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

分类: 历史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

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兰亭一聚中,写下了亘古的“神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写成就连作者王羲之本人都是极为喜爱,后来已经可以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兰亭集序》更是被视为至宝,到了宋朝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么一部绝世的佳作,其真迹自然是被世人所关心的。

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

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

根据唐朝史家刘悚刘悚所写的《隋唐嘉话》中记载,《兰亭集序》真迹经历这么一段传奇的历程。在王羲之去世后的将近二百年间的时光里,《兰亭集序》真迹都是被王家人是为传家至宝世代相传的。到了公元548年,南方的梁朝政权在经历了五十余年后,因为侯景之乱而被四分五裂,《兰亭集序》第一次流失在外。

之后《兰亭集序》被南朝的一个叫智永的僧人获得,而他就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兰亭集序》在智永手中妥善保管了几十年,后被献给了南朝的陈宣帝。到了公元589年,陈朝被隋杨广灭了,陈朝的宝物尽归隋杨所有,其中自然包括《兰亭集序》。不过杨广并没有将其当作宝物,不在乎的他被智永的徒弟智果以拓本为由借走了。杨广做了皇帝后,也就没有向智果要回真迹,所以就轮到智果收藏。

李世民也是个喜欢欣赏书法的人,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当他看到当年智果所拓的《兰亭集序》拓本时,极为激动。于是命人花重金向智果购来。当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时,命人临摹出了十本。因为唐太宗太过喜爱《兰亭集序》,所以在其驾崩之后,真迹也就随着他被葬在昭陵之中。

王羲之学书

王羲之作为后人敬仰的“书圣”,那么他的书法早就自然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王羲之出生在东晋名门望族的王氏一家,其父王旷也是精通书法之道的人。所以王羲之自小就深受家中研习书法之风的熏陶,认真而又忘我的学习书法。

墨池

墨池

王羲之少时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烁卫夫人。卫夫人就给学习书法的 小王羲之讲了当年东汉张芝练字的故事,说他为了练好字,整天在家门口的池塘边蘸水研磨时间久了池塘都成了墨黑色。不过张芝的草书写的极为灵动,人们也称他为“书圣”。王羲之听了,也模仿张芝的行径,在池塘边洗涤自己的毛笔,到了后来他所留下的墨池比当年张芝的还要多。

因为王羲之练字的时候极为专注,所以他的笔力也是雄劲有力。据说王羲之随同皇帝祭祀的时候,皇帝要他在木板上写下祝词,再交由木工削刻出来。令木工没想到的是,他将木板削到原来的三分,王羲之的字才见底。时人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笔力的深刻有力。

王羲之专研书法并不自满,他在卫夫人那里就深知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于是王羲之遍访名山大川,观摩了四处的碑刻和古迹。他先是欣赏诸多大家的名作,然后从中汲取了他们的长处,在经由自己的消化融合成有别于他人的书法风格。世人都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的语言形容王羲之书法,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同他那本就是书法大家的王氏家族分不开,他先是像自己的父亲王旷学习。好学的他还将父亲视为家传之宝的《笔论》偷取自己研习。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卫夫人那里王羲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形成了一种媚妍之风。

王羲之

王羲之

不过王羲之从卫夫人那里学到除了书法,还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处世之道。所以王羲之才会不满足于现状。心怀大志遍访名胜古迹,通过观摩前代书法名家李斯、钟繇、张芝等人的书法篆刻,王羲之博采众长,归纳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羲之一改秦汉时期的书法只重视实用的风格,他在一种历史的层面之上,在书法史上开拓出了以个广袤而雄阔的新天地。王羲之见钟家的飞鸟高远之势的书法,自己则是翻直为曲,笔法内抵。他学张芝的书法之后,又改其狂放为曼舞,进而折衷。因而没有照画葫芦的王羲之在将前人的长处融入到自己的行草之中后,又以不同于前人的笔法,创造出东晋之时最为完美的体态。

王羲之的书法字字仿佛天成,其中的结构变化和笔法的转换都后人称道,虽然是有着独到的匠心,但是没有矫揉造作。成文的字体筋骨深厚,刚柔相济,点画之间是简洁凝练。古时孔夫子推崇做人做到文质彬彬才是最佳,而王羲之的书法就是文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彬彬正好。

王羲之诗词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以擅长行书闻名,他的书法笔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王羲之在诗词上也有不少让后人拜读的作品。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被后人广为传唱,东晋年间,王羲之和好友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兰亭内举行了一场集会,诗人们在山水环绕的兰亭,创作灵感大增。

约定将装着酒的杯子从上游往下飘,流到谁的面前,就畅饮杯中美酒,然后作诗一首,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出自这个时候。

开篇四句就给我们不同于一般玄言诗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官,表达了诗人想要寄情山水,摆脱世俗的生活,认为只有在自然的保护下,才能唤醒生命的活力,让每一寸肌肤和自然亲密接触,让每一个细胞和自然的空气产生共鸣。

诗人想要借美丽的风光,让自己达到一个轻松快乐的境界,诗人对于老庄思想的研究影响了此时此刻的感受,看着崇山峻林沐浴在阳春之下,感受到自己正和海纳百川平等的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恩惠,仿佛感受到生命诞生时期的样子,感受到自然之母的无限孕育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自己和万物的统一让诗人产生无限遐想,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完全全融入到景色中去。《兰亭诗》中既有对山水的具体描述,又有诗人游山玩水后愉快心情的体现。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的生活趣味产生重大影响作用,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羲之洛神赋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有两幅作品备受争议,一幅是最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一幅就是这《洛神赋》。但是和《兰亭序》的备受瞩目相比,洛神赋就显得有点无人问津。

王羲之《洛神赋》

王羲之《洛神赋》

王羲之的《洛神赋》多次被斥责成“伪书”,古人也有将它认定为“集字本”。在现在有很多鉴赏家,因为对《洛神赋》的流传过程存在争议,加上缺少古代鉴赏家的引导,很多人还认为这只是王羲之的“疑似”作品。

历史资料显示,对于王羲之《洛神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很少有人对它有研究,网络上也没有什么学术论文是研究这块的,只有在一些民间书法家的博客中,能偶尔看到人们对《洛神赋》的只言片语。

如果要在王羲之的书法体系中找到《洛神赋》的影子,就应该只有从《十七帖》中能看出个大概,这本字帖隶书的感觉十足,没有唐朝楷书的那种抑扬顿挫,而历史上楷书名家,在行楷上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没有人可以比的过《洛神赋》。

另外从从脱文残损来看,这个碑刻的祖石,很可能是唐刻,乃至南朝遗物,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的。

还有一种说法,这本字帖是唐代贺知章刻的,贺知章的《孝经》中说他的草书和孙过庭相差很多,这《十七帖》是不是贺知章的摹本还有待考究,但是令人惋惜的是,我们找不到任何相关这个拓本的遗留物,所以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但是我们不管《洛神赋》是不是王羲之的作品,它的高水准是值得被认可的。

--免责声明--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这篇文章828la62077。

【结语】: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存何处】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62077'></small><noframes id='828la62077'>

  • <tfoot id='828la62077'></tfoot>

      <legend id='828la62077'><style id='828la62077'><dir id='828la62077'><q id='828la6207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62077'><tr id='828la62077'><dt id='828la62077'><q id='828la62077'><span id='828la62077'><th id='828la62077'></th></span></q></dt></tr></i><div id='828la62077'><tfoot id='828la62077'></tfoot><dl id='828la62077'><fieldset id='828la6207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62077'></bdo><ul id='828la62077'></ul>