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

时间: 2020-09-01 23:22:40 分类: 美文赏析

《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

《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

****************

《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

作者:浮生新影视

发表时间:18-08-0311:11娱乐自媒体

整部剧情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如此好看制作精良的剧没大火,确实有些可惜,不过我看了。对张鲁一,小陶虹,周一围,刘敏,李天柱等优秀演员刮目相看,不论是主角的较量,配角的补充,都给这部剧注入了灵魂,确实演技实力俱佳!电影质感的画面,话语之间的腔调,扣人心弦的插曲,人物造型的刻画都把旧上海里弄展现的淋漓尽致,总之好剧,好演员!如果要说这么好看有质量的剧没火的原因,大概就是没有好好宣传,剧名不够吸睛,不过,除《红色》之外,还真没有哪个词能如此贴切的表现此剧的主旋律

故事的北京上海法租界,围绕着一个身负绝技的菜场小会计展开故事。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描绘的是在战争时期,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活,被战争阻碍难以平静的生活。它不同于平常的战争剧,抗战或者谍战,剧中的人会特别积极的参与战争,想尽办法去抗战。而在红色中,从男主角到配角打心眼里是根本不愿意参与到战争中的,只想做一个平常的老板姓张鲁一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我是先看的麻雀,再看的红色,不得不说,他很厉害!人物性格刻画的很好!

从红色里,我们可以看到,身动乱年代依然热爱生活的小会计,处处受人压迫依旧怀有热血的小巡捕,借着各方混战不断上位的街头混混,每次出任务都做好牺牲准备的军统小组,以及很多其他人,这些人都不是历史书里的标杆、楷模,他们有血有肉,会悲伤恐惧,也会犹豫退缩,他们不完美,却敢于为了心中所珍视的一切甘愿做任何事,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有的只是温情感,以及缓缓达到高潮的“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感触。

除了这个特别点之外,其余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部剧的人物性格特别鲜明。看完你会深深的感受到徐天的周密,铁林的正直,金爷的狡黠。三大男主,不是复杂的多重人物性格,而是抓住一个点,把这个点的性格展现的特别到位。尤其讲讲金爷的狡黠,本人来讲,我一点都不讨厌金爷,我觉得作为一个混迹江湖的生意人,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生存和生存的更好。

只是不幸的是,他遇上了徐天,一个没办法让他好好做生意的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在徐天手上,从此便没了金爷这号人。然而退一步讲,若是没有徐天的算计和阻拦,金爷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必能在日本人和上海滩之间混得风生水起。到时市井间的故事一定是当年金爷怎么的起家,怎么做好这么大盘的生意。

金爷的狡黠表现成功利用料啸林和仙乐斯老板的矛盾杀死老板,在利益之前,可以杀死结义兄弟铁林,最后放出狠话,和铁林结义只是因为他是巡铺等等

徐天外表软萌弱受内心霸道总攻,不要太有魅力!看田丹的眼神,迷死人!铁林一身正气正义正直,纯粹耿直,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劲儿让人佩服,周一围你也真的好帅!田丹美丽聪明,却不谙世事,幸好有徐天给你做强有力的后盾哪!还有柳如丝,金爷,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让深入人心。这样一部诙谐幽默的谍战剧爱情,推理剧,简直棒呆!

这是一部走心的良心剧,胜在剧情,与以往抗战剧里的一出场即是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神级英雄不同,讲述的是一个平凡老百姓如何被一步步逼着奋起反抗的故事,剧中的徐天双商满点,武力值爆表,却甘心大隐于市,做一个三角地菜场的小会计,无外乎想在乱世中寻一隅安稳,这是当时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境,也是人性使

这部剧真是让人看了还想看,这是太可惜了,知道现在才发现这部剧,真是没想明白我前几年干嘛去了,还好这不电视剧没错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觉得这个电视剧怎么样呢,如果喜欢这部剧可以点击关注呦

****************

2018年电影观后感第172部·《红高梁》

作者:四夕清荷

发表时间:18-11-0117:02

电影改编自莫言同名中篇小说,以童稚观点回忆了“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 “我奶奶”19岁时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嫁,路上与轿夫余占鳌生出感情,走到十八里坡时,两人没能按捺住心中欲火于高粱地里野合,“我奶奶”怀上余占鳌的骨肉嫁给了李大头。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不久余占鳌正式成为 “我爷爷”,并独创酿制好酒十八红的方法。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我爹”九岁时连手谱写了一曲悲歌。

关于本电影故事:

“我给你们讲讲我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的事儿。”电影在“我”的一声旁白之中徐徐的铺陈开来。

黑漆漆阴森森的屋子中央坐着即将出嫁的新娘九儿:面无表情的端坐着。父亲为换一头黑骡子逼她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狠心的父亲就这样糟践亲生女儿一生的幸福,即将举行的不是九儿的婚礼而是葬礼。她那愚昧无知的父亲是她幸福的掘墓人,她即将被送入一桩肮脏婚姻的坟墓。

花轿在颠簸中摇摇晃晃的前行,八九个粗野雄壮的汉子红着陕北特有的民歌,在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原上抬着大红花轿故作晃动的姿态向十八里坡进发,十九岁的九儿开始出现呕吐的反应,她坏了祖宗的第二条规矩——“坐轿不能吐”。

轿内时不时地传来抬轿弟兄的调侃和嘲讽。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让九儿再一次陷入绝望。花轿颠的越来越剧烈,九儿的心也跟着被翻搅得波涛汹涌:她害怕极了,她从脚边颤抖的摸索出一把剪刀,紧咬着下嘴唇,手心里早已预备好的剪刀讲指关节压的发白,她不知道在遥远的十八里坡会有怎样的劫难将她裹挟而来,她只知道她已经预备好死亡——她是在将自己的生命捧在手心,用死亡来捍卫自己最后一丝的尊严。刀尖冲下指着自己的胸口,她绝望无助的仰头抽泣:既然老天不可怜我,倒不如我一刀结果了自己的生命。

她握着剪刀一寸寸的往心口挪,每挪一步,她都几近崩溃,那锋利的刀口穿过薄薄的礼服,直抵心头……然而透过半遮的晃动中的帘子,她欣喜的看到了轿头光洁黝黑的脊背,那厚实宽广的脊背上映衬着明晃晃的日光,一下子射入了九儿的心房:方才绝望的心此刻神奇般的复苏了。她美好的遐想着,眼神呈现出一种热切的渴望与激动。她的脖颈向前探着,嘴唇微微蠕动着,着迷于一种生命质朴蓬勃的气息,九儿沉醉了。

憨厚莽撞的陕北汉子也许是欢愉的,因为九儿的到来,犹如一场久逢的春雨一般使得原本萧肃寂寥的十八里坡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也是这些淳朴的汉子们内心对于生命,对于喜悦,对于年轻,最为崇高的敬意与表现。

刚出嫁时的红色轿子、红色衣服和鞋子虽然是有喜庆意味,可实际上是千百年来妇女难以改变的悲催命运,是代表着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残害。而阳光下泛着白光的红色高粱则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跃动激情的体现。

高粱地里爷爷掳走我奶奶时,强烈的阳光照射在随风摇曳的高粱叶子上,逆光拍摄让叶子上白光闪闪,那是生命的悦动,是激情的宣泄。

“老天爷不知从哪年起,让这青纱口长出了百十亩野高粱,没人种也没人收。”疯长翻滚的野高粱,寓意着那种不受束缚,肆意野性的民族性格。我爷爷和我奶奶在这里相爱,野合,奔放不羁的生命力让人震颤。

高粱、夕阳、酒、血、嫁衣、窗花,各种道具(或者是细节)的色彩均为红色,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极度风格化的故事。“红”在影片中象征着粗犷的民族性格,铮铮的铁骨人。

最后,日食下的高粱地比平常红了好几倍,是血一般触目惊心的红。余占鳌搂着儿子豆官站在废墟之上,出神的盯着被天狗吃尽的日头。儿子于是唱起了给死去的母亲最后的离歌。就此,影片在一声声稚嫩的歌声中结束。

正部电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洋溢着生命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第二部分则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电影中的“九”字:

数字“九”。因为读音相近,“九”被象征性地与“久”联系在一起。女主角的名字是“九儿”,她出嫁那年十“九”岁,到青纱口有“99”里路,还有就是高粱酒在“九月初九”出窖,这一天也是九儿的生日,九儿给新出的酒起的名字是“十八里红”(九加九或一加八得九),而酒本身也和“九”读音相同。最主要的是电影的这个故事开始到日本入侵正好“九”年。

关于本电影:

此片堪称莫言作品和张艺谋影像风格的完美结合,是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传奇。

此片是豪放派中的写意派。颠轿、野合、祭酒等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宣泄着原始而可贵的人性。风吹高粱、斜阳刺目,尘土飞扬,各种景致都镶嵌进叙事的逻辑线条之中。

此片的旁白似回忆似传说,加重了影片的历史感,也有着一种后辈对祖先的缅怀之意。

此片用极其鲜活的视听语言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激情,用张艺谋自己的话说,该片是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那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此片的插曲《颠轿歌》,《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酒神曲》,都是对生命的敬仰和祈祷,都跳跃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都是对生命的无尽赞美。

----------------------------------------------------------------------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

****************

“红色暴力美学”的盛宴——《红海行动》观后感

作者:刀口谈兵

发表时间:18-02-2323:41

“红色暴力美学”的盛宴 —— 《红海行动》观后感

作者:巨龙

因为有过从军的履历,对于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我天然就有亲近感。不过我们当兵的时候,处于上个世纪90时代,中国对外秉持的是“韬光养晦”国策,能够不惹事绝对不惹事,更不要说在宣传层面上,军事题材的电影电视,很多都是像《和平年代》、《突出重围》这样围绕和平年代军队建设的国内题材。

应该说,军事题材一直是电影界长盛不衰的热门,可以拍摄的类型也非常多。这方面美国好莱坞做到了极致,无论是早年表达个人英雄主义的《兰博》系列,还是写实主义的《拆弹部队》、《黑鹰坠落》,以及表达美国式“理想主义”的《血战钢锯岭》, 及更多的二战题材电影《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等,还有诸多科幻类型的战争电影,都收获了相当好的票房和口碑,更不要说,好莱坞作为美宣部,一面赚钱一面塑造美国军人的勇敢战斗精神,顺便输出美国价值观。

就在这几年,伴随着“大有作为”的观念,替代了当年的“韬光养晦”外交指导思想,中国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无论是题材选取,还是制作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尺度越来越大,禁忌越来越少,海外行动的题材迅速增加,“亮肌肉”的片子也越来越多。—— 在军事题材上,中国电影人正在迅速向美国好莱坞同行靠拢。

这几年中国有关军事题材的电影,粗粗列举一下就有不少大片,革命历史题材的《血战湘江》、《建军大业》(小鲜肉吐槽无力),《冲出亚马逊》、《湄公河行动》、《空天猎》、《战狼一》、《战狼二》,主打情怀的《芳华》(其实算不上严格的军事题材电影),还有正在热映的《红海行动》。

无论如何,中国军人的形象,越来越多出现在银幕上,这是好事。电影是塑造军队形象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宣示力量的窗口,更不要说,还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更可喜的是,这一类型的电影,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扭转了中国影视圈“娘炮当道”的风气,无疑是给文艺圈注入了“中国力量”的新鲜活力。

【《红海行动》——真实的红色暴力美学】

同为海外撤侨救人的影片,前有《战狼2》,《红海行动》在讲故事上, 卖点上难免吃了大亏。毕竟同样类型的故事,第二遍听起来,味道就差了很多。

实际上,《红海行动》的筹拍应该是不晚于《战狼2》,但是观众不会这么想,进电影院之前,就会自动把这部片子拿来跟《战狼2》进行类比 —— 同样的海外行动撤侨,看你导演拍出什么花样?

一般来说,对于电影以及其他文艺作品的理解,不外呼讲好故事和塑造人物两个基本点。《红海行动》跳出了这个窠臼。故事不曲折,也没有什么意外的抖包袱,就是一个场景换到另一个场景打仗,所谓的故事,更像是战场情景切换的线索,以及回答“为什么要打仗”这个问题。至于人物形象,基本都是在战斗中体现,没有细腻的情感渲染,也没有什么文艺桥段和耐人寻味的对白,每个人的戏份也比较平均 —— 塑造的是集体形象,打的是集体配合,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这部电影的看点在于 —— 真实。武器真实,战场真实,人物命运真实,真实到你可以部分地当做战争纪录片来看。或者说,看完这部电影,懂行的人会说,这就是真实的残酷战争。没有光环加持的不死主角,没有夸张酷炫的动作特技,没有弱智搞笑的敌人,没有前线后方的情感羁绊,也没有故作姿态的战争反思,展示的就是纯粹你死我活的战争情形。

细节就不多说了,剧透不应该是影评人干的事。

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来自香港的林超贤导演,终于在这一类题材的电影里,贴上了自己鲜明的标签 —— 红色暴力美学。这种标签,无疑让他获得了很好的资源支持,可以避免作品被广电总局的剪刀咔嚓得太厉害,想表达的风格成为“剪下冤魂”。而来自公安部、海军这些强力机构的支持,更让电影拍摄团队可以直接使用“超级豪华”的现代化真实武器装备,这种用钱都难买得到的资源,对于观众来说,也可以大饱眼福,也能够使从某个侧面看到中国军队这些年的建设成就。

从军方角度而言,文艺一些的军事题材片,虽然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也能够展示军人的形象。但是从本质而言,军人生来就是打仗,所以他们更希望展示的是军人的勇敢与血性,同时也希望借助先进武器装备的亮相,展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强大力量。这种理念,与“红色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可谓一拍即合。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红色暴力美学”也应该成为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一种重要类型,一方面有利于展示中国力量,震慑宵小之辈;同时也塑造中国版的“英雄主义” —— 我们总不能想起英雄的时候,都是来自好莱坞的美国人吧,或者只有武侠和江湖。

当然,“红色暴力美学”并不是指一味的血腥暴力和杀戮,《红海行动》之中,对于平民的救助,对于国外人质的拯救,包括对国外领导人家属的保护,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无疑也是“中国形象”的重要部分。

【新的“全球化”,需要红色力量的平衡】

看完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得不思考一下眼下的全球斗争。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单单是为了保证就业和社会稳定,就需要世界市场,也需要世界的资源。因此,即使是在面临“逆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得推进全球化。

做生意谋发展,以至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国至今还享受着从老一辈继承过来的“和平红利”,通过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和平红利”还会继续下去。与此同时,中国也为周边国家提供着“和平庇护”,保证在中国周边不至于“生战生乱”。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利益越来越大,中国力量够不到的地方,中国利益也是保不住的,走出去的国人的安全也无法保障。因此,世界的力量需要新的平衡,很多地方需要红色的力量。

每一次撤侨,看起来军方行动迅速,国家回应给力,但是实际上撤出来的地方,很快就会陷入动荡无序,之前的多少投资也都打了水漂 —— 虽然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还在计算利益损失,多少有点唯利是图不够人情。但是一次撤侨、两次撤侨,搞成了针对中国的惯例,就是明摆着要砸中国人的海外生计饭碗,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如果不展示足够力量,自然不会存在“有事好好谈”,“有钱一起赚”的好事。蛟龙突击队的“强者无敌”,其实和中国传统提倡的“仁者无敌”,两者并不矛盾。“仁者”并不是一味示好卖乖的老好人,而是有力量、有责任、有担当的强者。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完全可以站在干岸上,任其他地方乱成一锅粥,杀成尸山血海,反正关我P事,中国自己和平安宁就好。然而,中国已经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家,不可能回避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 —— 除非中国愿意放弃全球化的利益。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中国不想惹是生非,人家也会跑到中国来找事。

放弃斗争精神,以此换得苟且的和平。那么,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连眼前的苟且的和平也守不住。中国古语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斗争无法避免,不如及早主动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红色暴力美学”,以及由此代表的红色力量,会成为很长时间内的军事题材主旋律之一。

【军事题材电影的未来】

应该说,就军事题材而言,未来是不会缺少影片,尤其是全球化背景的军事行动题材。

公安、陆军、海军都有了相关的电影,那么武警、军事顾问、反恐战、情报战、反毒战等等相信还有很多题材正在筹备进行时 —— 只要尺度给放开,哪个力量部门都希望在荧屏上展现一下。

但是这一类的军事题材,即使广电部门手下留情(因为有更强力的部门),也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中美之间的直接斗争,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斗争,就很难直接表达,毕竟大国外交,面子上要过得去。就算是好莱坞,军事题材电影也极少直接针对中俄。

那么,如果电影里的斗争反派,都是叛军或者恐怖分子,这一类的题材很快就落入故事雷同的窠臼 —— 都是撤侨-拯救-战斗的桥段。《战狼2》和《红海行动》,好歹在电影风格上还拉得开差距,那么第三部、第四部撤侨-拯救的故事,还怎么拍下去?

我个人比较期待一部关于中国军事顾问在海外的电影。毕竟很多事也过去了很多年,也到了可以解密的时候现实就是最好的剧本。比如和斯里兰卡猛虎组织的斗争。

或者,战争题材电影拍得多,敌人不好找了,要学好莱坞那样?地球没有对手,拍科幻片,打外星人去,让中国人来拯救地球。只要拍摄手法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美国人拍得,凭什么中国人拍不得?—— 纯属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不定很快就有人打算这么干了呢?

****************

《红色之旅》读后感

作者:华跃世盛

发表时间:18-05-2115:50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

古田军号观后感影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019红色电影

作者:嘻哈猩

发表时间:08-0716:54

《古田军号》影片以节奏感极强、气势恢宏的舞板凳龙这种独特的艺术展示拉开序幕,一开场就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了,让人感到无比震撼,这看似十分和谐欢庆的气氛,其实是陈力导演早就为这部影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随之而来的是持续嘹亮的军号声,很自然地把我们带进了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影片编导不惜笔墨,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内,利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突出影片主题提供了坚实依据。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是动容,就是每次小军号手出镜时,毛委员不是牵着他,就是背着他,总要把他带在身边,就像父亲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一幕幕镜头总会让人泪眼模糊。而老裁缝、印刷厂老板虽然出镜不多,却极为生动地表现了“军民一家亲、人民拥军爱军”的高度革命情怀;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影片最大亮点在于编导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艺术手法把毛泽东、朱德、刘安恭、陈毅等四位领导人的鲜明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王仁君、王志飞、胡兵、刘智扬等青年演员的倾情出演,把领导们个个演绎得栩栩如生。情节把握得体、恰到好处。在对待和缓和毛泽东与朱德、刘安恭之间的意见分歧态度,陈毅幽默的话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具吸引力,他接地气又有内涵,在他们思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为紧张而严肃的影片带来欢乐。整个矛盾冲突过程跌宕起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为了追求共同的理念和信仰,即使经过激烈的冲突也破坏不了的战友情怀;他们为了探索革命真理,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磊落情怀,最后形成了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新的基础上的紧密团结。最让人感动的是刘安恭牺牲后,毛泽东在确定红军领章的样式时,果断地选定了刘安恭生前选定的他本不赞成的红军领章样式。

影片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细节,真实、生动地还原了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那段战争岁月。成功从古田开始,《古田军号》是一部优秀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的经典大片,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经典电影 观后感

作者:悦佰

发表时间:18-01-3017:47

经典电影观后感一

  这是至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前看过的法语电影多数以浪漫爱情为主题,但这一部不同,是以音乐和师生间的动人情怀为主题的。听到莫朗奇的歌声时,我就忍不住挥动双手指挥,有一股强烈的愿望想学法语歌曲,怪不得那么多人说法语是最美丽的语言。

  最近看上了戏剧大赛才有冲动想马上看一下这一部电影。

  “我从他的眼睛看到了很多东西,骄傲,被宽恕后的开心,第一次学会的感激。”莫朗儿的声音真的称得上是天籁。他在课室里独自练习的时候不仅震撼了老师,我相信肯定也震撼了所有的观众。虽然戏剧大赛那个人拿了法语歌唱大赛的一等奖,但是我当时也没觉得他唱得有多动听,但是电影里面的小男孩似乎可以唱到人们的心坎里,触动心中的那条弦。一开始离开的那位老师说叫马修小心他,因为他有着天使的面孔以及魔鬼的内心。帅气俊朗的外表下面总是隐藏着一颗常人不易察觉的敏感的心。他的感情是细腻的,热爱着音乐的他在合唱队里表现得漠不关心,深爱着母亲的他在亲人面前表现得冷漠安静。马修在一步步融化他内心外面的冰壳,最后终于在他脸上看到了动人的微笑

  不得不说马修老师真的是一个十分值得人尊敬的老师,从他惩罚学生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温柔的人。让恶作剧的学生停止他们的行为不是用体罚或者禁闭,而是让他们见证恶作剧带来的后果,让他们为自己的后果负责,产生的内疚感会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修会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会轻易生气,把学生的恶作剧和嘲笑一笑置之,还会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们也渐渐地接受这位老师。

  派皮诺是一个让人怜又让人爱的孩子,每个星期六等着爸爸来接他,可惜他早已经是个孤儿,相比起其他孩子,他更羞涩胆怯,但是有着一颗执着的心。每次合唱合练的时候老师把他抱在讲台上,他也特别收到老师的关爱,最后终于幸福地跟着马修老师离开。

  其实,池塘指底的学生也不算是屡教不改的坏学生吧,他们在马修老师的课上还是挺安静的,按照老师的指示来作,只是很偶尔的时候才有一两个学生不听话。马修老师很幸运地是,遇到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而他也是因为想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老师,他既可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令他们从良。他们在最后表演的时候,我被他们深深感动到了,放牛班也有春天!老师就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天赋,而不只是一味揪着他们的错误来惩罚。

  经典电影观后感二

  其实有很多东西想要写,但是还是先挑一些比较重要的说吧。

  首先是关於现实与虚幻的关系;影片一开始呈现给我们的背景就是 2035 年病毒已经大规模传播,人类已经被迫转移至地下生活的世界,从此引发了开始时男主角被选中到过收集信息(information)等一系列情节;但是影片中不断穿插出现的女主角和男主角对於虚幻和现实的讨论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个预先设定好的背景是否也是假的,是否一切都像女主角向院长汇报时所说的那样都存在於我们的想像(they're all in our mind)之中呢?整部影片所叙述的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否也只是男主角脑中的一个梦而已呢?更或者,男主角本身也只是计算机模拟的一个程序呢?

  影片中许多的场景都可以被一一对应起来,比如说:

  未来(2035)——过(1996/1990/1920)

  科学家——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注意性别和人数)

  抓到的蜘蛛标本——从窗沿上抓到的蜘蛛

  徵集自愿者(volunteers)——机场徵集志愿者的广播

  时间机器——CT/核磁共振记起(注意外形和运作方式)

  收集信息时进入的建筑——百货超市(注意出售的物品)

  进出地表时的消毒程序——进出精神病医院时的清洗程序

  其他还有很多,甚至连那个神秘的声音也可以算是,大家可以自行寻找;说道神秘声音,它称呼男主角为巴比(Babi),这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而这个神秘的声音是否暗示这男主角的真实身份?是否男主角在现实的世界中的名字是否就叫做巴比?

  然後是关於影片最後一段的一系列情节,这里我们先假设片头 2035 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影片中男主角多次表露说自己的身份是观察者(observer),而观察者一词意味着你所能做的除了观察和收集信息(information)之外不能够改变已经发生的过,也就是说影片中的时空旅行是符合自洽性的理论的;病毒的传播、50 亿人类的死亡都是已经发生并且不可盖面的。这样便可以解释为何男主角只是弄清楚了十二猴子军与病毒之间的关系就获得了特赦,如果科学家们真的想要改变过,完全可以在监狱中多挑选一些自愿者(volunteers)进行旅行,这样要改变过会容易许多;同时也能够解释最後女科学家的出现亦是来收集信息的,她对於自己身份的介绍中所提的保险(in insurance)应当解释为以防万一;而且如果科学家监视到病毒在机场已经被打开,那麽他们完全可以立刻传送男主角回到现在,并重新进行传送(男主角可以保留大部分记忆,如果在现在为他制定好计画,在 1996 年阻止病毒传播简直是轻而易举)。

  因此我认为这部影片有很大的可能是在探讨有关於精神病人所面对的真实与虚幻交织的混乱世界和这之中的痛苦(注意男主角面对不同世界转换时的精神状态)。

  当然每个人对於同一部电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这里所说的也不过是一些胡言乱语罢了。

****************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

作者:佳哥在家乡种树

发表时间:18-11-1517:33

咱们这个年龄已经很少进电影院了,奈何女儿网上购票非让我们欣赏一下据说专为中老年人拍摄的影片《芳华》。电影开演不久我奇怪地发现竟然有人退场,而且延续到上半场没消停,搅得我注意力都不大集中。《芳华》展现的背景是我们久别而又熟悉的年代,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层次感较强(部队文工团、自卫反击战等),直到影片结束也没产生那么强烈共鸣的感觉。散场回家的路上,才慢慢地回味过来。《芳华》表现的意识流手法可谓十分细腻,潜移默化中有融入了的感觉。她将人的心房紧紧包住的“往事”不停地松动、展开,进而打开人们回忆的闸门。我认为这个有可能才是《芳华》的魅力所在。

上初中那会儿,我被分到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所谓差是指调皮捣蛋生居多,其中'极品'生就有六、七个,班主任走马灯式的更换,老师们都不愿带这个班。有次数学突击测验,打零分的有18人,仅我1人及格64分。期末考试时由于忘记了给一个叫郭子彬同学打小抄,放学路上挨了二记猛烈的‘电炮’,(那时把打在脸上的拳头叫电炮),回家照镜堪比熊猫眼。在频繁更换班主任期间,有一个叫曹彦勋的年轻老师带我们时间略长,他做班主任期间,我们班相对稳定一些,至少调皮生表面上不敢欺负老实人。那时曹彦勋老师也刚毕业不久,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却热情奔放、激情四射。

他常给我们讲保尔柯察金的故事:“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蘸着脉搏流出来的血去谱写灿烂的革命事业,是钢铁火热铸就的过程”,我们当时虽不完全懂得,但在朦胧中却很受感染。虽然班里学习成绩没怎么提高,但在军训队列比赛中居然拿到了全校冠军。最让人为之心动的是他利用个人关系搞了一次去康家农场实习劳动的机会,农活是种水稻(人工插秧),因为吃住都在农场,我算是第一次远离家门在异地过上集体生活,那种新鲜感别提有多美了。在农场知青教导下,我很快上手学会了稻田插秧,而且均匀整齐。虽然一日三餐都是大茬子粥、窝头、高粱米饭、咸菜,却比家里做的香甜十倍;睡觉是对面式通铺,通铺中央有个烧煤的铁炉,晚间引火取暖,虽然有点浓烟和炭灰,但在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作用下,我们睡的十分沉稳。

更新奇的是稻田里有太多的田鸡,我们每天都能抓一盆,晚饭后放在铁炉上烤着吃,那时候能吃上肉就有幸福感。吃完田鸡开始学歌,曹老师有时把女生也喊过来,一起学唱红色歌曲《五七战士》:"五七战士多气派呀,战天斗地,一望无边际,拉基立立(插秧的声音) ", 这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不管男女都放喉歌唱。我高兴的得意忘形,跟邻铺陈志新同学不断地做怪脸,曹老师一边唱一边用愤怒的眼神瞪着我们,我俩立刻变成俩只小猫。一周过后,新鲜感渐渐地消失了,先是班里负责传送秧苗的几个坏小子,不把秧苗传到你手里,而是砸在你附近的水里,溅得浑身都是泥水。然后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开始“烧疖子”,烧疖子就是把火柴杆变成炭状,用牙垢粘在睡熟人的腿上或脚上后点燃炭杆,当炭杆燃到皮肤上时,人会猛然跳起尖叫,这时候坏小子们会开心大笑。

我被烧过两次,但却没勇气去指责,只因这些'坏小子'打架有狠劲,有些同学因此留下了阴影,不愿回忆这段集体生活。班里有个叫张友的同学因长得壮实,饭量较大,每顿通常要比常人多吃两碗。差异就会引来看法,几个坏小子开始瞄准他,特意抓来几只蟾蜍(癞蛤蟆),把腿卸下烤熟给张友吃,一小时后,他突然蹦起开门奔向农场的简易茅房,整个过程让人产生幻觉。据说国内百米冠军苏炳添枪响后的起跑反应是0.2秒,位居世界第四,我感觉当时他的反应要超过苏炳添。在张友与茅房较劲的时候,我才晓得他吃了不洁食品,引发肠炎,几个往返下来脸色蜡黄。同学们有大笑的、有中笑的、也有微笑的,我属于跟着傻笑的,伟大旗手鲁迅曾说过:这种情况下,不笑的人乃是中国今后的脊梁。 曹老师终于知道了这恶作剧,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他们。

其中有个叫魏利是领头的,颇感委屈,扬言报复打小报告的人。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我中奖式地被怀疑是那偷斧子的人,私下里他很严肃地威胁我:等有时间好好地收拾我。当时我就蒙圈了,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这时候再看农场的一切都灰蒙蒙的,更大的压力是这只悬空的靴子何时落下来。整天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迎来了学农劳动最后一晚。那天晚上由于铁炉的火灭的早,半夜我被冻醒,才发现这房子四处透风,忽然又觉得如不漏风,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虽然这次集体生活的结尾有点沮丧,但仍然是我在初中里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它何尝不是我们逝去的“芳华”。

之后我也在琢磨一件事,这些‘极品’生固然无知,可他们拿别人取乐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就像看完《芳华》我同样有疑问一样,男主角刘峰助人为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两下一对照,我释然了,这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 世上有矛就有盾,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可相互转换,这是自然规律。

《芳华》影片的潜台词也流漏出:非常时期, 从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角度上看,环境越苛刻、承受力越强、代价越高越容易练成,且凝练出来的感情:高尚、纯粹、持久;而和平时期,普通人追求的是怎样能”舒适“,进而比钱比房比车努力工作的上位、不辞辛苦的创业都符合人生价值观,但在情感上却可有也可无,畸形、反复、陌路趋于常见,所以不少人对《芳华》的结尾颇感失望,认为男女主角最后的结局有些凄凉。我当然不能同意:首先《芳华》主题之一就是‘善良的人终被善待’(我个人认为命题反之也成立)。

男主角虽然伤残,但适应社会的智商没残;女主角虽没说明,但你往最差的安排上想,凭其专业的舞蹈功底,当一个老年大学的舞蹈老师和瑜伽教练肯定没问题吧,甚至吃辛苦自己办班多赚两个也未尝不可,两个人在一起简单小康生活无疑。最令导演羡慕和常人不解的是:他们有比夫妻感情还纯粹的真爱,一种精神上找到金山般感觉的充实。女主角的二次苏醒,绝非脱离病魔那么简单,而是对生命理解上的大彻大悟。两个善良、深沉且都受过不同伤害的人走到一起,难道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难道不是生活品质的最高境界?这才是《芳华》结尾处导演让观众回答的问题。另外他还有一层意思是:忧伤不过是逝水东流翻起的几朵浪花;而往事就像一首歌:“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

2018年电影观后感·第24部《双瞳》

作者:四夕清荷

发表时间:18-02-2315:46

所谓“双瞳”,指的是人的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非常诡异。在道家的观念里,这样的人能够找到人魈,所谓“人魈”,就是那些在生活中犯了罪恶,不人不鬼的人,目有双瞳者,可以日观千里,夜窥神鬼。

电影《双瞳》的故事本来是台湾本土的离奇谋杀案,但由于死者的外籍身份和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神秘命案促成了梁家辉饰演的警察与大卫·摩斯饰演的FBI之间的合作,也正因此背景,《双瞳》成了一部国际化的电影。

道家“五狱”论:寒冰狱、烈火狱、刨腹狱、剐心狱、拔舌狱。传说香港人信奉的黄大仙(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生于公元三二八年,是东晋时代的浙江金华兰溪人。在他十五岁上山牧羊时遇到神仙指引,到金华赤松山修炼,四十年后修成正果。因此黄大仙亦以「赤松子」为别号。)黄初平欲修炼成仙,就必须用“五狱”之罚磨练自己,但能承受的了“五狱”之罚谈何容易,但黄初平天生双瞳,能识别“人魈”(生前做了昧良心事的鬼魂),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双瞳找到了五个人魈,并用“五狱”对他们进行了惩罚,随即得道成仙。

电影中的成仙理念是通过五种地狱,便可以成仙,但究竟如何通过,只有成仙者才能知道。

警官黄火土两年前由于揭发同僚贪污,被打入冷宫,被安排在冷门的外事组工作,他的同事对他怒言相向,他的妻子清芳受不了他长期不回家而要求离婚

同时,发生三宗离奇的命案 。三名受害者的身份彼此没有关联,前来验尸的法医却在三名死者脑部共同发现一种神秘的黑霉菌,而且三人都是在历经幻觉的状态下死亡。负责侦办的警局又缺乏这方面的专才,在社会人心惶惶的氛围下,高层只好求助于美国。美国联邦调查局派了一名专门侦办此种案例的专家凯文莱特前来协助。

黄火土以前的办案夥伴李丰博警告他如果他帮那美国人破案的话,会使得整个警局再度蒙羞,后果会如何恐怕就不只是打入冷宫而已。但黄火土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是和莱特很快上手此案,也因此使得案情大有进展。最终,他们发现凶手是按照一种古老罕见的道教图示来杀人,藉由将作恶的人送入五种残忍恐怖的地狱受刑,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同时也预示了将会有更多的受害者出现。

在办案过程中,通过人类学家拿实物做参照的细致讲述来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心理恐惧感和话题趣味性。一系列诡异离奇杀人案件的线索也被一点点拨开真相,原来,几年前在交阯地区挖出过的一座道观---真仙观,观中发现了一篇石刻文字和一些法器,符箓之类的东西,石刻文字所揭示的古代道士炼丹修仙的必经过程图,则是根据《河图洛书》糅合道家密语所绘制,代表的是道家的宇宙观,道教人士一直依靠这套体系来测算过去和未来,凶手便是根据这套图来寻找下手对象,当然,其中有一些人是自愿上门接受成仙程序洗礼。影片中的凶手就是按照出土文物上所刻的道家符箓样子,在被害人身体上刻下一模一样的符箓,此符箓代表的是阎王爷的催命符。

谢亚理和她的姐姐,前世本是交阯的两位道人,他们在交阯真仙观修炼了许久之后,要渡劫才能升仙。两人于当世可能无法渡劫,所以投胎转世,双生在一母体中。再投胎之前,两人已经安排好了转世之后升仙渡劫的所有事情,从出土的石碑可以得知,谢亚理正是按照石碑上的图去寻找人魈的名字的。

影片中的五个死者:由石碑和黄火土的分析得出,人魈的名字分别是“富——妙——景——旺”,然后是一位“不信鬼神者”。学者说“在道教一派中,主张地狱有五种,就是寒冰狱,火坑狱,抽肠狱,剜心狱,还有拔舌狱,经过五狱劫数试炼后,就是第六道,修炼成仙”。 而人魈只有双瞳才能看到,所以谢亚理通过双瞳找到了人魈,并把人魈推入五狱试炼。

富(工业污染的大丰化工大老板)第一个寒冰地狱的人魈;

妙(破坏家庭的立委情妇)第二个火坑地狱的人魈;

景(走私军火交易黑幕的神父,景教传播者)第三个抽肠地狱的人魈;

旺(不孝贪财的孽子)求阴法式的“旺”字男性,第四个剜心地狱的人魈;

FBI(不信鬼神者)第五个拔舌地狱的人魈。

这五道试炼后,就是石碑的第三张“少阳太阴”,学者说了“从天干地支图里,少阳太阴代表两种节气,这两种气,代表从五月到七月,也代表火和土”。最后这个少阳太阴——黄火土。

在五狱试炼之后,就是谢亚理引黄火土杀了自己,送自己最后的飞升,谢亚理说的很明白,“你是来送我的吧来吧”,所有的幻境都是为了让黄火土向自己开枪,送自己,幻境里很明显的传达了,如果你不开枪,救了我,妹妹将永远不说话,你的家庭永远不会幸福。最后“少阳太阴”终于开了枪,送谢亚理完成了飞升。

当一个对亲人心怀愧疚,渴望救赎,多年没有开过枪的黄火土终于在关键时候勇敢举起手枪跟神仙对着干,此时此刻,他心中的信念已经超越了一切,这个信念,就是爱。

谢亚理临走之前说,“你也会跟我一起走”。可是黄火土心中有爱,他在妻女的召唤下,放弃了飞升,重回了人间。因为爱,他没有飞升成功。这也是最后碑文上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惧”。

最后,多年从未说一句话的哑巴女儿竟然对着父亲尸体喊出了一句“爸爸”,一句“爸爸”真可谓是惊天地,泣神鬼,只见肉身已死的黄火土在亲人的呼唤下竟然流出了眼泪,正所谓“有爱,不死”。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 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

****************

《红高粱》观后感

作者:生活总是美好的哦

发表时间:18-11-1917:18

在异乡看在故乡发生的电影,总会是热泪盈眶吧。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好像姜文做了导演,但姜文的深邃含蓄又没有一点体现。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影片中所有的背景和人设,都可以说百分百贴近当时的背景,从开始的娶亲、抬轿······当一两个镜头是突出的,举例还有意义,当所有都是,那么就没必要举例了。

诚然,真实度与拍电影的年代有关,但在真实度上,无论是生活场景还是较少的战斗场景,都真实如生。相较于现在的效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往往会不自觉地拿它和郑晓龙的《红高粱》作比较,毫无疑问的是,姜文饰演的余占鳌,要比朱亚文饰演的更加真实,也更加符合一个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男人的形象,机智、勇敢、虚荣、自傲、狡黠,让人看了会惊呼,这就是一个男人,一个中国男人可爱而可恨。当然电视剧余占鳌有血有肉,但未免太傲了一些。

而赵薇的戴九莲和巩俐的戴九莲各有千秋,赵薇的戴九莲,一开始就藏着一种机智,而巩俐的戴九莲的机智灵活是慢慢显露,颇符合一个封建时期被嫁的女人形象;由于电影的短暂,戴九莲的形象很难在电影中体现到深刻淋漓,电视剧中的戴九莲形象却是丰满可信的。

老谋子是摄影师出身,对电影的画面感的要求要高于常人,红色作为主体色,象征希望和抗争,在短短90分钟内表现得尤为强烈,而电影本身,也相当于一个太阳,一颗炸雷,好像要从文革的束缚中拼命挣脱出来。

一般电影,要么现三分,留七分;要么现七分,留三分。但年轻大胆的张艺谋却要用十分的力,让所有的,都在这一片红色中体现,自然留不下值得回味的,但即使没有回味,90分钟的一片鲜红,也足以让那个沉寂的时代为之一颤。

对于这样一本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不及电视剧好得多,电影不得不珍惜每一帧、每一个画面,而剧却可以毫不吝啬地用细节讲述整段故事,对于红高粱也是如此。

故事的跳跃性让观众往往会跳出故事;而不去使用较多细节,使电影的煽情效果差了很多,无论是戴九莲出嫁、酒窖开工、罗汉惨死、戴九莲牺牲,都与电视剧中相差甚远。其实,电影版的原意就是为了讲述这个故事,并未在人物上下太大的功夫,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太符合审美观念。

我看完了电影,离开百讲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酒神曲》。,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首歌,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其实,好像现在看以前的流行款式一样,无论艺术的形式会随时代变迁,铭记在人心中的,就应该是余占鳌的血性、痞性,而远不是饰演余占鳌的朱亚文或姜文的琐屑小事。

****************

写一篇历史电影观后感,影片整体应有的大气和悲凉感

作者:阿德娱乐爆料

发表时间:18-03-1922:54

尽管土耳其历届政府和学界一直否认在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1915-1917年间,发生过亚美尼亚人坚称的、导致150万族人死亡的屠杀事件,甚至将“承认屠杀”写进新刑法第301条款予以定罪,但包括法国、俄罗斯、美国、希腊、欧洲议会和联合国在内的多方,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认“种族灭绝”罪行的存在,法国方面甚至针锋相对地制定法案,规定任何否认大屠杀事实的人将被判处1年监禁和4.5万欧元的罚款。反映在电影史上,关于这一历史悲剧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2002年,加拿大籍亚美尼亚裔名导阿托姆·伊格扬,就以象征民族精神的阿拉若山(如今在土耳其境内)为名,拍摄了一部裹挟着移民家族记忆的震撼力作。可作为当今的土耳其人,虽然已经可以在伊斯坦布尔的酒吧里自由讨论这段历史,但如果让他们来拍一部,始终会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事情。好在费斯·阿金是一位土裔德籍名导,只是他大量关于血缘故乡的名作,常被观众直接视作当代土耳其影坛巨匠。由他来审视这段历史,不仅需要历史大局观和政治勇气,还会把自己置于一种尴尬处境——是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是残忍的凶手,可总也不能把自己民族刻画的十恶不赦吧?面对着巨大的情感困境和历史野心,他下了大力气将新片《切口》,打造成自己“爱情、魔鬼和死亡三部曲”的终章。

爱情,是2004年的《勇往直前》,一对土耳其裔德籍青年男女轰轰烈烈又遍体鳞伤的爱,让此片荣获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魔鬼,是2007年的《天堂边缘》,2组6个人物,串联起从柏林到伊斯坦布尔的两段极具感染力的乡愁故事,也让两个角色置身两地的意外死亡被巧妙的编织而起,此片也强烈的剧情张力荣获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此次的《切口》,则轮到一个亚美尼亚父亲Nazaret,在上世纪初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千里寻女儿的传奇故事。看上去,像是冲着三大电影节都来捞一遍大奖的节奏?不过一切的追逐和寻找,是串联起三部曲的那串钥匙。可一旦格局拉大到民族悲剧史实层面,这串本该可以同样开启打动观众心灵之门的钥匙,就似乎失效了。以往非常精巧的人物设置和故事冲突,在费斯·阿金宏大的历史观表达欲下,让位给了单主角与大时代息息相关的生命历程,也就随受苦受难时间轴,拉扯成一部流浪相册似的肤浅“景片”。

从妻离子散的土叙边境小城马尔丁,到做苦力筑路的叙利亚小镇拉斯艾因,再从被好心肥皂商解救到的安乐窝阿勒颇,到黎巴嫩教会孤儿院,一战奥斯曼帝国东部的历史,就被强硬的套到亚美尼亚难民身上。开头白鹤飞过天际时,父亲Nazaret对两个女儿说,“这预示着将有一段漫长的旅行”,于是,战后的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寻亲旅程。以邮轮清洁工身份来到古巴哈瓦那,再以偷渡客身份抵达美利坚佛罗里达,随后跟着女儿曾留下的只言片语踪迹,找到明尼阿波利斯毛纺厂,最后相逢于北达科他州荒原上的鲁索。费斯·阿金为这段旅程下了不少资料搜集和阅读功夫,知晓幸存的亚美尼亚人,确实有着从黎巴嫩到古巴再到美国的漂泊线路,也清楚上世纪初明尼阿波利斯发达的纺织行业。可又是与前半段同样的“景片”问题,将这些历史与地理,以人物表演幻灯片的方式生拉出来,再加上一些可有可无、试图表现寻亲艰辛的西部冒险片式段落,让影片整体应有的大气和悲凉感。

【翠华娱乐不一样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 《《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这篇文章828la109868。

【结语】:《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红色》看后感,国产良心剧作品,经典值得反复品味!】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09868'></small><noframes id='828la109868'>

  • <tfoot id='828la109868'></tfoot>

      <legend id='828la109868'><style id='828la109868'><dir id='828la109868'><q id='828la10986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09868'><tr id='828la109868'><dt id='828la109868'><q id='828la109868'><span id='828la109868'><th id='828la109868'></th></span></q></dt></tr></i><div id='828la109868'><tfoot id='828la109868'></tfoot><dl id='828la109868'><fieldset id='828la10986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09868'></bdo><ul id='828la10986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