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

分类: 历史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陈寅恪的最后20年》原版定稿于1995年,2010年经过第二次修订,添加了许多为迎合21世纪思想观念的内容,1996年一经出版,便万人空巷,当时的人们对清华四大导师的生平有太多的好奇,在此之前,解放后的中国对文学的态度几近残忍,那么解放至今,这些国学大师是如何坚持过来的,他们的思想是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人们皆想从这本书中寻求答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该书的作者陆键东在数千卷陈寅恪资料的基础上,还原了特殊时期下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并且在其中刻画了一副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作者的笔端,我们了解到陈寅恪自身所发散的强大文化磁场,吸引着那段敏感时期的众多优秀知识分子仍以他为标杆,“教授中的教授”并非谬赞,还是其所富含的学识与品格的真实写照,在陈寅恪晚年生活中先后出场的陈序经、吴宓、梁方仲这些早已初露荷尖的学者,也有黄萱、冼玉清、高守真这些未能在学界站稳根基的名字,他们皆受到陈寅恪品格的影响与熏陶,在当时迷茫的一代中,能找到人生的指向灯。

因此《陈寅恪的最后20年》并非是陈寅恪个人的回忆,更是中国特殊时期对文化层面上造成的伤害,它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结晶,其中包含了作者与作者所记录的诸多学者的回忆与情感,是凝聚了几代文学者精神的失乐园。

陈寅恪故事

陈寅恪的一生可以说是铸造了多少的名誉,便承受了多少的磨难,他这一辈子时刻以家族为荣,背负了家族与民族的使命,在其父亲的影响下,辗转于德国、瑞士,后又去了法国、美国,游学13年,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精通22种语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掌握广泛的学识。

陈寅恪故事

陈寅恪故事

陈寅恪出身名门,其父陈三立不同其他传统官宦之家相继没落的结局,一改家族官宦性质,专注于诗词创作,成为清末“四公子”之一,且思想先进,不令其儿子走考取功名之路,而是在陈寅恪13岁时便将其与兄长一同送出国,前往日本深造。

早年的日本留学经历,使得自小便打下坚实旧学传统思想基础的陈寅恪接触了完全相反的西学文化,这无疑是一次打破陈规、焕然一新的尝试。之后陈寅恪因病归国,考入复旦公堂,这是一所新式学堂,陈寅恪为今后出国游学做准备,在此掌握了德语、法语两门语言,毕业之后,陈寅恪凭借复旦公堂的文凭前往欧洲。

父亲陈三立前往港口相送,对其殷殷嘱咐,将救国图强的大任寄予陈寅恪的肩上,这是陈氏一族两代父辈的心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22天,北平陷入被攻克的危机,陈三立已85岁高龄,体力羸弱的他在也回不到曾经在上海“一二八”抗战时的热血沸腾,老人家选择了绝食,以报效祖国,五天后,陈三立在家国忧患中去世。陈寅恪在为父亲守灵期间,立志为民族大业而治学。

陈寅恪的学生

陈寅恪一直以来都被冠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在清华研究院任职期间,每堂课都座无虚席,连朱自清、吴宓如此的知名教授都一堂不落的旁听陈寅恪的课。而且众多闻名而来的旁听生从未失望过,皆是在其课堂上满载而归,受益匪浅。

陈寅恪的学生

陈寅恪的学生

当时,陈寅恪所在的清华研究院英才辈出,与陈寅恪齐称为四大国学大师的另外三位皆是名满天下的知名学者,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而且学院内的学生也是优中之选,要在当时顶级学者圈内站立脚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是做到令恃才傲物的青年学生信服认可更是难上加难,但一向治学严谨并且勤勉的陈寅恪做到了,他将自身所含的通世之才在课堂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无数追崇者。为此,傅斯年曾评价陈寅恪“陈先生之学问,近三百年来无一人能及”。

陈寅恪晚年时期,望眼学界与其有同等学术造诣的人已是凤毛麟角,那个时代对高深学术的追求也已嗤之以鼻,故而来听陈寅恪讲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之后便不再教授课业,转而著书论作。

在这段双眼不能及的艰辛岁月中,一为名叫黄萱的女同学自愿为陈寅恪当助手,每天准时来陈寅恪的住所报道,为当时已双目失明的陈寅恪翻阅典籍资料并且朗读材料,誊录书稿。日复一日,转眼便坚持了14年之久,直到文革开始,她才被驱赶。而黄萱虽在之后的学界并未有所大的成就,但却见证了陈寅恪重要著作完成的全过程,连陈寅恪在临终时期也称赞道黄萱是承袭其论述思想最为到位的学生。

陈寅恪作品

陈寅恪晚年从开堂布学转为著书立作,将其毕生所学尽数倾注于史学研究之中,但当时,陈寅恪的眼疾已到了几近失明的状况,创作条件极为艰辛,在其妻子唐筲、学生黄萱的帮助下,日夜为其朗读材料,并誊录其所述,共整理了上万卷的书稿,工程极其浩大。

陈寅恪作品

陈寅恪作品

最艰辛的时期莫过于文革期间,陈寅恪与其妻子唐筲在造反派的刻意刁难与折磨之下,仍未放弃研究史学,只恨不过自己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加之生活条件的恶劣,陈寅恪的一生都在学术研究中度过,临终也未曾歇笔。

陈寅恪对于中国隋唐历史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他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通过切身实地的考察,撰述了两部举世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开创了属于他的研究典范,在中古研究学中,注意到了对文化种族的关注与家族的关注,克服了众多研究学者绕不开的课题。陈寅恪开创独有的历史剖析方法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历史构成要素来分析隋唐制度,并且上溯到汉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古历史衍变的过程,并对唐代历史作出了堪称典范的论述。

陈寅恪所著的另一部作品《元白诗笺证稿》以论及元稹与白居易的诗作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八章,约十六万字,该书特色为以诗证史,剖茧抽丝,愈辩愈明,从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唐世风、习俗、政治等诸多要素入手,窥得中唐社会的真实面貌。

--免责声明--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这篇文章828la31496。

【结语】:《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一位国学大师的悲剧结局】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1496'></small><noframes id='828la31496'>

  • <tfoot id='828la31496'></tfoot>

      <legend id='828la31496'><style id='828la31496'><dir id='828la31496'><q id='828la31496'></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1496'><tr id='828la31496'><dt id='828la31496'><q id='828la31496'><span id='828la31496'><th id='828la31496'></th></span></q></dt></tr></i><div id='828la31496'><tfoot id='828la31496'></tfoot><dl id='828la31496'><fieldset id='828la31496'></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1496'></bdo><ul id='828la31496'></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