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时间: 2020-09-01 23:17:29 分类: 美文赏析

《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

《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作者:折现浪漫芮美

发表时间:18-02-1020:28

号称中国首部谍战大片的《风声》于9月22日上午在深圳举行了媒体试映,悬疑情节扣人心弦,华谊众星联袂拼戏吸引无数眼球,影片放映结束后场内不约而同的响起了掌声。《风声》赶上末班车为祖国六十华诞打响的第一炮绚丽的礼花序章。

  作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硝烟的战争,没有经历过枪林雨弹的洗涮,亦没有经历过家破人亡的创伤。我们刚从《建国大业》的完美胜利中走来,又走入到血腥历史的教育中。如果说《建国大业》是为了歌颂毛主席,那这部《风声》便是歌颂战争中微不足道却又最可敬的特务。

    一件青色的旗袍,一排规整却不规则的莫尔斯电码,讲述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一切随着话外一段感人肺腑的独白飘荡在四海上空消逝不见,留在我脸颊两行泪水分明还携带者我的体温。    “我不怕死,我在乎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在民族存亡之际,我只能这样选择,哪怕能挽救危机于万一,我也死而无憾。”-――老鬼

这电影真正的力量在于影片谜底全部揭开之后的回味,当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一切还要做出如此选择的话,牺牲的意义更加被凸显出来,前面所经历的磨难也才更加值得人去尊敬。相比起小说,结局的修改是聪明的,这让本来应该是一部小格局惊悚片的电影升华成了圣徒殉难记式的具有强大精神引导作用的教化电影。对于中国的导演来说,拍只要主义真的殉难者远比拍聪明人的游戏来的老练,而且我发现高群书的运镜水平进步很大,不是只知道用摇臂虚张声势了,比如用一封电报串起命运关联的五个人的长镜头,还是很高调的。

其实和《建国大业》一样,《风声》也是一部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的群星戏。其中感觉发挥最出色的是周迅,各种状态都来的很足,几乎觉得是她从影以来最出色的发挥了。最温吞是黄晓明,虽然是男主角,但他的角色可发挥余地实在不大,连猥亵李冰冰的戏都演的那么没激情。都说李冰冰演的好,我只看到了苦情而已,这个人物像从电视剧中走出来的,铺垫很多单内容很少。王志文的角色基本上是一条有身份有尊严的狗,做的牺牲还是比较大的,被石兆棋踹的那一脚,很衰很跌份,但这个人物没什么层次,也就是笑里藏刀那一套,对于王志文这样的演员,阴着演,没什么难度。张涵予和英达的角色比较脸谱化,不过张涵予的唐山皮影戏唱的倒是味道十足,如果真是他的原声,倒是下了点功夫的。苏有朋已经沦落到连这样的角色都接的地步了,他的娘娘腔做戏的痕迹很重,不过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笑点还是集中在他的身上,看到当年看上去很青葱的五阿哥如今杀鸡般地哀号,有点恶趣味的快感。客串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最好看的是吴刚扮演的六爷,他对张涵予用刑之前的那一段话简直太有戏了,他对待酷刑的科学精神让他的笑容显得毛骨悚然,在他的眼里,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生命,而只是等待着他去摧毁的一段肢体。

在国庆献礼片中,《风声》是类型化做的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看过之后最震撼的一部,看的时候身边落泪的人很多,用惊悚片的外壳包裹一个信仰主义者的殉道故事,也是新兴起的国产谍战影视作品的标准模式,《风声》和此前的《潜伏》的成功之处都在于对娱乐元素的把握更加圆熟,什么时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这个概念能够在与各个类型片种的融合中消失,才真正意味着主旋律电影的深入人心。

****************

一部令人惊艳的谍战片,风声二字读来轻巧,风声鹤唳,走漏风声!

作者:一个臭皮匠AJ

发表时间:18-06-1517:50

先看的风声原著,整本书不厚分了三部,看完了之后却是沉甸甸的感觉,向地下工作者的勇猛、机敏还有无畏致敬。电影虽然改编大,但视觉冲击相对于书来说,更加地骇人,特别是电影开头放狗咬的那一幕,演员也是业良,我明显看到了放大的瞳孔。一部令人惊艳的谍战片,风声二字读来轻巧,风声鹤唳,走漏风声。然而又是这简简单单二字系着许多人的性命,承着无法衡量的重量。也许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换成英文名the message又变得干涩无情了,片头的孽海花讽刺意味十足,而它又贯穿着这场博弈的始终。原来活着和为己谋利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奢望。炼狱之中,唯有奋不顾身,才能拯救家国于危亡。

最让我惊艳的角色当属苏有朋的白小年和周迅的顾晓梦。修剪指甲和恼怒泼水的场景被苏有朋诠释的近乎完美,更不必提其矫揉造作的神态和掐着脖子的轻声细语。至于顾晓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其醉酒时撒泼,日军揭发卧底存在时肆无忌惮大笑和临死前步步为营引武田入圈的极度反差。这两个场景周迅前后切换自如,演绎得毫无突兀之处,真的让人拍案叫绝!周迅穿起旗袍真的是极美的,姿态万方。顾晓梦家世显赫,身上无一处不彰显着那个年代贵族小姐的娇气。但她又是锋芒毕露的女特务,睿智冷静。她当是一颗掌上明珠,却选择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片尾依照“惯例”,进行了总结式的主旋律歌颂,内容则是顾晓梦的临终遗言: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在那个真实可考的炼狱年代里,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为了这样单纯而神圣的信念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愿这盛世,终有一日能如其所愿,不负众生。这个算是国产谍战片的顶尖之作吧,当年一个人深夜看完,哭的稀里哗啦[二哈],忘不了涵予叔在阳台上唱“我站在城楼上观风景~”周迅最后的独白太触动人心:“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风声之后,再无传奇?

****************

经典电影《东风雨》观后感

作者:大咖谈电影

发表时间:04-0521:44

导语:经典电影《东风雨》观后感

《东风雨》是一部跟《风声》全然不同的电影。《风声》玩的是密室游戏,情节线非常集中—抓内鬼;《东风雨》的故事发生在开放环境,故事线非常纷繁:先是传情报,后是证清白,反间计抖出源源不断的枪花。《风声》最大的宣传卖点是酷刑,多数观众是带着一种迎接暴风雨的决心走进影院的,《东风雨》没有这样刺激,不过男色柳云龙和女色范冰冰的缠绵和暗战也很有看头。《东风雨》和《风声》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制作精细,以美术功夫营造了逼真的年代感。《风声》的场景集中在那座密不透风的小楼里,其质感主要依靠精美的器物、食品和衣饰,黄晓明丈量李冰冰的那套器械泛着寒光,十分“专业”。

《东风雨》的镜头一再扫过几十年前的外滩,靠着数字技术的帮忙,真的给人以时光倒流的感觉。就像《十月围城》花大价钱复古了百年前的香港码头样,《东风雨》也从来不忌惮把摄影机升起来,让密密麻麻的木船和熙熙攘攘的租界浮现眼前。街头那些无处不在的电影海报和时令招贴,随时透露着“孤岛”时期的上海风尚,有志于细节考证的观众不妨探究下其中铺设的信息量。水芭蕾表演也是个亮点,有了这台节目,“仙乐门”就能从影视作品中众多的“百乐门”舞厅中脱颖而出。为了让每个镜头都能有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感觉,幕后工作人员下了很大的工夫。其实,影片的美术风格已经彰显了这部影片的特点:信息海量,针脚绵密。

这是我见过的故事最复杂的国产谍战电影:一方面,观众不必担心过早对剧情了然而百无聊,也不可能为敌人的头脑简单而心生厌倦,如果你能跟上编导飞快的节奏,那应该是抚慰智力的过瘾之旅;另一方面,线索纷繁、人物众多、暗算连环,也就意味着对观众领悟力的挑战。奇峰突起,惊风密雨,柳云龙和范冰冰以及日本特务展开了猜心游戏,有些地方像一辆匆匆驶过的末班车,任你在细雨中呼喊也只是徒劳。我甚至觉得影片的定位有些模糊,这看上去是一部商业片,英雄美人、谍战爱情都是标准的商业元素,可影片最后揭开谜底时,胶卷里记的却是无关紧要的“战略性情报”,早先送出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也没有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全片的所有努力都是无谓的牺牲。

这种天意弄人的感觉和对奋斗哲学的怀疑,消解了商业片最需要的英雄主义崇高感,本是艺术片热衷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编导并不甘心拍一顺到底的简单故事,而是加入了对战争荒谬和命运无常的思索。电影是叙事的艺术,电影里的形而上哲思和对历史的审视必须通过顺畅的故事来传递,而文艺腔的台词只是辅助手段,精细的制作和出众的演员也只是技术保障。你得讲究送达率,让观众不太费力地领会片中的起承转合和刀来剑往,在了然于胸的基础上,他们才可能跟上片中人的爱与哀愁。这一点《东风雨》做得不太好,复杂有余而精妙不足,没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如果观众始终疲于奔命地求解着剧情中的一道道难题,哪有余裕去接受情感的洗礼和震撼?

这方面,《暗算》中的《捕风》就好得多,钱之江和代主任斗出了一个又一个珍珑棋局,钱之江的佛学信仰和革命意念也在层层递进,到最后的时候,你会相信在强大对手的威压下,在舍生取义的信念驱使下,他会做出以尸体送情报的决然选择至于日本共产党员的高调自白那段,据说是史有其据的,不过,我仍然感到十分突几。这里面固然有信息不对等的元素,更重要的还是影片没有作出足够的铺垫。无论如何,让剧中人像演说家一样大段表白,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法。当然,影片篇幅有限,不可能处处细腻勾勒。那这就还是老问题:你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却说不清楚。总的来说,《东风雨》是一部想法很多的电影,它像一个七宝楼台样闪烁着一匝匝的异光,又像一个塔形蛋糕一样分层涂抹着不同的奶油。如果它能在故事的讲述上对观众更体贴一些,做加法之余做做减法,影片将更有爆发力。

本文是小编对《东风雨》的一些解读和看法,码字辛苦喜欢的小伙伴朋友可以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哦!

****************

《阳光灿烂的日子》宁静风韵十足,撒泼得恰到好处,有趣!

作者:一个臭皮匠AJ

发表时间:18-06-1411:11

《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终于长大以后又忙着追忆往昔,毕竟,越长大,越孤单。记忆里或美好或刻骨的事物,都被用彩色画笔勾勒在脑海中。这是一部历史生活题材的影片,在导演姜文丰富的镜头表现下将王朔的作品《动物凶猛》更加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那的确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可现实却苦的令人唏嘘。镜头之下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表现的清晰明了。

开头的话外音以主观叙述的形式介绍了主人公马小军所处的背景。仰拍毛主席的雕像既显示了对其的尊重,又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之时。以马小军逃课去撬锁、虚度生活、打架等事件塑造了一个坏孩子形象,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形象的设定,才有了那一群讲义气的哥们儿以及一直执着追求女孩儿米兰,这正为长大之后的物是人非奠定了一份美好前身,从而更好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往昔一去不复返,物是人非事事休。

镜头是影片的基本元素。影片中多次运用主观镜头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的心境,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马小军撬锁进入米兰家时,他玩弄望远镜的情景影片就是通过主观镜头展现在观众眼前,将马小军的所见所感完整的展示给群众;看见米兰笑着的照片时主观镜头也带给观众一种坠入爱河的感觉;影片最后马小军在泳池中挣扎时的主观镜头则带给我们一种无助、窒息的感觉。(此处仅提到主观镜头的运用)

音乐为影片增添了一份色彩。影片开头的背景音乐正是歌颂共产党的革命歌曲,音乐停下之后紧接着是淡入的画面,随着画面展现的是童声,接而便开始了故事的叙述;马小军与他人打架时响在观众耳边的国际歌,本是应用于二战时期的音乐却应用于此处,为后面将对方打成重伤做了铺垫。

构图方面影片在讲述马小军撬锁正好碰到主人回来而躲在桌子后面时,画面中主人公只占了一小块地方,体现了其处境的困难;马小军与父亲谈话时中间隔了一根柱子形成对称式构图,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隔阂。线上整部影片过多使用过度曝光,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同时也为马小军一直所讲述的记忆偏差构成了一个依据,也带给观众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

影片中其实有一个形象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傻子古伦木。在马小军的记忆里可以明显闻到烧荒草的味道,可那时正值夏天,这一矛盾就为那所谓的记忆偏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或许傻子才是真正的马小军,他那种被孤立的无助感在古伦木身上都有至深体会。影片整体上回忆部分是彩色,而现实部分是黑白的。的确,每一份过往于我们而言都美好而温暖,每一个现在于我们而言都残酷而无奈。再怎样都无法将美好定格。

逝事无终,生命就像蜡烛,是一个不断逝去的过程;逝世为终,蜡烛也终有燃尽的一刻。那么为何,不能用有限的躯体,去实现最大的光明?我们缺少的,是“惜”,是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越长大越孤单,逝事无休,且行且珍惜

****************

只问盛放, 只问初心,不问西东《无问西东》观后感

作者:蜗牛电影心选

发表时间:18-01-2019:06

《爱者之贻》

泰戈尔

世界对你,就好似老奶奶摇动纺车时低声吟唱的小曲,无意义无目的,又充满随心所欲的想象。

但是,有谁知道,也许就在这闷热倦人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特的货物,已经上路?他响亮地呼唤着路过你的门前时,你便会从依稀的梦中惊醒,将窗儿洞开,抛下面纱,走出房门,去迎接命运的安排。

(今天继续给大家推荐电影,为啥上周没有更新?额 额 额…… 上周我偷懒啦!哈哈,对的,有拖延症和懒癌的我,上周就是偷懒啦!所以,今天推荐一部我觉得好的电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给予我最多的是感动,感动的不是因为吴岭澜遵从内心,从容笃定,感动不是因为沈光耀弃笔从戎;感动不是因为电影中王敏佳、陈鹏的爱情;感动不是因为张果果淤泥而不染;感动的是只问盛放, 只问初心,不问西东精神,在一个世纪的中的传承;感动的是无论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教育始终深深的融入我们的血肉;感动的是终于有人指出那些为历史而负重的英雄们;感动的是有人还原了之前仅仅是存在我脑海中的历史片段;感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有人告诉我们忙碌不是目的,活着的目的是真实。真实地面对自我!

电影将时代的背景投射在每一个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那时、那景、那洗尽铅华,依旧熠熠生辉的青春芳华!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经典台词

百业待兴的民国时期, 吴岭澜面对时代的迷茫,吴岭澜直面内心,从容笃定。将不放弃对生命思索,对自己真实的精神的种子,撒给他的学生们,也就有了开始的源头!

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儿怎敢言累?

今世界风云变幻,我辈大有可为,儿怎敢言累?

——经典台词

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时期沈光耀的片段,承包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感动,(你可能要骂我,肤浅的颜狗,NO!我拒绝!!!)不是因为王力宏,最主要的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在图书馆里阅读过这段历史。偶遇这段历史是当时看林徽因梁思成的故事,其实在中国早期的一些古建筑的考古研究都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做的,记得这段历史中还描绘了当时,因为生活条件艰苦,为了让学生们上课,教授们拿出自己珍藏的物品变卖,更有教授们在乡下养鸡、鸭的故事。所以这段电影中还原了那段历史,包括电影中买卖洋酒,包括电影中因为雨太大听雨镜头,(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舍就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设计的)电影中炸伤腿鼓励孩子们唱歌的外国人应该是马约翰。他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朋友。他清华早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倡导者。

看到电影这段的时候,真的没想到有人会将这段历史还原出来,当然,电影中最感动还是沈光耀(当然沈光耀这段在历史上也是有人物原型的)。 沈光耀在国难时,违背母亲意愿,弃笔从戎,保卫国家,最后战死。渲染出在那个时代中无数书生对于命运的选择!小到目不识丁的百姓,大至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了国家的教育,经历了我们目不能及的苦难!名节、权利、生命、等待、期望。最后都变成了沈光耀最后那句:“对不起!“

(沈光耀这段故事是这部电影中最为完整的故事,也是最催泪的故事。)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经典台词

文革前夕的陈鹏和王敏佳,是这部电影中唯一的爱情描写。这也是我看到的第一部敢触碰文革历史的电影。电影中王敏佳的经历应该代表了不少知识分子吧!(这样说会不会被打?)王敏佳做错了什么?大概就是想要伸张自认的正义吧!陈鹏又做对什么?大概就是不顾文革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的规矩,毅然救起血泊中的王敏佳,这样的爱情值得羡慕!不是因为王敏佳,而是因为陈鹏爱他所爱,行他所行,听从他心,无问西东。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经典台词

生活在现代的张果果,(有人说,张果果这个角色感觉像是多余的,我觉得不多余呀!)张果果面对的尔虞我诈的社会,面对生活中的忙碌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但是,他又不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他既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野心报复,更没有斗争。他选择了不参与!正如他说的:“我和他们不一样”!

张果果的故事,更多的缔结我们,让我们反思,在这样的浮躁的社会中,你是否不顾世俗,直面自己的真实?

当这样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坚守着只问盛放, 只问初心,不问西东?我们是否在每日的忙碌中,忘记了那些,那些应该铭记的英雄?我们是不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忘记直面真实?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虽然网上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挺好的。无论说它是一部清华大学的宣传片也好,还是说这部电影的特效有点差也好,还是还是说这部电影剪辑的头重脚轻也好。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国内的其他堕胎、傻白甜的电影好,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其他的宣传类的视频好,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其他的电影立意上更高一筹!)

****************

美丽新疆40年》观后感

作者:小脑斧脑瓜疼

发表时间:18-12-0916:36

身为在新疆长大的一代,我在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已经随父母来到新疆,那时候没有说支援西北这么崇高的原想,只想到这边有口饭吃,不知不觉父母都已经到退休的年纪,我们也已经成为家庭的支柱,还记得儿时记忆里家家房子都是连队的平房,校园里也是砖混结构的平房,夏天下雨有的教室屋顶会漏雨,冬天全班围着一个火炉上课,中午火炉边上都是饭盒,饭盒里是从家带的午饭,菜品基本都以老三样为主“白菜、土豆、萝卜”;家里已经具备了那时候“三转一响”;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交通工具还是以自行车大军为主,有辆摩托车已经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了,出行的道路还是以土路为主,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去“逛团部”,感觉就像从农村进城一样,看啥都新鲜,看啥都高兴,那时候的团部真是小啊,街道的房子都是延着一条主干道修建的,有人戏谑的说:“一个馕从团部的这头滚到那一头还没倒地,就是这么大”。

依托国家西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现如今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变漂亮了来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新疆留下来奋斗的人越多了;楼房越修越高,路越来越宽了,车越来越多了,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微笑

沧海桑田,40年对于新疆的历史来说只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但就是这一朵浪花却闪耀的璀璨的亮光,新疆的族儿女在这块曾经是黄沙漫天、缺水少食不毛之地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挥洒着辛劳的汗水,播下对美好明天的期待,收获着喜悦的幸福生活,铸造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

《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恣意放肆的青春,令人羡慕的少年时代

作者:失眠的小可爱

发表时间:04-2120:21

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值得留恋的日子,它像是胶卷上的一个个画面,纵然拥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可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它们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一个青春的时代。《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导演的首部作品,依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在特殊的年代里总会有着人们独特的记忆,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忘记的美好曾经。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姜文导演从一开始想要追求的便是一种与众不同,时代的特殊性,简单的人物交代,雷人的出场方式,以及在马小军第一次看到米兰的惊艳,他拿着望远镜不停的旋转,好奇充斥着他的内心,当时一闪而过的小姐姐让他停了下来,他拿着望远镜静静地看着,却是静静地向后退了几步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全是崇敬以及憧憬。

影片大致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少年青春时光的回忆。他们每天穿梭在这个独属于他们的时代里,大声的嬉闹玩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义气,义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为兄弟报仇。在这个公平化的时代,他们就是整个世界的主宰,直到米兰姑娘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导演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抑扬顿挫,米兰就是马小军生活的一个向往,在太阳下山之际,他一人独自的来回穿梭于这片房顶上,只是为了等到心上人的回来。那夕阳下的剪影让人们感觉到了他的孤独却又有些执着。终于,再一次的预见中,他叫住了她,并认他做了姐姐,一切故事也都展开了描绘。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他引导着米兰见到了自己的朋友们,为了显摆自己他不停地掩饰着自己,仿佛忘乎了所以,一切美好都这样维持着平衡。当他回老家离开一段时间之后,来了却看到了米兰和李忆苦的打情骂俏,他现在路旁,不停的蹬着车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终于,压抑了很久的他要爆发了,就在自己的生日会上,对米兰口出狂言,怒骂不已。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彻底发生了转变,原来一切都是他的幻想,只不是是他自己内心的焦躁而已,实际上的他,和平时一样唯唯诺诺。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影片里配乐和声音有时候是一部影片的眼睛,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们几个社会青年坐在高高的屋顶上,米兰弹着吉他,他们一同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优美的歌声传遍了这条熟悉的街道,配合着风声的呼啸,鸟儿的啼叫,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向往,真希望时间永远的定格在这一秒,不会被俗世所打扰。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一切的美好都会过去,一切的曾经都将成为最为珍贵的回忆。他们也不例外。青春年少如此轻狂,却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他们终将成为大人。等到下一次相聚,剩下的全是美好的青春回忆。

****************

《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恣意放肆的青春,令人羡慕的少年时代

作者:失眠的小可爱

发表时间:04-2120:21

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值得留恋的日子,它像是胶卷上的一个个画面,纵然拥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可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它们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一个青春的时代。《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导演的首部作品,依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在特殊的年代里总会有着人们独特的记忆,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忘记的美好曾经。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姜文导演从一开始想要追求的便是一种与众不同,时代的特殊性,简单的人物交代,雷人的出场方式,以及在马小军第一次看到米兰的惊艳,他拿着望远镜不停的旋转,好奇充斥着他的内心,当时一闪而过的小姐姐让他停了下来,他拿着望远镜静静地看着,却是静静地向后退了几步,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全是崇敬以及憧憬。

影片大致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少年青春时光的回忆。他们每天穿梭在这个独属于他们的时代里,大声的嬉闹玩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义气,义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为兄弟报仇。在这个公平化的时代,他们就是整个世界的主宰,直到米兰姑娘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导演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抑扬顿挫,米兰就是马小军生活的一个向往,在太阳下山之际,他一人独自的来回穿梭于这片房顶上,只是为了等到心上人的回来。那夕阳下的剪影让人们感觉到了他的孤独却又有些执着。终于,再一次的预见中,他叫住了她,并认他做了姐姐,一切故事也都展开了描绘。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他引导着米兰见到了自己的朋友们,为了显摆自己他不停地掩饰着自己,仿佛忘乎了所以,一切美好都这样维持着平衡。当他回老家离开一段时间之后,来了却看到了米兰和李忆苦的打情骂俏,他现在路旁,不停的蹬着车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终于,压抑了很久的他要爆发了,就在自己的生日会上,对米兰口出狂言,怒骂不已。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彻底发生了转变,原来一切都是他的幻想,只不是是他自己内心的焦躁而已,实际上的他,和平时一样唯唯诺诺。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影片里配乐和声音有时候是一部影片的眼睛,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们几个社会青年坐在高高的屋顶上,米兰弹着吉他,他们一同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优美的歌声传遍了这条熟悉的街道,配合着风声的呼啸,鸟儿的啼叫,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向往,真希望时间永远的定格在这一秒,不会被俗世所打扰。

《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物剧照

一切的美好都会过去,一切的曾经都将成为最为珍贵的回忆。他们也不例外。青春年少如此轻狂,却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他们终将成为大人。等到下一次相聚,剩下的全是美好的青春回忆。

****************

《一代宗师》观后感,王家卫的武侠情怀,每一个人心中的江湖梦

作者:伟业爱晨练

发表时间:04-0410:30

原创丨伟业爱晨练 , 图片丨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抄袭!

《一代宗师》是一部民国时期的电影,王家卫这部电影,显然是非常典型文艺片。剧情中,每个人物都仿佛互相关联,但实则疏离孤独。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道,从而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所谓规矩。看文艺片也是一样,电影必须整体来感受。才能体会到导演所表达的情感。《一代宗师》本身故事就很新颖,片中的音乐把控的也是恰到好处。《一代宗师》观后感,王家卫的武侠情怀,每一个人心中的江湖梦。

有几段地方戏,响起了古典的音乐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时代。片中有大量的打斗场面。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相应的音效配合,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很特别。贯穿全片的是比武脚步特写。灯光道具这些同样做到了极致,作为华语文艺片的标杆,这算是王导的看家本领。虽然很多影片桥段用旁白和字幕的方式,企图交代完整。《一代宗师》的整体氛围,作为文艺片最重要的是完整的。但剧情的完整性,则是电影的基本要求。抵抗侵略,保家卫国。在本片他们所谓的武道中无法自拔,身为强者,对家国没有一丝贡献,这些随波逐流的宗师们,实际是生活真正的懦夫和伪君子,在精神鸦片中了此残生。一连一名普通人都不如。当然,梁朝伟和章子怡的演技是不错的,在本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岁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在电影里似乎也是陷入了这么一种困境。若按照先父那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兄弟诛心言论所说,杀兄,留下的是宫家互相残杀的恶名。但若按照他父亲临终前所说,不问恩仇,则是宫二难以顺从的事情。宫二一直以来就是个不听话的人。老父亲决定让位给年轻叶问时,为保全宫家全无败仗的家史,想出一个进行比武的想法,而宫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新生怒火。讲求长远就必须懂得妥协,懂得人情世故。

然而,心高气傲的宫二一味地认为,一时的胜负和门面更值得争取,私立武局,与刚成为宗师的叶问比武。宫二喜欢上叶问,是顺水推舟般自然。宫二年轻气盛,求胜而不求全,而叶问则是个哪怕身敌众人也悠然自在的谦谦君子。四十岁前不愁吃穿的他,不但能胜,而且能求全,这是宫二眼里的完美之境。他们二人比武之中,不知是出于对金楼的保护,还是对宫二的疼惜,或兼而有之,叶问在宫二纵身跌下楼道的时候,甚至还伸手捏紧她的手腕把她拉住。这一牵,仿佛已经把她的魂魄牵走,在别离之后仍念念不忘。 宫二回到东北,叶问留在广东。东北的生活是蓝色的湖,冷白色的林间雪地,同样冷白色的堆着雪的梅花。这里凄冷煞人,生活的背景声音仿佛只有凛冽风声。烟,对叶问来说从前并没有如此厚重的分量,他抽掉一根根烟,但他对宫二的郁结却难以抽离半点。宫二性烈,对宫家是炽烈的爱,因此也产生了对马三炽烈的恨。当年她会出于爱而妄自和叶问比武,最后必定会出于恨为父亲报仇。这是人物的命运,不可逆转的命运才产生悲剧。

总结:战火纷飞,日寇横行,在宫二生前与叶问见最后一面时,她说,她曾经是学过演戏,如果不练武,可能现在在台上也是一个角儿。叶问回复到,这些年,她其实把文戏活成了武戏而已。而王家卫这一次拍武打片,何尝不是尝试着把武戏拍成文戏?看清楚这一点,才看清楚这部影片最后想讲的不是武,而是情。这部电影里,宫二和叶问二人命运的大时代,是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

那么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了,请大家踊跃评论,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请多支持。

****************

电影《扫毒2天地对决》观后感

作者:专注影视观后感

发表时间:07-1320:44

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热播电影《扫毒2天地对决》毒品市场维持四分天下的格局已久,但自从地藏(古天乐 饰)与墨西哥大毒枭跨境合作扩展势力,再加上一连串黑吃黑的动作,毒界变得风声鹤唳。

正义战胜邪恶,结局看似圆满,但并没有任何欢乐性可言。归根结底,三位主人公都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首先是余顺天,父亲与儿子都因毒品而丧命,一直对毒品深恶痛绝,也因此走向极端,妄图替天行道,疯狂复仇,甚至发布巨额悬赏令,反而制造了更多的惨案,妻子也因此死于仇杀。

当晚观影大银幕,高清状态下突然感觉有点残忍…几位主演乃至主创都岁月不饶人,毕竟港片新生代接力军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接棒,更不用说"担大旗",实属遗憾…不由得回想起《扫毒1》,一晃眼已经六年,那时看得热闹我也写得热烈,不过已经开始"情怀",那时也满怀期待港片可重拾辉煌…《扫毒2》则在感受正邪精彩对垒之余,也静静地、无奈地去习惯这种"老去",以及继续再给予时间去重生…

时隔11年,两大影帝再聚首,共飙对手戏,真的是不负期待。尤其是古天乐主演的反面人物角色,其一举一动,从发型到眼神,从动作到手势,真的是入木三分、生动逼真,一直以来都是演正派角色的他,其次真的带给人很大的惊喜。当然,刘德华演技更是毋庸置疑。披上西装、戴上墨镜,一出手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独特的行事作风,一贯的雷厉风行,一看就是属于天王的style,其他人模仿不来。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大家有什么看法?

****************

电影纸媒的散场,影评传统的失落

作者:蓝鲸财经

发表时间:18-01-1819:36上海正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最快的传媒要闻、最全面的财经舆情、最敏锐的传媒投资风声、最前沿的媒介变革趋势,是资讯门户也是工作平台,近万名财经记者注册、二十万主流财经人群实时关注。

作者 | 格丽斯

@dandboy:没有午夜了,也不再有午夜电影。

《看电影·午夜场》休刊了,而在2017年的纸媒休刊浪潮中,难逃厄运的电影纸媒还有一本《电影杂志》。

而刚过去的2017年,电影票房突破550亿,电影市场的红火却挡不住电影纸媒的死去,众人唏嘘。

在豆瓣上,出现了“我与《看电影·午夜场》”的话题,给与电影纸媒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缅怀。

口碑靠刷分,资本染指影评业

延期五年播出的《无问西东》近日被爆出豆瓣刷分。1月12日,电影上映当天,豆瓣评分在6.2至6.5分波动,与微博上的一众好评形成强烈的对比。

然而第二天,豆瓣评分就开始直线上升,从6.2分来到7.4分,而豆瓣八组则开始有人曝光,这是《无问西东》认为刷分所致。

《无问西东》并非豆瓣刷分的孤例,此前已有多部电影深陷刷分风波,也有电影发行方直接喊话豆瓣,称其评分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曾经作为电影口碑风向标的豆瓣,他的评分机制也因此遭到了多方质疑。

尽管豆瓣阿北出面澄清,表示刷分是投入大,收益小的行为,但是这仍反映出资本所到之处,总有翻云覆雨,黑白颠倒之事。

资本不仅试图操纵评分,还染指了影评。许多影评人,收了片方的红包,是非颠倒,把不好说成好,被行业内称为“红包影评人”。

情怀与面包难共存

“传统纸媒的衰落,同时也送走了传统影评的黄金时代。”

业内人士向蓝鲸介绍,电影评论有三类:普通评论者、专业影评人、学院派理论家。

普通评论者以叙事抒情等方式对电影作出基本概况的介绍,意在激发公众对电影的兴趣;影评人以专业的眼光,对电影语言(如摄影、场面调度、剪辑、表演、编剧等)进行专业评述;而理论家则是将电影作为艺术形式进行哲学研究的学院派。

互联网浪潮到来之前,豆瓣曾是影评人火花碰撞,百家争放的平台。自媒体红利让影评人也下海了,笔杆工作者从平媒转向新媒体。

自媒体要阅读量,要点击量,要转化率,电影跟着人们审美趋向而生产,影评人的水准也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而被稀释,于是,人们迎来了一场消解崇高的狂欢。

早年混迹豆瓣而出名的影评人,对电影都是带着个人偏爱的口味,小众和文艺的情怀。有点电影情结的人,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必会去豆瓣找影评来看。常常这些影评都有趣生动,而影评人对电影语言的解读也会给观众二次观影的体验。

然而情怀与面包难以平衡,资深影迷和自媒体人方聿南曾透露,平媒提供的稿费,通常低廉,徘徊在千字一百左右,而这笔钱最终是否能到手也要看运气,中间还要看媒体是否靠谱,编辑人事是否变动,甚至有些媒体并不提供稿费。

他也坦诚,收入最大来源并非影评稿,而是写专题策划,业内称为“枪稿”,顾名思义就是软文,在某影片上映之前,写一个主题稿为影片做宣传,激发观众买票的兴趣。这样的文章出现在门户网站的娱乐频道或者是行业头部的电影网站,通常点击率高。

电影消费在新时期高速增长,烂片在资本膨胀的年代里层出不穷,豆瓣评分5分以下的电影赚的盆满钵满,最后,“傲娇”的观众不再在乎专业人士的评价,口碑对电影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影评人该如何自处?比起收人红包,将烂片写成好片,类似于专题文的软文更容易让人接受。当别人的荷包越来越鼓,现实面前的影评人也难以再维持自身的清高,微薄的收入让影评人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了腰。

纸媒式微,影评人和资本的焦躁

有人说纸媒虽然消失了,但是内容没有消失,创造出优质内容,是未来媒体生存下去的关键。

一毕业就进入《看电影·午夜场》工作的灰土豆并不这么认为。

“随着纸媒的消失,一种编辑智慧也随之消失,这种智慧本身就是一种精彩的内容。你阅读的时候,首先接受到是大小标题、图片、版面篇幅组成的一种视觉感官冲击,有时候是能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而阅读文字的时候,思维就往理性里走,好像爬山。爬完了,再看一遍标题、图片,翻翻有点起皱的书页,给你的感受与刚看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你好像在脑子里收藏了一些什么。”

不同于新闻媒体,电影纸媒通过文字、排版、配图组合,最终呈之于纸面上给予读者的视觉冲击与阅读体验,是如今手机冰冷狭小的屏幕难以企及的。

“只有杂志的开本、设计、纸质、纸页的积聚、印刷色彩,能营造出这种阅读氛围。”

与电影纸媒一同逝去的,还有这一批深谙电影文化、电影财经、电影工业,拥有独立精神的影评人。

今日,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文中称中国需要更多冷峻影评家。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影评家带着创作者看不见的眼睛,为创作者发现他们看不见的东西。

当然,影评人和电影创作者之间长期存在矛盾,这样的矛盾来自于审美,来自于双方价值观,这股暗流曾经潜藏着,但如今被膨胀的资本激化。

《前任3》破18亿的票房令人咋舌,猫眼评分达到9.2,而豆瓣仅有5.7。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作为电影消费中坚力量的崛起,也反映出一部电影口碑的话语权早已从影评人手中转移到消费大众手中,而这就导致了资本操纵电影评分的可能性。

猫眼主要承担了购票功能,而并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评分平台,因此不管平台自身还是片方,都有“控制”评分的可能性,有借此盈利的空间。

当然,目前影评行业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影评人对媒介和资本的应从,服务于流量,服务于商业利益。推高烂片的电影资本对口碑非常焦躁,借点映请来百位影评人求好评,这一手段持续了好几年,而电影资本与电影评论双方天然的矛盾终于在2016年末爆发。

几次“欺骗”之后,观众开始对点映期间流出的影评人的“好评”产生免疫,不愿被资本控制的影评人开始醒悟,电影评论的独立精神开始回归,有了《夏洛特烦恼》、《缝纫机乐队》等小投资片子在口碑中的胜出,想必电影资本将又一次开始焦躁。

《黎瑞刚投资术:看得见的真实与看不见的美学》

《雄安48小时:媒体人的笔和炒房团的腿》

《谁不说俺家乡好?叶檀就不》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资讯 | 传媒大咖 | 传媒动态

--免责声明-- 《《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篇文章828la109789。

【结语】:《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风声》观后感,涨知识,建议大家都看一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789'></small><noframes id='828la109789'>

  • <tfoot id='828la109789'></tfoot>

      <legend id='828la109789'><style id='828la109789'><dir id='828la109789'><q id='828la10978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789'><tr id='828la109789'><dt id='828la109789'><q id='828la109789'><span id='828la109789'><th id='828la109789'></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789'><tfoot id='828la109789'></tfoot><dl id='828la109789'><fieldset id='828la10978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789'></bdo><ul id='828la10978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