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

时间: 2020-09-02 00:32:09 分类: 美文赏析

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

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

****************

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

作者:诗词曲精品斋

发表时间:18-08-0314:24

提到元曲,我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散曲之一便是马致远的那一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将那种天下游子的孤寂落寞之感,描绘的入景入情,让人一读之下便久久不能忘怀。这首小令也历来备受推崇,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先生更是大赞:“《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其实除了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写过一首《天净沙·秋》,其天才般的笔触,无论是在意境上还是写法上,都几乎可以和马致远的这首秋思不相上下,都是不可多得的“绝妙好曲”。这首散曲的作者便是白朴,作者很出名,不再介绍了。直接来感受一下原句: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和马致远的秋思曲相同的是,这首小令虽然题目为“秋”,但是整篇二十八字却无一个秋字,但却将秋写的淋漓尽致,将秋意写的绚丽多姿。其宁静致远的气氛,孤寂萧瑟的心情,尽皆融入其中,但后句又笔锋一转,平添了一段生机。更妙的是,选取了秋季典型的十二种事物,运用出神入化的色彩描写,将其进行组合,堪称神来之笔!

读这首小令,仿佛在欣赏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描绘萧瑟凄凉的景物,后两句又仿佛江河直转而下,立马变得有些绚丽和多姿了,远不是前人写诗词那种一悲悲到底的套路。

前三句运用秋季常见事物,描绘了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景图:黄昏将至,夕阳正在落下最后一丝余晖,天边布满了如血的残霞,一座孤零零的小山村映入眼帘,在淡淡的炊烟中,几只归巢的老鸦,落在了仿佛已经存在了万年的老树之上。就在这万籁俱静之际,一只哀鸣着的孤鸿,从天边急转而下,越飞越远,最终只能看到影子仿佛一个小点。后两句笔锋一转:从孤村转到远山,只见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白白的秋草、红红的叶子、黄黄的菊(白草,即枯萎但尚未凋谢的白草)。此句一出,在这样的暮色中,变得多么鲜明呵!仿佛混合了多种颜料的彩笔图,让人不禁精神一震,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感。

白朴的这首词,其实并不是仅为突出秋季的悲凉氛围,比如前两句的“孤村”、“落日”等意象,虽然都代表着悲秋,但是第三句上便有了转折,将这种静态的萧瑟图变成动态的了。而后两句再一出,鲜活的生机便显得自然流畅,不让人觉得造作。而且采用“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远近交织,相杂在一起,瞬间便将萧瑟的秋景变得五颜六色。足可见作者的用心之巧,选词之精。

要知道,历朝历代写秋景的人多如牛毛,写的多了便极容易落入俗套,而这小令,不仅不落俗,而且还很典雅,精致之余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意境深远,当真是可以媲美《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天净沙》了!

****************

世人只知《天净沙·秋思》,却不知《天净沙·春》,美到你心醉

作者:诗词人间

发表时间:03-2422:22优质原创作者

唐诗、宋词、元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可见元曲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而说到元曲,不得不提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大家,这就是所谓“元曲四大家”。虽然不同文学史上也有其他的所谓“四大家”排列硬生生把王实甫算进去,其实是比较牵强的。不管怎么说,这足以说明上述四大家,加上王实甫,都是十分有文采的。就连《西厢记》这样的代表性作品都排不上号,今天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不过想想看,《窦娥冤》、《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几乎每一部都是这个民族的艺术瑰宝。这些作品因为题材不同,其实很难比较孰高孰低。这在今天讲求排名的时代,似乎让人有点不过瘾——到底谁更强呢?找来找去,比较具有可比性的或许就是白朴和马致远了,因为他们都曾经用“天净沙”这个曲牌写过散曲,只是马致远写的是“秋思”,白朴写的是“春夏秋冬”,最美的当属《天净沙·春》。世人只知《天净沙·秋思》,却不知《天净沙·春》,其实后者也足以美到你心醉!

《天净沙·春》元代: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曲的大意是:晴空暖日、春风和煦,卷起帘拢,凭栏远望。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摆动,耳畔传来黄莺啼啭;眼中是燕子飞舞,小桥流水、花瓣飞落。真是太美了!作者通过三幅画面,“春山”“暖日”“和风”展开描述。“春山暖日和风”为我们清晰描绘了春风和煦,晴日暖阳的勃勃生机图景。把读者带入明媚的春光里,在这一句里,词人白朴重点突出春天已经来到来,令人无比舒畅。

“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词人由远及近,由“春山”而“楼阁”与“院中”万千景致,通过听觉,视觉,传入主人的心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又飘然旷野,莺歌燕舞、意趣盎然。

这首以“春”为题曲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不及的暖色和清丽。这是白朴《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中的第一首,可见白朴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充满情感的人。他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戏剧作品也是令人无限感怀。

从这个层面而言,我们既要《天净沙·秋思》那样的沉郁苍凉,更要白朴这样的春日暖阳。因为伤春悲秋自有一番况味,别有一种忧愁,但是人生必经是要不断向前,总是要寻找到新的希望。而春日的万象更新,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丽馈赠,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去走完余下的人生旅程。美是最好的解药!

****************

佛法妙解《天净沙·秋思》

作者:积善道业

发表时间:07-1420:49

河南南阳 释迦道场 兴国寺 释妙觉大德

缘起:公历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时有比丘尼至诚祈请妙觉尊师从佛法的角度解析元代诗人马致远所作小令《天净沙·秋思》,尊师欣然作解。今发此教言妙解,以供养如母有情,启迪后世学人。南無阿弥陀佛……!

《天净沙·秋思》

元代诗人: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试着用佛教的心法来解析一下这首小令,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枯滕老树昏鸦】

用佛法来解释,讲的是我们凡夫累生累世深重习气,犹如枯树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好比无知的当下不知依学正法。“昏鸦”意指:不懂佛法之人鹦鹉学舌满口胡话。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讲的是心路呈现格局,“流水”讲的是趋势。我们这些愚痴的人哪,太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眼见当下美景如画,而我等却不知心当在何处安家。

【古道西风瘦马】

意指:过往人生纵然历经千劫,却不知道逆流修正,因果迁流辗转反复,已是瘦骨嶙峋遍体鳞伤,到如今如同枯骨瘦马迎面西风,顿感有气无力,难以自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讲的是:转眼间日月交替、岁月流转,而轮回中的人啊仍是痛苦依然、迷茫现前,唯有岁月流转,却又不知回头是岸……

愿一切见闻欢喜奉受实修者

福慧增长德业资粮速具足

早证菩提圆证道业成圣果

****************

每日一首小诗——天净沙秋思

作者:书虫笔记

发表时间:18-07-2323:2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荒凉的古道上,尘土飞扬,风尘仆仆的游子伴着瘦骨嶙峋的马儿,蹒跚而来。站在桥的这头,遥望桥那边的村庄,夕阳西照,倦鸟归巢,绿树萦绕的村庄,升起袅袅青烟。平常人家的相聚,就是最简单的幸福。那远离家乡的人,愁思之苦,寸断肝肠。

上学时学到这首元曲小令时,是非常喜欢的。九组名词组成一幅秋思之图,全诗透出在外飘零的凄凉之情。还记得老师让以此诗扩写一篇作文,当时的语文老师说:“你适合写这个。"十四五岁的年纪,适合这种透出悲凉的文字,而如今人过而立,反而颇为平淡乐观,或许是豁然了。但是单纯以诗词语言之美来说,这首”秋思之祖“也当之无愧。

离家在外,不经意的景象都能勾起在外飘零,无依无靠的悲伤。还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时,一夜大雪,早上出门去,看到工人们在那挂着红灯笼。银装素裹衬着火红的灯笼,无端的冒出的文字是”苍凉“,很感慨的写了《苍茫的街,荒凉的年》,回过头去看还是有所感触的。人是很不愿回首的,就像现在很不愿回头去读以前的文字,如今的成长都透出曾经的稚嫩,如今的淡然也对曾经的强说愁感到羞赧,但是这篇文字,曾经的心情,如今回想还是会心起波澜的。如果你曾经在外飘零过,并飘荡过很多年的话,这首诗,这样的文字都足以打动你,勾起那些曾经的不易。

而如今虽已成家,只是也远离了父母。而立之年,真正的生活才开头,各种纷乱,突然心就老了,就想到红楼中的一句话”反认他乡是故乡“。总觉的生活已趋无力,而心已无波澜。不是没有了愁绪,而是提不起愁绪,或者是更深的愁绪了吧。心,在逐渐枯萎。

****************

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一首诗

作者:吾爱来

发表时间:18-03-2423:49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夕阳西下之时,片片残霞似火,天际外横卧着一座孤零零的村庄,淡淡炊烟袅袅升腾,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梢头,天空中哀鸣着远去的孤鸿,一派深秋凄凉肃杀的气氛。再看眼前青山座座,绿水潺潺,遍地是白草、红叶、黄花,正装点着这萧瑟肃杀的秋天,为之增添了些许生气。

全篇五句二十八字,却历历如画,形象鲜明,色彩丰富,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深秋景色特点。作品看起来似纯写景,但实际上景中含情,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寄寓着游子思归的情感。

欢迎关注我的百家号:吾爱来。

****************

【腹有诗书气自华】+天净沙·秋思

作者:宝宝知道

发表时间:17-03-1921:20优质原创作者

作者:宝宝知道 果&阳妈咪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著作,也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这首诗词的画面感非常的强,它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我记得这首诗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学的,当时就觉得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的美,虽然有点凄凉,但那个画面还是挺有美感的,如今再读这首诗就会觉得能体会到那种离乡背井的苦楚。

图片来自网络

****************

(纯文)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眼中没有色彩的水墨画

作者:刘牧的牧牛农场

发表时间:18-08-1818:41

马致远眼中没有色彩的水墨画

马致远热衷于追求功名,却不得志,漂无定居潦倒一生,在漂泊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 秋思》。

此诗虽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出了作者的满心悲凉,枯藤老树昏鸦是他看到的世界,小桥流水人家是别人的世界,而古道西风瘦马是他自己的世界,他的眼中没有色彩,看到的是枯,老,昏,古,瘦,感受到的是刺骨的风,而他的仕途如夕阳般不复光明,想必此时的他已明白昨日的壮志凌云已不复存在,而小桥流水人家已然成了他心中的渴望

当我看到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的时候看到的却与作者截然不同,房前有树,树上有鸦,门前有河,河上游桥,桥前有路,房旁耕种,日落而炊,一派静谧祥和,而这样的一幅景象在作者眼中却无颜色,因为他的寂落,他已是断肠人,不知该归向何处

世界因你的光明而光明,因你的黑暗而黑暗,共勉之

****************

这诗人虽不如马致远有名,但其这首思乡诗可媲美《天净沙·秋思》

作者:老张侃诗词

发表时间:18-01-2508:00优质原创作者

在古典文学诗词当中,思乡诗所占的比例很重。在古代那样恶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人们为了求功名动辄离家千里,而又收不到家里的消息,自然是会想家的。尤其是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那种想家是最为深入骨髓的。

而古往今来的羁旅思乡诗,最为打动人心的当属“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但是对于诗人羁旅思乡之苦表现得非常贴切。

清代有一个诗人,远不如写出《天净沙·秋思》的马致远有名气,他的诗作也远不如《天净沙·秋思》。然而,他的一首思乡诗却同样精彩,内涵甚至可以媲美《天净沙·秋思》。且看: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这首诗的题目是《闻鹧鸪》,作者是清代诗人尤侗。同《天净沙·秋思》一样,这首诗抒发的也是诗人的羁旅思乡之苦。整首诗紧紧围绕着听闻鹧鸪声之后所产生的感想,带有浓浓的思乡之愁,非常动人。

开篇两句“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写夕阳西下,征人听到鹧鸪声的黯然低首,暮春时节,诗人却写出了类似秋思里的意境。尤其是首句“鹧鸪声里夕阳西”,显然化用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语意。只不过相比原小令当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里用到的则是鹧鸪声声。

后两句则直接写出了原因。征人低首是为何?鹧鸪声声又是为何?原因只有一句,那就是“遍地关山行不得”。对于鹧鸪鸟来说,关山难越行不得,对于征人来说,同样是前途危险重重,行不得。最后一句“为谁辛苦尽情啼”,是在写鹧鸪鸟的叫声,听上去很像“行不得也哥哥, 既然人已觉得路难行了,鹧鸪还辛苦地叫个不停,这是在劝谁呢?怕只能徒然增加行路人的忧伤吧!

这首诗写的春日里的夕阳西下,却给人一种秋日里的悲伤之感。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正是归家之时。然而当时的诗人年过六十,却遭遇罢官内心悲伤无以言说。行走在漂泊路上,已是情不能堪,更兼到处是“行不得”的鹧鸪声,怎不叫人黯然神伤!

如今马上过年,我们也都要回家。在外这一年收获几多?欢乐几多?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马致远古诗《天净沙·秋思》诗意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作者:文学名句

发表时间:02-1823:5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此曲极负盛名。元人周德清曾评为“元人之冠”。此曲妙在何处?王国维认为是由于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倒是看出了此作的源流关系。“诗中有画”,以象传情,应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方式之正宗。这一审美思潮,由《诗经》之“比兴”为滥觞,以六朝山水诗的兴盛为波澜,至盛唐之音而汇汪洋,马致远的这首小曲,可说是为这条波澜壮观的长河增加了一朵绚烂夺目的浪花。

此曲前三句共十八个字,由九个名词构成,这种纯由名词构造而不加动词、不用谓语的句式,应该说是上述审美思潮的产物。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排列了六个名词,未云“早行”而“早行”之情态毕现;宋人欧阳修深爱之,仿效其体,作有“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之句;马致远则进一步,连续排列出九个意象,就把萧瑟之秋与游子之思道出,遂成百代“秋思之祖”(《雨村曲话》语)。

然而,此三句九个意象又并非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其中前二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为一组。“枯藤”句充满了萧杀悲凉的意味:“藤”、“树”冠之以“枯”、“老”、这不是春天的嫩枝新芽,也不是夏日的碧叶浓荫,而是花草凋零、树老藤枯了,时候偏又是傍晚,数只寒鸦,在昏暗的天空里、在秋日瑟瑟的枝条上哀鸣……;“小桥”句恰恰相反,它洋溢着温馨家庭气息,散发着某种人情味:那潺潺流动的溪水,那溪水上横跨着小桥,那小桥通向着的人家,你似乎可以听见喁喁的笑语,在桥上散漫飘浮;你似乎能看得见远处人家的烛火,在缕缕炊烟中闪烁……。

王夫之评《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马致远的这一组意象也同样是两种情感的反衬组合,从而达到了“一倍增其哀乐”的审美效应。试思: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走在“枯藤老树昏鸦”的古道上,蓦然间,他抬头看见了水流上横跨着的小桥和炊烟燎绕着的人家,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一种人生的失落感一并涌上心头,这其中滋味实在是难于诉说的。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则是由物及我,由客观而转向主观,诗人的审美观照,由萧杀的秋景秋物转向自我形象:一位羁旅他乡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踽踽而行,读者至此方才明白,所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一位浪客游子的所见所哀,诗人形象与客体自然此时共同构成秋思画卷。

诗人由客入主,自然应接以内心世界的描绘,但诗人却偏不,他偏要宕开一笔,娓娓道出“夕阳西下”四字。此四字极妙,它与首句“昏鸦”处暗相呼应,首尾一体,以不动衬动,以金红色托出昏黑,从而给这幅秋思画卷增添了阔大恢弘的大背景:远处,地平线上,夕日沉沉,欲落未落,在金红色球体的上方,透出了一只凝止的昏鸦的逆光息影,这巨大的球体,笼罩了一切——羁旅之人与人外之物。然后,诗人笔锋轻带,又转向自我:“断肠人在天涯”。此曲前四句中只有第三句侧及主人公形象,其余皆为物之描写,结用“断肠”二字,则使全篇皆化愁痕,遂成绝响。

****************

悲秋之作:当《枫桥夜泊》遇上《天净沙·秋思》:谁更胜一筹?

作者:老张侃诗词

发表时间:08-1907:05优质原创作者

中国古典诗词很早就有了悲秋的文学传统。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抒发悲秋之情的诗句。

这些诗人们看到天地间草木变黄、落叶遍地、秋风萧瑟,心中生出几分凄凉。因为这眼前萧瑟的景象,和春天和夏天有太多的不同,很容易让人想到人的生命有朝一日也会如秋天一样,毫无生机,甚至直接面对生命的终结。

即便是没有性命之忧,但人生当中总有一些让人感觉到悲伤的往事。或者是诗人羁旅他乡,或者是诗人怀才不遇,看到眼前让人感觉到悲凉的景色,总会和心中难言的愁绪融为一体,内心的悲怆成就一首诗词。

而其中的佼佼者,在唐诗当中,非《枫桥夜泊》莫属;而在元曲当中,则是《天净沙·秋思》独步天下。

今天我们就把这两首古典诗词当中最经典的悲秋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当《枫桥夜泊》遇上《天净沙·秋思》:谁更胜一筹?

一、录诗

首先我们请出这两首诗词的原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文学史上向来享有盛名。诗人一生当中只流传下来50多首诗词,但是这一首古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词就是元代马致远所创作的原曲小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元杂剧作品,在诗词方面也很有造诣。这一首《天净沙·秋思》全文只有28个字,没有一个“秋”字,但是却超越了唐诗宋词,被誉为“秋思之祖”。

二、两首诗词的悲秋底色

(一)底色之一:对秋天景色的描绘

通读这两首诗词,我们能够得出非常明显的结论。不管是《枫桥夜泊》还是《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季节都是秋天,对于这一点我们没有任何的异议。

在张继的《枫桥夜泊》当中,“霜满天”是典型秋天的景色。虽然诗人在诗歌当中有几份夸张的韵味,以至于“满天”,但是也写出了秋天的夜晚空气多么的寒冷。这样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独自行走在旅途当中,满怀着对不确定未来的愁绪,满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心中的愁苦无法言说,和“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以他借着这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相比而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秋天意象的描绘更加详细也更为丰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首元曲当中,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罗列秋天独有的景色,前三句九种意象再加上最后一句的“夕阳西下”,但每一种意象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之感。

(二)底色之二:行走在路上的游子

结合这两首古诗我们都能够看到,不管是张继还是马致远,都是在写羁旅之苦,都是在写一个人在路上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忧。

为什么他们这种伤感和秋天容易挂上钩?那是因为在古代交通极度不方便的背景下,若想在过年的时候赶到家,秋天之前就应该进行谋划,至少在秋天来临之时就应该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此时此刻两个诗人都没有规划回家的路,也就确定新年没有办法在家度过。在所有人举家团圆的时候,他们还不得已在他乡的路上度过。

所以看到眼前这秋天的景色,更要他们感觉到彷徨。本来仕途失意,本来毫无依靠,本来沦落天涯,再看到这满眼的萧瑟,看到这令人伤感的秋天,想到不能够回到温暖的家,更容易激起他们内心的伤悲。

所以在张继的诗歌当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看一个人坐在小船上,听着岸边寺院传来的钟声,那就在敲打着那颗柔弱的心灵。本来诗人的愁绪就无法缓解,听到有节奏的钟声更是心潮澎湃,禁不住潸然泪下。

而到了马致远的笔下,这羁旅天涯的伤感情绪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放在我们眼前是一幅长镜头。夕阳西下拉长了诗人和走马的影子,他们越走越远,影子也越来越长。天地间一片苍茫,天地间一片悲凉。更何况还有前面那九种意象的背景衬托,更让画面富于意境之美,也更要画面充满了凄冷之感。

他们两个人都是行走在路上的游子。他们并非不思念故乡,并非不时刻想着回到故乡。但他们为了远方的未来,甘愿把所有的生命热情都耗费在旅途之中。哪怕是夕阳西下,哪怕是夜半钟声,带给他们源源不断的伤感,却挡不住他们走向未来的脚步。

点击

(三)底色之三:两人的诗词都是“愁”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看似巧合的地方。人们说伤春悲秋,人们说在秋天感觉到愁,但我们看到“愁”这个字,不就是因为“秋”天来到了人的“心”头上吗?

相对于其他季节,秋天确实最容易让人感觉到伤感。对于春天来说,东风吹来万物复苏,象征着美丽的希望,即便中间有落花的悲伤,但终究有美好的希望在那里;夏天是不必多说,天地间一片生意盎然;冬天的眼前的世界一片萧瑟,但是有雪花有新年,所带来的新奇感冲淡了一定程度上的悲伤。

唯有秋天,要每一个人都经历繁华落尽的伤悲。本来天地间一片郁郁葱葱,转眼间“焜黄华叶衰”,天地间只有落叶,只有呼啸的北风,只有光秃秃的树枝。即便是秋高气爽,即便是澄清玉宇,却总也换不来诗人们对秋天怀有独特的好感。

这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意义也是如此。正如上文所说,他们两个人都是羁旅天涯的游子,但同时他们也都是那个时代最为失意的人群。他们在秋天抒发情感,有对故乡的思念,有的未来不确定的担忧。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有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人生体验。

《枫桥夜泊》当中,有一幅美丽的秋江月夜图,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这美景的背后,可有一个“愁”字引领全篇。他为什么愁?愁到什么程度?或许是他的仕途宦海沉浮,或许是他的家事不顺,亲朋离散,又或许是他的怀才不遇孤独难眠。诗歌当中没有提到具体是哪一种,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我们在诗词的意境当中,总能感觉到这种愁苦萦绕在他的内心之上挥之不去。

一切就像诗人看到的“霜满天”一样,愁绪也布满了他的心头。说不清楚是什么,也没有像李煜那样把内心的愁绪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在我们的心中,那种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惆怅,我们都似乎亲身体验过。

而在马致远的作品当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单看景物当中的藤蔓、老树、乌鸦、道路、西风、还有马匹,我们觉得这只不过是对于秋天景色的一种描绘罢了。但是他前面的这几个形容词,却赋予了这首古诗说不出的愁苦。“枯,老,昏,古,瘦”一字便觉愁重十分。

我们看到的只是诗人一个人羁旅天涯的伤感,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诗人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制度之下,找不到活着的希望,内心才会有如此的郁结。而在他眼中的这些景象,无一不带有愁苦,无一不带有伤感。

三、孰优孰劣?

人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当我们提到关于秋天最美丽诗句的时候,想到《天净沙·秋思》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其中的文化心理,值得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形式

按照字数来说,两首作品字数一样多,都是28个字。按照题材来说。一首是经典七绝唐诗,另外一首是元曲小令。相比而言,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来讲,唐诗要远远高于元曲。那么为什么张继的《枫桥夜泊》却没有能够取代《天净沙秋思》成为后世评论家眼中的“秋思之祖”?

毕竟张继的作品要比马致远的早上好几百年。

今天的我们虽然对诗歌推崇,更加注重于唐诗,但是我们骨子里或许更加喜欢长短不一的句式。因为那更加富有节奏感,更加有助于抒发情感。马致远的作品未必在题材上面一定占得先机,未必成为其超越《枫桥夜泊》的重要原因,但是长短不一的形式更有助于我们诵读这一点原因也不容忽视。

要知道对于宋词的发展来说,本身就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未必脱离了诗歌格律的规范,但是至少对诗歌的抒情性是极大的解放。我们今天评判唐诗宋词的区别,就会显而易见的发现宋词的抒情性要高于唐诗。

而元曲小令直接脱胎于宋词,对于情感的抒发有更好的形式。

(二)意象的容量

1、马致远的意象容量更为丰富,更有秋天韵味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开篇就是9个并列的意象,而且非常自然的分为三组。“枯藤老树昏鸦”,从最下面的藤蔓,再到上面的古树,再到古树之上的乌鸦,由下及上;“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近到远。从小桥看到远方流水,再看到流水两边的人家;然后的“古道西风瘦马”则是从远至近,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象的形容词都带有秋天悲凉的意味,“枯”、“老”、“昏”、“古”、“瘦”皆是萧瑟之感,而“小桥流水人家”则是进一步确认其自身的秋日游子思归韵味。

2、唐人的意象少而意境韵味却更足

相比而言,张继的《枫桥夜泊》更注重意境的塑造,其悲凉韵味要少了几分。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我们看唐诗,向来注重其意境的塑造,张继的这一首唐诗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夜半钟声”对比“夕阳西下”更显空灵,但对于悲秋韵味却又少了几分。

马致远的词前几句写景,到最后写人升华,写景是为写人,所以思想性更好,当然也就流传更广。

(三)看古人的评价

单看这两首诗词在文学史的评价以及影响力,显然张继的唐诗作品也略胜一筹:

1、评论家眼中的《枫桥夜泊》:评价甚高但和秋天无关联

清代黄生在《唐诗摘钞》之中这样评价《枫桥夜泊》:

三句承上起下,深而有力,从夜半无眠至晓,故怨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语脉深深,只“对愁眠”三字略露意。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何焯在《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更是认为:

愁人自不能寐,却咎晓钟,诗人语妙,往往乃尔。

王谦在《碛砂唐诗》当中评价:

“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转辗反侧之意自见。

乔亿在《大历诗略》更是认为唐诗有李白诗歌的韵味:

高亮殊特,青莲遗响。

《枫桥夜泊》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但是通读这些评价,都在说游子之苦,都在说“夜半钟声”,都在说诗中的题眼“对愁眠”,却无人提到这首古诗和秋天有关。由此来看,评论家认为诗歌虽好,但是和秋天的关联并不是很大。

2、《天净沙·秋思》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小令定格》之中,直接给出了“秋思之祖”的评语,把这首诗词和秋天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下来,赋予了这首诗词厚重的历史评价和地位。

王世贞在《曲藻》当中评价这首小令乃是“景中雅语。”

而到了王国维的笔下,对于这首小令的评价更值得寻味。《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认为:

《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人间词话》之中则认为其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说《天净沙·秋思》直接来源于唐诗,很有诗歌的韵味。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毕竟唐诗意境是诗词最高的典范作品,说小令类似唐诗,那就是对其非常认可了。

从这个意味来讲,《天净沙·秋思》青出于蓝胜于蓝,也是诗词文学发展的一大收获了。

--免责声明-- 《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这篇文章828la110907。

【结语】: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足以媲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里?】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0907'></small><noframes id='828la110907'>

  • <tfoot id='828la110907'></tfoot>

      <legend id='828la110907'><style id='828la110907'><dir id='828la110907'><q id='828la11090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0907'><tr id='828la110907'><dt id='828la110907'><q id='828la110907'><span id='828la110907'><th id='828la11090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0907'><tfoot id='828la110907'></tfoot><dl id='828la110907'><fieldset id='828la11090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0907'></bdo><ul id='828la11090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