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

时间: 2020-09-01 23:09:40 分类: 美文赏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

作者:小艺娱乐

发表时间:18-03-1320:45

作为一部“中国特色”的大片,《唐山大地震》其实并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灾难类型片”。虽然在影片开场借助外国特效团队再现的唐山大地震场景。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特效水平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体现,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仍然不在于对灾难场面的展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如同《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余震》一样,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那些幸存下来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后的漫长时光里,重新找回丢失的家庭亲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山大地震》如果一定要按照类型片分类的话,它更应该算做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

但无论《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灾难片还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它都不是一部适合全家观影的影片。由于影片故事所涉及到的极端环境下的惨烈人性选择,以及微妙复杂的两性情感关系,加上影片开头和结尾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再现,我个人建议未成年观众不要观看本片。

但对于大多数成年观众来说,《唐山大地震》则可能是一部能够打开他们情感闸口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保持了冯小刚导演一贯的叙事风格和水准,对于那些期待看到一部艺术精品的观众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失望。整部电影除了开场大量借助外国特效团队才得以实现的地震灾难场面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技巧都没有超过《手机》和《集结号》这两部电影。

作为一部从小说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具有一个气势很大的片名,但它的故事却仍然没有完成类型化叙事的突破。原著小说《余震》以姐姐的故事为主线,完成了一个跨度三十年的故事;而电影《唐山大地震》则将故事主线分散为三条,分别是母亲、姐姐和弟弟,而且母亲的故事线索明显是支撑起整个电影故事的主线。这个电影故事的切入点和改编思路,很技巧地回避了这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的激荡变革,而是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情感变迁上。作为一部有唐山市政府参与投资的大制作影片,这种改编思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自然是一种最为安全的叙事策略。整个故事的重心从姐姐转到母亲,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这部电影的市场切入点的改变。如果《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仍然以原著中姐姐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曲折人生经历为主线,整部电影的故事格局就会落入到相对私人化的个人情感体验范畴,势必无法容纳各个投资方在叙事和资金方面的要求,无法成为一部“中国式大片”。而现在电影将故事重心放在母亲身上后,整个故事就从相对私人化的情感表述,转变为更加通俗的家庭伦理故事。从当下中国观众对于这种故事的接受度来说,虽然整个故事仍然停留在电视情感剧的层面,但无疑增加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认可程度,扩大了观影人群的基数。作为一部目的明确的商业影片,《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唐山大地震事件本身,或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的层面,而是运用了大量通俗剧手法,渲染和强化了一个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奇情故事。整个电影故事的三条人物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平行铺开(但同时又非常技巧地错开了所有过去三十年中的重要标志性年份),三个主要人物几乎毫无变化地跳跃完成了三十年人生历程,浓缩了几乎所有人生苦情场面。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在观看《唐山大地震》的过程中,只要观众愿意在影院的黑暗中开闸泄洪,那么流泪这种生理反应几乎是不被个人主观意愿所控制的。换句话说,只要观众还是一个具有正常情感模式的人,只要观众不去故意违抗自然的生理反应,那么在看到《唐山大地震》中的诸多悲情段落时,流泪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观影反应。这种配合商业策略的电影手法就其本身而言并无对错之分,现在的观众需要一部能够让自己释放各种压抑情绪的催泪电影,市场就自然会提供。但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快速消费品,《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又要面对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巨大灾难和无法痊愈的心灵伤痛,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而且现在还在诸多普通人的心中悄然延续着。《唐山大地震》等于是被迫遭遇了这样一个几乎是永恒的电影话题:如何完美地平衡一部电影的商业和艺术元素。从《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来看,它明显是无法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使命的。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元妮一家人,固然悲惨的身世令观众不得不哭,但如果我们将视野上升到民族集体回忆或者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的层面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们就会疑惑地发现,这部电影中元妮一家人几乎完全是和真实社会隔绝开的,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甚至连元妮家的邻居都没有出现过。虽然从叙事策略来看,这种几乎是架空的故事手法无论从审查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都相对安全,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点就成为这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的巨大缺憾了。片中和真实历史有密切相关的事件寥寥无几,除了直接构成叙事基础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外,就只剩下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了。但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这个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变成了一个和影片故事以及人物命运毫无关联的一个奇观性的视觉展示,从电影角度来说几乎是令人费解的: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却没有和电影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产生任何联系,那么在电影中对此事件的展示,其目的又是为何呢?如果我们放弃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在艺术层面上的要求,仅从文化消费产品的角度来看《唐山大地震》,我们就能很明确地看出,它所有的叙事技巧都服务于一个明确目的: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费诉求,通俗点说就是要满足观众进电影院看到一场真实灾难的再现并为之洒下同情泪水的欲望。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特别是它的故事基础是一场发生在34年前的真实事件,如何处理大多数观众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必然产生的内疚或愤慨心理,则是《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在营销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微妙平衡。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伤痛回忆,用何种历史观和态度来看待这场至今仍在悄然延续的集体伤痛,则会是观众能否和这部电影取得相互谅解的关键。而能够营造出一个适合全民参与的情感宣泄氛围,或许会是这部电影完成市场使命的关键所在。

****************

重温传世经典《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个母亲的选择

作者:小艺娱乐

发表时间:18-01-2411:17

我觉得我这个标题比较适合做这个电影的名字。小的时候看作文老师都让写中心思想,这个电影看完了我觉得中心思想就是这。导演,咱能不浪么名字么?你拍的跟唐山大地震有什么大关系么?

听说很感人,我特意没看影评就去看了,结果我看了我看电影历史上最好的坐位,全场随我挑。看的是周一晚上6:30的场,全场只有四个人。听说过5亿了。不错

晚到了一会,没看到开头。作为一个没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人,徐帆的模仿的唐山口音让我不停地想笑,徐阿姨,如果口音咱学不像,可以用普通话的,我们能理解。故事倒是不错,可是我没看出这个和唐山大地震有啥关系。

我是个男的,这个母亲的选择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是一直的传统社会。何况在70年代。当时我姨一家压在底下

人家问我姨父是先救大人还是先救孩子,我姨父说先救大人。结果先挖出来的还是我的姨姐。 也没有谁要记恨谁。幸运的是他们家人都没有人受重伤。在特殊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对错,不必过于纠结,任谁都得决断。能喊的VS不能出声的,当然要先救能喊的。用了这么大的名头,讲这样一个故事,我不知道导演想要讲什么,后期又出现汶川地震唐山的救援,我还是不明白他要说什么,最后出现的纪念墙,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对生命的渴望,人与人之间在大灾大难前自然而生发出来的那种感情

其实有很多。为什么都不挖掘?出现些酒的植入广告还可以理解。突兀地出来中国人寿的广告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这样的灾难,中国人寿是能保得了唐山还是保得了汶川。我觉得这样的广告是对观众感情的亵渎。文不成文,这部可笑的电影真是让我无话可说,如果没有其它的相关电影出现,我觉得这个电影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这场灾难的真实判断。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事先声明我没什么文化。首先,我觉得冯小刚很垃圾拍的,我没读过小说,但是我想一定是个很凄惨的故事,让冯小刚和徐帆给毁了,我看他更合适去拍3级片。第一,故事开始爹妈就在车里胡搞,导致我的注意力全想车上发生的事去了,也许就我好色,不过,我觉得可以有一万种处理方式,让他们不留在楼里,应该让这对父母显的更伟大,开局就让我想吐,我不是唐山人,不知道他们怎么看这个开局第二

唐山大地震?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要是换个名,叫人生,我觉得能贴切些,忽悠人呢,从头到尾才拍了几分钟唐山地震。第三,继母对继父说到“真不着调”,差点吐了,真恶心,把那些救助唐山孤儿的解放军侮辱了,有必要来这段吗,想说明什么呢?因为我老是惦记着这话,方登继母死了我都没怎么感动,老觉得她是个小女人。难道就不能把继母,继父拍得更伟大点吗?就因为这句话,我怎么看陈道明都带点流氓气,真的害怕冯小刚加点雷雨情节进去。尤其是,陈道明去学校看见方登衣衫不整,我还以为他真要拍雷雨,那电影名应该叫“雷雨加地震”第四,也许小说上让方登怀孕,我就纳闷了,受过地震打击的孩子就那么超前吗,不好好念书,为了生孩子辍学,她能代表那些受过地震刺激的孩子的真实生活吗?第五,这章写点徐帆,有些出彩的地方,可是也没法不出彩,故事好啊,冯小刚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不能换个更像个妈妈的演啊,电影没有化妆吗,她怎么也不老啊

,本来刚一感动眼泪都含眼圈了,一听她的那特有的怪抢怪调,尖细的嗓音,马上没感觉了。就这个妈妈,冯小刚也不放过,又加点感情戏,修理个破电话,一个寡妇留男人在家喝酒,你们说能怨那男的吗,真低档第六,整个电影像个科幻片,一直在时空穿梭,能不能把一段故事讲明白再时空穿梭,飞来飞去,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就知道徐帆不老第七,当初老婆婆要把方达强行接走,徐帆当时站在路口,崩溃的心情演绎的我觉得还可以,可是到后来,就这个妈妈竟然和儿子方达一起强行把孙子留在自己身边,这都什么人啊,她老年痴呆啊,忘了自己当年要失去孩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吗,儿媳妇难道就能舍得自己儿子吗,方达还觉得自己很关心他妈,我看地震给他脑子震坏了好了,不写了,一写没个头,整部电影就最后个镜头让我感到震撼,那面墙,冯小刚还不如拍2个小时墙,最后,我建议冯小刚去日本,拍点3级片,我估计肯定不错,他适合,大家说呢

****************

经典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作者:致富需要一个计划

发表时间:04-0618:14

导语:经典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中国人喜欢听评书,评书里既有“长坂坡”,也有“走麦城”。乡下人办红白喜事少不了唢呐,唢呐曲里既有“一枝花”,也有“哭皇天”。在文艺作品中感受大喜大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23秒的天变带来了32年的分离之痛,《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蹂躏人心的电影。影片说的是,一个平凡幸福的四口之家,因为地震而裂成碎片。父亲(张国强)倒在瓦砾之中,儿女被压在一块楼板下,母亲(徐帆)在二者只能救其一的必答题面前无奈地选择了弟弟。母亲从此生活在歉疚和悔恨中,幸存的女儿留下了一道心理阴影。唐山大地震的主冲击波维持了23秒,这23秒在电影里转化成了4分钟的山崩地裂。

好莱坞的灾难片看得多了,但看着中国式建筑坍塌、娄落、化为齑粉,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无可比拟。更重要的是,影片从这一刻起进入无法逃避的伤情段落,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心头大震。女儿家总是心重。虽然只是刚刚上学的年龄,但母亲一句“救弟弟”,使她的心彻底冰封。天灾压顶,劫后余生的人本来就郁闷难遣。更何况,一个童稚的心灵遭到了亲人的“背叛”。她不可能体会母亲的两难和心碎,她只知道自己被无情地抛弃在废墟下面。小女孩眸子里的光彩慢慢熄灭,让人情何以堪?女孩儿带着对母亲和世界的怨恨,“隐姓埋名”地进入领养她的家庭。养父(陈道明)和养母(陈瑾)给了她浓浓的父母之爱,但她仍然像拒绝融化的冰,每每被半夜的噩梦惊醒。

长大成人,爱生子,她带着一腔的决绝消失又出现,当养父再次让她去找生母时,她说:“我不是记不起,而是忘不掉!”可见,化为废墟的城池可以重新挺立起来,而人的心一旦散碎成片,就再也难以收拾。略感遗憾的是,女儿这条线删减的太多,出现了明显的跳跃感。留在唐山的母亲一点儿也不比她活得容易。家园得到重建,她心里装的还是死去的亲人。不是没人要,她的世界里无法容下另一个男人。她的儿子奋斗成了一个有型有款的人,她还是不肯离开安放灵魂的老房子。当中国人普遍热火朝天地向着新生活飞奔时,她形容枯槁地承受着次次心灵的余震。

孝顺的儿子面前,她的坚持近乎不通情理,她实际上是用自虐来求得畸形的安宁。影片由幼小的女儿对母亲心生怨恨始,由成年的女儿和苍老的母亲和解终。多年以前,台湾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引爆了中国人的泪腺,而这部影片也可以根据其主线命名为《女儿再爱我一次》。这路影片最容易被拍成为催泪而催泪的滥情片,但《唐山大地震》一路娓娓道来,绝无刻意向观众邀约眼泪的煽情化处理。相反,它时时节制、每每收敛,每当我以为嚎啕将至,它却镜头一转,轻巧地进入了下一个场景。

这其实是高明的手法,让观众跟剧中人哭成一片那是电视剧的做法,电影就是要隐忍不发,那种缠绕氤氲、无处伸张的悲伤最是打动人心。当然,情感的水位不断上升之后总要决堤,在墓碑林立的陵园里,重逢的母女实现了泪眼相望的和解,也放出了大快人心的悲声。除了这条主线,沿路还铺设了很多情感“炸点”。奶奶(吕中)对儿媳(徐帆)的体谅,养父对女儿的疼爱,无不搅动人心。“养父”发飚痛吸“薄情郎”的时候,一种无比畅快的情绪弥漫开来。“女儿”张静初和“弟弟”李晨重逢的时候,一种苍天有眼的庆幸感让人坐立不安。两个第三代都叫“点点”,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有一种冥冥之中“点对点”的奇妙。

本文是小编对《唐山大地震》的一些解读和看法,码字辛苦,喜欢的小伙伴朋友可以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哦!

****************

重温传世经典《唐山大地震》影评——人物介绍

作者:娱乐一大家子

发表时间:18-01-2415:12

对于一个,只懂得关注剧情和人物性格的人来说,看唐山大地震,最深刻的是里面的男人与女人。方大强—— 一个最普通的卡车司机,赚的钱不多,但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庭,有儿有女,一个娴熟的妻子,心满意足了。但上天却要这平凡的一切都消失,23秒,他在那一霎那,推开的妻子,一个平凡的男人,在危机的时候,做了一件最平凡却又是本能的事——保护自己所爱的人,那个曾经山盟海誓,说要给予她更多的女人,他的妻子。方达——在那一刻,她母亲选择了他。或者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他生存了,但上帝同时剥夺了他的手,或许这样就扯平吧,与那个在“消失”了的姐姐扯平了。在所有人的期望中长大,但选择了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远走他乡

一步一步创立自己的事业,最后衣锦还乡了。没有忘记她的母亲,那个放弃了自己亲生姐姐的而换取他的母亲,不停的尝试去明白究竟母亲内心的那份执着和那份坚持是什么,当他坚持把他的儿子,让他母亲抚养和照顾时,他用那最朴素的方式,回馈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饯行,原来他明白的,他明白他母亲心中的那份惭愧,那份痛苦。没有放弃自己,虽然从那场灾难中走出来了,但是没有忘记那种苦,当走在唐山救援队的第一线,当他可以以陈述的语气,说起那23秒时,其实他明白,即使历史已过去,但他仍亏欠他姐姐,那种亲情,亲人,终究是亲人。王德清—— 一个军人,他把他全部的爱,给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养女和妻子。他爱着他的妻子,那种妻子死后仍然深爱的表情,让人感慨。他用最合适的方式爱着他的养女,尊重她的选择,没有束缚她,始终以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方式爱着她,只有她幸福就可以了,即使离开他,去寻找他真正的亲人。他,全是诠释了父爱,一种正确的爱的方式。 李元妮—— 一个平凡的妻子

母亲。在地震的时候生还了,但是却又用30几年来赎罪,爱着他的老公,时刻的陪着,爱着,即使人以消失,但是仍然守护着,守护着那份夫妻之情,虽然里面有感恩之情,但同时是对爱的诠释。在最痛苦之时,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她用30几年来对她的女儿说:“对不起!”。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那是唯一的选择,但她清楚,她要用孤单来赔罪,对她女儿的赔罪。她守护着那个家,那个只有虚壳的家,痛苦的让他的儿子去飞,在方达说:“你当时还不如去救我姐!”,那个瞬间的一巴掌,包含着多少的愧恨,对自己,那个痛苦的决定,真的,一个女人有多少个30年?方登—— 她没有忘记那一句:“救弟弟。”是的,那句话向利剑一般的话,把她的心刺碎了,孤单、抛弃、不甘心所有的一切只能一个承受,她恨,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她是从唐山大地震中活过来的,她没有忘记意外、死亡所带给她的冲击力,在那个最需要的时候她回去了,救所有能救的人,她没有放弃那个意外的女儿

因为她清楚珍惜。“当我看见弟弟活着,那真的很好。”是的,那时的她明白了何为亲人的意义,也放下了那份仇恨,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重新目睹生离死别的时候,她明白了,活着真的很好,亲人的意义。方达的奶奶—— 一场意外,让她在乎的儿子离开了,让她的孙子少了一只手臂,她不喜欢那个女人,那个把她儿子拐走的女人,那个所有人都受伤了,但她却安然无恙的女子,但她却在那个时候,把她宝贵的孙子还给了那个女人,她懂得那个女人的痛,她比任何人都痛。活着的人宁愿死的人是他们,痛苦的活着,但他们也清楚,他们必须得活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挺不错的。23秒这短短的时间,影响了一家人32年的生活,以小见大。这种叙事手法在很多灾难大片里面不少见,比如<后天>和<2012>,都是具体描述一家人面对灾难的过程。因为在大灾难面前,影响力是惊人的,一部电影是不可能用“全局”的手法来阐述灾难给人带来的痛苦的。所有的特效也只是衬托,只是表象,真正震撼人心的是灾难过后人物心理的变化。在这一方面冯小刚着力很足,也是很多人没有看出来的,那些评论电影的人多数只看到了冯小刚如何把该有的剧情给省略了,前后衔接有多么不合理。但是,那些根本不是重要的因素。方达如何从一个拉车的变成一个旅行社的老总还开上了宝马?这个重要吗?方登如何当上家庭教师如何找到一个外国男朋友,这个重要吗?

方登原来那个男朋友出国了,杳无音信,这个重要吗?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如果真的把小说里的所有细节都呈现出来,那应该不叫电影,是电视剧。那些次要的因素,对于电影要表达的意思没有重大影响的,该省略就省略,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而且,观众又不是傻子。这部电影是灾难片,在地震的那个场面采用了暗调低饱和度的风格,使气氛看起来非常死惨。但就算是在这样的凄惨的情景,我国的五星红旗的颜色依然是鲜红的,特别的明显,因为毛主席的恩情比天大。等方登被收养之后,画面的色温开始明显变暖了。当然,是伴随着邓小平上台,改革开放的大好前景之下。特别说一下方登的加拿大老公,演技实在太烂。在这里特别提出特别想说一下这部片子的植入广告。目之所及,有剑南春、工商银行、宝马、iphone、海信……其他的没记住。我觉得这几个品牌的广告的植入还是比较柔性的,相对于其他国内电影来说。只是剑南春第一个广告植入停留的时间有点长,比较生硬,而宝马的更加犀利——方总的座驾,方达老公的座驾,以及前往救灾现场的SUV。其实还有一个重大的广告主,在两次大地震都出现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亲情无限——《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作者:讷讷的故事

发表时间:18-05-0721:02

故事一开始讲述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弟弟一个姐姐,父母双亲都在,可是因为弟弟小,所以妈妈经常让着弟弟,只剩一个西红柿了,两人都要吃,妈妈还是给了弟弟,但是答应姐姐会给她的,于是,姐姐就有一点不服气。

在一个夜晚,姐弟俩独自在家睡觉,忽然一个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这姐妹俩措手不及,爸爸妈妈迅速跑回家,爸爸冲了进去,留妈妈一个人在外面,楼房轰然倒塌,当看着丈夫的尸体抬出,妻子痛不欲生,突然传来了发现孩子的消息,妈妈重新燃气了希望,她冲了过去,救助人员给她讲解,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妈妈不忍心失去任何一个孩子,一直说:“两个都要。”救助人员拿她没法,就走了,妈妈突然小声的说:“救弟弟。”而压在石板下的姐姐听到了,闭上了她的眼睛。

姐姐醒来以后,发现她躺在了他爸爸尸体旁边,她起来了,一个解放军来说:“小妹妹,你的家呢?”姐姐不愿提起妈妈,硬是不说话,解放军把他带到了营地。终于,有人领养了她,一晃三十二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再次震动了中国儿女的心,姐姐和弟弟虽然生在异处,但是想起唐山地震,想起那些人跟自己的遭遇一样,都不约而同的到了救援现场,亲自救人。姐姐和弟弟就碰到了一块,姐姐就跟弟弟回到了家。

姐姐回到家,发现她的坟墓前(之前不知道还活着)放着几个新鲜的西红柿,不禁热泪盈眶,她还发现,她妈妈每年都买了她的练习册,她立刻抱住妈妈,说:“三十二年,我折磨了你三十二年。”这让我知道了,亲人永远是亲人,是分不开的亲人,虽然有时会偏爱比自己小的弟弟或者妹妹,但并不是剥夺了父母对你全部的爱,父母永远是爱你的。

还可以体现出,中国儿女凝聚在一起的心,也是永远分不开的。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就算生活有悲伤,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向前

作者:失眠的小可爱

发表时间:04-2515:06

“23秒”和“32年”,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只不过是两个最为熟悉不过的数字罢了,但是相对于元妮来说,当时23秒的抉择取舍绝对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苦楚,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的力量是那么的力不从心,不是她狠心,只是现实的不允许。

《唐山大地震》人物剧照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著名作家的《余震》一书,都说文学改编成电影很难,对于灾难性类型题材的影片拍摄更是难上加难,它充分考验着导演的艺术水准,哪怕稍微一点的不留神,就险些会把电影拍成为不愿买票的无聊纪录片。但导演冯小刚显然是成功,在人性的探索中更是收获了无数人的泪水和掌声。

《唐山大地震》人物剧照

说到唐山大地震距离我们现在也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了,况且这种题材的电影也已经被很多人纷纷效仿,很多人就会疑惑冯小刚导演的拍摄想法。其实,每一个人所做出的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管当时的地震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可是就身边的生活中,发生或大或小的灾难也确实不少,让人们心痛。这是对于当时受伤人们的一种回忆与哀悼,更是贴切的结合了这个多灾多难的现实生活,被赋予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很好的引起观众的心里共鸣。

《唐山大地震》人物剧照

这个电影刚刚上映就收获了极好的收视率,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控更是特别到位,显示了自己高超的文学底蕴。整个故事都很平和,原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可就是再这样的灾难面前变得支离破碎,妈妈对儿子的无情偏爱,在最后一秒钟决定抛弃女儿的内心历程,直到最后伤痕累累的女儿从废墟里站起来而带给观众的惊讶,整部影片无时不刻都把情绪把控的超级好,同时还有着极强的悬念,让观众津津有味。为我们显示了地震之后家园破碎的悲惨状况,人性的转变,以及最后将整个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救赎的高度,充分提高了整个故事的深度

《唐山大地震》人物剧照

一场灾难,改变了弟弟的一生,却也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在了姐姐的心上,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被放弃却又重新有了生命的希望,无论如何也都无法快乐的成长。整整三十多个年头,姐姐一直被这个事实所困扰,而元妮自然也不会好受,导演把握了观众的观影心里,用亲情来为影片提升了一个高度,的确,不论特效如何,但亲情永远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话题。

《唐山大地震》人物剧照

整部影片的基调都是偏向于悲惨的,直到最后,在音乐中才被给予了一点希望。表现了即使身在灾难中,也不会放弃努力向上拼搏的精神,这种动力鼓舞着我们。就算是生活有着悲伤,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向前。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让我忽然想起渴望、金婚一类的东西

作者:电影观后感

发表时间:18-01-2410:41

我觉得唐山大地震没有有些朋友说得那么糟,我之前看过一系列评论,包括一些豆瓣有名的影评人的,看过之后一比较,我觉得他们说的有些苛刻了。有些人主要针对植入、特效以及哭不哭,太执着了,没必要。老实说我觉得这个本子很难拍,尤其在政府介入到创作之后,非常难拍好,因为他有了导向了。包括汶川那部分,讲唐山救援队,我觉得很松散。本身叙事在中间一大部分都是不太精心的,看起来电视剧一样的节奏和剧情。我相信这属于中国老百姓熟悉的那种家庭电视剧,从老太太来接孙子开始,让我忽然想起渴望、金婚一类的东西,不是不好,但是放在这儿,太无感了。

我认为叙事上,如果强调的是余震的话,那么震对人的伤害,应该更有戏剧冲突,更讲究细节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概括介绍人物的一些生活演进,这个我觉得显得比较肤浅直白,没有嚼头。当然,中国在这一块普遍缺少能够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风格。我以为,如果像是枝裕和、山田洋次这几位比较细腻的人来做,会好很多。这不是冯的强项所在。前面十几分钟,还是让人觉得基本满意的,我觉得是突破,因为过去中国电影没有这样的先例。这是在从无到有,从导演到工作人员到演员都没什么经验,包括监制,他陈国富是干这个的吗?压根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摸着石头过河,要允许考的不好,毕竟考得不好和不考是两个层次。你从考0蛋到考20分,就已经进步了,不要一个劲儿的强调20分还是不及格。从根本上来说,冯小刚在尝试他不适合的类型和题材,他肯定拍的很累,压力很大。我想说的是,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中国电影要由冯小刚来拍灾难片?同样的,为什么中国电影要由张艺谋去拍三枪和山楂树?那天张艺谋说了句话,他觉得年轻人不够强,不能够冲击他们第五代的这个地位,而他自己觉得第五代本应该被淘汰的。

我认可这个观点,我认为大地震这个东西首先不应该让冯小刚拍,他拍了,就注定这个片子就是这样。不必拍桌子骂娘说冯小刚怎么这样。真的应该骂娘的是,中国那些讲究看了那么多灾难片的年轻人,观影条件比第五代年轻时好太多的年轻人,并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类型片上来,骨子里还在坚持做一个文艺青年,于是把开拓类型的重任交给了老一辈,这才是让人感到最无奈的。毋庸置疑,中国电影市场的贺岁档与贺岁电影,都是由封小缸的电影一手缔造!这十几年间,封小缸的电影只要进军贺岁档,基本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不赚得个盆满钵满!于是,在这个十分看重投入与产出、并具有天生营利性的电影行业内,在这个万分看重成王败寇、并以“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就论英雄的民族思维惯性里,在这个亿分绝对把钱当成爷 爷一样看待、当成皇 上一样恭敬的国度中,封小缸和他的一系列电影,即使算不得一曲神话,也还是可以称得上是一段佳话,即使算不得一块金字招牌,也可以称得上一张知名品牌!然而,如果我们从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准与思想价值的角度去作理性的分析时,封小缸和他的电影却恐怕回顾封小缸的诸多作品,我们会发现封氏电影的主要卖点无外乎有二,一个是喜,一个是悲。“喜”就是主打幽默喜剧牌依靠国产第一电影笑星葛叔叔,兼以沁人心脾的台词“口 活”服务于大众。二就是依靠“悲情”催 泪弹来轰炸观众,《一声叹息》因为现实所以不够煽 情,《夜宴》则是作者的举世皆醒中的自我伤感陶醉,直到《集结号》的诞生,封导演才算真正找对了观众的爱吃“酸的”的胃口!

至于《夜宴》显然是紧跟国产古装大片一路票房飘红之风,而《集结号》也显然是想抢先在中国电影内用“战争大片”来赚钱——这一题材在外国已有诸多成功案例,而在中国却还是空缺的情况下,封导演敏锐的商业直觉直接导致了《集结号》的问世!最近的《非诚勿扰》绝对是速成佳肴,葛叔叔是主菜,其他的幽默、风景、爱情、美 女、软广告都是调料,各种元素混搭在一起,结果老少咸 宜,皆大欢喜!当我们把《大腕》到《非诚勿扰》串成一条线来看的话,我们便会从中发现,封导演的电影有一条核心法则,那就是主攻市场回报!他拍《夜宴》也好,《集结号》也好,都并非是出于内心表达的需要,也不是对于故事本身的迷恋之深,而是明目张 胆地利用具有赚钱经验的类型片来抢占电影市场!

此时,当我们来眺望《唐山大地震》时,一道清晰的风景已经浮现在了眼前:以《2012》为代表可以取得超高票房的灾难片,在国内电影内尚未有同类型作品出现,而中国在近几十年间的多次大型地震更紧贴百姓生活与饭后谈资,此外,封导演又有自己擅长的对于悲剧与喜剧的驾驭能力,于是《唐山大地震》问世的逻辑与目的也就昭然若市了!说白了,就是学洋人拍灾 难片,并将非常本土化地来满足国人的口味,主攻战术显然就是:先赚眼泪,后赚票房!至于该片影片的品质,即艺术水准将会如何?这恐怕不言自明,因为热爱电影喜欢研究的朋友自然心中有数,因为在封导演的历年作品中,他们从来都没有发现过让人惊喜的镜头,而满眼都是国产电视剧惯用的跳接伎俩与固定机位!在他们眼中,这些作品从来都是一堆狗 屎拍摄出的一堆又一堆的狗 屎!

然而那些只为了在漆黑的影院中享受封导演的相声剧“口 活”服务的朋友们,哪里会理睬这些无聊的讨论,他们要的就是“有了快 感就哈哈大笑,有了悲 感就哇哇大哭”!在他们看来,炮制出这样巨著的导演才是电影界的一流大师!到底是大师,还是狗 屎?这还真祖 宗的是个问题!

****************

《唐山大地震》影评,讲述一个沉重的故事,让人们回忆不断

作者:不思不得其解

发表时间:05-1019:52

大家好!这里是不得其解频道,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不思。不思不得其解,不思不得其义,不思考就失去了看电影的意义,而每一次思考都会激起心海的千层浪花,都会让我们接纳那些心中无法理解的谜团。关注我,每天和不思一起看电影,一起思考,一起获得满意的解答!

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部经典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相信会有很多小伙伴看过这部影片,大家对电影也有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我还会帮助大家对电影进行回忆。相信会挖掘出很多其他的东西。好了,我在这里就要继续今天的正文内容讲解了。

在评价电影之前,我需要和大家一起回忆《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内容。在唐山,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之中,有二十五万同胞遇险,这是一场非常大的灾难。有一个家庭,父亲为了救孩子,进去了快要倒塌的大楼。其实,跑在父亲前面的是母亲,但是父亲在关键时刻把母亲拽了回去,自己去寻找孩子们。结果就是父亲失去了生命。在这个家庭生上发生的不幸还没有结束,一块水泥板压住了母亲的两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救援人员告诉母亲,她只能救一个,母亲选择了救弟弟。把女儿留在了废墟里,在挖出两个孩子之后,弟弟生命垂危,姐姐被人们认为已经失去了生命。母亲就带着弟弟去找医疗队,把女儿的“尸体”放在了父亲的身边。但姐姐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还被一家解放军收养了。等待着他们的是重逢,接下来的剧情我就不向大家剧透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电影院观看电影。

接下来就要开始电影评价了,电影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接下来我会一一给各位介绍。第一个就是电影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当然,这个现象是当时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现代社会已经好很多了。那就是重男轻女,这个封建糟粕。虽然说,拍摄出来会有一些残忍,但是也是在抨击这个思想。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出现了为救弟弟的剧情做的铺垫。家里只有一个西红柿,两个孩子都想要吃,但母亲还是给了弟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铺垫。在选择救哪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很纠结。电影用眼泪和语言“两个都要救”表现出了母亲的无助,因为有了西红柿事件那个很明显的铺垫,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了。电影大都采用的语言是方言,让人们更加进入剧情,并且所说的方言还是通俗易懂的,让观众很快就明白说话人的意思。方言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拨动了人们的泪点。

第二个是对地震的介绍。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有很大面积的虫子飞走,天气还很热,热得人几乎睡不着,并且在地震快要发生的时候,孩子房间的小鱼跳出了鱼缸,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是灾难开始的样子,在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关于灾难发生之前的动态,事出反常必有妖。让人们对怎样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更加关注了。电影在每一个时间段用的色彩描写是不一样的,一开始用的是柔和的色彩,表达安静平和的生活;在灾难发生时,用的是黑白色调,表明灾难带走了安静又平和的生活,将人们的世界变成了黑白色,没有色彩。这是我发现的电影的色彩变化。

第三个是灾难之下的母亲与孩子。母亲对女儿存在着愧疚之心,她一直在折磨着自己。世界上最大的折磨并不是肉体上的感觉,而是精神上的折磨。母亲一直都在念着亲人们,她念着父亲,一辈子都没有找到另一个老班,她念着女儿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愧疚之中。而两个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弟弟失去了一条手臂,女儿一直处在被抛弃的思想当中。在母亲知道女儿还幸存于世的时候,她问自己的儿媳妇:“她现在住在哪里”、“加拿大”,在那一时刻母亲就知道了孩子心中也是介意的。影片在母女相见的那一段拍摄得非常好,情感波动很强烈,让人落泪。我还记得一个让人心碎的镜头,那就是女儿在知道了妈妈的选择之后,留下了泪水,小女孩的眼泪带动了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外面母亲在发出声音大哭,里面孩子在无声流泪,两个都在心碎。

电影用地震这个灾难,讲述了一段有关亲情的沉重故事,让人们回到了那个时代。这是一部好电影,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就得到了很高的票房,现在还会有很多人们去观看它。一部电影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相信会流传很久。在电影当中,还有一个镜头是很震撼的,那就是母亲与长大之后的弟弟去给逝去的亲人们烧纸。镜头还拍摄出了很震撼的画面,我在这说的震撼是让人心灵上的震撼。采用了高空俯摄的画面,从路的开始到尽头都是跳动的火堆。这个场景真的让人很震撼,但是在震撼的背后,那就是心酸了。有很多人因为这场灾难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从这个镜头就可以想到很多道理。比如:热爱生命中的每一秒钟,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好好珍惜你现在的生命,比起那些已经没有的人来说,你已经是很幸运的了。生命是渺小的,但是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改变一些现状……

在文章的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也让广大网友们流泪。那就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阻止了妻子进随时会倒塌的楼里,而他进去了。在父亲进去后不久,大楼就倒塌了,而父亲拉住母亲的那一刻让母亲记一了辈子,以至于,母亲一直痴心于父亲。世界上最美的爱情不过就是另一个愿为对方涉险,父亲对母亲就是这样。在大楼倒塌之后,母亲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以为整个家就剩她一个人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她以为逝去的亲人,还为他们的不幸大哭。在电影里还有一个地方也提到了这个镜头的一部分,那就是发达之后的弟弟去找母亲的时候。弟弟想要母亲与他一同过好日子,但母亲很固执,她不愿意离开,为了自己心中的执念。在弟弟让母亲重新寻找一个恋人的时候,母亲用到了这个镜头。在看这个镜头的时候,我就已经落泪了。

好了,我今天的文章介绍到了这儿就结束了,咱们下一次继续进行经典电影讲解吧!大家是不是被我讲解的电影吸引住了呢?那就快去看看吧!

今天的电影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有更多电影推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我是不思,2019.5.10(本文原创,抄袭必究)

****************

冯小刚《唐山地震》观后感——无来由的痛苦便是矫情

作者:爆炒美食

发表时间:18-01-2415:05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部票房过七亿元的电影,心里就有说不完的感想,下面我就谈谈我眼中的冯小刚的这部力作。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我们应该对大灾难前达的爸妈在车里的那场亲热戏记忆犹新吧!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一部亲情伦理灾难片会需要这样的场景。其实,我们联系整部影片,就会获得答案。亲热,意味的不仅是性爱,更是人类的繁衍大计,并且,大灾前我们看到了一场接着一场的姐弟戏、家庭和睦戏,这些戏的安排不仅仅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更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一个家庭,进一步象征一个国家,更进一步象征着整个人类,而唐山大地震代表的则是自然,是自然给人类的大灾大难。当唐山大地震来临时,人是那么地无助弱小,它摧房毁屋的速度是那么地迅速,以致人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亲人在自己的眼前活生生地被在废墟中,活着的人衣不蔽体,在废墟哀嚎地悲鸣犹如原始人,让人心疼,更让人感觉自然是如此地无情,如此地强大,而人是如此地悲怜弱小,尤其是灾后黑妮喊出“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哀嚎时,感觉更甚,这时,我们感觉唐山大地震战胜了人类,似乎摧毁了人类的一切,让人类的文明进程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衣不蔽体的状态(看电影宣传海报更甚)。这个回合,自然战胜了人类。唐山大地震不仅淹没了一座城市,更是让主人公的一家深深烙上了灾难的影子。达失去了一条胳膊,登活在被母亲抛弃的阴影里,而母亲则活在自责与思念中。

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唐山人有自己的脊梁骨,电影正是通过黑妮一家的“爬起来”表现了这根不屈不挠的“脊梁骨”。黑妮跟达相依为命,房子没有了,一切得依靠黑妮帮人缝缝补补过日子,而达却不愿意学习,宁愿外出打工闯荡;登跟着一对没有孩子的军旅夫妇生活,虽然物质不缺,但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她此后的人生选择时都让我们为她捏一把汗(大学时未婚怀孕、带孩子嫁给比她大十五岁的老外);这一家人似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希望的一群人。但影片讲诉了这个家庭经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后坚强不屈。我总忘不了达跟母亲去祭祀的情形,第一次是烧火纸,火光星星点点、红透天空;第二次则是点孔明灯,火光依然星星点点、红透天空,这透视着无尽的希望。祭祀在影片中不仅表达主人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更是导演意图以火象征希望的道具。确实,我们看到主人公们尽管生活磕磕绊绊,但最后却勇敢坚强地生活着,最后一家人在墓园里消除误会,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我总也忘不了影片中的百货大楼,不仅是因为主人公们经常提到这幢建筑(是在黑妮家的土地上建造的),更是因为影片给了百货大楼很多个镜头。尤其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更是透示着导演的意图----这幢楼是唐山人百折不饶精神的纪念丰碑。影片最后的那一个场景是:一个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所有亲人的鳏寡老人,他深情地凝望百货大楼,凝望之后,骑着自行车沿着百货大楼远去,人去了,但百货大楼仍伫立在我们的眼帘。这就是导演意图传达给我们的唐山精神吧。冯导的电影被我们定义为感人至深,以情动人,票房飘红,其实这跟他抓住观众心理离不开的,所谓“羊羹虽美,众口难调”,但冯导很好地把观众的审美需求融合了在一起。他很好地运用了情感共鸣机制,那就是尽量能够让观众从这部影片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从而与剧中人发生情感共鸣,这就相当于美学上讲的“移情”。下面我谈谈我在影片中找到的情感共鸣点。

1.养父养母关系。登作为军旅夫妇的养女,因为不粘人,在养母心里,多少对登有着埋怨疙瘩,但养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和登尽释前嫌温馨感人,养母对登的殷殷叮咛,让人如何不动容呢!养父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多年不知音讯的养女的那句:“我怎么能不担心,我天天担心”,虽然是敲桌大喝,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一位父亲为女忧的浓浓父爱。2.单身母亲抚养残疾儿子的辛酸。我们看到母亲为儿子终身大事唠唠叨叨啰啰嗦嗦的操心,我们看到母亲对儿行千里外出打工的不舍,我们看到母亲为儿子忍受老师抱怨指责,我们看到母亲盼望儿子电话的急切,我们看到母亲为儿子父亲不再嫁的坚决,我们看到母亲对女儿的愧疚(在女儿登的神像前摆的女儿生前吵着要的苹果)·····

3.残疾儿子奋发图强终报母恩成就事业的执着拼搏,感人又催人奋进;婆婆媳妇因达小儿子起争执,达用孝心感化媳妇,感人又温馨和谐;登大学恋爱怀孕以及她肚子里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以及登嫁给一个大她十五岁的外国人给我们的启迪;最是汶川地震让人印象深刻,这即是达跟登相遇的契机,更是让人见证那场团结一致救人抢险的感人真挚,无形中符合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吧!还有,如果你是环保主义者,孔明灯会让你眼前一亮,无形中,冯导的电影还做了一个环保的公益广告呢!总之,冯导的这部影片有很多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编码,抑或是故事编码,或是画面编码(汶川抢险、孔明灯摇曳布满的夜空等),这些编码总有一个契合到你,总有一个编码让你感同身受地留下眼泪。

****************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被深情寄语“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作者:莲莲娱乐不一样

发表时间:18-03-1713:03

无论是上映之前片方信心十足喊出的5亿元人民币票房目标,还是被某些影评人评价为“不哭不是人”的催泪故事,其实都掩盖了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事实:无论是否票房大卖,无论是否毁誉参半,《唐山大地震》都是我们当下社会的晴雨表,其中折射出的必然是主流社会人群以何种心态面对我们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为社会的集体伤痛,一直被悄悄地掩埋和隐藏在无数人内心最深的角落中。貌似被遗忘,实际上它却一直在隐隐作痛。《唐山大地震》这种直接触及民族集体伤痛回忆的电影,其表达的历史观,以及它对当下社会现实的触及程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2010年的中国和中国人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导演虽然曾经指导过《集结号》这种同样涉及历史和民族心态题材的电影,但《集结号》凭借主流意识形态的庇护以及电影叙事技巧的圆滑,成功地回避了可能的争议。但是如何把握唐山大地震这个在时间和心灵上都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的电影题材,无疑是冯小刚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在之前举行的多场试映中,《唐山大地震》都获得了一致的交口称赞。但当它开始面对更多的普通观众时,这些观众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才是真正决定这部电影成败的关键。《唐山大地震》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灾难片”。虽然影片开场再现的唐山大地震场景,可以说是中国电(600795,股吧)影特效水平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体现,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并不在对灾难场面的展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如同《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余震》,电影讲述的是那些幸存下来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后的漫长时光里,重新找回丢失的家庭亲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山大地震》更应该算作一部家庭伦理亲情电影。

“家庭伦理亲情电影”可能会被部分观众误解为“家庭电影”,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不分年龄段适合全家老少共同观看的影片。影片故事涉及极端环境下的惨烈人性选择,以及微妙复杂的两性情感关系,加上影片开头和结尾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再现,这绝不是一部适合未成年观众观看的影片。但对于大多数成年观众,《唐山大地震》可能是一部能够打开他们情感闸门的电影。它保持了冯小刚一贯的叙事风格和水准,那些期待看到一部艺术精品的观众很可能会失望。除了开场大量借助外国特效团队才得以实现的地震灾难场面,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技巧都没有超过《手机》

但是,在“平淡”、“庸常”的技巧背后,电影在对时代性和话题性的把握上,体现了冯小刚所有电影中前所未有的精准。有着消费期待感的观众,必须明确地知道,冯小刚从来都不是一个电影大师,他是一个电影大腕。我们很难在他的电影中看到精妙的电影技巧创新,或者深邃的哲学思考,但把握中国观众的观影心理和趣味,他可能是目前中国导演中最为娴熟的一个。在地震之后的情节中,《唐山大地震》娴熟而相对节制地运用了大量通俗剧手法,每一个故事细节和影片情绪的表达,都采用了经过千锤百炼的成熟模式,从而控制住了影片的整体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直接导致有着丰富观影经验的观众认为它太像电视剧,但对于大量看什么都哭看什么都笑的中国观众,这些貌似流俗的通俗剧手法,恰恰是最能打开他们内心闸门的方式。

【莲莲娱乐不一样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这篇文章828la109674。

【结语】:《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逝者安息】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674'></small><noframes id='828la109674'>

  • <tfoot id='828la109674'></tfoot>

      <legend id='828la109674'><style id='828la109674'><dir id='828la109674'><q id='828la109674'></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674'><tr id='828la109674'><dt id='828la109674'><q id='828la109674'><span id='828la109674'><th id='828la109674'></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674'><tfoot id='828la109674'></tfoot><dl id='828la109674'><fieldset id='828la109674'></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674'></bdo><ul id='828la109674'></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