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时间: 2020-09-02 01:11:08 分类: 美文赏析

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

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作者:好书天天伴

发表时间:04-0315:27优质原创作者

01 苦难的童年

在你的眼中,童年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充满着欢声笑语,有一个温馨家庭,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你也许曾经和枝头的蝴蝶对话,也许曾经弯着腰拾捡过脚下的树叶,也许曾经为了一个受伤的小鸟难过......那一切回忆起来都么那么美好

小时候,看到那个挂在教室走廊大胡子的高尔基,一张严肃冷峻的脸,就没有太想去看他的作品。多年后,早已离开学校的我,拜读他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却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粗犷的大胡子,文笔非常细腻。

高尔基的童年又是什么样呢?他的童年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在《童年》中,交织着人性的丑恶和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但他始终用冷静的语调,将一幕幕辛酸的往事娓娓道来,让童年这块的调色板上不只有灰色。

那是一个秋天,始终阴沉的日子,好久看不到太阳,甚至忘记了太阳的时候,高尔基在树林里迷路了,他就一直向前走,咬紧牙关走过了一片片阴暗的丛林,踏着腐烂的枯树,蹒跚在泥泞沼泽,最后终于回到了大路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中,三岁丧父母亲改嫁,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粗暴专横的外公,两个贪婪的舅舅亲人的眼中充满了仇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为了财产反目为仇。在这个家里,永远是血雨腥风,亲人们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小事情就大动干戈,对他们来说,家不是温暖的港湾,而是一个残酷的战场。这一切都给高尔基的童年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群野蛮自私的人,幼年的高尔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被磨蚀,艰难地生存了下去。

02 外婆——生命中的阳光

叹服高尔基的记忆力,尽管童年对他来说,留下的美好记忆不多,但他仍然记得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然而,幸好他还有一个仁慈善良的外婆,带给了他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让他的童年有了温馨的暖色调。与动辄拳脚相加的外公相比,外婆从来没打过他,也很少严厉的责骂,经常会给他讲有趣的故事,并且教他做一个正直、坚强、善良的人,深深地影响了幼年的高尔基。

高尔基的外婆勤劳、正直、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她相信正义总会战胜邪恶,对底层人民充满怜悯。凭借一双勤劳的手,她默默地为家庭付出,但在那个时代,女性在家中没有话语权,她们经常遭受到家庭暴力。同样地,他的外婆在家中也没有地位,经常遭受外公的毒打,但不管她遭受多大的痛苦,她都没有埋怨过。

高尔基将自己比作一个蜂窝,各式各样地普通人,像蜜蜂一样将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到这个蜂窝中,而第一个送高尔基到蜂窝去的人,就是他的外婆。外婆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的、最有人性的形象之一。外婆的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他,使他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困苦。

我时常在想,假若高尔基在童年时没有遇到这样好的外婆,在那种生活环境下,他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很有可能是书中描写的强盗、无赖、骗子,或许麻木地随波逐流,混混沌沌地过一生。可以说,高尔基的童年是痛苦的,但也是幸运的。

03 对一个时代的思考

周围的人对亲人丧心病狂,种种不平等让年幼的高尔基看在眼里,这让高尔基感到苦闷和压抑,如同掉进了永无天日的黑暗世界。但是他的心灵却没有麻木,他一直在努力摆脱这种阴影,用乐观心态去思考这一切。

正如他后来回忆的:一想到野蛮的俄国生活中这些令人感到压抑的种种劣迹,有时我会反问自己:这种事值得谈吗?但每次我都满怀信心地对自己回答说:值得!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恶的现实,至今也还没有消亡。但俄罗斯人的心灵毕竟还是健康和年轻的,他们正在消除,而且将来一定能够消除这种丑恶行径。

高尔基用一个孩子的纯真视角,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各个人物,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高尔基深处社会的底层,这既让他从小就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充满了敬畏,也对社会的种种丑恶感到无比的痛心。

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的狭小天地里,没有任何诗意的童年,也点燃了高尔基反抗暴力、追求尊严的精神之旅。这时,书籍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从那里他得到了心灵的滋润。这使他坚信一个道理,在这个大地上,他并不是孤独,也绝不会走投无路。

苦难本身不具有超越性质,但却成为高尔基灵魂觉醒的契机,他开始思考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在心中播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他深切地认识到,必须用笔将民众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唤醒,这是他的使命。

高尔基的《童年》,缩影似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将残酷的生活同深邃诗意的思考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他在批判落后、野蛮和像铅一样沉重的生活时,也想让心一代人看到,他们是如何在旧的地基中破土而出。

在艺术手法上,《童年》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一方面,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使得书中的内容显得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作者又用成人的视角来进行点评,使得作品更富有思想性。

冬天已经过去,伏尔加河广袤湛蓝的天空,冰面开始解冻,驳船的汽笛又开始鸣响,白桦树长出一点嫩绿的鲜芽,不知名的野花开始探出头来,这片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

美文荐读——《回忆童年》

作者:杭后新闻

发表时间:03-2516:56杭锦后旗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

回 忆 童 年

文|巩永强

每当想起童年,就会有一幕幕的往事在眼前浮现,仿佛昨天发生一样;每当说起童年,内向讷言的我就有说不完的话,好像又回到儿童时代,沉浸在童年的欢乐和回忆之中。

我的家乡,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甘肃定西通渭县。定西苦疾甲天下,通渭苦疾甲定西。那里十年久旱,常年干旱少雨,雨水又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因而又是冰雹和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遇上不好的年景,颗粒无收,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多生活比较贫苦。但是,那里的文化氛围却十分浓厚,那里有着特殊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对文化的执着和追求。父母宁肯自己吃苦受累,忍饥挨饿,也要把儿女送进学校,供他们读书学文化。

那里的人们对“文化人”都有着敬佩和向往,尤其是对文字有着敬畏之情,比如,我们的父母自小教育我们,要爱惜书本,书本是绝对不能压在屁股下面的。记得我的奶奶只要看见有文字的纸片都要收拾起来,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教育我们要爱惜书本。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是通渭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享誉全国。近年来我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今夕对比的巨大差异,越是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

记得那时,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在离家4里地的黎庄小学念书,星期天、寒暑假和上学放学的路上是最快乐的时候。虽然那时愁吃少穿,但这并不能改变和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钻山洞,走石沟都觉得十分快乐,有时候进行投掷土块的比赛。

记得有一次快到家门口了,在投掷比赛中,红旗对抗胜说:“你肯定投不到我的口里”两个人于是摆开架势,抗胜在埂上就一下,不偏不倚,土块正好飞进了红旗的嘴巴里,“哇------”红旗大声哭叫着跑回家去了。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玩具自己玩。在制作玩具方面我是比较能干的,记得我制作的刀和枪非常逼真,我记得我经常一有空就动起手来做这做那,手总是不停。我做了一辆三轮车(木制简易玩具),我们邻里的孩子每到星期天,开三轮车(实际上是一个推一个坐,或就着地势往下溜。)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我们轮流开三轮,比赛谁开得远,好是热闹。

一年冬天,有一次,记得那时我们比较穷,没有润滑油,车轴里用猪油有点舍不得。我们的主要食物是“煮洋芋”于是我突发奇想,用热的“煮洋芋”一定有着同润滑油一样的功效,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伙伴们,于是我们拿着热洋芋,欢呼着来到我们经常溜三轮的一块比较陡峭的苜蓿地里,抗胜抢着第一个开。弄平常,三轮车最远是开不到地的边上的,因为地的边上有平坦的一段,这块地下面正好是一丈高的崖,崖下有一个窟圈。抗胜在车轴里摸上了热洋芋,毫不犹豫地坐上三轮车,三轮车飞一样开出去了,说是迟,那时快,抗胜坐着三轮车转瞬间从地的崖边飞出,已经来不急了,我们都吓傻了。等跑到地边一看,不偏不倚,抗胜正好倒插在三轮车的框架里,三轮车也正好架在大窟圈里的小窟窿上。好悬啦,要不是三轮车和正好合适的小窟窿,抗胜这次肯定难逃一劫。我们下去一看,人好好的一点皮也没擦破,正是万幸啊!

手工制作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当过年时,我都要做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灯笼,兔等、纱灯、五角星灯等等,每次都令庄里老小赞不绝口。那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没别的玩的,庄里大点的孩子把我们组织到一起,每人一赞灯笼,抬着大鼓,提着烂铁锨(当锣敲),顶着破编织袋(当狮子)耍起了社火,这样挨家挨户的敲锣打鼓,舞狮子,有许多的节目,挺像一回事,大人们也很支持的。渐渐的,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年,我们在大人的支持下,办起了像模像样的社火,还到别的村子里演出。这是我记忆中,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我们村子第一次耍社火,令别的大村庄赞不绝口,啧啧称奇。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三年级那年,我们庄里办起了三年制村学,那时我九岁了,也是刚开始唱老戏(秦腔)的时候,我们孩子们爱上了唱戏。我们在队里的大场崖上挖了一个大土台唱戏。我不爱唱戏,但少不了我的工作,我凭我的想象,做了许多老戏帽,在我的记忆里,跟真的差不了多少,这就是我们的戏箱。

记得有一次,为了唱《铡美案》和《辕门斩子》,我和我弟弟祝九剪下了妹妹的长头发,编了一个胡须(戏中陈世美、杨延晋等人物必备的道具)。还有一样道具就是火面,那时我们不知火面(后来才知道火面是炒了的面)是什么。正巧,我家的一座房子因年久失修,椽子被虫子吃的几乎全是木面面,遭遇了连续阴雨,塌了。我想,木头能着火,木面面一定更易着火,说不定,跟火面一样。于是我搜集了一些木面面,我想这火可能不烧人,就让弟弟坐在我家客房门槛上,我拿起火把,另一只手里拿着木面面,朝着弟弟的头,从火把上一下扔过去成功,跟人家大戏里的效果一模一样。但是弟弟的头发被火烧掉了许多,脸被熏的焦黑,弟弟硬着头皮没哭,于是我们唱戏的火面就解决了。

童年记忆里,最和我要好的伙伴是想福,他是我们的头头,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木头手枪,这手枪上装上了钢筒,后面能放火泡,枪管里装上火药,跟真的一样,只要一口扳机,就可以把枪筒里的子弹(铁沙)射出。只要一有功夫,他就领着我们一起去打野鸡、野兔,挖野兔窝等等,我们走过我们村子周围的山山水水,勾勾叉叉。我是非常爱手枪的,于是,我就模仿他的手枪做了一个和他的一样的手枪。

那时我上初一了,我们把枪拿到了学校里,在黑石头学校的操场里没人时,偷偷放响了枪,惊动了同学和老师,但是他们不知究竟,也就没有查到是我们所为。后来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在我家高房上放枪,由于枪管被堵的太实了,火从后面喷出来,烧了我的手。这事被我大大知道后,坚决制止了我玩枪,他说“你终久死在枪上了”于是我心爱的手枪被没收了。

童年快乐的事实在太多了,踢毽子,滚铁环,跳八方,打沙包,捞花线等等,但也有许多不愉快的记忆。

我们农村的孩子自小就要帮大人做农活,大人也等着我们放学回家干活,但有时因贪玩回家迟了,就挨打受骂。我们经常要帮大人,抬水、拾麦穗、拔猪草、放羊等等。

我记忆最深的是拾粪,我们小孩子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起来去拾粪。粪是庄家人的宝,小孩子就是再冻,再不爱干,那是没的商量的,拾粪是必须的一项。放羊还好一点,我们放羊时还可以打打扑克,或者在野外烧洋芋吃,到了冬天我们还端着自制的手炉烤火。但是如果是阴雨连绵的深秋,特别的冷,放羊可不是好受的活。进入深秋或初冬,扫树叶(做填炕取暖用)、铲填炕(铲草皮)是最苦的了,天冻的人出不了手,但没有填炕更是不行的,帮大人铲填炕是非做不可的。

由于我的手巧和肯干以及我是我们家的最听话的孩子,因此我就是最闲不住的和最受气的孩子了。受气是因为我肯干活,大人也就爱指着给我活干,也就容易因做错了事而受气。闲不住是因为我手巧和肯干听话。每年的麦黄六月,收割麦子回到家中,中午和晚上,别的弟兄都休息了,我却要磨刃子,磨镰刀。下雨了不能下地,我还要编箩筐(我们叫yan zi 或粪篓),打草栓(装麦子的东西)。给猪和食是我每天必做的活。

如今,我在一个乡镇当干部,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浮想联翩。虽然我们村子变化不大,但现今的孩子不那么苦了,他们除了念书还是念书(念书还是很苦的,比我们那时苦多了),今年就我们十几户的村子考上了六个大学生,我很骄傲很自豪。他们今年春节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相比是头一次办,摸着石头过河,办的还十分成功。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当年的影子,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这就是激励我写这片文章的主要原因,以便记录下我和我的家乡的过去,鞭策和激励后人。

来源:陇上芳草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刻删除。

****************

美文悦读:童年,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作者:保山资讯

发表时间:07-0511:36保山日报社

童年,总是那么让人回味,让人无法忘记。

我好像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我的童年跟大多数人不一样。那些日子是寂寞,寂寞得让我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寒冷。

从我五岁记事后,我的每一天是这样的:早上五点被母亲叫醒,让我陪她上山砍柴。其实我砍得少,挑得更少,只是因为母亲不管多么坚强,也是个女人,山上坟多,只是让我去做伴,壮壮胆。到家后,母亲去上工做活,我背上妹妹、牵着弟弟去上学。其实我还没到读书年龄,但是母亲去生产队上工、父亲又去读大学了,没办法,母亲只能让我去读书,让弟弟妹妹跟着我去上学,这样,我能照顾到弟弟妹妹。下午放学,我把弟弟妹妹反锁在家里,然后独自一个人上山砍柴、找猪草。砍柴的时候看流岚、听松风、闻鸟鸣,偶尔听到对面山上有人打口哨,也会偷偷学,学到晚上,嚼饭时嘴巴都疼。在地里打猪草,有时被“糖宝”——辣子叮呲得鬼哭狼嚎,有时也贪玩,闻着花香追着蝴蝶跑很远。等想起我是来找猪草的,找不够回家会被母亲打屁股时,连忙慌乱地找起来,但是第二天看到美丽的蝴蝶又忘记了。砍柴回来的路边,看到小朋友们在玩簸石子、捉迷藏、跳绳,总是羡慕嫉妒,但是也只能羡慕嫉妒,我还得回家抱着跟我一样大的蒸子,做饭给自己和弟弟妹妹吃。

那时的日子艰难,生活寡苦,父母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真是“儿多母苦”。娃娃到知事岁数,就得分担一定的家务事,家家一样,个个一样。只不过那些三代、四代同堂的小朋友们没有必要过早地涉及劳动,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玩的空闲罢了。我弟弟妹妹也是在六、七岁时,就参加劳动了。

虽然童年少年都很辛苦,但是也锻炼了我能吃苦的毅力,对我后来的人生有不少的帮助,让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能走出大山去谋生路。

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无论我现在去得多远住多好的房子,在我心灵的一角始终有着不变的故乡,梦到的还是我睡在家乡的老房子里,童年的苦、童年的乐、童年的脚步,还有那些没心没肺的笑,以及不为人知的童年的秘密

在飞沙走石般的日子里,在成败荣辱的人生里程中,童年,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文:李玉娟

小模特:嘟嘟

编审:李赛航

责任编辑:杨冬燕 刘自明

****************

读《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有感

作者:悦读阅笃

发表时间:04-1120:57

高尔基写的名著,很出名的作品,但正因为是名著,显得特别高大,于是翻开貌似也成为一个很严肃、困难的事情,好想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才能打开一般。但实际上,身为经过时间验证和沉淀的东西,能被不同的文字广泛传播,要相信绝大多数还是适合普通人的,毕竟大俗才能大雅。之前一直不明白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好大好长一幅画,画了不知道多少人物、建筑,热闹集市,买卖商贩,市井长短,所有人都说好,可又所有人都说不上哪里好。而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通过对整体中的局部进行白描,能让整体栩栩如生,由细节到整体,从而完全的沉浸其中。作为对俄国并不了解的人,看完这本书,能感受俄国和俄国底层社会的人,是如何艰苦度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缺点优势,他们的可恨可爱。这是一本男孩苦难成长史,也是一本男孩懵懂褪去史,忠实完整的对事实进行记录,反而能感知其中的真诚和实在,而这份真实,让读着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学习、工作经历,很容易感同身受。人的经历,经过回忆的改造后,总是筛掉痛苦悲伤的部分,保留美好喜乐的环节。但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一锅乱炖,完全剔除酸苦辣基本不可能,只能局部尽量放大甜,才能让人笑着回味。主人公阿廖沙,不管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年,生活都没给给予太多阳光,就和俄国恶劣的天气一般,阴暗寒冷。虽然生活并不美好,总有意难平,但也并不总是艰难。虽然外祖父和舅舅并不好相处,虽然父亲早亡导致母亲对自己关爱不够,但外祖母虽不独宠但依然宠爱的关怀总能十分及时。阿廖沙是个内心柔软但有力量的人物形象,他保留了外祖母身上朴素的善恶观和善良,同时逐渐长成男子汉又带了了足够的力量。他喜欢看书,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想尽办法找书看,因此有自己的认知观念,但未来的不确定依然会带来迷茫和焦虑。因为看到了外祖父和舅舅们酒后失德的丑态,看到了伙计因酒死亡后,阿廖沙坚定的抵制了俄国国酒伏特加的侵蚀。从柔弱的未成年小孩逐渐长成强壮的小伙子,还有书作为良师益友,虽然阿廖沙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社会的丑恶、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周围环境中充斥着自私自利、贪图享乐、不讲道理道德的人,但最终能成为不一样的存在,能在内心中有自己坚守的道德底线,实属难得。作为阿廖沙内心力量的源泉,外祖母也并非完人,她有其特有的懦弱和胆小,好在其本性中的善良和坚韧,在一定程度上艰难的维持这这个家。虽然外祖母对生活的艰难选择逆来顺受,尤其面对外祖父酒后拳打脚踢基本选择纵容,但其内在依然是纯净顽强的灵魂,在上帝面前,外祖母一定是白天使。生活的艰难面前,外祖母从不抱怨,笑呵呵的接受,想办法努力改善困境。即便家道一落再落,家人不争气的骨肉分离,但外祖母依然想办法让家不散盆,所以外祖母一走,家就没了。其实书中出场人物特别多,大部分个性鲜明,虽然都是社会中的小人物,但人本身的光辉足够照亮文字,射入读者心中。俄国充满了风情,战斗民族也十分特色,对生活大大咧咧,虽不细腻,但情感充沛。他们享受当下,及时行乐,不会选择耕耘收获这种延后满足的感知。他们崇尚直接,相信拳头大就能解决问题,但美酒音乐下,金刚大汉能歌善舞,欢声笑语,有点违和的协调。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国家一般,愚昧随处可见,所以对于生活的苦难不思考规避解决,更多是逆来顺受。正因为条件艰苦,所以他们都十分虔诚,虽然每个人对上帝的理解都不相同,但内心依然保留对上帝的虔诚崇拜。这样特点的俄国人,让我联想到毛茸茸的白色巨熊,硕大无朋又萌憨可掬。这本书号称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充分证明了小说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比小说更惊心动魄富有张力。从生活这个真正的面如平湖下蕴惊雷的万花筒中,能折射出糟糕之处,也有平凡的小确幸之美。希望每个人都如阿廖沙一般,能内心有定力和坚守,用自己的双手,在艰难中剥开生活上的云雾,看到云雾后的阳光。

****************

美文欣赏:我的童年,回忆总是暖暖的

作者:攀高枝儿

发表时间:18-04-1413:04

矿山年青一代,重复着上一代矿工留下的事业,多少年过去了,时光荏苒、一去不复返,常村煤矿西面横亘在涧河上的那座四孔石拱桥渐渐地被人们淡忘,日渐凋零、风雨飘摇,能够说起它的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建造?为什么建造?现在的80后、90后矿工恐怕知之甚少。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它不算高大,也不宏伟,谈不到什么惊人之处。但它却是常村煤矿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凝聚着常村煤矿人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常村煤矿的沧桑历程,承载了曾经的辉煌过去。细细品味那段历史,无限感慨。

曾记得小时候,矿上的生活非常单调,不宽的水泥路穿街而过,仅有的两个小卖部出售着并不丰富的商品,拉粪的牛车从水泥路面经过,铁轮毂发出吱吱的响声。涧河北的新义街火车站附近是那个年代最热闹的地方,常村煤矿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到新义街火车站游玩或赶会。一路走来,都要经过大桥下。第一桥拱下面沿水渠坐满了洗衣服的女人们,北边总能看到在河边水井里打水的男人们。有时跟随父母,有时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新义街由西向东排列着新华书店、红旗门市部、国营照相馆、营业食堂、小人书地摊……都曾经是我小时候流连忘返、经常光顾的地方,至今历历在目,使我感慨万千。

途经大桥下,总要到中间桥墩下小憩一会儿,任凭河风吹拂、倾听河水哗哗、仰望青石高桥,呼喊声回荡桥下,别有一番情趣。蓝天白云、明媚阳光,南来北往的人三三两两。走路走累的人抻开麻袋往地上一铺,或躺、或坐,十分惬意地享受着那份悠闲与清凉。几个逮鱼捉蟹的人在河滩上忙活着,时不时露出收获的喜悦

现在的孩子大都被学习班困住了,无法体会到童年奔跑、撒欢于大自然的那份快乐。记得4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妈妈听说新义街菜店的菜很便宜,叫我去买些回来,那时家里很穷,全靠父亲一人在矿上挣钱养家。拣煤核、打猪草、饲养鸡鸭是矿上的孩子都会做的“必修课”。我二话不说就背着竹篮子出发了,买了一篮子西红柿,便宜是便宜,不挑不拣,论堆撮走。可是,烂掉的也很多,走到大桥下,就想把烂掉的都弄到河里洗一洗。于是,我顺着护坡堤下到导流洞口,开始一个一个清洗起来,一不小心被河水冲走了许多,又马上顺水追赶,捞回一个是一个。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有一种讲不清的愉悦,真想再次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的天湛蓝湛蓝,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那时的大桥宏伟高大,还有桥上呼啸而过的小火车。记忆中是一幅青山、石桥、河流、行人的水墨丹青。

当时的我感觉桥是那么高大,模模糊糊地认为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了,也难怪,毕竟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简简单单、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看到的、想象到的事物都是那样美好。当时那座桥算得上是常村煤矿的标志性建筑了,在整个义马矿务局也算是绝无仅有了。它是唯一一座人工建造的石拱桥,没有使用什么大型机械设备,完全依靠全矿男女老少一沙一石堆砌而成,与现在旁边那座煤炭外运大通道、1975年建成通车的水泥墩铁路桥交相辉映,并肩伫立在矿区西大门。日月轮回、斗转星移,转眼间,几十个年头过去了,风霜雨雪的抽打、寒来暑往的侵蚀,让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往日桥上两旁半人多高的护栏,多半已经损毁、折断,虽经修葺、加固,但是看上去总是不那么协调。

那座桥为常村煤矿的发展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常村煤矿在建矿之初,为了将生产的煤炭外运出去,才修建了大桥。还在桥的北边修建了煤台(方便煤炭装车的储煤仓)和煤场。记忆中一列列装满煤炭的小火车冒着滚滚浓烟驶过大桥,停下来,然后将一车车煤炭翻倒在煤场里,再通过皮带把煤炭运到煤台上,装进大火车,经过陇海线运往远方,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40多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走近那座铭刻着常村煤矿沧海桑田变化和留下我童年足迹的大桥时,感觉它小了。也许它“老了”,再也无法经受侵蚀和车轮碾轧了,也可能是现代化大桥见多了的缘故,就觉得它又老又小。不过,即使看起来不再宏伟雄壮,它依然是一座不朽丰碑。它是一座过去跑火车、现在跑汽车的石拱桥,直到现在还承载着车轮的碾轧。很难想象,常村煤矿人在过去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在机械设备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是怎样把大桥修建起来的?虽然现在很多人无法想象,但是“童年、小火车、石拱桥”的回忆永远留在我心中。

不知道你的童年在哪里,你的童年又有什么值得你回忆的事,或许还会有你一想起就特别思念的人,总之,小编想请你也分享分享你的童年,可以吗?

****************

美文悦读:童年时,那些充满温暖和期许的画面!

作者:保山资讯

发表时间:07-0118:03保山日报社

前不久写了一篇回忆小时候在青石板街生活、玩耍的文字发到朋友圈,许多童年玩伴留言勾起了他们的记忆,你来我往陷入关于捉迷藏、过家家和看电视的热烈讨论,共同的经历瞬间把我们拉回到那些充满了温暖和期许的画面中。

我出生的第二年,中国发生了一个伟大转折,那就是实行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所到之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位于滇西边陲的小城龙陵,也渐渐发生着一些令人惊喜的变化。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手头逐渐宽裕,意味着零用钱适当增加,那些垂涎欲滴的零食也可以一饱口福,而更加高兴的应该要数可以在家看电视了。

大约七八岁时,我家所住的青石板街出现了第一台电视机。记不清那家人是做什么的了,只记得把电视机拉回来那天,整条街比过年还热闹。大人们一边帮着抬一边热烈讨论着,小孩子跑前跑后大呼小叫,把逼仄的房子挤得水泄不通。七嘴八舌手忙脚乱中那个小小的方匣子里终于出现了图像,尽管只是黑白的,但比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种种不现实和不方便,已经叫人无比幸福了。那一天大家都太过兴奋,以致于很多家的大人忘了做饭,小孩也忘了肚子饿,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精神食粮”的力量。

那时的电视频道很少,只有中央台和地方台,白天基本没有节目,晚上的节目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哪怕只看沙沙响的雪花都会很激动,很享受。有了这台黑白电视机后,那家人成了小巷最热闹的地方。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正在播香港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第一次听粤语歌,虽然根本不知道在唱什么,但还是听得热血沸腾。每天吃过晚饭,女主人便会在青石板路当中喊一嗓子:“高奶、刘姐、阿萍,看电视去喽!”不管有没有在她的邀约之列,年长的、年轻的,当然绝少不了小屁孩,各人端了小板凳,屁颠屁颠地赶去抢占个好位置。没抢到位置的,就扒在门外看。有时主人家买了瓜子之类的,大家一边看一边嗑瓜子,播广告时就讨论剧情或拉家常,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好让人怀念。

后来,大家的生活渐渐都好了,陆续有很多家添置了电视机,不用都往一处挤,不过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出现时,当年那个壮观场面又再现了一回。我家是小巷第一家换彩色电视机的,那天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后面的人还在伸长脖子往里面探。我一边嘀咕着出什么事了,一边走过去。外层的人见了我,朝里面喊:“让开让开,主人家回来了!”大家齐刷刷望向我,又齐刷刷让出一条仅容我侧身通过的路,尽头处,老爸正在摆弄着一台不管形状、外观、大小都比原先那台黑白电视高级得多的电视机。在众目睽睽中走过去,浑身不自在,好在这时屏幕里适时放出了图像,众人的目光立马被吸引了过去。恰好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叫《泥人张传奇》,那些鲜活的泥人在色彩演绎下活灵活现,是黑白电视没法比的,大家竟自发地鼓起掌来。狭小的空间挤满了人,爸妈前后张罗着,招呼老人和腿脚不便的坐椅子,打发小孩子在前面老实蹲着,年轻力壮的只好自己看着办,哪里有空哪里挤一挤。爸妈擦着额头的汗,瞧瞧电视,又瞅瞅看得入迷的大伙,难掩喜悦。

时光如流水,不经意间已是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这当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几十甚至上百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如今人手一台也司空见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智能影像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外形更美观,内涵更丰富,操作更简便,价格更亲民,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受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一家人围坐客厅,选一个温馨的影片陪老人孩子同看,或将自己录制的家庭视频导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躺在床上,对面墙壁可挂机或投影,整面墙都是大屏幕,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大片的视听盛宴。还有如VR等高科技产口让人目不暇接,戴上它,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身临其境”。

回首过去,我们得出今昔对比,心怀感恩,倍加珍惜;展望未来,我们看到无限可能,激励向上,奋发进取。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伟大的中国,生在伟大的年代,一路见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见证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见证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流光溢彩。

文:高海玲

图:张四云

编审:李显耀

责任编辑:杨冬燕 刘自明

****************

这篇访谈文章读哭我们的小学生,童年,真的太累了

作者:途虫的百味旅途

发表时间:01-1113:08

教育真的太累了。

前不久和一位朋友相聚,他跟我说了一件事情,晚上孩子按老师要求读了一篇课外文章,题目是〈访谈澳洲小学生〉,作者是许新海。他说孩子读着读着,竟然哭了起来。当时朋友还以为这篇文章很感人,当他自己把这篇访谈文章读完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哭了。因为我们的教育真的太累了,从小学开始,教育就太累了。孩子是羡慕澳洲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再对比自己的校园生活,委屈得哭了起来。

“看着孩子哭,我心里也很难受。”朋友说,“孩子很努力,但也太辛苦,完全没有我们读书那个年代的童年了,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漫山遍野都是乐园,总有玩不够的游戏,但现在,那样的童年很难重现了。”

文章摘录

一篇《访谈澳洲小学生》的文章,让一位小学生流泪。我们的教育真的很累,但我们似乎又没有办法,减负多年,学生的负担真的不轻。

童年,不容易(图片源自网络)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写于何时,也不知道这篇《访谈澳洲小学生》内容是否真实,但我们的不少小学生超前学习,负重学习,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放弃本该快乐的童年,却是事实。摘抄几段这篇文章里的片断,看看澳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怎么样的。这篇文章访谈的地点是澳洲的Linden Park学校,访问的对象是来自中国广州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

教育,图片源自网络。

许新海:我想先请你说说学习的课程上有什么不一样。澳洲学生:这里的数学特别简单,不过澳洲的孩子还是不喜欢数学。相比较,这里的音乐要难一些,这里非常重视艺术,还有专门的戏剧课程,到高年级,音乐还分成两个不同程层次,让我们选择。还有,这里有一门设计与工艺课,非常有意思,让我们设计和制作汽车,火箭等名种模型。许新海:你觉得在这里上课与国内有什么不一样。澳洲学生:这里上课动手实践的机会非常多,基本每门课都有。上一周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海水,沙子和盐的分离研究,我们先把海水放进容器里,等水蒸发干了,沙子和盐会慢慢分开,我们就观察,记录,再查资料研究,很有意思的。这里上课还比较自由,老师总是让我们做自己喜欢的内容,老师会有很多选择给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让我们自己决定做什么。

许新海:那你的书包一定很轻。澳洲学生:对,书包里每天主要放午餐,这里的午餐很简单,必须自己带来,还有就是放一些作业本和文具用品。许新海:你们经常有家庭作业吗?多不多?澳洲学生:不是天天有,还是经常有一些语文作业、数学作业,但内容不多。我们是有时间规定的,最多不允许超过50分钟。(注:后来我从他们学校的资料中看到,他们家庭作业的时间规定是:一、二年级没有,三年级15分钟,四年级20分钟,五年级30分钟,六年级40分钟,七年级50分钟)许新海:这样学习是不是很轻松?这么早放学,又没有很多作业,你们还会做些什么?澳洲学生:是很轻松。我们放学以后可以参加学校和社区里组织的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学校里组织的不多,社会区里有很多很多,每天下午都有很多体育项目,所以澳洲的小朋友都很喜欢运动,平时在学校里天天有机会到操场上去活动,放学后还参加运动队,社区之间一直有比赛 ,我们会经常参加。

文章节选。70后,应当对这些画面很熟悉。

当然,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完美,但我们的教育真的有些沉重了,除了学校教育的负担,相当多的学生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要把自己打造成文武全才,无所不能的天才。而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同时也可能让孩子整个童年难以撒欢。童年,真的不容易。

****************

散文:童年的印记

作者:陇上风情

发表时间:18-01-2721:37

童年的游戏

娃娃们,快来玩

大的不来小的来

石头娃娃滚着来……

每到傍晚,一听到小伙伴们的吆喝,我们就急不可待地扔下饭碗,叽哩咕噜地一个个从家里“滚”了出来……

白天,我们男娃子们搧洋画片、弹玻璃球、赢三角板……女娃子们跳猴皮筋、踢毽子、玩沙包……

晚上,夜色朦胧,我们的这些“专利”都玩不成了,大家便一起玩游戏。

月亮悄悄地爬了上来,星星们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我们手拉着手,面对着面地站成甲乙两队。甲队前进,乙队后退;乙队前进,甲队后退;边走边唱,一问一答:

我们要求一个人,我们要求一个人

你们要求什么人?你们要求什么人?

我们要求王小芸,我们要求王小芸。

什么人来换她去?什么人来换她去?

张小刚来换她去,张小刚来换她去。

于是张小刚拉住王小芸的手双方较劲,谁的力气大就把对方拉进自己的队伍里。然后再走再唱,再问再答,一直到那个队伍里被拉得没人了,才善罢甘休。

月亮像个大银盘一样笑眯眯地挂在天边,星星们诡谲地向我们眨着眼睛,和我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我们首先推选一个人当“老爷”,“老爷”坐在台阶上,双手蒙住猜谜者的眼睛,然后其他人排着队依次表演一个动作:

小芸边走边指着天上的星星。

“老爷”说:“指天划星星的过了。”

瘦猴做了个观云望海的动作。

“老爷”说:“齐天大圣孙悟空过了。”

方头抓着双旋的双腿,双旋用双手在地上爬着。

“老爷”说:“推车子的过去了。”

胖墩腆着个大肚子,摇头晃脑地踱了过去。

“老爷”说:“大肚子地主过去了。”

……

大家挨个儿表演完了,猜谜的就问:“老爷老爷你要个干什么的?” “老爷”说:“我要个大肚子地主。”猜谜的如果猜对了,一下子就升为“老爷”,而被猜中的人又成了猜谜的。等大家都过足了“老爷”瘾,我们又来玩捉花花狗娃的游戏:一个人扮演“阿娘”,一个人扮演“瘸子”,其余的都扮演“花花狗娃”。“阿娘”守护着她的一大群花花狗娃,“瘸子”屈起一条腿,用另一条腿跳着和“阿娘”一问一答。

阿娘阿娘开门来!

半夜三更敲我的花花门者做啥呢?

不要你的针,不要你的线

单要你的花花狗娃呢!

“阿娘”说:“你去捉一只。” “瘸子”就用一条腿跳着去捉花花狗娃,而“阿娘”却伸开双臂极力地护卫着她的花花狗娃。“瘸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就又一条腿跳着唱着:“阿娘阿娘开门来……”

夜深了,月亮躲到云朵里睡了,星星闭上眼睛睡了,“花花狗娃”们也瞌睡了,于是一个个钻进自家的被窝里睡了……

童年所经历的运动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经历了好几场运动。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除四害”运动开始了:那时候大人们整天忙着捉老鼠、灭臭虫、打蚊蝇,我们小学生也不例外,整天价拿着苍蝇拍钻在厕所或臭水沟里打苍蝇,打死一个用大头针一扎,放进纸盒里,等盒子里装满了,然后交给我们的小组长验数,组长登记下我们的苍蝇数字又交给班长验数。班长整天忙着数苍蝇,我们都叫他“苍蝇班长”。

后来四害里又冒出个麻雀。麻雀这家伙机灵得很,用弹弓很难打下来。不知道是那个天才的发明家发明了全民皆兵、围追堵截消灭麻雀的战术。于是乎我们各学校包揽各街道,在老师的带领下,敲着锣、打着鼓、举着稻草人,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在划定的区域内设防。一旦发现麻雀,敲锣打鼓、摇旗呐喊……麻雀们吓得屁滚尿流,到处乱撞,最后不是吓死就是累死,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当然也有个别漏网的:据说一个郊区农业社正在开消灭四害的庆功大会,社长庄严宣布:“我们农业社已完全彻底地消灭了麻雀成为无雀区!”话音没落,突然飞来两只不知趣的麻雀落在了大喇叭上。社长振臂高呼:“我们不但要消灭我们农业社的麻雀,而且还要消灭从城里飞来的麻雀!”

我刚升入四年级,“大跃进”运动又开始了:老师们教我们画漫画、办画展,画一个萝卜两匹马拉不动,画一个洋芋大家围着三天吃不完,画一只母鸡下的蛋比母鸡还大,画一个中国儿童把大鼻子老外远远地甩在了后边……那时候我们的课本里也都编进了“六七八岁的小娃娃,水稻种得顶呱呱……”说的是几个小娃娃种出了万斤水稻田的神话故事。

学校里除了办画展,还经常组织赛诗会,歌颂总路线、歌颂大跃进、歌颂人民公社,并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写诗、赛诗。整得我搜肠刮肚,用尽了吃奶的劲,花了好几天功夫,才写出一首狗屁不通的诗来。

那时候工业上提出的口号是超英赶美,一切为钢铁元帅让路!为1070万顿钢产而奋斗!一场大张旗鼓,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打响了。我们小学生的任务是拣废铜烂铁,但到处都在大炼钢铁,那里还有我们捡的?于是我们就三五成群地跑到工厂或者工地,用吸铁石(磁铁)在炉渣煤灰里吸铁屑铁末,有时候吸上一天也吸不着几粒。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就去“吸”家里的“废铜烂铁”,害得大人们今天不见了火筷子,明天找不见锅铲子,后天干脆连做饭的锅也不翼而飞……

一天中午,我母亲正在做饭,来了几个居委会的人,二话不说就拔了锅,熄了火,抬走了我家的大铜炉子去炼钢。这个炉子是我家的传家宝:锃明瓦亮的大炉盘,老虎大张嘴的炉洞口,四只虎爪的炉腿脚……那天中午我们全家都没吃饭,母亲哭得两眼红肿。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吸”过家里的“废铜烂铁”。

再后来学校也开始大炼钢铁。师生们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炼出了一块釉子疙瘩似的“钢铁”。全校师生如获至宝,特意为它精心制作了一个莲花宝座,我们抬着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钢铁”,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地去向上级部门报喜。

不久,声势浩大的又一个运动——“反右”斗争开始了。我们学校一个教手工劳动课的祖老师被打成了“右派”,老师们就变着法儿教我们怎样和他划清界限,怎样和他对着干。每次上手工劳动课我们就唱:

右派右派像个妖怪

当面说好他背后破坏。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坏东西!

坏东西!坏东西!

他要不改——

就把他扔进垃圾箱里去

——这个坏东西!

祖老师像罪犯一样垂着头,恭恭敬敬地听完了我们的“反右歌”,然后才给我们上课。他教我们用泥巴捏苹果,让我们捏成圆的,我们偏偏捏成方的;他让我们染成红色,我们偏偏染成黑色。祖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后来祖老师就不见了,听说是被抓走了。

再后来就是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可是,当我的童年结束,考入中学的时候,共产主义还遥遥无期,而连续三年的天灾人祸,却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我们……

作 者 简 历:金福中,笔名:秋枫。1946年9月生于兰州。1965年毕业于兰州气象学校:观过风云、当过知青、做过工人、执过教鞭、任过编辑……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

因本人经历过太多的人生磨难,而致力于人生的探讨与写作。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

年岁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著有《秋枫散文集》、《秋枫小说集》、《秋枫随笔集》、《秋枫故事集》四卷本及《人生驿站》、《一个人的读者》等系列作品集。

****************

闲暇时光:读名家美文有感

作者:乐晨妈妈的育儿天地

发表时间:07-0710:20

终于放假了,可以有空闲的时间多看书了。

也慢慢学着养成一些好习惯,做做卡片记录的。

下面是读了席慕蓉、木心和汪国真的著作写的一些小记录。

一、《岁月》席慕蓉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删除

我见:

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在见面时,觉得他们都有一点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

却一脸风爽;好像十几年没能与我的朋友门共度的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原来岁月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在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

这样,当十几年后,我们在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我思:

这段话让我想起从前,我也年轻过,也曾经和同学度过那个年龄阶段会哭会笑的日子。

我记得研究生毕业那年,去上海参加招聘会,住在学校我大学同学家里。晚上和她一起看大学照片,她说我们那时看起来好土。

可是我们读书时不觉得,那时年轻,很多东西都不懂,但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没钱,但有活力。

工作后,个个都成熟,偶尔聚聚,发现大家变化都很大。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当年觉得很漂亮的女同学,几年之后再见,会觉得她也老了。当年看得还挺帅的男同学,发福了变成油腻的中年大叔,心里还八卦地想,这就是当年好朋友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个他吗?

可能岁月的无情,就在于多年之后再见到,你还是你,我却已不是我。

或者是你已不是你,我亦不是我,很多东西果然只适合停留在记忆里。

岁月催人老!可老去的是时光,不变的是记忆,还有我们厉尽艰难,不忘的初心!

二、《从前慢》木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删除

我见: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我思:

慢节奏的时代,有慢节奏的快乐。最难忘年少时,可以悠闲地和好友散步,畅聊。

可以买来好看的信纸,想象远方朋友的样子,把思念写满心间。

然后在等待中等待回信,在字里行间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忧伤

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写信,邮件就好。冷冰冰的文字,感觉不到你的关心和温暖。

视频天天聊,没有新鲜,也无期盼

什么都快,吃饭要快,做事要快,连教育孩子都要快,深怕赶不上。

我已很久很急没有停下来,仔细看看路边的花,看看天上的云,没有好好地照过镜子,美美地化过妆!

我感谢这个时代的方便,我亦怀念过去的闲散。

三、《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删除

我见: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我思: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曾经我的世界是那个小小的村子,后来变成大一点的吵杂的集市。再后来是小县城的繁华,再后来是大城市的光怪陆离。

我越走越远,我的世界越来越大,是书让我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我的世界又变得很小,我的家,我的单位,我的孩子,我的身份先是宝妈,然后是老师,最后是我。

所以我想认证我是我,读书,写作是我新的征尘新的突破!

****************

美文欣赏荐读——《忆童年》

作者:杭后新闻

发表时间:07-0419:29杭锦后旗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

泛黄胶卷

冲洗出儿时记忆

你灿烂笑靥

映红了天边朝霞

校园里又回荡着

朗朗书声

课桌上留下了

你镌刻的“早”字

早字旁边

一条清晰可见的“三八线”

最爱聆听

清脆的下课铃声

一张张笑脸俏皮烂漫

一个个身影健步如飞

泥泞盘绕心间

吞噬了散落的玻璃球

锈红了迷失的铁圈

总喜欢斜阳拉长自己

欲与天公试比高

弹指一挥间

再相遇

亲近依旧

却只能醉酒畅谈

真想溜进那沉寂的校园

叙述往日的懵懂

还记得那个夏天

树上嘻闹

树下纳凉

仿佛又回到那时

记忆的痕迹还是从前

你不在那样腼腆

我也不在那样羞涩

风雨中友情不散

挡不住流走的时光

打一瓢细细品味

那时候

那时候,我常去您家

总有吃的煮鸡蛋

那时候,我常去您家

总有看的动画片

那时候,我常去您家

总有吃的牛筋面

那时候,我常去您家

总有吃的小冰棍

那时候,我很小

您坐在戏台下

我给您买了一个雪糕,我笑了,您却哭了

后来,我长大了

您躺在病床上

我给您剥了一个香蕉,您笑了,我却哭了

那时候,没有车

妈妈说我出生的时候

是您把我从医院抱回家里

是您见了我第一面

而您走的时候

我却未能见您最后一面

您一直希望我常回来看您

我来了

您却走了

那时候,每次送我

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而这次

我最后一个离开

却还是没能等到您送我

于是,每走两步

我便情不自禁的回头看

终于,我看到了您

在风中,您拄着拐杖

背还是那样驼

那时候,我喜欢跟您去摘樱桃

您总把表弟的那份也给我

那时候,我喜欢跟您去泉边挑水

听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那时候,我喜欢跟您去地里摘豌豆角

直到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

如今

我只能来到您的坟前

烧一支香

用烟雾裹着泪丝

将一沓沓思念点燃

注:怀念寄思我去世四周年的外祖母,我永远怀念你

我和你

你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海

你得到了风的青睐

扶摇直上

站的很高

于是,你兴高采烈

嘲笑我停滞不前

飘飘摇摇

却被无情的蒸发

亦或变成小水滴

加入江河,随波逐流

而后融入了我

于是,你满含怨愤

倾诉不公的遭遇

你总是问我

为什么所有的河流都愿靠近我

因为

我把自己放的很低

来源:陇上芳草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 《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这篇文章828la111497。

【结语】: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苦难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读高尔基《童年》有感】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111497'></small><noframes id='828la111497'>

  • <tfoot id='828la111497'></tfoot>

      <legend id='828la111497'><style id='828la111497'><dir id='828la111497'><q id='828la11149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111497'><tr id='828la111497'><dt id='828la111497'><q id='828la111497'><span id='828la111497'><th id='828la111497'></th></span></q></dt></tr></i><div id='828la111497'><tfoot id='828la111497'></tfoot><dl id='828la111497'><fieldset id='828la11149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111497'></bdo><ul id='828la11149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