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分类: 历史

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苏轼 卜算子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学家。乌台诗一案引发了对苏轼的审查,苏轼被收押大牢,后来虽然放出来了,苏轼却被贬了官职。在迁往黄州后,苏轼一个人独自居住在定惠院。他夜里睡不着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提笔写下了这首卜算子。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圆月缺失,成了月牙儿,高高的挂在稀疏的梧桐枝桠上。水漏流尽了最后一滴时间也到了深夜,人群的喧闹也安静下来,没有了声响。没有人在乎一个居住庭院的人独自徘徊。天地只有似乎只有天上远远的飞雁的身影作伴。那天上飘渺着的大雁似乎受惊了掉转了方向,回头飞去,然而大雁即使有什么心绪也没有人能够明白。高飞的大雁经历过了许多可以栖息的树枝,但是它并没有停下来落脚而是躲进了沙洲自愿忍受着寒冷凄凉。

这首词共有八句诗,寥寥数字却把一人独居和孤雁飞落沙洲的景象描绘出来。运用缺月,疏桐,漏断,初静,来晕染寂寞失意之人的孤独住所。用一个问句来过渡孤雁,直接衔接到孤雁的飞还又不肯落下,最后停留在凄冷的沙洲的景象。

苏轼用词老练,表意精准,几句诗词的意境仿若寂静的山水画,没有过分渲染的色彩,没有多余的杂物,让人读罢不禁深感哀伤。全篇字词清冷,用意巧妙,借大雁抒发了自己不为俗世所染,清高自傲的心境,是宋代的名作,后人也多称赞和学习这首词。

浣溪沙 苏轼

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名家,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杰出之作,他生于北宋期间,宋词便是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一大流行线,而苏轼便是个中翘楚。他的有名之作太多,其中浣溪沙便是其中极为出名的一大系列。

浣溪沙 苏轼

浣溪沙 苏轼

可能大家会疑惑,为何浣溪沙是一大系列,在众人眼中这应该是苏轼的众多宋词中的一首,浣溪沙为题名。然而大众众人意料之外,浣溪沙的确不是宋词的题名,而是一个序列的名称,其来源也并非在宋朝,而是兴起于唐朝,作为教坊的曲名曲线,后随时朝代的更迭,演变成了宋代的词牌名。

词牌,说的就是宋词的格式。因为宋词格式变化多种,种类可达1000余种,为了更好的辨认和区分它们,便将不同的格式用不同的词牌名进行区分。浣溪沙便是其中的一类,主要格式有五种,字数分别可为四十二、四十四、四十六字三种。

苏轼的浣溪沙共有4-5首,《簌簌衣巾落枣花》便是浣溪沙系列中的一首,整首词的意思是讲述苏轼在路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因为路途漫长,昏昏欲睡而实在口渴难耐,便敲开一位农家的门,想讨口水喝。浣溪沙上半段是用来写景,下半段用来抒发情感。借着对路途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苏轼虽劳累但看百姓安居乐业而感到淡淡的兴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苏轼是一个爱民、体恤百姓的好官。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作为苏轼的又一系列力作。定风波也是冠以这一系列的词牌名。在此系列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了,下面就来看看这首词的内容。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整首词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面的暗红色小字,交代了创作此诗词的时间和背景,创作的时间为当年的三月七日,地点为黄冈东部的沙湖,当时苏轼正值人生低谷时期,就如同他在途中遇到的那场雨一样,将自己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但是自己却不自觉,后来雨过天晴,这便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了。

第二部分便是这首词的正篇了。通篇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在行进的路上不要因为听到风雨声而感到害怕,为何不能以便吟诵一遍慢慢行走,拿着一根竹棍穿着一双轻便的鞋便能够比骑马更好,不要怕,披着蓑衣便能在江湖中行走,平安一生。凛冽的春风扑面而来,使得我的酒意醒了过来感觉到身上有些冷,但雨后太阳却在迎接我,经历过这场风雨后回首看,继续行进下去,不要管它是天晴还是风雨。

苏轼当时从政正经历着人生的最低谷,为官被贬至偏僻的黄冈沙湖之处,正可谓是正在经历风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是该进还是该退。正如同此词中的第一段描写,但苏轼为人心胸开阔,细细思考过后便能豁然开朗,从容面对,表现出作者处于逆境并不灰心,继续坚持目标的伟大志向

苏轼趣事

苏轼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其文学成就代表了宋朝时期文学的最高峰,这样一个人是非常机智的,也是非常幽默的一个人人,在生活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智慧,苏轼的许多小故事现在还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下面小编就讲一个苏轼赴宴的小故事,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机智,也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学。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科考,但是有六个人看不起苏轼,就想戏弄一下苏轼,于是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想要在席间戏耍苏轼。苏轼接到邀约欣然前往,入席之后,一人提议,要行酒令,酒令的内容必须要包含一个历史典故,这样就可以独享一盘菜,其余五个人都大声赞成,于是就开始了。

一个人说:“姜子牙钓鱼。”于是端走了鱼;另一个人说:“秦叔宝长安卖马。”于是得意的拿走了马肉;又一个人说:“苏武贝湖牧羊。”第三个人志得意满的拿走了羊肉;第四个人说:“张翼德涿州卖肉。”又将肉拿到了自己面前,最后一个人说:“关云长荆州刮骨。”最后一盘骨头也被他拿走了。六个人幸灾乐祸的看着苏轼,苏轼不慌不忙的说:“秦始皇吞并六国。”于是将六盘菜都拿到了自己面前,六个人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是民间笑谈,至于苏轼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不得而知,总之可以看到民间对苏轼的智慧与才学是相当崇拜的。

苏轼晚年

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为后来曾经在田园间种田所以自己又号称“东坡居士”。他在诗词、书法、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苏轼性格生性豁达,为人坦率认真,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但是这样一个著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却有了很大的变故。

苏轼雕塑

苏轼雕塑

首先是从煕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朝堂之上开始发生转变,革新变法让苏轼有些难以接受,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谈论革新的不足之处,因为当时他和朝中许多大臣政见不合,苏轼只好请求外放,多次到偏远的地区为官。

后来1080年所发生的“乌台诗案”更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直接被抓进牢狱几次差点丧命,后来还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说过不杀贤士这样的话,苏东坡这才逃过一劫。他被贬到黄州这样的偏远地区,有段时间竟然种田为生。到了1084年(元丰七年)才离开黄州要到汝州去走马上任,因为路途遥远且手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他的小儿子又不幸夭折,种种的打击夹杂在一起也让苏轼身心尽疲,他上表请求去常州居住,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苏轼墓志铭

苏轼的墓志铭是苏辙所写,原名为《东坡先生墓志铭》。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东坡乐府笺》一书中。苏轼去世之前,曾给弟弟苏辙写信,让弟弟为他写墓志铭。1101年,苏轼去世,按照哥哥的嘱托,苏辙完成了《东坡先生墓志铭》,文中写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后来,这篇《东坡先生墓志铭》也成为研究苏东坡的重要材料。

苏轼墓志铭

苏轼墓志铭

苏辙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出苏轼的人生经历,并讲述了苏轼为官期间的品行作为,词藻朴实,内容充足,看后不禁潸然泪下。墓志铭开头提到苏轼最后的人生轨迹,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岛。四年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皇帝将苏轼召回。第二年,苏轼北上来到了浙江一带,秋季时,苏轼身患重病在毗陵去世。吴地的百姓知道苏轼去世后,都相聚在集市上抱头痛哭,当地读书人知道这一消息后,络绎不绝的来到家中祭奠苏轼。

霎时间,苏轼的死讯很快地在全国各地传开了,大家纷纷流泪叹息一代文豪的辞世。随后,苏辙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父亲苏洵常年在外为游历,教育苏轼和苏辙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身上。苏轼从小对文学就有很深的见地,他脱口而出的语言,让母亲感叹苏轼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随后,苏辙又讲述了苏轼为官期间的政绩,苏轼和百姓们一起抵抗洪灾,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苏轼三过家门而不入。苏轼生活虽然清苦困顿,但是他的精神很富裕,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苏轼开创了什么派

在当时那个时代,诗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那苏轼开创了什么派呢?

苏轼的水龙吟

苏轼的水龙吟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开创了什么派已经很清楚了。当时的宋朝,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大派系。两者具有显著区别。豪放派主要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主要以李清照为代表。

首先来看豪放派,这一派的作品气势豪放,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奋发的感觉。而与此不同的是婉约派作品,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轻松活泼,同时多表达离愁别绪,给人深沉幽怨之感。有时候是写男女恋情,有时候也有写山水自然风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而苏轼的诗作风格和做人风格以及一些个人经历,导致了他的诗风一贯是豪放大气。他应该算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豪放派特点主要体现在是视野广阔,气势雄放,多采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守音律。豪放派的内部分派较少,主要也就是“苏派”,“辛派”“叫嚣派”的阶段性分支。在后期,朝局变化,经历世事变迁,豪放派得到了新的发展,悲壮慷慨的调风随大局产生发展,通过后世等人的继承发展,蔚然成风。在中国诗词历史上,豪放词派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不仅仅只是闪耀宋朝当时的文学历史。从宋朝一直到清末,一直都存在大力学习苏轼、辛弃疾的词人,他们推崇二人首创的豪放派,并以此为榜样,蔚然成风。

虽然苏轼豪放派以豪放为主要风格,但是苏轼却不乏婉约派的细腻,例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还有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都是感情细腻之作。如果说苏轼开创的苏派属于豪放派的代表,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同样拥有婉约派的细腻,他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一座标杆。

苏轼结局

苏轼是一代文学大家,艺术家,政治家,但是苏轼结局却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可以说是在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的悲剧结局。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纵观他的一生,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但是最后苏轼结局呢?

苏轼的不幸是因那场乌台诗案而起的。因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被新党污蔑陷害,说在诗中暗含不满,讽刺朝廷腐败。最后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到黄州成为团练副使,但是行动受当地官员监视。在此之后,苏轼对朝廷心灰意冷心情郁闷。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即将前往汝州。但不幸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幼子不幸夭折,后来苏轼暂时前往常州休养。

1100年,在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得到大赦,复任朝奉郎。不幸的是在北归途中,1101年,因病去世,卒于常州。他的儿子苏过遵照父亲的遗嘱将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在宋高宗即位后,追封苏轼为太师,谥号为“文忠”。这就是苏轼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 《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这篇文章828la32463。

【结语】: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2463'></small><noframes id='828la32463'>

  • <tfoot id='828la32463'></tfoot>

      <legend id='828la32463'><style id='828la32463'><dir id='828la32463'><q id='828la3246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2463'><tr id='828la32463'><dt id='828la32463'><q id='828la32463'><span id='828la32463'><th id='828la32463'></th></span></q></dt></tr></i><div id='828la32463'><tfoot id='828la32463'></tfoot><dl id='828la32463'><fieldset id='828la3246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2463'></bdo><ul id='828la3246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