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

分类: 历史

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

马诗 李贺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组五言绝句诗,共有23首。从诗名就可以看出与马有关,李贺表面上是在或赞颂马或叹惜马,其实是在抒发个人感情和想法,比如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这一表现方式属于比体。

《马诗 其五》

《马诗 其五》

比如,其中被选入五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五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前两句,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这个“钩”并非钩子,而是一种弯刀。描绘的是边疆战场的情景,表达的是诗人有着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抱负,而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为祸甚重。后两句,其中“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鞍。诗人在问马儿何时可以上战场,其实是在问自己何时可以受到重用,一展才华。所以全诗是在表达诗人的实现抱负的渴望,也藏有报国无门的失意。

再比如,组诗的最后一首,“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前两句,写汉武帝想要长生不老,烧金银来炼丹,却只得到紫烟几缕。后两句说,原来武帝在马厩里养的不是天马,不过是凡马,所以不可能让他升天。一个“肉马”不仅表明它们凡马的身份,也写它们被喂养得肥胖笨重,浑身是肉,这样的马跑都跑不动怎么带人上天。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在借古讽今,既讽刺在位的皇帝昏庸迷信,大臣腐败无能,也暗示有才有能力的人没有被重用的现实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

李贺生于公元790年,死于817年,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唐诗的风格从中唐到晚唐的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贺画像

李贺画像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763年才正式平定。而李贺出生那年是贞元六年,在位的唐德宗李适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而等到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命早逝,也才换了两位皇帝。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也还有将近一百年的国运,对于差不多三百载的大唐而言,现在一般认为唐朝是从836年开始进入晚期,因此李贺是中唐人。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又有“诗鬼”的美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几位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但与李贺所处的年代不同。他出生时,李白、杜甫和王维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不过他们几位从年代来看也都还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而李商隐出生时,他又已经离去世不远,李商隐被后世算作是晚唐时期的诗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贺所处年代属于中唐,也有人称他为中唐最后一位诗人。

当时,唐朝衰败之相已经十分明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贪官污吏,导致朝政十分腐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百姓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虽然李贺一生为官很小,但也亲眼见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除了许多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有许多借古讽今来揭露现实的诗歌,这些都与他所处的年代是有紧密关系的。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这应该是后世被称他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李贺画像

李贺画像

首先,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访。于是,两人给李贺出题,他也不紧张,拿笔就写下了一首《高轩过》,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在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虽然现在认定这首诗是李贺二十岁时所作,但也能说明他年少有诗才,声名远扬。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贺一生却十分不幸,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使他悲愤,二十岁就已经“一心愁谢如枯兰”;之后妻子的早逝,又加剧了他的感伤。最终李贺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贺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同样如此写诗的还有“诗仙”李白,与他不同的原因在于李贺诗歌的感情多是悲伤、苦闷的,这与他的境遇和性情有关。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诗鬼”名副其实。

此外,“诗鬼”之名与李贺本人的长相大概也颇有关系。据记载,李贺长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说是丑陋,身材纤细瘦弱,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像鸡爪。这不像鬼,像什么呢。

李贺生平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的后裔,因为武周时期对李唐子孙的屠杀,家道早已中落,不过他仍然对自己高贵的血统感到自豪。

李贺画像

李贺画像

李贺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李贺长相十分特别,纤细瘦弱,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像鸡爪。从小相貌奇特,他自幼也是聪慧非常,可以两者成了正比。据说,李贺只有七岁的时候,有次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来访,他拿起笔立马就写了一首诗,两人看后大惊,李贺从此扬名。

有才华的李贺,后天也极为努力。他少时每日太阳刚出来就骑着驴子出门,背着一个锦囊,心有所感就把诗句写下来投进锦囊里,到了晚上就可以合成一首诗。他的母亲怪他太刻苦,说他要到呕心沥血才会停止。因此,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的诗才已经声名远播。

之后,虽然李贺一直受韩愈等人重视和提携,可还是仕途失意。年龄可以参加科举时父亲去世三年服丧;正式参加进士举,又遭到嫉妒他的人的陷害,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相近,为了避讳不得举进士。李贺深受打击,写下了不少抒发不满和愤懑之情的诗歌。

811年,李贺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一职,虽然如此但也升迁无望,功名不成。又因为妻子也早早病逝,李贺性情忧郁也患上重病。三年后,他辞去官职,辗转做了三年的军队幕僚又无路可走,只好回到家乡,不久病卒,享年27岁。

李贺作诗的启示

“呕心沥血”是比喻为了创造和工作用尽心思。而这一成语其实就是来自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典故,在史书和李商隐的文集中都有所记载。而李贺对作诗的态度和方法都可以给后世许多启示。

李贺画像

李贺画像

李贺作诗十分严肃认真,他每天早上骑一头驴出门,带上一书童,背着一锦囊,遇到心有所得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锦囊里。晚上回去后他在吧诗句合成一篇,如果那天不是大醉或者吊丧就每天如此。他的母亲派侍女找来锦囊,发现里面诗稿很多,就责怪他:“这孩子只有到呕出心血来才会罢休。”

李贺对作诗的认真态度,启示我们,像李贺这样有天赋的人仍然非常努力刻苦,何况这些寻常之人呢?而他作诗的方式也极其有教育意义,可以说李贺诗歌方面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水平也是一步步提高的。如今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写作要积累好词好句,其实就是李贺作诗这一方法的延续。所以说创作,需要的是坚持多思考多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有进步的。而平日里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到厚积薄发,对于诗歌创作而言,也就是下笔如有神了。

另外,李贺作诗从不像别人那样先定题目在写诗,他不去牵强附会前人的作品,也不会受传统的格式所限制。正是因为李贺这样作诗的原则,才造就了他后来诗歌自成一风格,以诡谲见长。

--免责声明-- 《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这篇文章828la41142。

【结语】: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李贺怀才不遇 李贺马诗讽帝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1142'></small><noframes id='828la41142'>

  • <tfoot id='828la41142'></tfoot>

      <legend id='828la41142'><style id='828la41142'><dir id='828la41142'><q id='828la4114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1142'><tr id='828la41142'><dt id='828la41142'><q id='828la41142'><span id='828la41142'><th id='828la41142'></th></span></q></dt></tr></i><div id='828la41142'><tfoot id='828la41142'></tfoot><dl id='828la41142'><fieldset id='828la4114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1142'></bdo><ul id='828la4114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