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分类: 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谈到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启蒙运动图片

启蒙运动图片

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起源地不同,前者是发生在中国,而后者是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像法国以及荷兰等国。还有一个就是发生的时间不同,启蒙运动发生的时间要比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早将近200年,于是启蒙运动就为新文化运动起了一个典范作用。虽然地域不同,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却很相似,中国还在封建统治之下,一些有为之士开始接触到了国外的一些新思想,便开始号召有为人士开始积极筹备这场新文化运动。而启蒙运动也是如此,当时的欧洲大部分国家也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因为受到之前的文艺复兴的影响,涌现出来的一些科学家以及思想家便开始筹划在社会上传播新思想,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于是便出现了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所传播的许多新思想都十分相同,都是宣扬人权的解放,推崇自由的思想。从而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其目的也相似,那就是首先要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其中启蒙运动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强调理性。这两场运动都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所传播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当时的封建压迫,还将人权以及自由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不再是以前那样任人摆布了。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在发展起来之后,所倡导的新思想有多个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新思想就是对文学改革方面的新思想。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因为受到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先是对封建统治的批判,之后便转向了文学上的批判,其中主要是针对封建思想下所产生的那些比较的文学内容,因此便提倡简化用词,理解起来更容易,也就是要支持白话文的使用,逐渐替代那些古文言文的写作模式,这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就。

新文化运动油画

新文化运动图片

在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其他一些组织以及报社也开始学习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这种写作模式,于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就接受并开始使用白话文,这从侧面就表现出来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是传统古典文学的一个标志性的结束。

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又一个新的文学时期,那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时所发表的一些文章都被称为现代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历史的一大进步。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文学的变革,但从深层次来讲,反映出来此时的中国已经对追求自由以及人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都是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还是一个走进世界潮流的表现,因为文学革命中提倡使用的白话文,不仅方便国人理解,而且可以走向世界。与外国的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联系。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大学五四大街,馆址就是北京大学的红楼,之后也是在旧址上重新翻新的,最大程度上地还原了当时新文化运动时期,老一辈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如何把“民主”和“科学”传到中国大地上的。现在已经被列为全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悠久长远,对建国前大陆三十多年的莘莘学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15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在全国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尤其是对于各个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接受新文化的思想运动。

新文化运动启蒙人之一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欧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方针,提倡教学新文化,建议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在此情况下,北京大学需要一些有着新思想的教授,陈独秀等人受蔡元培邀请来到北京,《新青年》编辑部也随陈独秀一齐来到北京,编辑部就设在北京大学的红楼。

红楼原是学生宿舍的一部分,后又改成图书馆、文科教室,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不久就搬到红楼办公鲁迅被聘为国学教授,李大钊被聘为图书馆主任及经济学系教授,与此同时,钱玄同、刘半农、李四光等著名学者皆曾在此任职任教。所以纪念馆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现在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外表仍然是1916年刚建成的红砖砌墙的样子,散发的依旧是经久不衰的文学气息。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置疑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中国发生了几起思想解放运动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也一样,最根本来说这些都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抨击封建旧文化,发扬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是一场新旧文化的革命斗争。他们的想法确实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新,为之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也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只是作为《新青年》的主编来起到一个领导的作用。同时许多知识分子都只会空谈大道理,并不能拿出任何有利于改革的有效建议。而且这场思想上的革命的范围被局限了,普通老百姓仍然不懂何为资产阶级,何为民主科学。

再说这场运动没有和群众相结合,只做思想动员,回避斗争,也没有提出明确反帝。最后对于袁世凯发起的“回归孔学”只是一味地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产主义文化,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军阀统治时期需要的是革命而不是改革。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对科学自由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传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

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由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共同发起,其中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有很多。1918年,胡适加入《新青年》,成为一名编辑人员。在陈独秀等人倡导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胡适给予拥护和支持,并发起白话文运动。

胡适

胡适

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胡适自己创作了诗集《尝试集》,引起了社会各界巨大反响。这部《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形式创作的诗集,对这场新文化运动来说,胡适创作并发表的《尝试集》具有深远而积极地影响。胡适将诗行文自由、语言浅显易懂等特点运用于诗集创作之中,让更多国人看见了白话文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

除此之外,胡适新文化运动贡献还表现在他曾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希望中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点,积极运用于建设本国之中。虽然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观点有些激进,但是他旨在号召国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对于打击中国传统旧思想、旧观念等具有积极地意义。

提起新文化运动,都会想到勇扛大旗的胡适,他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胡适积极努力推进之下,才让白话文运动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主要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统治者专制,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胡适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台上发表演讲,高度倡导白话文的优越性。这时,有个女学生提出了异议,说文言文比较简洁,而白话文则比较繁琐,并举例“无能为力”这个词,用文言文仅有四个字,说成白话文,将会是很大的一段话。胡适则说,不然,无能为力用白话文来代替,只需三个字就好了,那就是“做不了”。这段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的思想。1918年5月,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的小说《狂人日记》的出版,中国逐渐开始摒弃了文言文,开始使用白话文了。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将矛头对准了统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孔孟思想。孔孟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巧妙地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了维护君主制专制的道德工具。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其核心的运动思想。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不少拥护帝制的人,开始鼓动君主立宪制和“国不可一日无君”等错误思想,企图逆转历史潮流,将中国重新带回封建制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首的,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一九一六年》、《民彝与政治》等论文,对帝制和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新文化运动给予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使其开始觉醒,并主导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它是中国历史一次空前绝后的人民思想大解放,也是人民对科学和民主自由的渴望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以倡导科学、民主为中心的,它对于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礼教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当时,虽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封建思想仍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使得人民认识和了解了民主的意义,唤醒了被禁锢千年的中华民族,对反封建,反帝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新文化运动主要针对孔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推广天下后,历朝历代对孔学无不尊敬有加。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了孔学并非中国全部国学的理论,让当时的中国人,更能接触和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思想。

总结以上积极点,新运化运动的地位在当时中国,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旦实行后,中国便开始拥有了独立的民主思维,不再被封建礼教进行控制。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并不能完全依靠个别几个人的努力,他们虽然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是事实上,却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思维性,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难以在中国实行。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颇和片面性,他们都以一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用来看待事物,难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免责声明--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这篇文章828la34368。

【结语】: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4368'></small><noframes id='828la34368'>

  • <tfoot id='828la34368'></tfoot>

      <legend id='828la34368'><style id='828la34368'><dir id='828la34368'><q id='828la3436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4368'><tr id='828la34368'><dt id='828la34368'><q id='828la34368'><span id='828la34368'><th id='828la34368'></th></span></q></dt></tr></i><div id='828la34368'><tfoot id='828la34368'></tfoot><dl id='828la34368'><fieldset id='828la3436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4368'></bdo><ul id='828la3436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