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

时间: 2020-09-02 01:00:57 分类: 美文赏析

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

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

****************

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

作者:静女悦文

发表时间:05-1216:00

大历十三年(778年),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他的哥哥为中唐名臣柳公绰。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诗赋词。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传世。

世人只知他书法出众,却不知道他还是位诗人,而且还出口成章。一次柳公权随从同样爱好诗歌的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游玩中文宗一时兴起,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朕有一件高兴的事。以前赐给边疆守军的军服铠甲,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季的军服发放完毕。士兵们有了新衣,朕心里也很是满足。”柳公权赶紧上前祝贺,说一些皇恩浩荡之类的话,可是文宗好像并不满足。便淡淡的说:“朕有如此之大喜,你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朕祝贺,以表你心意。”一旁的太监急忙催他赶紧作诗给文宗听,柳公权不紧不慢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听完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至此文宗更加舍不得柳公权,每次议事都让他伴随左右。有一次,文宗召见朝中几位大臣议政,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朕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大臣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德,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远离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诫,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文宗见他不但能诗能文还有谏臣风度,对他更加倚重。不但让他任谏议大夫,还让他负责撰写诏书。

时间到了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一日,宣宗举行元旦朝会,此时已经八十多岁的他仍活跃在朝堂之上,群臣依例向宣宗称颂祝贺,柳公权年迈,在称贺之中错把宣宗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误称“光武和孝”,这下终于被对他艳羡已久早已羡慕嫉妒恨的御史们抓住了弹劾的把柄,结果却只罚了几个月的工资 ,恨的御史直嚷嚷。是呀柳公权不退休他们就只能活在旮旯角里。几年后柳公权终于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了,去世时已经八十八岁了。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融会贯通,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入木三分。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直到今天人们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纵观柳公权的一生,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就像一棵常青树永远直立与朝堂之上,这不光归功与他的好书法好诗句还有他的好运气。他几无波折的仕途之路,超长的寿命,还有享不尽的身前身后名,就如同他的书法一样让人竖起大拇指。我们还在等什么呢拿起毛笔柳体练起来,就算没有成就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就算没有好运气那瘦硬的笔体也会让人充满生机,赢得健康。

****************

曹植《七步诗》赏析

作者:正北方网

发表时间:04-2413:34正北方网官方账号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先简介作者及有关他的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所以又称陈思王。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才华横溢,诗文写得非常好。南朝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其著作《诗品》中写道:“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意思是:陈思王曹植的诗文就像人类之中的周公与孔子;也像有鳞片有羽毛的动物之中的龙和凤凰……另一位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也很佩服他,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一石是十斗)成语“八斗之才”,即来源于此。

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操的长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忌恨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听了,刚走几步,就吟出六句诗来;即我们要讲的这首诗。因为曹丕要曹植七步之内作成,所以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

现在,我们来解释部分词语:1.持:用来或拿来。2.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3.漉菽以为汁: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漉(lù),过滤;菽,豆类植物。4.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5.相煎:相,不是互相,而是指“煎”这个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就诗的字面意思而言,相煎,就是“煎豆”,即“萁”在煎熬它同根生的“豆”;其实是指被曹丕迫害胞弟曹植。

最后,欣赏这首诗。

一 巧用比喻,弹奏弦外之音。

曹植的这首诗是被曹丕逼着写的,而且是必须在七步之内作成,否则处死。在这种情境下,一个胆小的人就算平时会写诗,恐怕也吓得没词儿了。可曹植则不然,他不是急着随便想出几句来保命,而是从容不迫地用巧妙的比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你看,前四句不仅叙述了燃萁煮豆这一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而且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萁”在釜下凶狠地燃烧而煎熬釜中“豆”的过程。

如果说,曹植吟出前四句后,曹丕也许尚不知他在说什么的话,那么,当曹植吟毕后两句,曹丕可能就会脸红出汗了!天啊,“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当曹丕听到这两句时,他会想什么呢?曹丕会不会想:这是说谁呀?“萁”与“豆”是“同根生”,难道我曹丕与曹植不也是同父同母所生吗?而我现在如此对待弟弟,不就如同“萁”在煎熬“豆”吗?在釜中“泣”的哪里是“豆”,那分明是我的弟弟在啜泣啊!他终于听懂了诗中的弦外之音。于是,曹丕感动,羞愧了。

这就是曹植的手足情怀,这就是子建的“八斗”之才!

二 用词精炼、形象、生动。

说精炼,是指往往只用一两个字,就能表达好多意思。如,“汁”与“羹”这两个字都是表示事物的名词,粗看起来,只是用来告诉读者燃萁煮豆要做什么,但仔细琢磨,原来,这样做的最后目的是要把豆子粉碎,使之先成为“汁”,然后成为供人吃的“羹”呀!于是,这个燃烧着的“萁”之无情和残酷也就不言自明了。

说形象,是指善于用一两个字绘声绘色。如,“燃”与“煎”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红红的火苗,而且可以使读者听到呼呼燃烧着的炉火与咕嘟咕嘟煮豆子的声音。于是,“萁”之贪婪而迫不及待的样子,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说生动,是指善于把无生命的东西写活。如,“泣”这个字写得太恰当、太生动了,真的是前无古人。如果仅仅说是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拟人”一下,那“豆在釜中泣”写成“豆在釜中悲”“豆在釜中吟”“豆在釜中啼”“豆在釜中哭”“豆在釜中号”等等,不也行吗?仔细想想,诗中写“豆”在釜中被煎熬的声音,用“吟”“啼”“哭”“号”,虽然都是拟人,但,哪一个也不行;只有“泣”字,才能最准确、最恰当、最生动地形容“豆”在釜中的那种忽大忽小、忽断忽续的声音,而这种声音与人在伤心时的啜泣声极其相似。更何况,“泣”与“汁”“急”同韵,更增加了全诗的和谐美。

三 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当然是写曹植对曹丕的控诉与他悲愤的心情,也可以说是对曹丕的规劝。但,后世的读者看到这首诗所想到所悟出的,那可就由不得作者了。

比如,好多人由此受到教育,想到这首诗告诉我们兄弟之间骨肉相残是人生的悲剧,想到凡是有违天理、有违人伦常情的事都是可耻的。曹植以其恰当而生动的比喻以及深刻的寓意,启迪着古今社会无数的读者,赢得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欣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读这首《七步诗》,谨向作者致敬!

文章结尾时还要补充一点内容,就是要告诉读者,这首诗还有一种版本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诗》作者曹植的10大经典名句,写尽身在帝王家的无奈

作者:逍遥子的书香视界

发表时间:04-1417:15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谥号为“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文学家、批评家对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亦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之说,文学批评家钟嵘赞美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他和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三曹”,是建安时期文学上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诗人不光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政治上也有非常高远的理想和抱负,只可惜错生帝王家。他的哥哥曹丕称帝后,他在政治上的生命已基本结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诗人用文学证明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只是这种代价非常人能理解。诗 人终其一生,留下了许多足以彪炳千秋的绝世佳作。关于他的诗文,逍遥子为大家整理了几句,我们不妨一起欣赏一下。

1、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赠白马王彪·并序》,是一首赠别诗。“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人生之短暂,犹如早晨的露水一般,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很快就逝去了。岁月如同在桑榆之间走过一样,太匆匆,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把握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2、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赏析:这句诗出自《野田黄雀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亲信杨修被父亲曹操所杀,次年,知友丁氏兄弟又被兄长曹丕所杀,亲信、知友接连被杀,诗人虽贵为王侯却无力相助,其内心的悲愤和无助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愤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情和抗争精神的诗。“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经历了残酷的权力斗争之后,诗人的心灰意冷和凄怆之情可见一斑。

3、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好一个娴静优雅,貌美的姑娘,她在岔道口采桑。柔嫩的桑枝轻轻摇晃、飘落的桑叶翩翩飞舞,在美景的衬托下,采桑姑娘的身姿更显妖娆。在这首千古名篇中,诗人借出生豪门,盛年独居不嫁的绝代美女以自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4、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赏析:这句诗出自《情诗》,全诗是一首因景感怀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鱼儿潜游于渌水,安热闲适,鸟儿翱翔于蓝天自由自在,而诗人却身处逆境,动辄得咎。生动形象,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安定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充满着束缚和压抑的人生的强烈抗争。

5、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赏析:这句诗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神女在水面上轻盈地走过,罗袜上的水花,如同激起的尘土一般,一时让人如梦似幻。《洛神赋》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作品,全篇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假托梦幻,描写了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表达了自己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和悲愤之情。

6、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赏析:这几句诗出自《当欲游南山行》,全诗是一首感怀诗。“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东海之所以宽广深邃,是因为它谦恭地接受每一条河流;五岳已经很高大了,但是依然不放弃放弃每一点灰土和尘埃。人君作为天下共主,也应当效法自然,有容人之量,唯才是用,这样才能国祚绵长。诗人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七哀》,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宕子妻”自比,借弃妇的不幸遭遇,比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之情。“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一个如同“清路尘”,一个却像“浊水泥”,一母同胞,同出帝王家,境况之悬殊,为何如此之大?这也就罢了,明明赤胆忠心,偏偏处处被猜忌,真是情何以堪啊。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赏析:这句诗出自《赠白马王彪·并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曹植与兄弟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一同赶往京师参加“会节气”活动,期间曹彰突然暴死。在极度恐惧与悲愤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在诗中,他不忘和这位异母弟弟,白马王曹彪相互慰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只要兄弟情分还在,就如同比邻而居一般。这句千古名言,对后世亦有相当的启发,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位诗人当时的心境可谓相差万里。

9、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赏析:这句诗出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诗人笔下的洛神婀娜多姿,体态轻盈,翩然起舞若惊飞的鸿雁,娇美若游动的蛟龙。她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她的风采如春风中的青松。优美、生动、形象的诗句,让一个风姿卓越的女神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10、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七步诗》。曹丕称帝后对弟弟曹植仍存忌恨,一心想除之而后快,但苦于没有借口。于是命弟弟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便要“大开杀戒”,本来是存心刁难,不曾想才高八斗的弟弟,应声诗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之间本应该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现在却变得相互猜忌,自相残害,真是有违天理,于人情不合。这或许就是身在帝王家的无奈吧?据说曹丕听了这首诗后非常惭愧,只好作罢。

****************

曹植最著名的一首的七步诗,语言犀利感情真切

作者:国学小土豆

发表时间:18-10-2615:07

曹植(192—232),三国魏杰出的有很高艺术素养的诗人。字子建,沛国谯人。曹操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谥曰思,世称陈思王。他自幼聪敏,有才学。他在诗歌辞赋、散文等方面艺术成就都很高,堪称“建安之杰”。

他的诗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并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他的辞赋文辞精美,感情真切,其中的《洛神赋》为历代传诵名作。有著作《曹子建集》。

《七步诗》是一首抒愤诗。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曹丕忌恨曹植的才干,欲行加害,尝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中作诗,若不成将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计。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隐斥曹丕兄弟相残的行为,曹丕听后,深有惭色。

相煎:加以煎熬。这里含有“逼迫”的意思。何:为什么。急:紧。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萁豆相煎的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揭露了曹丕不顾兄弟情义而肆加迫害的丑恶行径,反映了卦建贵族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表达了诗人无辜遭受打击的愤懑不平。这首诗是吟咏兄弟手足之情的名篇,后人常常用来讽刺那些不知友爱兄弟的人。

其中:“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最为著名。大意:我们本来是同一条根所生,为什么紧紧煎逼而不相容。这两句诗写的是豆责问豆萁,是豆发出的悲愤的控诉。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委婉地揭露了曹丕不顾念手足之情,苦苦相逼,欲加陷害的做法。这两句诗议论抒情,语意双关,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充满了诗人的激愤之情。

****************

曹植写下《七步诗》,近代的他瞧不起,写下一首《反七步诗》

作者:阿密特考古

发表时间:18-05-2823:47

曹植写下《七步诗》,近代的他瞧不起,写下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小编上初中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个故事。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当上了皇帝,妒忌自己的弟弟曹植有才,也担忧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帝宝座,限制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证明自己的才学,否则就是徒有虚名,欺君之罪。

曹植含泪吟出这几句诗,表达了对于亲兄弟互相残杀的悲愤之情。可是在近代,郭沫若偏偏与大众的认知相反,主动批判曹植不学无术,写的诗也是无才无德。

不仅停留在口头,郭沫若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讽刺曹植,声称曹丕这样对待弟弟其实是在保护曹植这个无能的人,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才子郭沫若为了反驳曹植,特意写下了一首《反七步诗》,也是同样的格式。内容是这样的的: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这诗的意思是说煮豆子要用豆萁,只有豆萁烧成灰了,豆子才能煮熟。豆子煮熟后成了美味,而豆萁成了灰,只能撒到田里当肥料。如果不是同根生的话,豆萁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呢?

这个意思很明显彻底反驳以往的论调,把曹丕说成圣人,小编是不敢苟同的,你们怎么看这种看法呢?

****************

七步诗之后,曹植搬了4次家、活了12年,大哥和侄子俩没让他消停

作者:王事情的脑补封神史

发表时间:18-01-2810:43百+计划作者,优质原创作者

(一)

七步诗之后,曹植又活了12年,四十一岁的时候死去。虽然也算是善终,但一直郁郁寡欢(“汲汲无欢”,引自《魏书·卷十刀》),惶惶如丧家之犬(“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引自《魏书·卷十九》),可算是半生凄凉。

七步诗之事,《魏书》不载,其原载于《世说新语》: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与《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对比,有两个出入:

1、首先是诗句有异,罗贯中进行了改编,只有四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它也不叫七步诗,而该叫作“应声诗”。

因为七步成章的是前一首,“两肉齐道生,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听完就耍赖,说:“七步成诗,我觉得还是太便宜你。你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曹植不答应也得答应啊。曹丕便叫他以兄弟为题但又不许犯着“兄弟”二字作诗,然后曹植就吟了前面四句。

要说曹家兄弟毕竟文雅,明明哥哥要置弟弟于死地,却以作诗为题目,互相还算是保留了几分颜面。

同一回的刘备斩子(义子刘封),直接骂道:“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便命左右推出斩之是。

我不是黑刘大耳朵,但相比曹家哥俩在言笑晏晏中杀机四伏,总还有点没撕破脸皮的意思;而刘备,显然是泼妇骂街了(他那些话的意思就是“人家叫你吃屎咋不去呢,你这个人渣!”),确实摆不上台面。

(二)

不管是依据《世说新语》还是《三国演义》,都能确定七步诗的事件发生在曹丕登基之后。

这就好办了,《魏书·陈思王传》全文几乎全是以几篇上疏支撑起来的,真正支撑情节的文字寥寥可数,我们很轻易的就能分析出曹植后来的人生轨迹: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植的谋士丁仪、丁廙被杀,曹植就国临淄;

二年,贬爵安乡侯,又改封鄄城侯。

三年,立为鄄城王。

四年,徙封雍丘王。

七年五月,曹丕崩,曹睿继位,为魏明帝。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徙封浚仪。

二年,复还雍丘。

三年,徙封东阿。

太和六年,二月,封陈王;同年冬,病逝。

(三)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曹丕是220年10月称帝,曹植在谋士被杀后虽然担惊受怕,但倒也安稳了三四年。从223年开始,就开始了搬家:

从临淄搬到雍丘,这是大哥存心折腾他。侄儿曹睿上台后也没放过他,刚上台就命令他搬到浚仪,第二年又叫他搬回雍丘,第三年又叫他搬到了东阿。

看看吧,曹家人很有意思,防自己家人就跟防贼似的,等到司马懿一政变,就树倒猢狲散,竟无一个可用之才。啥人有啥命,no zuo no die,终于做死了自己,也算是求仁得仁。

《魏书·卷十九》所录曹操的儿子有三个,曹彰、曹植和曹熊,这三人应该是魏武膝下最能文能武者。结果我们看看他们仨的结局:

曹丕称帝后第四年,曹彰就很自觉的死了,史书上说其“朝京都,疾薨于邸”,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是咋回事;

曹熊,早薨,按《三国演义》所写,大哥遣使问罪,结果老四自缢而死,算是和他爹一前一后。

就剩一个曹植,简直太不自觉了,又不得病又不上吊,待遇按王侯的最低标准(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让他搬家还折腾不死他,反而时不时的上封奏折去恶心皇上——笑话,上阵杀敌用你啊!还是消停待着吧您呐!早点死了最好,大家都开心

相信曹植死讯传来,他亲爱的大侄子曹睿肯定松了口气——终于死啦!

曹睿没想到,七年之后,他也翘了辫子。

苍天饶过谁啊!

****************

曹植因七步诗闻名,郭沫若却说他无才,后人如此评价

作者:马迁鉴史

发表时间:18-03-2617:07

曹植的《七步诗》很多人都知道,后人评价曹植都说他才情甚高,但是近代却有人不服曹植,说其才华一般,水平也好不到那里去,那个人就是郭沫若。

甚至后来郭沫若还写了一首《反七步诗》,有着要和曹植一较高下的架势,郭沫若表示,其实曹植的《七步诗》说明其根本没理解其哥哥对其作出的牺牲。

曹植将其哥哥比喻成了豆萁,用以证明其对自己的逼迫之深,但郭沫若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其实是个哥哥为弟弟无私奉献的故事。很多人看后,表示郭沫若这是在颠倒黑白,实际上实在哗众取宠。

****************

七步诗流传千古,曹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让人佩服,真是下笔如有神

作者:要学会并懂得知足

发表时间:03-0622:18

七步诗流传千古,曹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让人佩服,真是下笔如有神

其实我们在阅读过许多著作后,就能发现每个人每件事情都有它所独特的地方。就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师才能、春秋时期五个霸主的群雄割据、唐诗宋词的文学魅力、战国七雄的诸侯争霸,刘邦的成大事不拘小节、韩信将军的隐忍和出众的军事才能、各个帝王之家治国安邦的方针和政策。

这其中的种种,如果按照人物来看,其实都是在表现着每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为人处世以及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如果依事件来看,小编认为也没有什么好事和坏事之分了,每件历史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时代的更新变革和发展,如果是按他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说是英雄不问出处了。

不管如何,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从身心都不会被任何人所取代。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故事,更要学会保护历史文物和古人所留下的文学作品,这些所有的所有,都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和尊重。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曹植的少年英气和文学功底。

其实我们说起对曹植的了解来说,好像是知之甚少了。我们更多的是对于他的父亲曹操了,曹植算得上是曹操出众的儿子之一。谈到兄弟,我们现在其实对这个词语又有了新的定义,不仅仅是指亲兄弟,更指胜似亲兄弟的志同道合的人。这短短的两个字,却是字字箴言,但是生活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尤其身处皇家,好像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亲情好像有了不同的定义。

小编认为不管如何都要善待别人,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不是我们常说“四海皆兄弟”嘛,不仅可以拉进人与人的距离,还能承载着许多问候和惦记。曹丕和曹植的兄弟情就是如此,虽然不是同父母所生,但也算得是同胞兄弟了。曹值所创作的《七步诗》,就被我们广为流传。

据资料记载来看,他早在十岁出头时,就能够诵读许多名家的作品故事,思维也非常敏捷迅速。由于他的少年才情,自小就受到了曹操的赏识,他还从小就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权力的相争,对此感悟也特别深刻。就从他所创作的《七步诗》,相传就与他兄弟曹丕有着很大的关系。

曹植运用丰富的笔墨表现了同胞兄弟的感情,同时也在劝诫我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怎样的文采斐然啊,我们现在听到曹植的这首诗,常常会劝勉兄弟之间不要去进行自相残杀,要保留心中那一份最纯真的善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正是因为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世界中,想要用爱与被爱,情与温暖代替猜忌与疑虑,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才能够真正的纯粹快乐。小编在明白曹植的写作意图之后,小编其实内心有了很多的感悟:本是同胞兄弟,又要何必自相残杀呢?

本是亲情骨肉,又何必勾心斗角呢,为什么不能够彼此放下成见,握手言和呢?本是情谊无价,又要何必为了所谓的权力游戏,争个头破血流呢?我们每个人虽然说生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免会遭受这样那样的困境,又或是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不管是为了成功,还是其他的什么,小编希望大家都一定不要忘记初心,千万做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曹植写《七步诗》,郭沫若不服,写了首“反七步诗”,至今招骂

作者:米米历史

发表时间:01-0917:23

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他当时所写的《七步诗》,最后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把兄弟相争的那种慷慨悲凉写的十分震撼人心,因此也成为了才子的代表人物。

曹植写《七步诗》,郭沫若不服,写了首“反七步诗”,至今招骂。

曹植的才华是不用多说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不管这句话是在吹嘘曹植还是肯定自己,但也足以见得曹植的才华是受到世人公认的。

但是到了近代,却有一个人表示不服,这个人就是郭沫若。郭沫若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曾经抛出一个让人十分惊愕的观点,他认为曹植这个才华一般,水平也就那样。并且认为《七步诗》这首诗说明了曹植并不理解哥哥曹丕为他做出的牺牲,所以他也写了一首《反七步诗》,要跟曹植一较高下。

郭沫若的这首《反七步诗》,跟曹植的原诗句式是一样的,也是三句,但是意思却跟《七步诗》截然相反。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曹植把曹丕比喻成豆萁,想说明哥哥对自己的迫害,但是郭沫若却认为曹丕正式像豆萁一样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曹植。就这样把一个迫害弟弟的哥哥说成了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所以郭沫若这首诗一出来,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毕竟挑战众人的历史常识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的这首诗还挑战了人们的情感认知,很多人都认为郭沫若是颠倒是非,哗众取宠。

但是郭沫若却不以为然。他甚至还写了一篇文章叫《论曹植》,指出了曹植的很多缺点,并且他认为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喜欢,而他喜欢不喜欢与别人是不相干的。你觉得呢?

****************

曹植的这首“七步诗”,揭示了手足相残的残酷,让人触目惊心

作者:雨村说诗词

发表时间:18-08-2810:03

曹操一生妻妾成群,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一个是从小便会称象的曹冲,可惜年纪轻轻就夭折了。还有一个是在文学上天赋极高的曹植,以及在政治上具有卓越才干的曹丕。

曹植和曹丕两人才华都很出众,所以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也十分的纠结,最后他还是遵照长幼有序,立曹丕为接班人。

曹丕当上皇帝以后,对于这段往事难以释怀,同时也担心曹植对己不利,于是一日在朝堂之上,命令曹植在七步以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把他斩首。

曹植在朝堂之上缓缓地踱起步来。正当曹丕以为他写不出来的时候,他却咏出了流传后世的《七步诗》。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来做肉羹,煮熟以后发酵过的豆子,用来做调味汁。豆杆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你又何必如此的焦急要将我烧死呢?

这首诗借豆子与豆杆,比喻兄弟俩。全诗没有一句埋怨曹丕的话。但是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兄弟相残的残酷。

曹丕读了这首诗后,也觉得满脸羞愧。对曹植产生了恻隐之心,不忍心杀害他。

全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显示了曹植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的非凡的才华。谢灵运就曾经说,天下的才能,一共有十斗,而曹植一人就占了八斗,我留下了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可见曹植在文人心目当中的崇高的地位。

曹植与曹丕的矛盾还不仅仅存在于争夺太子一事上。他们的名字还和一个女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就是甄氏。

甄氏,原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的老婆。在袁绍兵败以后,为曹操所虏。

甄氏当时用一些土灰涂在脸上,但是由于她的容貌如此出众,即使涂了土灰,也难掩其美丽。曹丕和曹植都爱上了甄氏。但最终,甄氏被赐给了曹丕。

起初曹丕很宠爱她,但是后来却又开始嫌弃她,在甄氏40岁的那一年,终于被曹丕赐死。

甄氏死后,有一次,曹植从封地来到都城。曹丕故意将甄氏留下的一个枕头,赐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悲伤不已,郁郁成疾。他在回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晚上竟梦到了与甄氏相会。

醒来以后,情难自禁,写下了《感甄赋》。后魏明帝见之,改名为《洛神赋》。

想那曹丕,当初争夺甄氏,得到以后,又不爱惜,最后将她赐死。而曹植一生珍爱甄氏,却难以与她共度此生。命运竟是如此的捉弄人。

而曹丕虽然称帝,成就了一番霸业,但他也想不到,在他死后,曹家的江山,却会改姓司马。这也正像是红楼梦当中所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免责声明-- 《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这篇文章828la111340。

【结语】: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1340'></small><noframes id='828la111340'>

  • <tfoot id='828la111340'></tfoot>

      <legend id='828la111340'><style id='828la111340'><dir id='828la111340'><q id='828la11134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1340'><tr id='828la111340'><dt id='828la111340'><q id='828la111340'><span id='828la111340'><th id='828la111340'></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1340'><tfoot id='828la111340'></tfoot><dl id='828la111340'><fieldset id='828la11134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1340'></bdo><ul id='828la11134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