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

时间: 2020-09-01 23:49:06 分类: 美文赏析

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

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

****************

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

作者:启路文学

发表时间:06-0722:49武汉天启之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帐号,优质原创作者

只要不是很贫困山村的孩子相信都读过书,哪怕是很贫困山村的孩子,他们也都在社会的关注救助下,也有书可读。那么读书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在我们现在人看来读书的真正意义无非是想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出社会后找个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为了赚钱。

书读的再多,倘若不会赚钱,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就是书呆子。归根到底,读书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为了赚钱。倘若没有读什么书,也能赚钱,那么他就胜过那些读书赚不到钱的人。说到底现代人就是这么区分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用的,不在乎读读的多还是少。

那么读书只是为了赚钱吗?相信还是有少数人认为不是,那是什么呢?我们不妨读一下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文字如下: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认为读书为了赚钱的,可想跟名人的名言是相差多远?哪怕是认为读书了雄辩和驳斥也好,至少不至于被人说钻到钱眼里去了,而培根却说读书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更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我们不妨借着这句名言,来看一些现实的问题,反省下。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

相信我们还是有些人读书,把书读好了,就成了雄辩家和驳斥家,因为他们总拿着自己看到的,读到的,学到的课本知识喜欢去欺负不懂的人,无知的人,那样好像更能体现他的博学多才一样。

他们更喜欢去跟别人争辩,因为他们懂得,知道,所以看到一些不正确的歪理,就喜欢去争辩。他们做不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憋着会让他们很难受。

像这种喜欢雄辩和驳斥的人,他们往往就喜欢得罪人,还会咄咄逼人,让人反感,让人愤怒。他们就很容易遭到人排挤,诬陷。

当读书变成了这样,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要学会低调。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很低调,很普通,他们越是不喜欢跟别人争什么,低调的人善于隐藏自己知道的。让人看不出来他很有学问,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者,真正的大家。

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

很多人读书也是为了盲目和轻信,一切都喜欢按照书本上的来,觉得书本上说的全部是真理,不用去质疑,很多人甚至会以书上的真理才教育人,他们是真理的守护者,也是书的信徒。

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只会死搬硬套书上的理论。有句话说得好,叫尽信书不如无书,他们就是尽信书的人。

我们不要这样去做,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时刻还要保持对书上的真理或是理论去质疑,也就是要学会思考,不然人类是无法发展的,也不会进步的。读书要吸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更要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不然也只会成为书呆子,信徒。

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这句便是名言的重点,道出了读书真正的意义,思考,也就是遇到问题,能够快速做出明智的选择。思考,一定是独立思考,不会去信书上的,有自己的思想。权衡,好比就是做事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做实力内的事情。

他们不会去做自己实力范围外的事情,就好比很多人能力没有个能力,却也天天做梦想要买房子。他们不会去想,他们想的是怎么去赚钱,只有钱赚到手了,再去想买房子的事情。他们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只有多少钱,就去做多大的事。

所以说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

文/启路/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培根30句至理名言/学会让你人生游刃有余

作者:青柠的院子

发表时间:08-1515:12教育家

01、追求真理,是向它求爱求婚;认识真理,是与它相亲相依;相信真理,是用它尽兴尽欢,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福至善。当然,如若人心能动于仁爱,安于天意,围绕真理之轴旋转,那人间就无异于天堂了。

02、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明达之士则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所以对往事耿耿于怀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的确,一个人念念不忘报复,就等于让自己的伤口经常开裂,否则,它就会愈合的。

03、用平实的语言讲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从道德上讲,后者更富有英雄气概。

04、作假与掩饰有三大好处:其一,使对手高枕无忧,然后搞突然袭击。因为人的意图一公开,那就等于发出了唤醒反对者的警报;其二,给自己留有一条安全的退路。如果一个人发表了宣言,为了言而有信,他就必须一干到底,要么只有接受失败的下场;其三,更好地识破他人的居心。因为对于一个开诚布公的人,别人很难表示反对,就索性让他继续说下去,他们只好闭上嘴巴,心里做事。因此西班牙有句妙语:“ 谎后见真情,仿佛除了作假再没有办法发现真情似的。

05、作假与掩饰也有三大弊端,结果拉成了平局。 一、作假与掩饰总是面带惧色,这在做事时 有碍于一箭中的;二、它使许多人感到莫明其妙,难以跟他合作,他只好单枪匹马去实现目标;三、这也是最大的弊端,它剥夺了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重要的工具——信任。而最佳组合则是享有坦诚的美名,养成保密的习惯,适当使用掩饰,无可奈何时有能力作假。

06、父母疼爱子女时往往厚此薄彼,有时候心眼偏得没有道理,尤其是母亲。正如所罗门所言:“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人们一定看到,有的家里儿女满堂,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备受娇惯,居中的几个好像被父母遗忘,然而事实往往证明他们最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零用钱抠得太紧是个错误,必生祸患,这样做使他们变得卑贱,学会投机取巧,结交一些狐朋狗友,日后手头宽裕时,更会放浪形骸。因此当父母的权威用在严管子女、而不是严管钱包时,才有最好的结果。

07、父母打算让子女从事何种职业,走什么道路,应趁早选定,因为小时候他们的可塑性最强。父母不必太拘泥儿女的爱好,别以为子女最爱做的就一定能做得最好。当然,如果子女的爱好和天赋非常突出,那就最好不要横加干预。不过一般来说,这句格言讲得很好:“ 选择最好的,习惯会使他变得轻松愉快。”

08、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 食。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无事忙和包打听往往嫉妒心重。因为了解别人的事情绝不是因为这些麻烦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09、因此他肯定在窥探别人的祸福中得到了一种看戏的乐趣。一个只顾自己事务的人是找不到多少嫉妒的理由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好动的情绪,喜欢逛大街,不肯在家待:“ 好事之徒没有不心怀叵测的。”

10、人的天性中就有一种爱人的暗流,这种爱若不倾注在一个或几个人身上,就自然会普及众人,使人变得仁慈,这种情况有时在僧侣身上可以看到。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完善了人类,而淫乱之爱败坏、作践了人类。

11、人 居高位三重仆—— 君王或国家之仆,声名之仆,事业之仆,所以他们在人身上、行动上、 时间上都没有自由。追求权力,丧失自由。或者说追求的是治人权,丧失的是自治权,这真是一种离奇的欲望

12、善的方式多种各样。如果一个人对异乡人彬彬有礼,那就表明他是个世界公民,他的心不是与别的陆地隔离的孤岛,而是一个与它们连成一片的大陆。如果他对别人的苦难怀有恻隐之心,那就表明他的心是一棵没药树,为了提供香膏,必须伤害自己。如果他轻易地宽恕罪过,那就说明他的心灵凌驾于伤害之上,所以是伤害不了的。如果他对涓滴恩惠感激涕零,那就表明他重视人们的心意,而不是他们的财物。然而,至为重要的是,如果他有圣保罗的至善,他为了拯救自己的兄弟而受基督的诅咒,那就表明他具有不少神性,与基督本人有一种契合。[

13、幸运就像市场,如果你能多逛一会儿,物价往往就会下跌。然而,它有时候却像西比尔卖书,起初是整套卖,随后烧了一部分,又烧了一部分,但剩余的仍然要卖原价。 因为“ 时机”(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给你额发你不抓,“ 她就转过来一个秃脑瓜”。或者至少先给你瓶脖子抓,然后再给你瓶肚子,那就难抓了。

14、蚂蚁是一种聪明的自为的动物,但在一片菜园里就是一种害虫了。同样,过于自爱的人必定 有害于公众。仔细掌握爱己与为公的中间尺度,既要忠于自己,又不欺骗别人,尤其不能欺骗君王和祖国。

15、思想中的猜疑犹如飞鸟中的蝙蝠,它们总在暮色中飞翔。其实,猜疑是可以制止的,至少可以给予适当的限制,因为它蒙蔽心智,疏远朋友,干扰事务,使它不能持之以恒顺利进行。

16、一个人孤陋寡闻就会疑神疑鬼,因此人们应当用博闻广见来根治猜疑,千万不可将它闷在 心里。

17、有些人说话时一心想以能言善辩而博得机敏的美名,而不想以洞察真伪赢得明断的盛誉,仿佛知道可以说什么,不知道应该想什么倒是一件应当称道的事情似的。有些人善于老生常谈,总是那一套。这种贫乏大多令人生厌,一旦被人发现,就被传为笑谈。谈话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引起话头,还要控制场面,转换话题,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就可以左右局面了。

18、问得多就学得多,而且也多得他人的欢心。如果他的问题针对的是对方的专长,上述情况就 尤为突出。因为这样一来,他就给了他们以说话为乐的机会,而他自己则会不断地积累知识。

19、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体体面面地赞扬自己,那就是赞扬他人的长处,尤其是他认为自己也有那种长处的时候。

20、不要攥住小钱不放。钱财长着翅膀,有时候会自行飞走,有时候必须让它飞走,好招来更多的钱财。

21、人要想战胜天性,给自己规定的任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因为任务过大,他就会屡遭失败而气馁;任务过小,虽然常常得手,但是进步甚微。

22、不可否认,幸运大多是由外在的偶然事件促成的,如宠爱、机会、别人的死亡、巧合。然而,造就一个人的幸运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双手。

23、明显的优点招人赞扬,然而隐藏的优点却带来了幸运;

24、幸运之路就像天空的银河,它是许许多多小星星的聚会或集结,这些小星星分开了是看不见的,但合在一起却会发光。

25、同样有一些很不显眼的小优点,优点,或者才能和习惯,使人们走了运。其中有一些人很少想到,意大利人却注意到了。他们谈到一个做事万无一失的人时,会在此人的其他条件中加进一句:“ 他有一点儿傻。”无疑,再没有比有一点儿傻和不是老实过了头更幸运的品质了。因此极端爱国或极端爱主的人是永远不会幸运的,而且他也不可能幸运,因为一个人把自己置之度外,他就不会走自己的路了。

26、天上掉馅饼似的幸运造就冒失鬼、浪荡 子( 法国人叫“ entreprenant”或“remuant”, 则好听一点),然而奋斗得到的幸运却造就人才。

27、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就人而言,五官虽不秀丽但体态娴雅,面貌虽不姣美但举止端庄,这种人身上的德行才是最好的。

28、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韶 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学养终成性格。”。

29、伊索的构思实在美妙,—— 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 我扬起的尘土多大呀!”有些爱慕虚荣的人正是这样,无论什么事情,不管是自行产生的, 还是由其他更大的动因驱动的,只要 他们一插手,他们就认为是他们促成的。

30、力争消灭愤怒,这只不过是斯多葛派的豪言壮语。我们则有更高明的神 示:“ 生气归生气,但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本文由@青柠的院子原创首发,喜欢请加关注,会持续更新哦)

****************

培根:5句话看透现实,“可怕的是偏见”

作者:五句文学馆

发表时间:18-10-2719:58

弗朗西斯·培根(1561一1626),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其主要作品为: 《培根随笔》、《培根论人生》、《随笔集》、《培根随笔集》、《培根人生论》、《培根论说文集》、《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应该是应该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但是马克思认为:培根是英国第一个唯物主义者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唯物思想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我对培根产生好感,正是由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尽管培根才华横溢,但是由于身体孱弱,在一次风雪中病逝了。

先贤已去,但是思想却将永远流传下来。今天,我就为大家从培根的作品中节选了五句话希望这五句话能带给我们一切不一样的启发。

一、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培根对人性的剖析是非常准确的,其实在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

有的时候真理难以被人接受,就在于真理的残酷性。出现真理,那就势必代表着很多人的利益受损。一方面是味蕾内心坚持,一方面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这就导致了谬误的盛行。

二、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从培根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做一个由彼及此的推论,当我们看待别人的时候,我们呈现的状态如培根所说,甚至在羡慕的程度上再加深一点变成嫉妒也并不是不可能。

但是如果让自己进行选择的话,没人会选择去战胜厄运,所以在战胜厄运的人,都是因为不得已而已。这其实就反应了人性的通病,事情不落到自己头上,怎么说都是简单的。

三、真正可怕的,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其实正如培根所说,一念之差所带来的而过让人无法承受,但其实影响并不是多么大,甚至有的一念之差不需要更改,只需要挽救就可以,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失误。

但是盘踞于人心的偏见是一种持久的,不容易被颠覆或者打破的。我们想要打破这种偏见,有的时候甚至需要从根子上连根拔起,甚至弄得这个世界不成样子,才能获得效果。

四、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励志类的句子其实我们已经听过太多,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少听成功者讲经验,多听失败者将过程。因为造成失败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因。

所以说,我们更加需要注意失败的源头,而不是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成功上。正如培根所说的这句话一样,避免失败,首先就要自己的内心锤炼的非常坚韧,强烈的意志并不能保证成功,可是可以避免完全的失败。

五、人不可学蜜蜂,“为了那愤怒的一蜇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在反驳培根的这句话,所用的理由无非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之类。但是培根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要忍气吞声,要杜绝反抗,培根在这里是要告诉我们取舍之道。

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内心放一杆秤,用来衡量我们在人生中的得失。为了践行梦想,付出生命是值得的,为了生气就付出生命,就不理智了吧?学会权衡,可以少走弯路。

大家对培根的这几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赶紧将你的对这五句话的看法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

说到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遐迩传扬地在每个人脑中回荡

作者:爱咪先森邵

发表时间:18-06-0515:36

说到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遐迩传扬地在每个人脑中回荡。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友谊》。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友谊,因此我也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这句话像是有一种魔力,使我们切身体会到朋友的重要性。每个人只要看懂了这句话,一定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朋友,甚至会有想对对方表示感谢的冲动

友情能给你一个宽敞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你可以随心所欲,自然的相处。心有灵犀,是友情中最美的风景。爱情亲情是一种责任,只有友情,令人最为感动,它只有付出,而无所求。它总是默默的守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在你欢喜的时候为你开心;在你郁闷的时候,就会义无返顾的走到你身边,给你安慰。

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着这本书,一开始会发现它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慢慢品味时,又会感觉到这是一位老人侃侃而谈地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相信,这本书读一遍肯定不足,并且我也知道,只要多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

今年暑假我读到了一本好书——《转动时光的伞》。这本书的大意是笑猫意外中得到了一把神奇的伞。轻轻转动这把伞,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书中描写了马小跳、安琪儿、唐飞等几个一起成长,但性格迥异的孩子他们的过去和未来。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

马小跳小时候是让老师头疼的淘气包,可谓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长大后却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建筑设计师;还有看似笨笨的安琪儿,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喜欢做饭却一直遭到妈妈反对的杜真子,坚持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儿童营养师;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丁文涛,从小就出类拔萃,是老师眼中的宝。可是长大后却只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生活得像个小老头。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呢?

现在社会上有流行这么一段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正确吗?至少,我觉得情商跟智商一样重要。在这几个人身上就验证了这个道理。什么是情商呢?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你看,马小跳从小善良,诚实,有责任心,有幽默感,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长大后会拥有独立人格、有创新意识、有担当、值得别人信赖。无疑,他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可是,相比之下,丁文涛从小就非常无趣,循规蹈矩,缺乏想象力和活力,做什么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长大后成就不大,也不出乎意料了。文中,还有一人也令我十分敬佩。那就是杜真子。她一直生活在妈妈施加的重压下,得不到妈妈的支持。可是她为了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一直努力着。终于,她也成功了,一步步地靠近了她的梦想。这种坚持与勇敢,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愿你我都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马小跳、安琪儿、杜真子或者唐飞。好的习惯,好的品质,从小培养。我们向高智商,低情商说不!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重痛苦,快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青铜葵花这一整本书大概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痛苦几乎是一个人一声不可避免的。

自然袭击带来的痛苦,当我们看到地震时那惊天动地的哭声;雪崩时从一片欢笑到生命瓦解;非洲人们在尘土中的无助与坎坷……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心灵上的痛苦:坎坷、失落、波折……不要去逃避痛苦,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直面面对痛苦,才能迎来彩虹。

我想,在葵花最痛苦的时候,青铜来到了她的身边。我想在葵花的心中,青铜这个哑巴哥哥就像一堵墙,像一座山,像一个永远的避风港。为了葵花,青铜把自己上学的机会给她;为了给葵花一盏明亮的灯;为了满足葵花的愿望,青铜做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冰项链。青铜为了葵花付出了一切。让葵花从爸爸死去的痛苦之中走出,青铜和葵花虽然不是亲兄妹,却也密不可分。

当葵花来到这个家时,不止是青铜对她很好,她还有个胜似亲人奶奶。奶奶变卖掉了所有首饰,摘下了带了一辈子的金戒子,只为做一件棉衣给葵花。到故事的最后,而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去拾银杏卖钱。她只得到些面值很小的票子,却以为“挣了很多钱。”!她还不懂金钱的价值,她只懂了爱的分量与责任。岁月维艰,爱弥珍贵。这就爱,在一个人最最痛苦的时候,伸出援手,也正是爱支撑着葵花弱小的心灵。我觉得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爱得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这热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触动了那根深藏的心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佩服青铜,尤其佩服他敢于面对一切痛苦的勇气,就如作者曹文轩说的一句话: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单纯美丽的爱,那该多好。每一个人付出一点点的爱,或许世界就可以像芦苇荡旁青铜与葵花与所有村民的生活那般美好

一遍一遍翻看青铜葵花,回想青铜葵花的点点滴滴,或许那就是世界上最让人走出痛苦的爱!

早上,我一拉开窗帘,一束束阳光就照了进来,我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读着《狐小学的插班生》。

故事的主人翁风阡阡,是八角城三实小五(二)班的女生。她想参加鼓乐队可她的爸爸妈妈不同意;她想当班干部,可司马笑懿老师说她成绩太;于是风阡阡接受了花陌陌的神秘之约来到了狐狸小学做插班生。

在那里,她学到了许多普通人做不到的本领——过露珠。大家都知道露珠非常小一踩就破,所以风阡阡为了练好这门狐界一到六年级的必修课,她日日夜夜的练习。一开始,风阡阡先后踩爆了二十多个皮球、一百八十多个气球,跌了数不清的跟头,把膝盖和臂肘都磕青了。两个月下来,风阡阡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可以过露珠了。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一年级的事情。刚上小学时我还不会跳绳,妈妈每天晚上带我下楼去练习,教我跳绳的方法。我从一个都不会跳练到了174个。我从跳一两个个就会绊牢练到了1分30秒不停的跳都不会被绊住。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的,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好书伴我成长!

****************

十五句名言,十五个人生哲理

作者:我与冬天有个约会

发表时间:02-2619:40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庄子·山水》

【释义】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示弱是一种经营人生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生策略往往被许多人忽略。我们都喜欢逞强而不甘示弱。但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在强手如林的社会竞争中,我们常因为忽略了示弱,无形中拉长了抵达成功彼岸的直线距离。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咏怀诗》

【释义】人生在世,生命如同尘土朝露一般的短暂,而天之道义却是悠长久远、永恒不灭的。 人生短暂,让人来不及享受童年;人生短暂,让人来不及挥霍青春;人生短暂,让人来不及从头再来。人生之短,就好像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朝露便被蒸干了。把人生比作朝露,寄托了个体生命对于存在状态的无限眷顾。 有人说:“生命如朝露,生命迅速短暂。”

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王充《论衡·量知篇》

【释义】一个人没有知识,就像手里没有钱财一样。知识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知识的积累是一件伴随终生的事,就像长跑一样,跑的过程中,在不在最前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停下脚步,重要的是谁最先跑到终点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道德经》

【释义】不必离开一个很小的空间,就能够对更大范围内的事物有所认识和了解;不需要透过窗户偷偷地向外看,就能够明白天地的运行规律。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 ——《吕氏春秋·谨听》

【释义】从前禹洗一次头要多次握住头发停下来,吃一顿饭要多次站起身来,以便以礼相待有道之士,弄懂自己所不懂的东西。这句话是在向我们阐明了要勤于学习、不耻下问的思想,此处跟儒家的孔子相似。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

【释义】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万事的本性、途径、方式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会给我们相应的启示或经验,问题在于你是否能认真地去思考和总结。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活启示。有心人会抓住生活中重要的细节,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就是所谓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

【释义】所以,我从来都不希望通过什么观得大道的奥妙,只是常常希望通过什么观得大道的行迹。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王充《论衡·别通篇》

【释义】不研究历史和现状,对问题的看法就不会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意思就是说,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读史就是人类思考自己过去的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自觉把握人生的现在和将来。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大立功名也。 ——《吕氏春秋·用众》

【释义】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从许多白狐狸的皮中取来制成的。善于向众人汲取长处,这就是三皇五帝大建功名的原因。人的智力有穷尽,思虑有达不到的地方,纵然有极高的智慧,也需要众人来一起谋划。万事万物皆有其极限、缺陷,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人都要谦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全知全能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集思广益是十分必要的。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王充《论衡·实知篇》

【释义】一个人,如果有智慧、有学识,就会有力量。 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他指出,没有学问的人,好像谷和米,不能食用,价值不大;有学问的人,好像谷己成粟,米已成饭,可以直接利用了。他很重视后天的学习与认识,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庄子》 【释义】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七八分饱可以养脾胃,而多读书则可以增长人的胆识。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让你拥有更多的智慧。这样,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释义】道教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人的处世都要按道行事,无论是天道和人道都是柔弱谦下、彼此相容而不害的。因此,学道者应该返本还元,避而不争。就好像上天的道理,只是利益万物,而不去侵害万物;圣人的道理,只是肩负调和大自然的使命,而并不与人群相争。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释义】最刚直不阿的人,却好像胆小怕事以至于委屈自我,顺从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却好像笨拙。最具有雄辩才能的人,却好像愚讷。道德有成之人,虽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辩”之才,却从不自我炫耀,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屈”、“拙”、“讷”。 这正是自我的无为之德、不争之德。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

【释义】鹪鹩鸟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世界博大,我们的力量却很微小。你可能每天都会产生一千个欲望,但实现的欲望少,难以实现的多。人们在无休止地想要满足自己贪心的欲望时,总是会忘记贪婪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释义】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一种情况是知道说不出而不言说,那么相反,说不出的东西还要说出来,那就是“言者不知”了。另一种情况是知道可以说出来而不说,相反的是不知道不可以说而说出来。正所谓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庄子·齐物论》 【释义】天地之外的事物,圣人知道其存在但不说它,天地之内的事物,圣人说了但不议论它。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自修养和兴趣爱好的不同,难免对个别人的言行举止看不顺眼。如果我们对他人怀有成见,就会在别人面前说这个人的是非。天长日久,这些是非之言会经过好事者之口传到当事人的耳中,从而引起当事人的怨恨甚至报复,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平时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莫论他人是非呀!

****************

精选了弗兰西斯培根的32句名言,肯定有一句戳中你!

作者:文眼看世界

发表时间:17-06-1901:53优质原创作者

上高中时,学校的过道墙上经常挂有世界著名大师的名言名句,有马克思的、列宁的,有陶行知、鲁迅,还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就是弗兰西斯·培根的。后来上了大学,去外面吃自助餐,竟然吃到一个叫培根卷的食物,超级好吃不说,名字也总让我联想到英国的这位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今天咱们就一起了解下英国的这位实验科学和归纳法的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一162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和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进行逻辑组织化和程序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哲学贡献

培根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其中就包括领先当时年代很多年的感觉逻辑归纳,而且强调了实验对人的认识的作用。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创始人”。

在哲学领域,他认为,虽然致力于机械技术的早期的人们工作粗糙,笨拙不灵,但不久他们就获得了新力量和新才能。古代哲学早期虽生气勃勃,但后来就一蹶不振。对这种相反境遇的最好解释是,机械技术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努力而产生的单一结果,而传统哲学则往往是一个人才毁掉许多人才。许多人屈服于一个人的权威领导,从而不能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因为哲学一旦和使它发育成长的经验隔离开来,哲学就很容易变成死的东西。但如果把实验和理性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希望。

对古希腊哲学的批判

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哲学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长期处于幼稚状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培根所提倡的正好相反,自然哲学发达了,而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却衰弱了下去)

他特别从方法上批判了古希腊理性支配下的自然哲学研究。他认为自古希腊以来,从没有人认真地借助于一种试验程序从感官出发,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人类理解之路。在古希腊哲学中,存在着问题。首先,人们在研究事物时往往诉诸于前人的说法和意见,然后便开始沉思默想,这种方法为意见所左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其次,人们也经常求助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种逻辑只是在一些既定的原则和原理下,发现与之符合的事物,它既不能发现原理,也不能穷究原理,最后,只能把它归于信仰。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

归纳法的提出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他阐述了科学归纳法。培根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或真理的方法”。

归纳法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

下面精选了弗兰西斯·培根的32个名句,相信肯定有一个会戳到你!

1,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2,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3,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4,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5,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6,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7,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8,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

9,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10,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让人变得深信不疑的谬误与偏见。

1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12,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们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1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14,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1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6,如果你所爱的人不是同样地爱着你,那么就必然是在暗地里轻蔑着你。

17,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更为伟大的德行。

18,希望是不错的早餐,但绝对是最糟的晚餐。

19,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一个人缺什么,必然会压制别人的有什么;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20,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21,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2,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

23,由智慧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24,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25,用物质来供奉的爱情,当你停止给予的时候,它就很快消失了。

26,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27,有经验的老人做事叫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28,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29,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30,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他们抑制了这种感情

31,人不可学蜜蜂,为了那愤怒的一螯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3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掌舵。

****************

精选了弗兰西斯培根的32句名言,肯定有一句戳中你!

作者:文眼看世界

发表时间:17-06-1901:53优质原创作者

上高中时,学校的过道墙上经常挂有世界著名大师的名言名句,有马克思的、列宁的,有陶行知、鲁迅的,还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就是弗兰西斯·培根的。后来上了大学,去外面吃自助餐,竟然吃到一个叫培根卷的食物,超级好吃不说,名字也总让我联想到英国的这位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今天咱们就一起了解下英国的这位实验科学和归纳法的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一162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和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进行逻辑组织化和程序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哲学贡献

培根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其中就包括领先当时年代很多年的感觉逻辑归纳,而且强调了实验对人的认识的作用。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创始人”。

在哲学领域,他认为,虽然致力于机械技术的早期的人们工作粗糙,笨拙不灵,但不久他们就获得了新力量和新才能。古代哲学早期虽生气勃勃,但后来就一蹶不振。对这种相反境遇的最好解释是,机械技术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努力而产生的单一结果,而传统哲学则往往是一个人才毁掉许多人才。许多人屈服于一个人的权威领导,从而不能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因为哲学一旦和使它发育成长的经验隔离开来,哲学就很容易变成死的东西。但如果把实验和理性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希望。

对古希腊哲学的批判

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哲学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长期处于幼稚状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培根所提倡的正好相反,自然哲学发达了,而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却衰弱了下去)

他特别从方法上批判了古希腊理性支配下的自然哲学研究。他认为自古希腊以来,从没有人认真地借助于一种试验程序从感官出发,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人类理解之路。在古希腊哲学中,存在着问题。首先,人们在研究事物时往往诉诸于前人的说法和意见,然后便开始沉思默想,这种方法为意见所左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其次,人们也经常求助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种逻辑只是在一些既定的原则和原理下,发现与之符合的事物,它既不能发现原理,也不能穷究原理,最后,只能把它归于信仰。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

归纳法的提出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他阐述了科学归纳法。培根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或真理的方法”。

归纳法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

下面精选了弗兰西斯·培根的32个名句,相信肯定有一个会戳到你!

1,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2,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3,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4,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5,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6,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7,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8,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

9,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10,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让人变得深信不疑的谬误与偏见。

1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12,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们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1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14,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1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6,如果你所爱的人不是同样地爱着你,那么就必然是在暗地里轻蔑着你。

17,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更为伟大的德行。

18,希望是不错的早餐,但绝对是最糟的晚餐。

19,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一个人缺什么,必然会压制别人的有什么;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20,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21,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2,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

23,由智慧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24,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25,用物质来供奉的爱情,当你停止给予的时候,它就很快消失了。

26,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27,有经验的老人做事叫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28,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29,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30,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他们抑制了这种感情。

31,人不可学蜜蜂,为了那愤怒的一螯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3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掌舵。

****************

培根与莎士比亚之间的文字联系,不禁让人怀疑谁是真的莎士比亚!

作者:李老师讲历史111

发表时间:18-11-2217:32

大家好,很多认为莎士比亚这个人物并不存在的历史学家或者文学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寻找一切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认为是“真正莎士比亚”的有力候选人之一。而诺森伯兰郡手稿的存在更是增添了这种可能性,这份手稿以1867年发现的诺森伯兰之家的位置命名,诺森伯兰之家是泰晤士河沿岸斯特兰德的一座豪宅。而这份手稿由一个包含几份手稿的羊皮纸文件夹组成,其中六个是弗朗西斯·培根的,它是这个故事中的部分之一。

正如培根的拥护者所指出的那样,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亚学者所忽视,虽然在18世纪受到火灾的破坏,但仍有足够的东西可以挖掘伊丽莎白时代文学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还有威廉·莎士比亚这个名字,这两个名字都写过几次,虽然表面上看似没有联系。同样有趣的是,诺森伯兰庄园位于约克大厦的隔壁,弗朗西斯·培根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首先被称为北安普顿大厦的诺森伯兰之家建于詹姆斯统治时期,北安普顿伯爵在他去世前把这栋房产遗赠或出售给他的亲戚萨福克伯爵。

1614年,萨福克伯爵的后裔把它卖给了诺森伯兰郡伯爵,之后一直保留到1866年,当时他们又把它卖给了政府,以便被拆除。这也是手稿被发现的时候,从那时起,它一直留在珀西家族的阿尼克城堡中。该手稿由一个羊皮纸文件夹组成,其中包含拼接在一起的16世纪文学作品的几个抄本。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原本是不同秘书用来复印原件的空白纸,还是副本原本是分开的,后来又拼接在一起。最令人困惑的是覆盖文件夹正面的涂鸦,大量的文字,名称,短语,手稿标题,单个字母和书法曲线。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但确切地说,也是毫无用处的。

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这个文件夹及其内容最初是由弗朗西斯·培根或他的一位秘书在1596年左右编写的。这是因为他的名字出现在封面上的许多地方,其中九份手稿中有六份是他作品的副本,大多数都指向这个时期。对作者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个在单页上同时包含威廉·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名字的伊丽莎白时代的文件,无论两人是否有联系。文件夹是为了保存他的论文的草稿而创建的,在里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四个短语,表明必须对德性情感,权力和人格进行称赞。由于培根确实有一篇关于赞美的文章,这表明他此时正在使用该文件夹。

围绕这些标题和较长的短语是大量的单个单词和短语,其中许多重复的单词和短语,因此很明显,在某一点上,培根本人或秘书使用封面上的空间,也许是为了练习他们的书法,或者在真正写东西之前确保他们的钢笔都有墨水。培根使用了多少文件夹我们无从得知,它通常掌握在秘书手中。由于培根多年来一直在联系写自己的签名,或者说是一位秘书练习他主人的签名,他努力使它看起来像是培根自己的签名。从一开始,该文件夹就意味着私人文件,起初这些是散文的文章,他不会想要任何人看到,但也许他的私人秘书可以看到,暗示这与他的论文是分开的。

像大多数学者一样,我相信重复培根的名字加上他的一些作品的标题表明它属于弗朗西斯·培根的财产。它一直留在培根的论文中,直到1621年培根才被迫离开约克大厦,也许是相当突然,培根被迫离开约克大厦。在一段时间内,该文件夹将成为政治炸药,但很快它就会消失在诺森伯之家庞大的旧文件堆中。大多数学者将1596年认作是文件夹最常用的年份,1596年也是培根第一次获得法院官方职务的一年,当时他仍住在格雷旅馆。在要求解释的文件夹封面上散落的单词和短语中,有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和他的两部戏剧理查德二世和理查德三世的标题。考虑到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的任何东西是多么稀缺,这使得这个文件夹在莎士比亚的谜题中显得十分重要。培根的拥护者声称这是培根就是莎士比亚的证据。还有学者们认为文件夹曾经装有剧本的手稿,这可能是真的。

****************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说的但不是他的原话

作者:人文使者

发表时间:18-04-0422:55优质原创作者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渴求知识的人读书学习,鞭策着多少追求上进的事业成功。

后来得知“知识就是力量”说这句话的人叫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英国思想家和科学家。再后来,记得写过一些文字稿,多次引用这句名言。

然而,近日睡前闲读翻旧书,是一本出版于1987年的培根《人生论》,在其书的代序中了解到,原来这句话严格说起来不是培根说的,至少不是培根的原话。

代序的作者引用了培根的两句话,一句写道:“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的。”另一句话写道:“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是合于一体的。”就是这两句话后来被凝缩成现在为人所共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原来如彼!因此,“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严格的说不是培根说的,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说,这句名言也可以说是培根的“专利”,因为后人的加工和归纳来源于培根的话,只是我们知道了那两句原话,会对这句名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培根一直专心致力于研究学问,终于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作者:心甘情愿地态度

发表时间:02-2809:13

“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培根把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其政治生涯上。他是科学新时代的先驱者,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能改变世界的第一位伟大哲学家,也是科学调查的积极倡导者。

1561年,弗朗西斯培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12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3年后他离开该学院,未获得学位。从16岁开始,他作为英国驻法国大使的随员。培根18岁时,他的父亲突然去世,没给他留下什么遗产。他因此而学习法律,21岁取得了律师资格。不久,培根开始了其政治生涯。23岁那年,他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尽管他有位居高位的亲成和朋友,尽管他オ华出众,但伊丽莎白女王拒绝给他高官厚禄。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在议会强烈反对女王支持的税收计划。由于培根奢侈,经常负债,他负担不起这种税务。伊丽莎白女王1603年去世,培根成为她的继承者詹姆士世的顾问。尽管詹姆士并没有接受培根的什么建议,但他很欣赏培根。在詹姆士统治期间,培根在政府中平步青云,1607年他当上了副检察长,1613年又升为检察长,1618年当了大法官,同年受封为男卧,1621年晋封为子爵。这时灾难降临,培根接受了诉讼当事人的礼物,尽管这是很普遍的事,但严重违法。他在议会中的政治对手抓住这个机会想把他赶下台。

培根承认受贿,结果被圈禁在伦敦塔内,并被罚了大笔钱。他还被终身禁止做官。不久国王释放了他,也免除了他的罚金,但培根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培根永久的声望是归于他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头一部重要作品《论说文集》,1597年第一次出版,以后不断补充。该书用简洁而字字闪光的风格写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观察力,不仅涉及政治,而且也包括人生。培根最伟大的著作是有关哲学的。他曾计划写一本巨著《伟大的复兴》,由6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试图评论我们知识的现状第二部分描述科学调查的新方法,第三部分是数据集成,第四部分描述他的新科学方法,第五部分是暂定结论,第六部分是综合由他的新方法而获得的知识。

这无疑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野心的创作了,但未完成。培根1605年写的《学术的推进》,1620年写的《新工具》被认为是该部巨作的头两部分。《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了,该书目的是要让人们接受经验主义的方法。培根认为演绎法是不对的,应该使用归纳法。为了认识世界,我们必须先观察它。首先要投集材料,然后通过归纳的方法,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尽管科学家并未全部接受培根的归纳法,但他的主体思想一一观察和经验的重要性,成为科学家使用该法的核心思想。

培根的最后一本书是《新大西岛》,描述了一个位于太平洋的虚构海岛的乌托邦故事。该书尽管使我们想起莫尔的《乌托邦》,但培根的思想是不同的。在培根的书中,乌托邦中的繁荣和福利直接来自科学研究的积累。培根告诉他的读者,科学研究的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神奇海岛上的居民一样享受繁荣、欢乐。尽管培根费同科学和技术,是科学的积极鼓吹者,但他本人不是科学家,也未与他的同龄人所创造的成就并进。他不理会内皮尔、开普勒以及哈维。培根曾正确地认为,热能是一种动力。但在天文学中,他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思想。他重理性,而不迷信,尽管培根未提出一种完整、正确的科学方法,但他提出了种需要学习的调查方法。

培根一方面是个出色的作家,另一方面由于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的声望,培根对科学的态度具有重大的影响。法国启蒙时期撰写《大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都承认,培根给了他们工作的灵感。培根政治生涯结束后,一直到1626年去世,他一直专心致力于研究学问,终于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

《培根随笔》:书虽简短,道理却很深

作者:静夜思学

发表时间:05-2620:23优质原创作者

提起弗朗西斯·培根,可能很多人知道他的《谈读书》,然后认为他是一位文学家。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

实际上,培根更有影响力的是在哲学方面,他被马克思称为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在他之前,整个欧洲已经被中世纪的宗教折磨的够够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足以颠覆常识的新知识,培根整合了它们,他的《新工具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针锋相对,吹响了科学反抗宗教的总号角。

对培根的吹捧到此完毕,虽说他对哲学和科学有很大贡献,但说到底,由于这哥们研究的东西太多太杂,而且特别热衷于官场权力,所以他并没有建立万世不易的哲学体系,他的好些著作都是卸任了以后才开始创作的,而且不幸的是,卸任不久他就去世了,后世流传最广的乃是他那本随笔集。

单就这本随笔集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吹捧,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神话、伦理、宗教等等,就历史方面,有人称它堪比《二十四史》,就伦理方面,有人称它堪比《论语》,个人觉得,这个评价有点过高了,但作为一本随笔集,能这样包罗万象也确属世所罕见。

这里仅仅针对《培根随笔集》中关乎伦理方面的文章摘录一二,供各位书友品鉴。伦理,说白了就是做人的道理,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人打交道是门很深的学问,我原以为只有中国人讲究那些人情世故,外国人都是直来直往呢,读了培根的随笔才发现: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哪都一样。

在《谈报复》的章节,培根认为一个人如果念念不忘报复,实际上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最后酿成悲剧,他说:

报仇心强的人,过的是巫婆的日子:由于他们存心害人,所以就不得好死。——培根

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这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

在《谈话语》的章节,培根指出一个人可以能言善辩,但要注意避免对宗教、国事、伟人、以及任何人的重要事务和任何应当怜悯的事情做出戏谑的言论,而且对千万不要故弄玄虚。

别人认为你懂得的事情,你有时候佯装不懂,那么以后遇上你确实不懂的事情,别人也以为你懂。——培根

在《谈财富》的章节,培根告诫人们不要相信那些憎恨钱财的人,他们憎恨钱财的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没钱。

不要太相信那些貌似鄙薄财富的人,他们之所以鄙薄,是因为他们对发财感到无望;一旦发了财,还是跟常人一样。——培根

在《谈协商》的章节,培根进一步讨论了如何讲话、如何诱使他人听从自己,这里插一句,培根在语言方面是个天才,每当他做演讲的时候,听众都不敢咳嗽一下,生怕漏掉了什么,他是个非常善于把握气氛、诱导听众的人,这里看看他是怎么诱导人的:

如果你想利用什么人,你要么得摸透他的性情和作风,以便诱导他;要么得知道他的目的,以便说服他;要么得了解他的弱点和缺欠,以便恐吓他;要么得发现对他有影响的人,以便左右他。跟狡猾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们的目的,以便挑明他们的说法;而且最好少说话,要说就说他们最预料不到的。——培根

按理说,这样的话不是教人学坏吗?实际上培根本人也是饱受诟病的,他自己也是做惯了两面三刀,所以尤精于此道。

在《谈求情办事》的章节,培根又给人们做了示范,如果你要找人办事,我建议你听听培根是怎么说的:

求情时保密是成功的一大诀窍,因为事情正在进展时大肆张扬成功在望,可以使某种求情人泄气,但可使另外一些求情人警觉,加紧活动步伐。——培根

培根认为,当一个人找人办事时,即便那人说有十成的把握,但在未办成以前,求情人还是不要大张旗鼓宣扬的好,这只会适得其反。还有如果那人没有答应,也不要泄气,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答应别人的请求,他心里会留下歉意,这为下次找他办事埋下了伏笔。

还有,找人办事一定要找对的人。

物色办事的人选时,宁选最合适的,不选最显赫的;宁选专管具体事务的,不选统管全局的。——培根

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培根,跟你们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免责声明-- 《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这篇文章828la110257。

【结语】: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培根很精辟的名言,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发人深省,警醒世人!】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257'></small><noframes id='828la110257'>

  • <tfoot id='828la110257'></tfoot>

      <legend id='828la110257'><style id='828la110257'><dir id='828la110257'><q id='828la11025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257'><tr id='828la110257'><dt id='828la110257'><q id='828la110257'><span id='828la110257'><th id='828la11025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257'><tfoot id='828la110257'></tfoot><dl id='828la110257'><fieldset id='828la11025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257'></bdo><ul id='828la11025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