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

分类: 历史

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

王羲之官奴帖

《官奴帖》又叫《玉润帖》,一共是十一行,一百二十个字,是一篇行楷书。帖子一开始提到的雨润就是官奴的女儿,但是我们不知道说的到底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的哪一位。

王羲之官奴帖

王羲之官奴帖

这篇帖大致说的是雨润病重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从行文的形式上看,有点像道家文化里的“上章”,上章是一种向天庭说明自己的过失,通过主动承认错误,起到向上天祈福的效果,从而换来和平安宁。

王羲之本身就信奉道家,在晋书中也有关于王羲之家族,向上天祈福的记载,所以从帖的本身看来,这件事的真是性相当可靠。

这帖子的书法温润雅驯,用笔凝滞,隐隐包含着自我反省的意思,作为王羲之的行书经典,被历代的书法家喜欢

这个帖的墨迹本曾经被宋代的米芾鉴赏,他认为这篇帖子的精湛程度可以和《兰亭序》相必,可见米芾对《官奴帖》的评价很高。

清代的杨守敬也对该帖盛赞,肯定了王羲之的真迹被很多人追捧的事情,当时的人都为能得到王羲之的字而高兴。

王羲之被成为书圣,是书法史上耀眼的明星,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大多是那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亭集序》但对于王羲之的其他我们了解到的不多,所以只有从他的一些尺牍和手札中了解王羲之的点滴。

尺牍是古人写的一些书信,这一类问题都是比较随意,字体也都是草书为主,因为写在布匹上,篇幅一般比较短,以《官奴帖》为例,我们可以体会出王羲之的心情,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进一步了解王氏家族的文化,为官生涯,可以对当时政治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王羲之的成就

对于王羲之的认识,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兰亭集序》上,的确这篇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在向世界宣告自己书圣地位的强力手段,王羲之的成就大多离不开他的书法作品,他的草书、行书被后人模仿。

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关于王羲之练字认真的小故事就层出不穷,有说王羲之家中丢弃来垃圾的地方已经被王羲之用写坏的毛笔堆成小山;王羲之院子后面的池塘的水被他洗毛笔和砚台染成黑色,因为练字太认真,他误用墨水蘸馒头吃了还毫无知觉。

后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就像掠过一撇的鸿雁,又像遨翔苍穹的游龙,看王羲之的书法有一种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的感觉,王羲之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多变,草书和行书原本就是人们为了简化写法,为了彰显自己的随性而演变出来的字体,王羲之在这一方面把字体的变化用的淋漓精致,再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都有一种畅快的感受。

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人的写作影响很大,大家都模仿王羲之的写法,到现在,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不存在了,无论是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因为但是的存储技术不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着的,大部分都是唐代的临摹本。

王羲之将不同字体的写法融会贯通,加到自己的行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书法的理解,为后代开辟了新天地。

王羲之王献之关系

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因为他们两个在书法艺术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后世之人又把他们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其实是一对父子,而且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或许是受到家庭环境影响的影响太大,王羲之一家都对书法十分热衷,很多人都在书法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只有王献之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了王羲之的地位。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书圣”的美名。他不仅精通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多种字体,而且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书法摆脱了汉魏以来的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很多的书法家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有一个典故可以说明他钻研书法之深入。王羲之十分喜欢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通过观察鹅的体态姿势还可以领悟到一些运笔的道理。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儿子王献之乘船观赏风景,忽然在岸上看到了一群白鹅,王羲之看得十分入迷,想要把他们买回去收养。但是这群鹅是一个道士,这个道士一听是王羲之要买鹅,便对他说只要他给自己摘抄一部《黄庭经》就可以把这些鹅送给王羲之。王羲之听了欣然答应,这就是著名的“书成换鹅”的由来。

而王羲之对于教导自己的儿子练习书法也是颇为严格的,一次只有十几岁的王献之来问他怎样可以练好字。他指着窗外院子里的大缸说,如果他把院子里的大缸的水全部染黑,或许就能练好字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于王献之有多严格了。正是因为王羲之的严加教导,王献之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王羲之草书诀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结构简单。笔画连绵。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为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有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今天我们来欣赏的是今草的那种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书诀》。

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

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

《王羲之草书诀》又叫《右军草法至宝》。草诀歌是一种歌诀,也是应用文的一种,但又不是诗歌。它却严格遵守了近体诗的格律,平仄合律,对仗满篇。《王羲之草书诀》全文106联,除了首位两联外,一律使用了对仗。在诗坛上众所周知,诗律是起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的,是由沈约提出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在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上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直到到唐初才趋于成熟。但是《草书诀》的作者王羲之已经把诗律运用的十分到家,实在是非常难得。

《王羲之草书诀》的问世绝对不是什么偶然。楷书在唐代的时候己经达到了顶峰,宋代的书家只好转而谋求在行书、草书上希望能有所建树,大力提倡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和书迹的真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和草书便得到充分的研究。《草书诀》应该是因为这一背景产生后的产物。

《草诀歌》可以称的上是学习“王羲之草法”的至宝。它不但具有书法中的艺术美还有着和诗的韵律之美,而且内容十分精辟,仅仅是用一千余字,就把常用的几百个字的草法说的是明明白白。由于歌诀同字帖紧密结合,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这位良师就像是在身旁一般,一边传授口诀,一边挥毫示范;待背熟后,在脑海中就好像有了一部极易翻检的草书字典。《草诀歌》的作者不仅是诗家、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王羲之真迹还有吗

王羲之距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目前全世界也没有他的真迹。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现在所存的都是王羲之作品的拓本和墨本。唐代的精摹本历来是被当做真迹看待的。

《兰亭序》拓本

《兰亭序》拓本

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很多作品都享有盛誉,被许多人追捧,即使是现在也是如此。和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一样,对他临摹拓印的年代就有不同来推断,有宋摹,也有认为怀疑是米芾所临摹的,但是更多的则认为是唐代临摹的。唐代所临摹著录的非常的多,并且很多次被刻入各种从帖里面。元朝以后所有的无论是朝廷公开要临摹出来的,还是私自要临摹的而且流传下的,都是有历史可以验证的,所以它的珍贵所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相传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作传家之宝,并代代相传,直到在王家的第七世孙智永的手中的时候,智永出家做了和尚,所以没有子孙继承,于是将真迹传给了他最喜爱的弟子辩才和尚。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大量收集王羲之的书法,并经常临摹练习,但是出于对《兰亭序》的喜爱,所以曾多次悬赏,却一直没有结果。后来知道在会稽的一个和尚手里,所以有了一段唐太宗设计骗取《兰亭序》的故事。唐太宗让人拓印数份赐给大臣,真迹则随唐太宗殉葬在了昭陵。但是现在传世的《兰亭序》都不是真迹了。

--免责声明-- 《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这篇文章828la66483。

【结语】: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王羲之官奴帖讲述什么事件】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6483'></small><noframes id='828la66483'>

  • <tfoot id='828la66483'></tfoot>

      <legend id='828la66483'><style id='828la66483'><dir id='828la66483'><q id='828la6648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6483'><tr id='828la66483'><dt id='828la66483'><q id='828la66483'><span id='828la66483'><th id='828la66483'></th></span></q></dt></tr></i><div id='828la66483'><tfoot id='828la66483'></tfoot><dl id='828la66483'><fieldset id='828la6648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6483'></bdo><ul id='828la6648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