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

分类: 历史

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深蒂固,因而周国举兵讨伐商朝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径,伯夷叔齐因此对此事件极为抨击。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图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图

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纣时,二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以遗臣自居,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食粮,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在商周时期,商王被看作是上天的代表,他的统治是上天的意志,商王“贤”与“不贤”有上天判断,凡人是不能反抗的。所以放在这样的历史局限下,伯夷和叔齐的作为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在儒学影响的中国古代思想中,伯夷叔齐的典故是被众多文人学士推崇的,甚至在帝王将相阶层中也是经典之学,在这其中被赋予了更多封建思想,有利于统治阶级强化集权力量。

但若放置现今,如此固执己见、恪守陈规的做法,委实不符合历史进程中优胜略汰的步履,这样看两个人的眼光的确保守了一些,算是不识时务。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以及帝王将相皆以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图片

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

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待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孤竹君

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极为贤能,颇得孤竹君的器重,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更受孤竹君的偏爱。伯夷叔齐孤竹君

伯夷叔齐图

孤竹君年迈时,有意提拔叔齐来接受处理封地大小事务,叔齐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父王对他的特别用意,碍于不能触怒父王的权威,只得尽心办事,但却从未在巩固地位的事情上花心思,行为处事云淡风轻,尽量不与官员深交,叔齐认为自古子承父业都按照嫡长子世袭制,这是古制不能违背,尽管孤竹君有此意,但他自己一定要死守这道防线,万不能犯下这大逆不道之罪。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拒不接受王位,执意举荐兄长伯夷继承,而伯夷也是恪守规章之人,既然叔齐是孤竹君临终授命的继承者,那么他便不可夺人之位,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

跋山涉水,翻越崇陵,兄弟二人终于市井之中相遇,伯夷被叔齐的执念所动容,便答应叔齐抛弃家业重担,相约不再回归孤竹国,投奔周国,一起过上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

伯夷叔齐庙

伯夷、叔齐兄弟是商末孤竹国君之二子,《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因互让王位,避居民间,时逢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阻,武王不听,兄弟二人遂愤而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现址位于渭源县莲峰镇,采薇而食,饿死于此。

伯夷叔齐庙

伯夷叔齐庙

当地居民为了纪念这两位拒食周粟而死于首阳山的商逸民,渭源人们在这里修建了清圣祠殿宇,又称为夷齐庙。据考证,二圣祠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营造颇为壮观,至清同治丙寅毁于兵火,光绪元年重建。到民国二十四年已六十年之久,风雨剥蚀,失修倾圯,双冢孤祠,颓废于荒烟蔓草之中。

当时汪家衙士绅汪凌、王仲阳等集资重建。王仲阳先生多方奔走,游说倡议,不遗余力,阅三寒暑,修复原享堂及墓,并立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碑。新建者为清虚阁、散福亭、左右静室及圣域贤关坊、接引桥等。给地方留下了古迹,而今成为渭源乃至陇中游览胜地。

张颖轩先生在《首阳山志》中赞许说:“霖乃资赀重新之,而规模较前尤为壮观焉。值此乱世末流,人皆极于向私,其以公德为念者,盖寥寥矣;霖能不避艰辛,急公将事,非有心人奚暇而为此耶”。当时,由汪凌撰稿,王仲阳书写的《重修清圣享堂碑记》将此事进行了详细地叙述。

伯夷叔齐墓

商周时期,伯夷叔齐恪守仁义,不惜牺牲性命,也要维护君主之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并葬于此地,历经千年。

伯夷叔齐墓

伯夷叔齐墓址

伯夷叔齐墓位于新郑市首阳山风景区附近的荒郊野地,大片的古枣林深处有两座土冢,土冢之间立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上写“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伯夷叔齐墓,新郑市人民政府2001年11月12日公布,新郑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1日立。”

南边的为伯夷墓,北边的为叔齐墓,两座土冢相距30余米。此次被盗挖的墓是叔齐墓。叔齐墓高5米,周长30-50米。顺着弯曲的小路登到墓顶,看到中央有两个坑洞,洞边的土还是新的,坑洞的周围散落着几块条形的木板,坑洞内壁四周搭了脚手架和木板。经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执法科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南坑洞长1.5米,宽1.1米,深1米。北坑洞长1.4米,宽1.1米,深有8米多。

伯夷、叔齐兄弟是商末孤竹国君之二子,《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因互让王位,避居民间,时逢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阻,武王不听,兄弟二人遂愤而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现址位于渭源县莲峰镇,采薇而食,饿死于此。

--免责声明-- 《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这篇文章828la63079。

【结语】: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伯夷叔齐为什么不食周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3079'></small><noframes id='828la63079'>

  • <tfoot id='828la63079'></tfoot>

      <legend id='828la63079'><style id='828la63079'><dir id='828la63079'><q id='828la6307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3079'><tr id='828la63079'><dt id='828la63079'><q id='828la63079'><span id='828la63079'><th id='828la63079'></th></span></q></dt></tr></i><div id='828la63079'><tfoot id='828la63079'></tfoot><dl id='828la63079'><fieldset id='828la6307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3079'></bdo><ul id='828la6307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