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

分类: 历史

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

晏子赎越石父

“晏子赎越石父”为出自《新序·节士·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宴婴图

宴婴图

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关于他的信息。这个人就回答说:“我来自齐国,名叫越石父,由于饥寒交迫,便卖身为奴,当了三年奴才,看见使者路过,原本打算跟您回国的。”晏子问道可以赎身吗?越石父回答说:“可以。”于是晏子便把马车的一只马解下来用来赎他,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回到相府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气,要跟晏子绝交,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诉他,从来没和你结交哪里的绝交,你当了奴仆,我把你赎回来,怎么能恩将仇报?越石父说道:“士人不在知己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面前,可以获得舒展。君子不应该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了他,也不应该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屈服。我做了三年的奴仆,没有一人能够理解我。之前与您坐车,没跟我打招呼,我以为是您一时忘记了。现在又没向我打招呼就进自己的房间,就好像还是把我当做奴仆一样。即然这样您还是把我卖到社会上吧。”

晏子听了,走出来与他见面。并诚恳的道歉:“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却没看到客人的内心,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将诚心改正我的错误。”随后就命人把厅堂打扫了,用酒宴款待了他,越石父原谅了他。晏子对人有恩,救人于困境,却要委屈的处在别人之下,这样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

晏子答梁丘据

“晏子答梁丘据”中的宴婴是齐国上大夫宴弱之子。生活节俭、以谦恭下士著称。任职期间,深受历任皇帝的信任。他机智聪明,能言善辩。因此关于他的故事也有许多能够朗朗上口,类如:《晏子使楚》、《晏子辞谢更宅》、《晏子谏祷雨》等等。《晏子答梁丘据》也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据说,当梁丘据死后,齐景公将晏子召进宫中:“梁丘据生前对我很是忠爱,他死了我打算将他的丧事办的丰厚些,让他的坟墓建造的高大些。”晏子听后:“请问梁丘据对您关爱的行为及表现,能跟我说说吗?”景公就对他说道,平时对于我喜好的东西,主管没能帮我办的好,他却能把自己的喜爱之物供我玩赏,所以知道了他对我的忠诚。每逢刮风下雨时,都不忘跟我问好,所以我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听了则说:“我如果现在反对你的话,就会惹你不高兴;不反对的话,就没有对您表忠诚。我曾听说,如果一个官员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国君身上,叫做不忠;若用在其父亲身上,叫做不孝;因此,侍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行君臣之礼,对百姓施加恩惠,在朝廷上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呢,要忠爱他的的兄弟,对朋友守信,这叫做孝。而现在,举国上下的人民,都是您的臣子,可现在独有梁丘据权力爱护您,为什么会这样呢?全国上下的财富,都是您的,唯独只有梁丘据用私财对您尽忠,这是为什么呢?梁丘据正是用这样的手段来蒙蔽君王,手段也太高明了。“

景公恍然大悟,明白了梁丘据的用心。于是命人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然主管各司其职,并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这样一来。官员能够很轻松的表达对君王的忠诚。

晏子的形象

晏子是春秋时期一位节俭力谏的贤士,先后辅佐了三代齐国君王,作为春秋名相之一,他爱国爱民,在为其职位上,有着朴素主义的民主色彩。他生活简朴,为官正直。对待君王,鞠躬尽瘁。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在汉代刘向《叙录》一书中,就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曾将管仲和宴婴的事迹合写一本书为《管婴列传》。对于晏子的思想来说,在《晏子春秋》一书中有较好的见解。它表现出了晏子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还提出了民主主义思想。总之,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晏子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读过这本书的人,无一不对他感到钦佩。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相大夫体恤百姓,刚正不阿的品质,至今人们还称赞不绝。

其中在很多个环节故事中,将他的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晏子辞谢更宅》中的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赏赐。《晏子辞千金》中更是充分体现了晏子的高尚品德。文章通过一些简短故事章节,精炼的语句将晏子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的特点展露出来。他的形象也正一点一点深入人们心中,他一生简朴,享年95岁。他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的学习,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奋斗自己的事业,都要像晏子一样,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就如同他说的话一样:“做事情的人常常能成功,行走的人一样也能到达目的地。”

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善听---这则典故出自于西汉时期的人物刘汉所编纂的《说苑·君道》。这篇文章通过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喝彩的故事,宣扬了人臣敢犯颜直谏的可贵精神。这篇典故出现在晏子逝世17年后,也算为了纪念晏子。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文言文中“晏子没十有七年”的意思是晏子去世了将近有17年了,也是齐景公失去晏子17年了。有一天齐景公请各位大夫喝酒时,射箭却脱了靶,明明是件不高兴的事,堂上的大夫居然拍手叫好,于是景公瞬间变了脸色,弃弓而去。

过了一会,弦章进来。景公很是忧伤的对他说;“弦章啊!自从我失去晏子,已经有17年了,自他以后,我再也没听见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今日射箭,明明没射中,却迎来连声叫好。”于是弦章回答:“这是臣子的无能,因为不够聪明、不够勇敢触犯您的威严。”景公说;“那行,今天弦章是皇上,我是臣子。”

这时,进贡鱼的官吏进来了,景公把这些鱼赐给弦章。弦章回家的时候,装鱼的车挤满了街道。便拍了拍车夫:“刚才在酒宴上拍手叫好的人都想得到这些鱼。想起了晏子,那是晏子谢绝赏赐是为了纠正国君的错误,所以国君的错误才得以改正。而如今我对国王的帮助,没什么出色的,却要来接受这些鱼,确实有些与晏子的行为道义相违背啊。”因此他坚决不要这些赏赐的鱼。

晏子为齐相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正是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朝廷的相大夫,他一直认真辅佐齐景公,一丝不苟。

宴婴像

宴婴像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和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培养文人义士为主。后期主要是反对一些暴敛行为,主张节约爱民为主。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的,他忠于君上而不保守,机智却不呆板。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还将他和齐国的另一个在宰相管仲相并列共同写入书中,并且还对两人进行了不同的评价。晏子对待齐国的真的可谓是鞠躬尽瘁,齐庄公在位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晏子的劝阻,不但不理会,还产生了间隙。之后又是不听阻拦,一意孤行,组织叛乱趁机攻打晋国候又攻打鲁国,导致激怒了鲁国。晏子迫不得已只能将家里的贵重物品全部上充国库。散去了佣人,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来到一个小村子里,一边靠打鱼维持生计,一边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

身为齐国的相大夫,辅佐齐国的三任君主,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廉洁从政。他管理国家的大小事都秉着公正无私的态度。对于亲属的请求,也是秉着合法就给办,不合法就拒绝办理的行事准则。从政以来概不接受礼物,尽管很微不足道,也从来不接,还经常将自己的俸禄烦发给穷苦百姓,这样的行为似乎比皇帝做的还称职。

晏子辞千金

在《晏子辞千金》中,全文语言风格质朴,每一处小地方都有一个大道理。其中通过几处简短的场景,写出了晏子家境清贫如洗,也正是晏子的简朴行为于含辛茹苦的一贯作风,成就了晏子“辞千金”的缘起。

晏子辞千金画

晏子辞千金画

一天,晏子刚吃完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请使臣吃,使臣没有吃饱,而晏子也没有吃饱。于是乎,使臣回去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叹道;“晏子的家境居然这样穷,作为皇帝的我居然不知道,是我的过错。”便立即派人带了黄金千两和部分税租交给晏子好让他款待宾客。可谁知,这么好的事,晏子居然拒绝了。齐景公经过多次派人相送,他还是没有接受。最终拜了两拜谢道;“我的家境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母妻子甚至延伸到朋友,你这样的封赏足够了。我的家并不贫困啊,听别人说,从君主那里得到赏赐然以后你分发给百姓,这是臣子越权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而忠诚的人可不会这么做;另一个从君主那里拿到封赏又不发散给百姓,这是占为己有的行为,仁义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只要有衣服穿,有饭可以吃,心理得到满足就好了,这样还可以不用想那么多。齐景公仍就不明白。晏子说道,旁人曾说过,聪明人难免会有失误,再愚蠢的人多几次思虑还有是有可取之处的,想来是管仲的错,我得对吧?因此只能再次拜谢而不能接受了。

晏子的故事

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

晏子使出画像

晏子使出画像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定会让你听到有关我的好话。”果不其然,三年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夸赞晏子。景公准备给予赏赐,但都被晏子拒绝了。景公就问他原因,晏子就对他说:“以前我铁面无私,认真执法,别人都说我的坏话,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对待事物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所以都来夸赞我。原本的奖赏现在因该是惩罚,于是通过这件事后景公开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带着齐景公进行微服私访。当走进一家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买假脚的却是不少。于是就问原因,老板解释说,现在的君主滥施刑法,动不动就要处人刑法,脚就被砍了去。不买假脚的话,如何进行生产,养活自己呢。晏子还带着景公进到了百姓的居住区。发现房子很是破烂孩子们面黄肌瘦的在路边乞讨,景公看来很是有所触动。

其三、景公喜欢出游喝酒,晏子则想方设法让他少喝。可是事与愿违,景公又喜欢上了建造楼阁。晏子知道拦不住,就主动把工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增加预算,拖延工期,一拨又一拨的雇佣劳动工人,三年之后,工程完成了,受灾百姓也顺利度过了灾难。

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宴婴,又称晏子。是齐国上大夫宴弱之子。宴婴头脑机智,能说会道。內辅国政,善谏齐君,有原则,处事灵活。出使时不辱使命,是国家尊严的捍卫人。司马迁非常喜欢宴婴,还将他比做管仲,他的几次斗智也是非常的精彩。

晏子雕像图

晏子雕像图

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了五尺高的洞让晏子进城,侮辱他,进而一步来侮辱齐国,当然晏子很聪明,将计就计,只要楚王承认了自己的国家是狗国,他就钻洞入城。就这样,还没见楚王的面,就给他当头一棒。

第二次斗智:楚王讽刺齐国无人,讥讽晏子无能。面对再一次的侮辱,晏子再一次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回敬楚王:齐国人多的就要装不下了,然后通过贬低自己再来贬低楚王和楚国。表明面上似乎很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则是悄无声息的回击了楚王,就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三次斗智:楚王讽刺齐国人没有出息,侮辱晏子偷盗。而晏子列举了一个熟知的现象,再加以道德的论证表明,齐国人在自己国家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成了盗贼,究其原因不过是水土不同罢了。

从晏子同楚王的舌战中就能看得出晏子聪明机智,胆识过人。面对自己国家的尊严积极维护。试问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人才,该是国家的一件幸事了。

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关于具体内容让我们细细品读。

午马扮演的晏子剧照

午马扮演的晏子剧照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所以就如同《诗·商颂·烈祖》中说的一样:“一碗好的羹汤,五味适中,拿来供君主享用,君臣之间就会和睦没有斗争,用心平气和来稳定朝政。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的,君主认为是这样。他说可以的,君主认为不可以,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因此不应当有相同的道理,就如同这样。

晏子在这里运用抽象的思维讨论了君臣之间的“和”“同”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时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免责声明-- 《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828la37933。

【结语】: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介绍】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7933'></small><noframes id='828la37933'>

  • <tfoot id='828la37933'></tfoot>

      <legend id='828la37933'><style id='828la37933'><dir id='828la37933'><q id='828la3793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7933'><tr id='828la37933'><dt id='828la37933'><q id='828la37933'><span id='828la37933'><th id='828la37933'></th></span></q></dt></tr></i><div id='828la37933'><tfoot id='828la37933'></tfoot><dl id='828la37933'><fieldset id='828la3793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7933'></bdo><ul id='828la3793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