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时间: 2020-09-01 23:17:24 分类: 美文赏析

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

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作者:林妹妹的表情包

发表时间:04-0617:07

导语: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在当下的中国电影谱系中,《赵氏孤儿》是一部确凿无疑的大片。但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视觉大片,动作镜头没走玄幻路线,战争场面没玩人海战术,它是一部以戏剧张力见长的心灵冲撞大片。《赵氏孤儿》是中国的经典悲剧,经过历代杂剧、京戏和话剧的演义,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作品,带着一种不由分说的崇高感,向世人倾诉轻生死重大义、舍骨肉慰忠良的价值观。在知行合一的那些读书人处,《赵氏孤儿》里的理想人格从来没有被怀疑过。在利益交换为本的俗世社会里,《赵氏孤儿》也是一出久演不衰的戏,因为人们早已认同了这样的观念:文艺作品就应该比现实高上一头,留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念想。然而,这个戏放在今天演,如果还按照经典程式来构筑故事,则很可能遇到前所未有的陷阱。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本能地不信谁会舍弃自己家的孩子,去救别人家的孩子,哪怕那孩子是满门忠良的唯一血脉。

因而,《赵氏孤儿》能否立得住,取决于影片能否建立起令人信服的强大逻辑:程婴救孤不是一段神话传说,而是普通人努把力就能做到的人间传奇。在陈凯歌的铺排下,舍子救孤是在正义感、同情心和赌徒心理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程婴是一个救死扶伤的郎中,无意间卷入了一场灭门惨祸。他不是义薄云天的豪侠之士,也不是力挽狂澜的狐胆英雄,每到生死抉择的关头,他都在良知和恐惧之间纠结难断。问题在于,每次都有人把他往正义的方向推一把,他半推半就、趔趄着就向前去了。如果不是庄姬夫人想出了瞒骗屠岸贾的障眼法,韩厥断不会放他走:如果不是公孙杵白义无反顾地死保赵狐,他也不敢壮着胆子去跟屠岸贾周旋,更不会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情势下自我辆牲。对于这一版程要来说这肯定不是元杂剧的本意,也消解了程婴的英风伙气,但这是最能为躲避崇高的中国人所接受的讲述方法。

当然,一部电影在重述经典时,不能仅仅是做减法,还必须做加法。不能仅仅是打碎,还必须建构。作为第五代导演里最有文化底蕴、最擅长哲学思辨的陈凯歌,他不可能满足于仅仅叙述一个大体成立的故事。西谚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赵氏孤儿》在封闭了通向超人和圣人的道路之时,也就撬开了另外种可能:让恶的化身屠岸贾成为有情的枭雄,让义的代名词程婴成为卑微的英雄。屠岸贾心里有恨,有毒,也有情。对一个襁褓中的仇人,他追杀不已;对一个现世报的成年义子,他下不去手,终于被孩子下了手。狠是真的,因为他忍受了太多的屈辱,发酵了太多的怨毒。犹豫也是真的,对一棵在眼前一寸寸长了十几年的小树,没有哪个浇水、剪枝的园丁舍得砍伐。葛优扮演程婴,气势上输给了王学圻扮演的屠岸贾,可他真的把那种小人物“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畏惧感演出来了。

《赵氏孤儿》让我想通了一件事:并不是葛优一演正剧就会有人笑场,而是葛优一演大人物就会有人笑场。他在《活着》里没人笑,他在《赵氏孤儿》里开场的镜头(呼呼啪吃面条)可能会有人笑,但很快就会笑不出来。这个片子里,王学折硬中带软,葛优软中带硬,都很有味儿。支球队里,有灵魂人物,也有角色球员。这部电影里的灵魂人物是程婴和屠岸贸,韩所和庄姬是角色球员。灵魂人物功力深责任大角色球员则需要专业和投入,做水不生锈的螺丝钉。葛,E固然演得好,黄晓明在造型上的突破和表演上的投入也一日了然。从矛盾冲突来说,中段是不那么剑拔弩张,但我看到了另一层感觉:这是在探讨教育问题。程婴对孩子是圈养教育,庇护教育,无为教育;屠岸贾是放养教育挫折教育,素质教育。对于那些深受教子问题折磨的父母来说,这个很有意思。

《赵氏孤儿》让我想起2003年的两版同名话剧。北京人艺“大导”林兆华的版本里,赵孤长大之后,对程婴紧追不舍的复仇之请极不耐烦,无厘头地甩出一句话:“那是你们上一辈人的恩怨,跟我有什么关系?”国家话剧院田沁鑫的版本里,孤儿最后悲伤地说:“今天以前,我有两个父亲。今天以后,我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儿。”陈凯歌的版本里,赵孤最终实现了复仇,屠岸贾生得强大,死得偶然,稍嫌突兀。在电影故事的编排中,收尾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赵氏孤儿》也没找到灵丹妙药。程婴“死而复活”那段戏空幻、轻飘。当所有人都因为“人性化”而有些庸常时,影片的最强音也就很难奏响了。做电影很难,一方面要接地气、走常识、防笑场;另一方面还要有情怀,在价值观上拔个高音。这差不多就是要求人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地。

本文是小编对《赵氏孤儿》的一些解读和看法,码字辛苦喜欢的小伙伴朋友可以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哦!

****************

网友独家影评:《赵氏孤儿》

作者:欢乐的小宇宙

发表时间:18-01-1521:18

 网友独家影评: 电影的前一部分特别引人入胜。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屠岸贾,程婴,晋王,庄姬,韩厥。屠岸贾对赵氏家族的怨恨,起初是嫉妒赵家的军功卓越,位高名重,其实,这里,王学圻的演技可以算是精湛的,将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展露出来。中国奸臣会如此之多,很多时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看到别人比你好,就使出浑身伎俩来让别人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假传圣旨,屠杀赵家三百余口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内心是有挣扎的,可是心里的恶魔还是在别人的挑唆下冒出头,血腥无比。而对年幼的程勃是,孩子的天真触动内心的柔软,露出父亲般的慈爱。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和不可一世,他们的被灭门倒是应了做人不能太嚣张的道理。这样的赵氏为什么不杀?对皇上来说,功高盖主且每天装模作样的告诉他要做一个圣明的主上;对屠岸贾来说,权重且猖狂,赵盾和他同辈,同朝为臣,赵朔可以抢他兵权,难道还可以当面对他嘲讽:“屠大人的儿子如果还活着,应该也要生孩子了吧?”——能说出这话,就已经代表不打算和平相处,既然赵家已当他为敌,那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电影前半部分中屠岸贾诛杀赵氏亲族的冷血、挥刀劈向韩厥脸部的凶狠以及摔死程婴儿子时的阴毒到电影后半部分完全消失了,在继子面前,他成了一位慈父,一个让人尊敬的长者,一个快乐地享受着天伦时光的老人。

  网友独家影评:程婴,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本来可以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守着老婆孩子,但因为遇到了庄姬,面对庄姬的请求,想过退缩,但是道义占了上风。为了救赵氏孤儿,搭上了老婆和自己孩子的性命。一个已经心死的人,能做和能想的,只有复仇了,他含辛茹苦,十五年,养大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让屠岸贾知道,他是谁,孩子是谁,他要为一家人报仇,为赵家报仇。我觉得后面的情节,不够生动,如果那个孩子成为一代名将,最后带兵杀了仇人,也许会精彩点。但对心理的刻画可能没办法像影片那样细腻了。程婴在临死前,走在路上,看到妻儿来接他,我想他那个时候是幸福,这也揭露出中国人最终还是以家和家人为重。这也是人内心最深的渴望——家庭的平安,团聚。程婴只是一个小人物,无意卷入争斗,只是阴差阳错被迫成为了“忠义之士”。整部影片可以归纳为“民干了士该干的事”。并且,这个民不是像士一样出于某种信念去主动牺牲,而是当命运把他卷入到这个漩涡中来时,在苏醒的人性面前,几乎被动地完成了他的义举。当庄姬“托孤”之时,程婴并非不怕,是对赵孤的同情使他选择了冒险;当屠岸贾全城“搜孤”时,程婴也像所有的父母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救自己的孩子,是程妻无意间的举动导致了最后的牺牲;之后在公孙府上,当藏在隔墙中的妻儿被发现时,程婴才真正地面对一种道德决断:是牺牲自己家的孩子还是让一百多婴儿遭受屠戮?这时,他意识到这就是他的命,接着他做出了选择。程婴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不是为了忠与义去选择牺牲,他是最真实意义上的普通人,但这普通人却干了英雄才能干的事。

  网友独家影评:庄姬和赵朔乘坐马车的镜头,让我久久难忘,那么倾国倾城,那么让人嫉妒,羡慕。范冰冰的演绎真的很棒,一个临危不乱的女性,果断的要求程婴帮忙生下孩子,想就是因为作为母亲,当爱情没有了,最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的快乐,安定生活。所以,才会在临死前,告诉程婴,让孩子做个平凡,普通人,不要告诉他身上的家仇。整个故事里只有庄姬一个人活明白了,庄姬死前对程婴说“不要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要告诉他仇人是谁,让他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说这句话是整个电影里最感人至深,最真切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这份谅解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大爱。她不想让孩子在仇恨中长大,不想孩子因为仇恨而冒险,也许,她根本从一开始就很明白,这就是政治,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别人杀你,你要报仇,你报了仇,仇人的亲人也会报仇……庄姬求的,不过是孩子活着平安快乐。而程婴毁的也许正是这个。但由于这个孤儿让程婴遭受如此大的惨剧,他在抚养这个孩子的过程里,其实已经将这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复仇的工具。他要让这个孩子认屠岸贾为干爹,让老年无子的屠岸贾视赵氏孤儿为亲生儿子,然后,再用他亲手杀掉屠岸贾。这是一个残忍的计划,最不可思议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

  网友独家影评:韩厥,一个将军,就像凯歌导演说的那样,他们都是小人物,韩厥也一定是由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个将军的,他一定有赫赫的战功,卓越的才华,才会有今天的地位,他是屠岸贾的部下,当然,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作为一个部下,他是会听从屠岸贾的调遣的。毁容前的韩将军,英俊,儒雅,眉宇间淡淡的英气,但他却因为放走了赵氏孤儿,而惨遭毒手,容貌被毁,功名丧尽,这样的变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但他知道,程婴为了救赵孤牺牲了自己的孩子时,他肃然起敬,匍匐在地,对程婴深深一拜,可见,韩厥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良心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力,去伤害别人。黄晓明后面的演绎越加自然,不着痕迹,我这么看着这样的晓明更帅了,更可亲了。他和程婴一起,苦等了十五年,相互安慰,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时刻,但由于赵孤的不理解,韩厥就只有自己出手了,他暗箭伤了屠岸贾,最后跟程婴的一抱,彻底的解脱了。以后的韩厥会去向哪里,浪迹天涯,一剑,一酒,走江湖嘛。

  网友独家影评:最后,我觉得不满意的是程勃,这个孩子显得不够成熟,果敢,程勃对义父的感情,成为了他内心挣扎与矛盾的原因。,《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他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他整体上,就是矛盾的综合体。最后,当他养父走了后,也许他会成长起来。

  网友独家影评:赵氏孤儿的故事已在中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铺展于历史的长河中如此之久,能够与各个时代的人产生精神共鸣而不衰竭,它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成为文化。

  网友独家影评:影片最初重要人物的出场及那场血雨腥风的宫廷争斗拍得极为精彩,宫廷政变一幕的壮丽与惨烈,可以与大多数史诗电影杰作并列而无愧色。赵家的灭门惨案把整个气氛推上了高潮。

  网友独家影评:这个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下古老的故事,我们收获颇丰。好的电影给人以启发,以后还要看好的影片。

****************

影评《赵氏孤儿》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故事!

作者:林帆娱乐八卦

发表时间:18-08-0911:56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分特别耐人寻味。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屠岸贾、程婴、晋王、庄姬和韩厥。屠岸贾对赵家的怨恨最初是由于他对赵家的军事实力和威望的嫉妒。事实上,在这里,王学圻的表演堪称完美,暴露了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在中国有很多不忠的部长,这常常是嫉妒。当你看到比你优秀的人,你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们看起来很差劲。错误地传播了诏书,屠杀了300多名赵家成员。做之前,心是挣扎的,但心是魔鬼还是被别人鼓动出来的,血淋淋的。而对年轻的程波来说,童真的触动了心灵的柔软,流露出父爱。虽然屠汉甲不是一个善良善良的人,但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十恶不赦的恶棍,是赵东的父亲和儿子推着边缘的叛逆跋扈、目中无人、目中无人,他们的大门被摧毁了,但也不应该是太过狂妄的原因。为什么赵本山不杀他?对皇帝来说,大魔王的权利和每天假装告诉他是一个神圣的主人;你贾庆林,重量和凶猛,赵dun和他的同行们,一起法院部长赵烁能抢夺他的军事力量,难道也可以当面对他嘲讽:“你成年的儿子如果还活着,也应该想生一个孩子吗?”如果你能这样说,那就意味着你不打算过平静的生活。

既然赵家把他当作敌人,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呢?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赵的亲人被冷血谋杀,韩的脸上被刀割,婴儿的毒药被杀的惨状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完全消失。在继子面前,他变成了一个善良的父亲,一个受人尊敬的老人,一个快乐地享受着天堂时光的老人。

程英,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本可以过着平静而安全的生活,保护他的妻子和孩子。为了救赵的孤儿,他杀死了妻子和孩子。一个已经心死的人,能做也能想,只有报仇,他吃苦耐劳,15年,养大了赵的孤儿,是为了让屠夫银行的贾家知道,他是谁,孩子是谁,他想为家人报仇,为赵家报仇。我想下面的情节,不生动,如果那个孩子成为一代将军,最终带领士兵杀死敌人,也许会更精彩。但对心脏的刻画可能不像电影那样微妙。程英在临死前走在路上,看到妻子和孩子来接他。我想他那时很开心。这也是最深的愿望——家庭和睦、团圆。程英只是一个小人物,无意卷入这场争斗,只是错误地被迫成为了一个“忠实的人”。整个电影可以总结为“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且,人们并不是出于某种信仰而主动做出牺牲的,就像一个学者,但当命运把他卷进这个漩涡时,他在人类觉醒的面前,几乎是被动地完成了他的正义行为。当庄吉“托谷”的时候,程英并不害怕,是对赵家的同情让他选择了冒险;当屠安市“寻找孤儿”时,程英像所有的父母一样,一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程的妻子无意中导致了最后的牺牲;后来,当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发现藏在隔墙里时,程面临着一个道德抉择:是牺牲自己的孩子,还是让100多名婴儿惨遭屠杀?然后他意识到这是他的生活,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程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不会为了忠诚和正义而牺牲。他是最真实的普通人。

庄姬,高贵脱俗,可以说是用来看到海浪的女人,她是一个高贵的公主,一个英雄的丈夫,生一个可爱的孩子,在影片中,庄姬和赵烁乘坐马车,让我很长时间记住,如此之大,所以嫉妒,嫉妒。范冰冰的演绎真的很棒,一个没有混乱危险的女人,坚决要求程英帮忙生孩子,认为因为是母亲,当爱情没有了,最想要的是自己孩子的幸福,稳定的生活。所以,就在临死前,将这件事告诉程英,让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不要告诉家人的仇恨。在整个故事中,庄吉只有活着才明白,庄吉对程英说在她死前“不要告诉他的父母,不要告诉他谁是他的敌人,让他过正常的生活。”这是电影中最感人、最诚实、最诚实的台词之一。这种理解来自于母亲对儿子的爱。她不想让孩子在仇恨中长大,不想让孩子因为仇恨而冒险,也许,她从根本上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是政治,不是杀人,是被杀,别人杀了你,你要报仇,你要报仇,敌人的亲戚也会报仇……庄吉要求,但孩子还活着,很开心。也许这就是程菲毁掉的。但因为这个孤儿给程造成了如此可怕的悲剧,他把这个孩子变成了抚养他的复仇工具。他想让这个孩子认识屠夫贾是一个干爹,让没有孩子的老人家屠夫贾把赵的孤儿看成自己的儿子,然后再亲手杀了屠夫贾。这是一个残忍的计划,最难以置信的报复,不是杀死,而是杀死心。

韩厥,一般,就像这首歌导演说,他们都是蠕虫,也必须由一个士兵成长为一个将军,他必须有一个辉煌的功绩,杰出的人才,才会有今天的地位,他是老爷贾庆林的男人,当然,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作为一个男人,他会跟着贾老爷处置。毁容前韩将军,英俊,彬彬有礼,额头轻英勇的精神,但他因为让赵氏孤儿,和死亡,被毁,名声抛弃了他,这样的变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但他知道,与此同时救赵孤独的代价是自己的孩子,他的尊重,匍伏在地板上,与此同时敬拜,深深地,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良心,不为自己的私人,伤害他人。黄晓明对背后的解读更自然,不可见,我看这样的小明更帅,更可亲。他和程英一起等了十五年,互相安慰,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时刻。然而,由于赵谷的不理解,韩愈只能开枪自杀。韩爵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游遍世界,剑,酒,庸医

最后,我对程伯感到不满,这个孩子显得稚嫩、刚毅,程伯对父亲的感情,已经成为他内心斗争和矛盾的原因。,《赵氏孤儿》一直无法解释他的真实动机,更不用说人类的崩溃了。程英被约束着,他也不停地摇摆着,他是如何接受这个事实并把剑刺向正义的父亲的,总的来说,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最终,当他的养父去世后,也许他会长大。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一个没有复杂情节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它能引起各个年龄层的人的共鸣而不感到疲惫。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文化。

第一批重要人物的出现和血腥的法庭之战是一流的,宫廷政变的壮观和残暴与大多数史诗电影的杰作并列。赵家的悲剧使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故事,我们收获了很多。一部好的电影是一种启发。

****************

影评《四大名捕》两部作品之间的争议

作者:林帆娱乐八卦

发表时间:18-08-1010:08

解说:我不知道原著小说,这篇文章只给人一种电影的感觉;如果电影完全遵循原著小说,那么评论所达到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看作是原著小说的情感和讨论

这部电影的整体故事很简单,虽然在结尾没有给出一个过于明确的答案,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预谋/需要制作“四大”。然而,对于第二部电影来说,在影片的结尾你会觉得收获甚微,甚至没有收获,这似乎只会让你成为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挫折中离开那些爱她的人。

但根据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应该更高悬念流程和场景,思考和推理的,观众电影过程让人非常失望,然而,当面对的推理/悬念,观众的心弦,深呼吸一口气,但不想还没这口气起床/光滑,如电影已经开始给观众的悬念答案;此时此刻,你可能会感到被欺骗或受伤。至于为什么,这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感受。

当然,我们应该感谢导演,毕竟他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试图转移那种感觉或者挽救某种失败;因此,在影片的结尾有一个看似感伤的场景。但事实上,即使从对情感的描写来看,最后一幕的情感戏也太多了,尤其是语言的东西,有些多余;对于观众来说,情感的真正需求是通过某种眼神或动作去感受和体会,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剧本主角的角色中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给情感留下空间,否则电影和观众就会明显的分开。这样一来,影片的最后一幅画面留给观众的不是感动,而是情感的停滞、刻板、空白,甚至是无能和无意义。

总的来说,影片的基调太清晰了,思路也太直白了。显然,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斗争实际上反映了人性中非常邪恶的东西。这些事情所造成的悲剧,是给有关人民带来的无声的压抑和悲痛。导演也试图用图片、文字和表情来表达,但很明显,这种感觉是被迫的;更出乎导演意料的是,结果是影片悬念色彩的进一步弱化;所以,你可能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主旨是展示经典的悬念推理还是某种情感;或者更确切地说,两者的完美结合。但在电影结束之前,观众不会对双方都满意。

作为一个规则,根据电影的名称过程而言,它应该是悬念推理为主题,但即使部分隐藏的一个更大的阴谋的可能性,但在悬念是不够导致的观众认为/怀疑/效果,更不用说得到意想不到的并且很神奇的,也许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你在离开电影院前忘记了电影。甚至没有人期待第三部分,因为一个正常智力的观众会猜出第三部分的结果,甚至猜出过程的七到八次。

《四大名捕2》无情是个女人!

冷血的剑快,追求腿很激烈,铁手拳击是困难的,无情的暗器有神力——这是我的印象四大名捕获,见证了香港戏剧“青年”的四大名捕获之前,仍然是符合我的认知,但在电影中,无情的,居然是一个女人

自从黄秋生饰演叶问后,我对他有了更好的印象。我认为他很适合那些安静的大人物。这次他扮演诸葛先生。

邹正龙的铁腕之手仍有一点感情,但与小说中的一些铁腕相比,只有孔武,却没有书中铁腕的严谨思维;郑中基饰演的命运原书中的人物,却没有这样的沧桑,冷血的狼人真的是注定要被养大的,但似乎变不了的狼人,嘿!无情的——一个女人!

姬摇花是一个好名字,书也是一个女人,这是对原作的尊重。在书中,他和无情的人确实有一场比赛,但是,如何成为对手呢?是对三角恋爱的需求造就了无情的女人吗?

实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但它不应该与原著相比,原著之外,这两部电影都很好,很有趣。算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的粉丝作品!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部作品之间的争议。第一个重点是人物创作中的“创新”。刘亦菲的角色是最奇异的“无情”,温瑞安惟连最小的理解最初的听众知道作者的性格是“没有腿行数千英里,千无法阻止”,是剑眉星目,温和和舞蹈与公子的杀气,经典的男性角色在影片中变成一个女人,也喜欢用“冷血”,是很难接受的。除了性别错位,影片中的人物也被赋予了神一般的超能力。原著中的四个大师级武术大师,却不能施展冰与火之力、正念与读心术。难怪有人把这个版本的《四大名捕》看成是中国版的《x战警》,因为我们不再看到单纯浪漫英雄,而是进化出的超级英雄英雄,我主演的《后福》类似于好莱坞电影中的“变种人学院”。支持者说,这是中国电影的创新,应该受到赞扬。反对派称这是假的,应该被拒绝。客观地说,这种方式的适应有点多,但很难否认这样的一组是引人注目的,从明显的直观的层面是“好”:剑,有能力加入江湖,观众,是小说的经验,不管是否合理,这为身单力薄凡人质量,能够激发活力的艺术补偿。这也是好莱坞突变型超级英雄电影大受欢迎的最关键的原因,但是同样的场景是否能在国内的影视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在观众中获得知名度,这真的取决于自然。

从当今武侠电影的角度来看,魔法灵能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例如徐克的《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电影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剑术之战。它们赋予武侠电影神奇的色彩,并能更好地与热门的3D技术相结合。《四大名捕2》也延续了第一家的“创新”,甚至更多。在这部新电影中,我们发现无情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还有从轮椅上站起来的勇气。她的腿断了,但她能跑,甚至不停地踢敌人。此外,冷血的狼人、各种各样的ge来制造神奇的工具,如烟神易容,追逐命运战胜重力…一系列超乎寻常逻辑的神奇奇观,既精彩又精彩。但无论如何,变种人的超能力并不是影片的致命弱点,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情节主线。

《四大名捕2》 在视觉效果和场景转换方面仍然做得很好。我相信,在电影上映的前几分钟,那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咒骂这部电影的观众,甚至在网上质疑这部电影的低收视率。毕竟,大制作是有其根源的。演员都是花瓶或演员。大场面精致壮观。华丽的外表让我们期待。然而,像MV这样的长时间的画面经常出现在电影中,这让我们觉得心里痒痒的。似乎有很多压力和沉重的负担,但在焦急的等待,我们逐渐失去耐心。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当复仇的时候,无情而孤独,那么所谓的真相,现在的生命的死亡,在一个阴谋中诞生,和命运的女孩的头脑。等答案揭晓,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被理顺了,我们又开始放屁地对这部电影有了期待,看到它终于没有让我们失望,终于将进入话题,终于可以从烂片行列中脱身……这是一个很长的镜头,然后最后的片酬上升了,观众不能相信他们的眼睛,但他们可以相信收视率。

很明显,四大电影还没有完成,第三部电影已经提上日程了。为什么不用整部电影来打好基础呢?但即使有了这样的意图,第二部分也不应该牺牲完整性去追求续集的悬念。想起安士庚在这部分的“打酱油”,他经常用冷幽默来自嘲,但最后他表达了自己的哲学灵感:“终于明白了,笑的时候为什么哭?”出乎意料的是,这也像是对看电影的总结。当你最终看到这个故事的谜语时,你应该满意的微笑,但是没有任何预兆的结束,观众没有眼泪

****************

大军师司马懿观后感

作者:钟钟书全

发表时间:18-03-1616:36

看大军师司马懿是在看历圌史看戏剧,也是在看人 性 看人生。从未有过一部历圌史改编剧如此超越古今,从未有过一部戏剧如此探寻生命。这是一个演员与角色不分的人,在演一出人生与戏剧不分的剧,人生如戏,永不落幕。很久不写长篇剧评了,看完这部戏不思索、不记录、不坦承,似乎就会迷失,会遗忘,会不安,而迷失的不是归途是人心,遗忘的不是记忆是时间,不安的不是今生是来世。写了很多吴秀波的剧评,每一次都心生感圌悟,他就像一个摆渡人,帮你“拾心境,渡苦海,见彼岸”。这该是最难的剧评,许久也落不了笔,它的形式纵横古今、璀璨盛大,它的内涵超越生死、终极深邃,高度和深度都是我难以企及的。吴秀波说这剧分为四部分,生存、男女之间法则、成败、归去的归。我看这戏时,也把它分为四部分。第一部:义演义大军师司马懿,就是影视版的司马懿演义。所谓演义,源自“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指推演道理、详述经义。后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将演义解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简而言之,演义就是好看的历圌史小说。 《三国演义》无疑是史上最成功的演义小说。大概因为出生于成都,记忆中从幼儿时期就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听三国演义评书,看白话文的三国演义故事。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几百页全文圌字书,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编写的白话文《草船借箭》,文笔通俗诙谐,读来妙趣横生,我连“运筹帷幄”几个字都还认不全时,羽扇纶巾、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就成了我此生的第一个偶像。《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经久传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罗贯中把“演义”二字几乎发挥到了历圌史小说的极致,争相读诵之人无不拍案叫绝,无不壮怀唏嘘。曹操谢幕的前24集,是全剧故事讲得最精妙、人物塑造最生动、演员表演最出彩的演义。月旦评,杨修名士风圌流,司马懿玉树临风,郭照巧笑嫣然,曹丕英姿飒爽,司马孚憨态可掬,年轻而单纯的心,把整个世界都照耀得明媚如春,即便早已暗藏杀机,即便此后翻云覆雨,那日的飘飘白衣,即使扑满尘埃,无论何时轻轻抖落,依然芬芳如新。衣带诏,曹操把利剑悬在每个人头上,郭嘉说“求死易、求生难,求生就会生出畏惧”,因为畏惧,有人丧尽尊严,有人圌大圌义凛然,有人不择手段,有人扶危救难,那高悬的利剑,剖开了所有人的胸膛,从此人心不知何处安放?司马门,荀彧崔琰所要造的势,不是蛊惑人心之言,也不只是以死成就声名,而是用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来布一个明知真圌相却谁也不能一查到底、不愿捅破天窗的死局,来把改变天下之人逼圌迫为为天下改变之人,来把所忠之义、未尽之事传承至可托之人,至此明白,造势,不过是聚人心。前24集,每一个人谢幕,台下掌声都足以绕梁三日。郭奉孝,腹藏经史胸隐甲兵,通体光芒尽收眼底,曹磊的郭嘉飘然出尘,明明不露声色,却最是撩圌拨人心,军师祭酒,我祭奉孝。文若,“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那一剂穿肠毒药,直痛得人圌大呼“荀令留香,留香荀令啊!”王劲松的荀彧最后那一声亲切又生疏的“明公”,终可让人相信易中天老圌师所说“曹操最终没有代汉自立,很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无法面对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曹公,魏武挥鞭,换了人间,在洛阳城百官山呼的舞台上,一舞山河动,一唱百鸟哀,汉朝四百年,始于刘邦泣数行下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终于曹操心力倾尽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于和伟之后,再无曹公。这一部演义,直演得银屏震荡、万圌人空巷,草木瑟瑟、人心戚戚。

忠义中圌华民圌族浩如烟海的史册,信手翻来,忠义的血液总是会浸染十指。几千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讴歌忠义、弘扬忠义、传承忠义。越是乱世,越是锻造忠义。郭嘉对曹公彻底而纯粹的忠诚,无论所忠之人是忠是奸,都让人动容涕流,“天下人相知者少”,能有一倾尽忠心的知己,痛失之后怎不哀鸣“奈何奈何!”。荀彧无汉禄可食,则宁食毒药,一臣不事二君,食君禄忠君事,如同所有为衣带诏引颈就戮的汉臣,不是无惧生死,只是更怕被史册钉上“不忠”二字。剧中无论阵营、无论尊卑,忠于主公的死士,忠于职守的满宠,忠于气节的崔琰,凡忠义之士忠义之举,都能感受到该剧幕后人的敬意,就连唯一代圌表关羽出场的青龙偃月刀,都闪耀着忠义的光芒。仁义如果只讲忠义,这剧不过如此。《赵氏孤儿案》吴秀波的程婴说“忠义是本,仁善是源”。汲布宁愿自己不能复命而死也不忍杀了徐庶,恻隐之心是为仁义;荀彧的理想不仅是“匡扶汉室”,更有“拯救黎民”,救民水火是为仁义;崔琰说“从今以后,守国圌安圌民之事就仰赖诸君了”,胸怀天下是为仁义。仁义,早已深入中圌华民圌族骨髓,是思想精髓也是最高道圌德。忠肝义胆如关公,千年传颂,万圌人朝拜;仁爱正义似日月,造福苍圌生,泽被万物。曹操用刀斩断仁义大旗的绳索覆盖在汲布身上,面对群臣百圌姓说,汲布“释放孝子”,“杀,则有违仁义”,“一身武艺、一腔忠义,要用来保国圌安圌民”,“你的命,不是孤给的,是天下百圌姓给的”,众人山呼“丞相仁德”。忠义的汲布释放了忠孝的徐庶,能救汲布的,唯有不违仁义,彰显仁德。好一场戏!仁义旗台上台下所有人齐心救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人性泯圌灭的乱世中最容易被强圌权和阴圌谋践圌踏的忠义。好一部剧!这仁义的大旗不仅飘扬在台上,覆盖在身上,更刻印在刀柄上,凝聚在人心上。想起第一次现场听到就职之人面对国圌旗高声诵读“我宣誓:忠于中圌华人圌民共圌和国宪圌法,维护宪圌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圌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圌民监圌督,为建设富强、民圌主、文明、和谐的社圌会主圌义国圌家努力奋斗!”,不禁眼眶发圌热。多少古代文明陨落,唯有中圌华文化三千年传承,曾经盛极灿烂,即使衰而不竭,因为它博大精深、顽强坚韧,因为它生生不息、和而不同,更因为它在滚滚岁月中始终保有忠义的血液和仁爱的灵魂。而今,我们踏上复兴之路,在依依东望的前方,有泱圌泱圌大圌国再次崛起,更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也许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心里看见了,就是看见了”。《大军师司马懿》,请受我一拜

****************

网友独家影评:《那山那人那狗》

作者:欢乐的小宇宙

发表时间:18-01-1619:15

  网友独家影评: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网友独家影评: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网友独家影评: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的说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融。你静静的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滋润到掐一下就会出水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动容,那是应该的。

  据说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倘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读书人的雅致和清傲,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斗的背景暗含着出世的洒脱和矛盾纠结,那么,我愿意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网友独家影评: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或者你吃纳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与平衡……

  网友独家影评: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可爱的吃醋,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

  网友独家影评: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网友独家影评: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

  网友独家影评: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在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牵涉到了第三个人,儿子的美丽的母亲。儿子埋怨父亲总是叫母亲在家等待。父亲缓缓的流露出对母亲的爱。影片的不断出现的儿子的独白和父亲的记忆的回闪避免了讲述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还有一对矛盾是儿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儿子在山外的世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但是没有找到。山里的环境同他追寻的认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产生。最后经过父亲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平衡。

  网友独家影评:还要说到的是父亲与山外世界的矛盾。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父亲是深山的产物,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儿子数落父亲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嘱父亲注意和村里人的相处。父亲抱怨:山里还这么复杂。儿子出人意料的给出:”生活是复杂的”这样的答案。父亲才发现,其实儿子已经长大。于是父亲不作声。默默接受。

  在这里三对矛盾互相交织。三对矛盾最后都达到平衡。

  关于旅途所代表的意义: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亲和儿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

  网友独家影评:这段旅程是父亲为了叫儿子熟悉以后的邮递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父亲在山路上跋涉几十年,退休怎么说都带有悲壮色彩,可是父亲却不悲哀,只是在最后流露出少许的留恋。影片没有在这里拿“悲伤”说事。在这段跋涉以后父亲将退休,儿子将继承工作。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网友独家影评: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原来儿子从来没有陪同父亲走过这么一段路程。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

  网友独家影评: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为拟人化的龙套出现。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实在有些久了,于是几乎都是纯粹客观的来看待它,所以语言中少了许多美感。

****************

周一围的突围(完整版)

作者:粽眼观天

发表时间:18-09-0712:23

按:本文是“从宋思明到丁修——近十年华语影坛男演员之嬗变”系列中的一篇。

一、演员与时代

今年的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大放异彩,成了最大赢家。精彩的剧本故事加群戏撑起了这部年度爆款。而片中,原本被众人期待的周一围的表现倒似乎不是很出彩。很多人觉得他的表演在一群演技派中间并不出众。

自从年初在《演员的诞生》中摘得桂冠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周一围,欣赏周一围,也期待着他能出更多的佳作。同时,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周一围的表演局限性很大,“演什么都一样”,都是他自己。

首先我要申明一下观点,我并不认为“千人千面”的演员就一定高于有浓厚个人特质的演员(所谓“千人一面”)。网民经常拿来举例的“千人千面”的演员国内有梁家辉,国外有丹尼尔戴刘易斯。但同时,他们也并不是什么角色都擅长。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无论演技有多么出众,最终还是以塑造的角色来说话的。而角色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个人特质,并不能说明演员本身演技有局限性,还是要看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深度与感染力。

并且,我认为演员的表演也脱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比如,在普罗大众口中演技已经封神的陈道明,据马伊琍所说,他在片场没戏份时还会观摩她们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陈道明自己的说法是,他不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和生活态度,所以要通过观察她们演戏,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跟上时代。

也许,演员的代际划分要比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这样的称谓更具合理性。同时,每一代演员中也相应有更具代表性的人物,甚至可以称王称后。所需具备的要件是:参演过多部优秀作品拥有众多脍炙人口的角色,占据舞台中心足够长的时间,得到过一系列专业奖项的肯定。

以此为标准,比如陈宝国在与他同时代的演员当中,就堪称王者。而在正逐渐挑起大梁的80后一代演员中,周一围崛起之势令人瞩目。除了《演员的诞生》让他广为人知外,他的影响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节点,无疑是《绣春刀》。

演员依靠一个角色大红大紫,甚至吃一辈子,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但有趣的是,周一围在《绣春刀》中的丁修一角,分明是一个配角,戏份并不吃重。而他的表现却完全没有受到限制,甚至有人评价其光芒盖过了主角张震。

那他是靠什么做到的?靠相貌,演技,个人魅力,还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周一围的表演当然本身是一个亮点。但同时,丁修这个人物,以及剧本本身,都是极大的加成。正如评价演员不能够脱离具体的角色一样,丁修这个角色,绣春刀这个剧本,都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某种程度上,丁修成就了周一围,周一围也成就了丁修。

二、绣春刀与丁修

我并不同意网上的一些评论,认为绣春刀的结尾是个败笔。尤其是对于丁修来讲,如果没有最后这个BOSS战,普通观众对于丁修这个角色的好感度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周一围的定位也就不会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充满魅力的角色,而只会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反派。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演员塑造的角色无法脱离他所身处的时代。比如《渴望》中的刘慧芳,如果放到今天绝不会是一个大红大紫的角色,恐怕会被人认为是脑子有病。而丁修一角,在当下的华语影坛,乃至整个中文网络的语言环境,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形象,你很难找出第二个来。

对于这一点,认识最清楚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周一围本人,另一个则是《演员的诞生》的导师之一刘烨。记得在周一围第一场演出《刀锋1937》后面的点评环节,刘烨就提到了丁修一角从坏到好的角色转变不够圆润,周一围也点头称是,似乎心领神会。实际上,从我个人的小小阴暗心理,我认为刘烨对周一围靠着丁修一角迅速跻身准一线行列,是有些小小的嫉妒的。而他的评价也确实在点子上,在这点上,他和周一围有深度的共识。

那么丁修一角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加成?这就要回到近十年来华语网络文化的大环境。

明史这些年来一直处于较为火热的状态,路阳曾提到他写《绣春刀》剧本是直接受了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我想不单单是由于《明朝那些事儿》等一系列历史通俗读物的影响,还因为这段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且明末的那段历史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多借鉴意义。对于一般人来说,大概是没有多少兴趣去读那些专业的历史书籍的。中文世界中至今对普通读者影响最大的几本明朝历史读物应该是《万历十五年》,《袁崇焕评传》和《明朝那些事儿》。

无论我们对明末国破家亡的历史有多么刻骨铭心,读史最终的作用都是“察今”。自从2008年那场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以及随后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起,一个“强盛的中国”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矗立于全世界面前。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高,相应的,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不断攀升。

在这样一种情绪支撑下,近十年普通国人的历史视角和语境,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相应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拥抱先进文明”之类的话语体系开始遭到贬斥和嘲笑。

而在习惯了一个“强盛中国”话语体系的今天,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是,今天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当今中国面临的处境,依然称得上“内忧外患”。在这两种对立统一的情绪支配下,国内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体现了一种内在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体现在一方面是自信,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即将面临挑战的急迫感和不确定性。

这种心态在《绣春刀》这部电影中也有所流露。导演路阳说,他在北电毕业后曾经坐了一两年的办公室,不知道该干什么。后来在导演田壮壮和父亲的鼓励,才开始决心拍电影,写剧本,拉投资。而《明朝那些事儿》带给他的微观视角和平民立场则支撑了整个的故事格局。

如果这部片子到草原戏前戛然而止,那么《绣春刀》就只是一个大时代下小人物无法把握自己命运、被欲望裹挟的故事。片中的三兄弟,渴望的也不过是升职、娶妻、成家立业这些世俗梦想,对大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兴趣。

而最后的草原大战,则有了一种不甘被命运捉弄、奋力一搏的悲壮感,同时惩处汉奸、抵御外敌则更加入了正义审判和家国情怀。尽管这个后加的结尾有些突兀和不合拍,但对释放观众情绪作用是巨大的。有趣的是,这其中的某些元素在当今的话语体系下其实是很敏感的,却竟然过审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丁修如同超级赛亚人一般“团灭”了整队的后金骑兵。尽管按照导演所说,这是投资人强行加进去的,但这却是丁修这个角色得以丰满和成立的必要一笔。我并不认为最后一幕算“洗白”,因为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影视作品中“亦正亦邪”基本就是正派的代名词。而如果缺失了最后的BOSS战,丁修这一角色的整个动机和性格轨迹就是坡脚的难以成立(除非你真打算用“基情”去解释)。

纵观所有反映明末清初江山更迭的影视作品,几乎都给人一种悲壮和憋屈地难以言说的历史情绪。从《孝庄秘史》到《江山风雨情》,乃至张纪中版的《碧血剑》(该剧的后半部是我看过反映明末国破的剧中最好的,超过一干历史正剧),观众的情绪始终处在压抑和纠结的状态。

而周一围的丁修几乎是这类影视剧中惟一的一抹亮色。注意,这其中的快感并不仅仅来自于暴力的大杀四方,而是丁修一角在片中的行动逻辑。丁修这个人物的所有动机,都来源于对市井人物世俗憧憬的不信任和对大环境的不安全感。《绣春刀》一片中,三兄弟的动机都是“升职加薪”、“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世俗梦想。而丁修像魔鬼一样缠着他的师弟则是在不断破坏他的这个梦想。丁修这个人物实际上反映了导演路阳的内心紧张:在内忧外患的大时代下希望安居一隅做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资是没有出路的。

再深入反思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明末之所以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何尝不是由于这个社会的主体人群都在想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除了少部分仁人志士以外?而这种警醒和忧患意识,实际也像种子一样埋藏在我们观众的心底。

在厘清了这一点后,我们便能明白为什么周一围能靠着丁修这个角色一举成为华语影坛中异军突起不容忽视的存在。而他在后续的作品,尤其是《演员的诞生》中的表现,更是将个人的特质与角色做了完美的统一。这个一贯性助力他成为了演员的诞生的冠军,也开启了一个表演领域的新时代。

三、男人,女人

周一围初次登场《演员的诞生》,就让一直扑克脸的章子怡露出了迷妹之微笑,并直言不讳对他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仅是从一个同行和资深演员的角度,更是有女人对男人的发自内心的肯定。

这也成了部分吃瓜群众的谈资。而整个《演员的诞生》中,周一围所饰演的各个角色,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赞赏他的人称之为“场”,其他人则称之为“演什么都一样”。

那么这种特质到底是什么?有人说魅力,有人说吸引力,有人说气场,有人说霸气。而我的总结是一种心理特质:内心笃定。

什么叫内心笃定?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往哪里去。而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方法论。

这种笃定,他的妻子朱丹无疑体会最为深刻:

李静:你欣赏他的是什么呀?

朱丹:他的安静。他的安静是很稳的,是有内的东西的,所以像一杯水,它是因为稳稳的,所以在水装满以后就可以很平静。但我是那种荡来荡去的,就是没多少水然后还很热闹晃在那。所以我渴望一个很有知识,很有内涵的人在身边把我稳住了。

李静:我觉得一个很优秀的女人,能够找到一个自己特别崇拜的男人,然后甘心被他去引领(是幸福的事情),对吧。他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朱丹:他让我变得不急躁了,然后特别能够享受当下。

(《非常静距离》访谈)

如果你回顾一下《演员的诞生》中的各个角色,也会发现这种内心笃定的气质,贯穿他的角色始终。甚至在《投名状》那场戏里,周一围的表演全程都没有几句话,只是坐在那里就镇住了全场,连导演陈可辛也称赞他的气场。

如果再切换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即导师章子怡也是一个内心笃定的人。这从一年前的时尚芭莎夜“C位之争”就袒露无疑。但无疑的,从出道起,章子怡就一直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二十年前《卧虎藏龙》上映时,人们便这样议论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从没在华语电影里见过这种一脸恨恨的女性角色。”更不要说N年之前因为一系列负面新闻而受到极大打击、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却依靠《一代宗师》中的宫二一角逆势翻身,收割了华语影坛所有影后桂冠的传奇故事。

再拓宽一点视野,又会发现,原来章子怡的老公汪峰也是一个内心笃定的人。虽然这些年来因为“半壁江山”或高冷僵硬的人设被各种嘲讽,但客观的讲在音乐事业上,汪峰确实做到了他这个年纪能做到的最大值。也许,内心笃定的人有某种“同性相吸”的气质。

同时我们会发现,内心笃定是这个时代极为稀缺的品质。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太多的选择,让人无所适从,同时,喧嚣的话语,紧张的节奏,瞬息万变的形势,也让人难以寻找到内心宁静的归宿。因此,内心笃定的人在人群中极具辨识度,你可以不接受他,但却难以忽略他。

而对女人来说,内心笃定的男人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吸引力。而周一围借助《演员的诞生》而“出圈”的这一段历程,却让不少他的欣赏者,尤其是女粉丝们倍感失落,有点像某些民谣歌手被综艺发掘而广为人知令原来的歌迷酸酸的心理。因为本来是自己“专属珍藏”的偶像被大众熟知,似乎让自己的快乐和隐藏的喜悦感被别人分去了。

而在决赛之夜,朱丹主动上台拥抱周一围,以及章子怡略带尴尬的笑容,被解读为“宣誓主权”,更为有八卦情结的粉丝们津津乐道。

无论如何,这个时代的性别审美是急需一次“拨乱反正”的。自从泡沫时代开始后,市场主流的审美取向(无论男女)都陷入一个色相化、低龄化、幼稚化的潮流。无论是女性审美的“网红式”大行其道,还是男性审美的“小鲜肉”横行,都让人对成熟气质的性别审美文化全面溃败感到失望。

不过,社会主流的审美潮流时有更迭本来也是正常现象。比如八十年代,就有高仓健所代表的“硬汉派”和唐国强所代表的“奶油小生”派之间的论争。不过这场争论最终以“硬汉派”获得了主流媒体和民间的肯定告终,而唐国强老师若干年后依靠自己的奋斗和探索成功转型。

应该说,审美无对错之分,但单一化的审美一定会有问题。不过,我们却很难去界定周一围的审美类型属于哪一种。若干年前的《深牢大狱》等剧中,周一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鲜肉(尽管那时还没有这个称呼)。而在《绣春刀》之后,周一围的气质在观众的认知中就完全翻了个个。霸气,气场,魅力,是人们经常用在他身上的词。

无论当今女权主义获得了多少认同和支持,必须承认的是,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和功能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重要的点在于,有些责任是男人必须承担,而女人不必去承担的,比如:保家卫国。

因此,《绣春刀》中丁修帮沈炼安置两位女眷,又在草原上大破敌寇,可以说做了社会意义上的“男人”这个层面最该做的事,而丁修的人设居然是“亦正亦邪”。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是十年来古装影视剧中最吸粉的人设了。

四、不一样的赵氏孤儿(上)

“赵氏孤儿”是我国历史上一出惊天动地、妇孺皆知的大悲剧。最近几年普通观众最熟悉的赵氏孤儿版本,应当是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版《赵氏孤儿》,和2013年吴秀波主演的剧版《赵氏孤儿案》。

而历史上,赵氏孤儿的各种版本主要来源自《史记》的《晋世家》和《赵世家》,《左传》中的记载,元代纪君祥版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等各种戏曲版,以及历朝历代口耳相传下来的有关赵氏孤儿的各类传说和记载。

2003年,导演林兆华和田沁鑫看了一场京剧版的《赵氏孤儿》后,萌发了要做话剧版的想法。于是北京人艺和国家大剧院随后分别上演了林版和田版的《赵氏孤儿》,而我们看到的《演员的诞生》的决赛版《赵氏孤儿》就改编自田版。

而最近几年,海外也分别根据纪君祥的元杂剧版改编了这出戏剧。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2012年改编上演了《赵氏孤儿》,韩国首尔明洞剧场则于2015年上演了韩国版的《赵氏孤儿》,并于2016年在中国做了公演。

一个经典的故事自然是因为有其穿越千古、凝结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人性力量的价值而被各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反复上演和传播。戏剧专家吕效平教授在《明洞的赵氏孤儿》一文中说:“一部戏具有这样持久的旺盛生命力,大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核心故事;二是这个核心故事关系到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对这个基本价值观念会有不同的立场,但却不会无视这个基本价值问题。”

令人意外的是,林兆华和田沁鑫这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解构这个经典故事。

林兆华和田沁鑫不是这样,他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赵氏孤儿》原作中关于迫害与反迫害,关于正义与凶残的描写。林兆华一是让屠岸贾成为晋王扼制赵盾的工具,二是编造了20年前屠岸贾妻子命丧赵盾剑下,他自己也被这把剑毁去了生殖能力的旧怨,这样屠岸、赵氏两家的争斗就变成了帝王专制下无是无非的恩恩怨怨,在这个基础之上,他让赵氏孤儿拒绝为家族报仇,喊出了“不管有多少条人命,他们跟我没关系!”而田沁鑫则让屠岸贾更加无辜,赵家惨祸,起源于赵氏孤儿母亲庄姬公主的淫乱,她在淫乱行为受到赵家追究时向她的父王诬告赵家谋反,屠杀赵家300余口的暴行,屠岸贾不过是执行了晋王的旨令。这个戏的主题,变成了孤儿有两个父亲,一个教他是非与爱憎,一个教他胆量与野心,但是最终两个父亲都死了,他就成了真正的孤儿。(吕效平《明洞的赵氏孤儿》)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记载中的“赵氏孤儿”故事本就存在差异甚至矛盾之处。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的两处记载就不一致。而《左传》中更是明确指出“晋赵婴通于赵庄姬”,记载庄姬是因为情夫被驱逐而怀恨在心,向晋公诬告赵氏谋反导致赵氏全族被灭。这无疑从根本上取消了这个故事的正义性和艺术价值。田沁鑫版的《赵氏孤儿》就是取材于这个记载。

苏鑫源在《<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语境中》说:

因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体系的看法和态度不同,《赵氏孤儿》 的当代改编者们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三派:一派以戏曲界为代表,大力弘扬忠义、诚信、仁心恕道等传统价值观,力图以恢复传统来解决中国当代问题;一派以林兆华为代表, 对这种复古潮流不屑一顾,渴望颠覆历史、摆脱历史;一派以田沁鑫、陈凯歌为代表,一方面想恢复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 一方面又本能地对只要恢复传统就能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思潮感到怀疑。

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古装历史大片《赵氏孤儿》上映,编剧是我们熟悉的高璇、任宝茹。之前的《梅兰芳》曾让陈凯歌得了一个“半场好戏”的评语,这次《赵氏孤儿》依然如此。观众评价上半场剧情紧凑扣人心弦,绝对的大片水准,下半场却不知怎么松弛了下来。

后高璇在微博上贴出下半部剧本,并声明因为在创作理念上与陈凯歌不和,后期已经退出剧本创作。高、任的版本是:

程婴利用赵孤接近屠岸贾,几次杀之未遂,于是决计利用赵孤复仇,当前史批露,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须杀屠,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逼少年杀人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一刻,少年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

高、任认为:

程婴在十五年里认识到利用赵孤先认贼后杀贼、唆使少年杀人这件事的残忍,最后放弃,可能因为自己怀柔为屠岸贾所杀,也可能放弃让赵孤杀屠、自己去杀最后和屠岸贾同归于尽,甚至屠岸贾自杀也有可能。

陈凯歌认为不能在是非观上左右摇摆坚持最后结局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故事。高与任退出后,据说有赵宁宇加入,当然主要还是陈凯歌亲力亲为。于是,《赵氏孤儿》前后两部分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豆瓣 林三郎:《赵氏孤儿》弃用的后半部剧本)

众所周知,陈凯歌导演当年因为《无极》的价值观混乱和表现手法夸张另类而遭遇了网友的群嘲,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在《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上,坚持“不能在是非观上左右摇摆”非常能让人理解。但他坚持的也不很彻底,在结局处完成复仇后,被屠岸贾刺倒的程婴本已进入弥留之际,却莫名其妙又爬起来到街上转了半圈,然后倒下。观众嬉笑之余一言蔽之:他迷茫了。

迷茫什么呢?当然是复仇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所有针对这个故事的现代版改编,都是以此为核心展开的,而不同的改编者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可以看到,高、任的版本差不多延续了林、田版的解构思路,对这个故事原有的核心价值进行了质疑和——某种程度上的——否定。如果真以高、任的版本上映,恐怕陈导还会遭受另一轮网络攻击的洪流。

关于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究竟为何,如今的我们已无法百分百还原了。但无疑的,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以纪君祥的元杂剧版为蓝本的《赵氏孤儿》故事,才是值得我们这个民族铭记的不朽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正如吕效平所说:

《赵氏孤儿》故事的动人之处,就在正义与复仇,就在韩厥、公孙杵臼一干人等为正义与复仇的慷慨赴死和程婴比赴死更艰难的舍子与育孤。这是人类戏剧史上所创造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卓越故事,它所蕴含的审美能量是伟大的。

而“篡改和颠覆这个故事的困难,不单在于正义与复仇原本就是这个故事的灵魂,换取这个灵魂需要魔鬼般的才华,而且在于,即使你换掉了这个灵魂,并且保持了它的基本存活以后,你还必须使它拥有与原作正义与复仇的灵魂相当的审美能量,否则,改编就仍然会是失败和无意义的。”(吕效平《明洞的赵氏孤儿》)

国内这些年对这个故事的改编,无论是影视版还是话剧版,都体现出了解构和质疑、颠覆的思路,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两出海外版的《赵氏孤儿》,却在坚持原版的正义和复仇的核心价值上,加入了现代意识的改编,让这个故事在当下这个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改编版(以下简称RSC版)于2012年在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斯福小镇的天鹅剧场上演,编剧为詹姆斯 芬顿。这个版本的主要情节基本忠实于纪君祥的元杂剧版,改编的地方主要在:将赵盾与赵朔的角色合二为一,并加入了程婴妻子的戏份;加入了孤儿长大后四处游历,体会到民生疾苦,意识到屠岸贾蛊惑国君,祸乱朝纲的罪恶,以加强复仇的动机的情节;公主一直活到了孤儿长大,并与他对话,坚定孤儿的复仇意念;加入孤儿在杀死屠岸贾前的对话,加强了角色的内心挣扎和伦理冲突的力度;结尾加入程婴在自己儿子的坟前与儿子的鬼魂对话,并自尽的情节。

在一个现代主义的立场上,个人的价值、自由和意志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弘扬。而在赵氏孤儿这样一个传统的以“忠义”为核心的故事里,如何体现现代性的思考和艺术魅力,是一个难题。

RSC版的处理,首先肯定了东方的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和价值观,保留了所有与其相关的元杂剧版的故事情节,并在细节上有所加强。同时,编剧芬顿注意到了“这种崇高的牺牲精神背后有一个漏洞没有被填上”,“人们不断地讨论程婴应该不应该献出自己的儿子,但从未考虑过婴儿的感受”,“程婴可以选择自杀,但他无法代替他人选择死亡”。(高子文《被解放了的赵氏孤儿》)

在这个基础上,芬顿设计了程婴在复仇完成后在自己儿子的坟前与儿子的鬼魂(长大后)对话的情节。鬼魂问程婴:

“为什么你要爱赵氏孤儿,为什么你要恨你自己的儿子?”“许多个夜晚,我回到家里,看着他玩耍。我看着他在你的关爱中慢慢长大。你给他玩具。给他画故事书。每个人都喜欢他。可是你难道不明白,这对我来说是多大的伤害?为了赵氏孤儿,你忘了我。”程婴回答:“我知道很久以前亏待了你,事实上,我已经记不得为了什么。我感到一定有个理由。我感到当时别无选择。但是我再也不能告诉你为什么。”最终程婴在儿子的坟前自尽,鬼魂说:“你爱我。你一直都爱我。从现在起,你永远都属于我了。”(詹姆斯芬顿《赵氏孤儿》剧本 陈恬 译)

如高子文所说:

古典戏曲剧本中所宣扬的那种崇高的伦理的边界显现出来了。这一伦理在过去是那样的完满,在今天依然拥有鼓舞人心的能量,可是它毕竟是有边界的。程婴儿子的鬼魂,或者说程婴的一部分内心站在了边界之外。在这个基础上,他评论道:这不是一个东方的戏,或西方的戏,这只是一个好戏。(高子文《被解放了的赵氏孤儿》)

而韩国首尔明洞剧场版的赵氏孤儿则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现代性的大门。剧本中设置了程婴在复仇完成后,对复仇的目的和意义的迷失:

屠岸贾被缚后,程婴丝毫也没有感觉到快乐,他惆怅地说:“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剩下……”倒是等待最终裁决的屠岸贾20年来第一次心底踏实了,他说:“你现在才知道这个?!!!你早问我不就很好?!你为什么不问我报仇的心情是什么?早问我,我一定会告诉你的。”导演解释说:“这表示报仇之后却感到空虚而不快。加害者和被害者都不爽。”谢幕前,忧郁的音乐响起,程婴在台上见到了每一个死去者的亡灵,他们中没有一个是快乐的,尽管他们为之献身的复仇终于来临。(吕效平《明洞的赵氏孤儿》)

并且韩国版给予了程婴妻子更多的戏份:

在整场戏里,程婴妻子的戏是最感人的部分。这一个程婴在说服妻子时,并没有京剧《搜孤救孤》里的程婴心中伦理大义的底气,他只能说,“如果三天之内不把赵氏孤儿抓到,他就会把全国所有不到一个月的婴儿杀死”,他妻子的回答是:“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有什么理由主动去承担?”程婴说:“驸马自杀了,公主也在我眼前上吊了……”妻子说:“你神经不正常,一夜之间,你变成了傻瓜!”程婴说:“我一定要守约。我今天不该去见公主……”妻子说:“那样的约束算什么!那样的道义算什么!”程婴哀叹:“哎哟,我现在实在没别的办法……”程婴的妻子三次狂怒地朝他吐口水,她歇斯底里地发出责问的喊叫,但是从她的叫声里,我们听出,她已经放弃了,她的愤怒,不是为了抵抗程婴,而是因为她抵抗不住他的哀求。在这一版《赵氏孤儿》里,程婴带回了婴儿的尸体,空旷的舞台上出现了一小堆黄土,母亲扒开黄土,埋葬了儿子,在坟墓上插上鲜花,然后从怀里掏出了匕首,程婴试图阻止妻子,妻子怨恨地把匕首刺向程婴,一次,两次,三次,然后这个母亲举刀自杀了。表演极富张力,整个剧场静得令人窒息,但是听得见四下里的抽泣。(吕效平《明洞的赵氏孤儿》)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

真正的悲剧动作情节的前提需要人物已意识到个人自由独立的原则,或是至少需要已意识到个人有自由自决的权利去对自己的动作及其后果负责。东方人相信实体性的力量只有一种,它在统治着世间被制造出来的一切人物,而且以毫不留情的幻变无常的方式决定着一切人物的命运;因此,戏剧所需要的个人动作的辩护理由和返躬内省的主体性在东方都不存在。在东方,只有在中国人和印度人中间才有一种戏剧的萌芽。但是根据我们所知道的少数范例来看,就连在中国人和印度人中间,戏剧也不是写自由的个人的动作的实现,而只是把生动的事迹和情感结合到某一具体情境,把这个过程摆在眼前展现出来。

而在韩国版和RSC版的赵氏孤儿中,我们看到了在正义和复仇的伦理大义下,个人权利、价值和自由选择与现实伦理的矛盾冲突和挣扎。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这两部戏剧在不违反古典的伦理大义的情况下,获得了现代性。

同时,抛开剧本的改编不谈,在表演层面,两部海外版的《赵氏孤儿》也值得称道。韩国版“由演员河成光扮演的程婴就是一个‘匹夫’,一个毫无英雄气概的‘邻家老伯’”。”他们演得老老实实,没有装腔作势的痕迹。”(吕效平《明洞的赵氏孤儿》)

韩国演员们在舞台上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热情:他们会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会高频率高节奏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与情感。这曾被中国戏剧人笑称为“傻力气”。然而这种表演的呈现并不是“真傻”,也不是他们不懂得收放张力,而是他们的精神不仅是高度集中、身体不仅是高度控制,更是从心底享受舞台上的一切。他们努力地去感受台上的每一丝气息、对手的每一个信息、观众的每一个反应。出色的声音和肢体能力给他们的表演带来了有力的支持,而能够看出这是从学校学习就开始并持续直至剧院工作长年累月训练的成果。(北京青年报 杨申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掌声像耳光一样响亮)

而相比较而言,两部国内版的《赵氏孤儿》则风格化、抽象化了很多。

林版《赵氏孤儿》不蔓不枝 ,干干净净 。空空如也的舞台上 , 演员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双手合十地站在舞台上 ,少有大动作 , 甚至头都不能随便地晃动 ,台词速度极快 ,一句紧接一句 ,甚至没有反应的时间,语调刻意平缓 。一切具体的动作都被高度抽象化 。田沁鑫的《赵氏孤儿》则热烈奔放 。演员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 , 他们很多时候会声嘶力竭 、精疲力竭 ,甚至是涕泪横流 。演员最大限度地运用肢体 ,运用力量 , 百分之百地投入感情 ,这使得他们的表演张力十足。与林兆华《赵氏孤儿》中不动声色 、极为克制的说台词的方式不同 ,田沁鑫的台词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很多独白激荡着浓郁的诗情 。(李析静 两版《赵氏孤儿》的观后感)

五、不一样的赵氏孤儿(下)

相较于以上所有版本的《赵氏孤儿》来说,《演员的诞生》大决赛版的《赵氏孤儿》又有不一样的风格和改变。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出戏虽然改编自田沁鑫执导国家大剧院版的《赵氏孤儿》,但只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即“庄姬托孤”、“程婴救孤”和“韩厥放孤”,而经典的“舍子换孤”情节并不在其中。并且,田版的剧本本身对元杂剧版做了颠覆性改动,而大决赛版又在此基础上做了增删修改,因此这一版本可以视为完全独立的一个版本。

由于这首先是一场竞赛,因此最开始引起争论的就是三人的“戏份”问题。从角色性别上,蓝盈盈提前预定了,而争议就在于周一围是否存在戏份上占了“便宜”。虽然有人解释说翟天临自己先选了韩厥这个角色,不存在占便宜。而我的观点是,这一版剧本的程婴一角确实有一些“便宜”,但并不是在戏份上。

田沁鑫版的《赵氏孤儿》中,倪大红所扮演的程婴,并不似元杂剧版的草泽医生、赵氏门客的设定,倒仿佛是一个诗人,颇具燕赵悲歌士的风采。这固然是由于剧本设定和演员表演风格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导演内心的价值取向。

据朋友所言,田沁鑫一直是个“无可救药的文艺女青年”。

田沁鑫则有感于现今社会私欲弥漫 、思想覆灭 、礼节丢失的悲惨图景 ,在剧中贯穿了“失义人心不在 ,失信正道不存”的春秋大义精神 ,令人感悟到“在这浊乱的世上 ,得见一真正信义君子 ,亦无愧于在这乱世行走一遭” 。田沁鑫一直倡导“历史即当下” ,她希望借助《赵氏孤儿》重新唤起几乎被这个社会忘却的诚信。(李析静 两版《赵氏孤儿》的观后感)

因此,田版的程婴一角,仿佛是导演内心独白的倾诉者,形象伟岸,精神强大,倒颇相似于周一围之前饰演的那些“内心笃定”的角色。实际上,田版的舞台本对程婴的描述就是“神态笃定”这样的词。

田:程婴,他做出的诚信和担待是他坚信的“宗教”。这两个主题事实上不可能调和。《新》:但是多数观众在看戏时,更多是感受到程婴他有大段颇具蛊惑力量的独白。你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是否有一种教化色彩?田:这个人物过于理想化,一个诚信的义士容易让人感动。当然,观众觉得教化也可以理解。教化来自理性,但是从理性看这个戏,它不能成立。事实上,我在这部戏里全部用感性去支撑。甚至我投入的感性还不够多,所以会导致有些教化的色彩。《新京报》专访 记者:冯睿

而周一围版的程婴则接近于原版。从一上场的神情犹疑,惊吓,恐惧,到接受庄姬委托时的犹豫、惶惑,挣扎,都符合“小人物”的设定。也许是经过一夜的排练又休息不足,本身也符合剧情中的状态。唯一突兀的是在接受庄姬的请求时那句“小民应了!”转变过速。不过这个是剧本的问题,不应演员负责(第一场《刀锋1937》也有同样问题,“那艘船我给你了!”的转变同样突兀,可视为舞台时长限制导致的剧本问题。而田版中的“转变”也同样有问题,不过也许称不上“转变”)。

由于田版剧本中庄姬参考的是《左传》的说法,是“荡妇”,因此大决赛剧本中的庄姬只能另行设定。在这个有局限性的剧本中,蓝盈盈的表演却非常出色,将一个发挥空间有限的角色演出了血肉和真实感,同时又符合原版的悲剧气质。

而周一围的程婴,虽然有着戏份上的“优势”,但其实并不占便宜,反而增加了角色的难度。这个难度来源于剧本。在田版的舞台本中,对程婴一角有如下阐述:

程婴是个行走在街市上的草药医师,闲情逸致,闲闲散散。看病问诊。居家度日。直至。命运随接受赵家孤儿而陡转,后面便是悲苦伤情.酸楚无量了。据说,春秋时,每一个男人都怀有政治抱负,无论年长年幼,高低贵贱无论一生官爵还是庸碌草民。都明白忠义礼智信,而行为却狂放不羁,指天说地。程婴便是一个不为官的草民。当需要他付出诚信,弘扬天道时,他亦义无返顾。望演员抛开曾经表演的经验。开掘想象力,凭空臆造一位古代义士的形象。角色的魂灵,靠演员自己铸造成形。角色的外形,可依据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的古代男子形象,明代以后的不需观赏。武侠可以借鉴。如长裙宽袖在身时的行走坐卧。注意孜纵形体,通过纵容你的形体神经来传递你的悲伤(《赵氏孤儿》导演阐述,《田沁鑫的戏剧本》)

可见,田沁鑫认为原版的程婴这个角色是不可信的。因此她做了一个混合性的设定,在精神气质上让他接近于士,而社会角色上又是一个平民。这种人设其实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时空范围内极难展现。而周一围的处理是将他分为两段。第一段“庄姬托孤”是一个小人物的临危受命,激发出了他内心的忠义精神与道德情感。而后半段的“韩厥放孤”则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在田版的剧本中,程婴通过一段极具说服力的台词,“煽动”韩厥接受了放走赵孤的计划。在那段表演中,程婴的角色分量和精神高度是完全笼罩在韩厥之上的,因此这个角色显得“头重脚轻”。而韩厥相对而言就只是一个迷途知返的武人形象。在导演台本中阐述如下:

韩厥: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处投门的壮年将军。真性情掩盖在军人的外表之下。直到遇见程婴舍命救孤的义举,掩藏的激情方才被唤醒,也就随了自己的性子,率性地了结了生命。这个人物身上有侠义之二士的风采,如战国时代的樊于戚、荆轲、豫让等,多少有些关联。但更多的可能是武侠中的侠义。演员切记这个人物要演得认真,不可做作,一旦有做作或演的一点痕迹,观众很有可能会不相信这个人物,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中,观众会产生疑问。所以,演员要充分相信角色的选择,信任的演绎,一旦取得观众的信任,这个角色会令人感动。形体不要被服装束缚,要想办法,从容地起来,有助观众信任这个角色。(《赵氏孤儿》导演阐述,《田沁鑫的戏剧本》)

在决赛版中,韩厥和程婴这个角色的分量是等量齐观的。一是剧本设置上,两人在对手戏中戏份基本相等,二是人物设置,韩厥的气场和分量要远超过田版,三是精神高度,决赛版做了一个改动就是把后来程婴和公孙杵臼谋划如何解救赵孤时一段评论时政的对白移到了韩厥和程婴的对话中。我分别引用如下:

田版:

公孙:程婴,知道什么叫气息尚存吗?程婴:……命在之时!公孙:知道什么叫自断气源吗?程婴:…命丧时刻。公孙:知道周礼灭绝了吗?程婴:…道德沦丧。公孙:沦丧了……低贱妨害尊贵……程婴:年少凌驾年长……公孙:疏远离间亲近……程婴:新人离间旧人……公孙:强大欺辱弱小……程婴:淫欲破坏道义。公孙:为老不尊…程婴:为小不敬!公孙:大义不在,我告老辞官。

决赛版:

韩厥:医师,何为气息尚存?程婴:……命在之时!韩厥:何为自断气尽?程婴:…命丧之后。韩厥:你可知周礼在晋国已灭吗?! 程婴:年少凌驾年长……韩厥:疏远离间亲近……程婴:新人离间老人……韩厥:强大欺辱弱小……程婴:荒淫毁所有啊~~!~韩厥:在这浊乱的世上得见一信义君子,也不枉我在这时间行走一遭了!如若不弃,愿与韩厥做个朋友吗??

我很同意导演陆川的看法,这个剧本韩厥的角色是有发挥空间的。田版剧本虽然台词优美,艺术风格强烈,具有先锋气质,但最大的问题是“不信”。田版每个角色,都像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道出导演内心的怀疑和价值判断,而与人物本身贴合不到一起。如果说林兆华的解构是对传统价值的否定的话,那么田版的问题就在于疏离。

从根本上,田不相信这样的故事和人物能够存在于世间;但同时,对于当下物欲横流、价值崩坏的现状又有不满,因此希望用这样一个古典故事来支撑起她对价值、对理想的信仰。在对剧本的阐述中她说:

这次导演的工作是帮助演员了解一个大家不熟悉的时代和环境,使诸位对剧中人物产生认同和信心。所有剧中人物都要靠我们剧组人员的想像力,共同构造出一个假想的属于我们自己创造的古环境,在假想的这个环境中生长这个环境里,有浮乱,破坏,私欲,有篡夺与霸占,有信义,有侠义,大义,有恶行,也有正途。有自己的宣泄方式、有放纵,也有理想。总之:这个环境很悲伤。由于混乱而生出的一派悲伤……在伤中,我们都很孤绝,即使在人群中,即便发生事件;即便在较量中,即便快意恩仇。即便浓情蜜意,即使生,即便死……我们还是悲伤,和孤绝。我们的视野中,只有山峦,荒漠;泥土的官殿黄沙的风尘;有巫阳,有流星由,青铜器,有陶壶瓦罐。这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属于我们的社会,在这个属于我们的社会里,我们激烈,我们背弃,我们幻灭……我们加害他人,也被害于己。我们走在“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环境里,我们生活在“携来百侣曾游”人物中,从今天起,我们剧组的所有人员开始创造我们的古代社会,创造一种与我们不一样的新生活。(《赵氏孤儿》导演阐述)

然而我们既无法在田版的剧本中找到“义”,也找不到“勇”,因而赵孤在最终也只能成为“真正的孤儿”,所有的角色都悬浮于剧情之上,诉说导演内心的迷茫和灵魂无处安放的尴尬。

而大决赛版在这样的一个剧本基础上,竟然演出了田对于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的批判——周一围的那句“荒淫毁所有啊~”简直是神来之笔;同时,也演出了对古典伦理、春秋大义的回归。

在这个剧本的设定里,周一围的精神高度略高于翟天临,而翟天临的推动力则高于周一围,因此这是一个很平衡的设定。翟天临和周一围“一唱一和”的表演,具有基本等同的戏剧强度和表演力度,完全超越田版。

这里面唯一有区别的在于,翟天临的韩厥在几个情绪转变的点上,浓烈有余,控制却略有不足,也许是状态原因。而之前一贯霸气侧漏的周一围反而始终在控制之中,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个角度我倒是相信了翟天临在四味毒叔访谈中的一个说法,谭飞问他和周一围在表演中到底谁更强势,翟天临不假思索地说自己,因为周一围在释放的时候始终有往回收的意识,而他不太这样。)

正如陆川所言,我们对戏剧对表演的信仰就仿佛这个被送出的孤儿一样,流传千年,最终落在了今天的舞台上。可以说,田版所有试图表达,却没有表达成功的,都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透过这三个演员的表演传递给了大家。这不啻为一个奇迹。

六、结语

《赵氏孤儿》原作者纪君祥生活在蒙元的专制统治之下,山河破碎的现实和对赵宋王朝的追怀,民族感情和一腔悲愤令他写下了这样一出震铄古今的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语)。

而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背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又与当下的现实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正如前面所说,当今的世界远不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当今的中国也依然称得上是内忧外患。而让周一围声名鹊起的《绣春刀》与纪君祥写作《赵氏孤儿》的那个年代,以及当下,便有了一种同频共振的脉搏感。

我不认为有什么可以脱离角色、剧本的演技存在,同样,我也认为脱离了时代去谈一个演员的表演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周一围在《演员的诞生》中的表演不是孤立的,程婴与丁修,以及他饰演的其他角色,也在同一个意义系统和语境里,具有了共同的审美意义。

正如吕效平教授评价《赵氏孤儿》的各个版本时所说:“所有这些改编中,戏剧家们的个人才华都不是最重要的,时代精神比他们每一个人的个人才华都更有力量。”同样,周一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异军突起,迅速跻身到今天的地位,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汪海林老师在谈到自己创作《爱国者》的初衷时说,近些年的影视剧中,真正阳刚的、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太少了。尤其这些年,因为大IP和小鲜肉的横行,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跌落到一个十分尴尬的区间里。因此他有一种责任感去塑造这样的角色。

对于时代精神损伤最大的,就是对纯粹的物质和皮相的追逐,以及只关心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精致利己主义精神。在一个蝇营狗苟,整天都在计算自己得到或失去了多少利益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去关注精神的高度与归宿。而以周一围为代表的这一批新的银幕形象的崛起,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希望。

在这个意义上,周一围的成功突围,不仅是他个人的突围,也是时代的突围。既是一连串的偶然,也是必然。时代精神需要去选择一个可以承载其意义的对象,同时,又以观众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当下这个充斥着诱惑和不安全感的时代,也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为国家,为民族,为我们的文化撑起一些东西。

黑格尔说:“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真理的展现可以形成世界史的最美好的方面,也可以提供最珍贵的报酬,来酬劳追求真理的辛勤劳动。”谨以此语,寄予那些兢兢业业、上下求索于个人价值与时代契合的人们共勉。

(全文完,下篇分析胡歌)

****************

网友影评:《超体》观众关心斯嘉丽·约翰逊而不是露西

作者:欢乐的小宇宙

发表时间:18-01-1708:29

网友影评:《超体》从头到尾都透着一种自命不凡的气息,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露西也确实足够厉害,短短的89分钟里,影厅里观众此起彼伏的惊讶声,足以说明她的超能力有多么酷炫。电影的主题深奥,规格宏大,关于脑细胞能力的设定也颇有意思,但可惜的是,露西这个角色除了超能力以外,却不那么有意思。

网友影评:《超体》讲述了露西从一个普通女孩,被迫变成毒贩,然后毒品倾入她自己身体,继而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女超人”的故事。这个理论的基础是,人类的脑细胞能力只开发了10%,并提出一个设想:假设人的脑细胞能力被开发成了100%,将会如何?而CPH4这种化学物质就让露西的脑细胞从10%逐渐开发到100%,于是她拥有了各种类型的超能力:控制他人、控制重力、最后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很多人吐槽情节脑洞太大,但吕克·贝松显然也没想仔细讨论科学,有外国媒体提问他对于观众说这太扯怎么看,吕克·贝松答:“你以为我不知道这是假的吗?”影片的后半段更多的融入了关于哲学和生命的探讨,越来越玄,也让人越来越难懂。其实,科幻片的设定本来就是天马行空,关于大脑的理论新奇也有趣,只不过,涉及各种哲学讨论还要拍的深入浅出并不容易。

网友影评:相信不少人都是因为斯嘉丽·约翰逊走进的影院,不过走出影院的人并不怎么关心露西。斯嘉丽·约翰逊在影片中一如既往的漂亮自信,有人说露西变成女英雄之后就彻底面瘫,其实是因为剧本并没有给她什么其他的发挥空间。她变身之后,随手杀死台北的出租车司机,大摇大摆地走进医院手术室然后把病人杀掉,控制他人,谁也伤害不了她,露西几乎无所不能。除了在手术室露西给妈妈打电话,她几乎没有任何情感的表达,最后她随便亲吻了法国警察皮埃尔,也并没有任何紧张、快乐或激情。这个角色一直在增长的是脑细胞被开发的百分比,而其他方面一直单调乏味,没有太多魅力,也没有跟观众有任何的情感互动。

网友影评:露西带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假设前提,但却没能让观众关心她本身。事实上,观众只觉得超能力很厉害,但并不关心露西。剧本让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教授把露西看成对人类科学研究的礼物,研究和学习的标本,让警察皮埃尔把她看做威胁和好奇,出于勉强保护她,但不是因为情感上的,而是因为露西要求的。吕克·贝松没有关心露西,更别说观众了,他消除了太多故事中有关人性的部分,露西变成了强大的、冰冷的超人,身边也没有一个可以平衡的矛盾。

网友影评:《超体》有很多好看场景,结尾飞车追逐的震撼,露西穿越时空的蒙太奇,但它是中空的,吸引观众的不是露西,也没人关心露西的困境。因为她毫不费力,任何人也不必担心她的安全,没有坏人的机会阻止露西,动作场面也若有若无,因为她不需要费力气打人,她一挥手就可以让坏人漂浮起来,让子弹掉在地上......这些都让观众失去了兴奋或紧迫感,就盯着屏幕等待着漂亮的场景和响亮的声音。

****************

《我不是药神》:违法的救世主?法网无情人有情

作者: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发表时间:06-1317:22

说实话,我对《我不是药神》能通过审核并上映感到有些吃惊,可看到最后才发现,它并未越界。

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般在叙事结构和张力上不会差。这部片子剧情结构很简单,人物形象各有鲜明且塑造颇饱满,无论是徐峥演的程勇,或是四个配角(思慧、黄毛、牧师和吕受益),或是周一围演的曹斌,或是那个假药公司的老板张长林。重点角色几乎告别了刻板印象的角色,亦正亦邪,亦刚亦柔,一直有个range在。除了法律依旧“无情”,国内制药商依旧奸诈。

不知是否都源于现实改编题材的缘故,这部影片或多或少让我想起了赵薇黄渤演的《亲爱的》,尽管那部的风格更为阴暗,而这部暗中有光。手摇式的镜头晃动增加了影片现实主义的真实感。电影含有大量的对比与隐喻(如世界各国都有这种“病穷”问题)。镜头特写也适宜地渲染并推动了观影情绪。

这部影片一直都是以矛盾展开,再以矛盾一方的妥协结束:穷人治病难 vs 黑心制药商的垄断;利己 vs 利人;法治 vs 人治。

“救世主”的存在与缺席

“救世主”这词在这影片里是十分讽刺的。这理应是政府该做的事,却被黑心的制药商夺去,玩弄着患病了的普通百姓的性命。程勇的出现,只是无数个偶然中的必然。身为一个生意萧条的印度神油店老板,他不仅离了婚抢抚养权,而且还要想办法父亲支付高额医疗费。而遇见白血病病人吕受益,并得知走私售卖印度仿制药能获取巨大利润,只要是任何一个被生活逼到绝境后的“程勇”都会想冒险尝试的这事。毕竟,这不仅能赚钱还能救人。

可不知不觉,受益的人开始将这种“商行”视为了“善行”,并美曰其为“救世主”,开始施加雷锋式的英雄主义压力。

可真正的问题来了,“救世主”程勇本来就是一普通人。他有孩子,也有重病父亲需要照顾,他铤而走险,也只是为了早日赚快钱并早日收手。假药公司的老板张长林为要挟程勇,给警察通风报信来了次大搜查,以此来逼迫他说出仿制药的货源。为了自保,程勇当然要金盘洗手。

但有谁愿意看到平时做惯好人的“雷锋”突然间撒手做普通人。这实际是一种“习惯拥有后,却突然失去”的巨大的期待落差感,放在这里的语境,就是“药太贵吃不起等死”到“我有机会活下去”,再到“不是吧我又要等死了”的一种恐惧与愤怒。

以前的病人们除了黑心的国内制药商外,别无他选。可程勇的出现,弥补了“救世主”的席位。然而,这个席位本就不存在的,同时这个席位的代价,是要违法才能坐稳的。当程勇想从“救世主”的位置退下,放弃胆战心惊,铤而走险的违法生活时,尽管大家都嘴巴说支持,其实内心早已无数MMP了吧。因为他们的内心默认,这是英雄撒手“抛弃”他们的行为。但他们是否有想过,因为自己病了吃不起贵药,而逼迫程勇违法卖药的这种“良心绑架”,何尝不是自私利己呢?

我们都希望,在自己最窘迫最危险之际,能有英雄来拯救我们。但生活不是复联,更不是超人迪加。

法网无情,人有情

影片处处围绕着最为敏感的矛盾不断前进:法治与人治。而影片也用总总人物和线索将观众引向“人性本善”,“人性之光”,“人有情”的利人非利己的价值导向上。

程勇即便金盆洗手开了一家盈利的纺织厂,听到昔日好友吕受益因断药而危在旦夕,甚至最后自缢,他还是经历无数内心斗争重新坐回“救世主”之席,铤而走险地帮助仍在世的病友们,甚至亏本,不求回报。程勇这一人物的关键转折点,从利己变为利人,是一位默默为底层服务、发声、并致力于改变现状的英雄。

至于警察局里的曹斌与局长,分别站在了两大立场。人治派与法治派。从两人的地位悬殊上看,表面是法治大于人治,而电影的结局也是在表面上突出这点。然而,当曹斌对购买仿制药的人进行大面积抓捕回局后,一位老奶奶说出了全世界人的肺腑之言时(“如果你抓了他,等于是看着我们死去”),他对局长所说的“对此案我真无能为力”的自白,早已体现出电影对人治大于法治的导向进行了细节式特写,这是一种叙事隐喻。尤其是他亲眼目睹了黄毛为帮助程勇逃避警察的追捕而私自开走装满药物的小车,最后命丧车祸。程勇与曹斌在医院的冲突,无疑是象征着人治向法治表示不满并发起挑战。

影片虽主唱人性大于法性,却一直在表面上强调法治的一方,不失法治的威严性。如电影结局,程勇还是被抓(电影还是给足了其他帮忙搬药的病友,尤其是他们被警察拦截药物被摔倒的瞬间),送去法庭接受制裁(因出于善意违法而被判5年),在被开车送去监狱的过程中警察说了开慢点(镜头给向所有站在路边为程勇送行的白血病病人们),程勇在车里哭了(导演给了特写,暗里带光,暗喻着无论在艰苦,仍有人性光辉)。

这才是它能上映的原因。

其他细节

思慧的出现并没触发预期的“女权意识”。即使她是群主,她依旧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为女儿操劳,附属于程勇这位“救世主”的助手、甚至差点变成一夜情PAO友(没有程勇,她的日子会更差,她依旧需要依赖他)。

一向自私自利的卖假药的张长林在被捕后,依旧信守诺言没供出程勇。看来他虽贪钱,但还是有人性,懂得保护程勇,拯救更多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在吕受益病重接受治疗,他妻子与程勇坐在外边凳子时的场景:他妻子和程勇都分别坐在了暗处的两端,中间唯独留出了一张椅子,并且是照满了阳光。此处暗喻了程勇不再是救世主的身份,而是跟处于暗处的吕的妻子一样,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普通人,看着吕任由疾病、医院、垄断的制药公司、无厘头的法治的摆布。

个人观后感总结

这部电影借一个真实改编的故事映射出当今国人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对“生病易,治病难”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主要来自“病”的两大层面,一个是“病”本身,即当代医术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无力回天;另个是“病穷”,即这世界上仍有很多贫困阶层乃至中产阶级会被重大疾病给拖垮(阶级下移)甚至砸锅卖铁、卖命自尽。第一层面需要通过时间来解决,即等待现代医术的继续发展。第二层面则是需要国家不断通过改善社会医疗机制来保障多数“一看病就穷”的困境,虽然本质上也要通过时间来解决,但更多在于事在人为,也就是政府如何在发现问题后,尽快改善相关机制和法律,最后造福百姓。

什么玩单反穷三世都是唬人的。生大病才是让你瞬间从中产到破产的“意外”捷径。我们之所以对这部影片如此投入感情,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人物与剧情所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冲突张力,而是它切实反映了我们当前生活所面临的其中一大难题和困境(除了买房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那就是“生病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得治,或是有得治却没钱医”。黑心制药商的价格垄断,政府的消极管制,及不完善的医疗社保体系制度,这些都会让中国许多中低层阶级无法过上一个简单快乐的生活,更别谈所谓的“中国梦”或“理想的社会主义”了。

有人说,你穷你能怪谁?只能怪自己不努力?我呸。别忘了社会上的金钱分配原则还是按金字塔形走。有钱人往往是顶端的少数人,掌握了全社会的近一大半的财富,中低层阶层才是一个国家大多数的现实。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上一百万,而动个大手术就要好几十万,还没算上治疗住院费呢!

这就是国家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优化并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及改善当前的医疗体系;如何做才能让医生、人民都能互惠互利,而非靠开假药、乱开药来骗钱;如何做才能让黑心制药商垄断市场,虚吹价格。

我是真心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祖国能真正守护好每个平凡市民的“中国梦”,让“病穷”这一恐惧永远地扼杀在过去的噩梦中。

毕竟,我们也只是普通人,而非药神。

****************

真相——《妖猫传》影评

作者:潮年邦影评

发表时间:18-01-2523:08

因为《妖猫传》这样一部影片,我特意重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清平调》,于是,我也不怕大家觉得多余,在这里我将作品贴出来,重温一遍,如果你觉得方便,你甚至可以如我一样,在某个清晨,寻一处僻静的地方,分别朗读这两首作品,或者点开我下面的朗诵链接按钮,听一遍,而后,你可能会有仰望高山的感受,甚至有那么一刻,历史浓雾尽褪,香消玉殒就在眼前。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经典作品如同美酒,历久弥香,作品里的情真意切缓缓流淌,尤其是那神来之笔,令多少后人前赴后继,沉醉其中。

《妖猫传》是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奇幻题材的电影,但被很多人看作是一部历史类影片,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的人物都是后世可以通过史书、传说、诗歌等有迹可循的。

导演将这些人物通过一部电影汇聚在一起,在白居易和空海试图找寻妖猫真相的过程中,再现了玄宗时代的灿烂,也发现了贵妃死亡的真相。

黄轩饰白居易

看过《霸王别姬》的观众,肯定是知道陈凯歌导演的,他拍摄了很多优秀的影片,其中也有《无极》这样烂评如潮的影片,但看过《妖猫传》之后,我几乎是重新认识了导演,并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陈凯歌导演始终坚持做自己,他的执着,一如既往。

首先是他执着于挑战自己,他总是在渴望挑战新的事物,从《黄土地》《霸王别姬》《无极》《赵氏孤儿》《搜索》《道士下山》……到《妖猫传》,他是一个不会重复自己的导演,于是他的电影在类型、题材上永远都在改变,看到这样一位导演,就如同看到一位勇于攀登的人,不断征服一座又一座山。

他执着于自己的梦,关于《妖猫传》,导演曾经说道:圆了一个梦。导演在被《沙门空海》这本书的神秘感所吸引时,他就像找到了打开梦之门的钥匙。

世人几乎都做梦,每次提到大唐盛世,很多人也会有隐约期盼。影片是梦境的完美再现。关于大唐盛世,我只知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辉煌时代,却不知还能以《妖猫传》这样的壮丽和神秘呈现在眼前。梦,终究是在执着的人手中成真、圆满。

因为执着,所以足够认真,导演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为的就是让大唐盛世在电影里有真正的魂,为此他专门在湖北襄阳建立了一所唐王宫,按真实比例还原了长安城。剧组的唐王宫选址本是襄阳的一处藕荷沼泽,占地550亩,为了营造历史厚重感,团队耗时5年,耗费17亿元,按长安城记载的规制进行还原,还原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都宛若盛唐景象的浑然天成。

长安城

因为执着,细节上格外考究,服化道更是严谨到无可挑剔,服装造型和妆容头饰继承的是唐朝服饰的韵味,再融合现代审美的元素,在古韵与现代审美间反复作出平衡,最后呈现出精致的视觉效果。

哪怕是光,影片的摄影指导曹郁,根据导演想要的效果,竟然设计了八种光效,精确配合画面和人物情绪的效果。曹郁当然也是非常厉害的,在国内众多大制作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此人的杰作。

现代人对于一千多年前那个朝代有诸多浪漫的想象,抱有不同寻常的好奇心和期待,花萼相辉楼更是梦中最精妙的部分,虽有记载,但谁也难以说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电影呈现的绮丽画面,热闹繁华,确实有神秘又不失高贵的气质。夜幕下,远远望见唐王宫,就见灯火璀璨,车水马龙,款款进入花萼相辉楼中,只见青色调的屋顶和墙壁绚丽多彩,场内的幻术变化多姿,时而俊朗少年变白鹤翩翩飞升,时而猛虎腾跃间变万千玫瑰花瓣,不禁令人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秒。

这一场盛宴,导演所花心血,可敬可叹,导演多么像一位认真而专注的匠人啊。

在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处处透着聪明,抖着机灵的人,而随着岁月沉淀,我对认真执着到看起来傻气的人,却越来越佩服,这样的人往往可以站得很高,他们往往充满慈悲,心胸似大海,即便是受到不公正的嘲笑时。

我也曾是那个面对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哈哈大笑,拍手叫好,对导演的《无极》嗤之以鼻的人,可《妖猫传》却让我不免怀疑自己,也许我真的要再重新看一遍《无极》,不断变化的是观众,可陈凯歌却一直孜孜不倦啊!

从导演在电影中体现大唐自由开明的特点中,我其实是感觉到,导演从没对过去和当下停止过思考,他是一位拥有文化自觉的导演。

大唐盛世,世人好奇,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各种典籍中我们不难寻出影子,比如那时候文化昌盛,长安光诗人都有10万人,而在电影中,不管是出现在长安城还是极乐之宴上的外国宾客,甚至官至高位的外国人,以及玄宗以帝王之躯能与胡人安禄山共舞,亦或是皇家大度接受世人对贵妃的称颂爱慕,都可见当时大唐盛世已到文化鼎盛期,而这也是导演心中那个时代伟大的理由,反观当下,其实我们也是国运上升期,我们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盛世离我们不远,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呢?

大到家国情怀,小到个人修为,这部电影里融入了太多东西,导演不仅思考了古今异同,也思考了佛法禅意。其一是关于什么是真相的问题,真相里有真假,诗人白居易容易以为都是真,空海容易以为都是假,其实,世间万物,本就是真假交织在一起。

陈云樵对于妻子春琴的爱是真的,埋怨也是真的,爱妻子的温柔体贴妩媚动人,埋怨妻子惹来妖猫,所以最后借着妖猫附体,失手杀了妻子;迷恋陈云憔的妓女爱慕云樵是真,恨其他妓女抢走了云樵也是真,所以借着妖猫附体,差一点杀死了玉莲。

爱的正面是付出,反面是毁灭,人心多么复杂啊,若执着于只要一面,很多时候,我们离真相反而远了。

玄宗亲手杀死了贵妃,白居易却通过白龙看到了真情,也相信真情,而空海,也见证了大家对于执念的放下,宽恕自己,宽恕他人,佛法的慈悲就体现在这里,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放下世间种种执念,渡人渡己。

空海确有其人,是真正的佛家集大成者,他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对于唐朝文化在日本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片中的丹龙,也就是最后的慧果大师,便是空海在当时的唐朝所接受教诲的大师。

空海提出了“即身成佛”,也就是修行不是非要剃头出家的,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主要在于修炼内心。佛教在我看来是很高深的,在我年幼无知的时候,认为佛教等同于迷信,而今我明白,佛法真是大慈大悲,不管是临时抱佛脚,还是终身参悟,它接纳了所有人,任何范围内,只要愿意,都可找到内心归宿,不管是所谓的愚昧百姓,还是高知阶级,在佛法里都有进步的空间。

染谷将太饰演的空海

年幼的我,不知人生有时候会那么无聊,那么孤独,那么无趣,那么无奈,直到猛然的一个了悟,纵使未能领略其中要义的千万分之一,我也开始明白,人生本就如此。

在了解空海前,我与朋友曾讨论过,我认为佛法在于内心,可以不看重形式,也可以看重形式,全看自己能做到的程度,佛法不是法,而是一种态度。

我认为修行,主要在于修炼自己,让自己看得开,放得下,不强求,不妄为,从而达到通透的境界。佛法也绝不是要人断绝欲望,摒弃快乐,反而是通过修炼,认识到七情六欲多么正常,只不过是有多种形式罢了。

电影中,我又一次悟到,人真正的通透一定是:知道人性有邪恶,但选择慈悲,知道路不平坦,却内心坦然,知道天资、性格不完美,却不强求也不放弃努力。

我更了解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也知道,我将要向更好的地方去。

《妖猫传》中佛法的呈现是非常明显的,导演在尽最大努力深入浅出。比如,关于白居易和空海追求的真相,何为真相?世人要的真相是片面的,特别是感情,都要纯净无暇,但当深究什么是真相时,我们往往就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但更深刻的真相往往搀杂着泥泞污垢。

玄宗真的爱贵妃吗?在片中我们得到的真相是,玄宗深知贵妃是帝国的一张名片,是用来展示的,玄宗和黄鹤一起骗了贵妃饮下毒酒,接受了尸解大法,在妖猫眼里,玄宗爱的是自己,但是,导演却通过电影告诉我们,贵妃知晓这一切,看到了玄宗内心的污垢,依然选择相信爱,我想,这就是爱的最高境界了吧。而玄宗晚年看到猫妖时,褶皱的脸上涌起对贵妃的牵挂和担心:“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你陪着她吗?”此时的玄宗,更老了,身形更弱了,手里捏着的是贵妃生前的香囊,玄宗或许最爱自己,或者说,他的爱不那么纯洁,但剖开泥泞污垢,他对于贵妃的爱是真的。

《妖猫传》中的玄宗

看完一场电影,仿佛做完一个梦,真真假假没必要纠结,至少,梦是那么绚丽美妙。历史上,杨贵妃的身世本就存疑,哪怕关于她这个名字:玉环,都不知真假。更不用说,猫也是不会变成妖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实早就写出来了,但却深纠于其中的真相,怀疑情感的真假,于是总觉得未真正完结,带着这样的执念,经过妖猫的引领,与空海不断寻找真相,终于在诸多假象中看到了最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来自白龙,白龙对贵妃生死追随,永不相弃的心,让诗人的内心坚定,终于在35岁写成后人反复吟诵的经典作品,诗中虽充满佳偶不能在一起的遗憾,但却让世人梦里多了无数浪漫的情景。

后人都道贵妃美,但却无一能准确道明贵妃美貌,历史长廊里数不胜数的记载文献,选择哪些,去除哪些,连接哪些,最后呈现哪些,这是电影在做的事。让角色贴切想象,超越想象,最后呈现美感,这是导演的本事,所以哪怕贵妃角色最初公布时遭受诸多非议,但当贵妃一回眸之时,我深吸了一口气,真美啊!以至于电影结束后,我脑中反复出现“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和贵妃的回眸。白居易的扮演者也好极了,那样的书生意气,那样的内心难驯,正是大唐诗人的写照,最后依然感叹,选择做自己,圆内心的梦,真好。

电影到了最后,我们发现,导演把历史、奇幻揉杂在一起,情节首尾呼应,形成一道回环,我们在回环里,既感受了神秘紧张,又受到了爱的洗礼,最后,捕捉到几丝禅意,带进心里。

好的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是,让你更深刻的理解生活,感悟爱。电影虽谢幕,人生还很长,我想,我愿意做一个生活中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缺和污垢,并依然选择相信美好和真诚,好好生活。

PS:《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免责声明-- 《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这篇文章828la109787。

【结语】: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经典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787'></small><noframes id='828la109787'>

  • <tfoot id='828la109787'></tfoot>

      <legend id='828la109787'><style id='828la109787'><dir id='828la109787'><q id='828la10978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787'><tr id='828la109787'><dt id='828la109787'><q id='828la109787'><span id='828la109787'><th id='828la10978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787'><tfoot id='828la109787'></tfoot><dl id='828la109787'><fieldset id='828la10978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787'></bdo><ul id='828la10978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