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

时间: 2020-09-02 01:47:24 分类: 美文赏析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

****************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

作者: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18-09-0114:47光明网传媒有限公司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金光普照,群英荟萃,全体师生满怀豪情迎来了新的学年。首先,我谨代表人大附中全体师生,向2018届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同学致以诚挚的问候!向辛勤培育学生成长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教育是人心灵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良,播种光明。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应该用文明的火种点亮心灵,点亮希望,点亮未来。

教育要关怀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灵,使人获得自主、和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是师生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好的学校应该是生命幸福、青春洋溢、美美与共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地方,应该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以幸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温馨、一种鲜活向上的力量;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使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朝气蓬勃,活力无限。进入新学年,开启新征程。发一等宏愿,立一等志向,养一等品格,成一等人才。站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我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希望同学们涵养美好品德,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德立而百善生。善良的心灵像黄金一样珍贵。希望同学们心存善念,心有良知,让善良成为生命的底色,让心灵散发仁爱的芳香,让世界因你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无论个人独处,还是与人交往,都要日行其善,日进其学,日新其德,日新又新。珍爱生命,净化心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色和蔼,身心净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明生活,茁壮成长。

希望同学们涵养健康身心,做一个和谐幸福的人。健康是幸福的前提,成长的基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偷懒,少看手机,早睡早起,有益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视,少打游戏;看书学习,坐姿端正;眼到书本,距离一尺;胸离书桌,距离一拳;用眼时间,不要过长;眼保健操,经常练习;走在路上,不要看书;光线强弱,也要注意;勤于洗手,远离病菌;爱护眼睛,眼明心亮。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天天坚持,锻炼体能,锤炼毅力,锻造品格。要养成和谐相处的习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身心和谐相处。

希望同学们涵养生命气象,做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气象,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象。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生命塑造好,养浩然正气,磅礴大气;存厚重气度,儒雅气质。我们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使我们丰厚、智慧而通达。涵养生命的气象,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原著,读经典,从读书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我们要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美能启迪思想、润泽心灵、陶冶人生,我们要热爱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浸润于美好的事物之中,获得审美享受,提升审美素养。

希望同学们涵养家国情怀,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上下求索,矢志不渝,家国情怀是他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你们要立鸿鹄志,存报国心,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百多年前,中华大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1900年,梁启超先生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著《少年中国说》,提出了“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主张。

一百多年来,这充满激情的文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我们所挚爱的祖国也因此一步步走出泥沼,走向灿烂辉煌的未来。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我们应当以更加高远的境界和神圣的使命感,开创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在,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让这炽热的文字、赤诚的情怀,鼓舞我们奋勇前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节选时有删节)

****************

南京九中校长开学典礼致辞: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让人动容

作者:画堂春意

发表时间:03-2210:28

每年开学的时候,我们的校长都一定会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致词。他们想用那激烈的语言,点燃我们对学习的热情,想让我们像一把火焰似的烧灭所有的书籍,吞噬掉对高考恐惧。最近在朋友圈中,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一段火爆朋友圈的话。那是来自南京市第九中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

不得不说,如今的网络时代,给青少年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透过他的演讲稿,谈一谈中学生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现在很多的学生已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首先是干嘛呢?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找到百度,输入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份自己觉得是正确的答案,然后抄下来交给老师,这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做题的步骤。很多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使自己的大脑完全就废掉了。

我们都知道用进废退,如果说学生不经常用脑,那么他最终就一定不会获得任何的知识。作为一名学生,来到学校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如果事事都拿去问度娘,那么你来学校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学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学习的成果,许多学生仅仅是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义务,但是许多学生却忘了这一项义务是给我们自己的义务,我们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用心的去对待。

在这个事事靠度娘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你要清醒的知道:百度一下,你不能像乔布斯那样创造出一个苹果,你也不能像屠呦呦那样拿到诺贝尔奖。所以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学习上,这才是正确的道理。

然而现在的许多父母深知孩子受到了网络的毒害,而他们却成为了把孩子拉入手机的帮凶。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许多的父母在家里也都是不能离开手机,眼睛不离屏幕的。既然父母都是这个样子,那么又怎样去要求而害自己的孩子做得正确呢?所以在家里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尽量带您的儿子远离不正确的网络,就算是要使用手机,也要正确的使用网络去做帮助学习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是拿着手机发微信,逛朋友圈。

如今的国家,需要很多有扎实基础的人才,也需要有综合能力突出的人才,然而一直玩手机并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希望更多的学生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要因为手机而输了未来。

不知道如今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去认识新朋友的呢?无聊的时候打开微信,摇一摇,然后扫一扫,加一个好友,难道这就是你所认为的朋友吗?学生们要知道,摇一摇和扫一扫是不能够找到真正的朋友。彼此有帮助的朋友,也不是靠网络游戏,建立起联系来的。如果说通过上面这些方式,你认识了很多人,千万不要认为这些是你真正的良师益友。

他们不能给你人生的经验,也不能给你学习的道理,他们只会带你往网络的更深处走下去,让你在游戏当中迷失自己。老人常说,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的,难道你认为那些带着你玩游戏、耽误学习的人就是你的老师吗?如果你认为是的话,那你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了。

很多人总是沉迷在手机,沉迷在游戏当中,而不去思考现实的生活,也不去感悟身边的情感。他们认为自己在游戏的那一片天地,足以支撑他们活下去,然而却忽视了游戏和他们是两个世界。

在游戏当中如果过度的沉迷,就不能够分清现实和虚假,自己和学习的距离也就拉大了。如今的社会非常的快速,人们都以快节奏的生活忙碌着,或很多人以为在手机上刷一刷碎片化的信息,就是学到了一点知识。然而却不知道,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带你领略整个文字世界。

不仅仅是小孩子感觉自己通过零碎的知识就可以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的大人也以为自己可以每天利用闲散的时间,通过手机看一看一丁半点儿的小东西,就以为自己满腹经纶。

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深受网络游戏的荼毒,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怎样去避免受到网络危害的迫害。

如果说新一代的力量,总是沉溺在手机,适合虚拟世界当中,那么,我们的国家很有可能会出现一批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麻木的人。而那些聪明的精英,只要他们乐意,就可以让这些人变成炮灰。希望通过今天的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受到网络游戏的毒害,请找出最适合的对应之策,让他们从虚拟的世界当中挣脱出来。

而那些中学生们,也请你们抬起头来看一看真实的世界,不要让手机在不知不觉中打破了你的梦想。

****************

这个开学季,四篇法学致辞,处处皆有情怀

作者:一线动力

发表时间:18-09-1622:25

开学致辞集

大家是幸运,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自2016年2月撤系建院以来,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在学校的英明领导下,在各方的配合支持下,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如初升的太阳,在中国法学教育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如今我们已完成了学科布局的基本构架,有了出色的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社会法学、宪法行政法学、理论法学和教育法学团队,名师汇聚,兵强马壮;无论在科研教学,还是在学生工作、软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进步。大家肯定已经感受到,我们法学院的文创,就我所知,这在中国所有大学法学院中可能是最好的。我们老师的科研发表,在2017年已走到全国的前列,今年肯定会更好!我们的目标,建立一所与华师大学校地位相匹配的、受人尊重的法学院!

正因为此,从你们考入华师大法学院的那一天起,你们已经被周围定义为优秀,你们是优秀的一群,记住,优秀应该成为你们人生的常态,不优秀反而是不正常的!

为此,我希望你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刻苦修行,全面养成作为一名优秀法科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养:识时务,有关怀,讲方法。不仅要世事通明,人情练达,而且要仰望星空,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人类社会的良善治理——上穷碧落下黄泉,上下而求索!不仅要有关怀、有念想,而且还要有手段,有知识、有技能。这也正是我们的院训所要表达的法学教育的意境:奉法守正,知行合一!我们所意欲达成的素养,也可以在很生活很通俗的意义上来表达:因为识时务,你们的家长会说你们懂事;因为有关怀,你们的朋友会夸奖你们不俗气;因为讲方法,你们的同行会觉得你很厉害、很专业!

大学生活的学业非常重要,但是,比学业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健康,你们的生活感受,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爱在华师大,爱在华师大法学院,编织自己人生,最值得记忆、最锦绣的大学生活!

再次祝贺大家祝福大家,谢谢!

02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教授

笃行求知 学以成人

在中国政法大学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在这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各位新同学,法大欢迎你们!

从今天开始,2398位2018级研究生即将开启新的求学生涯。新同学中有许多来自于不同院校,我要欢迎你们成为新法大人,感谢你们选择了法大!当然,也有许多来自于法大本科,我要祝贺你们升级为“城里人”,赞赏你们继续选择法大!明代诗人杨基有诗云:“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各位务必笃信:“来了,就是法大人!”希望蓟门的法大时光,能成为你们求学、求知、求真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开学典礼是继两个多月前的毕业典礼之后,我们又一次从三环里来到三环外,从最有法学气息的法大校园来到了最适合燃烧卡路里的首体大。我想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校情教育课,这难道不是告诉大家,虽然法大校园向来局促、人口总是密集,但法大人却善于打破篱障,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典型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哈!来到蓟门晓月之畔,进入法大研究生院,法大的教育就不再囿于物理空间,同学们应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视野、更广的天地。要知道,大学之大,法大之大,恰恰是因为它让我们立足于小小校园之中,却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同学们,这是我第十次作为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讲话,十载光阴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在变化,学校校园面貌与事业发展也在快速成长:学院路校区高楼筑起,学校入选“双一流”,法学学科获评A+,导师队伍齐整,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创新,科研成果喜人,成就有目共睹,成绩令人振奋。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并发表“5·3”重要讲话,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又回信勉励法大青年学子,更是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师生的精气神,令人相信法大前景可期、未来可待。各位新同学,你们将是法大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日新月异的见证人,更是法大在新时代高歌猛进的参与者,你们将看到更好的法大,你们将大有可为!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研究生教育有别于大学本科阶段,是深度的专业教育和强化的创新教育,是对求知治学寄予厚望并精益求精的过程,可以说创新研究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质。无论这种创新的程度深浅、适用何如,最终都反映为对现有知识框架及内容的升级再造,这绝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认知体验。

如果拆解英文单词的研究“Research”,就是“re and search”,意在要反反复复、不知疲倦地去探寻,探索知识本源,寻觅求解之道。这无疑要求我们葆有坚若磐石的初心与恒心,最近就有两位法大学人的故事令我很是触动:一位是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作为学校“一号工程”的首席专家,先生年近九旬却依然潜心为学、笔耕不辍,项目启动一年多来先后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的甚至是在夫人病房的小马扎上写就的;另一位是80级研究生学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大法官,最近他向学校捐赠了两批校史资料和职务用品,其中包括他在法大读研期间写下的20余册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4万余字的论文手稿。世代法大学人笃守信念、敦品励学,从不辜负“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使命担当,无论是先生力透纸背的文章还是学长工整秀丽的笔迹,莫不彰显对待学问的至诚至真、始终如一。我想,这就是法大研究生应有的底色和内涵,希望你们“常学常新、常思常明、常践常得、常悟常进”。

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这是一个有趣而严肃的人生命题,是教育工作者的实践问题和终极关怀。不管学识如何渊博,大家都会面对“何以为人”与“何以成人”这样的问题,这当中,不乏一些认知浅显但躬行困难的要求和道理。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对法大研究生如何“学以成人”的一些企盼。

首先,要做头脑清醒的认知者。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世事凶险,切忌“脸盲”。钱穆先生曾勉励青年人“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我们应当时刻警醒这个宏大的时代是如何投射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专业,并最终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法庭审判的得力助手,区块链也在拓展进入主流经济的疆域;人们在享受着移动通讯极度便利的同时,又穿上了数据信息的“皇帝新衣”;西方国家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修昔底德陷阱”,等等。这些事情与问题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这是这个时代价值多元、资讯破碎、互动空前的特点。所谓“知者不惑”,我们的学习不能教条僵化、固步自封,而应当主动学习、实时跟进,更理性地接受新事物的诞生,研究新问题的根源,剖析新方法的利害。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时代、立足时代、适应时代、引领时代。

理论研究做得再精深,也始终不能脱离我们立足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要想清晰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就应当放下身段,细致地观察世情民意,大胆地触问基层心声,国情现实总是滋养学问的肥沃土壤。应当说,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我们对国家的认识不应自负傲娇,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理性的认知。研习人文社会科学,常常会遇到文化或体制水土不服的社会议题;而在法律制度的借鉴中,也总存在“依葫芦画瓢”的惰性认知与实践。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去构成和整合对国家的认识,怀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从脚下的土地再出发,沿着中国道路前行,去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

此外,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自我,这是最难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摆脱不必要的所谓“人设”(人物设定),发现并遵从自己的内心。讲关注自己,并不是要大家变成自我理想化的“玛丽苏”(Mary Sue)。人总是存在很多面,面面俱到并不现实。多留些时间进行精致的思考,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对于专业学习,更应常常反躬自省:对标国内外一些更加严苛的学位要求,去衡量自己是否为一个合格的硕士、博士,又可否称得上一个合格的 “士”。

第二,要做求真务实的读书人。

做学问,首先要求真务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坐得住学术研究的冷板凳。研究生学做学问,要坚持问题导向,注意选准研究方向和焦点,对于某个领域及其衍生的方面展开全面的知识搜索,必要时还应当开展实证调查、与实务者深入交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落脚点通常就是著述论文。做好学问文章,首要就是练好学术的“童子功”,一方面,要精读原典名著,逐步形成自己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另一方面,要坚持每日、每周、每月定量的学术训练和写作习惯,并严格遵从学术规范。此外,学术成果的完成,来不得任何弄虚作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一旦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读书人的清誉将荡然无存。

做学问,关键是学会学习,也就是“learn how to learn”,通过淬炼改造学习的方法论,在思想起源处求知求解,带动形成运用专业思维和养成学习习惯的行动自觉。对于本科生,我会鼓励他们在开放领域内的自由思考,而对于研究生,我的要求就不再是泛滥无所归的浅尝辄止,而是要选定某个领域或某个命题,作为长期攻坚的方向。一般来说,师长们未必会手把手地亲授某一样技艺,但他们对于你们成长的牵引作用尤为重要,对于榜样的言行模仿往往是成本最低的学习,但模仿不是抄袭,你们要找寻有益的参考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范式。良好的学习方法还包括提升检索、明辨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不仅信息海量,而且获取渠道日益多元,你们要懂得删繁就简,汲取精华,掌握好最高效、最优质的工具。

做学问,要善于精益创新。研究生不是知识学问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加工者,甚至是新知识的缔造者。我们要对未知领域和研究方向葆有旺盛的好奇心,大胆发问,严谨求证,敢于打破前人知识体系的桎梏,找到认知世界的新角度、新高度、新维度。另一方面,要看到“不日新者必日退”,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今天的新知识在明日可能就变成了旧闻或常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有时候,如果可以跨越不同学科去摄取一些概念或理论,或许能带来不同的启发,也不啻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法大一直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以激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希望你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

第三,要做稳健靠谱的成年人。

提出这样的期待,是因为你们不能永远安居在象牙塔内,总要去直面社会的苛刻考验。在与研究生同学的交流中,常让我深深忧虑:有个别的同学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情感认知、社交礼仪、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却远不相配,因此就极易产生一些行事幼稚、啼笑皆非的问题来。

同学们,我不希望你们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蠹,而应当将自己塑造成情感丰富、心胸宽广的多面手,在养成最聪明的头脑的同时,也要铸就最有趣的灵魂、塑造最豁达的品格。大学不是培育“巨婴”的育儿室,在蓟门的三年里,你们要逐渐找到自己之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角色定位,“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希望你们不啃老、不抱怨、不愤青乐观热情,既对无法改变的困厄境地泰然处之,也不将人性深处的性恶弱点轻易暴露,在人生奋进的《蓟门攻略》里,成为内心善良、能够担当、有谋有略的魏璎珞,而不是“早早就领了盒饭”的平庸角色。

在座的研究生大都研习法律及相关学科,熟谙德国法学家耶林“为权利而斗争”的主张,但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地运用所学知识,理智地谋求破解之道。权利维护往往讲求方法、重视协商,极端的针锋相对往往适得其反。我还希望,你们能在人事交际中变成周全靠谱的高情商者,即使是未曾涉猎的事情,也能面面俱到地谋划、不倦不怠地完成,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响。

同学们,青春是幸福美好的,但青年人的求知与成人过程充满着艰苦的磨炼,要走好这段人生历程,离不开坚守一份与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去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法大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励志勤学、加强磨炼,志向是奋斗的原动力,也是人生的定盘星”。今年五四前夕,总书记再次回信勉励法大青年学子“要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同学们要清楚历史赋予的使命责任,在求知中快速成长起来,以清醒的认识、扎实的学识和成熟的姿态,在新时代里奋力肩负起国家强盛的期望,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的蓟门三年,将是青春未尽的最后时光,希望你们厚积薄发,始终激情澎湃,别被岁月蹉跎得太世故、太油腻、太精致。你们还将遇见许多人、发生许多事,请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学缘”和无法延期的聚散,期待你们的美好故事!

最后,祝福大家能够度过一个让你铭记一生、奋进一生的法大时光!

谢谢大家!

03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方新军教授

没有回甘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欢迎全体新同学的到来。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学恐怕都是第一次参加法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心情难免有点激动,也有点紧张。其实我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以法学院院长的身份在这个典礼上致辞。大概就在三天前,刚在长春机场降落就看到王振华书记拟订的开学典礼议程,从此我就失眠了,我一直在想我该说点什么好呢?

看着各位同学青春洋溢的面孔,我就想起整整三十年前的自己。1988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是拎着一床被子、扛着一个箱子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我绝没有想到三十年后我会从事一个和自己当年所学专业几乎没有什么关联的职业;将近二十年前,我来苏州大学法学院求职,当天晚上我就躺在这个大讲堂的某个角落,因为这里原先是苏州大学招待所。当我辗转反侧担心苏州大学能否录用我时,绝没有想到二十年后我会代表法学院欢迎各位同学的到来。

人生确实很奇妙,就像阿甘妈妈的名言,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同学们肯定在想,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巧克力呢?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人生的巧克力不可能永远是甜的,有时候它会很苦,而且苦是常态,甜只是一瞬间。有时候我们要吃很多苦,才能获得短暂的甜美一瞬间,而且吃得苦越多、吃得苦越大,这个甜美的甜度才会越高。这个比喻有点残酷,完全不符合目前流行的温暖的心灵鸡汤风格。但是越早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越有利于同学们的成长,因为你们的抗打击力会变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抗打击力可能要远比一个人的进攻力更加重要。拳王泰森似乎以重拳闻名,但是内行人都知道泰森真正强悍的是他的抗打击力,他只有扛得住对手的重拳,自己的重拳才有发挥的余地。

各位同学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终于获得录取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甜美瞬间。我们都知道高中老师著名的口头禅,考上大学就解放了,似乎这个甜美会永远持续下去。实际上从报到开始,你们的苦日子就重新开始了。和高中相对被动的苦日子不同,大学的苦日子基本上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选择确实是自由的表现,但是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大学里确实不再有铺天盖地的作业,老师们似乎也不再是横眉冷对的画风,更加开心的是原先始终萦绕在耳边的父母的絮叨也终于烟消云散。但是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在大学里仅仅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远远不足的,如果你不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想真正学好一门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你甚至会发现辛辛苦苦获得的本科文凭都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你必须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才能跨入法律职业的门槛。如果你想在一个好的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你会发现一张硕士文凭基本是最低条件。

等你历经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以后,甜美仍然只是一瞬间。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一篇高质量的硕士毕业论文并不容易完成,而且一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可能还不够,你可能还需要注册会计师证、精算师证或者是物流师资格证等各种各样的证来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在奋斗的过程中你不幸真正爱上了读书,立志要成为一名以学术为业的大学老师,恭喜你有机会亲身体验“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古训的精髓。因为你首先必须考上博士研究生。

考上博士,甜美仍然是瞬间的,痛苦却是永恒的。我的一头乌黑发亮的披肩长发就是在考取博士以后消失殆尽的,我的一位师弟自从考取博士以后就一直在为睡一个好觉而奋斗,至今仍然在奋斗中。一旦考取博士,你可能要承受高中老同学不能理解一个法学博士为什么天天捧着一本名字怪怪的《尼可马可伦理学》进行阅读的痛苦,你可能还要承受父母不能理解英语学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学听起来怪怪的德语的痛苦,因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不懂二外意味着死亡”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原先我以为无论吃多少苦,作为一名学者如果最终能够写出一本名垂青史的著作,这种甜美一定会持续很久。很不幸,这种甜美仍然是短暂的。著名的法学家哈特写出《法律的概念》以后,一朝成名天下知,牛津大学的法理学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执牛耳的地位。就当人们以为哈特教授会在鲜花掌声中尽情享受因为自身努力所带来的甜美时光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提前几年辞去了万众瞩目的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的头衔,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创造力已经开始枯竭,他已经不再能够配得上这个讲席教授的光环。当他申请一笔基金开始系统编辑整理边沁全集时,他又开始担心自己不能提供与资助金额相称的学术作品。今年夏天我在哈特传记中读到上述故事时,一方面非常感佩哈特教授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失落感。一个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学者,居然甜美也是一瞬间。

昨天晚上写到这儿,我发现自己只不过叙述了一个叔本华悲观哲学的通俗化故事,他的名言是“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们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但是我一直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总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把故事说得越来越悲观。于是我开始回忆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甜美时刻。

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工作期间自学五年考取研究生是人生最大的改变,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拿到考试分数时欣喜若狂的一瞬间,但是对于如何拿到录取通知书都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只记得1993年的春天送一批劳动模范上黄山,在安顿好他们以后,一个人坐在白鹅岭的岩石上看着漫山的云海,丝毫没有感觉到景色的壮美,我只是在痛苦地思考为什么考了两年仍然考不上;

我只记得1994年的夏天在绩溪县出差,同事们在宾馆房间里打牌,我一个人去汽车站没有纱窗的办公室读书,晚上带着一身蚊虫叮咬的包走在皖南小县城街道上的落寞身影;

我只记得1995年的冬天,为了补习英语每个周末都要奔赴安徽师范大学,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在寒风中等待不知何时会来的过路车赶回原单位上班的焦虑。

想着想着,所有的这些苦在自己的回忆中竟然越来越甜,我真正能记得的恰恰是自己曾经吃过的苦。真正的好茶都是回甘的,没有回甘的人生是有缺憾的。苦本身就是甜,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谨以这段感悟和各位同学共勉。谢谢大家!

04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师代表

熊樟林 副教授

“使劲去想,才会有梦想”

各位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与大家交流,由于接到通知才只有三天的时间,时间紧迫,实在无暇去准备那些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以及精心设计的网络段子。因此,我今天打算失职一次放弃老师的角色,选择作为一个在东大待了十年的大师兄,跟大家谈一谈我是怎么走上今天的学术之路的,尽管这条路非常的穷酸,以致于我们经常会说这是上了一条“贼船”。但是,我想,作为一个故事,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为:“使劲去想,才会有梦想”。我将从大学、硕生、博生三个阶段,和各位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让你们更加了解我,了解梦想从来都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毋宁需要慢慢地经营,并加以坚持和改变。

一、大学生活中的庸俗梦

我是一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学生,正所谓人穷志短,在我一直只想着要摆脱那种不用三伏天还要下地干活的环境里,我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梦想。一直以来,我的父母只是告诉我,你只要考上了大学,你就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生活。因此,“苦读书,考大学”这个看起来都算不上梦想的梦想,一直主宰着我的少年生活,我不可能知道自己以后会去攻读博士学位,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会对那些令大多数人十分反感的学术论文兴趣浓厚,甚至于,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整个一个城市,大概也不会有人去想要从事所谓的法学研究工作。

因此,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不可能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太多的偶然的因素会改变你的路线。我在博士阶段所要实现的梦想,大多只是半路杀出来的,它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背景和逻辑,是空降的。

等到我在2003年顺利考入大学以后,我过上了一种没有梦想的生活。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到几个学霸在讨论以后是不是要考研时,我当时十分惊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拿到获取城市户口的车票之后,还要如此折腾。并且,我还十分不礼貌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真是好高骛远”。

直到我在大学毕业收拾行李之前,我才明白是什么让我在大二之后开始对学习成绩十分关心。那天,我在对行李进行打包的时候发现,我在大学四年里穿的唯一一件用于御寒的棉衣,竟然还是学校发的用于救济贫困生的。那件比我身体整整大一圈的、十分土气的衣服提醒了我,大学生活中的我,需要获取更多的奖学金和那些现在看来并不重要的虚荣。有时候,马克思的话是对的,经济决定一切,在你只能对面包感兴趣的时候,你不可能还会想着去吃一顿牛排,你的钱包决定了你的脑袋。

因此,相较而言,农村学生的梦,大多显得比较庸俗,根本没有任何高雅的成份。我来自农村,而且只是一个凡人,自当也跳脱不出这个既定的框架,我也没有必要违心地说,我自打三岁便立志要从事行政法学研究,这大多都是虚假的。我必须承认,从高中到大四毕业,我所有的梦想都非常庸俗,在已经考取大学之后,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根本没有什么方式能够证明自己,而我恰恰是一个喜欢证明自己的人。这可能是我大学生活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尽管我至今仍然还并不十分确定,但毋庸置疑的是,那时的我喜欢奖学金,喜欢诸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带来的虚荣,如果这些也能够被算做是一个梦想的话,我想也应该只能被限定在“庸俗梦”的范围之内吧。

二、硕士生活的执着

如果说大学生活只是为了摆脱农村人的命运,那么,硕士生活则有了一些稍微高端的变化。尽管直至今日,我仍然还是一个庸俗的人。

2007年5月,我果断地处理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当时,我被选调到我的家乡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区法院担任法官,但与此同时,我也顺利通过了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我的妈妈告诉我:“去当官吧,多给我长脸!”。

此时,如果梦想没有升级,仍旧还是那个庸俗的面孔,应该说就没有今天这个样子的我(“这个样子”只是一个客观描述,并不代表我现在就一定很好),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手执法槌的大法官,为乡里邻居排忧解难。

但就在这时,我的第二个梦想突然间空降了,我执着地认为,要对自己一年以来在准备硕士研究生考试上所付诸的汗水负责,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芳华,毕竟选调生的资格获取并没有花费我太多的精力,它只是上述庸俗梦的副产品。最后,我坚守了这个选择,这也是我的第一个执着梦,它基本为我的硕士生活定下了基调。

坦诚而言,相较国内一流法学院,十年前东南大学并没有为我提供一个熏陶思想的环境,毕竟她是以工科见长的。因此,我现在想来,我之所以会走上学术之路,更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其一,我的“坏”性格。厦门大学的法理学新贵周赟副教授曾说,做学问有时候就是要认死理、钻牛角尖,过于圆滑并不适合做理论研究,只适合做人。

2016年公众号东南法学推出男神季,我非常意外的当选了。学生让我写寄语,我随手写了这么一段话:“只有偏执的人,才能做出大学问,只有极其无聊的人,才适合以学问为伴。有文化的愤青,不是坏人,请聆听他们。恰恰相反,没有原则和立场,才是最不够格的法科生。因此,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当中,其中有一件就是和愤青辩论,包括我最喜欢的学生在内”。

熟知我的人都非常清楚,我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当然,在不同人眼里,这个“原则”也可以被解释为“愤青”、“迂腐”等不好的形象,在中国社会里,这是一个大众法则,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争论,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在中国的社会标准上,我的这种性格就是“坏”性格。很显然,这个性格并不是在研究生阶段才形成的,它应该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我从小就喜欢表达不同意见,有时候还喜欢用十分调侃、过于激烈的言词挑战权威。毋庸置疑,这是最不讨人喜欢的处事方式,也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但是,老天爷是极为公平的,两扇窗户总是一个开着,一个关着。谁都不会想到(实际上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竟然让我在研究生生活中如鱼得水。几乎在每一门课程上,我都能够提出异于常人(注意不是“超于常人)的看法,并且我总会逼迫自己想尽办法去证明那些看起来几乎不可能成立的命题。这种感觉维持了整整一年,而且,为了证明我不是胡说八道,我还查阅了大量的法理学专著,积累了一定的在别人看来十分玄乎的法哲学基础,这让我获益匪浅。现在,每当有同门师弟问我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我都会告诉他们什么都不要干,看点法哲学、政治学的书籍,特别是弄懂各种学派的来龙去脉。

“坏”性格非但培养了我喜欢追求真理的习惯,而且还给了我一些莫名其妙的自信。我敢于在任何场合阐述自己的立场,并且还乐于指出别人的错误。这种感觉曾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我竟然十分反常地和答辩老师争吵激烈,并说了“大错特错”、“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之类的“大逆不道”的话。现在看来,这些基于自信心理而做出的行为是不必要的,我现在也变得圆滑了很多,油腻了很多。但是,它们却是我执着于走学术之路必不可少的基因。多年以来,当别人叫我点评一篇论文或一部立法时,我总会对自己将可能无话可说而诚惶诚恐,生怕丢了面子,失了虚荣,但十分庆幸的是,每当我开始认真研读它们时,我总是能够发现一些非常低端的错误,而且这个规律从来没有被打乱过。一方面,我想着这多少和我的坏性格有些关系,另一方面,我还想着,估计将来我这个大学教师的饭碗还是能够保的住的,毕竟我的建议往往直截了当,有时候能给他们带来“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二,我的室友们。你不可能能够想象出,当你和一个全国十大校园诗人住在同一间宿舍时,那种咄咄逼人的书生气会给你带来什么?我的室友袁立,是一个有着极高天赋的文学青年,来东南大学之前早已是享誉全国的青年诗人。他从一开始读研究生时就给自己定下了三年内发表15篇论文的计划

我不确定是不是他这个宏伟的计划影响到了我,但我能够确定,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有意地关注起一些学术期刊。因为有天早上,他十分开心地说要在《河北法学》上发表文章了,他那种范进中举式的兴奋样子吓到了我,我十分好奇在《河北法学》上发文章到底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开始明白CSSCI、CLSSCI、SSCI、SCI、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等等这类词语背后所蕴含的力量,也开始关注学术前辈们的思想动向。

2008年10月,我开始潜心撰写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2月,我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劳动者之合理性论证》。我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并不大,只是全文都是自己写的,没有半点抄袭,我可以十分自信地告诉别人,这个在学术界看来不值一提的努力,在当时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中,足以让我的兄弟姐妹们刮目相看。但是,由于当时我不谙学事,因此这篇文章最后被发表在一本臭名昭著的期刊《法制与社会》上,我的第一次学术之旅最后也被打上了这个被人鄙夷的结局。

因此,从来自我室友影响的角度来看,我似乎是被环境逼迫才走上了学术之路的,这多少让人有些大跌眼镜。但是,这也可以说明,人生从来都不是设计好的,而是由太多的偶然因素决定,我不可能三岁时,就树立远大的梦想,说自己要做法学研究工作。

从硕士二年级开始,我过上了正儿八经的科研生活,像一个博士生一样,整天泡图书馆,我甚至于时常以博士生的标准过高地要求自己,这个状态以我在法学类核心期刊《行政法学研究》上发表了硕士论文的一个篇章《“非正式行政行为”的概念界定——兼“非强制行政行为”评析》而达到巅峰,感受了一下所谓的高峰体验。我凭借着这篇文章在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中获得了应有的学术“权威”,尽管这篇文章大多数同门都没有看懂,但“似乎很玄”,就已经完全能够达到震慑的效果了,我也因此获得了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等等称号。

硕士阶段对学术的执着梦,在临近毕业的就业大潮中差点破碎。父母日渐年迈、同学事业有成、外界灯红酒绿这些现实,一股脑地唤醒了我庸俗的梦想基底。我开始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庸俗梦再一次占据上风,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去律所实习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我痛苦地在学术与实务之间纠缠,当我看到个个生活光鲜的律师大状时,我告诉自己要坚定做律师的立场,“做律师、赚大钱”。但是,我又时不时地忙里偷闲,写点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十分神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写了两篇学术论文。

至此,我开始真正的看懂了自己,我真正喜欢的是做研究,而不是其他。此后,学术梦想开始位居正统,再也摆脱不掉。

三、博士生活的书生梦

睡上了博士宿舍的床之后,我突然间就变了很多。首先是我发现东南大学待我不薄,独立的生活空间、1200元的生活费、干净宽敞的李文正图书馆,让我衣食无忧。这些条件,加之偏居一隅的九龙湖校区,将我之前的那些庸俗梦彻底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我开始打起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着是不是可以做一介穷酸书生。

我的第二个变化是戒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我在一次学术讲座上听一位大师说成功男人都有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做学问。我对此信以为真,戒掉了已有约10年的抽烟习惯、养成了晚上11点睡早上7点起的作息习惯。现在看来,这一改变让我获益良多,至少我每天都可以在图书馆抢到那个固定在三楼期刊阅览室的一张座位,也使得我与图书馆老师之间可以亲密无间地交流,甚至于获得可以将期刊带出去复印的特权。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在那个固定的阅览室、固定的座位上完成的,我整整在那里坐了三年。我记得,那个阅览室的几个阿姨经常和我家长里短,非但他们经常会给我预留那张板凳,而且大多熟悉的人,也不会去坐那张已经带有我身上味道的板凳。

我的第三个变化是找到了我的终身伴侣。她有着山东人所有的传统美德,她一直笑着支持我贫苦的学术生活,也让我将长期以来的庸俗梦抛向了九霄云外。我清楚的记得,她的生日,我只在食堂面包房给她买了一个五块钱的蛋糕,但她却吃的很开心;圣诞节,她陪我坐在图书馆三楼,我写论文,她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工作了,同事们都用苹果手机,她还拿着别人赠送的诺基亚,和我唠叨家长里短,从不羡慕;订婚时,微薄的彩礼竟有她的一半,可她还陪着自己的父母快乐不已;结婚时,我们非但连婚纱照都没有拍,甚至于连结婚用的礼物,都是京东商城上拣出来的。她非但从不向我要求什么,而且我给予她的一些非常细微的关怀,都能使她潸然泪下。我想,我三年的博士生活,除了收获了那本砖头厚的论文之外,便是我的这位可爱可敬的夫人了。

我的第四个变化,是我开始敢和家师探讨一些学术问题,而十分幸运的是,老师也会从百忙之中拨冗回应。从博士生活开始,我会定期地向他发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我最近干了什么。渐渐地,我获得了老师的认可,他开始邀请我参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开始对我的文章加以修改,而且还放心地将一些重大课题交由我来小试牛刀。

总的来说,我在这次改邪归正之后做了两件事让我觉得做学问还可以这么与众不同。第一件事,是我开始尝试翻译论文。我记得有一次南京大学法学院请我们这些旅台人士去做一个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个硕士生问我该怎样发论文,而且要说最简单的方法。我说大约有两种方法可供参考:第一,你敢挑战通说或权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第二,采用大量的比较法材料。第一个方法需要灵感和基础,不可一蹴而就,相比而言第二种方法更为可行。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早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便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把自己打造成他人不可替代的角色。

2011年11月,我开始翻译自己的第一篇论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烟草管制之斗争》,这篇只有约12000字的英文文献,耗费了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从看懂、到讲究信达雅、再到和宋华琳老师联系请求校对,这些事情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但好在我最终还是挺过来了,我战胜了自己,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自信。并且,在这之后,我告诉自己坚持一年至少翻译两篇文章作为最起码的学术任务。作为回报,这一努力的结果是,我获得了一次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主编的《环球法律评论》发表文章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多博士生十分向往的展示自己的平台,但却让我这个非一流法学院的学生拿到了。

我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开始驱使自己避开学术热点,关注基础理论。这一点,是我在自己十分崇敬的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所主讲的《法哲学原理》的课堂上确定下来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在这个课堂上第一次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你不可能会想象到,黑格尔能够从一个“意志”概念出发,慢慢地生长出来家庭、伦理、国家这些实体,而且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樊老师讲课的课堂是面向哲学系的学生的,我有一次出于好奇旁听了一次,之后就再也甩脱不掉。他和他所主讲的《法哲学原理》让你能够感受到完全迥异的理论魅力,在那些日子里,我时常有一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的感觉,原来几百年之前的理论,放在现在还能够这么贴切、自然。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地告诉我们,不要追求社会热点,理论研究虽然是以社会为现实的,但却需要超越现实,时尚不是学术研究的初衷,学术期刊不是面向大众的,而是学术精英,我们不需要迎合大众,那只是舆论媒体的任务。带着这一告诫,我开始寻找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我有意偏向那些具有共同内容的基础理论问题,最后,我选择了《应收行政处罚行为的成立要件研究》为题,开始了撰写博士论文漫长的、痛苦的生活。

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破碎的时间段里,你可能看不出来它的效果,老师发给我的短信和邮件,给我带来的鞭策与鼓励,往往也只能起到大约1个小时左右的功效,当你再次看到各种期刊都排斥博士研究生的文章时,你会骤然间落回到现实之中。但是在今天,当我反观已经过去的时光时,我才发现它的珍贵,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与帮助,我肯定不会在学术道路上走的如此坚决。

这之后,我过上了让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苦行僧生活。我在QQ签名上写上了这么一句话:“闭关修炼,请勿打扰”。我的大学朋友来到南京,我大多也都是以“正好这两天不在南京”、“和女朋友刚刚吵架”之类的话搪塞过去的。毫不夸张地说,我一下进入到了一种自娱自乐的境界,我的朋友大多是行政法上的那些催眠术语,我开始享受早上7点钟起床,手拿一杯豆浆、一个煎饼,走在校园里的那种安静的感觉。我开始不喜欢骑自行车,而是独自散步。我经常会在发现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时,将其暗暗的放在一边,出去玩一个小时以后,再回来细细评味,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一颗糖,我不舍得吃一样。我还开始喜欢追踪一位学者平生所有的文章,喜欢像法理学那样,追问行政法上各种理论的来龙去脉。用我夫人的话说,种种迹象表明,我走火入魔了。

你只有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你也才会明白原来自己以前看的那些似乎并不怎么重要的书籍,原来如此的意义非凡。我的博士论文写了近一年半的时间,37万字。我所采用的一个理论模型,基本上可以将所有的涉及行政处罚的问题一网打尽,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我非常自恋的认为,我为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且,这一成绩似乎也获得了理论界的认可,我将自己博士论文的一个部分,成功发表在了整个法学界的顶级期刊《法学研究》上,这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现在,我也经常跟别人吹牛说,我是中国行政处罚研究第一人。当然,我之所以会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有多牛,而是因为这个主题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在研究。

我在2012年的时候毕业了,有幸留在东南大学继续“做梦”。2012年换了一届国家领导人,整个舆论环境开始频繁地使用中国梦的提法。虽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现在拿着教育部给的薪金,按理也应该改做中国梦,但直至今日,我似乎并没有这个雄心壮志,我的学术角色一直转换不了,对国家的热点话题敬而远之,我依然早起、背包、上办公室,那些个换房子、换车子之类的事情,好像至今与我无缘,我也始终提起不了兴趣。

我想,该是时候需要换一换梦境了,我仍然需要使劲去想,只有这样,才会有不同的梦想,它或许是一个更为庸俗的生活梦,或许是一个更为高级的教授梦,也或许是要为东大培养一个年轻的梯队,从你们之中找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像我这样喜欢做梦的人。

但无论如何,你和我都必须记住:“只有使劲去想,才会有梦想的”。

谢谢,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宝贵时间。

****************

“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东京大学开学典礼致辞

作者:沈健律师

发表时间:04-1317:51

2019年4月12日,在本年度东京大学新入学的3100余本科生的开学典礼上,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女士向代表日本当代精英的东大新生们致辞,其所传承内容引发日本社会很大反响。以下将该致辞内容做节选翻译,作为“他山之玉”供大家参考借鉴。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2019年开学典礼

在致辞中,上野女士先谈到了去年东京齿科大学入学选拔录取时,对女考生的合格比例人为设限的问题;还谈到了从古至今东京大学女生入学比例从未超过20%的问题(2019年为16.9%)。她认为这不是由于女生不努力,不聪明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存在各种错误的社会观念和入学考试录取不公的问题。她呼吁全社会关注对女学生的人生努力的支持,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那些进入最知名学府的女生,希望家长们“不要折断女儿飞翔的翅膀”。

她认为,很多人期待女孩子“可爱”,但他们所谓“可爱”的价值概念之中,包含被人疼爱、被人选择、被人保护的价值,但同时也包含绝不能威胁到自己的一种保证。至今东京大学不少学生团体中,只让外校的女生加入,不欢迎有头脑的东大女生加入。

日本不少名校的自主招生中,同样的成绩会优先录取男生,对女生的入学比例进行隐性地限制操作。

在讲述了上面这些事实之后,上野千鹤子女士动情地向刚入学的年轻学子们说:

你们大家都认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但是,我刚才也谈到了大学入学考试过程中的种种不公正,你即使努力也不能得到公平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们。

你们今天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请你们千万别忘记,其实这不仅是你努力的成果,而正是仰仗于你们的环境。你们认为努力了所以得到了回报,其实这正是由于至今为止,你们周围的环境在鼓励你们,做你们的后盾和助推,把你们高高举起,并对你们所完成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美的结果。

在现实社会当中,很多人努力也得不到回报,很多人想努力却做不到,很多人过于努力导致身体和心灵崩塌……。还有的人刚想努力,就有人说“就你?别做梦了!”,或者自己打退堂“就我这德行能行吗?”,从而失去了努力的勇气

你们的努力,请不要只用在战胜他人和自己往上爬方面。

请让你所有的这种幸运的环境和天赋的能力,不去蹂躏和蔑视那些没有这种幸运的人们;请把你这种幸运和天赋用于帮助这些人们。

另外,不要逞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弱小,大家彼此相互支撑地生存下去。

女性学的产生是得益于Feminism(女权运动),而所谓女权运动的目的绝不是要让女人的举止做派像男人一样,或者要让弱者变为强者;女权运动是主张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状况的弱者也应受到尊重的思想。

等待你们的是一个现有理论不一定能适用,也预测不能的未知的世界。

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做的是追求有正确答案的知识。

而今后等待你们的是一个到处都没有答案的、满是问题的世界。

为什么东京大学强调多样性?因为新的价值是在体系与体系之间,在不同文化的摩擦之中产生的。所以求知没必要只停留在学校里,东京大学在海外留学、国际交流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支持。为了追求未知,请飞向外面的世界。

没有必要对不同的文化产生恐惧,在有些地方东京大学这块招牌不管用,但只要是人生存的空间,在哪里都要能活下去,哪怕成了难民,也能生存下去,这样的知识,我希望你们能握在手中。

在大学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是现有的知识,而且应该学会如何去创造迄今为止谁也没见过的知识。

能生产出知识的知识,叫“超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超知识”,这才是大学的使命。

最后,东京大学欢迎你!

上野千鹤子(1948年生,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学者。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

****************

“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东京大学开学典礼致辞

作者:沈健律师

发表时间:04-1317:51

2019年4月12日,在本年度东京大学新入学的3100余本科生的开学典礼上,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女士向代表日本当代精英的东大新生们致辞,其所传承内容引发日本社会很大反响。以下将该致辞内容做节选翻译,作为“他山之玉”供大家参考借鉴。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2019年开学典礼

在致辞中,上野女士先谈到了去年东京齿科大学入学选拔录取时,对女考生的合格比例人为设限的问题;还谈到了从古至今东京大学女生入学比例从未超过20%的问题(2019年为16.9%)。她认为这不是由于女生不努力,不聪明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存在各种错误的社会观念和入学考试录取不公的问题。她呼吁全社会关注对女学生的人生努力的支持,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那些进入最知名学府的女生,希望家长们“不要折断女儿飞翔的翅膀”。

她认为,很多人期待女孩子“可爱”,但他们所谓“可爱”的价值概念之中,包含被人疼爱、被人选择、被人保护的价值,但同时也包含绝不能威胁到自己的一种保证。至今东京大学不少学生团体中,只让外校的女生加入,不欢迎有头脑的东大女生加入。

日本不少名校的自主招生中,同样的成绩会优先录取男生,对女生的入学比例进行隐性地限制操作。

在讲述了上面这些事实之后,上野千鹤子女士动情地向刚入学的年轻学子们说:

你们大家都认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但是,我刚才也谈到了大学入学考试过程中的种种不公正,你即使努力也不能得到公平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们。

你们今天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请你们千万别忘记,其实这不仅是你努力的成果,而正是仰仗于你们的环境。你们认为努力了所以得到了回报,其实这正是由于至今为止,你们周围的环境在鼓励你们,做你们的后盾和助推,把你们高高举起,并对你们所完成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美的结果。

在现实社会当中,很多人努力也得不到回报,很多人想努力却做不到,很多人过于努力导致身体和心灵崩塌……。还有的人刚想努力,就有人说“就你?别做梦了!”,或者自己打退堂“就我这德行能行吗?”,从而失去了努力的勇气。

你们的努力,请不要只用在战胜他人和自己往上爬方面。

请让你所有的这种幸运的环境和天赋的能力,不去蹂躏和蔑视那些没有这种幸运的人们;请把你这种幸运和天赋用于帮助这些人们。

另外,不要逞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弱小,大家彼此相互支撑地生存下去。

女性学的产生是得益于Feminism(女权运动),而所谓女权运动的目的绝不是要让女人的举止做派像男人一样,或者要让弱者变为强者;女权运动是主张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状况的弱者也应受到尊重的思想。

等待你们的是一个现有理论不一定能适用,也预测不能的未知的世界。

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做的是追求有正确答案的知识。

而今后等待你们的是一个到处都没有答案的、满是问题的世界。

为什么东京大学强调多样性?因为新的价值是在体系与体系之间,在不同文化的摩擦之中产生的。所以求知没必要只停留在学校里,东京大学在海外留学、国际交流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支持。为了追求未知,请飞向外面的世界。

没有必要对不同的文化产生恐惧,在有些地方东京大学这块招牌不管用,但只要是人生存的空间,在哪里都要能活下去,哪怕成了难民,也能生存下去,这样的知识,我希望你们能握在手中。

在大学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是现有的知识,而且应该学会如何去创造迄今为止谁也没见过的知识。

能生产出知识的知识,叫“超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超知识”,这才是大学的使命。

最后,东京大学欢迎你!

上野千鹤子(1948年生,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学者。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

****************

高中开学典礼发言稿(致辞)

作者:鸿信文案

发表时间:18-08-2910:3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个鸿雁高飞的季节里,同学们沐浴着灿灿秋阳来到XX高中,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写满对未来的雀跃与期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高中的全体教师,以及高二、高三的学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欢迎你们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XX高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许多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百年韶华,我校沉淀的不是时间,而是浓墨书香,是人文荟萃,是钟灵毓秀。我由衷希望同学们在这里各抒所长,恣意畅游书海,随性挥墨武文,纵情放飞你们的梦想。在未来的三年,你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甚至泪水,都将会有等同的回报。你们的期待,就是我校师生共同的期待。

同学们,我想你们可能听过或看过“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试问,当一个人站在我们的面前说的时候,你们服气吗?

自然不服气。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正视这句话折射出的一个道理:读书人不能死读书。在2018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生人数多达975万之巨,绝大部分考生只为读书而读书,他们的梦想止步于高考。我不希望你们是“绝大部分”中的一员,你们应该拥有更高远的梦想。在你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谨以过来人的经验劝慰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要伴随终生,唯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你们的学习才有意义,这是身为师者传道授业的初心。

你们对未来三年是期待的,也是惶惑的,因为人生多变数,很难预料将会发生的事情。我能体会同学们的感受,事实上,与其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忧心,不如抓紧时间积蓄力量,在真正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坦然面对。学习也是如此,不论哪一个科目,都需要花费时间去钻研,不至于面对难题的时候,不知所措。

最后,我把校训送给在座同学们:明理正心,止于至善。要成才,首先要成人,成才后,更要牢记做人的道德。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三年,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更期望你们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展现出作为XX高中学子的风度,届时我将以你们为荣,XX高中也将以你们为荣。

谢谢大家!

****************

重大“网红”校长张宗益开学典礼讲话又刷屏了:不可让苟且遮蔽了远方

作者:上游新闻

发表时间:18-09-0913:33重庆晨报传媒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

“四海之内,这是风骚独领的18年……”

9日上午,重庆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虎溪校区举行,这是今年年初刚走马上任的校长张宗益首次在重庆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讲话。

此前,张宗益在担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时,就因发言风格幽默而成为“网红”校长。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张宗益校长这次在重庆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又在网上“火”了,2018级本科新生纷纷在网络上刷屏这位新校长的经典语录。

贯穿年华的时间线带萌新“穿越” 回顾过去

△参加开学典礼的新生们

“四海之内,这是风骚独领的十八年;驻足回眸,这是引以为豪的十八年;对‘因科教兴邦而生、为高等教育而聚、为民族之声而鸣的重大而言,这同样是精彩纷呈的十八年。”

当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上,张宗益校长结合网络热点,为6000多名新生强势送上一份“千禧攻略”,一开口,台下的“萌新”们纷纷大呼“洋气”!

面对台下风华正茂、稚嫩但眼神坚定的青年,张宗益校长梳理出一条贯穿年华的时间线:“想到在座各位大多都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我又不禁感慨万千。世纪之交的千禧年似乎还近在眼前,转瞬间便到了2018。十八年的光阴,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复兴崛起,成绩骄人,你们也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韶华青年。回看这幅时间画卷:你们步入幼儿园时,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入太空;你们成为小学生时,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当你们少年初长成,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开始巡航大洋;如今你们脱颖而出聚首重大,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已纵横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墨子”号飞入太空,开量子通信之先河,你们的校友任正非学长带领的华为公司的最强“中国芯”也成功创下六项世界第一……”

一席话,令同学们浮想联翩。

“千禧攻略”赠千禧宝宝,远方和苟且在于自己

△开学典礼现场

九月初,教育部一纸公文发布,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据重庆大学发布的新生数据显示,今年有超过60%的学生为“00后”千禧宝宝。对此,张宗益校长在讲话中为他们送上一份“千禧攻略”,从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千禧宝宝们,大学学习丝毫不能松懈。

“今天,你们的大学生活正式打开,我正有一套为“千禧宝宝”准备的“千禧攻略”,赠予你们,助你们把握好大学时光。等你们考上大学就好了,其实这是‘骗’你们的,是善意的谎言。”张宗益校长讲话中不仅十分洋气地“蹭热点”,更是强调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有“大学就是耍耍课”的观点。

“我们的重大一直在努力打造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杜绝“严进宽出”,鼓励向更高更难挑战。所以,摒弃“善意的谎言”,回归现实,牢记“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箴言,不啻为同学们的首选。”

△专心听校长讲话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大学教务处了解到,学校从2008年实行学分制以后全面取消了“清考”制度,也就是说早在十年前,重庆大学就开始适当地在学业中为大学生“增负”。

“远方还是苟且,取决于你能否登高眺望。除了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博采众长之外,我还希望大家心中有方向,万不可让苟且遮蔽了远方。”

现场,张宗益校长金句频出,引得同学们会心一笑。

新闻多一点>>

“网红”校长和重庆大学渊源深厚

张宗益今年54岁,早年获得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毅然“跨界”,拿到了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

张宗益教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为转型经济及增长、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等。

张宗益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时,就因在2013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的毕业致辞中,展示其风趣幽默时尚的语言,在学生网友群体中成为“网红”。

“据同学们说,每个宿舍都有《泰囧》中所谓的奇葩,这就要求室友们做用破桶挑水的农夫。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大顺眼,谁知道后来那么密切……”

张宗益短短的毕业致辞中,既包含了热门电影《泰囧》的情节,又有流行歌曲《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的歌词,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有学生在网上称呼他为“最萌校长”。

张宗益和重庆、重庆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张宗益2004年12月至2012年4月担任重庆大学副校长,2012年4月任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常委、校长。他还兼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留英经济学会(CEA)会员,留美经济学会(CES)会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秘书长,重庆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科协常委,国际、国内多家学术杂志副主编或编委等职务。

张宗益校长讲话全文

遇见重大 未来可期

——在重庆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张宗益

(2018年9月9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时维九月,白露秋实,我们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如约相会。首先,请接受来自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欢迎:祝贺你们努力拼搏终有所成,感谢你们选择重大继续前行,也感谢你们的家人、老师和朋友细心呵护陪伴至今!

看到你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热情灵动、昂扬坚毅的面孔,我深感欣慰;想到在座各位大多都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我又不禁感慨万千。世纪之交的千禧年似乎还近在眼前,转瞬间便到了2018。十八年的光阴,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复兴崛起,成绩骄人,你们也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韶华青年。回看这幅时间画卷:你们步入幼儿园时,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入太空;你们成为小学生时,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当你们少年初长成,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开始巡航大洋;如今你们脱颖而出聚首重大,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已纵横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墨子”号飞入太空,开量子通信之先河,你们校友任正非学长所带领的华为公司的最强“中国芯”也成功创下六项世界第一……

四海之内,这是风骚独领的十八年;驻足回眸,这是引以为豪的十八年;对“因科教兴邦而生、为高等教育而聚、为民族之声而鸣”的重大而言,这同样是精彩纷呈的十八年。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明年我们将迎来九十周年校庆。在上世纪40年代重大就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国立大学之一,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样也在千禧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秉承“建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梦想,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为己任,这十八年重大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200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成为中央直管高校;2005年,建下百年基业的虎溪校区迎来首批入住新生; 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到了2018年,年近90岁的重大遇到了年约18岁的你们,不同的时间刻度,恰是一样的风华正茂。作为校长,我为重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感到欣慰和自豪。选择重大,彰显了你们经营现在的方寸和面对未来的智慧。谢谢你们的选择,也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

同学们来到学校仅仅数日,相信你们已经感受了学长学姐热心的“温度”,体验了新老校区交通的“跨度”,品尝了重庆火锅纯正的“辣度”。未来几年,你们还将从重大精神的“深度”和重大底蕴的“厚度”中汲取营养、启迪心智,在与老师求真论道、与同伴协作互助中涵养学识、提升修为,推动人生进阶到新的“高度”。《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初心就是育人。大学在产出造福人类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的同时,更根本的是提供最好的智力资源,帮助学生明理向善、弃旧图新、心向光明、发现自己、展现光华。今天,你们的大学生活正式打开,我正有一套为“千禧宝宝”准备的“千禧攻略”,赠予你们,助你们把握好大学时光。

闪耀还是黯淡,取决于你是否学到极致。

大学时光的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更加重要的是,要守住“学”的本分。大学没有可以躲避学习的“安全区”,也没有可以无限重来的“重启键”,要摘得“天空中最亮的星”,唯有尽心极力学到极致。这些重大已为大家做好了准备。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由广及精、通专融合地学。学校建立了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给领跑者以空间,创造通向成功的天梯;给并跑者以约束,搭建顺利成才的平台;给跟跑者以帮扶,砌筑成长自立的台阶。你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选修课,有针对性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可以大量修读通识课程,超越功利性与实用,重塑人生观、世界观。你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通过多种形式锻炼自己。还可以用辅修第二专业等方式,以专业学习为基础,通过跨界交叉,结合兴趣爱好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地学。大学最好的资源并非高楼大厦,而是你身边的师长和伙伴,向最好的他人学习,就是为完善更好的自己。就像天地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确看待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互补,有互补才能见贤思齐、相互完善。同学们,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与智者为伍,才能变得智慧,得高人指点,方能登上山巅。你的老师、同学、朋友甚至偶然邂逅的陌生人,都有着你所不具备的优点和特质,都可能是“智者”和“高人”,希望你们能够真诚携手,同心共进,不要等到毕业才懂得不舍和珍惜。

快乐还是蹉跎,取决于你如何面对刻苦。

大好年华,唯有青春不可辜负,“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作为校长,我看到了身边太多优秀的榜样,也见过了太多“悔之晚矣”的个案,正是他们对刻苦的态度不同,才会出现“悲喜同台”的一幕,所以,你们万不能松懈,仍需时刻审视自己。

在你们高考前,父母和老师总讲:“现在辛苦一下,等考上大学就好了。”其实,这是“骗”你们的,不过,还是要感谢父母和老师们善意的“谎言”,不然今天的开学典礼你可能不会出现。虽然,在某些学校,确实存在着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认知。但我们的重大一直在努力打造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杜绝“严进宽出”,鼓励向更高更难挑战。所以,摒弃“善意的谎言”,回归现实,牢记“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箴言,不啻为同学们的首选。

在现实中,刻苦不是心血来潮,不是随意的付出,它需要真心,需要热情,需要智慧,更需要韧性。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已经说明了你们刻苦的过去,但在综合性大学里,日益爆炸的海量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自主全面提升,意味着必须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我认同这样一种观点,真正刻苦的人往往不会感觉到苦,“刻苦”仅仅是局外人对“刻苦者”的行为概括,盖因刻苦之人,往往有远大的理想、充实的内心、自由之精神,盖因成功到达彼岸,必满心喜悦、快乐无比。动力工程学院的罗玥宽同学执着于科研创新,本科4年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新闻学院的董立扬同学,痴迷于阅读,四年里读了600多本书,相当于平均3天就要读1本;机械工程学院的刘金京同学,选择了先在军营接受国防事业的锻炼和军队生活的洗礼,既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人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远方还是苟且,取决于你能否登高眺望。

大学有诗和远方。善于学习是基础,勤于思考是关键,诗和远方应该落在思考、质疑、真理的追求上。同学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当然期望再续辉煌。大学也是开启梦想之门、实现人生追求的重要时期,同学们要认真倾听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和动力。大学从不问英雄出自何方,广阔的时间空间,蕴含无限的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迅速成长。不同以往的是,这里没有人能帮助你们框定成功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人能替代你们选择通向未来的道路和方向,没有人能完全排除你们成长路上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所以,除了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博采众长之外,我还希望大家心中有方向,万不可让苟且遮蔽了远方。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学校每年为同学们提供3000多个海外访学名额,希望你们踊跃申请,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尝试未知,增长见识,增强自信,以全球眼光登高远望,一览沟壑纵横、山川秀丽的壮美,体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

同学们,人生的答案都写在时间里。你们通过十八年的成长,与祖国共奋进、同成长,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来到了心仪的重庆大学,这是过去十八年的答卷。同学们未来的有生之年,是伟大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阶段,也是学校决胜“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同学们的人生答案。吴冠中先生曾对在重大度过的时光写下了“蜀中忆,最忆是重庆,嘉陵江畔度青春”的诗句。未来,时间一样会向你证明,你读过的书、遇过的人、行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会不断发掘你自身潜藏的光芒,让你的未来恒久地熠熠生辉。前行的路上,总有人在记录时间,也总有人被时间记录,希望同学们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做最好的自己!不惧前路漫漫,遇见重大,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

耶鲁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要永远保持好奇

作者:娱乐皮皮车

发表时间:08-3014:16好奇

马上就要不如开学季,一年一度开学大会又要如期举行,而在国外的名校也是如此,每年都要举行开学仪式欢迎来自世界世界各地的新同学们。耶鲁大学的校长开学致新生:永远保持好奇。

耶鲁大学2019年的开学典礼上有近2000余名新生参加了 开学典礼。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发表开学致辞。他在演讲中不断强调耶鲁大学“好奇文化”,认为“一切伟大的发现,都是基于提出问题。

开学啦

新生开学典礼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在很多高校中都十分的重视,这是新生到来之后,第一次新生全体性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不仅要迎接新同学,而且还要总结上一学期的工作成果,为本学期的工作展开畅想,当然通过开学典礼向同学们介绍学校的大致情况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为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学校的风云人物,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欢迎到来

耶鲁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开学典礼也是十分的庄重严肃,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为2019年的心声发表开学致辞,也是十分的经典:永远保持好奇心,那样你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去学习。是呀,不光是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地去思考!!!

****************

四川大学校长在2018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让软实力成为人生的硬指标

作者:校园教育

发表时间:18-09-1014:02优质原创作者四川大学开学典礼现场

9月10日上午,四川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在江安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

在典礼上,校长李言荣作了题为《让软实力成为人生的硬指标》的讲话。他说:“硬实力让人走得快,但软实力会让人走得远;硬实力决定了你的起跑线,软实力影响了你的天花板。”

下面是讲话全文,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9133名本科生成为四川大学的新成员。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以优异成绩考入川大的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夏天,我到本科招生现场去看同学们的录取情况,看到同学们不仅学业成绩好,而且兴趣爱好多样,比如,那天正好录取四川的考生,我就参与录取了喜欢在山村跑步上学的叶小涵同学,她是今年川大在川招生文科的第一名,小叶同学来自大凉山会理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这个假期她就是刚从县城打了工才赶来报到的。我还参与录取了我校在川招生理科第一名的周馨怡同学,小周同学虽然是个理科生,但特别爱好舞蹈,还获得过全市啦啦操大赛的冠军,同时她还对金融方面很有兴趣。八月初,大家可能在网上都看到了“云南高考学霸爱川大”的新闻,说的就是今天坐在下面的李一峰同学,他放弃了几个著名大学,以超过清华录取的分数报考了我们口腔医学专业,据说他还是个打篮球的高手。同学们,我们为川大能够招收到你们这样有才华、有追求的同学感到自豪。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川大的荣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川大的责任。

前两天在新生报到现场,在与家长和同学们聊天时,听同学们讲对大学四年的期待,有的说要继续深造,有的说要到国外好大学去交流访学,有的说要参加学校社团扩大朋友圈,有的还说要找到健身之友和棋牌对手等等。这些都非常的好,说明同学们硬实力强了之后,也开始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了。同学们,你们这代人肩负着未来二三十年要代表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去表演、去引领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今天培养出成千上万软、硬实力兼备的各路英才。如果只有硬实力,没有相称的软实力,同学们是很难去表演得好的。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主题就是:让软实力成为人生的硬指标。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硬实力呢?关于硬实力,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从上小学就一路靠考试分数竞争到了上现在的大学。百度搜索上讲,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是可以被量化的指标,而软实力是指精神的、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容易被认为是虚的、可有可无的,常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其实软实力一点都不软,它与硬实力一样都是人生路上的硬指标。虽然硬实力让人走得快,但软实力会让人走得远;硬实力决定了人的初始速度,软实力决定了人的加速度;硬实力决定了你的起跑线,软实力影响了你的天花板。同学们,在各种软实力中,对大学中的你们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四个能力:宽广的视野、更高的标准、良好的沟通,以及合适的爱好。

第一是关于视野的展开。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就能更加宽容和坦荡、更加厚道和善良、更加接受不同和尊重差异,一般说来一个人视野的广度决定了他优秀的程度,大学是开阔视野的最佳时机,同学们要尽可能的多打开些视野,尤其是国际视野。我们学校这几年做的非常有影响的UIP和今年开始的“大川视界”,就是专门为同学们打开国际视野搭建的平台。人们常说你的视野有多大、你的胸怀就有多大、你的格局就有多大,所以,打开视野是你在大学期间首先要去提升的软实力,是同学们人生路上最先碰到的硬指标。

第二是关于标准的高低。一般说来在一个好大学里,不是说老师都有多牛,同学们有多聪明绝顶,硬件条件有什么不得了,关键是有一种弥漫在整个校园里、每一个角落中,人人都努力上进的氛围和都有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的标准。比如假期中图书馆、教室、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平时上课课间在各个教室穿梭奔忙着的人,一旦坐下来又都是那么的专注于学习,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积极准备着各类竞赛,谈起自己的每一天,同学们都是特别兴奋、特别开心、特别期待的样子,消耗完一天的所有精力之后一回到寝室便倒头大睡,但第二天他们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各种场合。好大学的学生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越优秀、越上进,越成功、越努力!只要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以这样一种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标准就会悄悄地、一点一点地渗进你们的血液中,并升华为一种做人的标准,从而影响你们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你们家庭上下几代人。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同学们在高标准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和训练自己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只有深度思考才能逼近事物的本质,尤其是事关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深度思考,这是人身上非常稀缺的能力。同学们,现在我们每天接收到那么多的碎片化信息,基本上都是无用的,但它又让我们都很充实、很满足的享受着,久而久之就容易让人处于一种浅学习状态、让人习惯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浅思维模式。因此,有人说缺乏了深度思考,所有的低阶勤奋都是在浪费时光。话说一店铺有两伙计,老板叫一人到集市上去看有什么卖的,这伙计很快回来报告说:只有一农民在卖土豆,老板问有多少土豆,这伙计又跑回去看了说:有50袋,老板又问多少钱一斤,这伙计说你没有叫我问价格呢。于是老板叫来另一伙计去做同样的事情,这伙计回来报告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50袋,五毛钱一斤,质量很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店以往的经验,一周就可以全部销掉,一定会赚钱的。这就是低级勤奋与高阶思考的差别。更进一步来看,如果你的深度思考一直都停留在战术层面,缺乏战略的深度,那么靠战术上的勤奋也是价值不大的。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把一辈子的聪明才智都耗费在战术的勤奋上了,最终当他发现自己精益求精的事情已经衰落了,甚至前进的大方向走错了,也就只好“呵呵”了。同学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浅学习到深度学习,再到深度思考,从战术思考到战略思考,这种能力、这种思维路径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历练出来的,虽然这种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但我认为它与一个人的阅历—认知—沟通—沉思—顿悟等方面是强关联的。同学们要想成为精英人才、创新性人才、甚至是引领性人才,没有这个能触摸到问题的底部、能洞悉事物本质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一般说来缺乏了这个能力,再好的机遇摆在你面前也只能是走过、路过和错过暑假,我去华西医院调研,康城生物的负责人讲:他们是在一公分的宽度上要扎到一公里的深度,才能把新药临床转化这个细分的领域做到极致。同学们,尽管深度学习的确很难,要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标准就更不容易了,但是这个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往往这就是拉大同学们人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决定人生高度的硬指标。

第三是关于沟通交流能力。其实,人与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绝大部分的冲突都是沟通交流出现障碍所导致的。沟通交流主要是通过说与写来体现的。所以,“说”的能力和“写”的训练在大学中非常重要。同学们见过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咖、大师们一般说来都是沟通交流的专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信手拈来的比喻让人无形之中就得到了启迪、受到了感染。其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尽可能照顾到对方和周围人的感受,没有人愿意直接被教育,但每个人都喜欢间接的被提醒,尽量让别人比较愉快的接受你的观点、不自觉的跟你的思路走,这不仅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大智慧,当然这也需要你有自信、有底气。此外,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的准确性也是要注意的。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方式,效果迥异,比如,文科、理科和工科学生同样来描述“长城很长”这个话题,文科生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科生讲:长城真的好长啊!工科生说:长城到底有好长嘛!这当然是个笑话,是调侃我们理工科同学的。同学们,沟通表达中的准确性也同样是很重要的,可能大家从坊间都听说过这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位老兄过生日,邀请了一群朋友来庆祝。当他看到酒桌上有几个重要客人还没到,就脱口而出: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在座的客人一听,心想自己就是不该来的,于是,有一半人就走了。他一看这种情况,便着急地说: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又走了不少人。于是,他急得直拍大腿说:我说的不是你们啊!剩下的几个客人听了,也气冲冲地走了。可见,会说话不是取巧、不是投机,而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养和能力。同学们,把握表达的时机是学问,明白表达的方式是智慧,掌握表达的内容是修养。善于沟通表达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最有效的软实力。

第四是关于志趣爱好。同学们在大学的几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大大有助于你成为一个平衡的人、自信的人、甚至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前两天我在大川微信上看到同学们的留言,有个男生讲,他在川大四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了多少知识、拿了多少奖学金,而是加入了学校的管弦乐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他也顺便在那里牵走了女朋友。同学们,你们刚刚高考完,都应该还记得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要问你这个定律的发现人是谁,估计都不一定能答得上来,这位科学家叫卡诺,病怏怏的,虽然才华横溢,但年仅 36 岁就被上帝召唤走了。所以,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一定要练就一副好身板,尽可能热爱上一项健身项目和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业余爱好。可以讲,兴趣爱好这个软实力的提升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可能,你的视野会影响你能走多远,你的标准会影响你能走多高,你的沟通表达能力会影响你是否一路顺畅,而你的兴趣爱好则会影响你这一路是否快乐幸福。所以,希望同学们除了继续增强“有用”的硬实力外,在大学四年里还应该尽快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让软实力真正成为人生的硬指标。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选择了四川大学!祝福你们!

(来源:四川大学)

****************

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的新生致辞,家长都应转给孩子看看!

作者:大熊创新

发表时间:18-08-2412:08

前言

新学期即将开始,中小学生将升入新的年级,而不久前结束高考的高三的学子则进入大学的校门,到达人生的另一个台阶。清华大学,作为国内最高等的学府之一,是无数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也是许多家长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梦想”。

清华大学2018级开学典礼

8月2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2018级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经管学院教授肖星给“学霸”新生们做了精彩的致辞以及发言,小编第一时间给大家做了发言重点整理以及精华总结,本文不仅可以作为孩子人生目标的启迪,也可以提升作文写作水平,家长们将本文转给孩子看看,也许会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用一生去追寻科学精神》节选

文章关键词:科学精神

校长邱勇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致辞

Part1.阐述时代背景

同学们,你们成长在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波澜壮阔的时代。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论构建了人类全新的宇宙观和时空观,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世界因科学变得精彩纷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不断驱除愚昧,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

Part2.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举例人物:乔治·伽莫夫

科学精神源自科学但又超越科学,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具价值的成果。科学造福社会,而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著名科学家乔治·伽莫夫在宇宙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最早提出了遗传密码模型。他的经典著作《从一到无穷大》以生动的语言将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内容巧妙融合,让读者深切体悟到科学精神、感受到科学魅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科学必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更深远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你们要追寻科学精神,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

Part3.如何追寻科学精神?

举例人物:牛顿与万有引力、达尔文与进化论、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追寻科学精神,要有求真求实的作风。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求真求实的过程往往是漫长而孤独的。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基本原理之后,一直在反复检验和论证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不相符的地方,直到把相关问题彻底解决并构建出更加完整和严谨的理论体系。二十多年后,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立。人们在求真求实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荆棘和坎坷,甚至会遭受误解和攻击。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经典著作《物种起源》,他提出的进化论思想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达尔文因此遭受了长期的污蔑和责难,但他不畏强暴,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科学精神指引着人们为探索世界而笃行不倦,也激励着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不悔。求真求实也意味着拒绝虚假、恪守诚信。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说真话、做真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追寻科学精神,要有质疑批判的态度。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一种学习能力,质疑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想象力。科学问题来源于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科学的持续发展。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说:“科学态度即批判态度。”科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批判的态度,科学研究中的去伪存真、革新进步也离不开批判的态度。自由质疑和理性批判的缺失,必定会阻塞科学前进的道路。希望同学们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在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成为思想深刻的人。

追寻科学精神,要有高尚的人文情怀。追求人类幸福与社会进步一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文情怀始终引导着科学的前进方向。当你们走进科学殿堂,享受科学的美妙,沐浴科学精神的阳光雨露时,要努力培养人文情怀。1931年,爱因斯坦在一次对年轻人的演讲中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后辈的寄语。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但追求真理不能成为漠视自然、漠视生命、漠视人性的理由,不能成为违反法律、道德、良知的借口。伟大的科学家始终深情地凝望全人类,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科学家从不超脱于生活之外,相反他们无比热爱生活。希望同学们在追寻科学精神的过程中,涵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人文情怀。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肖星

《独立的人生才精彩》节选

文章关键词:独立

举例人物:物理学家费曼、物理学家杨振宁、物理学家牛顿、环境学家陶葆楷

经管学院教授肖星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

大家都知道古埃及传说中狮身人面的怪兽,会对每一个过往的人提出一个谜语,如果答不出来,就会被吃掉。那个谜面就是“是什么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答案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人。在进入大学之前,你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但是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靠自己的双腿独立行走了。要完成这个转变,你们才能够成为独立的人,才能够拥有精彩的人生。

Part1.独立的人生首先要有独立的方向

独立的人生首先需要有独立的方向。那么,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呢?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家费曼在他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当中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研究蚂蚁的一段经历。为了了解蚂蚁怎样找到食物、如何向同伴通报信息、是否能感觉不同的表面,等等,他设计了各种实验,经常花费整个下午来观察蚂蚁,那些做法完全像一个资深的科学家,而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整合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那么他就不仅能够学到别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还能发现新的知识。

所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努力去摆脱盲目的、为成绩、为功名利禄学习的状态,要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并把这个兴趣作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在确立人生方向这个问题上,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每个人的方向应该是不同的,要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盲目从众,这就需要学会并坚持独立思考,摆脱从众心理。普通的成就可能可以通过模仿别人来实现,而要做出顶尖的成绩,则必须独立思考、敢于特立独行。清华一向不禁锢学生的发展,我的学生中有毕业后去西藏支教、获得本科生特奖的黄成,有研究生毕业后又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美国攻读音乐硕士、博士,最终成为百老汇歌剧演员的苏小博……他们都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也都在各个意想不到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Part2.独立的人生更要向他人学习

人从四条腿变成两条腿,需要汲取土地山河的力量,这个过程离不开学习以及他人的帮助。

进入清华的每一位同学都有突出的聪明才智,毋庸置疑,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最佼佼者。但是,进入清华以后,你们每个人最终能拥有怎样的成绩和成就,更取决于今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向他人学习!这里的他人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长、同伴,甚至学弟学妹,甚至路上偶遇的陌生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过程未必只发生在课堂和图书馆,而很可能就在很多的不经意之间。

杨振宁先生回忆他在西南联大的经历时说,那时候他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他们常在一起无休止地讨论物理问题,从下午喝茶到晚上熄灯,争论不停。有一次,三个人睡下了又爬起来,点着蜡烛翻看《量子论的物理原理》。他说,跟同学的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前辈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成功典范。

关于学习,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态度上首先要放低自己、善于接受批评。大家知道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三天借足十万支箭,正是因为他用的是草船,柔软的外表让那些射向它的利箭变成了它的武器。所以,保持谦虚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向他人学习,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财富。

Part3.独立的人生需要持续的支撑动力

人生的旅程是很漫长的,有时很可能会迷航,坚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需要有持续的动力去保持自己前行的方向。

如果说兴趣是方向,那么好奇心就是驱动力。好奇心让我们不认为万物本该如此,好奇心让我们有了探索的欲望。

每个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是只有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是掉下来而不是飞上天;弗莱明没有轻易扔掉发霉的细菌培养皿,而是问细菌培养皿里怎么会没有了细菌,于是才发现了青霉素。愿同学们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除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的支撑还需要稳定的传动系统,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著名的环境专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奠基人陶葆楷先生25岁就受聘我校土木工程系教授,直到86岁去世,一直都在从事在当时被人看不起的水井改良、厕所改建、垃圾处理工作,被人戏称为“厕所工程师”;其间他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遭受过各种政治迫害、劳动改造,但是他始终追寻自己的理想,科研工作从未间断过。在清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一代清华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了艰苦的环境,在“两弹一星”的事业中建功立业;今天的清华人中,有轮椅少年矣晓沅、有放弃各种诱惑坚守学术理想的肖翰珅,有为研究中西文化差异走了42个国家翻译几十万字学术著作的侯崛......他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看完清华校长和教授的精彩致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悟与收获呢?最后,小编也祝学生们在新的学期里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定下新阶段的人生目标,开启新的学习征程。

****************

本科新生代表陈开在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

作者:教育杂侃

发表时间:18-08-2408:54

8月23日上午9点,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本科新生代表陈开代表新生在典礼上发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学霸的发言稿。

--免责声明--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这篇文章828la112045。

【结语】: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开学典礼致辞:涵养家国情怀,圆梦少年中国】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2045'></small><noframes id='828la112045'>

  • <tfoot id='828la112045'></tfoot>

      <legend id='828la112045'><style id='828la112045'><dir id='828la112045'><q id='828la112045'></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2045'><tr id='828la112045'><dt id='828la112045'><q id='828la112045'><span id='828la112045'><th id='828la112045'></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2045'><tfoot id='828la112045'></tfoot><dl id='828la112045'><fieldset id='828la112045'></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2045'></bdo><ul id='828la112045'></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