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时间: 2020-09-01 23:34:55 分类: 美文赏析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作者:小毛豆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06-0814:31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池塘里的鹅正伸着弯弯的脖子,对着天空高歌。它们身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开了清清的水波。

2、《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在岩石的缝隙中坚强地固定住根须,咬住青山不肯放松。即使遭受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强有力,任凭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狂风吹打。用拟人手法描写物体的另一个好处是,容易使读者由诗歌联系到人。这首诗所描写的坚韧品质和顽强的生命,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诗人正是要借助咏竹,表达自己坚持高尚信念、决不随波逐流的情操。

3、《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翠绿的柳树好像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条条嫩枝像丝带一样垂下。细细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二月温暖的春风就是那把灵巧的剪刀。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月夜幽静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对故乡思念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5、《殿前欢·对菊自叹可》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首句“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点出时令,秋天到了,凄风苦雨,草木凋零,亭阁中也黯然生凉,从而为全词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晚秋氛围。这是咏菊花的大背景,也是后文自叹的情感基调。接着咏花。入秋后,众花凋零唯独菊花仍傲骨凌然,色彩绚烂。所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菊花象征着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然而,“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当过了重阳,从秋入冬时,菊花也凋零了,花残叶败,没有了盛开时的风流姿态。这一层次是词人怜惜菊花。

6、《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品取材精当,比拟巧妙,富有讽刺性,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很具思想意义。作品可分为三层。前五句为一层,其中“曲儿小腔儿大”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曲儿”虽很小很细,但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

这里借此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极具讽刺性。中间三句又为一层。“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的权力很大,而他们又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最后三句为一层,集中表现宦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可见宦官危害范围之大。

7、《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僧舍》是一首歌咏游览胜地甘露寺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宿甘露寺时想象中的情景和清晨开窗观览大江时的感受,表现了长江的浩瀚与壮观,抒发了诗人惊讶与赞叹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想象,把房内的小空间与窗外的大世界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意境恢宏,笔力雄健,是古往今来众多歌咏甘露寺的诗篇中比较出色的一首。

****************

十首咏物诗,展示了古诗的风采,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作者: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17-09-1108:24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周围明媚的阳光,微风吹拂的小草,流动的溪水,静伫的群山,包括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等等,都是诗人感知和抒怀的对象。

诗人们赋予它们意象,展示他们的文采,抒发心中的激情,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下面就选择一些古代的咏物诗,谈谈自己的认识。

01

咏物诗中,作者往往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对生活的感触。他们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联系背景,探寻所言之志。

例如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再如唐代贺知章《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02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都可描绘出独有的景致,浸润人们的心灵。在情感线索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例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再如清代郑板桥的《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低头的高风傲骨。

03

同样一种物体,在每个人眼中也应该是迥然不同或同中有异的。写出物体的独特个性,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

例如唐代元稹的《菊花》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而这首诗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发人思考。

再如唐代王维的《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中以红豆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后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04

咏物诗大多表达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行,不俗的志向,远大的抱负等优秀品行。 特点鲜明,写法逼真,形神兼备。

例如唐代罗隐的《蜂》 :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现象,哀叹艰辛的人生历练,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再如元代王冕的《白梅》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中描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同时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05

有些咏物诗中作者托物寓意,借题发挥,往往寄寓美好愿望,包含生活的哲理,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例如唐代张谓的《早梅》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我们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再如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整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

六首咏物诗,六种表达情感,尤爱第五首,经典绝唱千古

作者:读书的沫沫

发表时间:01-2421:43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形态、色泽、环境)着意描摹,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寄寓在对物的描写中。咏物诗在描摹外部特征时追求形似;在表现精神品格时,力求神似;最终取得形神兼备不即不离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咏物诗往往从物到人,人物对照;由实到虚,虚实相生。常用托物言志、托物言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咏物诗在表现的思想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六种,主要为:

一是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咏物诗,如唐代诗人曹邺所写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官仓鼠体肥胆大,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横行不法的社会现象的揭露,意深而词浅,却浅浅易懂,辛辣的讽刺了官吏中饱私囊,不问百姓疾苦的腐朽。

二是抒发愁情忧愤的咏物诗,如唐代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作者李商隐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整首七绝当中不见一个“柳”字,却句句都关“柳”,通过秋日柳的稀疏凋零来悲叹繁昔已逝的沧桑变化。

三是表达诗人志向的咏物诗,如唐代诗人储光羲所写的一首《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作者储光羲通过结构上的一抑一扬,抑扬顿挫,曲折有致,一正一反,正反相照,将山泉的品格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泊自适、独守性情的心怀。

四是写政治仕途和个人节操的咏物诗,如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骆宾王通过歌咏蝉的品行高洁,将情感融入蝉中,以蝉喻己,来表现自己被诬下狱的仕途遭遇和高洁志向,并表达了希望可以沉冤昭雪,辨明无辜的愿望。

五是表达喜好和兴趣的咏物诗,如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在描写菊花的情态,而后两句则是抒发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言语质朴淡雅,后两句更是佳句偶得,浑然天成,无怪乎能够绝唱千古。

六是借物讽喻的咏物诗,如唐代文学家罗隐的《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将。”罗隐笔锋犀利,一个“应被”将大官豪门的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表露无遗。整首七绝语言辛辣讽刺,极具批判性。

****************

十种咏物诗,十种境界!

作者:远方诗声

发表时间:03-1610:01

十种咏物诗,十种境界!

古人写诗大多很频繁,就像发朋友圈一样,每看到一样事物,总能抒发一下感慨,一种咏物诗题材应运而生,而作者的本意大多已经不可考,只有官方的解读流传至今,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看到新鲜有趣的事情,总喜欢发抖音,但是所配文字是另外一回事。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就有咏物诗六千二百六十一首,盛唐时期最多。咏物诗根据每个人诗人的遭遇和阅历不同,内容也千差万别。比如马背上的诗人—李贺,写有马诗十多首,为人称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虽然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很乐观,期待有一天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怀才不遇的忧愁跃然于纸上。

宋朝有一位抗金名将,也是诗人,名叫李纲,他有一首比较有名的咏牛诗,还是一头生病的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说的是老牛为了农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年迈之后只能在夕阳下苟延残喘,令人心酸。其实也是用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来自比。正如

鲁迅所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诗人杜甫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颠沛流离,也有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萤火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最后一句,感叹冬天来了,这些萤火虫无处可去,不正是自己的流浪现状吗?心疼杜甫几秒钟,他心怀黎民苍生,却得不到重用,可谓是造化弄人。

明朝也有一位诗人,他是著名的清官,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眼中的石灰都是高洁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精神值得今天的许多官员学习,做官要清清白白才能对得祖先的敦敦教诲。于谦也是这样做的,成为清官的代表。

唐太宗时期,有一个名臣叫虞世南,也是文采斐然,深得皇帝的青睐,常常跟随圣驾出远门,他有一篇咏蝉诗也很有名。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喝着清晨的露水,鸣叫着离开梧桐树。站得高才能把声音传播得更远,而不是借助风力传播。诗人的眼中,鸣叫的蝉不再是惹人烦的昆虫,而是有着高洁的品质。由此可见,忠臣眼中的昆虫都是有着高洁的品质。

唐朝还有一位诗人—罗隐,也有一首昆虫诗比较有名,写的是蜜蜂,歌颂的是勤劳的蜜蜂,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最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把人带入思考的空间,就像罗隐自己为了江山社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毫无怨言。

还有一位名叫李远的诗人,写了一篇咏鸳鸯,来描写有情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现在是阳光灿烂的春天,万物复苏,柳树已经垂下了枝条,大诗人

贺知章就是在这个时节写下千古名篇《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能把春风比作剪刀的诗人,也真是有趣,想象力丰富,观察细致入微,令人赞叹。

清朝有一位奇人可能是卖甘蔗的,他对甘蔗赞叹了一番,令人忍俊不禁。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吃了甘蔗都变得聪明有内涵了,大家都来买呀!

同样是清朝的诗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竹子情有独钟,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他在《竹石》写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竹子接受过狂风肆虐和岩石的挤压,所以更加坚强。做人不也是如此吗?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这些咏物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呢?可以留言告诉天马君哦!

****************

15首咏物诗,小众有情怀

作者:闲人拾叁

发表时间:18-07-1509:40

咏物诗中咏花咏月咏山咏水咏雪咏雨最为常见,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山水楼阁,骏马飞燕,应有尽有。而以下这15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倒是少见,每一首都表达着诗人不一样的情怀!除了这些,你还读过哪些更稀奇的?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病牛——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咏傀儡——宋.杨亿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咏鸳鸯——唐.李远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群鹤咏——南北朝.萧道成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唐.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咏甘蔗——清.佚名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咏瓢——唐.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萤火——唐.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花鸭——唐.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咏弓——唐.章孝标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只知击起穿雕镞,不解容和射鹄功。

得病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

咏山樽二首——唐.李白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20首菩萨蛮回文词,这样的才华就问你还有谁

****************

读过这么多咏物诗,这三首,让我深刻体味到了百态人生

作者:小趴杂文铺

发表时间:03-1321:18

提到咏物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从中学,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抒发、寄托情感的对象,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柳、一种动物或是一处建筑。总之,每当我们还沉浸在诗人对景致的刻画中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寄托的生活情趣、所抒发的人生感慨,便于心中油然而生。其实,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众多名人大家通过托物言志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篇篇咏物诗作,这对于后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而我,对这三首咏物诗感受颇深。并不是因为辞藻华丽、引人入胜,而是因为全诗读完,让我深刻体味到了百态人生。

一、《放鱼》

放鱼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水里的鱼儿,算是世上最快活的动物了。我临溪水驻足,静看一只鱼儿从上游游来,却发现鱼儿总是围着水中磐石团团转,见这番情景我也只得干着急。

转了一会后不久,这只鱼儿陌生地盯着眼前的石头,开始投以好奇的目光,心里一定纳闷——我浪游江湖溪流这么久了,却未曾见如此珍物,莫非……鱼儿边想边时不时用尾巴去探情况,第一次,当尾巴碰着石头时,它们好似受了条件反射的影响似的,嗖的一下又收了回来,显然很警惕。第二次,它们似乎适应了这块石头,开始肆意接近拍打。一条条鱼经过此处,有了前鱼之经历,渐渐的,发现没有什么危险,鱼儿们一条条便放开胆子蹭着石头玩耍了起来,沉迷在了一块石头带来的享受之中。

都知道水中的磐石不会只有一颗,鱼儿们每每遇到磐石都如此享受,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

那鱼生,仅此而已?磐石的诱惑,浪游的鱼群,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人爱写诗爱咏物,看重富于哲理的咏物诗。熟知的咏物诗有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唐朝骆宾王 的《咏鹅》,不带咏字的也有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

《放鱼》一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这一个单纯的情境。诗人在具体的特定事物描绘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知,使读者读后若有所思。早日觅得成龙之路,还是浪游江湖溪流?有鱼的选择,折射的是百态人生。正如腐败的产生往往因为人的私欲不可控。若是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贪婪之心,易于被身边诱惑所吸引难以自拔,“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贪念过重,终将浪游无所成。

二、《蝉》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或许听说过《咏柳》、《咏菊》,而咏蝉的诗你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说起蝉,也许你第一想到的只是夏日里无休止的蝉鸣。而这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因其所寄托的蕴意之深刻,被《全唐诗》收录,还为后世所称道。

第一句中“垂緌饮清露”,看上去就是单纯描写蝉的模样和食性。后句中提到了“疏桐”,“疏桐”即枝叶稀疏的梧桐。“饮清露”所表达的高洁品格不难看出,而在古代,梧桐一直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存在。这里巧妙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从而彰显了自己清廉正直的崇高品质。

第三和第四句就更加精彩了,诗人继续借咏蝉,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事物的凭借,自然而然就能声名远扬。蝉居高处傲视其他虫族,不用借助秋风的力量,蝉鸣依旧传遍四方。显然,“以蝉自许”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让人读着诗句,便能感受到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

三、《石灰吟》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走进了教材,大家都能被的滚瓜烂熟的经典咏物诗。明朝名臣于谦的“清白”人生,便在字里行间,得以很好体现。

都说人生应该诗意盎然,一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彰显的是人性豁达的光辉。纵观历史,像于谦这样刚正不阿的铮铮傲骨不在少数。宁死不屈的屈原、持节不失的苏武、还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行走于人生,留下的光辉事迹令我么动容。同时,我们也能从这些流露高尚品格的诗作中有所启迪——保持自我,坚守原则,无所畏惧。我们只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秉承内心的平和与初心,尽显人生风流,这便是最好的活法!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快节奏生活里,温一壶清茶

来一场慢悦读吧

欢迎关注 小趴杂文铺

****************

唐朝最通俗的咏物诗,句句都是大白话,却句句戳中人心

作者:华西悦读

发表时间:05-2615:32华西都市报官方帐号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古今三千事

说起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唐诗,唐诗为什么能在千百年来占据人们心目中重要位置?主要还是唐诗的表现形式,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字句就能将成千上万的内容包罗其中,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不光如此,唐诗除了体裁的特殊外,其内容也是无所不包,从唐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唐朝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使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印象更加形象生动。

唐诗的作者更如过江之卿不胜枚举,除了举世闻名的李杜外还有很多鲜有人知诗人同样创作了久久不衰的经典诗篇。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晚唐时期的落第秀才的诗歌,虽然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比不上前者,但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俗诗中的精品,今天还有很多人用来形容自己的时运不济。

此人就是晚唐的罗隐,名声并不响亮,很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但要是提起他的一首经典名句,大家一定能想起来。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是不是非常熟悉,相信很多刚识得愁滋味的少年还引用过该句。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句,而是想必之下更为通俗的一首诗《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其实乍看之下,这完全就是一首打油诗,平仄几乎没有讲究。甚至很多人看到这句诗都能自己做,诚然确实没有多么高雅的意境。不过区别就在于这首诗发乎情,寄情于景而最终流传至今,很多人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自嘲。打油诗是谁都会作两句的,但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最终能经久不衰的才能成为经典。

回到罗隐的这首通俗的诗上,很多人将其用来自怜,其实罗隐本意是将老百姓比喻成蜜蜂,这样一来格局升高理解自然也不一样了。站在这个角度就能看出作者是在讽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无论是平地还是山间,几乎都是统治阶级的地盘,作为底层的老百姓不得不为他们“采蜜”,然而即便如此,统治阶级还是没有与民同乐反而变本加厉。想到这里,这首“打油诗”为什么流传至今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罗隐本人在晚唐时期连续科举十次不重,正是因为罗隐的思想与统治阶级的思想不符而屡屡不中,从诗中就能看出他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试问除了明君估计谁也撑不了他这首船。罗隐自己也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唐朝,在朱温叛唐的时候,他力荐钱鏐讨伐朱温,理由正是“王是唐之臣,我是唐之民”。可见罗隐才是哪个能撑船的人,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虽然罗隐的作品通俗,但其意义深远。在那个一团糟的晚唐时期,仍然记得黎民百姓的罗隐当是其中的佼佼者,看似通俗的背后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人文情怀。

****************

这十二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思起来其味无穷

作者: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18-04-2906:05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诗词中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都是常见的方法,所以咏物诗也是诗词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咏物诗通过咏叹和抒发诗人们的情感,同时又阐述一定的道理,让我们既欣赏到诗词的韵味之美,又懂得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

比如白居易的小诗《草》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者从诗文中不仅可以想象到小草在美丽的大自然茁壮地生长的情景,还悟到了只要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旺盛的生命力重新席卷大地。

再如杜荀鹤的小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歌颂了寒冬里的勇士,树木中的英雄,为我们展现了它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下面精选十二首咏物诗,欢迎收藏。

1、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早梅 唐代: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4、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6、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7、白莲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8、咏荔枝 明代: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9、咏芭蕉 清代: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10、樱桃花 唐代:元稹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11、满江红·咏竹 明代: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12、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李商隐的一首经典咏物诗,一片伤春之感,甚是委婉动人

作者:爱上唐诗宋词

发表时间:18-07-1621:50

咏花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写下大量花诗,借以抒发各式情感。而落花作为一种特殊的“花”,也是诗人常常吟咏的对象,文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李商隐的《落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伤春情怀。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高阁上的宾客们陆续离开,小园中,花瓣乱飞。花影翻飞迷离连接着弯弯的小径,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迎来脉脉斜晖。很难过,不忍心扫开,盼春望眼欲穿,可春仍要离去。花心随着春尽而凋落,所得的只是泪落沾衣。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如意心情郁闷,借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写落花乱飞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

颔联从从空间到时间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尾联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落得怆然泣下,泪沾衣襟的结果,借落花抒发自己素怀壮志,却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一片伤春之感,甚是委婉动人。

****************

李商隐的两首咏物诗,意境优美,言外之意不尽,耐人寻味

作者: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06-2506:02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古诗词不仅有很多表现手法,也有很多题材,比如边塞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以及咏物诗等等。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题材,作者通过吟叹事物去体现人文思想,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有些包涵生活哲理,有些表现生活情趣。

唐代诗人李商隐非常善于抒写咏物诗,经常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羁旅生涯的悲苦、怀才不遇的愁闷,以及孤独思乡的惆怅。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句有《落花》中的“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还有《题小松》里的“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等等。下面这两首咏物诗也是经典之作,意境优美,言外之意不尽,耐人寻味。

柳唐代: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的这首咏柳诗创作于大中五年,诗人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之后几年的生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这首诗描写秋柳,诗人却先追想春景。佳人如云的游苑上,繁花似锦的春日里,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如水乳交融,意境优美。

春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枯凋,作者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李商隐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成家后却陷入党争的漩涡,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诗人采用拟人手法,一个“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像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诗人早已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最后一句将柳比作人,仿佛是说,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染上斜阳的余晖,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却凸显出柳的形象,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巴江柳唐代:李商隐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大中六年四月,西川节度使杜悰调任淮南节度使。李商隐奉柳仲郢之命,备办米面牛羊亲往渝州迎送。诗人借咏柳抒发用世之情,开篇即点题,丝丝缕缕的柳叶,实在让人爱惜,一片碧色染绿了大江。巴江两岸,柔条纷披,新叶繁茂,青葱凄迷。成排的杨柳倒映在水中,染绿了一江春水。

诗人采用泼墨技法,烘染出气象恢宏的色彩美,颇见匠心。“绿侵江”,兼用拟人和夸张手法,状柳色之丰盈,苍翠欲滴。一个“侵”字,写活了杨柳,可谓以一字而尽传精神。诗人联想到,巴江柳应该“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更好地发挥遮阴助凉的作用,言下之意,暗指作者才不尽用。

作者着意于柳色,流露出喜爱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却难遇知音,惋惜之意见于言外。柳荫终未移入绮窗,有才难被大用,无限惜柳之情,这一切正是诗人沉沦失意的生动写照。这两首诗借柳写人,以虚衬实,意在言外。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李商隐得到了爱情,却毁掉了一生的锦绣前程,但他只是一位旧时代的书呆子,为了温饱和仕途只好饥不择食,令后世的读者为之心碎的同时也深受启迪。

--免责声明--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这篇文章828la110049。

【结语】: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049'></small><noframes id='828la110049'>

  • <tfoot id='828la110049'></tfoot>

      <legend id='828la110049'><style id='828la110049'><dir id='828la110049'><q id='828la11004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049'><tr id='828la110049'><dt id='828la110049'><q id='828la110049'><span id='828la110049'><th id='828la110049'></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049'><tfoot id='828la110049'></tfoot><dl id='828la110049'><fieldset id='828la11004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049'></bdo><ul id='828la11004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