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

分类: 历史

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

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是我国清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几百年来人们对于他的欣赏大多偏重他的书画作品,往往会忽略对他的诗文进行研究,到目前看,人们对于郑板桥诗的研究还是偏少。

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的诗《竹石》

可能因为郑板桥在书法和绘画上的艺术成就过高,导致他原本非常优秀的诗词被现代人所忽视。但是现在看来,社会上对于郑板桥诗的研究也越来越过,研究的也越来越深入,这对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有很大帮助。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的时候做的一首诗,展现的是关心百姓疾苦,愿意关怀百姓为百姓谋取福利而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能很好的展现出郑板桥为官时候的心态,就是一心为百姓办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一首诗《竹石》,从中不难看出郑板桥对于竹子的热爱,关键是对于竹子的性格,郑板桥更是热爱,这也展现出郑板桥以竹子来比喻自己的感情

郑板桥的诗造诣非常高,而他的诗主要有这几个特点,没有陈旧套语、多使用白话代替古、采用暗喻的方式比较多。郑板桥的诗开启了一种新的篇章,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写作手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竹子,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也有很多,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我们无从考证,但是确实为郑板桥这个人物增色不少,也为郑板桥作品的由来增加了更多的故事色彩。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有一个比较有意思。

郑板桥画竹作品

郑板桥画竹作品

李婵和郑板桥外出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知道了就给李婵送了请帖,没有给郑板桥。于是李婵就想郑板桥炫耀,郑板桥说我们一同来,那么明天一同去,我没有请帖就装扮成你的书童吧,李婵也同意了。

第二天两个人就来到了金山寺,李婵知道金山寺的大和尚叫自己来就是求自己的墨宝的,于是就到了内屋,想为大和尚留下墨宝。这时候李婵想捉弄一下郑板桥,于是就让郑板桥给自己磨墨,郑板桥笑嘻嘻的就开始了。

就在郑板桥给李婵递毛笔的时候故意将笔掉在了纸上,李婵非常生气,就说这没法写了,你来写吧。大和尚看到自己珍贵的纸竟然这样就被一个书童浪费了,真是可惜,但是面对李婵他又不好意思发火。

郑板桥说自己不会写,就画一下吧。于是就在纸上开始作画,不久以后就画好了一幅竹子,还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印章,大和尚看着竹子栩栩如生极为喜欢。当大和尚看到印章上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郑燮的时候彻底惊呆了,赶紧道歉并让小童为郑板桥上好茶。这就是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最为著名的艺术家,现在人对于清朝书画作品的青睐不必赘述,而最爱就是郑板桥的作品。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之一,他擅长诗、书、画,人称“三绝”。

郑板桥《竹》

郑板桥《竹》

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呢?对于郑板桥来说最擅长画兰竹。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过很多东西,有竹子、兰草、石头,也画过松树和菊花;但是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竹,其次就是兰草。

郑板桥曾经自己写诗总结自己画竹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蕴藏着郑板桥对于画竹子的深刻认识。

郑板桥认为作画要精心,如果你不精心就不能达到优秀的地步。作画也要最终达到删繁就简的局面,因为艺术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一定是简单的,并不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简单的元素表达的就是作者最为深刻的思想,展现的就是最为艺术的一面。

郑板桥认为画作要追求的就是三个阶段:生、熟、生;用郑板桥自己的话说就是做到“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这才是做到了最高阶段。

就现在来看,郑板桥擅长画什么,还是画竹子,因为他在这上面研究的时间最长,也是最为喜欢竹子这种植物,竹子也最能展现郑板桥的气节。而至于其他植物,虽然郑板桥也长期涉及,但是并没有竹子画的好。

郑板桥的画多少钱

郑板桥的画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非要问郑板桥的画多少钱的话,只能回答要看在哪个时代了。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的画

在清朝时代,郑板桥画了一辈子的画,对他而言,画画不仅是精神上的慰藉,还是物质生活上的需要。众所周知,郑板桥早年家境贫寒,他们家是书香门第父亲是教学先生,教书历来都是道德高尚、物质贫乏,郑板桥和父亲一样也是教书先生,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孩子生病,家里买不起药,没人医治过世了,父亲也是同样的状况离世的家庭艰难,郑板桥只能去杭州卖画,那个时候他的画能够卖到什么价钱,没有历史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也不难猜想他的卖画钱不多,卖画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到了晚年,郑板桥又开始卖画,他为官清廉,没有多余的钱财,只能靠卖画,这个时候的郑板桥名气很大,他居住的扬州是个很大的书画交易市场,来向他求画的人很多,他制定了一个价目表,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明码标价的画家,画分为大、中、小分别是六、四、二两银子,最便宜的扇子要半两。清朝的一两银子最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三百多元,就是说他的画最低一百五十元,最高达两千元。

郑板桥的画曾经卖过一千两,就是现在的三十万元,当时看来已经是天文数字。如今只要是郑板桥的真迹,都是当时的几十倍,收藏价值高的还是当时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从这里可以看出,郑板桥的画多少钱一个是因为郑板桥的作品质量,还有一个和他的精神也是脱离不了的。

郑板桥名言

郑板桥,清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兼诗人,有着坎坷的经历。在他的一生之中有着很多的闻名后世的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很多的名言佳句,以下几个是较为出名的。

郑板桥诗

郑板桥诗

“难得糊涂”,凡是知道郑板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郑板桥名言之一,郑板桥曾经先后在朝廷的两个地方当过知县,对于官场中的黑暗有着很深的体会,可是他自己却是不会同流合污的,可是想也知道,再官官相护的官场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对于那些黑暗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又无能为力,因此就想装糊涂,但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够装糊涂,因此他就发出来“难得糊涂”这样的感叹。一句话代表了郑板桥对于现实无奈和心酸。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在他的传世画作《竹石图》上的,这几句话,通过写竹子那种顽强不屈,不畏环境艰难,坚强生长的精神来鼓励人们学习竹子的这种精神。这首诗对于后世之人有着很高的励志作用。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郑板桥名言通过屋舍不用大,花不在多来体现出郑板桥淡泊名利,是富贵如浮云的高洁品质。

郑板桥名言还有着很多,有励志的,也有描写友情和其他的,从这些名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谈泊名利,心怀天下,对友情至真,对亲情至善的人。因此,我们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流传后世了。

郑板桥兰花

郑板桥我们都不陌生,可以说很多的人都读过他的诗歌,如《咏雪》。不过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身上还有着名画家、名文学家这样的称号。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作品·《兰花》

他曾先后任职两个地方的县令,不过由于他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因此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在后来的时候被罢免回家。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极其擅长,并且喜欢画兰花,对兰花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他将兰花比作是君子, 认为兰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在他的一生的作品之中,大多数的画作都是以懒、兰花和竹子为主题的,只有少数的作品画了其他的物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兰花的执着和喜爱。

由于郑板桥喜爱兰花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兰花习性,他还寻访了各种关于兰的书籍来读,还不时的向懂的种植兰花的有经验着请教,并且在他居住的地方也种植了几株的兰花。长时间的与兰打交道,使得郑板桥积累了很多的关于养兰的经验和知识

郑板桥喜爱兰,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他经常会有感而发的以兰为题做一些诗,把自己的经验及兰的生活习性和品格加以介绍,这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兰花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材料可循,并且通过科学验证,郑板桥的很多对于兰的栽培之术都是很符合现代化的,这为后世兰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弘扬作用。

郑板桥三绝

郑板桥作为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知名度极高,而他之所以到现在还能为世人所记忆,主要因为郑板桥有三绝。正是因为这郑板桥三绝,让郑板桥名垂青史。但是关于郑板桥的三绝有三种说法。

郑板桥三绝

郑板桥画

首先是“三绝诗书画”,这也是现在人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郑板桥在晚年辞官回家,这时候的郑板桥已经非常有名气了,所以他的好朋友李啸村就赠给他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这就是郑板桥三绝的来历,可以说这副对联的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所以在当时也得到了人们的赞同,并被流传下来。郑板桥在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任何一个方面拿出来都能称之为大家,而他三方面都很强,所以被称为三绝也是理所应当的。

也有人认为郑板桥的三绝是“兰竹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郑板桥在绘画上,这三种东西画的最好。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竹子,其次就是兰草和石头,并且在这三方面的造诣最高,所以有人将郑板桥的这三个称之为三绝。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绝听看说”,这是郑板桥在为官的时候,百姓送给郑板桥的,意思是说郑板桥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清官,能为百姓着想。听是郑板桥能倾听百姓疾苦,看是郑板桥能看出百姓苦在哪里,说是郑板桥敢为百姓说话,所以称之为三绝。

郑板桥对联

郑板桥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但艺术素养极高,文学素养也极为了得。而古代的文人都非常喜欢对联,郑板桥先生也是非常喜欢的,他一生有很多经典的对联。而但凡这样的艺术家都会有很多趣事,下面这个就是关于郑板桥对联的由来。

郑板桥对联

郑板桥对联

话说郑板桥在河南为官以后,被调到山东潍县去做县令,当地为了迎接郑板桥上任,全城张灯结彩。在郑板桥到达自己衙门口的时候,他并没有着急到县衙里面去,而是吩咐自己的随从在县衙的墙上凿洞。

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不敢去问,只能乖乖的在墙上开了几个洞,洞开好了以后从外边就能一直看见里面。这时候有人问郑板桥这是什么意思,好好的墙打了这么多的洞不可惜吗?

郑板桥笑着说,现在官场混乱,很多的官员都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树立新风,所以要把从前的腐败之风放掉,这才让你们在这里凿窟窿,这样才能透透气啊。

郑板桥为了为百姓办事,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又亲自作了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老百姓看到后争先恐后的来到这里,将自己的冤屈呈上,郑板桥都为他们公正的判决。

郑板桥对联是非常好的,不但工整还蕴藏着许多道理,常常人发人深省,深受人们的喜爱,传唱度也非常高,作为文化名人,这也为他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作为一名文人,自然是对偷鸡摸狗的事容不得,但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怎么一回事呢?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民间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得罪了上级,于是称病辞官回家了。在他辞官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在一个夜晚,天气非常冷,月黑风高,还下着大雨,郑板桥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正好这时有小偷光顾家中。郑板桥想道:如果自己高声呼喊,万一小偷跟自己动手,恐怕自己无力对付。但是小偷都进家门了。假装睡着了,任凭他在自己家中肆意妄为,随便拿取,又很不甘心。于是他略一思考,翻了个身面朝里,低头闷声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这个时候,小偷已接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小偷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传来声音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为何不翻墙而出。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里面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从郑板桥吟诗赶走小偷就能看出他首先来说为官很清廉,只带了一只狗,一盆花离开。人也很大度,遭遇小偷还提醒他屋外有狗。聪慧有智谋,有才华,出口成诗,这就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的故事。

--免责声明-- 《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这篇文章828la36695。

【结语】: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郑板桥的诗词作品赏析】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6695'></small><noframes id='828la36695'>

  • <tfoot id='828la36695'></tfoot>

      <legend id='828la36695'><style id='828la36695'><dir id='828la36695'><q id='828la36695'></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6695'><tr id='828la36695'><dt id='828la36695'><q id='828la36695'><span id='828la36695'><th id='828la36695'></th></span></q></dt></tr></i><div id='828la36695'><tfoot id='828la36695'></tfoot><dl id='828la36695'><fieldset id='828la36695'></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6695'></bdo><ul id='828la36695'></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