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

时间: 2020-09-01 23:25:27 分类: 美文赏析

《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

《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

****************

《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

作者:喜欢生活的小狸

发表时间:18-11-2715:24

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歌剧魅影》是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音乐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其他。就音乐而言,音乐剧演员作为专业歌舞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上的实力是不容置喙的,刚出场肥胖形象的女角,婉转动听的华丽女高音;而后登场,面容清丽的女主角,清新透彻的纯净嗓音;再之后,形貌可怖的男主角,浑厚浓重的唱腔……使得音乐剧的舞台效果更加震撼人心。

转而看电影方面,三位主角中,曾有两位在百老汇中演出,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虽然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相较于音乐剧自然是略逊一筹,但作为电影播出,给人的观感也并不差。唯一的遗憾在于,为了良好的电影效果,影片中大部分歌声都因为收音效果不尽人意而选择了使用录音。

魅影作为该剧中争议最大的人物,在音乐剧和电影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在音乐剧中魅影面具外半张脸苍白病态,唇部猥琐,视线扫过的时候令人头皮发麻,摘下面具后更是让人不忍直视,丑的“淋漓尽致”。

而在电影版之中,Gerard Butler饰演的魅影就完全与丑字没有一点关系了,与音乐剧对比简直可以说是帅的“惨绝人寰”,就算摘下面具时,没有伤疤的半张脸也足以让人忘记面具之下的丑陋。也因为电影版的魅影外貌之上的不同,使得众多观众对魅影一角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如此一位外貌优异、天赋异禀的男士,因为幼时受到的虐待心灵开始异变,这样的角色设定让观看者情绪偏移,更多的偏向了魅影一方。

至于男二号Patrick演的子爵是最符合原作的了,深情温柔,长发飘飘英俊似王子,音乐剧与电影中的演绎并无太大差异,看去皆让人有心动的感觉。而女一号Christine,在电影版之中就稍微逊色了,演技比较僵硬,一直为人所诟病。

《剧院魅影》音乐剧拥有最奢华的舞台,每次转场需要26个集装箱,道具布景进场需要5天的时间。为了能够真实再现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场景,制作团队曾经亲临巴黎歌剧院现场制模,之后依照模具下厂制作。大家在现场看到的舞台上的雕塑装饰,可以说与巴黎歌剧院的布置一模一样。

电影版的舞台布景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低成本,著名的道具大吊灯由施华洛世奇赞助价值130多万美元,出场效果美轮美奂。

布景尽力还原了十九世纪巴黎歌剧院的形态,但还是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剧院是龟缩在狭小的摄影棚中拍摄完成的。水下迷宫的场景较音乐剧而言诠释的更好,不同于舞台之上局限的走位,影片中运用视觉的转换和画面的剪切,营造出了神秘的氛围。Christine去到父亲墓前的白雪皑皑和走过的雕像群是最有意境的,雪白的背景与黑灰的雕像相互呼应,让人想要置身其中。

恢弘的时光之中,三人的爱恨流过,最后皆化为一抹黄土,在Christine轻吻魅影之后,魅影释怀,选择成全,这里剧情便走向了终点,Christine的未来再也与魅影无关,反之也亦然。结局也许是悲剧,也许是喜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歌剧魅影》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结局如何只有自己心中才有答案。

****************

影评《歌剧魅影》安德鲁洛伊韦伯音乐剧改编

作者:绿杨枝说娱乐

发表时间:18-10-2410:14

《歌剧魅影》的主角当然是魅影,但是对我而言,韦柏才是幕后,真正的魅影!认识韦柏,也会明白为什么魅影为何那么霸道?表面上,《歌剧魅影》是出一女两男的三角恋情;骨子里,却是一出权力游戏。魅影很强势,他懂得剧场建筑,更会创作歌剧,剧团只能照他的意思去拍戏,出钱老板还得每个月给他两万法郎。

其实,魅影的嚣张与狂妄是所有创作人的梦想。创作人谁不想拥有呼天唤雨的本事?谁不想要一肩揽下全权,老板乖乖出钱就好?出钱的大爷总以为有钱最大,傲骨作家也总是会挺身反抗,劳资双方相对抗的结果,你很少听到劳方获胜的消息的。问题是,年轻气盛的Raoul既然买下了剧院,又岂有让Phantom为所欲为的道理?他们的权力矛盾终于是要浮上台面的,所有的老板都想要知道:谁才是老板?

魅影和劳尔的这场权力游戏牵扯到女人时就更复杂了。克莉斯汀是劳尔的童年玩伴,一鸣惊人之后,劳尔的相认痴恋,合情入理,谁教他出钱买下了剧场,老板不都认为出钱就能拥有一切吗?一切只看他要不要而已;然而魅影是克莉斯汀的歌唱启蒙老师,克莉斯汀一鸣惊人之后,师生之情要转化为男女之恋,却来得突兀而不自然。魅影和劳尔都爱克莉斯汀,他们对剧院主控权的争夺,自然就伸进克莉斯汀的世界里,问题是克莉斯汀究竟爱谁?

你可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克莉斯汀面对恩师与老板的左右为难,面对多金与才情的两种男人,她不知如何取舍的尴尬是可以想见的。问题在于韦柏其实不太有兴趣来刻画Christine的内心感受,所有的痴情都来自男性主观观点的陈述与歌吟美丽的Christine从开始唱歌的那一刻起,就只是男人的玩偶,你很少看到她的主观意识,徒有一张美丽的脸蛋,却少了让人同情怜悯的灵魂,每次面对爱她的男人时,她都是楚楚可人的模样。这样的爱情梦幻,你能满足吗?

她是深深惧怕魅影的威权,但是拆下了魅影的面罩时,你却不曾听到她的悲悯和难舍,惊痛与不忍的心理阵痛也没有立即反应,这是多不可爱女孩,至于她和Raoul的爱情,除了童年时光的共同记忆,以及俊男美女的速配感之外,还有任何的铺排吗?没有。什么都没有。

男性的主观威权充斥全片,魅影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这符合自卑心理学),不容别人打折,不听话的人就会受罚。剧团演什么戏码,全看他的脸色,谁演什么角色,也都只能听他的,连Christine的歌唱技巧都是他一手教会,他自视为神的自满心理,其实才是全片最可怕的权力魅影。魅影到底疼爱Christine什么呢?他比较爱克莉斯汀?还是爱自己打造出来的那个女明星?

更有讨论空间的是,魅影一手调教了克莉斯汀的歌唱技巧,一夕暴红,就该以身相许吗?师徒曾经在多少的夜晚里轻声唱着歌,魅影以前从不亮相,却一直熬到了功名成就的那一夜,才带她穿透镜后的长廊进入他的私密国度中,说得好听一点是Christine终于通过了魅影的检验,于是让她登堂入室;说得难听一点,魅影也太势利了吧?他的爱情也要随着众人的掌声才开花结果,这又是怎么样的爱情呢?

不要太挑剔了吧,我的灵魂这样安慰着气愤的我:魅影不是神,他只是个不懂得社交,自顾自我,不会应对人际关系的孩子,他的爱情就是绝对的占有,绝对的支配,不容许一声,更不容许背叛,一切只有顺从和接纳,否则就是毁灭,这样的爱情,我们该怎么来吟歌颂赞呢?

或许多数人都没有察觉,《歌剧魅影》搬上银幕的时刻就是安德鲁.洛伊.韦柏迎娶手莎拉.布莱曼为妻的二十周年,Christine的首演角色就是莎拉。韦柏的音乐,莎拉一直是最高明的咏叹歌手,但是莎拉终于离开韦柏单飞,这样的转折是不是就如歌舞剧的人生真实版?

做为歌舞剧的头号巨人,韦柏对舞台剧的势力和影响力,简直比《歌剧魅影》中的魅影还要巨大,想把《歌剧魅影》搬上银幕,你完全无法想像有那位导演敢不采用韦柏的音乐?有那位导演敢不遵照韦柏的要求,表现魅影的精神和主题?然而,电影就是电影,当你终于发现韦柏竟然是掌控全片的幕后魅影时,电影中的音乐绝大多数都必需遵照舞台剧格局,忠实再现时,你只能和我一样轻声叹息的。

****************

影评—当我们已死,谁又还会谈论死亡呢

作者:sangyue桑月

发表时间:18-05-2000:52

推荐两部片子《死神的精度》和《刺猬》(或《刺猬的优雅》),两部电影都是所谓的文艺片,构思精巧,手法独到,叙事简约,主题含蓄。

这两部电影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死亡,放在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死神的精度》讲述了死神的三次任务。

电影《死神的精度》

第一次,他遇上了一位郁郁寡欢的客服小姐,第二次他认识了一位坚持江湖道义的黑社会大哥,最后一次他拜访了一位年迈的女理发师。

导演故意模糊了时间,看似漫不经心地讲述了三个发生在阴雨日子里的小故事,而那个一如既往地英俊帅气的死神也让我们轻易忽视了时光荏苒。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在这不经意间已是四十年岁月流逝。

金城武扮演的死神,从来不认为死亡是一件特别的事,他漫长而永恒生命里只在乎两件事:音乐,雨天。音乐为他无聊的生活开启了另一扇大门;从来没有见过晴天的他一直生活在雨的包围中。每一次去执行死亡任务,都让他对死亡生出了不一样的理解。他唯一的伙伴,是一条狗,只会怼主人和啃骨头。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老妇人便是昔日那个客服小姐,意外地当上了歌星,又迅速退隐,抛弃了孩子,从此杳无踪影。这个孩子后来加入了黑社会,追随那位黑社会大哥。当大哥死后,他改邪归正,开了一家食品店,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死神的协助下,老妇人临死前在一群孩子中瞥见了自己的孙子。可是,她没有主动相认,因为她相信,凡是她喜爱的人都会很快不幸死去,所以她选择了孤独终老。

曾经死神判断,她的人生目的尚未完成,出人意料地取消了她的死亡判决。如今,死神再一次来到老妇人的面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却反过来了。当年唯唯诺诺不知道生命意义所在的年轻女孩,变成了一个看淡世事沧桑,独立坚韧和死神讨价还价的睿智老人。年老的身体里蕴含着比年轻的肉体更加勃发的生命力。

死神经常会呆呆地望着远方,去思索自己和普通人看待死亡的方式不同在哪里,到底哪一种是更好的方式。当然,他还有一群死神同事,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些不同的死亡处理才造就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吧。

或许真如老妇人所言,死神永远不会懂得死亡对于一个凡人意味着什么。

伊壁鸠鲁说,死亡对于人而言并不存在,因为当我们活着,死亡便与我们无关,而当我们已死,谁又还会谈论死亡呢?因此,正如电影里那位黑社会大哥所说的,死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亡的方式。

而我们也从此不要再为死神的精度感到奇怪,尤其是当我们看到第二部电影的结局。

第二部法国电影《刺猬》讲述了一位门房大妈的小故事。

电影《刺猬的优雅》

这位门房大妈像或者说故意像所有的门房大妈一样粗俗凶恶,直到被一个计划着在十二岁生日自杀的小女孩和一个新近搬入豪华公寓的日本老人发现她的真相。

认真计划自杀的小女孩出身富贵,有一个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父亲和一个神经兮兮的贵妇母亲,却以早熟的智慧反思自己是否该选择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成为一尾一辈子生活在鱼缸中的金鱼。

这时,她遇见了那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而且高贵富有的日本老人。对于老人的询问,小女孩回答说,门房大妈看似一只刺猬,却是一只优雅的刺猬。

日本老人与法国小女孩

老人虽是初来乍到,可早已独具慧眼地识破了门房大妈的伪装。原来,老人在与大妈的初次对话中便听到了那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篇首的名言幸福家庭总是有着相似的幸福。他立刻回答道:不幸的家庭总是各有各的不幸。更巧的是,两人都爱猫,而且两人的猫都是以俄国作家或俄国作家笔下主人公的名字为名。

这个喜爱俄国小说的法国门房大妈喜欢一边读着诸如日本唯美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讲述日本文化的《阴翳礼赞》,一边喝茶啃巧克力。在那间神秘的小小卧室里,四壁堆满了上千本旧书。

早熟的小女孩不禁向往当一名门房大妈,而从不被房客们正眼相看的门房大妈也不禁向往起一段白日梦一般的恋爱。就在我们期望一位日本贵族老人和一位法国门房大妈之间不同寻常的黄昏恋情揭开序幕之际,一辆货车在街头毫无征兆地撞死了这只优雅的刺猬。

日本老人整理完了大妈留下的所有书籍,并将自己所赠的那一套豪华精装本《安娜·卡列尼娜》转送给小女孩。

安娜,那个为了追求爱情抛夫弃子而最终不得不卧轨自杀的美丽贵妇,与门房大妈,这个常年躲在小屋里面看书喝茶喂猫却在刚刚触摸到爱情的时候死于车祸的并不美丽甚至略显粗俗的妇女,因为一段对话和一本书被巧妙地织入不可言传的隐喻之中。

以一种典型的法国存在主义方式质问人生意义的小女孩再也不会去处心积虑地选择自杀,或许她已经懂得,死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而困难的事情却是如何活下去,或者也可以说,如何选择死亡的方式。

也许有人会抱怨导演太狠心,竟然就这样突兀地夺去了门房大妈的生命。然而,正是在精度总是令人怀疑的死神面前,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做一只优雅的刺猬的可贵。

****************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

作者:环球网

发表时间:18-07-0307:46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影《南哥》扎根生活,讲述动人故事。

今年5月,电影《南哥》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举行了全球首映式,实现全球发行,在国外刮起一阵“平民英雄”旋风!

这部电影生动讲述着广州故事,弘扬了中国精神,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树立了主旋律电影走向世界的典范,也为管窥广州文艺创作提供了生动窗口。近年来,广州文化发展步履铿锵,亮点不断——岭南文化闪耀达沃斯,迎春花市点亮法国巴黎,原创歌剧《马可波罗》给全国乃至世界的文艺迷们一个惊喜……作为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绽放耀眼光芒,释放出强大的文化辐射力,而《南哥》正是其中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着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着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既是支撑广州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引领广州前行的磅礴力量。

勇立潮头

文艺精品发时代之先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看过《南哥》以后,在场的工作人员和众多好莱坞制片人都流下了眼泪”。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正在于其紧跟时代潮流,以小人物、小切口展现脱贫攻坚这一世界性话题,正在于它的艺术创新,以别具一格的散文诗风格、以对纪实性英模题材电影的突破,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范例,让世界知道中国不仅有古装戏、功夫片,还有更多精彩的新时代好故事。

电影《南哥》的人物形象可爱可敬、可感可触,其背后是创作团队全面、严谨的一线采访,是扎实、深入的实地体验。

电影总策划唐同美介绍,当年他从《广州日报》等媒体看到郭建南的故事,萌生了改编电影的想法。团队为挖掘人物事迹和精神内涵,展开全面采访、反复研讨、深入调研,数易其稿,终于得到各方的认可,让“南哥”这位平民英雄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南哥》这部文艺精品生动讲述着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广州担当。

时间回到1984年,一部名为《雅马哈鱼档》的电影诞生于广州,是国内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当年轰动全国,获奖无数,还取得了8000万元的惊人票房。

回忆当年的创作历程,编剧黄锦鸿表示,当时个体户是新生事物,还较少有人留意,所以要写出来饮“头啖汤”;但把个体户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角,“这需要勇气”。

两部影片,穿越了近40年的光阴;勇立潮头,始终不变的是工匠品质。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从第一个音乐茶座、第一间唱片公司到最早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公关小姐》,红遍全国的《外来妹》《情满珠江》;

从国内最早的新年音乐会,到我国首个由地方文化部门主持编纂的文献丛书《广州大典》,我国首部4K粤剧电影,全国首个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

一个个“最早”“第一”“首个”的背后,展现着广州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

荣登“2017年中国戏曲票房十强榜”榜首的《船说》,打破单一的表演形式,结合3D全息投影、机械臂等高科技,为观众呈献震撼的视听盛宴。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互联网+粤剧”《决战天策府》,独辟蹊径,成为粤剧与网游的首次跨界结合。

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音乐剧《西关小姐》,以浓郁的广府风情迷醉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其背后是历时一年多的研讨采访、数易其稿的精心打磨。

广州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得到英国《金融时报》四星好评,其背后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的反复磨合,是历时3年的艰辛创作。

近年来,一批批广州文艺工作者立足岭南文化精粹,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推陈出新,大胆尝试,打造出一批批轰动全国的文艺精品力作。

粤剧《碉楼》《刑场上的婚礼》荡气回肠,音乐剧《烽火冼星海》震撼人心,话剧《春秋魂》《共产党宣言》、杂技剧《笑傲江湖》《与妻书》等收获如潮好评……广州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

一批批作品社会效益、观赏性俱佳,不断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重要奖项,展现着广州文艺精品创作的澎湃活力,激发着人民开拓进取、创新创业的澎湃热情。

包容开放

岭南风采吸引世界目光

“1995年9月,受广州芭蕾舞团的邀请,我从莫斯科来到中国。”2018年6月,在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现场,广州芭蕾舞团演员弗格尔曼费迪南分享自己与中国、与广州的缘分。她在中国已经23年,把自己的“芳华”绽放在了广州的舞台。

“请向剧团表达我们的感激,谢谢你们不远万里把如此精美的戏剧带来伦敦!”2018年1月,广州出品的《邯郸记》在伦敦征服了“最挑剔的观众”。很多人以amazing(令人惊叹)来表达观后感。

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故事,都是广州文化不断开放的缩影。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万川涌入、涓流汇集,离不开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广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不断成为国际舞台的焦点。

在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期间,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在中山纪念堂前轮番亮相,六位梅花奖得主联袂演出的粤剧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多人看完了不想走,我和观众合影就用了一个多小时。”今年2月, “2018年广州文化周”来到新西兰,广东地方曲艺、岭南杂技、粤剧等完全征服了当地观众。

“南哥的美好值得被传递给世界”。电影《南哥》能够冲入世界顶级电影节全球展映,能够得到世界各国发行商青睐,能够卖出高于商业大片数倍的保底发行价格,还能以十年分账的形式获得收益——这些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首例。今后,《南哥》将登陆海外各大院线、网络平台,让海外数以亿计的观众感受这位中国平民英雄的风采。

近年来,广州精品佳作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粤剧、广东音乐、木偶等传统艺术走出国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做出积极贡献;

广州雕塑院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成功举办,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着岭南的艺术风姿;

《血铸河山》《开往春天的列车》《伴我高飞》等纪录片在国内外纷纷获奖;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在央视国际传播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关注……

羊城国际粤剧节在海内外粤剧界引起轰动,永久落户广州的“金钟奖”比赛如今一票难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场场爆满……近年来,广州举办的全国性、国际性高端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它们滋养市民的文化生活,充盈城市的气质内涵,提升着城市的文化活力,也为广州带来了全球粤剧中心、音乐名城、纪录片之都等盛誉。

2017年12月,广州首届“文交会”举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机构,演出近千台剧目,协议意向成交约80亿元……广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贸易中心、国际文化交往中心——链接全球高端文化资源,汇聚全球文化精英,串联起文化产品从创意、生产到营销、落地的全链条,显示出强大的文化号召力、辐射力。

越自信越开放,越开放越有魅力。广州文化因包容开放而魅力多姿,这座城市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以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形象吸引世界目光!

文化惠民

书写幸福广州的美好生活

文化,远看是风景,近看则是生活;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

站在600米高的广州塔俯瞰,在二沙岛这个1.26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岛上,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广州交响乐团等形成集聚,成为广州地标性的文化空间。2014年,《今日美国》与《每日电讯报》分别将广州大剧院选入“世界十佳歌剧院”和世界“十二座最壮观的剧院”。而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机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论硬件、服务均是领先。

好的文化场馆,还需要好内容“驱动”。文化基础设施为城市文化提供了丰富载体;遍地开花的文化惠民活动则让市民的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文化惠民,惠在消费。去中山纪念堂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最低只需一张电影票钱;广州友谊剧院推出“好戏100元大惠演”,只需百元即可睇大戏;免费的“走进交响音乐”“相约音乐厅”活动,星海音乐厅已坚持了12年……再看2018年广州艺术节,政府计划补贴演出门票约7.7万张,占门票总数的88.04%,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让人幸福感满满!

文化惠民,惠在便捷。在社区的文化室里,喝茶看报;去公园里约上三五好友,开一场粤曲私伙局;足不出村,就在家门口看电影、看大戏;想去图书馆不必跑到广图,社区附近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越来越多……广州不断推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文化惠民,惠在丰富。“在广州生活,最吸引我的就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级的演出。”这是一位在广州生活多年的艺术爱好者的感慨。近年来,广州已成为世界级演出的集聚地。世界古典音乐“天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纷至沓来,《歌剧魅影》《图兰朵》《茶花女》《蝴蝶夫人》《魔笛》《阿依达》等经典剧目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演唱会、纪录片、博物馆、书店、画展、动漫……广州对文化多样发展提供着广阔的空间,而多元多样的文化也在滋养着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着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广州文交会、广州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着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等城中遍布的文化设施,让人随处可享丰盛的文化大餐。数据显示,去年广州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多达1.8万场;根据相关统计,广州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稳居全国第三,广州的人均文化消费已经连续七年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州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消费热情高涨,所有这些都指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着幸福广州、魅力广州的底气。

文化自信

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不只是精神食粮,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新征程中奋勇争先,需要文化的强势带动。充分发挥广州文化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持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这是广州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州必须担当的使命。

擦亮文化广州名片,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纵览广州文化发展轨迹,率先、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经验。今后广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文艺改革政策,进一步理顺文艺院团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出名家、出精品的文化体制机制,推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色、广州特点、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文艺精品力作。

擦亮文化广州名片,要狠抓人才建设。广州要以更大的紧迫感加强文艺人才储备。一方面加大力度,柔性引进国内外大师,以更大扶持力度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提高精细度,在人才培养扶持方面有重点、分层次,为青年英才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等,把广州打造成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

擦亮文化广州名片,要着力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成效。搭建平台、开拓渠道,用好国际友好城市、高端国际会议等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发扬崇尚实干、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广州文化走出去的类型日渐丰富,渠道更加畅通,“画风”更加鲜活,让文化自信得到更为铿锵的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雅马哈鱼档》到《南哥》,从《公关小姐》到《马可波罗》,广州文化一次次勇立潮头,一步步开拓进取,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滋养人、引领人,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振奋精神、提振士气、凝聚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奋进征程路。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广州正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枢纽型文化网络体系,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让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让文化广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名片!

--免责声明-- 《《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这篇文章828la109906。

【结语】:《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歌剧魅影》:一部以歌剧形式为着重点的作品】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906'></small><noframes id='828la109906'>

  • <tfoot id='828la109906'></tfoot>

      <legend id='828la109906'><style id='828la109906'><dir id='828la109906'><q id='828la109906'></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906'><tr id='828la109906'><dt id='828la109906'><q id='828la109906'><span id='828la109906'><th id='828la109906'></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906'><tfoot id='828la109906'></tfoot><dl id='828la109906'><fieldset id='828la109906'></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906'></bdo><ul id='828la109906'></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