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

时间: 2020-09-01 23:35:49 分类: 美文赏析

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

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

****************

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

作者:建良爱文化

发表时间:04-0914:44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后王昌龄任江宁(今南京市)丞之时。芙蓉楼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王昌龄陪同他由江宁(今南京)出发到此处分别送辛渐北上洛阳。全诗构思精巧,诗人借送别朋友的离愁别绪抒发了自己清明如镜的胸怀。

“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夜里绵绵的秋雨造访长江。首句从昨夜的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三国时期的吴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这里也被简称为“吴”,诗中指的是诗人和友人所在的长江镇江一段。这一句写的是送别时刻所见的实景。“连”、“入”摹状秋雨连绵之势。阴沉天空中秋雨纷纷,水天相连、烟波浩渺。诗人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长江秋雨图。

“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人选取了送别时刻所见到的景象。早晨诗人在此面对孤独的楚山,送朋友远行。此句中“楚”与上一句中的“吴”是互文的说法,春秋时期楚国即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诗人称这里的山为楚山。昨夜的秋雨使秋意更浓,天气更凉,给人萧瑟凄冷之感,为别离设置了寒意弥漫的意境。别离的愁苦想诉说却难以言表,想咽下却如颂在喉。远望长江水天相接,看不到尽头,不知友人前方行程如何。

想象着朋友乘坐的小舟即将起航,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长江天际的尽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抬头远望,江北的楚山孤独地伫立在平旷的江水之上。楚山没有生命也没有感情,它不会感到自己孤独,孤独的是为友人送行的诗人。朋友即将回到洛阳与亲朋好友相聚,自己却还要独身一人回到南京。

想到这里,诗人将千言万语化为一句嘱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句千古传颂的佳句,现代作家谢婉莹的笔名冰心即取于此句。诗人以冰心玉壶来表达自己为人光明磊落、胸怀澄清。

开元初年期间,时任宰相的姚崇曾作过一篇《冰壶赋》告诫官吏为官要廉洁奉公、内情外润,一时间成为做官的指导性文件,被官吏和士大夫广为传阅,甚至曾作为考题出现。王维、李白、崔颢等诗人都写过以此为题材的诗歌,而王昌龄此诗所表达的也是廉洁为官、心胸澄明的意思。

据说,王昌龄为人坦荡不羁,不拘小节,也因此得罪了朝中不少人。在众口交恶的情况下,他先后几次被贬。清者自清,王昌龄的心胸显然没有改变。因此在这首诗的结尾,他并没有向家人道自己安好敬请放心,而是托付友人转告洛阳亲友自己的心在污浊的尘世间依然玉洁冰清。

回味此诗,方才领悟诗中平旷的江天、孤仁的楚山正是诗人胸怀的写照。到这里,诗人胸怀坦荡、耿介孤傲的形象仿佛仁立在苍茫浩渺的秋雨江岸边,融入清澈澄明、悠远深沉的意境中。全诗意境隽永,余味无穷,写景、抒怀浑然天成,不愧为唐诗中的佳品。

****************

王昌龄千古绝句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古诗词鉴赏

作者:文学名句

发表时间:18-03-2623:41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朝·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送辛渐》之一借送客明去,与送友本身初无关涉,所以诗人又写了第二首补叙送客情况。

诗一开头即不避重字叠词,大笔铺写景物以渲染送别情境。丹阳,即润州。唐天宝年间以京口为丹阳郡,京口,就是润州所在地,今江苏镇江一带。从润州西北的芙蓉楼眺望,城南、城北,无非楚云深浓,秋阴万里,和上首诗的“寒雨连江”相呼应。楚云,泛指南方的云。自从宋玉《高唐赋》写楚襄王梦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后,“楚天云雨”就有了多方面的寓意。这里,“楚云深”也暗示着诗人被友人赴洛所引发的迷离的失落情绪和对不可知未来的遐想。唐人的送别诗常用云深雾回这样的景物来写离情别境。王维《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以“井邑海云深”写此去济州不知何日归来的怅惘,李白《金乡送韦入之西京》以“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写此别何时遇的凄悲。都可与此诗参照。

第三句“高楼”倒点前两句观景之“点”又启下,点饯别之处。这里的“送客”,从时间上来说,是在诗人“夜入吴”之后,“平明送客”之前。虽然不是临歧执手之时,但想到第二天一早即将到来的离别心情无比凄凉。愁怀不禁酒浇,稍饮即醉。“不能醉”的“能”,应读作nài,通“耐”,是禁得起、受得住的意思。诗人写告别宴会的情景,不多着墨,只用“不耐醉”三个字,状“醉不成欢惨将别”之情,生动感人,意在言外。

第四句不再具体描写饯别宴席上的情事,却宕开写景,以景结情,化有限为无限。“寒江寂寂”,一如前诗的雨寒、山孤,写离情的凄寂。“明月心”,以“明月”直接形容“心”,可见决不是诗人对现境的描绘。“明月”,历来是思乡、怀人的媒介。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心”,应该是“明月愁心寄,随君到洛阳”的省略。唐代诗人殷遥《送杜士瞻楚州觐省》“淮月归心促”,可证。

这首诗历来为众口传播的第一首所掩,少为人知,其实两首诗一气呵成,互相补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

《芙蓉楼送辛渐》第二首,很少人知道,尾句堪比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谢小楼

发表时间:18-02-1009:21优质原创作者

唐诗七绝,以李白王昌龄为最,而王昌龄最经典的七绝,其中之一就是千古名篇《芙蓉楼送辛渐》,其中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芙蓉楼送辛渐》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组诗,共有两首,我们大多数人熟知的,是第一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第一首,固然是千古名篇,然而第二首,亦可称经典。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王昌龄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第二首诗,写的是送别好友辛渐前夜的情景。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这一句运用互文的用法,写丹阳城四周阴雨茫茫,层云深深。丹阳城,江苏省西南部。楚云,楚天之云,丹阳城在古时属楚地。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这在高楼上设宴饯别好友辛渐,但却不能喝醉,因为即将送好友离开,高楼外,江水寒冷寂静,而诗人的内心,就像夜空中皎洁的明月。

「寂寂寒江明月心」,这一句堪比第一首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的四周是阴沉的,镇江的江水是阴冷的,在这阴暗的世界上,唯有诗人的内心,如天空之皓月,不染纤尘。

在这一组送别好友的诗中,诗人王昌龄两次表明自己高洁的内心,并非是要向世人辩解,而是诗人珍重友人的情谊,所以向友人表明自己内心澄净,不畏世人诽谤,以此来告慰友人的深情。

文 | 谢小楼

每天一首古诗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

王昌龄最深情的一首送别诗,盛名不在《芙蓉楼送辛渐》之下

作者:文博天下

发表时间:08-2908:52优质原创作者

诗词,仿佛浮在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合上书卷,也会在你内心洒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诗词,仿佛一方小轩窗,窗里的人对镜贴花黄,窗外的人早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词,仿佛一株雨后芭蕉,忧愁的雨滴滑落在黄昏,叹息声,隔窗点滴到天明。

唐代,是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学水平,在那个时期,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五万余首诗歌。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七绝圣手”王昌龄最深情的一首送别诗,其盛名不在《芙蓉楼送辛渐》之下。全诗如下:

《送柴侍御》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相信诗词爱好者不会陌生,在唐代,虽然名气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但他也绝对算得上一流的诗人,他有着“四大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之一、“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等美誉,在七绝领域,能与之媲美的人不多,估计只有李白,他所作的七绝数量占唐代七绝的六分之一,可见,王昌龄是个拥有绝对实力的诗人。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与孟浩然、李白、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维等友善,可以说,王昌龄的朋友圈极其强大,因为有如此多的朋友,那么,送别诗肯定不会少写的,王昌龄最著名的送别诗应该就是《芙蓉楼送辛渐》了,除了那首旷世之作,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也是颇负盛名的诗作。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概创作于诗人被贬龙标时,也就是李白创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后,当时,这位柴侍御可能要从龙标前往武冈,在此情况下,诗人为其送行而创作了这首诗。

首句“沅水通流接武冈”交代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丝毫没有离别时的感伤,江河相连,道无艰阻,暗示了诗人祝愿友人一路顺风,“接”字更显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为后一句抒情进行铺垫。“送君不觉有离伤”,诗人直抒胸臆,友人当前,诗人直言并不感伤,免得友人依依不舍,徒增烦恼。用笔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符合王昌龄的诗歌风格(王昌龄的诗歌很少炫技,用语虽不称奇,但往往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是广为传唱的名句,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构思巧妙,看似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诗人一边对朋友进行宽慰,使其不带感伤离去,另一面将最深沉的友情和最真挚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有人误以为诗人寡情,面对友人的离别却不伤感,事实恰恰相反,相信友人一定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情感的辩证法。这种抒情手法,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

《芙蓉楼送辛渐》——离别景,离别情

作者:泰然诗社

发表时间:02-1111:57

大家好,我是泰然诗社的阿然,一位古诗词爱好者,跟随我走进古诗中的故事

今天是初七了,小伙伴们是不是都已经过完年假准备今天返回自己所奋斗的城市了呢。可能有的人还觉得意犹未尽,还想要在家中多留几日,陪陪父母和朋友,但是我们终归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离别虽然总是会令人感到悲伤,但是也是在为下一次更好的相聚做准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王昌龄是如何与友人相告别的。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阴冷的雨水仿佛与江水连起来似得一夜便笼罩了吴地,天明就要送走好友只剩形单影只的我孤对着连绵的大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冰心一样纯洁,未受世俗的玷污。

芙蓉楼现状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所以在此地留下了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主题却不甚哀愁,王昌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此诗写的非常有深意。诗的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十分生动的写出了雨夜之时的情景,同时也是用这连绵的阴雨写出了心中的离别时的黯淡之情,这份愁意也同时笼罩了即将离别的友人,在这里王昌龄并没有用细腻的笔法来写这阴雨连绵的场景,而是采用了豪放的笔法,将这夜雨连江笼罩吴地写的颇有几分壮阔之势,即是离别亦不落精神。

诗的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则是描写了王昌龄想象天明的时候送走友人的之后,只剩自己面对着茫茫的山峦起伏,想着友人消失在这大山之中,自己又变成了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主要是着重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己孤单处境的感慨。

山水茫茫

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要连在一起去理解,这两句话是王昌龄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叮嘱,王昌龄在这里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冰心出自《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玉壶出自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里两个词不是王昌龄对自己传言的澄清,亦或是对自己馋名的推脱,而是对旁人的非议的一种蔑视,一种自誉。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更是向远方的友人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想让远方的友人放心,告诉他们自己不会被这世俗的馋名所累。虽然是送别诗可是全诗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惺惺之态,所以我们也要向诗人学习,离别虽然是黯然的,但是我们要像诗人一样想的开怀些,让我们的家人朋友放心,让他们不必担心在远方奋斗的我们,告诉他们我们自己在外奋斗也能过得很好。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好了,今天的古诗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评论、转发、收藏、关注谢谢大家。

****************

《芙蓉楼送辛渐》:一首王昌龄的送别诗,这2句给人冰清玉洁之感

作者:有情痴

发表时间:07-2818:07

本文乃有情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它借送别友人表明诗人坚贞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先从寒雨着笔,描写一个黯然销魂的环境:迷迷朦朦的细雨飘飘洒洒,笼罩着送别之地——吴地江天镇江,似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无声无息而入,这更增添了本来就凄凉的秋意,渲染出离别时的气氛。“连”、“入”刻画出雨的动态,平稳而连绵,悄然而至,如此无声无息而被诗人所觉察,可见诗人被离别之愁所困而一夜未眠,不仅如此,江南烟雨寒江图也展示了辽阔的境界。

再写送客的时间与所见:清晨,天渐微明,风停雨息,辛渐将登舟而去,与诗人告别;诗人遥望江北,呈现在视线内的是孤孤单单的楚山,想到朋友即将绕山而前去洛阳,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朋友离去,可与亲人团聚,而诗人自己连唱和的朋友也没有了,只有像孤独的楚山一样矗立江边,望水而兴叹,而这江水似乎也象征着作者思念亲人的愁思。“寒雨连江”、“楚山孤”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事物的刻画描写,不仅写出了夜间雨势的动态和新雨后青山的挺拔清晰,而且用“寒”、“孤”两字衬托出别离时的沉重、孤独的伤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的叮嘱之辞。

后两句转人话别。一般人话别,当以赠言为是,但诗人却不然,而是以“洛阳亲人如相问”来殷切地叮嘱朋友,倘若有亲人问起自己的情况,就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如同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无瑕,既未受功名利禄的玷污,也没有因遭到打击而改变自己的高尚节操。诗人对于亲友的可能询问并不作正面的回答,只是用一个比喻,含蓄地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方面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清白,也正是亲人朋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还包含着愿与老朋友共勉的意思。

这就给读者一个联想体会的巨大空间,给全诗增加了亮色,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美好余韵。

****************

40首送别诗词,首首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作者:古典文学与诗词

发表时间:08-1814:33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

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隐娘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要分别了,就让我们饮中杯中的酒,最后再豪迈的喝一杯。旷达、豪迈永远是人生积极的主题。

40首送别诗词,首首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代: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南浦别》

唐代: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留别王维》

唐代: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江亭夜月送别》

唐代: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沈子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里送行舟。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代: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谢亭送别》

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别诗》

隋代: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谢亭送别》

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朱大入秦》

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柴侍御》

唐代: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长相思》

宋代: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鹊桥仙·七夕》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人东游》

唐代: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你最喜欢哪一首送别诗呢?留言区告诉隐娘吧!

****************

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3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古今猎奇

发表时间:18-04-0810:42优质原创作者

芙蓉楼送辛渐

唐61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句译文: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

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玉壶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王昌龄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感受诗人心中的澄明,与高洁品格

作者:港货加盟

发表时间:06-2320:0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感情真挚,意境寥廓孤寂,诗人尤其擅长通过描绘辽阔孤寂的景致来渲染出送别的氛围,使得全诗蕴籍含蓄的同时,亦分外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第一、二句当中,诗人由景切入,以景语寄托情思,在诗人一支妙笔之下,呈现出了一幅满天风雨入吴地之景,高阔之际又格外的孤寂,吴地夜色一片凄风冷雨,颇有山雨欲来之感,平添一抹怅然。

既是别离诗,继通过叙述吴地冷雨凄风秋雨萧瑟之景来渲染气氛后,自然也将侧重点落到了送别之上,天明之后,诗人送行友人,此句当中,送别之意不舍之情和满腔的心绪,诗人并非直接言明,而是再一次通过写景来表达出来,显得格外高明,意境也更为辽阔孤寂。

自然该诗属于别离诗,别离友人之后,下一句当中则笔锋一转,转移到了自证澄明之心上。而联系到当时诗人的创作背景后,也就不难理解,当时的诗人仕途遭到巨大挫折,因为遭他人谗言诽谤,诗人遭到了贬谪,在这种情况之下,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意,临别托言,表明自己即使在黑暗之中也能保持此身之清明,一颗心依旧如月澄明。,这既是诗人对于政敌们诽谤的自证,也是诗人对于洛阳亲友的保证,让亲友们不必太过思念、牵挂和忧心,即使如今被排挤被污蔑被诽谤,但诗人一颗澄明本心与高洁品格依旧不会改变。

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当中,上一句当中诗人主要以景切入,深秋凄风冷雨,雨水风声笼罩着吴地山水,夜色当中,雨水与江面几乎连成一线,体现了雨势之大,仿佛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三分寒意七分萧瑟。在这一句当中,“入”字用的极为巧妙,表明这雨势之急,恍然一夜之间笼罩吴地,而秋雨本就易使人愁,更何况如今离别在即,恰逢此等萧瑟大雨,更是令人心中郁郁。除此之外,该句当中也能觑见诗人极擅长从整体上来勾勒渲染景色,所选取的景物之中也被寄予了情感,堪称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平明”指天色刚亮时,“送客”即送别友人离开吴地归返洛阳,在说送别友人时,诗人并未述说分别之时双方如何辞别,亦或者是诗人心中如何感伤不舍,而是另辟蹊径,选取了“楚山孤”这一意象,以达到一语双关之效。天色蒙蒙亮,诗人送别友人离开后,遥遥眺望,楚山依旧孤寂又落寞的矗立在原地,静静地注视着流水的逝去,而这孤寂的楚山一方面是诗人心绪影响,心有所伤,所以楚山落到了诗人的眼中亦是孤寂的,而另一方面,诗人又何尝不是以孤寂楚山自比?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属于临别时候的托言,诗人送别友人归返洛阳,嘱咐他说,如果洛阳的好友询问他如今的现状,就说自己依旧是一颗冰心,这一句当中诗人引用了典故,“冰心玉壶”即代指高洁的品格与纯澈的心境,诗人如今遭受诽谤与污蔑,被贬谪出京,但是处于这种状况,诗人自证,即使身处污泥之中这颗冰心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心志不移。这既是在让洛阳亲友不必担心挂念,亦是诗人的自我澄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凝练,上句已经开阔渲染极妙,下句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可见蕴籍与经典之处。

****************

不动一个字,却把《芙蓉楼送辛渐》变成一首讽刺诗,你信吗

作者:聊史补丁

发表时间:18-05-1316:34优质原创作者芙蓉楼送辛渐

说起《芙蓉楼送辛渐》,想必大家对这首诗毫不陌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人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不仅能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寥廓边塞之诗,也能写出如许离情别意的送别诗。诗人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正因如此,这首诗广为人知,脍炙人口,经常被引用来表白自己的真心可鉴,志趣高洁。

但就是这样的一首千古吟咏,用来表白一片冰心的诗,也可以经过巧妙改变,成为一首讽刺意味浓厚的诗。

话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为冯玉祥的倒戈,直系节节败退,人称“常胜将军”的著名军阀

吴佩孚

不得不从塘沽乘坐军舰仓皇往南出逃。为此,时人巧妙修改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尽情嘲讽吴佩孚的出逃丑态。

怎么改的?妙就妙在只字未动,仅仅把诗句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寒雨连江夜入吴。

仔细一看,原来只是把原诗的第一句和第四句互相调换位置而已,只字未改。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原封不动,但诗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奥秘在哪里呢?

吴地

奥秘就出在“夜入吴”这3个字上,吴佩孚当时逃往的南方江浙一带古时属于吴地,地点高度吻合。王昌龄放在首句的“寒雨连江夜入吴”,意思是从冷风苦雨的吴地“出发”;而这里调到最后一句,则暗示着凄风悲雨中的“逃跑”,言简意赅地刻画出吴佩孚仓皇出逃的狼狈之相。嘲讽意味呼之欲出,不言自明,不改一字,却尽显嘲讽之意。真的可谓高手在民间也!

--免责声明-- 《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这篇文章828la110061。

【结语】: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一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融情入景,写景抒怀浑然天成】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061'></small><noframes id='828la110061'>

  • <tfoot id='828la110061'></tfoot>

      <legend id='828la110061'><style id='828la110061'><dir id='828la110061'><q id='828la11006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061'><tr id='828la110061'><dt id='828la110061'><q id='828la110061'><span id='828la110061'><th id='828la110061'></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061'><tfoot id='828la110061'></tfoot><dl id='828la110061'><fieldset id='828la11006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061'></bdo><ul id='828la11006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