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

时间: 2020-09-02 01:41:50 分类: 美文赏析

《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

《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

****************

《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

作者:红豆知我心

发表时间:18-06-2815:28

大家好,这里是红豆知我心,一起来聊诗词,读美文。想了解更多内容,记得点击上方的关注哦!

说起《牡丹亭》,很多人一定都了解其中的故事,它是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写的一本剧本,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倾心相爱的故事,两人为了感情经过生死离别,最后终于在一起,故事非常感人!而《牡丹亭》中有许多唯美的句子,胜过许多的情话!

1.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长梦、短梦都会醒, 都知道这是梦 过去及未来的岁月谁知道是什么样的日子。

2.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只要是相思(即有爱恋之意)就不能相负(有背叛之意),就好比牡丹亭上的爱,至死不灭。

3.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沉鱼指的是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婵,羞花指杨玉环。用来比喻女子美丽得让鸟惊起呤叫,让花惆怅颤抖。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借此表达个人青春蹉跎。

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又岂知,爱恨情仇,终难忘,刻骨铭心。

感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的,越来越深。这像花一样的容貌,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衰老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6.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7.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8.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9.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0.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喜欢哪一句呢?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分享哦!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

美文欣赏.朗读亭:牡丹亭.惊梦

作者:垣曲广播电视台

发表时间:04-2618:59垣曲县广播电视台

文 | 汤显祖 /读 | 袁泉 / 图 | 网络

绕池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作者简介

读者简介

袁泉,1977年10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6级表演系。

****************

看《牡丹亭》,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作者:夜陌静静

发表时间:18-07-1021:11

关于戏曲的文章只是一时兴起才写的,但发现看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实最初是看到汤显祖为《牡丹亭》题的词才来看戏的,开始真有点不习惯这个唱腔,但听着听着就融入了进去。不知不觉中,2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可依旧记得那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原文是: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意思大概是天下的女子多情,难道还有超过杜丽娘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了,一病不起,以至于亲手绘画自己的画像传世后就死了。死去三年,又可以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见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多情人了。她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意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梦中产生的情,又何必一定要当真,天底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人吗?一定要等到男女同席才能算是成亲,等到挂印辞官以后才感觉安全的,都只是表面的说法啊。

这确实是很有趣的说法,或者说这就是人性的启蒙吧!杜丽娘萌发了感情,看上去是对柳梦梅的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爱,甚至仅仅是对爱情本身的向往。汤显祖这里的柳梦梅也只不过是杜丽娘对自己青春岁月所爱的一个象征,即便没有柳梦梅,也有李梦梅、杨梦梅。

慢慢感悟汤显祖在这里写杜丽娘的感情,其实就是借助杜丽娘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这个感情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对象,或者说只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人。汤显祖将这份感情寄托在杜丽娘身上,而杜丽娘有把感情寄托在柳梦梅身上。他们是如此的痴情却又狡猾,明明只是对自己的感情,却让别人看到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明明只是感情寄托的产物,却让世人看的眼泪不止的流下来。

《牡丹亭》其实就是一场梦,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只有感情是真的,但这份真实的感情才是让人落泪的原因。又想起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真的是这出戏的真意啊!

****************

浙江这座纪念馆,只为纪念享誉文坛的《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作者:奔跑的小东东

发表时间:17-08-2617:26优质原创作者

在遂昌县城共有两个景点,分别是汤显祖纪念馆和中国竹炭博物馆。当时在地图上搜索发现汤显祖纪念馆离汽车站只有500米左右的路程,于是就没有选择打车前往,而是选择的走路过去。导航的路线结果过不去,可能是地图好久没有更新的缘故。

导航到个小巷子,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准确的地方,毕竟导航过去的路上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最后还是小卖铺的阿姨告诉我怎么走的……

对于汤显祖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高中时就学过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特别记忆犹新的是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面积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

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

汤显祖:(公元1550年-1616年)是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县。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

他创作的《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是明代传奇中的杰出作品,被统称为“临川四梦”,其中又以《离魂记》最为脍炙人口,影响甚大。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名,具有典型性;全剧的语言工丽,洒脱活泼。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享誉文坛,驰名海外,人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曲文非常清丽舒雅,情节构想也极具奇巧。

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上提出了“意趣神色”的理论,在诗文创作上则推崇“自然灵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江西抚州、浙江遂昌和他的家乡临川都建有纪念馆。

这是汤显祖纪念馆的后院,现已是喝茶聊天的休息区,这里临水而建,古扑气息、庭院风光,让人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同样这里还修建了汤显祖的邮局,可想而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不仅仅如此,还有他的书店,里面摆放了许许多多关于他的书,如果有机会去这里,可以顺便进去逛逛。

****************

东方情圣汤显祖不逊莎士比亚,一首《牡丹亭.蝶恋花》足以证明

作者:美诗美文

发表时间:18-08-0222:50百+计划作者,文化达人

最断人肠处,总在蝶恋花!

古今才俊,都有一首“蝶恋花”流传后世,让人感慨叹息。

苏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墙外行人,墙里佳人”,多么生动,多么真实。而多情总被无情恼,有多么动情,哀婉。苏东坡的蝶恋花,堪称大气婉约。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那双泪眼“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不知道多少少男少女为之泪垂啊。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断尽天涯人肠,连王国维都称之为意境的典范。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是另一番人生的格局和况味。

而所有的《蝶恋花》中,汤显祖的《蝶恋花》最值得去说一说。

很多人都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其实莎士比亚根本就没法和汤显祖相提并论。

因为莎士比亚说到底只是一个编剧和导演,而汤显祖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点剧作,可谓自娱自乐。而且《牡丹亭》和《临川四梦》一点也不逊色于莎士比亚。

不仅如此,汤显祖的人生显然更加丰富,他对抗张居正。

做了一辈子好官,帮百姓打老虎,惩治贪官污吏和二代为非作歹者,兴办学校……被称为醇吏。

他注解尚书,被认为是晚明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同时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和文学家。

这一切,都是莎士比亚无法企及的。

但是老先生和莎士比亚可以比较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堪称情圣。

不过汤公的情圣地位不仅在于他多情,还在于他关于情的见解。

他认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这位东方情圣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世界,又有怎样的情感秘史呢?

其实,要弄明白也很简单,一首《牡丹亭·蝶恋花》就可以一目了然。

蝶恋花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开篇就是《蝶恋花》,汤显祖写下这“作者自述”时,一定是非常豪迈而自信:“吾诗已成”,虽神鬼亦“不能把它化为无形”。

而这首词亦是神鬼潜入肺腑,因而愁肠百结,发出深深之喟叹。

事实上,这首词是可以吟唱的,然而长期以来,并不见有人去唱。因为会唱词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反而是那些流行音乐,占据了几乎所有的音乐的版图。

不过随着《牡丹亭》的一些折子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进入青年人的世界。《蝶恋花》也悄然回到人们的视野。而关于《蝶恋花》的故事,也渐渐由扑朔迷离变成真实可感。让我们认识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情圣,以及为了情而努力的人们。

21世纪初,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汪士瑜的一曲《蝶恋花》让昆曲的“美呀美呀美呀”一下子成为青年的时尚。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成为萦绕在心头久久解不开的心结。

就像流行音乐中的那句:纵然此时情如火,心里话而向谁说?

原来古典和现代,精神实质是如此相近,都是对人的内心的关注和小心翼翼的呵护。

而红烛迎人的瞬间,大约就是人生的巅峰——洞房花烛了嘛。

可是相爱不是那么容易的,张信哲好像也唱过这句话,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要在生活中相互体谅和关爱。而对汤显祖而言,这要求更高,你既然内心相思,或者说曾经相思,就一定不要辜负了人家啊。这意思就是,即便以后人家人老珠黄,也不能变心对吧。而且不仅是这一生,下一生,下下一生,三生三世都不可以。

汤显祖说了: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多少青年为之迷醉,一时间,听昆曲,唱昆曲成为像北大、南大这些高校最流行的时尚。

今天的年轻一代,更加追求物质感官刺激和即时的享乐;但是对于情感的坚守,对于内心至爱的呵护,反而越来越弱了。此外,我们自己的东西迷失没落久了,关于深层的人生体验,只能求助于他文化,比如欧美,比如日韩;而事实上,欧美的那一套或许并不合适中国;而日韩的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中华的。所以很多小孩看日本动漫,最后反而因此爱上了中国的某些传统文化——比如书法,比如养生,比如园林,何其怪哉!

而汤显祖的《牡丹亭·蝶恋花》或许恰恰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汤公红烛里的那个她又是谁呢?汤公真的是一个风流的才子吗?

事实上,汤显祖一生都爱着自己的发妻——吴玉瑛。他们之间的故事虽没有三生三世,但由于汤显祖的人生大起大落,也算是历经劫难,患难与共的白首夫妻。

而这段佳话,一直到近年《明勅赠吴孺人墓志铭》被研究,才为世人所熟知。

吴玉瑛是明东乡塔桥人,出身官宦人家。隆庆三年(1569年),汤显祖二十岁,行了弱冠之礼;吴玉瑛十六岁,刚过及笄之年。

其实,汤公夫妻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婚后,汤显祖与他的好兄弟饶仑一起读书。一次,汤显祖穿着新置的衣服鞋袜出门,吴夫人又笑着打趣道,你回来的时候,这崭新的衣服鞋袜又要变成旧的啰!吴夫人的话,汤显祖当时还不理解,后来他的新衣服鞋袜果然被早起的饶仑穿走了,他穿着饶仑的旧衣服鞋袜回家。不过吴夫人又笑着说,饶仑乐善好施,后必大贵。饶仑后与汤显祖同举进士,在顺德为官。饶仑为官清廉,曾拒却万金,将升御史,因病而卒。

可以说,吴夫人,恰恰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也很懂汤公的贤内助。

虽然婚后第二年(1570年),汤显祖就以江西乡试第八名的好成绩中举。然而由于得罪了张居正,隆庆五年、万历二年会试均失利,此后万历五年、万历八年仍旧不第。四次落第,吴玉瑛却始终相随相伴。万历十年(1582年)冬,汤显祖又准备进京赴春试。“晨起,为我洗足,别泪簌簌而下。”因为这位为他洗脚的妻子,其实辛苦地为他生了两儿两女,然而两个女儿都因为条件不好而夭折,可谓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次年春试,汤显祖终于中了进士。

吴夫人说:“大耆诚实可靠,士蘧聪明太过,他日就会知道。”

然而吴夫人没有看到两个儿子成年,就去世了。说:“我将与夫君永别矣,一生使我开心高兴的事有四五次。一是初嫁新婚之时;二是连生两个儿男;三是夫君中举;四是夫君成进士,其余的就大多数不称心不开心了……”

吴玉瑛“掩袂而别”的情景让汤显祖五内俱焚。他深深地自责道:“余故穷,幸而薄仕不能偕孺人以乐,病不能视其药,殁不能含菆近园。二十二年,而仅克袝于祖姑魏夫人之迁日以葬,余其非夫也欤!”汤显祖这种自责其实正带着无限深情,《清明悼亡五首》诗中还有更深情更具体的描写。诗当写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吴夫人已逝世二十年。

版屋如房闭玉真,新添一尺瓦鳞鳞。不应廿载还轻浅,好在殷勤同穴人。

沓水青林断女萝,廿年松柏寄山阿。南都不解成长别,长送卿卿出上河。

曾梦纱窗倚素琴,何知萎绝凤凰音。春烟石阙题何事,寒夜乌衰一片心。

枕簟青林一到衙,相看几月病还家。药成不得夫人用,肠断江东剪草花。

欲葬宫商买地迟,深深瓦屋覆寒姿。秣陵旧恨年多少,梦断红桥送子时。

****************

孽子白先勇与《牡丹亭》

作者:一个历史

发表时间:18-06-2618:01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他不仅仅以文学作品闻名,更因为他制作过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先生虽说学习的西方文学,但是他深深地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对《牡丹亭》、《红楼梦》有着特殊的情感。那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让他如此热爱《牡丹亭》呢?

要回答这一切,我们必须从白先勇先生的经历和《牡丹亭》大致内容说起。白先勇,他也算是名门之后,桂系将军白崇禧的儿子,他的《台北人》、《孽子》广受好评。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白先勇和他的中学同学王国祥纠缠了三十八年的感情。后来,王国祥患上了绝症“再生不良性贫血”,白先勇只能在五十多岁时候,送别基友。他还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纪念故友《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没错,白先勇是一个同性恋。他的作品《孽子》反映了同性恋的生活的百态。通过《孽子》,我们能看见同性恋在社会上多么难以被接受,属于弱势群体。恐怕,白先勇先生在社会上也是不被一部分人接纳的婚姻与感情上是受到世俗道德约束的。在父亲眼里,他恐怕是一个“孽子”的身份吧。

说了这么多,这和《牡丹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牡丹亭》讲的什么故事?《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两个人在梦中结合,最后,杜丽娘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柳梦梅,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其中两个人的爱情遭遇到了家长和现实礼法的种种阻挠。戏曲《牡丹亭》道尽了明清婚姻不自由的女性的悲哀,正如,戏剧里唱词唱到:“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当时女性的婚恋不顺遂的酸楚悲哀的情感与这部戏剧产生了共鸣。于是乎,明清有一群女性热爱这出戏。《红楼梦》里林黛玉就被《牡丹亭》唱词所吸引。有一个内江女子,痴迷《牡丹亭》,想嫁给作者汤显祖,结果一看汤显祖居然是个老头子,于是他投水自尽了。一个女演员商小玲,演《牡丹亭》太过于投入,在舞台上气绝身亡。西湖边有一个才女冯小青的墓,她也是所遇非人的才女,同样她也是《牡丹亭》的粉丝。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明清时期,女性是弱势群体,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和《牡丹亭》产生共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同样的,白先勇代表的同性恋也是如此,所以,白先勇先生会和《牡丹亭》产生强烈的共鸣,无非就是越不自由的人越容易感受到自由的气息罢了。也就是因为如此,古老的昆曲才在白先勇先生编排下焕发新生,青春版《牡丹亭》才得以与广大戏迷见面。

****************

这18首古典情诗,句句经典,你能背到第几首?

作者:最爱历史

发表时间:01-1912:56

有句话说出来会被骂厚古薄今,但还是要说一下: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比起古人,真的是太粗鄙了。

现代科技可以观测到越来越微小的物质,但人与人相处的颗粒度,却越来越大。

生活中最刻骨铭心的瞬间,我们会拍照发朋友圈记录下来。看似表达毫无障碍,其实表达的内容十分粗放。

古人呢?他们会用什么方式留存自己的记忆?

他们用诗词。十分敏感而精细地捕捉内心的每一次跃动。

譬如说爱情。

我们表达单相思无非“我爱的人她却不爱我”,古人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们描述爱的发生“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古人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我们连“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都奉为经典,古人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今的感情颗粒度,放大了十倍百倍还不止。完全被秒杀的即视感,有没有!

可以说,关于爱情,人世间最美的表达,在我们声嘶力竭之前已被说完道尽。

无名氏《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一场指天赌咒的爱情戏发生在汉代,距今两千年绝对是有的。主人公是当时的一个女子,表达了愿与对方爱到天荒地老的盟誓,大胆而痴情,读来让人震撼。

尤其是,有过背叛爱情经历的人,读过后一定会不寒而栗;薄情寡恩的人,读过后也会胆战心惊。

明朝人胡应麟说这首诗是短章中的“神品”,清朝人顾有孝则评价这首诗是“奇情奇笔”。

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知道这段奇情是谁用奇笔写出来的。或许“神品”只应天上来吧。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汉乐府,采自民间歌谣并经文人加工。

如今我们给它署名“无名氏”或“佚名”。

要知道这无名氏/佚名,可是古今中外第一奇人,博古通今。但凡从《诗经》到近代,流传下来的好东西,“死无对证”之下,就都归到他名下了。

无名氏的这首《上邪》,这种赌咒式的爱情书写,上承《诗经》,下启李白,影响深远。

到了唐代敦煌词中,还有“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的句子,轰轰烈烈,指天为誓,这场景,这誓言,如此熟悉。

无名氏《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同样是无名氏的作品,但与《上邪》的时代可能已经相隔一两百年。

这首《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

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是文人学习民歌的产物。这组作品再现了当时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被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评价那是相当高。

《行行重行行》正是这样一曲末世动荡中的相思离乱之歌。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抓人,一般人读到最后叮嘱丈夫“努力加餐饭”时,难免会泪崩。

这种不动声色而又情感细腻的表达,很多时候恰是现代人缺失的日常。

宋朝人陈绎说,这首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从来都如此。

尽管后来的建安诗人、两晋诗人都写过很多爱情诗,任你华丽绮靡,任你曲折婉转,但真的无法逾越这一首以平常语道出的诗作。

当我们再次读到非常有味道的爱情诗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唐。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有学者说,宋代以前,爱情诗的创作出现过三个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晚唐及五代时期。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是韩愈的大弟子,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里顶多算二流诗人。

史书说他非常迷恋杜甫的诗,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烧成灰,拌上蜂蜜,每天早晨吃三匙。好友不解,张籍自己解释,吃了杜甫的诗,便能写出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不知道是不是吃纸灰真奏效了,他这首《节妇吟》在历史上很有名,评价甚高。

这首诗有底、面双层意思。表面上,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底子里,则表达了诗人拒绝藩镇高官李师道的拉拢,以及忠于朝廷的决心。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说,“这种诗有一底一面:底是却聘,面是一首哀情诗,丢开了谜底,仍不失为一首好的情诗。”

诗最后写女子的内心挣扎,恨不相逢未嫁时,这种欲望萌动的假想,实在真实得有点可爱了。

所以还是男人最不老实,笔下可以山盟海誓,心中却是妻妾万千。比如下面出场的元稹。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大概是爱情诗(悼亡诗)里最悲壮深情的一首,只因为曾经拥有,所以不愿意将就。

但是,请只读诗就好,不要问太多诗人的事,否则好诗也会情感坍塌的。

唐贞元十八年(802),20岁的韦丛下嫁元稹(779年—831年),当时元稹尚无功名。韦丛出身京兆韦氏,是唐代最牛的士族之一。婚后却一度饱尝贫困之苦,但她没有半分怨言,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不料仅过了七年,韦丛就病倒去世。元稹情深难忘,一连写了30多首诗悼念亡妻,为自己博得深情的好名声,同时继续享受着韦家的政治资源。

实际上,元稹此后根本恪守不住誓言,取次花丛,频频回顾,不停地恋爱和纳妾。

元稹这些所作所为,后来受到极大的鄙夷。清代王闿运在“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句下面批注:“所谓盗亦有道!”

最美的悼亡诗,成了最尖酸的反讽。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用来形容崔护这首爱情诗,再贴切不过。

中唐诗人崔护(772年—846年),生平事迹不详,是靠一首诗青史留名的自带锦鲤体质的诗人代表。

因为这首诗的镜头感太强了,惹得古代很多编剧手痒,纷纷编出一段“长安爱情故事”,搬到舞台上。具体情节,我就不复述了,大抵就是根据这四句诗附会出来的凄美爱情。

这个剧本在明朝叫《桃花人面》,到清朝则叫《人面桃花》,真是长演不衰呀。

木心有首现代诗叫《从前慢》,其中说: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解读到这种程度,朦朦胧胧就是最美的状态。若一定要附会出一堆故事来,那种蕴藉的美感恐怕反而荡然无存了。

诗到语言为止,最怕去阐述背后的故事。解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同样如此。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很多人想去解开李商隐无题诗的谜底,最后却都变成了自说自话。

《锦瑟》(按惯例取篇首二字为题,实是一首无题诗)是李商隐诗中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评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所以,不要企图去当诗人肚子里的蛔虫,尤其是像李商隐这样的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一生的经历是很悲剧的。他的倒霉在于摊上了牛李党争。牛党令狐楚父子赏识他,提拔他,而李党王茂元也赏识他,并把小女儿嫁给了他。

政治斗争没有中间派,两边赏识预示着他在仕途上,处处受排挤,郁郁不得志。

另一重打击则来自于妻子的早逝。在他39岁的时候,妻子不幸去世,令他痛苦不堪。

这些人生经历,让他成为一个感伤而内向的人。写起诗来,遂带有明显的主观化倾向。

他十分注重诗人的内心体验,诗中几乎略去了一切具体的情事。生活的原料在他笔下,被提炼浓缩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使得他的诗超越了具体的情境,而获得了古今的共情。

直到今日,我们沉吟他的诗,仍有一种人人心中所有,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感。而这正是《锦瑟》能够经典永流传的原因所在。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时间来到了晚唐五代之际。这时,词强势崛起,有超越诗的势头。

五代时期,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是西蜀花间词,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二是南唐词,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

这些词人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以爱情和相思为题材,反映了当时文人的追求趋向变化: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的这首词,写了一个女追男的故事。主人公或许是个少女,她不是天真得不懂得人性的凉薄与无情,但她仍然决绝地采取了飞蛾扑火的姿态,向偶遇的男子示爱,有一种“我拟将心向明月,哪管明月照沟渠”的不计成败的豁达与坚决。

人世间痴男怨女,莫过于此。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延续五代“词为艳科”的传统,北宋前期词坛全是卿卿我我的低唱。

在酒宴之上,让歌女浅斟低唱的小调,虽然显不出多少个性,但那朦胧的意境、婉约的风格和优雅的品味确实让人痴迷。

而第一个放开歌喉、用市井语言唱出世俗爱情的人,势必会轰动整个词坛。此人非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莫属。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早年在汴京生活时就放浪无忌,科举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

传说当朝皇帝不满意他的艳词,认为不庄重,并讥讪他的一句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这样,何必在乎虚名,且去填词吧。柳永因此不得志,更加流连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当时,歌妓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人格,甚至被视为“牲畜”“赌品”。

但柳永能以平等心对待她们,还常用最美好的词汇赞美她们,如“芳兰”“好花”“美音容”“蕙质兰心”等等。他笔下的歌妓善良美丽,本质纯洁。

由于长期的交往,柳永与歌妓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以至于幻想与意中的她恩恩爱爱过日子。

这首《雨霖铃》写自己要离开汴京,与心爱的她分别的痛苦之情,凄婉缠绵,感伤惆怅,写尽人间别离之苦,不愧是“宋金十大曲”之一。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歌妓们念他的才学与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为“吊柳七”,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如此有女人缘、深得妇女拥护的诗词创作者,历史上确实找不出第二个。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众所周知,欧阳修(1007年—1072年)不仅是大文豪,还是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的政治家,做到了参知政事(宰相)的高位。

此外,他还有“千古伯乐”之美誉,发掘并提携了苏轼、曾巩、程颢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但是,这样一个一本正经的政治家,生活中却放荡不羁,写起词来开起车,那叫一个又黄又雅。

换一个角度看,欧阳修其实是仕途成功版的柳永。

宋人笔记记载,一次,欧阳修参加一个饭局,席间为活跃气氛,规定每人作诗两句,诗意必须是犯徒刑以上的罪行。

一人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人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轮到欧阳修时,他说:“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

众人感到诧异,纷纷说这怎么能算徒刑以上的罪呢?欧阳修呵呵一笑,回答道:“喝酒都喝到这种程度了,还有什么徒刑以上的坏事做不出来呢?”

到了这首《玉楼春》里,欧阳修与美女佳人的离别酒宴,没了嬉笑玩闹,只有愁情哀怨。催泪效果不亚于柳永的《雨霖铃》。

当然,如果只能选一首最催泪的情诗,那我一定选欧阳修的学生——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有一个关于苏轼(1037年—1101年)的段子很有名,说苏轼问别人:“我的词跟柳永比如何?”人家回答他,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你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这个段子强化了一般人的错误印象:苏轼词豪放,柳永词婉约。

事实上,苏轼婉约起来,基本上没婉约派什么事了。像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就是关西大汉读了也会心酸掉泪啊。

苏轼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凑巧都姓王。他的原配叫王弗,特别贤惠,可惜26岁就去世了。

苏轼曾在王弗的墓志铭中回忆,他刚到凤翔做官时,家里来了朋友,王弗躲在帘子后面听他们谈话。客人走后,王弗时时提醒他,哪个人可交往,哪个人不可以深交。说那个人见了面就吹捧你,绝对不可以深交。

苏轼为人毫无城府,在官场上极易被人利用,多次因此吃了大亏,还蹲过监狱。妻子能够提醒他,虽然改不了对人不设防的毛病,但内心仍十分感激。

王弗亡故多年后,苏轼有一天做梦梦到她,醒来揪心地痛,遂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的刻骨怀念,以及自己人生的极不如意。

双重痛苦叠加,怎不催人泪下?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代词人中,晏几道(约1038年—1110年)的人生落差应该是最大的。

他是晏殊的幼子,在父亲官至太平宰相时,是个锦衣玉食、奴仆簇拥的风流贵公子,不知世道艰难。除了写词,一无所长。

父亲去世后,家道迅速中落,从此落拓一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看得很透彻。

朋友黄庭坚说,晏几道平生有“四大痴”: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这样一个纯粹、孤傲的人,在现实中注定是失落的。所以他用一生去编织一个词的梦境,在梦里,十之八九都是男女悲欢的恋情之作。

他在词作中,屡屡提到蘋、莲、鸿、云四名歌女。她们曾经与他交往情深,后来都流落民间,悲欢离合,如幻如电,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晚清人冯煦说,两宋词坛有两个“伤心人”,一个是晏几道,而另一个是秦观。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今,苏轼、陆游、辛弃疾的名声很响,但在宋代,词坛最受大众欢迎的三大词人没有他们,而是柳永、秦观和周邦彦。

秦观(1049年—1100年)少有大志,很早就崭露头角,但科举之路十分不顺,屡遭挫折

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却因“苏门四学士”的身份,卷入北宋激烈的新旧党争。接二连三遭贬谪,一直贬到了现在的广东雷州。最终在放还途中病逝,终年51岁。

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对秦观的爱情词影响很大。冯煦说,别人写词靠“词才”,秦观写词靠的是一颗“词心”。意思是,秦观的词较之其他词人更出于真情

他这首《鹊桥仙》,句句经典,在七夕词中的地位,相当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秋词中的地位,即此词一出,余词尽废。

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对秦观评价非常高,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从秦观去世,到王士祯生活的年代,大概隔了500多年,这500多年是寂寞的,世间再无秦少游。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跟秦观一样,李之仪(1048年—1117年)也是苏轼门人。在苏轼被政敌围攻的时候,这些曾与其密切交往的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尤为难得的是,李之仪是在苏轼遭受政治打击时,才与他建立师友关系的。这让苏轼深感不安和愧疚。而李之仪觉得无所谓,自己的仕途风险,他愿意自己承担。

苏轼去世后,李之仪写挽词,第一句就是“从来忧患许追随”。

李之仪果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生三次仕途挫折,两次被投入狱。这些经历,简直比苏轼还惨。但他的心态,也像苏轼一样豁达。

评论家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这首《卜算子》,写得极质朴精美,是《古诗十九首》真挚爱情诗在千年后的再现,十分感人。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面那些唯美的情诗,十之八九都是大老爷们写出来的。这么一说,就能感觉到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的可贵了。

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爱情诗人。作为女人,她抒写自己的爱情体验,比起男性作家写怨妇诗、闺阁诗显然成功得多。她的笔触抵达了更深层次的女性内心世界,如此纤细的情感把握,是以往的男性作家完全做不到的。

明代大才子杨慎说,读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才知道高则诚、关汉卿这些大咖,原来都是东施效颦罢了。

李清照年少成名,17岁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情深。这首词写于婚后不久,表达与丈夫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尽管有离别之苦,但读起来还是有少女的闲愁与思念的幸福

南渡后,丈夫去世,国破家亡,李清照的文字变得那叫一个沉郁伤感,痛入骨髓,连一点儿潜藏的小确幸都看不见了。

爱情,可以说是她的生命全书。

“爱,之于我,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或许如此吧。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一起笔,就有千古流传的潜质,当时,元好问(1190年—1257年)才16岁,是一名赶考的少年。

据元好问自述,应试途中,他听到一名捕雁者说,天空中有一对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从天上一头栽下来,殉情而死。

元好问被深深震撼,便买下这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了这阙词。

元好问的牛掰之处在于,你读完会恍惚,他到底在写雁还是在写人?现代词学大师夏承焘解读说,“悲雁即所以悲人。通过雁之同死,为天下痴儿女一哭”。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曲来自民间,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活泼的风情。

徐再思(约1280年—1330年)这首曲子,竟然把相思病——无形无色无味的玩意儿,写得形象生动,仿佛伸手就能摸到,让人一读就印象深刻。不愧是此中高手。

他在另外一支曲子里还写过一次相思病,竟然把它比作高利贷,这脑洞,服了。他是这样写的: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可惜徐再思的生平事迹不详,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爱吃甜食,竟然自号“甜斋”,真个甜到忧伤

说到忧伤,则不得不提一个江南才女。

冯小青《读牡丹亭绝句》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小青,明万历年间扬州才女。16岁嫁与杭州冯姓富翁作妾,遭冯妻妒忌,逐居孤山,凄怨成疾,两年后病逝。

她的伤心缘于她的年轻和压抑,所以在《牡丹亭》里觅得了知音,将自己投影到别人的故事里,直至悲剧收场。

社会学家潘光旦早年曾从性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过冯小青,认为她应该死于“影恋”,即变态的自恋。

无人可怜,只能自怜。

这四句诗平白如水,却余韵无穷,迄今读来,仍很契合当代人深深的孤独感。

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只活了30年,却足以不朽。他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就是说宋代以后写词的高峰,有且仅有这一座。

他出身名门,风流多情,写起爱情自然情真意切,往往能催人落泪。这首《山花子》,是他在莲花盛开的时节,触景伤情回忆亡妻时写的。

他与妻子卢氏结婚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这成了纳兰性德写作许多爱情诗、悼亡诗的情感由头。每一首都写得特别动人,若非用情深沉,绝对写不出来。

如今,网上说,纳兰性德死后,300多年来中国再无如此深情的男人。

与此同时,那些从《诗经》开始的古典情诗,至此也绝了。

****************

以“情”为本:《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一脉相承

作者:人文使者

发表时间:18-07-1719:22优质原创作者

《红楼梦》以一个情字为中心,构筑了恢弘有序的艺术体系。曹雪芹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在一个“情”字下挂号。通灵是宝玉的命根子,“情”字则是《红楼梦》的命根子。与其对立的则是数百年来所提倡的一个“理”字,情和理对立是公认的一种习见。

曹雪芹继承了自明以来的进步思想坚持以情为本的创作道路,公开声称斯书“大旨谈情”,因此他创造了一个有别于任何天界的太虚幻境,一个司情的美神警幻仙姑。

理教首害者为妇女,作者在书中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众女子寄予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礼教使有情者毁灭的丑行,坚持以情悟道,因此不少红学家称《红楼梦》的情爱为情书。

在文学作品中与礼教相对立的情潮,自元代已形成声势,并在以后一脉相承,为市民阶层所关注。《西厢记》和《牡丹亭》都为宝玉和黛玉赞为“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好文章。

这些剧作不顾封建礼教,写男女相恋,歌颂青春觉醒,但他们的相爱,往往是建立在“郎才女貌”的基础上。《红楼梦》中的宝黛相爱则是赋予主人翁新的内容,这就是他们的情意相通,思想一致,有共同的理想,这就使其爱情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宝玉的天性是处处以痴情来体贴别人。他不但以情待有情之人,即无情、不情、非情之人、之物、之事,也同样以此待之真情。这就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

据此,冯梦龙早就说过,情可以为宗教,冯梦龙在李挚倡导的情潮中,在《情史序》中大声疾呼:“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其目的就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荣。曹雪芹不信奉释教、道教,也反对迷信鬼神,但他相信唯情可以普度众生,他所信仰的应名之曰“情教。”曹雪芹步其后尘,以创作实践塑造了礼教觉醒者贾宝玉的叛逆形象。

****************

散文:她,就是江南

作者:国文社

发表时间:18-12-1313:10

一幅水墨江南画,她就隐居在粉墙黛瓦之间,着淡淡烟熏妆。秋雨掀开了她安静的面纱,不知此时下江南可否遇到悸动的初心。

她就在山塘,沿着青苔书巷,穿过雕花门窗的老房子就能找到她。石灰洒一地,爬山虎紧紧贴着墙壁。 推门,八仙桌和古式木椅微微透着紫檀木香。种满各色盆景的后院,栽着她最爱的兰花。迎着每个晨曦淡淡幽香。如她自然,沁入心扉 。忍不住停了脚步,坐在她开满紫藤花的后院独品一杯清香碧螺春,远处的戏台可是搭好了。依稀听得凄凄二胡声。唱的可是《牡丹亭》?怎会忘了她最爱的昆曲。“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一梦钟情,留得丹青寻真爱。听着便入了神,不经意湿了眼眶。曲终人散,余音未泯 。微叹缘生缘灭,丽娘终究还是圆了梦。

她是大家闺秀生在书香门第,阁楼的书架排满了历代诗篇。随手翻开一本,书中薄薄的枫叶又是何年的信物 , 还是她散步时的偶得。无从得知当时的情景。许是曾经她在此吟诗作画,添了新愁又赋了旧情。江南女子应柔情似水。她的轩窗绣着皎月的光,她的烛台流着相思泪。那些书堆积了浓厚的情怀,她便是万种风情。陶醉在文字之间隐居在小桥流水人家。

她的山塘自古都赋满诗篇。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小桥下是浣纱的姑娘,乌篷船悠悠划过桥头。见得黛瓦又发青,听得水声玲珑透。低眉时枫叶已落船头。她在小桥流水处,与石桥相溶。人来人往,春去秋来。拂去尘埃 ,一抹风情犹在。

不知不觉初心已被晕染成了诗篇,一点淡墨就能晕开一副美卷。含情烟雨,初心不改。在水墨江南画篇里,她婉婉而来………………

****************

散文:她,就是江南

作者:国文社

发表时间:18-12-1313:10

一幅水墨江南画,她就隐居在粉墙黛瓦之间,着淡淡烟熏妆。秋雨掀开了她安静的面纱,不知此时下江南可否遇到悸动的初心。

她就在山塘,沿着青苔书巷,穿过雕花门窗的老房子就能找到她。石灰洒一地,爬山虎紧紧贴着墙壁。 推门,八仙桌和古式木椅微微透着紫檀木香。种满各色盆景的后院,栽着她最爱的兰花。迎着每个晨曦淡淡幽香。如她自然,沁入心扉 。忍不住停了脚步,坐在她开满紫藤花的后院独品一杯清香碧螺春,远处的戏台可是搭好了。依稀听得凄凄二胡声。唱的可是《牡丹亭》?怎会忘了她最爱的昆曲。“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一梦钟情,留得丹青寻真爱。听着便入了神,不经意湿了眼眶。曲终人散,余音未泯 。微叹缘生缘灭,丽娘终究还是圆了梦。

她是大家闺秀生在书香门第,阁楼的书架排满了历代诗篇。随手翻开一本,书中薄薄的枫叶又是何年的信物 , 还是她散步时的偶得。无从得知当时的情景。许是曾经她在此吟诗作画,添了新愁又赋了旧情。江南女子应柔情似水。她的轩窗绣着皎月的光,她的烛台流着相思泪。那些书堆积了浓厚的情怀,她便是万种风情。陶醉在文字之间隐居在小桥流水人家。

她的山塘自古都赋满诗篇。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小桥下是浣纱的姑娘,乌篷船悠悠划过桥头。见得黛瓦又发青,听得水声玲珑透。低眉时枫叶已落船头。她在小桥流水处,与石桥相溶。人来人往,春去秋来。拂去尘埃 ,一抹风情犹在。

不知不觉初心已被晕染成了诗篇,一点淡墨就能晕开一副美卷。含情烟雨,初心不改。在水墨江南画篇里,她婉婉而来………………

****************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作者:花颜有情

发表时间:18-01-0121:05

藏头: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但将清景赋闲情

是时应有佳人陪。

相思一夜梅花落

思君夜夜白发飘。

莫负长亭相约定

相见他日恋人心。

负我前世今生伴

牡丹富贵花惊语

丹唇未启玉人羞。

亭前环绕清水畔

上有青莲开碧湖。

三世修缘今生见

生于尘世莫担忧。

路上行人言语羞。

****************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作者:花颜有情

发表时间:18-01-0121:05

藏头: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但将清景赋闲情

是时应有佳人陪。

相思一夜梅花落

思君夜夜白发飘。

莫负长亭相约定

相见他日恋人心。

负我前世今生伴

牡丹富贵花惊语

丹唇未启玉人羞。

亭前环绕清水畔

上有青莲开碧湖。

三世修缘今生见

生于尘世莫担忧。

路上行人言语羞。

--免责声明-- 《《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这篇文章828la111956。

【结语】:《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牡丹亭》中唯美的10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胜过多少情话】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1956'></small><noframes id='828la111956'>

  • <tfoot id='828la111956'></tfoot>

      <legend id='828la111956'><style id='828la111956'><dir id='828la111956'><q id='828la111956'></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1956'><tr id='828la111956'><dt id='828la111956'><q id='828la111956'><span id='828la111956'><th id='828la111956'></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1956'><tfoot id='828la111956'></tfoot><dl id='828la111956'><fieldset id='828la111956'></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1956'></bdo><ul id='828la111956'></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