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彦散文系列——幽香

分类: 散文

葛彦散文系列——幽香

葛彦散文系列——幽香

幽 香 系 列
葛 彦
之一:眷眷聚首
缄默的日子,偎着一堆书,恬澹而满足。像饮下一杯淡茶,叶片经一阵热切的嬉闹追逐后沉下去,淡下去,似一群顽童,被一股纯真稚嫩的热情涨得满满。原以为永不分离的,一切的一切没有永远,只有时间在角落里得意。淡泊的生活口感跟在静美的阳光身后,透过玻璃折向桌面,光束中一刻不停奔忙着的尘埃落上《我们仨》的封页。
    书店的几种装帧中,一眼便选定三联版的压有细纹的设计风格。一如杨绛先生的文字,于平实温婉中蕴含了深邃和厚重。扉页上浅浅的色泽,在阳光里泛出红润的涟漪,仿佛寒夜中握住那束不灭的火把,心底最柔软的一丝牵绊点点散漫,将我浸没、打湿,在她的臂腕,让遇着的眼与心一同接受温情的流泻。手指不由的来回划动,粗糙的纸质使呼吸更贴近了生活的本真,退却了绚烂的色泽,惟有女性学者熨贴的手笔娓娓铺陈着梦的阶梯,呈现“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幻境,真可谓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学者家庭的展现。几帧泛黄的像片挤入窄窄的眼帘,在人生不同时段上匆匆的定格生命的年轮不经意间被划上92条细纹,在你来不及转身时已到了尽头,一个梦的匣子微微开启。
    杨先生提笔写作《我们仨》时,那位曾相濡以沫63年,睿智浓郁,心境澹泊的钱钟书先生;那位学问淹贯中西古今,有着毁誉不惊人格的学者已然逝去6年,他们一生的“杰作”——女儿钱媛已离去7年。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思路清晰回忆三口之家的眷眷亲情,淡定的笔触似乎能按捺住作者的忧伤尘缘,却无法抑制捧读者奔涌的思绪。“阿圆呢?……她脱了手套向我挥手……可是我如今只有她为我织的手套与我相亲了。”朴素的力量在悄然渗透于每一个细枝末节,又处处显出浓郁亲情。“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朴素内敛之下是悲郁深涵,也许只有大悲到彻骨才复归平静。杨先生虚实相生的两幅笔墨,各臻其妙。“我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梦,我实在拿不定我的梦是虚是实。”在梦的边缘仅一句,“他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我的心竟跌至冰点,还要仔细寻什么呢?这不是手稿,又怎能找见任何残余的泪痕,莫非我也模糊了?
借杨先生传神之笔,跃然纸上的我们仨朴素、单纯,与世无求,与人无争的聚首在一起。把生活“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如此,困难、苦涩都复甜润。不求闻达的钱先生,曾以《写在人生边上》、《围城》、《谈艺录》和《管锥编》等,在中国20世纪文学和学术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抹,“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罢了。附录的几帧画作,以素描手法展现了父亲在女儿眼中的凡人面貌,留于芸芸尘世的是学者朗朗清气之外的另一面。
独燃清灯的老人透彻豁达,“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系在心间看似最平凡的却是最不寻常的遇合。在奢华的年代,极易消散的生命脉络上,构成一场异样的聚首,想来要胜于其他任何的方式,萦绕他们一生的文字应该是最佳的托物了。如果时光再往前走远一些,关于他们三个人的印迹将在不同的文字里各自延续,当然以文字来延续生命的,已然很多,譬如萧红、庐隐……最终都无法从孤寂中抽身,不是么?她们笔下悲情的人物风格里渗出对人生过早的通达,于一个完满的生命而言,仍有缺憾的。提及她们的才华与生命个体的胶着来还是感伤多于欢愉,而《我们仨》正像一个圆的接榫,无限的温润的闭合了。
独自停在异地的路口,路旁的植株生出了些麻木慵散的嫩芽,欲念在悄悄疯长。欣然,她们靠近了我,这群温暖的方块精灵如鼓点徐徐落定,“是你让我学会飞翔,只是一个心愿未了,我将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梦想在远方……”,远山上划过的这支曲子奔向了郁绿和纯白的世界。浓郁的枝叶,阳光在叶片微微侧转身时漫上另一片的眉梢,有的落脚于稀稀疏疏的草丛,然而更多的一些遇合起来,孑然一身的浮上湖水的面庞。湖水摇拽的梦境里潜着繁花的四季,惊舞的蝶萤沉默的土地,大片大片旷远的天际……无端的,我就这样陷入,困惑,找寻那些所谓忧伤的源头,难道仅仅是为了眷恋窗外掠过的几缕阳光吗?
 
之二:淡墨心印
秋暖之日在偌大的上海淘到伍尔芙的随笔全集,已很知足。想起光影中再现的一双深邃眼神和高挺鼻梁的英国女作家,在乌斯河边放逐了生命,她往中世纪的长裙中毅然的塞满石子,动作里透出了离开的决绝,就像川端康成打开室内煤气,海明威将猎枪对准自己的头颅,老舍投入太平湖一样,直往历史的湖里沉,沉到缝隙里。她留下的文字,已架起了一座高耸的殿堂,无人能及。凌叔华从《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里到底洞悉了什么?许是女性对一方空间的渴求,诗、书、画为她构筑了的一方高远的天空,于是在《古韵》里多是描写女子天空的低迷,和自己对女性独立的认同,女子的命运有如被播散的种子,那些深闺院落里的生活,被深深浅浅的墨迹纠结在一起,生命中忽远忽近的细节,有时想把他们组合起来,着实不易。然而凌叔华完成的相当出色,还用着地道的异国语言,我想那些英国人最迷念的是不是透过古雅的陈设、习俗,窥见了散落在故园里的梦儿,就像那个童话里安提戈涅说“想起就在昨日我还是个孩子,每个人都在微笑,每个人都还耽于梦想。”她的文字透过孩童的眸子映出人生的无奈,心理描写上的温润、自然、淳朴,耐人寻味,完全没有一丝着力的痕迹,轻松的淡墨勾勒出的风筝、故园和远山树木杂揉着,一些事情仿佛只有在稚嫩与成熟之间才能走的更远。
这位二三十年代的才女透过典雅的陈设,透过那印制模糊的照片后的眸子直逼而来的——一股文学的清净疏淡之气,像年久的文人画作,抑或斑驳的瓷制品,散着幽蓝的光,让人迷惑。她着了素洁的旗袍,简炼的短发夹在耳后,依在沙发里,身后一束兰,闲散幽雅,正托出一颗盈盈素心来。仔细琢磨印——眉心石屋,是斋名或是另有他义呢?在她许多的画中都用上了。关于她的资料太少,不过也不失为好,就像文人画的留白,在人们思想中的留白尤为高妙,久远的牵着怅然的心。这似乎很符合东方的审美情趣,川端所崇尚的“空”便是最大的“有”,在“空”中充满了心。而虚空留白的深处自有一份氤氲在流淌,在文字里也处处可见她的心。现在探寻以文入画或是以画入文并不重要,关键是她的文字总轻轻的在你的心里烙一下,画卷上有疏淡的笔墨,之下蕴藉了浑厚的力,那是贯穿文到画的一种沉默的气韵。你可以说是明慧的笔,其实正呈出诚恳的心来,徐志摩喻她的小说有七弦琴的余韵,和素兰入暮时分的淡郁芬馥并不为过。她大约是喜欢兰的,一幅画题为若盈盈墨秀不谢不凋,这俨然在自喻。兰这东西,本来优雅,若与笔墨相揉,再沾了文学的芳泽便出落的高雅起来。曾养兰一束,后来发觉养兰不如赏兰,赏兰在于心境,如果你把兰同别的植株放在一起,香会消失。而且忙碌时不可闻,闻时必定是悠闲散淡的。
    若想解读文人画中诗的意境,参禅的心境也很重要,就像遇着以诗为生的人,脑海里蹦出热烈、悲悯和极度锐敏来,也许正是她的韵致促成了与诗人的邂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远近的问题,但这缕暗香飘散在了错过的季节,凋零是必然,两个生命只有徒添几份灿烂。多少年后,她与冰心多次的信件言及自己的悲凉晚境,独在异乡,逐水飘零,淡月微云的心沉下去,有很多时候写下的东西是给自己看的,生命细节描绘的愈细,就愈是逃不开悠古的结,缠绕间陷进去的只有自己,而读者无论国别都只是过客了……
    后来去友人那里取来《花之寺》、《酒后》,我在喧闹的街市隔着七十年的光阴回望,依然可以闻见淡淡的芬芳,忽然被眼前扮饰前卫的女孩?男孩?撞了一下,像从古典诗人的手腕里滑脱,"啪"——一本杂志随声落地,光线灼目的很,我偏侧角度看清了两个字——时尚。
 
之三:春日幽思
早春,站在街市,从上到下,完全被树影笼了进去,树影在身上密密的织了一层网,沿着那树的方向望去,一片新叶儿都没有长出的枝条,要断了生命的延续。又低头看脚边,树影儿随风一晃一晃的,落在脚边,身上,心上,至今还有一丛树影在那儿徐徐晃动,旁边缀着——小城三月。这是关于萧红的一本集子,不知何时买的,大约在暮冬。高高的围墙上寂寞的落着树影,袅袅几笔勾勒出呼兰河冬日的轮廓来。冻裂的土地,路边的树影在心头交织,来回闪现。春日阳光绵绵而煦暖,一边在翻动集子,一边抚着捡回的路边紫玉兰,在叶子未长出前总是急促的盛开,像草草结束掉的绚烂的生命,花瓣外面呈粉紫,里面却异常苍白,盈盈可见柔美外表下一颗寂寞苍白的心。“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对萧红而言是一种让生命绚烂的方式”。一个不到30的女子,把人生的不幸串成链子,束到自己的手腕上,随手拨一下,怀着一颗静观的心。在呼兰河边,她用大段的笔墨细腻描写出阴宅冥物的细节让我吃惊,怎样的视角来看待生命的无常呢?“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一股渗入骨髓的寒气,莫非故园的寂寞底色沉淀的太重了,一生也不能逃离么?沿着呼兰河走到了尽头,而后开始绕回到她在人世最初最温暖的所在,丝丝细微的改变都在她心上着了色,凝成一种炫惑凛冽的美感。正因春日的微暖,才有了继续的可能,而后的整个夏天,我会比较喜欢阳光的。
几十年了,那个初冬的日子在香港的上空飘过一缕叹息,萧红被葬在了浅水湾,斯人独行,寂寞轻盈。坟祭和梦境都是对一个睡去的人的怀念,而关于祖母的梦境却越来越少了,生命中有很多时候是不能清晰回现的,因为不断的消逝,又一段生命的轮廓在重新构建,我与祖母却陌生了,一年,一年,偶尔在春寒料峭之时,随了父亲,撷一束花,夹带一点越来越模糊的记忆,去看望沉睡在邻郊回然园里的祖母。这个初春试图通过另一种方式靠近她,那些成长中悠长而安静的下午,院里的小鸡,还有老屋某个角落里的蛇、小鼠,楼下站在窗口眺望的奶奶,二楼小屋里的我和窗外梧桐树上栖落的麻雀构成了一串生命的组图。我在没完没了的成长里待着,而奶奶也在不知多久的暮年里熬着,我们之间唯一交流最多的是关于她故乡峨桥的记忆。小屋窗口朝向的后院,有一口井,一个小花坛,还有墙外的一棵梧桐探着身子,眷顾着小院,从小院正对着窗口的门巷能通向隔壁的另一个大屋。所谓大屋是沿街可以先经过我家的宅门走一段才能见到那个大屋的宅门,它们之间隔着长长的围墙,可以通过后院的一口井密秘的连在一起。大屋的复杂结构对于当时一个小孩来说没有能力把握,但清楚记得黑黑院落里的两个小孩,我从那里经过,她们都会盯着,眼光里飘出凉凉的东西,留下很深的心悸。听说后院有过一个投井的人,是被口水吃掉的,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正陪奶奶在井边打水,隔壁的两个女人在交耳轻笑,笑声有些尖刺,却听不真切。从那扇窗我有了最初对季节的认识,春,夏,秋,冬,一棵树就成了最好的老师,那一个人的四季呢?我们用一生去寻找答案。
初春,在心里默默的走近一个人,一个或远或近的人。窗外响起一阵尖刺的鞭炮,而后一段忧伤的乐曲,无非是好人一生平安什么的,无奈的宿命式的慰藉,能让生命绚烂么?静静的站立,静静的行走,静静的离去,一切来的那么悄然。而现在,静静的活着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事了。
    

 

--免责声明-- 《葛彦散文系列——幽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葛彦散文系列——幽香》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葛彦散文系列——幽香》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葛彦散文系列——幽香》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葛彦散文系列——幽香》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葛彦散文系列——幽香》这篇文章828la17051。

【结语】:葛彦散文系列——幽香(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葛彦散文系列——幽香】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7051'></small><noframes id='828la17051'>

  • <tfoot id='828la17051'></tfoot>

      <legend id='828la17051'><style id='828la17051'><dir id='828la17051'><q id='828la1705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7051'><tr id='828la17051'><dt id='828la17051'><q id='828la17051'><span id='828la17051'><th id='828la17051'></th></span></q></dt></tr></i><div id='828la17051'><tfoot id='828la17051'></tfoot><dl id='828la17051'><fieldset id='828la1705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7051'></bdo><ul id='828la1705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