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

分类: 历史

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

孔融认亲

《孔融认亲》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十岁的孔融利用“亲戚关系”成为了当时名气非常大的李元礼座上宾的故事,全篇主要体现了孔融的智慧。

孔融图片

孔融图片

《孔融认亲》开篇一句“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表明了当时想要见李元礼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是青年才俊或者是比较近的亲戚才行。但是孔融却利用亲戚这一条路巧妙的进去了,并且成了座上宾。

李元礼自然奇怪,便问孔融和他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他的祖辈孔子曾经拜李元礼的祖辈老子为师,所以二人其实算是通世交好。李元礼和在座的人便觉得孔融非常聪慧。这是孔融认亲这一篇文中表现孔融聪慧的其中一点。

《孔融认亲》中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表明了孔融的聪慧。就是在宾客中有一个人叫陈韪,他听了孔融的事情说了一句:“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什么成就。”这句话含有讽刺的意味,在座的人也不好得罪陈韪,便沉默了下来,倒是孔融丝毫没有不愉快,而是颇有礼貌的回了一句:“陈大人小的时候想必很聪明。”

一句话一说出来,陈韪是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一时非常尴尬。而孔融的聪慧更是淋漓尽致的体会了出来。

可以说《孔融认亲》通篇讲的是孔融的聪慧,以及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也是孔融名气的开端。

孔融后代

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生于公元153年,逝世公元208年,享年五十五岁。

孔融像

孔融像

孔融出自书香门第,博学渊原,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幼年勤奋好学,能诗善文,他后来当了官之后经常举荐贤才,传播儒学文化。只可惜在后来因为批评曹操言辞太过犀利被曹操所杀。孔融这样文人,想必也都是有着那些所谓的傲骨,乐于做些批判之事,不知明哲保身,将曹操惹怒引来灭族的惨祸。他被杀,也或许是曹操早就想借机除掉他,只不过是时机早晚的问题罢了。

他的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也同时被杀害,民间有许多关于孔融后人的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历史上还是未被得到证实其后人的存在。在他与妻子遇害之后他的其余六个兄弟却不知所踪,也许曹操杀人会有些漏网之鱼,给他们逃了。史书并未有所记载关于孔融有后代的,或许是有他的后人的,只是并没有证实罢了。他生平也写过不少文学著作,代表作《荐祢衡疏》,反应了汉末动荡的年代与现实。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之势战火不断,他的许多作品也在祸乱中消失,着实令人觉得惋惜。

尽管没有找到孔融的后代,但他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传了下来,孔融让梨的典故大家想必都在课本里学过,这个故事其中讲到的道理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

孔融的父亲

孔宙,字季将,他的官职是泰山都尉。是东汉的鲁国人,孔贤的儿子,是孔融和孔褒的父亲,也是孔子的第十八世孙。生于公元103年,逝世于公元163年,享年61岁。

孔融画像

孔融画像

孔宙是好学之人,治儒家文学《春秋》,常向国家推荐有才能的人士,后来被授予了郎中之位,这才举家迁到元城。因平息泰山动乱有功,被人称颂。而在这个时候,泰山四周动乱不堪,始终不得安宁,孔融被授命作泰山的都尉。于是泰山的动乱让他来管,交给他来希望他好好治理这一带。眼前的事情也孔宙临危受命,却不能简单的就能解决的。可是孔宙毕竟是聪明的读书人。

所以说啊,书读的多了,终于还是有用的!孔宙用他所擅长的文学来管理,以文治理,这样过了一个多月,那动乱终于还是平息了下来。因为他治理泰山之乱有功,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也是想要后人记得他的政绩。有人筹钱采集石头为他建立了一座碑石《孔宙碑》,这碑现在存在的地方是今曲阜孔庙东庑。

孔宙好歹也算有功绩的人,一直到六十多岁才死,算的上是安享晚年了吧。可是他的儿子就没有那么好命了,言辞犀利容易得罪人,后来被曹操这个一代枭雄给秒了。不过他毕竟还是生了个好儿子,虽说到了孔儒这一带孔家最终还是灭亡了,因为孔儒得罪了曹操,可是儒学的精神还是被后人记住了。

孔融是哪里人

孔融最被人熟知的可能是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但是他这个人的具体事迹却知道的不多。其中关于孔融是哪里人的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回答不出来。

孔融像

孔融像

根据历史记载,孔融是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人才济济,因为汉朝宗室的无能,各地反对势力越来越多,国家处在分裂的边缘,作为当时建安七子的他名声非常响亮。如果不是在东汉末年,他的成就可能会更大,但是东汉末年的局势却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朝局动荡,之后更是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少的国家。而这个时候的曹操野心已经显露了出来,而孔融当时的名气很旺盛,经常抨击政治,并且言辞方面并没有避讳,更是对慕名而来的官员或者其他名流来者不拒,在家中畅谈国事。

如果孔融不是东汉末年的人,可能会受到贤士的待遇,但是偏偏生在这个时期,还遇到了曹操这样多疑的人,后来,孔融的行为终于惹怒了曹操,一怒之下竟然杀了孔融一家,而孔融的幼子除了留下一句“覆巢之下无完卵”便在历史上被抹去。

所以很多人在问到孔融是哪里人的时候,知道的人无不感叹他生错了时代,如果生在一个政治开明的时候,他未必不会成为一代贤成,而他的儿子,或许也会成为历史名人被千古流传,而不是小小年纪就去世。

孔融的诗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作诗对于他来说肯定是手到擒来的。但是从小到大,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除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外,对他的诗作却很少提高。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融的诗,看看他的作品到底有着怎样的特色,能够让他在“建安七子”中占得一席之位?

孔融像

孔融像

孔融的诗很多已经失散了,现在存的比较完整的一共有八首,但是在这八首中,比较有历史价值的是《临终诗》。 其中“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两句,充分的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孔融是一个蔑视权贵,刚正不阿的人,所以他得罪了很多的朝中官员,甚至于惹怒了曹操而被杀;“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句诗总体来看是悲观的,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

另外还有《六言诗》,如“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成衰。僭上虐下专威……”,不但痛斥当权者,同时也将董卓以下犯上,举止谋逆形象的表达了出来,这些还不够,他还把面对以上作为,官员的态度也描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其文学天赋之高。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作者对他的评价是说他的诗作中,激愤高于文笔,多辞藻华丽却很少阐明道理。那么就现在来看,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客观的,孔融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

--免责声明-- 《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这篇文章828la65400。

【结语】: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东汉名士孔融认亲的故事解读】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5400'></small><noframes id='828la65400'>

  • <tfoot id='828la65400'></tfoot>

      <legend id='828la65400'><style id='828la65400'><dir id='828la65400'><q id='828la6540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5400'><tr id='828la65400'><dt id='828la65400'><q id='828la65400'><span id='828la65400'><th id='828la65400'></th></span></q></dt></tr></i><div id='828la65400'><tfoot id='828la65400'></tfoot><dl id='828la65400'><fieldset id='828la6540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5400'></bdo><ul id='828la6540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