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

分类: 历史

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评价

从古至今,人们对十常侍之乱评价褒贬不一。《后汉书》中这么评价十常侍之乱:自古以来丧失宗族灭灭绝大业的理由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夏商周三代以宠色取祸,秦始皇因为奢侈暴虐导致火灾,西汉自外戚失去帝位,东都因为宦官失去全国。失败的来由,先史讨论很长时间了。至于得罪官宦之人导致的,比如十常侍之乱这种,还可以拿来说一说。

十常侍之乱剧照

十常侍之乱剧照

十常侍之乱评价宦官这种人:非名门出身,没有大家风范,没有好的血气传接,表面上并不能看出的他的坏处,做事容易取得信任,而且他们大多在朝廷中见识的多,熟悉典章制度,因此年幼的君主汉灵帝,依靠宦官谨慎的长处,女君窦太后利用他们出入听命方便。要观察他们是不是没有猜疑忌惮的心思,也有忠厚正直,怀术纠正邪恶的;有敏于应对,弄巧乱实的;还有借誉于忠良,先期引誉的。不都是放其任意为凶,一味的横暴凶悍而已。

十常侍之乱评价这种朝中之人真的义士和假的忠臣都有,有的表面上看似忠诚,但却更加奸诈,所以这种人有本领迷惑昏庸幼弱的君王之主,混淆视听,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的。欺君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党羽扩大,忠直的臣子便会直言抗议,但是忠义谏言在前期会泄漏出来,想要有所制裁行动的时候,就正好给了宦官夺权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帝王会失去忠诚的臣子走向衰亡。

十常侍之乱 窦武

十常侍之乱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外戚、学者,安丰戴侯窦融玄孙,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年轻时因为经术德行不同于凡人而著名,名显关西。165年,长女窦妙立后,她是刘志立的第三个皇后,于是窦武升做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拜城门校尉。窦武任职时得到的赏赐捐助给学生,因此得到士大夫的拥趸。

窦武剧照

窦武剧照

汉桓帝死后,他与皇后窦妙之子刘宏继位,即汉灵帝。因为灵帝当时年幼仅13岁,所以窦太后临朝听政。十常侍之乱窦武和太傅陈蕃帮助扶持。此时的窦武已经是一名大将军的身份,自从他辅政后,便有铲除宦官之意,与陈蕃想法一致,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于是密谋铲除宦官。后来他们成功诛杀了两名在朝中独霸专权的宦官,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当计划除掉曹节等人的时候,由于不慎走漏了风声加之太后没有及时下令,引火上身。

曹节等人察觉到了不对,于是先人一步,入宫劫持汉灵帝并假传圣旨,派兵捉拿窦武。窦武慌忙避入军营。宦官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窦太后被囚禁。当陈蕃得知捕杀窦武的消息后,完全不管自己已经年老力衰,召集八十余人带着武器去报仇,被捕杀十常侍之乱窦武回宫的王甫遇到,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遭杀害。

十常侍之乱 刘陶

十常侍之乱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刘陶是有智谋之人,为人居简,不拘小节。汉恒帝在位时,刘陶常常上书建言献策。中孝廉,做侍御史;曾经有三次任命为尚书令,做侍中。也正是因为他正义的个性和坚持原则的底线,他的谏言中肯不偏倚,所以朝中的权位高的宦官都害怕他。

刘陶剧照

刘陶剧照

十常侍之乱刘陶在做京兆尹的时候,刚刚任职就省出修理官估的钱千万银两。因为最讨厌拿钱买官,所以就假称自己生病不听政客们的说赂。汉灵帝一直以来都很看重他的才能和德行,刘陶也凭借此常常上书谏言,但也正是这一点被朝廷宦官利用:灵帝熹平末,刘陶被诬告与张角勾结,向灵帝进谏除掉张角,斩除祸根,可是灵帝已经不再相信,反而想要杀掉他。与刘陶站在同一方的司徒陈耽以死相谏,使得灵帝勃然大怒,便下命将这两人关进大牢,当天夜里,十常侍就让自己的手下将谏言之人杀死在狱中,刘陶因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贞绝食而死。在此之后,朝廷官员再也无人敢向皇帝说十常侍的坏话了。

十常侍之乱刘陶死后,中平元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农民揭竿而起,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向官僚地主发动了攻击。灵帝才思及刘陶之言,并追封其为中陵侯。

十常侍之乱过程

十常侍之乱实际是何进为了推进将太监们赶尽杀绝的一个借口,当然这也与这些太监不好好伺候人,整天想着干涉朝政,蛊惑当朝者有关历史上历朝历代就有着太监专权的现象。十常侍之乱过程的不断推进,也有着促进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十常侍之乱配图

十常侍之乱配图

十常侍实际包括十二个人,他们作为太监们的头头,利用亲近帝王的机会,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插在全国各地担任各种职务,重要的不重要的,吃闲饭的不吃闲饭的位置都被坐满,最终造成朝纲不稳的局面。朝廷之中的大臣们对此十分看不惯,渐渐两方形成对抗局面,朝堂之上相互攻击,朝堂之下相互诘难。最终十常侍之乱过程的直接推动事件是汉灵帝的死亡,皇帝想让大儿子继位,太监想让二儿子继位,还想顺势杀了何进大将军,何最终恼怒,轰轰烈烈的剿灭太监的计划就开始了。虽然太监得势,但是在军事方面来讲还是欠缺一定实力的,而且他们一直都是以仰仗皇帝或者太后为自己的坚定后盾,为了何太后,他们害死了董太后,这也使得何进失去民心,直接导致了最终东汉末年的混乱割据斗争的局面。

十常侍之乱过程对于何来讲,是很顺利的。从听信董卓的建议,直至最终杀进皇宫消灭宦官,虽然军队并不是他带进去的,因为在他率领军队到达皇宫之时,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自己就要死了,所以当他被太监杀害之后,是他的死刺激到了他的部队,最终获得了胜利。

十常侍之乱影响

十常侍之乱是东汉末期形成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皇宫里的太监与朝堂上的大臣们意见不合,渐渐形成自己的帮派,尔后进行斗争。十常侍之乱影响最直接表现为东汉的灭亡,同时也意味着延续长时间的这种存在于大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终于结束。

十常侍之乱画像

十常侍之乱画像

十常侍之乱的首要推动者是何进,一个有着将军头衔的大臣,在他的一手推进下,渐渐地董卓得势,获得权力,曹操等人被排挤,宦官最终被灭。何是一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身边的心腹都提醒他不能信董卓的话,但是他不认同,一心认为小人之言是正确的,且有理有据的。所以最终,皇宫之中,董太后也死了,汉灵帝的遗嘱也没有被遵从,东汉的历史面临完结。何进看不惯宦官是和历史传统有关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宦官势力已然削弱,何进一家也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认同。在最终那场惨绝人寰的杀戮中,死伤无数,很多没有长出胡子的小孩子被认为是太监而惨遭杀害,死伤无数,这也是十常侍之乱影响之一。

自古以来跟在皇宫贵族身边的就是太监公公,伺候起来得心应手,只是渐渐的因为一些昏君大臣的失误,渐渐促成了太监们的得势,以至于太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地位需要提高。人的野心都是无止境的,这种想要得势的欲望愈加膨胀,最终造成了历史上诸多太监专权的局势,百姓也被牵扯受了诸多煎熬。以上,便是对十常侍之乱影响的介绍

--免责声明-- 《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这篇文章828la33473。

【结语】: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3473'></small><noframes id='828la33473'>

  • <tfoot id='828la33473'></tfoot>

      <legend id='828la33473'><style id='828la33473'><dir id='828la33473'><q id='828la3347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3473'><tr id='828la33473'><dt id='828la33473'><q id='828la33473'><span id='828la33473'><th id='828la33473'></th></span></q></dt></tr></i><div id='828la33473'><tfoot id='828la33473'></tfoot><dl id='828la33473'><fieldset id='828la3347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3473'></bdo><ul id='828la3347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