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时间: 2020-09-02 01:47:36 分类: 美文赏析

「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

「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作者:阔步童年

发表时间:18-01-1116:51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近现代 ·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秋天,诗人离开家乡,准备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诗人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诗人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

诉衷肠(赠周恩来)

[ 现代 ] 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是一首毛泽东写给周恩来的诗,读之不免感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收复了我们破碎的万里山河,他们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负责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

伟人名言—人生无处不青山: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作者:妃红少女

发表时间:04-1023:29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束缚颇多,可自由也更多。

共和国七十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方才在废墟之中重生,从浪潮末尾奋勇搏击进世界前列。

诚然,发展过程多有不平衡、不充分,可短短七十载的奋斗,要与世界顶尖国家的顶尖技术媲美,何其艰难,民众更应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多一份奋斗与前进,让自我提升的同时,为家国天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或许不求你有什么功绩,只求在别人说风凉话的时候,你不去掺和那一嘴。

少年朱德离家参战,好友践行时,他奋笔疾书:“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少年周恩来用洪亮的声音在课堂上昂首挺胸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写下诗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对每一个青年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活一世,争口气总是应该的。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

人物传:毛泽东16岁远离故乡,离开时留下了一首诗

作者:互联网业

发表时间:18-01-2610:03

毛泽东勤学故事

毛泽东十六岁时,父亲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儿子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此时的毛泽东的志向并不在于刚地和金钱,他的眼界也不仅局限于小小的韶山冲了。他要继续深造,将来去干大事业。恰在这时,毛泽东从表兄嘴里得知,湘乡县有一所新式学校,叫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毛泽东十分高兴,决心前去求学。为了说服父亲,毛泽东求助母亲,最后他和母亲邀请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辈以及私塾老师来家劝说,终于使父亲改变了主意。1910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自己背着行李,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徒步跋涉,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临行前,毛泽东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挥笔写了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气魄宏大;意蕴深刻,抒发了这个有志少年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和四海为家的广阔胸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韶山的美好感情和对父老乡亲们的一片赤诚。毛泽东把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就挑着担子上路了。

  掌灯时分,毛泽东挑着行李担子来到学校的大门口。他放下行李,轻轻叩响了大门上的铜环。看门人是一位老者。他斯斯文文地走出来,问明了毛泽东来意之后,非常遗憾地叹了口气,摇摇头摊开两手说:“孩子,你来晚了,入学考试已在两天前结束了。”

  毛泽东急忙说:“老先生,请你帮个忙想个办法,我是湘潭的,为了投考,走了五十多里路,请你无论如何给想个办法。”

  老先生答应回去禀报校长。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把把毛泽东领进了门房,说:“刚才给校长说了,答应让你补考。”说着又拿出文房四宝和试题,说:“你先看看,考虑考虑,我给你端个灯来。”说着,老先生就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先生端着一盏灯回来,对毛泽东说:“灯端来了,你开始做题吧。”只见毛泽东拱了拱手,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老先生,试题我已作完了。”

  老先生一听惊呆了,连忙拿起毛泽东的试卷,不住地赞汉:“奇才,奇才!”转身就直奔校长室去了。校长李元甫接过毛泽东的试卷,只见毛泽东在试题《言志》答作中,以宏伟的气魄和豪迈的语言,阐明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李校长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人才!”在学堂里,毛泽东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学到不少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毛泽东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得了教员们的器重和赏识,但他还是觉得压抑。

  东山学堂尽管是所新式学校,但在当时,贫苦农民的孩子有几个能上得起学?学校里的学生大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他们穿着很阔气,而毛泽东经常穿着青土布的短褂子和裤子,只有一套比较整齐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再加上口音不一样,于是很多同学都讥笑毛泽东是个“乡巴佬”。但毛泽东对此并未作直接的反抗,因为他有他的志向和抱负,他来这里是为了求学救国,而不是和别人比穿戴比口音的。他决心更加勤奋学习,发愤图强。为此,他写《咏蛙》一诗表达自己的心境: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东山学堂里,毛泽东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了,对国家大事也史加关心了。每天早上,学校里都要集合点名。校长经常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训话,有时也讲一些时事,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中国日益贫弱、遭受列强欺侮的。毛泽东和同学们听了,都很激愤。学校里有几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员,也经常讲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益富强和日本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毛泽东听了,更为中国的命运担忧,更加深了对国家大事的思考。

  在东山学堂里,毛泽东自学的时间也增多了。他特别喜欢的是中国历史,有时也读外国的历史和地理书籍,通过读这些书,他对古今中外的事情了解得更多了,视野扩大了,思想更深邃了。对于近代人的作品,他特别喜欢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他读了又读,对其中优秀的文章,差不多都能背出来。他觉得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和著作切中时弊,谈的都是救中国的问题,而且文笔犀利,一针见血,从内容到文体,都让人感到十分新颖,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从这时起,毛泽东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更为深入地考虑国家的政治体制问题。他在读了《新民丛报》第四号。论说”部分关于国家问题的文章后,在旁边批写道:“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这段批注,清楚地反映出毛泽东,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已经具备了明确的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思想。

  有一天,毛泽东见到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非常急迫地借过去看。书中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特琳娜女皇、惠灵顿、格兰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和林肯等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些世界伟人的历史功绩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他多么盼望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伟人,来改变国家的命运,拯救国家的危亡。读着,读着,他禁不住用笔在书上圈画起来。

  过了几天,毛泽东找到书的主人,深怀歉意地说:“对不住,我把书弄脏了。”那个同学打开一看,整册书都用笔画了许多圈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处画得最密。毛泽东读书时的激动心情跃然纸上。看到毛泽东发愤读书、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位同学还能说什么呢?毛泽东无限感慨地说道:“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起来,要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艰苦战争之后,才取得胜利,建立了美国……”

  这时候,毛泽东已逐渐确立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于是,他在离开东山前,给自己取了一个言志的笔名——子任。

在困难的时候再往前迈一步

  安格拉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她在竞选中击败执政7年的上任总理施罗德,引发了国内政界的“地震”。走马上任后,默克尔又以雷厉风行的政治作风,被外界称为欧洲政坛上的又一位“铁娘子”。

    默克尔在东德长大,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神学院院长,他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希望他们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默克尔没辜负父亲的厚望,她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出科学方面的天才,但因为对运动不擅长,默克尔在同学中显得有些沉默寡言。她不善交际,似乎总是埋头于书本,因此经常被同学们忽略,还得了个叫“小灰鼠”的外号。    其实在童年时,默克尔就对下楼梯和下坡心存恐惧,她认为一旦涉及到运动,自己就完全变成白痴,别人天生会做的事,自己却得先在心里想像和练习,这种想法让她感觉很糟糕。但默克尔的父亲不厌其烦地给女儿讲解怎样下坡,不断地鼓励,再往前迈一步。    在父亲的鼓励下,默克尔渐渐尝试战胜自己的胆怯。12岁时,体育课上老师要求练习跳水。站在3米的跳台上,默克尔对运动的恐惧又涌了上来,但她最终还是用发抖的小腿向前迈了一步,然后闭着眼睛跳了下去。游上岸后,同学们给这个在体育课上总是毫不起眼的“小灰鼠”报以热烈的掌声,旁边有小伙伴问她:“安格拉,你是怎么战胜自己的胆怯的?”默克尔用还有点儿发颤的声音说:“我想起爸爸说过,在困难的时候,闭着眼睛也要往前迈一步。”    此后,默克尔在学业上一直进步很快,她两次参加华约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在32岁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她对政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了政坛的辉煌。    竞选成功,有记者问默克尔,如何能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坚持到最后并取得胜利时,默克尔笑了,她说自己想起了小时候的那次跳水。“我要好好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在我面对困难时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当你在烦恼事情没有进展时,请不要停下你也许发抖的双脚,请你再往前迈一步,只要一步。’”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挑战,有的人在挑战面前退缩了,有的人却仍然往前迈了一步。这代表信心和勇气的一步,往往就能带来一片全新的天地。

****************

古诗文中的经典句子,能让人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值得收藏

作者:木婉杂谈

发表时间:01-1620:38

古诗文中的经典句子,能让人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值得收藏。大家好,我是小编木婉,专注给大家分享书中的好段、好句、好诗,有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小编,你们的支持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谢谢!

1.“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陆游《夜吟》

这首诗大意是:“六十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学诗,到底下了多深的功夫只有自己知道。晚上在寒灯下会然一笑,豁然开朗,终于到了金丹换骨的时候了。”这首诗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了深功夫,读破万卷书后,就会出现醍醐灌顶的通透之感,从此下笔如有神,金丹换骨。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泽东

这句诗告诉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敢拼敢闯,向着自己的志向前进,有“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魄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孩儿立下大志向要走出去实现,在这发誓学不成名绝对不回来。埋骨的地方何必是故乡桑梓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的青山。”有时候,也许我们就是缺乏这种不顾一切的精神。绝地还能逢生,逼一下自己,总会有所成。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曹操《龟虽寿》

即使是伏在马槽边年老的千里马,也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壮志凌云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奋发向上的心也不会停歇。所以不要觉得太晚,不要放弃,正如“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努力还是要的,万一回报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何时都可以树立志向,并为之努力,虽然,越早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即使时间有点晚了,也会有实现的机会。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先秦·孟子

所以上天要是托付给某个人重任,一定会先使他心志受挫,劳累他的筋骨,使他忍饥挨饿,身体乏力,令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磨炼他的心性,增加他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在十分艰难,没有动力时,想想这句话,就会感到自己再次拥有动力。许多高中生通常都会将这段话作为座右铭,很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这些,明天继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收获。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小编会继续努力,谢谢!

****************

“诗神”毛泽东霸气诗词集锦

作者:古代人文历史

发表时间:18-04-0710:52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靠的就是连绵不绝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而诗词作为文化艺术瑰宝是古代人思想的结晶,是智慧人生的高度体现。古诗词是古代的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以来,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 是阐述心灵的伟大文学艺术,冠绝世界民族之林,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可谓世界民族之林的瑰宝。纵观世界200多个国家,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有超越古诗词的艺术体现。

中国的 诗 起源于先秦时代,鼎盛于唐代。

中国的 词 起源于隋唐时期,流行于宋代。

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诗词好手,个个在自己的时代独领风骚数百年,可谓一时风光无二。比如诗仙李太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杰王博,诗将辛弃疾,诗魔诗王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奴贾岛,诗囚孟郊,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等等。

那么在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诗神”就是大气磅礴毛泽东毛主席。

毛泽东一生43首作品,其中诗14首,词29首。现将部分诗词载录如下共同赏析。

励志诗》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古 咏蛙》 1901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言诗》 1935年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重读毛泽东诗词,不禁又一次被伟人的气魄所折服,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何等英雄气概!今人应当深刻学习毛泽东诗词,牢记爱国主义教诲,争做中国梦的完成者。

****************

伟人这三首诗词,境界极为高远,适合励志

作者:自在飞花红儿

发表时间:18-06-2217:13情感达人

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十分高远,大气磅礴,充满着一种“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更适合用来励志。当你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刻,更应该多读一读伟人的诗词,会让你激情澎湃,充满斗志。毛泽东诗词有着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更有着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读伟人的诗词,你会感受到他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和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下面这三首诗词,就特别壮美,不知您更喜欢哪一首?

第一首: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词写的特别早,年轻的毛泽东在离开家乡韶山之前,给父亲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好男儿志在四方,年少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才华,与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壮志雄心。当代青年,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早早立志,刻苦学习!

第二首: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于长征时期,当时红军在娄山关激战,毛泽东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词中,真切地描写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尤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更是写出了百倍的勇气与豪情!遵义会议后,红军又重新迈上征途,即使前面有再多,有再多的铁门关,也要义无反顾地超越过去。前途的障碍尽管很多,但必然有胜利的明天!

第三首:

水调歌头·游泳

1956.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横渡长江后,伟人写下了这首词,其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句,充满了对困难的蔑视,此时,新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一切都那么充满希望。伟人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感染着我们,在面对任何坎坷之时,都要有这种不惧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常读伟人诗词,定能增强力量,恢复信心,勇往直前!

****************

从诗词废墟上站起来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值得所有人珍惜

作者:诗文天下

发表时间:17-05-2411:01

前言:

毛主席的诗词历来有诸多争议,前有胡适等一批国民党麾下的文人骚客,对毛主席的近体诗和词品头论足,吹毛求疵,甚至进行有政治目的之贬低,后来也有一些人附会那些文人的观点,对毛主席的诗词多有质疑或者非议。

尽管如此,可如今的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早已不是解放前的水平,绝大多数人对毛主席的诗词还是抱以肯定和赞美态度。因为我们懂得了从古至今,少有一个诗人的诗词因十全十美而经得起后人的推敲,也没有任何一个诗人的诗作在历史上不被部分人所诟病。比如李白、杜甫、张若虚、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诗词大家,都曾有人对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指出不足,提出疑问,但又何曾妨碍后世对他们作品的传诵!同理,毛主席的诗词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口中传诵。我们中国人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国人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争议归争议,并无碍毛主席是大诗人这一结论。晚清时,诗词已经式微,到了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热潮下,大小文人都一股脑儿的去作新诗、写散文、写白话体小说,极少有人创作诗词,诗词已经如同一座废墟,少有人问津。而作为现代少数有诗词传世的诗人之一,毛主席始终保持着诗词情怀,从十几岁开始,无论是辗转求学时期,还是领导军队南征北战时期,以及后来的新中国时期,直到逝世前不久仍旧有诗词作品问世。他曾经说过,诗词是一万年也打不倒的。他还说过,让我写新诗,我是不写的,除非给我一百大洋。正是这种情怀,让他在诗词上笔耕不缀,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仅有的一位从诗词废墟上站立起来的大诗人。

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有132首诗词传世,很多作品广为传诵,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他在秋收起义前的作品,多是抒发少年意气的作品,比如创作于1910年秋的《七绝.咏哇》: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同年写给父母的《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秋收起义之后,随着他个人政治军事上的逐渐成熟,诗词作品也逐渐变得豪放,并越来越贴近个人政治军事生涯以及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历程和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实际,这些不但为其他人诗词的创作在韵律创新上、在内容紧贴现实上作出了开拓性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而且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和军事历史意义。换句话说,毛主席诗词因为其个性、学识、地位和身份的原因,不可复制。

下面我们结合毛主席几首相对其它作品更为著名的诗词,针对人们对其的争议,边议论,边感受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壮美和心灵震撼。

一、七律.长征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难:艰难。

等闲:平平常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的总称,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绵不断

腾细浪:水中泛起的小波浪、小浪花。

乌蒙:乌蒙山,云贵两省之间的山脉。

磅礴:气势雄伟。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比喻工作迅速,进行顺利。《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

金沙: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用十三根铁索组成。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

开颜:喜笑颜开。

【赏析】

1935年10月,在毛主席率领中央主力红军爬山涉水,冲破国民党军队无胜次的围追堵截,完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战略目标,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写下了这篇不巧杰作。

这是一篇题材复杂而重大的诗歌,仅用短短56个字,高度而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无论在世界史上、中国史上,还是在诗歌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异彩夺目的明珠。

【答疑】有赞扬就会有质疑,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文学作品也脱离不了这个事物本质规律。质疑的主要声音有两个,一个是说这首诗用韵杂乱,另一个是说这首诗用的地名太多,太拥挤。

关于这首诗的规律问题。质疑者以《平水韵》为依据,认为以“山删”和“寒桓”通押,不合平水韵。确实,这首诗里的"闲"、"颜"属删韵,"丸"、"寒"属寒韵,是上平十四寒、十五删的邻韵,但是我们要知道两点,一是唐宋人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衬韵"等,早就邻韵通押;二是明代的官韵是《洪武正韵》,在《洪武正韵》中已经将两韵合并,明代人作诗就有不少通韵的例子。当然,后来《洪武正韵》不被文坛主流接受,但必须要指出的是,毛主席的这种用韵方法,并不能算作犯错。

其次,毛主席那一代人,是经过“五四”洗礼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与近体诗以新的形式,表明了一种对旧诗进行改良的良好愿望,即放宽韵脚,以免因律害意。这是解放近体诗韵脚的一种积极的尝试。毛主席对其律诗中的一些与近体诗格律不合的地方,是很清楚的。他在1965年写给陈毅的信中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同时,他又说:“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关于这首诗频繁使用地名的问题。56个字,写尽红军长军路上历经的万水千山和几百次战斗,试问,如果不使用典型地名,除此之外,还能以什么内容完成这首以长征为题材的律诗!毛主席在诗中使用这些地名,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干瘪无趣,相反,每个地名包含至少一次的战斗经历,也就是说,每个地名,都沾染着红军将士血泪,这么理解,你还会觉得这些地名的嵌入是多余吗?必须指出,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甚至去质疑,而应该首先掌握诗的创作背景、每一句所交待的背景,这样,才不致于误解误判。

对比历代领袖的诗作,项羽的《垓下歌》不过是英雄气短的无奈叹息,刘邦的《大风歌》和曹操《短歌行》等篇章气势虽大,不过是踌躇满志,期待“壮士守四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的抒发,而毛主席这篇《七律.长征》通过对长征艰苦卓绝的历程进行高度概括,来高度赞扬的是全体红军将士这个经历过千磨万击,具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英雄群体,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精神境界上,高下立判。

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原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南京的紫金山。这里代指南京。

苍黄:急剧变化。出自《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险要雄伟。意思是钟山像龙一样盘绕,石城像虎一样蹲踞。语出《太平御览》引《吴录》,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剩勇,余勇。指解放军三大战役胜利后的余威。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沽名:指用不适当的方法得到虚名。

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沧桑:沧海桑田

【赏析】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主席立即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0日当晚,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灭亡。在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不久,毛主席挥笔写下这首诗,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这是毛泽东人民革命时期的最后一首诗,作于国共政权更迭之际,是这段历史的压卷之作。综观全诗,能把律诗写得如此豪放雄迈,大气磅礴,壮丽辉煌,历史也只有毛主席一人了。全诗前四句侧重叙事,后四句侧重议论。

首联起势宏大,解放军百万雄师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一举倾覆南京国民党政府。“苍黄”一词,一语双关,既有南京政府遇到了急剧的革命风景打击,政权即将变色的意思,又隐喻国民党仓皇失措,全线溃逃。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慨而慷”,曹操《短歌行》中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毛主席经提炼并用在此处,把这个词的意思提升到人民因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而情绪激昂的高度。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沽名钓誉而对刘邦政权放松警惕,导至最后被刘邦击败身亡的故事为教训,告诫全军将士不能像项羽那样放松对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警惕,而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后汉书.望甫嵩传》中说:“兵法,穷寇莫追。” 诗人在这里反其意而之,既是对诗意的推进,又是给后面军事战略定下了调子。尾联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以一个哲学家的思考总结全诗。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首诗对仗工整,气势不凡,运用典故,寓意深刻。尤其结句是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全诗主题得到升华,有力增强了这首诗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答疑】

有些人对这首诗的疑也是两点,一是个别韵脚有错的问题。二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是唐朝诗人李贺的,这是抄袭。

关于用韵的问题在上一篇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了。关于“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诗人李贺原创这一问题,懂点诗词的都知道,在诗词创作过程中,这种做法,叫“借句”,而不是抄袭。在古人诗作中,“借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习以为常。

别的不说,就说李贺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吧,不只是毛主席借用过,古代的很多诗人都借用过。比如:宋人万俟咏的《忆秦娥》用过,宋人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用过,宋人贺铸的《行路难》用过,元人元好问的《蝶恋花》用过,还有一些例子,就不一一举例了。再如李清照的《临江仙》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借用欧阳修《蝶恋花》中的首句,并注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世人都知道,毛主席深爱李贺的诗,借用他一句,也无伤雅。

李贺世称“诗鬼”,人赞其“常有陡峭奇绝之句。”毛主席把李贺诗中这一句非常自然地融入,意思已是焕然一新,由个人的伤感之句,变成人民革命胜利的总结,可谓“鬼斧”变“神工”。

三、沁园春.雪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北国:泛指中国北方。

馀:剩下。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指黄河。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折腰:倾倒。

数:数得着、算得上。

【赏析】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具体的赏析就不写了,重点是后面的答疑。这里且借名人的评价,以资赏析:

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蒋中正说:“我看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陈布雷)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

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

【答疑】

其一,有段时间,曾流传出胡乔木曾说《沁园春·雪》有半篇是他的作品这一说法。不过胡乔木在一九六五年答读者耿庆国来信时说,他是这两年才学着写词,之前从没写过词。胡乔木之子胡木英在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关于有人说《沁园春·雪》是胡乔木所写的问题时,也一口否定,他说:“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这应该是事情的本来面目。

其二,关于《沁园春.雪》中透露出来的帝王思想问题。毛主席这首词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众人争相传抄,刊载的报纸也转眼售空。蒋介石看后问他的文胆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随即蒋介石批示陈布雷:对陈布雷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这应该是明确的最早关于“《沁园春.雪》有帝王思想”的业已成形的出处。

当时一些政治上中立的学者,却认为是这首一封反封建的词。比如《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重庆《大公报》发表《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中写道:“近见今人述怀之作,还看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比量。因此觉得我这篇斥复古迷信、反帝王思想的文章还值得拿出来与人见面。”间接说明了《沁园春·雪》的“反封建反帝王思想”的立场。

毛泽东本人对这首词有批注和说明。有文章曾经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毛泽东对在与英文秘书林克谈话时说:“《沁园春·雪》这首词是反封建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用诗的语言否定古代帝王施行的封建主义制度;而对成吉思汗批评得更重一些,因为从社会制度层面上看,他代表的是比封建制度还要落后的奴隶制。诗人笔下的“风流人物”与“无数英雄”是不同的,其内涵亦须从社会制度层面上理解”。

总而言之,毛主席的诗词,磅礴大气,想像力丰富浪漫主义感情色彩深厚,语言生动形象;往往引经据典,借古喻今,甚至反其意而用之,表达自己的政治、军事观点。更重要的是,他把诗词这一载体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歌颂军队、歌颂共产党、歌颂劳动人民,这是历代诗人和词人所不能比的。

前些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谈到毛主席在诗词、文章、哲学、军事理论、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时说:“现在有很多人在否定毛泽东,在把他妖魔化,把他漫画化,但我想这是在蚍蜉撼大树。他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你能否定得了吗?他的《论持久战》你能否定得了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诗歌,但他的那种胸襟,那种气势,你能写得出来吗?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书法,但你能写出他的那种龙飞凤舞、狂飙一样的字体吗?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现在有些人去把他丑陋化、漫画化、魔鬼化,是缺少理智的。

****************

名人的第一首诗,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和霸气

作者:真情人生

发表时间:18-02-1907:57

许多名人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和霸气。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就是小学课本中的《咏鹅》,许多儿童都能脱口而出的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传说骆宾王写这首诗时只有七岁。

《咏鹅》骆宾王(7岁)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你知道还有哪些诗人的第一首诗吗?现在让小编告诉你。

1.李白(10岁)

雨打灯难灭

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

定作月边星。

李白望着院中的萤火虫,张口就吟出了这首诗。全诗没有提到萤火虫,却传神的描绘出了萤火虫的神态。“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一联,气魄很大,似乎为以后李白大气磅礴的诗篇奠定了基础。写这首诗时,李白只有10岁。也有人说李白的第一首诗是“古 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2.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现在流传的最早的一首诗。但是杜甫七岁就会写诗。他自己曾经在《壮游》诗里写过,“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至于《咏凤凰》诗怎么样,则没有流传下来。

3. 《上元月蚀》纳兰容若(10岁)

夹道香尘拥狭斜

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

故倩轻云掩素华。

这首诗提到了嫦娥夫妻分离的典故,写这首《上元月蚀》诗时纳兰容若只有10岁。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16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5.蒋介石《述志》(22岁)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蒋介石的诗作不多,传世的第一首是他1909年在日本士官预备学校读书时写的这首《述志》,那一年他22岁。

7.毛主席《咏蛙》(16岁)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年毛泽东

这是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这首《咏蛙》,虽然描绘的只是青蛙,却有着龙虎之资,气势不凡。他托物言志,把自己立志成为英雄豪杰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小小的青蛙身上,为我们留下了这首理趣兼备、生动传神的咏志诗。

毛泽东还有一首16岁离家到东山学习时写的《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个山里娃,出去读书的目的已不是用以改变自身命数的“小九九”,而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大有“马革裹尸还”的风骨,苍凉,勃郁,奋发,掷地有声,慨当以慷。

****************

他的诗词空前绝后,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

作者:自在飞花红儿

发表时间:18-05-2017:47情感达人

他的诗词空前绝后,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

这位诗词大家,就是毛泽东。他在诗词创作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他的诗词,极为豪放,且瑰丽壮美。而且,毛泽东诗词传承了屈原诗词的爱国精神,境界更高,更为辽阔。

主席诗词的豪放美和古典意境可谓无处不在,以几首诗词为例:

《七律·登庐山》

1959年7月1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诗写于庐山会议前夕,突出了庐山雄伟高耸、满目苍翠、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蕴味深长。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心灵上的安详,以及在野莺鸣啼中,感受自然造化美丽的悠然自得。这种岑寂的美丽,同道家思想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审美异曲同工。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整首诗,描绘出了梅花的俏丽,又表现了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同时,借雪的高洁冰冷,来歌颂春天到来,突出梅花孤傲高洁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延续了古典诗词中意象的含义,非常美。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写于1927年春,诗人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在这首词中,诗人以俯仰天地的气概,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气势磅礴,令人顿生崇高之美。整首词,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读主席诗词,总能从中获得收益,这是因为,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定下了高昂的基调,并形成了崇高美的审美特征。像这些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诗人的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主席公开发表的诗词,不少于100首,可以说篇篇都是经典诗词。主席的诗词,以豪放磅礴为主,兼顾婉约柔情,毫不逊色于苏轼和辛弃疾。因此,每次读到这些诗词,总令人心生豪迈。

朋友,主席诗词当中,您最喜欢哪一首呢?

****************

毛泽东39年如一日,不懈奋斗,只为兑现17岁写下的一首诗

作者:旧史根据地

发表时间:18-05-1112:55

1893年12月的一天,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家里为他取名为毛泽东。但谁都没有想到,中国未来的历史在这一刻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毛泽东俩岁这一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引发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从这时开始,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扎根发芽。

湖南在这一时期也迅速成为了维新运动的中心,当地的仁人志士不断揭竿而起,发动了多次的起义运动。结局虽然都失败了,但为未来毛泽东接触新思想,开阔视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是中国最动乱的时代,也是最盛产英雄的时代,加上毛泽东生于思想开放的湖南,毛泽东从青年时便有了伟大的志向。

一次毛泽东读到关于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时,不由拍案而起,他深感中国是每一个人的中国,每个人都背负着救国的责任。之后毛泽东便在亲戚的帮助下,离开家乡来到湘乡县读书求学。这一年毛泽东只有17岁。

在离开家乡之前,毛泽东给父母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的毛泽东在这首诗中直言自己的远大志向,也寄托了对父母的深厚感恩

在之后的一年中,毛泽东不仅又来到了长沙求学,还在武昌起义之后参加了革命军,但半年后毛泽东认为在军队中无事可做,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在他学习期间,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全文不到600字,但是他的国文老师在评语中称赞他是伟大之器,自己所不如。

1927年1月,毛泽东为了考察农民运动回到了韶山,离开前他曾在毛震公祠立誓,若革命没有成功,誓死不回家乡。

1949年,中国共产党用28年时间打下了红色江山。10年后,他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在家乡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1950年,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不幸牺牲,当时有人建议,将毛岸英的遗体送回国内安葬。毛泽东失去爱子悲痛万分,但还是想起当年的誓言,以青山何处不可以埋下忠骨为答复,拒绝了这一建议。毛岸英同样也实现了父亲当年走出家乡时的豪迈誓言。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最杰出的伟人,其一生都是在实践青年时的远大志向,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免责声明-- 《「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篇文章828la112048。

【结语】:「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诗词欣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2048'></small><noframes id='828la112048'>

  • <tfoot id='828la112048'></tfoot>

      <legend id='828la112048'><style id='828la112048'><dir id='828la112048'><q id='828la112048'></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2048'><tr id='828la112048'><dt id='828la112048'><q id='828la112048'><span id='828la112048'><th id='828la112048'></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2048'><tfoot id='828la112048'></tfoot><dl id='828la112048'><fieldset id='828la112048'></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2048'></bdo><ul id='828la112048'></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