的脸呢?其实这和中国的文化内涵有关系,就像京剧中的脸谱一样,红色代表着一个见义勇为的拥有着反抗的精神的人物,同时红色还代表着正直和正义,也是英雄本色,我国的国旗就是用红色当做主色调,它代表着正统也意味着正义的一方,只有英雄才配拥有红色,所以关羽的脸是红色,也变相的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免责声明-- 《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这篇文章828la109374。

【结语】: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句句经典】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374'></small><noframes id='828la109374'>

  • <tfoot id='828la109374'></tfoot>

      <legend id='828la109374'><style id='828la109374'><dir id='828la109374'><q id='828la109374'></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374'><tr id='828la109374'><dt id='828la109374'><q id='828la109374'><span id='828la109374'><th id='828la109374'></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374'><tfoot id='828la109374'></tfoot><dl id='828la109374'><fieldset id='828la109374'></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374'></bdo><ul id='828la109374'></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